猩红热症状接触过的孩子需要观察几天

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4页免费12页免费21页免费10页免费2页免费 2页免费3页免费26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6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4页免费
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猩红热与荨麻疹的区别?_百度知道
猩红热与荨麻疹的区别?
提问者采纳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 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 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 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一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粘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无点状丘疹而呈均匀红色。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近些年来,猩红热已趋于轻型,发疹不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大片脱屑也少见。但后期仍可并发变态反应病变,如风心病、急性肾炎。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象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经治疗后的3~4天皮疹逐渐消退可见脱屑。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24小时内出现特征性猩红色皮疹。其特征为:1)持续发热,体温灾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体红肿。2)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隆起的红色点状皮疹,严重时呈出血疹。3)皮肤褶皱处可见紫色条纹-pastia线。4)除口鼻周围,面部其他处充血潮红,称口周苍白圈。5)腭部粘膜可见粘膜疹;舌被白苔,红色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草莓舌”,2-3日后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称“杨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随之开始脱皮。轻者呈糠屑状,重者成片或手套,袜套样。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莓样舌及脱屑。 ②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还可参考接触史及白细胞升高的变化来判断。本病需与其他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体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2~4万U/千克/日,成人为120~240万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分4次服。7~10日为一疗程。另外也可用林可霉素,尚有用狍霉素族、利福平治疗猩红热,均收到好效果。 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患病后要及时治疗、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和污染物随时消毒,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开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连用7~10天,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点滴。 [预防]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预防性用青霉素G40~80万u/日,3~4天。 ⒈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⒉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如已接触过,可用淡盐水漱口,并用抗生素2~3天。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样苔藓。该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丘疹性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现今几乎都认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止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多数看法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有:其一、用上述昆虫制成抗原进行皮肤试验,90%患者呈阳性反应;其二、本病好发月份同昆虫爱叮咬人的季节相一致;其三、患者脱离致病时的环境,避免再与这类昆虫接触,结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愈;其四、倘若病人长期反复受叮咬则可发生脱敏作用,故本病自儿童7岁后,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降低,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另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有少数的病人可能对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过敏而引起。 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令期前更为多见。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典型损害,其风团状似纺锤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还可以在四肢远侧端和掌跖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患儿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常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但通常无全身症状,局部浅淋巴结也不肿大。病程约1~2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但易复发。然而,本病可随着年龄增加或复发次数增多而病情逐渐缓解,直至不再发病。 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与鉴别: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丘疹性荨麻疹与荨麻疹鉴别,前者不是单纯风团,而是混合性损害,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 丘疹性荨麻疹的预防:一、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二、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一、外用疗法: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洗剂或乳剂外搽,但如有继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为宜。二、内用疗法:(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四)中医治疗;本病治以祛风清热为主,但编者经验、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值得一试。
其他类似问题
6人觉得有用
猩红热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儿童患猩红热须隔离7天 密切接触者作医学观察_健康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
儿童患猩红热须隔离7天 密切接触者作医学观察
日 08:49:59
【字号 】【】【】【】
本报讯 (记者温薷)北京昨日公布猩红热监测、防疫方案。根据要求,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按猩红热隔离7天,密切接触者应作医学观察。在医学观察期间,托幼机构不得接收新入托儿童,也不能转托、转班。
在上周市卫生局发布的疫情报告中,北京共报告114例猩红热发病病例,数量有所上升,发病患者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市卫生局公布《北京市猩红热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试行)》表示,猩红热病例将参照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对发病进行报告。
对于猩红热病例患者,须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7天。在发病期间,禁止上学和入托,避免接触其他易感人群,待疾病痊愈后方可复课、复园。
对于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防治猩红热的具体措施,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幼儿园和中小学应加强在校师生每日晨午检制度,对发热、咽峡炎和扁桃体炎的学生应劝其尽早就医。在托幼机构医学观察期间,不接收新入托儿童,也不转托、转班,疫情期间应避免开展集体活动。
■ 相关新闻
明年北京有望全面消除麻疹
本报讯 (记者温薷)市卫生局表示,将努力实现明年全面消除麻疹的目标。同时,今年还将继续开展学龄前流动儿童、集中用工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补种工作。
截至4月17日,北京共报告了37例麻疹病例,同比去年下降93.97%。市卫生局表示,去年北京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全市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过,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返京,将使麻疹疫情输入压力加大。
今年3月至5月期间,北京继续开展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以及对于集中用工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根据北京市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将努力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全面消除麻疹。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相关报道快速登录:
猩红热手术恢复要多久
猩红热手术恢复要多久
性别:女
年龄:40
病史:病情描述:发烧、浑身起红点、吃饭不好
你好,需要10多天的症状期,可以自愈。主要是对症治疗。
也许这里有符合你的答案
年龄:7岁半
病史:23天前扁桃体化脓引发猩红热,输液头孢呋辛九天,
病情描述:现在手脚蜕皮,扁桃体大,无关节肿大,尿检正常,6.17日血常规检查,中性细胞1.6偏低,淋巴细胞数目4.6偏高,淋巴细胞比率66.1偏高,血红蛋白119偏低,红细胞压及35.9偏低,血红细胞分布宽度40.1偏高,请问这会有并发症吗?
没事,进行对症治疗就可以了,此病关键在于自身免疫力的建立。[]
病情描述:我的宝贝得了猩红热,治疗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第三天,身上的红疹基本消退。现在第4天了,孩子症状以和平常一样。这种情况下,治疗7天出院,是否具备条件。大夫说治疗周期为10天,我看了相关报道,病情轻者治疗7天即可。请问我家宝贝这种情况,7天可以吗?曾经的治疗及用药情况:抗菌素及清热解毒的药物注射,配合口服药物
病情分析:你家宝宝基本痊愈了,可以出院。猩红热属于慢性疾病。指导意见:建议可以回家吃药治疗,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
性别:女年龄:48病情描述:猩红热,还咳嗽,如何用药?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正在输液,三天烧已退,但还咳嗽,身上红疹还痒的很?没有过敏,没有遗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用什么药好的快,此病对身体各方面有什么影响,用药注意什么?
你好考虑与过敏有关,应该积极抗过敏治疗.建议口服氯雷他定,赛庚啶和维生素c.注意饮食.避免容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蘑菇.草莓等.[]
用户还喜欢看
用户最为关注的猩红热问题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相关症状:
常用检查:猩红热怎么回事?_育儿问答_宝宝树
猩红热怎么回事?
&我的小侄女在医院住院检查结果说是腥红热,会传染大人吗?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一、什么是猩红热?有哪些主要症状?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过去有人称之为&烂喉痧&。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二、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什么?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它能产生红疹毒素,据最近的资料报道,至少能分为65个血清型。致病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痰液、排泄物中可生存数周,在空气.尘埃中可生存数月;但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并不强,60℃30分钟,1:500的升汞,3-5%来苏儿,15分钟可以杀灭致病菌。三、患猩红热时,小儿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特点?患儿突然发热,体温不一致,轻的在38一39℃之间,重的很快升到39--40℃,这时常见呕吐,较大的小儿往往能说咽部疼痛、头痛、婴儿起病时,有的发生和魇妄,咽部普遍红肿疼痛与高热同时出现,前颈淋巴结肿大。发热1--2天,皮肤出现弥漫粟粒状丘疹,皮疹从颈部.胸背的上部及腋下开始,数小时遍及全身,面部充血潮红,红晕以两颊最明显,与口唇对照,唇的四周皮肤明显苍白,通常叫做&口周苍白圈&,&杨梅舌&为特有的症状。咽扁桃体红肿,并有压痛,皮疹出现后48小时达到极点,然后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一般2--4日完全消失,重者有明显的脱皮,可历时数周。抽血化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四、&曰周苍白圈&和&杨梅舌&是怎么回事?当病人出疹时,面部皮肤只有红晕而不见点疹,呈现充血潮红,红晕以两颊最明显,与口唇对照,唇的四周皮肤明显苍白,通常叫&口周苍白圈&。病的初期,舌苔呈现灰白色,边缘充血肿胀,白色舌刺突起,到皮疹发出后的第3--4天舌苔剥脱,露出生牛肉样舌面,带有多数显著的红肿舌刺,很象成熟的杨梅果,所以将其称为&杨梅舌&。轻型病例特征有的不明显。五、怎样治疗猩红热?因为猩红热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此病人一定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传染其他人。青毒素是治疗猩红热可靠的特效药,青毒素进入体内,可迅速杀灭病原菌,小儿每日每公斤1--5万单位,分四次肌肉注射,一般疗程6-10天。青毒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每日剂量为20-40mg/kg,分次口服,疗程7--10天。磺胺类药物也有效,但疗效可能稍差。六、猩红热治疗不及时.会有哪些并发症?最多见的并发症是急性肾炎,一般在猩红热起病后第1至7周不等,猩红热本身轻重与肾炎的发生,并没有直接关系,最轻型的也可并发肾炎,肾炎的发生和溶血性链球菌的型别有关。其他并发症还有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非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脓胸、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等等。七、猩红热的皮疹需和哪些病的鉴别?比较常见的有::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皮肤无弥漫性猩红样充血,疹间皮肤正常,疹退无脱屑,耳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化验时白细胞减少,咽部细菌培养查不到溶血性链球菌。: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后3--5天出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面部也有疹子、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大部分病人在出疹早期可在口腔颊粘膜处查到柯氏斑。药疹:起病前有用药史,无咽颊炎,无高热,疹子明显瘙痒,并且分布不均匀,中毒症状轻。八、猩红热是怎样传染的?患猩红热的病人潜伏期末到皮肤脱屑前都有传染性,病菌通过病人的飞沫散布开来,健康人一旦与病人密切接触而被感染,有的并没有接触病人而患病,这是因为接触了带菌者,而被感染发病。带菌者或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含有病原菌,能在言谈、时传染给密切接触的人。九、哪些人易患猩红热?什么季节好发?猩红热多发于5岁以上的小儿,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很少发病,主要是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水平仍很高的缘故。猩红热多发生在温带,热带极少见。多数病例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十、怎样预防猩红热?猩红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少数由被污染的食物、食具.玩具、衣服及日用品等传播,所以在冬春流行季节要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倡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托幼机构及其他集居的儿童机构,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晨间检查,发现病人应立即隔离治疗,病人所污染的环境应煮沸和洗烫消毒。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带小儿去公共场所。本病流行期间应禁止小儿去公共场所,避免引起感染,一旦与患儿密切接触应观察7--12天,每天仔细观察咽部有无炎症,全身有无皮疹,必要时应给小儿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进行预防。
最佳回答者:
疗养与护理   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肾、关节的负担减少合并症。   2)饮食:嗓子痛时,应吃些稀饭、少油的食物,如粥、面汤、蛋汤、牛奶、碎菜等。要多喝水,有利于排除细菌毒素。   3)口腔保洁:因细菌多集中在咽部,口腔保洁很重要。年龄大的患儿,每次饭后或睡觉醒来时,用温盐水漱嗓子。年龄小的患儿.可以用镊子挟纱布或药棉蘸温盐水擦拭口腔。   4)皮肤的护理:出疹时患儿皮肤瘙痒,不但影响患儿休息,如果抓破,还会引起皮肤感染。要将患儿的指甲剪短,用温水擦洗皮肤,帮助止痒。注意出疹时勿用肥皂。脱皮时不要用力搓或撕剥,以免皮肤损伤感染。   5)观察病情;注意发现并发症的象征。出疹期要注意患儿有无心慌、气短、脉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心肌炎。   发病1周左右,注意患儿如发热不退、颈部或颌下淋巴肿痛,可能并发化脓性淋巴结炎;耳内可能并发。   发病2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的现象。这是关节炎的象征,如不及早治疗,还可能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发病3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茶色尿,有无浮肿、腰痛现象,这是肾炎的象征。发现以上可疑并发症的象征,应立即去医院诊断、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2、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1)隔离   1)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 7天。   2)患儿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炎症痊愈。   (2)消毒   1)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 15分钟。   2)患儿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   3)日常用具可以暴晒,至少30分钟。食具煮沸消毒。   4)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3、托幼园所及小学的班级内发现猩红热患儿,应立即送医院或回家隔离治疗患儿所在的班级应做一次彻底扫除。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室内应充分通风换气。   对保教人员及其他幼儿要加强晨、午检,注意观察有无咽炎、扁桃体炎等嗓子痛的可疑患者.发现后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4.易感者的预防   10岁以下的儿童都是易感者。因为乙型A组链球菌的型别多(有46个型).型间无交叉免疫,患一种型号的猩红热,可产生该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红热,所以认为儿童仍是普遍易感者。   (1)托幼机构要在流行期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早期发现可疑者。   (2)流行季节,虽然天气很冷,室内也要做到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15分钟。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带菌者治疗:托幼园所的职工中如有经常患咽炎、扁桃体炎的可疑带菌者,要做咽拭培养,阳性带菌者要用抗生素治疗,连续用药7天,一般咽拭培养可转阴,个别不能转阴者,可进行扁桃体摘除。
我的小侄女在医院住院检查结果说是腥红热,会大人吗?
不好的一样会传染,特别是孕妇一定要注意哦!孕期本来抵抗力就没有那么好!
可能会的,还是小心注意比较好
猩红热是一种以发热及出现猩红色皮疹为特点的疾病,中医称之为丹痧或烂喉丹痧,是由乙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病菌存在于患病孩子的鼻、咽部的分泌物中,通过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则被传染。全年均有发生,但冬春季节更为多见。我国北方发病率历来高于南方,尤以2~8岁的孩子居多,而不满1岁的新生儿几乎没有。 猩红热一般表现为孩子突然出现高热(39℃左右),大一点的孩子会诉说头痛、嗓子痛(特别是喝水时),小一点的孩子会出现恶心、呕吐。由于骤发高烧,可出现抽搐,或在抽搐后再高烧。到医院检查时,可能被诊断为或咽喉炎,并进行治疗。但到了第二天,孩子身上开始出现特有疹子。首先在颈部出现红色点状皮疹,皮疹渐渐蔓延到胸、腹、背、四肢以至全身,尤以皮肤皱褶处最多、最密,如腋窝、肘弯等处。压之可退色,颜面也呈猩红色。因口唇无皮疹,相比之下,口唇呈灰白色,又称口周苍白圈。患病的孩子舌苔消失,鲜红舌体如杨梅,又称杨梅舌。 经过积极治疗后,2~3天便可退热。经过2~3周,出过疹子的皮肤会像游泳时经过了长时间日晒后那样,剥落下一层纸一样薄的皮肤。这也是猩红热的一大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猩红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