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遗传吗

老婆2型糖尿病,对孩子的遗传机率有多大?_育儿问答_宝宝树
老婆2型糖尿病,对孩子的遗传机率有多大?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来自:网页;
孕期的的吗,还是有的,孕期的只有3啦,怀孕前就有的几率大点
最佳回答者: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的遗传模式研究--《遗传》2003年06期
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的遗传模式研究
【摘要】:对年门诊及住院的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先证者的136个大家系进行研究,以探讨该病的遗传模式。对家系人群采用Falconer法估算遗传率,用Penrose法进行多基因分析,并用S.A.G.E REGD软件拟合A型回归Logistic模型进行复合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家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6个大家系的2型糖尿病遗传率为94.07%±5.84%,提示在这些家系中可能有显性主基因存在。多基因分析研究表明,在该人群中,2型糖尿病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两种遗传模式。复合分离分析拒绝单纯环境模型、非传递模型、共显性模型,接受隐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但隐性模型为最佳遗传模式。因此,2型糖尿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性和遗传异质性,总体表现为多因子遗传,在部分遗传背景较一致的家系人群中可能存在由主要基因决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587.1【正文快照】:
  2型糖尿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认为它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状疾病[1],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2,3],但对其遗传方式至今尚未有统一意见。由于以往研究均按照WHO1985年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鸣;焦振山;巨韩芳;王宝亭;贾真琳;张宏;;[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年01期
王自润;;[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康鹃;[D];延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琦;[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修景会;[D];延边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洪兵,徐耀初,喻荣彬,沈靖,钮菊英,俞顺章;[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6期
郝超,姜维平,王亚龙,陈文宇,沈洪兵,徐耀初;[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年06期
彭惠民,张素华,李晨钟,吴静,叶文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褚仁远,倪鹏生,倪敏健,沈福民;[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年03期
徐耀初,喻荣彬,沈靖,钮菊英,周玲,沈洪兵,陈爱民,洒荣桂;[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玉振,应斌武,吴谨,李英碧,张霁,侯一平,贾东涛;[J];中国输血杂志;2002年04期
杨波,韩星海,蔡青;[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赵瑞博;郭永红;;[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10期
张翠丽,高晓虹,李晓枫,程然,马莉,高政南;[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施珏,罗尧生,严新明,崔庆华,李蕾,蔡玮;[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史晓薇;郭雄;任峰玲;吕爱莉;张永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李辉,潘方芳,张敏华,陈华,张蔚鸰,吴弘,金建中,金力,卢大儒;[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蔡青,韩星海,陈蕊雯,杨波,赵福涛;[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11期
张永吉;徐京男;张洪江;玄延花;孙抒;;[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张永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艳丽;吴文源;江三多;张野;钱伊萍;汪栋祥;;[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冯旺强;施明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丽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罗俊;[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金丽娜;[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叶胜难;[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徐艳春;[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邓昊;[D];中南大学;2003年
刘嘉利;[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于志强;[D];复旦大学;2003年
徐伟珍;[D];浙江大学;2004年
许铭炎;[D];汕头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柴永宏;[D];泰山医学院;2007年
王如德;[D];泰山医学院;2007年
刘雯雯;[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蕴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张丽红;[D];吉林大学;2011年
吴文飞;[D];汕头大学;2011年
游昌涛;[D];郑州大学;2010年
宁美真;[D];青岛大学;2011年
郝文文;[D];青岛大学;2011年
汪珏伶;[D];青岛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芬;夏雪培;刘光伟;赵勇;;[J];动物学杂志;2005年06期
徐尔侃,杜成友;[J];重庆医学;2005年06期
张翠丽,高晓虹,李晓枫,程然,马莉,高政南;[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陈小燕,李芹;[J];福建中医药;2002年05期
徐进华,谌剑飞,马雅冷,丁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左石,孙诚谊,胡韵,刘兴贵;[J];肝胆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孙玉茹;[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3年02期
喻嵘,葛金文,陈大舜,易法银,邓奕晖,吴勇军,朱传湘;[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赵进英,王姮,熊墨淼,黄薇,左瑾,陈竺,强伯勒,孙琦,李玉秀,刘秋英,杜玮南,陈家伦,丁伟,袁文涛,赵阳,徐红燕,金力,方福德;[J];科学通报;2000年11期
周鑫君;[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敏;李树法;郭云;贾文胜;李丽佳;;[J];贵州医药;2012年06期
宋纯东;薛黎明;孟庆军;;[J];中医学报;2011年05期
郭军会;吕爱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王自润;;[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19期
梅清华;励石寒;范翠琼;田伟;;[J];今日药学;2010年08期
李星;黄慧梅;;[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年03期
马会霞;柳月娟;高秀娟;齐峰;;[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7期
牛银玲;邵小英;;[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年02期
马会霞;柳月娟;李洁;韩淑英;;[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2期
张永鹏;刘静;李永民;;[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吉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罗俊;[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王自润;[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付朝伟;[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扬扬;[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许静;[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艳靖;[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刘晓燕;[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李建;[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王德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郭军会;[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鸫;[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桂菲;[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施前;[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6年05期
喻荣彬;[J];江苏预防医学;1998年01期
张胜兰,刘铁娜,陈文华,罗南平;[J];实用内科杂志;1987年04期
钱荣立;[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年02期
李秀钧,董砚虎,程丽霞,柳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年02期
胡应;张思仲;;[J];遗传与疾病;1991年02期
项坤三;[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年05期
张素华,余路,邱鸿鑫,李晨钟,古泉高,刘隆田,肖谦,粟绍初,李萍,吴应珍;[J];中华医学杂志;1996年06期
朱禧星;[J];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12期
刘尊永,王克安,富振英,李天麟,向红丁,白锦,陈君石,冯晋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三多;顾牛范;贝国平;冯国鄞;林治光;李长富;祁曙光;;[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0年02期
盛明;江三多;顾牛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年04期
王剑;刘建军;杨森;陈建军;周顺铭;何素敏;梁燕华;张学军;;[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浦洪琴,吴荣敏,方晓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刘江波,桂金萍,李明,杜文辉,任韵清,张国龙,赵晓燕,杨森,张学军;[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张学军,王红艳,陈珊宇,王福喜,刘涛峰,王再兴,李明,杨森;[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年02期
查富树;吴明飞;王惜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王娜;李琰;陈志峰;周荣秒;;[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谢济三;李芳;马清泰;邓国英;;[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岳凤珍,高秉仁;[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瞿申红;李敏;文卫华;路文盛;梁建平;;[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学军;王红艳;陈珊宇;王福喜;刘涛峰;王再兴;李明;杨森;;[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王剑;;[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晓平;;[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修景会;王伟杰;吕福庆;杨康鹃;张子波;金雄吉;刘洋;孙连平;金艳花;;[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张子波;杨康鹃;金雄吉;金元哲;;[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窦套存;王克华;曲亮;;[A];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马震祥;刘玉局;;[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王娜;李琰;周荣秒;陈志峰;;[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张子波;杨康鹃;杜婷婷;全美燕;金雄吉;金元哲;;[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华墨;[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N];大众卫生报;2007年
湖南省人民医院 向路 谢欣;[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秋叶;[N];经济消息报;2000年
高延丽;[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本报记者 李淑丽;[N];河南日报;2006年
方舟子 留美学者,生物化学博士;[N];经济观察报;2007年
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马福祥;[N];中国质量报;2003年
梅隽;[N];文汇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志强;[D];复旦大学;2003年
杨森;[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张海珍;[D];浙江大学;2004年
马艳青;[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赵冬梅;[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穆拉里;[D];浙江大学;2009年
李韬;[D];扬州大学;2005年
徐科凤;[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张小明;[D];浙江大学;2004年
刘晓华;[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金成;[D];郑州大学;2007年
杨杰;[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王剑;[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修景会;[D];延边大学;2007年
王红艳;[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粟学俊;[D];广西大学;2002年
简蔚霞;[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桂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朴香月;[D];延边大学;2006年
陈媛;[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疾病简介&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诊断&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肥胖,有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极少数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酮症而需要暂时性胰岛素治疗,在临床上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和1型糖尿病作鉴别。&&临床表现要点&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4.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视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和时间;是否检查过眼底或眼底荧光造影;是否接受过视网膜光凝治疗。②糖尿病性肾病:有无浮肿,尿中泡沫增多或者蛋白尿。③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性功能障碍。④反复的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溃疡。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女性外阴瘙痒。&&鉴别诊断&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人,但2型糖尿病近来在儿童和青少年、尤其在高发族群中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1型糖尿病儿童多见,但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正在不断增加。国内目前尚无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全国性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中华儿科杂志,-31-435]。&青少年1型与2型糖尿病的主要鉴别点如下:&注:ICA:胰岛细胞抗体;GA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2A:人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控制几个方面。&1.糖尿病知识教育&糖尿病一旦确诊,即应对病人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识、自我血糖和尿糖的监测,降糖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以及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防治等。&2.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2. Diabetes Care. 2012 J35 Suppl 1:S11-63.]。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合理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期间体重减轻5%-10%。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① 脂肪: 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300mg/日。② 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食物中应富含膳食纤维。③ 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0.8g/ kg体重/日;从GFR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0.6g/ kg体重/日,并同时补充复方&#61537;-酮酸制剂。④ 饮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啤酒350ml,红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约含酒精15g)⑤ 食盐: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3.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当血糖>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4.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有大血管病变高度危险的2 型糖尿病患者。应劝诫每一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烟,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5.药物治疗&2010年中国糖尿病指南推荐的降糖治疗流程如下[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基肽酶-VI(DPP-VI)抑制剂等。药物选择应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来考虑。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年龄、体重、重要脏器功能等也是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联合用药时应采用具有机制互补的药物,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双胍类:此类药物能减少肝糖生成,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糖的无氧酵解,减少糖在肠道中的吸收。有降脂和减少尿酸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应为首选药物。制剂有①苯乙双胍;②二甲双胍。目前最为常用的是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极少引起。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胃肠道症状见于10%病人,可有腹部不适、厌食、恶心、腹泻,偶有口干或金属味。&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在UKPDS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2. 磺脲类: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磺脲类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适用于胰岛B细胞尚有功能,而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磺脲类药物有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磺脲类药物还有一些缓释和控释剂型,例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3. 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及那格列奈。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 0.3%-1.5%。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4.α-糖苷酶抑制剂:能选择性作用于小肠粘膜刷状缘上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能改善餐后血糖的高峰。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lc下降0.5%-0.8%,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5.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核受体PPARγ,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增加脂肪组织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抑制血浆FFA释放,抑制肝糖释放,加强骨骼肌合成葡萄糖等来减轻胰岛素抵抗。适应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0%-1.5%。主要包括①罗格列酮;②吡格列酮。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备注:关于罗格列酮的使用:&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其使用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对于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对于已经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患者,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6. 二基肽酶-VI(DPP-VI)抑制剂: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在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西格列汀可降低HbA1c 1.0%。目前国内上市的DPP-IV抑制剂为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种类&&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① 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② 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常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30R:70%NPH胰岛素和30%正规胰岛素的混合液④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餐时注射,作用时间短。有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两种。⑤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作为基础量胰岛素的补充。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⑥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更长,例如德谷胰岛素。&2.胰岛素的起始治疗&1 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 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围手术期, 感染, 妊娠&3.胰岛素的用法:&短效胰岛素可用于静脉滴注治疗酮症酸中毒等重症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目前仍需终身皮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用胰岛素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有下述几步方案。&① 对于口服降糖药失效或部分失效患者,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并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1~0.2U/kg,监测血糖,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U-4U。&② 每日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4-0.6 单位/公斤体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优点是方便,减少午餐前注射的不便利,但午餐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③在上述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④ 胰岛素泵治疗。主要适用人群有:1型糖尿病患者;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或激动剂&此类药物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并有显著降低体重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在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艾塞那肽可以使HbA1c降低0.5%-1.0%。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均需皮下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见于刚开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糖尿病的手术治疗&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通过腹腔镜操作减肥手术iii,手术方式主要有2种:(1)可调节胃束带术。(2)胃旁路术。手术适应症主要是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并符合下列条件者:(1)BMI≥35kg/m2,伴2型糖尿病;(2)BMI 32-34.9kg/m2,伴2型糖尿病,经过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6个月以上HbA1c≥7%;(3)年龄在18-60岁之间;(4) 2型糖尿病病程≤5年;(5) 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肽水平不低于0.3mg/L;(6) 无其他腹部手术的禁忌症。&&血糖监测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 标准的HbA1c 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2. &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用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案如下:① 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② 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③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的一周内连续监测三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④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并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2)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并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和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3)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监测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降糖之外,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LDL-C、TC 、TG及HDL-C。用调脂药物者还应在用药后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血压在患者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心血管危险因子控制流程如下图所示:&控制目标&&目标值血糖(mmol/L)*&空&&腹3.9–7.2&mmol/l&(70–130&mg/dl)&&&&&非空腹≤10.0&mmol/l&(180&mg/dl)HbA1c(%)<7.0血压(mmHg)<130/80HDL-C(mmol/l)男&&性>1.0(40mg/dl)女&&性>1.3(50mg/dl)TG(mmol/l)<1.7(150mg/dl)LDL-C(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100mg/dl)&&&&&&合并冠心病&<1.8(70mg/dl)体重指数(BMI,kg/m2)<24尿白蛋白/肌酐比(mg/mmol)&&&&男&性&&&&&&&&&&&&&&&&&&&&&&&女&性尿白蛋白排泄率<2.5(或22mg/g)<3.5(或31mg/g)<20μg/min(30mg/d)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2型糖尿病的预防&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目标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型糖尿病防治中一级预防的策略包括:&1. &识别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因素可改变因素年龄IGT或合并IFG(极高危)家族史或遗传倾向代谢综合征或合并IFG(高危人群)种群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妊娠糖尿病(GDM)史或巨大胎儿生产史饮食因素与抑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物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2.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3.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具体目标是:① 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② 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大卡(kcal);③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④ 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4. &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不推荐。&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中华儿科杂志,-31-43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2. Diabetes Care. 2012 J35 Suppl 1:S11-63.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患者好评109票
患者看病经验93条
收到患者礼物20个
擅长:1型和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用药的有...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查看患者反馈>>
最近通话:12-09 20:15
患者好评28票
患者看病经验26条
收到患者礼物86个
擅长: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和性腺疾病的处理...
郑大一附院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查看患者反馈>>
最近通话:12-08 21:15
患者好评80票
患者看病经验109条
收到患者礼物170个
擅长: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广安门中医院
查看患者反馈>>
最近通话:12-07 11:27
患者好评13票
患者看病经验14条
收到患者礼物177个
擅长: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的治疗非常精准,...
查看患者反馈>>
最近通话:12-08 17:30
患者好评13票
患者看病经验16条
收到患者礼物199个
擅长: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甲状...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查看患者反馈>>
最近通话:12-09 20:04
患者好评109票
患者看病经验93条
收到患者礼物20个
擅长:1型和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用药的有...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近两周回复4问>>
14小时前在线
患者好评28票
患者看病经验26条
收到患者礼物86个
擅长: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和性腺疾病的处理...
郑大一附院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近两周回复32问>>
患者好评24票
患者看病经验2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患
近两周回复23问>>
11小时前在线
患者好评25票
患者看病经验27条
收到患者礼物101个
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肝胆胰脾、胃肠外科)、糖尿病的外科...
副主任医师
近两周回复13问>>
15小时前在线
患者好评24票
患者看病经验23条
收到患者礼物102个
擅长: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儿童及成人生长激素缺乏;...
副主任医师
南京军区总医院
近两周回复24问>>
13小时前在线
患者好评31票
患者看病经验31条
收到患者礼物1个
擅长:糖尿病的诊治
北京协和医院
已成功预约18人次>>
最新预约:12-04 11:52
患者好评25票
患者看病经验27条
收到患者礼物101个
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肝胆胰脾、胃肠外科)、糖尿病的外科...
副主任医师
已成功预约103人次>>
最新预约:09-23 12:53
患者好评39票
患者看病经验54条
收到患者礼物94个
擅长:肾内科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已成功预约310人次>>
最新预约:12-03 15:40
患者好评21票
患者看病经验24条
收到患者礼物25个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已成功预约81人次>>
最新预约:09-02 14:32
患者好评19票
患者看病经验22条
收到患者礼物1个
擅长:糖尿病,对初发糖尿病、难治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青...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已成功预约90人次>>
最新预约:12-02 09:39
北京三级甲等
北京三级甲等
北京三级甲等
北京三级甲等
北京三级甲等
北京三级甲等
北京三级甲等
上海三级甲等
上海三级甲等
上海三级甲等
上海三级甲等
广州三级甲等
广州三级甲等
广州三级甲等
广州三级甲等
天津三级甲等
天津三级甲等
天津三级甲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遗传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