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狗狗脚掌局部增生表现不包括:A疼痛B肿胀C功能障碍D出血E发热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脚扭伤脚背也肿了怎么办
我的脚三天前打篮球扭伤,当时脚踝就肿了回来后拿凉水泡并拿红花油擦拭,第二天脚踝消了但脚背肿了,走路可以走有点瘸应该是骨头没问题。我朋友说24小时后拿热水擦拭,我用的冷水(昨天下午才知道),现在脚和面包一样。请问如何处理
09-06-07 & 发布
在日常生活中,因走路不慎脚被扭伤是经常发生的,该怎样治疗它呢? 一、分清伤势的轻重。如果脚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己处置;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到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摄片诊治。 二、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扭伤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时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控制伤势发展。24小时后,破裂血管流血停止,这时可用热敷,促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 三、正确按揉扭伤局部。扭伤初期,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法为好;24小时后做揉法,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擦揉。 四、适当进行活动。在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逐渐加重,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动。 五、合理用药。扭伤初期,不需内服药,不宜外敷活血的药物,以免血流更多,肿胀更大,必要时用点“好得快”喷洒伤处,会感到舒服点。24小时后,内服些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肿后就不必内服和外敷药物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4小时内要冷敷,不要搓揉,不要擦红花油,因为有活血化瘀的功能,会增加出血.24小时候要热敷,可以擦红花油,以利于出血吸收,同时可用‘三七片‘口服,如果痛的利害可用‘芬必得胶囊‘.晚上睡觉把脚梢抬高点,以利消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日常生活中,因走路不慎脚被扭伤是经常发生的,该怎样治疗它呢? 一、分清伤势的轻重。如果脚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己处置;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到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摄片诊治。 二、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扭伤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时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控制伤势发展。24小时后,破裂血管流血停止,这时可用热敷,促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 三、正确按揉扭伤局部。扭伤初期,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法为好;24小时后做揉法,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擦揉。 四、适当进行活动。在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逐渐加重,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动。 五、合理用药。扭伤初期,不需内服药,不宜外敷活血的药物,以免血流更多,肿胀更大,必要时用点“好得快”喷洒伤处,会感到舒服点。24小时后,内服些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肿后就不必内服和外敷药物了。 六、如扭伤伤到骨头,医生给打上石膏后,一定要注意: 1、刚上石膏约10、20分钟内,不能随便移动患足。因为此时石膏还未发硬,易变形。 2、上好石膏的最初24小时内,应注意石膏的松紧。 3、足部上石膏后,一般不宜着地行走。 4、夏天上石膏,足应放在凉爽处,防止足汗过多而积聚在石膏内。 5、冬天上石膏,就注意患肢保暖,在石膏外的足端不能冻伤。 6、如上石膏后疼痛加剧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般来说比较严重的扭伤会造成轻度骨裂,这些都会产生严重的肿痛.较轻的肿痛一般3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康复,前提是你作了正确的应急措施和有效的康复手段.比较严重的肿痛一般需要1个月以上随之会伴有较重的浮肿.我曾经就因为扭伤2个多月才消肿.希望你不要把脚下垂不能空着!会影响康复! 再说说第二点,关节僵硬是因为你长期打石膏的原故和扭伤使得关节筋骨没有恢复力度.由于严重的扭伤当你走路的时候会感到脚后跟疼 还有脚背不能与小腿想压也就是说不能弯曲脚踝.都是由于严重的扭伤造成韧带撕裂或拉伤及关节间密闭性变差. 古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是的!这是一个简单的含盖.轻微的扭伤1个来星期就可以恢复.但是根据你说的情况再根据我自身经验我判断你要想完全消肿需要45天左右!要想走路不疼关节没有大碍至少需要3到4个月!这些都是估计,但是我想只要你康复措施到位我想用不了这么久就可以活动拉!多找找这方面救治办法,方法很多的治疗方法 1、平时避免感冒、劳累、忌烟酒。 2、中药熏洗 根据舒筋活血、散瘀止痛、温经通络、软坚散结的治则,选用如下组方进行熏洗,每天2次每次30min,每剂熏洗3天,10天为1个疗程。处方:鸡血藤30g,生南星30g,红花30g,木鳖子20g,生二乌15g,木瓜25g,三棱25g,莪术25g,海桐皮30g,路路通30g,桑枝30g,桂枝30g,山甲15g等。用布将上药包好,用冷水先浸泡20~30min,然后再加热煮沸,30min后倒入脸盆先熏后洗患处。 3、 手法治疗 (1)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握其患肢的手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从肩部起运用“缕法”缓缓向下缕顺,缕时,每隔一段缕捏1次,以达到理筋分筋之目的。(2)术者右手大拇指运用“顺法、从肩?、臂?至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进行点揉,以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3)术者两手掌由腋下至肘部,下达前臂运用“搓法”先轻后重,由重转轻进行搓动,以达到舒筋散瘀及松解肌腱的功效。(4)术者一手或两手握其患肢的远端,运用“运拉”法顺势牵引,牵力不可粗暴,使患肢伸的功能逐渐恢复。(5)术者左手固定其患肢的上臂,右手握其腕部,运用“屈法”使患肢的掌心向着肩部屈曲。此时,术者手法用力要均匀,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加重肘部的软组织损伤。 以上手法在第一次熏洗后进行,反复施术3遍。时间以15分钟为宜,每天1次。 4、按摩法。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又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通过按摩能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松解组织粘连。功能锻炼,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与按摩相得益彰,配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中药熏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5、做操,运动。治疗和防止病情扩大。 一.肩关节 1. 徒手训练 ⑴叉腰和背手:主要训练内旋; ⑵摸头:单手或双手摸头,主要训练外旋; ⑶匍匐:趴地伸上肢,双手伏于地,利用臀部进退以前举肩; ⑷坐于桌旁:患手置于桌上,利用自身体重自行各方向的活动; 2. 器械训练 ⑴体操棒训练;用健手带患手作肩关节活动。 ⑵滑轮训练;通过头顶的滑轮,用健手带动患手外展上举,但此法易致肩痛。 ⑶摆动训练;弯腰伏于高台上,患者握适当重物作各种方向的肩关节活动。 ⑷肩胛梯;以手指爬升墙上有小阶梯的肋木。 ⑸肩胛轮;同时训练肩外展上举与旋转。 3. 被动训练 ⑴全范围运动;由治疗师根据解剖和生理进行,是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方法。 ⑵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法。 ⑶松动术。 二.肘关节 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同时有利于肘关节挛缩; 从功能角度考虑,肘关节挛缩的康复重点是恢复屈肘,其次为伸肘; 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 运动治疗以患者的耐受度或轻度疲劳感为宜; 积极预防骨化性肌炎。 三.腕与手 腕与手的挛缩多源于外伤、烧伤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其评定与康复治疗较复杂.在临床上,脑震荡系指外力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时性功能障碍。过去多认为脑震荡仅有功能紊乱,而无器质性损害。现今病理学的研究,认为此种观念并不全面。虽然脑震荡在多数情况下可无器质性改变,但部分患者则可伴有轻微病变。有人认为脑震荡是脑干内神经元的病变,可有核仁移位、染色质溶解及神经纤维的部分断裂等变化。 脑震荡(cerebralconcussion),系指头部外伤后出现暂时性的 意识障碍,可有脑干网状结构受损,脑组织轻度充血、水肿,甚至点状出血,是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 临床表征: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a.意识障碍:伤后意识立即丧失,多较轻,一般不超过半小时;b.逆行性健忘:醒后对受伤当时的事不能回忆,健忘程度与脑震荡的轻重成正比;c.头痛、头昏:可因情绪紧张或活动头部、变换体位加重,一般3~5天后自行消失,少数患者持续时间较长;d.恶心、呕吐:多数病人呕吐数次后即停止,少数几天后才恢复;e.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部分病人有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多汗、四肢冰凉等,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可见。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伤后应卧床休息1~2周,注意减少脑力劳动,并予镇静、止痛剂,以及静脉注射50%葡萄糖,大多数病例都可以恢复;对少数头痛较重 患者,可用磷酸组织胺、麦角咖啡因等。在治疗观察过程中,很重要 的是警惕颅内血肿发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经验:1、脚刚崴后,用韭菜洗净,捣成糊状,兑白酒少许,涂抹在受伤部位,受伤的脚尽量保持不要再继续活动,有条件的可以用绷带等捆绑固定,这样可以降低肿胀的程度。 2.伤后24小时内切忌按摩,应反复冷敷3至5次,每隔2小时1次为佳。这是由于扭伤后24小时内局部毛细血管尚处于破裂状态,冷敷会促进血管收缩,也可以使用一些喷雾剂帮助止血止痛。 3.24小时后改用温水热敷,每日2次即可。24小时后热敷能活血化瘀,促进瘀血吸收。 4.崴脚后,最好是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以免留下后患 崴脚,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医学上称做“足踝扭伤”。这种外伤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的一种损伤。 由于正常踝关节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脚的时候,一般都是脚向内扭翻,受伤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劲揉搓疼痛的地方,接着用热水洗脚,活血消肿,最后强忍着疼痛走路、活动,为的是别“存住筋”。但实践证明,这样处置崴伤的脚是不妥当的。 因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在一起会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修复,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受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洗烫,强迫活动,势必会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使受伤部位肿上加肿,痛上加痛。人们常说的“存住筋”,实际是损伤以后软组织发生粘连,影响了功能活动。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损伤的中后期。所以,受伤后几天内的活动受限,一般都是因为疼痛使活动受限,而不是粘连所致的“存住筋”。 那么,崴脚以后怎样处置才正确呢? 1.分辨伤势轻重。轻度崴脚只是软组织的损伤,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还可能是内、外踝的双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轻的可以自己处置,重的就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和治疗。所以,分辨伤势的轻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不是剧烈疼痛,还可以勉强持重站立,勉强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骨头上而是筋肉上的话,大多是扭伤,可以自己处置。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头上,或扭伤时感觉脚里面发出声音,伤后迅速出现肿胀,尤其是压痛点在外踝或外脚面中间高突的骨头上,那是伤重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去诊治。假如限于条件一时去不了医院,也可以暂时按照下列办法处置,然后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 2.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所以,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的时候要冷敷,以控制伤势发展。待出血停止以后方可热敷,以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 细心的读者一定要问,怎么才能知道出血停止了没有呢?原则上是以伤后24小时为界限,还可以参考下面几点:一是疼痛和肿胀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加重;二是抬高和放低患脚时胀的感觉差别不大;三是伤处皮肤的温度由略微高于正常部分,变成相当差不多,这些都可作为出血停止的依据。 3.适当活动。在伤后肿胀和疼痛进行性发展的时候,不要支撑体重站立或走动,最好抬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动。待病情趋于稳定时,可抬高患肢进行足踝部的主动活动,但是禁做可以引起剧痛方向的活动。等到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时,再下地走动,时间宜先短一些,待适应以后慢慢增加。 4.正确按揉。在出血停止前,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揉为宜,方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按在局部,压力以虽疼尚能忍受为宜。时间是持续按压2~3分钟再缓缓松开,稍停片刻再重复操作。每重复5次为一阶段,每天做3~4个阶段较合适。出血停止之后做揉法,用大鱼际或拇指指腹对局部施加一定压力并揉动,方向是以肿胀明显处为中心,离心性地向周围各个方向按揉,每次做2~3分钟,每天做3~5次。 5.合理用药。出血停止以前,不宜内服或外敷活血药物,可用“好得快”喷洒伤处,内服云南血药。出血停止以后,则宜外敷五虎丹,内服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后期可用中草药熏洗。如果手边没有中成药,也可以把面粉炒黄,用米醋调和敷在患处,来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较理想。用一小撮花椒,一小把盐煮水熏洗,代替中草药效果也不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崴脚,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医学上称做“足踝扭伤”。这种外伤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的一种损伤。由于正常踝关节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脚的时候,一般都是脚向内扭翻,受伤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劲揉搓疼痛的地方,接着用热水洗脚,活血消肿,最后强忍着疼痛走路、活动,为的是别“存住筋”。但实践证明,这样处置崴伤的脚是不妥当的。因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在一起会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修复,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受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洗烫,强迫活动,势必会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使受伤部位肿上加肿,痛上加痛。人们常说的“存住筋”,实际是损伤以后软组织发生粘连,影响了功能活动。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损伤的中后期。所以,受伤后几天内的活动受限,一般都是因为疼痛使活动受限,而不是粘连所致的“存住筋”。那么,崴脚以后怎样处置才正确呢?1.分辨伤势轻重。轻度崴脚只是软组织的损伤,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还可能是内、外踝的双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轻的可以自己处置,重的就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和治疗。所以,分辨伤势的轻重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不是剧烈疼痛,还可以勉强持重站立,勉强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骨头上而是筋肉上的话,大多是扭伤,可以自己处置。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头上,或扭伤时感觉脚里面发出声音,伤后迅速出现肿胀,尤其是压痛点在外踝或外脚面中间高突的骨头上,那是伤重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去诊治。假如限于条件一时去不了医院,也可以暂时按照下列办法处置,然后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2.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所以,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的时候要冷敷,以控制伤势发展。待出血停止以后方可热敷,以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细心的读者一定要问,怎么才能知道出血停止了没有呢?原则上是以伤后24小时为界限,还可以参考下面几点:一是疼痛和肿胀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加重;二是抬高和放低患脚时胀的感觉差别不大;三是伤处皮肤的温度由略微高于正常部分,变成相当差不多,这些都可作为出血停止的依据。3.适当活动。在伤后肿胀和疼痛进行性发展的时候,不要支撑体重站立或走动,最好抬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动。待病情趋于稳定时,可抬高患肢进行足踝部的主动活动,但是禁做可以引起剧痛方向的活动。等到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时,再下地走动,时间宜先短一些,待适应以后慢慢增加。4. 正确按揉。在出血停止前,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揉为宜,方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按在局部,压力以虽疼尚能忍受为宜。时间是持续按压2~3分钟再缓缓松开,稍停片刻再重复操作。每重复5次为一阶段,每天做3~4个阶段较合适。出血停止之后做揉法,用大鱼际或拇指指腹对局部施加一定压力并揉动,方向是以肿胀明显处为中心,离心性地向周围各个方向按揉,每次做2~3分钟,每天做3~5次。5.合理用药。出血停止以前,不宜内服或外敷活血药物,可用 “好得快”喷洒伤处,内服云南血药。出血停止以后,则宜外敷五虎丹,内服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后期可用中草药熏洗。如果手边没有中成药,也可以把面粉炒黄,用米醋调和敷在患处,来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较理想。用一小撮花椒,一小把盐煮水熏洗,代替中草药效果也不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职称与晋级考试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5249|回复: 15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首先引起
A.左心房扩张
B.左心室扩张
C.右心室萎缩
D.右心室扩张
E.肺静脉扩张
2.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细胞
A.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低
E.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
3.肠上皮化生多见于
A.慢性肠炎
B.慢性胃炎
C.慢性胃溃疡
4.肾小球肾炎属于何种性质疾病
A.化脓性炎症
B.遗传性疾病,
C.内分泌性疾病
D.纤维蛋白性炎
E.变态反应性疾病
5.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播散的主要途径是
A.淋巴道播散
B.直接蔓延
C.血行播散
D.支气管播散
E.消化道播散
6.肠血吸虫病最显著的部位是
E.乙状结肠
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输血输人乙脑病毒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人血
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8.肾盂肾炎是一种
A.变态反应性疾病
B.主要发生在肾小球的化脓性炎
C.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
D.肾盂和肾间质的纤维蛋白性炎
E.肉芽肿性炎
9.X射线检查时,肿块周围出现毛刺样或放射状改变,是因为
A.肿瘤呈外生性生长
B.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C.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D.支气管全围肺组织实变
E.肿瘤呈结节状
10.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个最少见
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
B.腹主动脉瘤
C.心瓣膜病
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E.冠状动脉斑块内出血
11.对于风湿性关节炎,下列记述哪一项错误
A.成分多于儿童
B.主要累及大关节
C.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D.关节腔内渗出浆液及纤维蛋白
E.反复发作易致关节畸形
12.炎症时引起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坏死的结果
B.细胞变性的结果
C.静脉阻塞
D.炎症渗出使局部肿胀
E.动脉充血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肉芽组织成分
A.新生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
C.中性粒细胞
D.胶原纤维
E.巨噬细胞
14.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
15.脂肪变性常见于
E.脂肪组织
16.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中,小胶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侵人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称为
A.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B.噬神经细胞现象
C.软化灶形成
D.胶质细胞增生
E.局灶性坏死
17.哪项不属于继发性结核病的类型
A.局灶性肺结核
B.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C.浸润性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8.急性重型的病变,哪一项不正确
A.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
B.肝细胞大片坏死
C.坏死灶及周围有炎细胞浸润
D.肝窦扩张充血
E.网状支架塌陷
1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后遗症,哪项除外
B.颅神经受损麻痹
C.面神经瘫痪
E.脑底部动脉炎所致的阻塞性病变
20.关于伤寒肠道病变分期,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A.髓样肿胀期
B.后发症期
2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除下列哪项外
A.早期为卡他性炎
B.肠粘膜表面假膜形成
C.溃疡大小不等呈地图状
D.溃疡边缘粘膜过度增生,息肉形成
E.肠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分泌亢进
22.继发性肺结核早期病灶多位于
A.肺尖部或锁骨下区域
C.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胸膜处
D.点状坏死
E.嗜酸性小体形成
23.下列哪种肝炎最易发展成肝硬化
A.急性甲型肝炎
B.慢性持续性肝炎
C.慢性活动性肝炎
D.急性重型肝炎
E.急性乙型肝炎
24.下列可引起HCG含量升高的情况哪项除外
A.妊娠妇女
C.子宫颈癌
E.侵袭性葡萄胎
25.绒癌的病理特点哪项除外
A.滋养层上皮细胞增生
B.肿块中大量出血
C.肿块有坏死
D.有绒毛结构
E.易发生血道播散
26.引起肾盂肾炎的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B.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大肠杆菌
E.绿脓杆菌
27.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哪项最少见
C.幽门梗阻
E.柏油样黑便
28.结核结节属下列哪一种改变
A.炎性息肉
B.炎性假瘤
C.异物性肉芽肿
D.感染性肉芽肿
E.肉牙组织
29.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
A.干酪样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
30.组织学上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
A.细胞核的变化
B.细胞质的变化
C.间质的变化
D.细胞膜的变化
K.细胞器的变化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局灶性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及该处组织坏死液化
B.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C.体腔内蓄积大量脓液
D.粘膜的浆液渗出
E.急性杆菌痢疾的典型结肠病变
31.卡他性炎
32.蜂窝组织炎
34.纤维素性炎
35.渗出性炎
A.纤维素样血栓
B.氮气栓塞
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
E.混合栓塞
36.股骨骨折
37.主动脉粥样硬化
38.潜水病
39.局灶性栓塞性肾小球肾炎
40.孕妇生产时出现的栓塞,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41.某25岁男性,酗酒后突然起病,寒战,体温39.5℃三天后感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密实阴影,其可能患有
A.急性支气管炎
B.小叶性肺炎
C.病毒性肺炎
E.大叶性肺炎
42.某患者昏迷不醒,曾有乙肝病史,昏迷前一段时间内睾丸萎缩、乳腺发育和蜘蛛痣。则其可能昏迷的原因是
A.中毒性休克
B.中枢神经受损
C.药物中毒
D.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不全
E.以上说法没有对的
43.某婴儿前囟饱满,角弓反张,脑脊病检中发现有病菌,则此儿患有
A.乙型脑炎
C.遗传性病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4.某人乳腺发生癌变,经病检发现,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进人间质,呈不规则实性条索或团块状排列,无明显腺样结构、实质与间质大致相当,则此癌是
A.导管内癌
B.浸润性导管单纯癌
C.浸润性导管硬癌
D.浸润性导管不典型髓样癌
E.浸润性小叶癌
45.某人因肾病而亡,尸解检查发现其肾脏体积变小,表面不平、质地变硬,有大的瘢痕凹陷。肾盂、肾盏变形。镜下可见病变呈不规则片状,其间为相对正常肾组织,则其因患何病而亡
A.慢性肾盂肾炎
B.高血压肾
C.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
D.纤维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说法都对
46.某4岁男孩。发热咳嗽多日,近日因气急、紫绀入院。血象检查:白细胞19.6×109/L中性0.85;X射线检查:两肺下叶散在灶状阴影,左下叶有片状浓淡不匀阴影。该孩可能患有
A.小叶性肺炎
B.病毒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大叶性肺炎
E.支气管扩张症
47.某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对其癌样检查发现,在镜下,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则判断其在组织学上为
A.管状腺癌
B.未分化癌
C.鳞状细胞癌
D.粘液腺癌
E.印戒细胞癌
48.对某病人肝脏进行了穿刺取样检查发现,肝小叶界板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点状坏死、崩解,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肝水叶中央静脉和江管区间或两个中央静脉间的肝细胞出现坏死,则该病人患有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急性普通型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黄疸型肝炎
49.某人长骨骨折,治疗后,不再多加注意,不久便有胸闷气短之感,后出现咯血,经体检发现肺水肿、肺出血及肺不张,则可能原因是
A.细菌入侵机体
C.因骨折,脂肪人血形成栓塞所致.
D.隐性遗病
E. 不明因子所致
50. 某人入院时,下肢肿胀,污黑色,恶臭,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则成这种症状可能的原因是
A. 肾小球肾炎
E. 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
病理学模拟试题
1.A 2.C 3.B 4.E 5.D 6.E 7.D
8.C 9.C 10.C 11.E 12.D 13.D 14.A
15.A 16.B 17.B 18.A 19.D 20.B 21.D
22.A 23.C 24.C 25.D 26.D 27.D 28.D
29.B 30.A 31.D 32.B 33.A 34.E 35.C
36.D 37.E 38.B 39.A 40.C 41.E 42.D
43.E 44.B 45.A 46.A 47.D 48.A 49.C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非常感谢。
阅读权限220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题
1、高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压( )
  A、大于310mosm/L   B、低于310mosm/L   C、280mosm/L   D、低于280mosm/L
  2、一严重腹泻伴有高热病人,未经治疗而导致的水电解制紊乱最可能是( )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3、低钾血症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是由于( )
  A、氨基酸代谢障碍   B、糖代谢障碍   C、脂肪代谢障碍   D、神经递质合成障碍
  4、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之一是( )
  A、水杨酸中毒   B、乏氧性缺氧   C、癔病发作   D、严重缺钾
  5、寒颤、鸡皮是发热哪期的表现? ( )
  A、发热潜伏期   B、体温上升期   C、高热持续期   D、体温下降期
  6、乏氧性缺氧时( )
  A、血氧容量正常 ,血氧含量正常   B、血氧容量降低 ,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容量正常 ,血氧含量降低   D、血氧容量降低 ,血氧含量正常
  7、期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 )
  A、高于正常   B、低于正常   C、近于正常   D、可高可低
  8、弥散障碍导致呼吸衰竭时,肺泡呼吸面积一般减少( )
  A、1/3以上   B、1/2以上   C、1/4以上   D、3/4以上
  9、肝硬变病人发生腹水的主要机智是( )
  A、门脉高压   B、糖尿   C、醛固酮释放减少   D、ADH分泌减少
  10、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少脲期一周内死亡的病人的原因,多数是由于( )
  A、低钠血症   B、高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谢谢了,好东西啊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诚挚的感谢,愿新的一年里,您事事如意!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handshake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病理中级考试试题(2)-免疫病理
一、A1型题
1.一般不破坏细胞,其致病作用主要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的是哪一型变态反应?
& &A.Ⅰ型变态反应& && && && & B.Ⅱ型变态反应
& &C.Ⅲ型变态反应& && && && & D.Ⅳ型变态反应
& &E.以上都不是
2.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是哪一种?
& &A.IgA& && && && && && && & B.IgG
& &C. IgD& && && && && && && & D.IgM
3.Ⅰ型变态反应中引起粘液分泌增加的介质是哪一种?
& &A.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 &&&B.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C.血小板激活因子& && && && && &&&D.组胺
& &E.白细胞三烯
4.Ⅰ型变态反应中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是 由于IgE的 Fc段与下列哪一种受体结合?& &&&A.吞噬细胞 Fc受体& && && && &&&B.巨噬细胞 Fc受体& &&&C.肥大细胞 Fc受体& && && && &&&D.嗜酸性粒细胞 Fc受体& &&&E.K细胞 Fc受体 5.下列哪一组属于 I型变态反应的病变?& &&&A.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输血反应、血清病& &&&B.哮喘、过敏性休克、皮肤荨麻疹& &&&C.输血反应、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 & D.移植排斥反应、枯草热、哮喘
& & E.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结核菌素反应
6.循环免疫复合物经血流在肾小球滤过膜沉积,激活补体,在局部造成炎症损伤,此反应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
A.Ⅰ型变态反应& && && && && && && &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 && && && && && &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7.Ⅱ型变态反应又称为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 && && && && & B.继发性超敏反应
& &C.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超敏反应& && && &D.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
& &E.细胞毒性抗体反应
8.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环节是下列哪一种?
& &A.IgA结合于靶细胞& && && && && &&&B.IgD结合于靶细胞
& &C.IgE结合于靶细胞& && && && && &&&D.补体的激活
& &E.以上均是
9.下列哪一种病变不属于IV型变态反应?
& & A.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 && && &B.结核样型麻风
& & C.假结核结节& && && && && && && && &D.新型隐球菌感染
E.重症肌无力
10.与T淋巴细胞致敏有关的属哪一型变态反应?
A.Ⅰ型变态反应& && && && && && && &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 && && && && && &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1.下列哪一项属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
& &&&A.急性排斥反应& && && && && && &B.Arthus反应
& &&&C.超敏反应& && && && && && && & D.超急性排斥反应& &
& &&&E.骨髓移植时发生的排斥反应
12.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受体血循环中已先有下列哪一种物质?
& & A.CD4+淋巴细胞& && && && && && && & B.CD8+淋巴细胞
& & C.抗供体移植物HLA的抗体& && && &&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MHC抗原表达
13.移植肾出现血管内膜纤维化,管腔严重狭窄,导致肾缺血,肾小球、肾小管萎缩。应属于下列哪一型排斥反应?& &&&A.超急性排斥反应& && && && && & B.慢性排斥反应& &&&C.急性排斥反应& && && && && && &D.细胞型排斥反应& &&&E.血管型排斥反应 14.下列哪一种细胞一般不出现于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
& & A.单核细胞& && && && && && && && && &&&B.多核巨细胞
& & C.浆细胞& && && && && && && && && && & D.免疫母细胞
E.淋巴细胞
15.在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中,下列哪一种抗原是主要致敏原?
A.移植物中供体的HLA-Ⅰ、Ⅱ抗原& &&&B.受体的HLA-Ⅰ、Ⅱ抗原
C.移植物中供体的血型抗原& && && && &D.受体的血型抗原
E.以上都不是
16.超急性排斥反应在本质上属哪一型变态反应?
A.Ⅰ型变态反应& && && && && && && &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 && && && && && &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哪一项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A.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 && && && && && & B.硬皮病& &&&C.类风湿性关节炎& && && && && && && && &&&D.口眼干燥综合征
& & E.结节性多动脉炎
18.下列哪一种疾病体内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
& & A.皮肌炎& && && && && && && && && && && &&&B.重症肌无力
& & C.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 && && && && && && &&&D.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
& & E.J—D综合征
19.下列哪一种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诊断意义?
& & A.抗平滑肌抗体& && && && && && && && &&&B.抗双股 DNA抗体
& & C.抗粒细胞抗体& && && && && && && && &&&D.抗血小板抗体
& & E.抗组蛋白抗体
20.口眼干燥综合征患者检出率很高、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的自身抗体是哪一种?
& & A.SD—B& && && && && && &&&B.RF
& & C.SS—A& && && && && && &&&D.SD—E
& & E.SS—E
21.结节性多动脉炎表现为血管壁的坏死性炎症,累及哪一级动脉?
& & A.大中动脉& && && && && && & B.中小动脉
& & C.细小动脉& && && && && && & D.细动脉
& & E.小动脉
22.哪一种物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组织损害密切相关?
A.CD4+细胞& && && && && && && &B. CD8+细胞
C.狼疮细胞& && && && && && && &D.苏木素小体
E.自身抗体&&
23.类风湿因子的本质是什么?
A.免疫复合物& && && && && && &&&B.抗自身滑膜组织抗体
C.抗自身IgG Fc段抗体& && && &&&D.抗自身关节软骨抗体
E.抗自身IgM Fc段抗体
24.免疫功能处于什么状态下,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A.免疫耐受& && && && && && && &&&B.免疫缺陷
C.免疫自稳功能紊乱& && && && && &D.免疫抑制
E.免疫监视功能减弱
25.AIDS患者易发生多种恶性肿瘤,除外下列哪一项?& &&&A.脑原发性淋巴瘤& && && && && && &B.Kaposi肉瘤
C.霍奇金淋巴瘤& && && && && && &&&D.Burkitt淋巴瘤
& & E.恶性胸腺瘤
26.AIDS病的关键在于 HIV选择性侵犯和破坏下述哪一种细胞?
& & A.TH细胞& && && && && && &&&B.Ts细胞
& & C.K细胞& && && && && && &&&D.NK细胞
& & E.B细胞
27.HIV可感染组织中的哪一类细胞?
& & A.中性粒细胞& && && && && &B.单核巨噬细胞
& & C.NK细胞& && && && && && & D.B细胞
& & E.K细胞
28. AIDS继发性 Kaposi肉瘤来源于下列哪一种细胞?
& &&&A.横纹肌细胞& && && && && && & B.平滑肌细胞
& &&&C.血管周细胞& && && && && && & D.血管内皮细胞
& &&&E.滑膜细胞
29.HIV入侵 T细胞的主要门户是哪类分子?
& & A.CD3分子& && && && && && && && && &B.CD43分子
& & C.CD45分子& && && && && && && && &&&D.CD4分子
& & E.CD8分子
30.卡氏肺孢子虫病肺部感染的特征性改变是肺泡腔内出现下列哪种病变?
& & A.伊红色泡沫样渗出物& && && && && & B.水肿液
& & C.纤维素性渗出物& && && && && && &&&D.红细胞
& & E.淋巴细胞
31.关于 AIDS机会性感染的特点,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 A.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重而典型
& & B.约半数患者有肺部机会性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 & C.中枢神经系统多为弓形虫或新型隐球菌感染
& & D.以中枢神经系统、肺、消化道病变最常见
E.病原种类繁多,一般可有2种以上感染同时存在
32.AIDS病人晚期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下列哪一种细胞?
A.CD4+细胞& && && && && && && && &B.CD16+细胞
C.CD8+细胞& && && && && && && && &D.CD56+细胞
E.CD14+细胞
二、B1型题
1.A.I型变态反应& && && && && &B.Ⅱ型变态反应
& &C.Ⅲ型变态反应& && && && && &D.Ⅳ型变态反应
& &E.不属于变态反应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过敏性休克
&&(3)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肾炎
&&(4)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
2. A.急性移植排斥反应& && && && && &&&B.系统性红斑狼疮
& & C.结核病& && && && && && && && && &D.大叶性肺炎
& & E.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1)以细胞免疫为主
& &(2)以体液免疫为主
& &(3)有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同时参与作用
3. A.抗核抗体& && && && && && && && &B.抗宿主HLA抗体
& & C.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 && &&&D.RF
& & E.抗 HIV抗体
& &(1)是 GVH发生的主要机制
& &(2)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 &(3)见于AIDS患者
& &(4)见于重症肌无力患者
4. A.血清病& && && && && && & B.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C.硬皮病& && && && && && & D.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 & E.AIDS
& &(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 &(2)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 &(3)Ⅱ型变态反应所致的疾病
& &(4)Ⅲ型变态反应所致的疾病
5.A.细胞毒反应& && && && && & B.细胞吞噬反应
& &C.迟发型超敏反应& && && && &D.AIDS& &
& &E.自身免疫病
&&(1)CD4+/CD8+比值由2下降至0.5以下
&&(2)致敏CD4+T细胞再次接触特异性抗原,释放淋巴因子
&&(3)由CD8+T细胞介导,通过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膜溶解
&&(4)Ts细胞功能过低或TH细胞功能过强,产生自身抗体
三、B2型题
1.A.AIDS& && && && && && && && &&&B.甲状腺功能亢进
& &C.荨麻疹& && && && && && && && &D.膜性肾小球肾炎
& &E.肿瘤免疫& && && && && && && & F.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 &G.Di George综合征& && && && &&&H.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I型变态反应
&&(2)Ⅱ型变态反应
&&(3)Ⅲ型变态反应
&&(4)Ⅳ型变态反应
2. A. 抗组蛋白抗体形成& && && && && &&&B. 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的排斥反应
& &C. 抗宿主HLA抗体形成& && && && && &D. 抗核抗体形成&&
& &E. 抗MHC抗体形成& && && && && && & F.特异性IgE抗体形成
& &G.主要由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 && &H.抗供体HLA的特异性抗体形成& && && &
&&(1)超急性排斥反应
&&(2)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
&&(3)急性血管型排斥反应
&&(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3.A.Wegener肉芽肿病& && && && &&&B.类风湿关节炎
& &C.口眼干燥综合征& && && && && &D.甲状腺功能亢进
& &E.表皮天疱疮& && && && && && & F.支气管哮喘
& &G.硬皮病& && && && && && && &&&H.系统性红斑狼疮
&&(1)LE小体见于& &
&&(2)SS-A抗体见于
&&(3)RF见于
&&(4)IgE抗体见于
4.A.Ⅰ型变态反应& && && && && && &&&B.联合性免疫缺陷病
& &C.GVH& && && && && && && && && &&&D.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 &E.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 && && & F.Ⅲ型变态反应
& &G.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 && && & H.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1)硬皮病
&&(2)寻常性天疱疮
&&(3)AIDS
&&(4)血清病
5.A.慢性排斥反应& && && && && && && &&&B.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 &C.AIDS& && && && && && && && && && & D.慢性活动性
& &E.原发性结核病& && && && && && && &&&F.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 &G.风湿病& && && && && && && && && &&&H.急性血管型排斥反应
&&(1)机会性弓形虫感染
&&(2)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3)肾细、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
&&(4)动脉内膜纤维化引起管腔严重狭窄,导致缺血
1.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可释放哪些介质?
& & A.缓激肽& && && && && && && & B.组胺
& & C.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2.下列关于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移植后几分钟内即可出现
B.与受者血清中存在抗供者移植物抗体有关
C.病变主要发生在血管
D.组织内大量免疫活性细胞浸润
E.肾肉眼观呈肿大、青紫色伴梗死灶
3.自身免疫病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A.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 B.器官特异性
C.与HLA-DR抗原有关& && && && && && & D.女性多见
E.病变常呈慢性迁延过程
4.HIV可感染下列哪些细胞?
& & A.TH细胞& && && && && && && && && &B.Ts细胞
& & C.单核巨噬细胞& && && && && && && &D.B细胞& &&&E.NK细胞 5.AIDS患者有哪些常见的死亡原因?
& & A.肾功能衰竭& && && && && && && & B.Kaposi肉瘤
& & C.消化道出血& && && && && && && & D.霉菌感染
& & & & E.心功能衰竭
& & & & 部分主治医师考试复习题
& & & & 脂肪肿瘤:
& & & & 1、脂肪瘤最常见于:(&&)
& & & & A&&皮下
& & & & B&&腹膜后
& & & & C&&肠系膜
& & & & D&&网膜
& & & & E&&躯干
& & & & 2、哪一项不是良性脂肪瘤母细胞瘤的特征。(&&)
& & & & A&&好发于婴幼儿。
& & & & B&&见异型的脂肪母细胞。
& & & & C&&可复发。
& & & & D&&瘤内有粘液样基质。
& & & & E&&有丰富的从状毛细血管。
& & & & 3、哪种组织类型的脂肪瘤不易切除干净而容易复发?(&&)
& & & & A&&梭形细胞脂肪瘤
& & & & B&&多形性脂肪瘤
& & & & C&&肌内脂肪瘤
& & & & D&&髓性脂肪瘤
& & & & E&&冬眠瘤
& & & & 4、最易与脂肪肉瘤混淆的良性脂肪瘤是:(&&)
& & & & A&&良性脂肪母细胞瘤
& & & & B&&梭形性脂肪瘤
& & & & C&&髓性脂肪瘤
& & & & D&&多形性脂肪瘤
& & & & E&&肌内脂肪瘤
& & & & 5、好发于婴幼儿的脂肪组织肿瘤:(&&)
& & & & A&&髓性脂肪瘤
& & & & B&&粘液样脂肪肉瘤
& & & & C&&梭形细胞脂肪瘤
& & & & D&&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 & & & E&&良性脂肪母细胞瘤
& & & & 6、下列哪一项是脂肪肉瘤病理诊断的决定性依据:(&&)
& & & & A&&瘤细胞的多形性
& & & & B&&病理性核分裂相
& & & & C&&丰富的粘液样基质
& & & & D&&枝芽状毛细血管网
& & & & E&&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
& & & & 7、下列哪项不符合脂肪肉瘤的特点:(&&)
& & & & A&&多见于青少年。
& & & & B&&瘤体大,呈结节分叶状。
& & & & C&&肿瘤切面胶冻样,鱼肉状。
& & & & D&&油红O染色阳性。
& & & & E&&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
& & & & 8、下述哪项不符合粘液样脂肪肉瘤的特点?(&&)
& & & & A&&以幼稚型脂肪母细胞为主。
& & & & B&&丰富的粘液样基质。
& & & & C&&纤细的从状毛细血管网。
& & & & D&&异型性不显著。
& & & & E&&核分裂相活跃。
& & & & 9、下列哪项最符合脂肪肉瘤的特征:(&&)
& & & & A&&好发年龄为中老年。
& & & & B&&多见部位为下肢。
& & & & C&&主要经血道转移。
& & & & D&&见异型的脂肪母细胞。
& & & & E&&病理性核分裂相。
& & & & 10、脂肪瘤和脂肪肉瘤的根本区分在于:(&&)
& & & & A&&肿瘤的大小。
& & & & B&&肿瘤的巨检特征。
& & & & C&&见异型的脂肪母细胞。
& & & & D&&瘤细胞的多形性。
& & & & E&&核分裂相。
& & & & 1、下列图显示的脂肪组织肿瘤是:(&&)
& & & & A&&血管脂肪瘤
& & & & B&&梭形细胞脂肪瘤
& & & & C&&粘液样脂肪瘤
& & & & D&&多形性脂肪瘤
& & & & E&&脂肪母细胞瘤
& & & & 2、下列图显示的脂肪组织肿瘤是:(&&)
& & & & A&&多形性脂肪肉瘤
& & & & B&&脂肪母细胞瘤
& & & & C&&梭形细胞脂肪瘤
& & & & D&&多形性脂肪瘤
& & & & E&&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 & & & 3、下列哪项描述对粘液样脂肪肉瘤不够确切?(&&)
& & & & A&&瘤组织似胎儿脂肪组织。
& & & & B&&以幼稚型脂肪母细胞为主。
& & & & C&&瘤内富含粘液样基质。
& & & & D&&异型性不大,核分裂相少见。
& & & & E&&组织学图像与未分化肉瘤相似。
& & & & 4、关于髓性脂肪瘤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 & A&&肿瘤由脂肪组织和骨髓造血组织所构成。
& & & & B&&常见于肾上腺。
& & & & C&&瘤体一般均小。
& & & & D&&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 & & & E&&常伴肝脾的髓外造血。
& & & & 男,58岁,右臀部肿块,直径8cm,与深部固定,大体肿物为不规则结节状,质软,无明显包膜,切面灰黄-灰白色,鱼肉状。镜下瘤细胞奇形怪状,单核,多核,巨核,核大深染,含1-2个嗜酸性核仁,核分裂相易见,胞浆为颗粒状,伊红色絮状或呈泡沫状。
& & & & 1、诊断首先考虑:(&&)
& & & & A&&多形性脂肪肉瘤
& & & & B&&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 & & & C&&多形性恶纤组
& & & & D&&恶性黑色素瘤
& & & & E&&巨细胞性未分化癌
& & & & 2、HE染色确诊多形性脂肪肉瘤依靠查见:(&&)
& & & & A&&异型的脂肪母细胞
& & & & B&&在带状细胞强嗜酸性胞浆内见横纹
& & & & C&&瘤细胞胞浆内见粉末状黑色素。
& & & & D&&瘤细胞呈席纹状,编织状排列。
& & & & E&&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
& & & & 3、组织化学染色时,对脂肪肉瘤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果是:(&&)
& & & & A&&油红O阳性
& & & & B&&PTAH阳性
& & & & C&&Masson阳性
& & & & D&&粘液卡红阳性
& & & & E&&Dopa阳性
& & & & 女,45岁,背部肿块,不痛,界限不清,活动性差。巨检肿块直径2.5cm,无包膜,切面灰黄色,散见斑点状灰红色的肌肉组织。镜检为脂肪组织浸润于横纹肌组织内。术后半年复发。
& & & & 1、根据上述描述首先应考虑的病理诊断是:(&&)
& & & & A&&韧带样纤维瘤
& & & & B&&脂肪瘤样脂肪肉瘤
& & & & C&&肌内脂肪瘤
& & & & D&&良性脂肪母细胞瘤
& & & & E&&增生性肌炎
& & & & 2、该病变的病理特点不包括:(&&)
& & & & A&&病变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
& & & & B&&肿瘤压迫破坏横纹肌组织。
& & & & C&&肿瘤切除后复发率高。
& & & & D&&瘤内可查见异型性的脂肪母细胞。
& & & & E&&本瘤常发生在下肢和肩部肌肉内。
& & & & A 瘤细胞呈多形性,出现花环状多核瘤巨细胞。
& & & & B 瘤细胞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
& & & & C 瘤细胞由成熟脂肪细胞和骨髓造血组织构成。
& & & & D 成熟的脂肪细胞在横纹肌组织内浸润性生长。
& & & & E 瘤细胞在未分化肉瘤的背景散见脂肪母细胞。
& & & & 1、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
& & & & 2、肌内脂肪瘤& && && &(&&)
& & & & 3、多形性脂肪瘤& && & (&&)
& & & & 4、良性脂肪母细胞瘤& &(&&)
& & & & 5、髓性脂肪瘤& && && &(&&)
& & & & A 良性脂肪母细胞瘤
& & & & B 多形性脂肪肉瘤
& & & & C 粘液样脂肪肉瘤
& & & & D 多形性脂肪瘤
& & & & E 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 & & & F 髓性脂肪瘤
& & & & G 梭形细胞脂肪瘤
& & & & 1、瘤组织在未分化肉瘤的背景上散见脂肪母细胞& &(&&)
& & & & 2、瘤细胞多形性明显并见异型的脂肪母细胞。& &&&(&&)
& & & & 3、瘤细胞多形性明显出现花环状多核瘤巨细胞。& &(&&)
& & & & 4、瘤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组成。& && & (&&)
& & & & 根据脂肪肉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 & & && &A 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
& & & && &B 粘液样脂肪肉瘤
& & & && &C 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 & & & D 去分化脂肪肉瘤
& & & & E 多形性脂肪瘤
& & & & 1、结节性筋膜炎的病史长短为
& & & & A.一年以上
& & & & B.数周至数月
& & & & C.数年
& & & & D.几天
& & & & E. 数小时
& & & & 2、结节性筋膜炎的主要发生部位为
& & & & A.内脏
& & & & B.血管内
& & & & C.皮下
& & & & D.肌肉组织
& & & & E.筋膜
& & & & 3、下图为一皮下2CM的硬结
& & & & 上图所示的病变为
& & & & A.增生性筋膜炎
& & & & B.结节性筋膜炎
& & & & C.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D.纤维瘤病
& & & & E.纤维肉瘤
& & & & 4、图示为一皮下2CM的硬节,病史3周
& & & & 上图所示的病变为
& & & & A.增生性筋膜炎
& & & & B.结节性筋膜炎
& & & & C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D纤维瘤病
& & & & E纤维肉瘤
& & & & 5、图示为膀胱3CM的肿块
& & & & 上图所示的病变为
& & & & A.增生性筋膜炎
& & & & B.结节性筋膜炎
& & & & C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D纤维瘤病
& & & & E纤维肉瘤
& & & & 6、图示为腹壁肌肉8CM肿块,边缘不规则
& & & & 上图所示的病变为
& & & & A.增生性筋膜炎
& & & & B.结节性筋膜炎
& & & & C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D纤维瘤病
& & & & E纤维肉瘤
& & & & 7、图示为大腿一6CM肿块
& & & & 上图所示的病变为
& & & & A.增生性筋膜炎
& & & & B.结节性筋膜炎
& & & & C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D纤维瘤病
& & & & E纤维肉瘤
& & & & 8、一患者因右前臂活动过度扭伤,4周后发现右前臂一2CM大小的皮下结节,有触痛,最可能是---
& & & & A.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 肌化脓肿
& & & & C.结节性筋膜炎
& & & & D.浅表性纤维瘤病
& & & & E.脂肪瘤
& & & & 9、一名60岁女性患者,20年前患腹腔何杰金氏病而行化疗和腹部放疗,现CT示后腹膜有一15×10×10CM肿块其最大的可能是
& & & & A.韧带样瘤
& & & & B.横纹肌肉瘤
& & & & C.平滑肌肉瘤
& & & & D.纤维肉瘤
& & & & E.粘液型脂肪肉瘤
& & & & 10下图为一发生于真皮的1.5CM的结节,瘤周无明显浸润性生长,应诊断为
& & & & A.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 & & C.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D.黄色瘤
& & & & E. 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11、发生于皮肤的7CM肿块,缓慢生长已有3年,近来迅速增大,镜检特点如下图
& & & & 1.本病应诊断为
& & & & A.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C.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 & & & D.黄色瘤
& & & & E. 纤维瘤病
& & & & 12、发生于皮肤的7CM肿块缓慢生长已有3年,近来迅速增大,镜检特点如图
& & & & 1.本病的特点不包括
& & & & A.明显席纹状排列
& & & & B.瘤周呈条索状向周围脂肪伸展
& & & & C.将周围脂肪陷入瘤组织内
& & & & D.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和核分裂
& & & & E.瘤细胞高度异型性,多量病理性核分裂
& & & & 13、发生于皮肤的7CM肿块缓慢生长已有3年,近来迅速增大,镜检特点如图
& & & & 1).本瘤低度恶性,复发率极高,极少转移,治疗应----
& & & & A.扩大切除
& & & & B.放疗
& & & & C.化疗
& & & & D.放疗+化疗
& & & & E.免疫治疗
& & & & 对于下图所显示的皮下结节
& & & & 1.应首先考虑的病理诊断是
& & & & A.结节性筋膜炎
& & & & B.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C. 增生性筋膜炎
& & & & D.横纹肌肉瘤
& & & & E.以上都不是
& & & & 图显示的是结节性筋膜炎
& & & & 1.该病变中不包括
& & & & A.纤维母细胞活跃增生
& & & & B.间质粘液变性
& & & & C.血管增生伴红细胞外渗
& & & & D.纤维母细胞可有核分裂形成
& & & & E.见到较多的病理性核分裂
& & & & 图显示的是结节性筋膜炎
& & & & 1.该病变最常见于
& & & & A.皮下
& & & & B.肌肉
& & & & C.深部软组织
& & & & D.内脏
& & & & E. 血管内
& & & & 图显示的是结节性筋膜炎
& & & & 1.该病误诊率高,但一般不会误诊为
& & & & A.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转移性癌
& & & & C. 平滑肌肉瘤
& & & & D.平滑肌肉瘤
& & & & E.纤维肉瘤
& & & & 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学特征是
& & & & A.纤维母细胞活跃增生
& & & & B.间质粘液变性
& & & & C. 新生的毛细血管较多,组织间隙见外渗的红细胞
& & & & D.纤维母细胞核分裂易见
& & & & E.胶原纤维增生,组织裂隙形成
& & & & A.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B.增生性筋膜炎
& & & & C.增性生肌炎
& & & & D.结节性筋膜炎
& & & & E.纤维肉瘤
& & & & F.韧带样瘤
& & & & G.颈纤维瘤病
& & & & H.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
& & & & 1.发生于腹壁,纤维细胞分化良好,呈浸润性生长, 易复发,不转移。
& & & & 2.患儿4岁,病变位于颈部,出现斜颈, 纤维细胞分化良好,呈浸润性生长, 易复发,不转移。
& & & & 3.发生于一岁的婴儿手指,梭形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 & & & 4.病变位于肌肉,病变组织出现嗜硷性巨细胞,肌肉呈棋盘状。
& & & & A.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普通型
& & & & B.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色素型
& & & & C. 车辐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D.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E.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F. 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G.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H.黄色瘤
& & & & 1.皮肤结节,梭形细胞席纹状排列,少量杜顿氏巨细胞,瘤周无明显浸润。
& & & & 2皮肤肿块,梭形细胞明显席纹状排列,瘤周高度浸润性生长。
& & & & 3腹膜后肿瘤,席纹状结构,高度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
& & & & 4腹膜后肿瘤,席纹状结构,高度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伴大量粘液形成。
& & &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包括
& & & & A.纤维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皆有明显异型性
& & & & B.纤维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皆有明显异型性,伴席纹状排列
& & & & C.纤维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皆有明显异型性,伴大量粘液形成
& & & & D.纤维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皆有明显异型性,伴多量炎细胞浸润
& & & & E.纤维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皆有明显异型性,伴多量脂母细胞形成
& & & & 下图为一皮下肿块,其诊断为
& & & & A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 & & C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D席纹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E结节性筋膜炎
& & & & 下图为一腹膜后肿块,其诊断为
& & & & A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 & & C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D席纹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E结节性筋膜炎
& & & & 下图为一皮下肿块,其诊断为
& & & & A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 & & C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D席纹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E结节性筋膜炎
& & & & 下列各项病理特征中,哪一项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无关?
& & & & A.病变位于真皮和皮下
& & & & B.梭形的肿瘤细胞呈明显席纹状排列
& & & & C. 瘤组织周边浸润性生长,呈条索状向周围脂肪组织伸展
& & & & D.周围脂肪陷入至瘤组织内
& & & & E. 瘤细胞高度异型性,多量病理性核分裂
& & & & 下列临床病理特征中哪一些与黄色瘤无关?
& & & & A.本瘤与高脂血管症密切相关
& & & & B.皮肤黄色瘤收发于眼脸,四肢等处
& & & & C.病变区大量泡沫细胞形成
& & & & D.多量梭形细胞形成典型的席纹状排列
& & & & E.病灶内形成多量胆固醇结晶,异物巨细胞包裹
& & & &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变特点不包括
& & & & A.病变呈漩涡状排列
& & & & B.常见杜顿氏巨细胞
& & & & C.病变多位于真皮和皮下
& & & & D.瘤周呈高度浸润性生长,.呈长条索状向周围脂肪伸展
& & & & E.瘤体小,直径常在1CM左右
& & & & 对于下图所显示的一腹膜后肿瘤的病理诊断为
& & & & A.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B.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C.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D.黄色瘤
& & & & E. 韧带样瘤
& & & & 该病变的特点不包括
& & & & A.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
& & & & B. 梭形细胞和巨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 & & & C.背景多量粘液形成
& & & & D.病变多见于颅内
& & & & E.以中老年为多见
& & & & 纤维母细胞活跃增生性病变
& & & & A.病变位于膀胱,组织学似结节性筋膜炎
& & & & B. 病变位于皮下,出现神经节细胞样嗜硷性巨细胞
& & & & C.病变位于肩胛肌, 出现神经节细胞样嗜硷性巨细胞,肌肉被分隔呈棋盘样
& & & & D.瘤细胞核有明显异型性和多量病理性核分裂
& & & & E.病变位于皮下,形态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1.增生性筋膜炎
& & & & 2.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 & & 3.增生性肌炎
& & & & 4.纤维肉瘤
& & & & 5.结节性筋膜炎
& & & & 下列临床病理特征中,哪一项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无关?
& & & & A.肿瘤富于细胞
& & & & B. 血管腔小甚至完全闭塞
& & & & C. 常见实性区形成
& & & & D.瘤体主要由大量蜂窝状血管所组成
& & & & E.瘤组织可见一定数量的核分裂
& & & &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的特点?
& & & & A.是发生于皮肤和粘膜的一种息肉状毛细血管瘤
& & & & B.血管腔相互连接,相互吻合,构成分支成网的血管脉络
& & & & C.底部与正常组织形成衣领状改变
& & & & D.表面常有溃病形成,且继发感染
& & & & E.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呈分叶状聚集
& & & & 下图显示的病变是
& & & & 该病变不包括
& & & & A.瘤组织由多重不规则的肿瘤性血管所组成
& & & & B. 瘤组织完全实性,由大一致的小圆细胞所组成
& & & & C. 血管腔大小不一,相互连接、吻合
& & & & D.瘤细胞呈靴钉状衬复于管壁
& & & & E.肉眼蜂窝状
& & & & 图所示为血管肉瘤
& & & & 1.免疫组化染色时,对于该病变最有诊断参考价值的是
& & & & A.CD34
& & & & B. Desmin
& & & & C. EMA
& & & & D.Vimentin
& & & & E.S-100
& & & & 2如果是高分化型血管肉瘤,其诊断取决于
& & & & A&&发病年龄
& & & & B&&发病部位
& & & & C&&肿瘤血管相互连接吻合,构成分支成网的脉络
& & & & D&&肿瘤大小
& & & & E&&肉眼呈多囊状
& & & & 一婴儿面部皮肤肿块,组织图象如下,应诊断为
& & & & A&&毛细血管瘤
& & & & B&&海绵状血管瘤
& & & & C&&血管球瘤
& & & & D&&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 & & E&&血管外皮瘤
& & & & 患者脾脏肿块,大小8×7×5CM,组织图象如下,应诊断为
& & & & A&&毛细血管瘤
& & & & B&&海绵状血管瘤
& & & & C&&血管球瘤
& & & & D&&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 & & E&&血管外皮瘤
& & & & 手指甲床下紫兰色结节,直径1CM, 伴阵发性疼痛,组织图象如下,应诊断为
& & & & A&&毛细血管瘤
& & & & B&&海绵状血管瘤
& & & & C&&血管球瘤
& & & & D&&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 & & E&&血管外皮瘤
& & & & 胸壁肿瘤,直径3CM,界限不清,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第八因子相关性抗原(+),组织图象如下,应诊断为
& & & & A&&毛细血管瘤
& & & & B&&海绵状血管瘤
& & & & C&&血管球瘤
& & & & D&&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 & & E&&血管外皮瘤
& & & & 大腿肿块直径8CM,取材8块,均为如下图象,应诊断为
& & & & A&&毛细血管瘤
& & & & B&&海绵状血管瘤
& & & & C&&血管球瘤
& & & & D&&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 & & E&&血管外皮瘤
& & & & 下图所显示的病变
& & & & 1.首先考虑的病理诊断是
& & & & A 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 & & & B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 & & C 海绵状血管瘤
& & & & D 毛细血管瘤
& & & & E&&静脉性血管瘤
& & & & 2.本瘤的特点不包括
& & & & A 本瘤可见于深部和浅表
& & & & B 瘤细胞似戒细胞癌
& & & & C 多数微血管处于幼稚原始的细胞内水平
& & & & D本瘤为中间型血管肿瘤
& & & & E 本瘤转移率达90%
& & & & 3.免疫组化常显示
& & & & A&&CD34(+),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 & & & B&&S—100(+)
& & & & C&&角蛋白(+)
& & & & D&&Desmin(+)
& & & & E&&LCA(+)
& & & & 1.本瘤应属于
& & & & A、高度恶性
& & & & B、中度恶性
& & & & C、低度恶性
& & & & D、完全良性
& & & & E、尚不清楚
& & & & A、颈部巨大囊状肿瘤,镜下多个大囊腔,内衬内皮,囊内清亮液体
& & & & B、海绵状管腔,内为清亮液体
& & & & C、海绵状管腔,内为血液
& & & & D、均匀一致分布的鹿角型血管
& & & & E、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
& & & & 1.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 & & & 2.海绵状血管瘤
& & & & 3.囊状淋巴管瘤
& & & & 4.血管外皮瘤
& & & & A、血管球瘤
& & & & B、血管外皮瘤
& & & & C、血管肉瘤
& & & & D、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 & & E、毛细淋巴管瘤
& & & & F、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 & & & G、幼年性毛细血管瘤
& & & & H、囊状水瘤
& & & & 1.见于皮肤和粘膜,小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
& & & & 2.见于甲床,直径1CM的紫兰色结节
& & & & 3.瘤组织各处均见鹿角形血管
& & & & 4.瘤细胞上皮样,细胞内原始微血管腔,似印戒细胞癌
& & & & 卡波西氏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
& & & & A.30%的爱滋病患者患有本瘤
& & & & B.结节期以梭形细胞为主,血管腔隙少
& & & & C.细胞内外出现透明小球
& & & & D.本瘤为低度恶性
& & & & E.本瘤为高度恶性
& & & & 下图所显示的应为
& & & & A、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 & & & B、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 & & & C、透明细胞肉瘤
& & & & D、滑膜肉瘤
& & & & E、颗粒细胞瘤
& & & & 下列临床—病理特征中,哪一项与肌内粘液瘤无关?
& & & & A、瘤体位于肌内
& & & & B、肉眼多为胶冻样
& & & & C、瘤组织含大量粘液样物质
& & & & D、肿瘤极易复发
& & & & E、瘤组织内很少见成熟的胶原和血管
& & & & 下列哪一项不是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特征?
& & & & A、好发于女性盆腔
& & & & B、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 & & & C、瘤细胞核分裂很多见
& & & & D、肿瘤富于血管
& & & & E、瘤组织富含粘液,散在梭形、星形的间叶细胞
& & & & 下列哪一项不是滑膜肉瘤的特征
& & & & A、並非真正滑膜起源
& & & & B、多位于大关节附近
& & & & C、可有双相分化
& & & & D、很少位于四肢
& & & & E、有特殊的染色体易位
& & & & 透明细胞肉瘤的织起源是—
& & & & A、滑膜
& & & & B、神经外胚叶
& & & & C、纤维组织
& & & & D、横纹肌
& & & & E、以上都不是
& & & & 滑膜肉瘤的组织起源是—
& & & & A、滑膜
& & & & B、神经鞘细胞
& & & & C、上皮
& & & & D、起源未定
& & & & E、以上都不是
& & & & 上皮样肉瘤的组织起源是---
& & & & A、上皮组织
& & & & B、滑膜
& & & & C、外周神经
& & & & D、间皮
& & & & E、起源未定
& & & & 患者25岁,前臂一2cm的结节,组织图象如下,应考虑为
& & & & A、透明细胞肉瘤
& & & & B、上皮样肉瘤
& & & & C、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 & & & D、平滑肌肉瘤
& & & & E、纤维肉瘤
& & & & 35岁男性患者,舌头肿块,组织学如图,应诊断为
& & & & A、横纹肌肉瘤
& & & & B、颗粒细胞瘤
& & & & C、平滑肌瘤
& & & & D、平滑肌肉瘤
& & & & E、神经纤维瘤
& & & & 患者女性,盆腔肿块,直径15CM, 组织学图象如下,应考虑为
& & & & A、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 & & & B、平滑肌瘤
& & & & C、粘液型平滑肌肉瘤
& & & & D、纤维肉瘤
& & & & E、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 & 患者28岁,足底肿块,S-100(++),组织学图象如下,应考虑为
& & & & A、平滑肌瘤
& & & & B、透明细胞肉瘤
& & & & C、滑膜肉瘤
& & & & D、横纹肌肉瘤
& & & & E、纤维肉瘤
& & & & 下图所示是透明细胞肉瘤
& & & & 1.该病病变特点不包括
& & & & A、又称软组织恶性恶黑色素瘤
& & & & B、多见于青年人
& & & & C、瘤细胞梭形为主,巢状
& & & & D、瘤细胞核仁明显
& & & & E、瘤细胞双相分化
& & & & 2、透明细胞肉瘤免疫组化示
& & & & A、角蛋白(+)
& & & & B、S—100蛋白质(+)
& & & & C、EMA(+)
& & & & D、Desmin(+)
& & & & E、无阳性显色
& & & & 3、透明细胞肉瘤好发部位为
& & & & A、内脏
& & & & B、深部软组织
& & & & C、四肢远端
& & & & D、头颈
& & & & E、无明显倾向性
& & & & 26岁男性,左膝关节肿块,组织学改变如下
& & & & 1.首先应考虑的病理诊断为
& & & & A、平滑肌肉瘤
& & & & B、滑膜肉瘤
& & & & C、纤维肉瘤
& & & & D、横纹肌肉瘤
& & & & E、以上都不是
& & & & 2.该病变的组织学类型为
& & & & A、双相分化型
& & & & B、单相纤维型
& & & & C、单相上皮型
& & & & D、低分化型
& & & & E、小细胞型
& & & & 2.该瘤免疫组织化特征为
& & & & A.EMA 和 Vimentin同时为阳性反应
& & & & B. LCA(+)
& & & & C. Desmin(+)
& & & & D.HMB45(+)
& & & & E.无阳性表达
& & & & 3,本瘤的染色体分型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好东西,楼主还有吗?再来点。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谢谢楼主分享
图片看不见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img][/img]好东西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谢谢分享,还没有看过考试大纲,考哪些内容也不清楚,听人说系统解剖、组胚考的多,原来还要考病理生理的内容啊~~
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现在好像不要考病生吧,别吓我
站长推荐 /2
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爱爱医也迎来了她的第十二个圣诞节。
爱爱医的新老站友,值此圣诞之际,紧张2014年的执考也结束了,执考得的滋味恐怕只有真正体味过的人们才能知道。或喜或忧,或甜或酸……
手里有好玩有趣的视频无处分享?电脑有好几百个G的视频寂寂无闻?专业学术视频想让更多同行观赏却上传无门?不用担心,爱爱医论坛有办法!爱爱医论坛将采用网络视频行业领导品牌—爱奇艺提供的视频储存通道,从即日起在论坛上传的视频...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部扭伤应在局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