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中药来治胃食管反流的中药偏方返流

名医专栏 | 朱生樑教授:“和、消”二法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体现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酸或胆汁相关,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流及刺激症状,可伴有食管外表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食管对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及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有关。中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尚无统一的命名,根据其发病时的不同主症可以归于“吐酸、呕吐、嗳气、胃痞、胃痛、噎膈、胸痹、哮喘”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食管,但与脾胃肝胆肺诸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主要病邪为湿、痰、气、瘀,与胃失和降、浊物上逆密切相关。饮食失宜、七情内伤是其主要病因;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肝气犯胃、气郁化火是其发病关键;调和升降、和胃降逆为基本治法。伴随着中医药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该病的优势日益突显。
中医药治疗体系是理、法、方、药的统一体,四者之间是不可或缺的,“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早在《内经》中就记载有很多治法及其理论依据,《素问o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o至真要大论》中又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自《内经》以降,后世医家对治法多有精辟的见解,至清代程钟龄将治法概括为经典的“八法”,他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本文将着重对“和、消”二法在中医药治疗GERD的应用作一探讨。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治法,“和法之制,和其不和也”。《素问o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在《伤寒论》中又有“和营卫”、“和胃气”及“消息和解其外”等条文。人体之气血阴阳等都有可能产生“不和”之处,因而“和法”的范畴在后世又进一步扩大,戴天章云:“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何廉臣又增加了“苦辛分消”、“平其复遗”、“调其气血”。蒲辅周说:“和解之法,具有缓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症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在临床上适用于肝胃不和,肝脾不和,寒热错杂,阴阳失调等病症。“和法”的实质就是“平衡”之意,在中医药治疗GERD中体现至为广泛。
1.1调和脾胃升降 
食管自咽至胃,《难经集注》称之为“胃之系”。食管的功能是通过蠕动将食团运进胃中,为传化物而不藏,以通降为顺,故应属“胃”的范围。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只有胃气和降,才能使食管传输的食团顺利入胃,胃内食糜下输小肠,这与胃肠动力学现代研究相符合。脾胃共居中州,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只有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和,才能使胃肠动力协调有序,维持水谷饮食的消化吸收,这种生理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导致气机逆乱,出现胃肠动力功能障碍。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呃逆、嗳气、呕吐、泛酸等反流症状,GERD的病机关键是脾胃升降失调,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治疗应以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为先,以苦辛配伍,两者合用,泄中有开,通而能降,通调气机,气顺中和,以恢复中焦升降转输之功,常用的苦辛配伍药物有: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
1.2和其生克制化
虽然GERD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但与肝肺密切相关。肝属木、脾胃属土,正常情况下,肝木克土,肝气疏泄条达可助脾之运化而升发清阳之气,可助胃之受纳腐熟而降浊阴之气,即“土得木而达”。如果情志失于畅达,肝气失于疏泄,肝木乘土,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或饮食失节,嗜酒无度,损伤脾胃,或久病劳倦伤脾,脾运失健,土虚木乘,致使肝胃不和、肝脾不和出现吐酸、反酸、嗳气。秦景明有论:“呕吐酸水之因,恼怒忧郁,伤肝胆之气,木能生火,乘胃克脾,则饮食不能消化,停积于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高鼓峰云:“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林佩琴亦云:“相火附木,木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因此,肝之疏泄失常在此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本病与肺脏亦有一定关系:肺与肝为金木乘克关系,金能制木,防其过亢而克犯脾土;脾肺土金相生关系,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肺气开宣有利于脾脏升发清阳,肺气肃降有利于胃气和降;肺气上逆可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胃气不和,则酸水上泛。故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o六气为病o吐酸》中说:“酸者,肝之味,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朱丹溪云:“吞酸者,湿热布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针对GERD发病的相关脏腑,治疗上要实现肺、肝、脾、胃正常的生克制化,以复脏腑和合之性,在治疗上调肝和胃,调和肝脾,清金制木。对于肝胃不和之证,当治以疏肝理气,药用柴胡、郁金、佛手、香橼;肝胃郁热之证,当治以泻肝清热,药以川楝子、栀子、牡丹皮、黄芩、黄连;肝性刚强,用药时宜刚柔相济,不宜纯用杀伐之品,当治以柔养肝木,配用白芍、当归、枸杞、旱莲草以养肝柔肝;肺胃不和之证,当宣肺和胃,以桔梗、枳壳、枳实、竹茹协调肺胃宣降。
1.3调和精神情志 
正常情志有利于脏腑功能的协调。七情失和: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悲则气郁、惊恐则气乱,均可导致肝郁气滞、气机逆乱,肝气犯胃,胃失和顺,纳化失常,湿聚热生,而烧心反酸。现代研究也证实GERD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等临床表现。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在为心所主的同时,也受到肝之疏泄功能的调节。肝喜条达疏泄,脾主升、胃主降,肺主宣肃布散津液。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结,脾胃升降、肺之宣肃功能失常,不能运化和布散津液,积为痰涎,与气相搏逆于咽喉和食管之间,郁而化热,故见烧心、胸闷、呕吐痰涎等临床症状。临床中因为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而发生或加重反酸反流症状的患者屡见不鲜,同时不少难治性的GERD患者也都存在精神紧张、过于焦虑的情况。因此,情志失和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治疗GERD的过程中应适当的给予患者言语疏导,嘱患者放松精神,舒畅情志,同时药物辅以疏肝理气,养心怡神之柴胡、郁金、青皮、夜交藤、合欢皮等。
消法的“消”,含有消导、消散、消磨、消除之义,其立法依据于《内经》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等。本法适用于逐渐形成的有形实邪,程国彭认为:“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任应秋氏解释曰:“就其实而言,凡病邪之有所结、有所滞、有所停留、有所瘀郁,无论其为在脏、在腑、在气、在经络、在膜原,用种种方法使之消散于无形,皆为消法,或名为消导,亦即导引行散的意思。”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丹波元坚亦指出:“其类有四:曰磨积、曰化食、曰豁痰、曰利水是也。盖此四法,除利水处,其药应病愈一不似吐之有形迹,如内消然,故名之为消焉” (《药治通义》)。此类邪气具体包括食、气、血、痰、湿。分别称之为食积、气滞、血瘀、痰饮、湿聚。针对这些不同邪气,消法又分为消食、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数法。
在GERD发病过程当中存在着或有形或无形的病理产物:食积、气滞、湿阻、痰凝、瘀血。情志不畅,肝气失于疏泄,气机郁滞;若肝气横逆乘脾犯胃或者劳倦内伤、久病不愈或饮食失宜,可以引起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升降悖乱,纳化失常,饮食积滞,水湿内生,久之湿邪不化,胶结成痰;气机阻滞,痰湿内停,气血失和,久则瘀血。痰气、痰湿、痰瘀交阻于咽喉食管,食积浊气上干,加之肝气怫郁、横逆,使得反流症状丛生,针对这些病理产物,相应的采取消食、行气、活血、化痰、祛湿等“消法”。
现代研究约50%GERD患者的胃排空延缓,类似于中医的食积。症见纳差厌食,脘腹胀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舌苔厚腻等。代表方为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当以消积导滞、通降和胃,助胃肠传导水谷,复胃腑和降之性,减少食物反流。
《素问o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肝五行属木,脾胃属土,食管为“胃之系”亦归属土行,木克土乃五行之常,木乘土乃五行之变,GGRD证型中以肝胃不和、肝脾不和多见,木不疏土或土壅木郁,因情志不遂而致胃脘胀满,两胁疼痛,胸闷脘堵,嗳气频繁,泛酸呃逆,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当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土得木而达”,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
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如《素问o针解篇》所云:“苑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所谓“恶血”即瘀血。GERD出现吞咽困难、梗阻,胸膈疼痛,表明内有瘀血,因气滞而血行不畅,因痰阻而脉道不利,或痰热伤津,血燥而凝,阻滞食管,食管狭窄而见吞咽梗阻;瘀血内阻故胸膈疼痛或刺痛,固定不移。治以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失笑散均可应用。
2.4祛湿化痰 
由于忧愁思虑或饮食不节伤脾,脾虚酿湿成痰;郁怒伤肝,肝伤气郁,气郁化火,怒则气上,痰湿、痰热随气上扰胸膈,搏结于食管,致烧心、泛酸,呕恶痰涎。当以祛湿化痰、顺气畅膈,可以启膈散加减。
然而消食、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诸法并非单独应用。消食可结合行气,气机条畅,则饮食自化;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气能行血”,气血互用,故而常常是“行气以活血,活血以行气”;关于痰湿和气的关系前贤亦多有论述,诸如:“气化湿亦化也”、“人之一身,无非血气周流,痰亦随之。夫痰者津液之异名。流行于上下者,亦气使之然耳。大抵气滞则痰滞,气行则痰行”、“疗痰之法,理气为上,和胃次之” (《杂病广要》),“气道顺,津液流通亦无痰。故曰‘治痰必理气’”(《杂病源流犀烛》) 。
“和、消”二法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通”字,“通达、通降、宣通”,GERD治疗主要着眼于一个“通”字,即通降和胃、通达肝气、宣通肺气、调畅气血、疏其壅塞、消其郁滞等。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鉴于疾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和变化,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绝不是一法一方所能够万全,我们运用治法时要注意“和、消”二法与其他治法的配合使用,诸法合用又要权衡主次轻重,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圆机活法”,灵活施治。
(来源:四川中医,作者:王宏伟,朱生樑,马淑颖,程艳梅)
更多朱生樑教授文献课件请点击以下链接:
/Index/Doctor/specialview/did/128/uid/7456.html
名医专栏 | 朱生樑教授:“和、消”二法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体现由用户自行发布,名医专栏 | 朱生樑教授:“和、消”二法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体现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自行分辨真伪。>> >>请问肠胃功能絮乱伴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要吃多久的中药
请问肠胃功能絮乱伴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要吃多久的中药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33174条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告诉您,您这种情况最好是吃西药来进行治疗的,中药治疗效果太慢,最少是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的
追问:吃西药一般要多长时间??
医生回答:西药一般吃一个半月差不多就会彻底好的
追问:这个病已经有三年多了。也会有这么快好吗?
医生回答:是的
追问:吃中药好还是吃西药好?
医生回答:建议先吃西药,等症状都控制的差不多了,然后服用中药来进行治疗就可以的,最起码保证不受痛苦
追问:但是我吃过很多中药西药,都没治好
医生回答:您都吃过什么西药
追问:很多,治疗胃病的基本都吃过
医生回答:说一下您的症状
追问:主要是很胀气,下腹胀的最严重,肚脐眼左下侧,下侧,右下侧痛,胃痛,消化不良,反酸,烧心,食物倒流,便秘,大便有粘液,胀气胀的全身串,吃也胀,不吃也胀,但是食欲很好,很想吃东西,经常暴饮暴食
医生回答:建议您可以用四磨汤来改善腹胀的情况,同时用埃索美拉唑来进行保护胃黏膜治疗就可以的,同时要少吃多餐,暴饮暴食对胃病恢复是没有好处的
追问:连续性嗳气,我刚吃了一个月中药,觉得没什么效果,就没吃了,你说的这两种药我都吃过
医生回答:这个服用四磨汤是可以改善的,四磨汤不仅可以改善胃肠功能,而且对便秘还有很好的效果的
追问:我以前吃过,没有什么效果
医生回答:您有口臭吗
追问:好像还好
医生回答:您查过幽门螺杆菌吗
追问:查了,没有
医生回答:您这种情况吃药只是一个方面,您还需要改善您的饮食习惯的,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每顿饭吃七八成饱就可以的
追问:饮食方面最好是吃什么对病情恢复快一点?
医生回答:可以吃山药泥或者土豆泥,这些食物对胃病的恢复都是有好处的,不要吃油炸的食物,还有不好消化的食物都要少吃
追问:面食方面怎么样?
医生回答:面食是可以吃的,这个是不受影响的
追问:哪些蔬菜不能吃?
医生回答: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其他的都是能吃的,辣椒和蒜肯定是不能吃的
追问:不是蒜多吃对胃好?
医生回答:大蒜是可以刺激胃黏膜的,特别您有糜烂,吃多了是可以导致胃出血的
追问:那我这个胀气症状要等病情全部好了才会完全消失吗?
医生回答:是的
追问:好了以后还是要按治病的时候饮食继续养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的吃**东西?
医生回答:是的,完全好了后是可以吃辣椒什么的,但是太辣的最好还是少吃
追问:好了以后有哪些东西不可以吃?
医生回答:太辣的太咸的肯定是不能多吃的
追问:酒呢?
医生回答:肯定是不能喝的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胃肠疾病热门问答
胃肠疾病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疾病问题推荐
【开同三个月套装】
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健客价:¥12.00
泻火解毒,除湿止痢。...
健客价:¥43.00
清热除湿化滞。用于急...
健客价:¥28.00
理气健胃,除湿化滞。...
健客价:¥11.50
清热除湿化滞。用于急...
健客价:¥14.50
健脾益肾,温中止痛,...
健客价:¥20.00
健脾益肾,温中止痛,...
健客价:¥13.00
健脾益肾,温中止痛,...
健客价:¥25.00
健脾益肾,温中止痛,...
健客价:¥18.50
清热平肝,调理脾胃。...
健客价:¥16.00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食管反流的中药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