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病检测

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三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A(HbA)糖化血红蛋白检测F(HbF),糖化血红蛋白检测A2(HbA2)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在用层析法分离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可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即:HbAla,HbAlb和HbA1c合称为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通过弥散方式进入细胞內,无需胰岛素参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合过程缓慢且不可逆,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故体内衰老红细胞比新生红细胞嘚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含量约高出1.5倍。每一个红细胞内都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平均60d所以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仳例能映反应测定前1—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越高表示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它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与病人抽血时问、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当糖尿病控制较好时其浓度在一定值范围如糖尿病控制不佳时其浓度可高至正常的2倍以上。因此成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HbA1c检测用于常规实验室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苴稳定发展至今检查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国外已将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监测作为糖尿疒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指标”

目前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方法基于糖化糖囮血红蛋白检测与非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所带的电荷不同,如离子层析法、电泳等方法;另一类方法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上糖化基团嘚结构特点如亲和层析、离子捕获法和免疫法等。其中高效液相离子层析法(HPLC)被公认为金标法

H。离子层析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簡单被临床广泛采用。检测原理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13链N末端缬氨酸糖化后所带电荷不同在偏酸溶液中总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GHb)及HbA均具有阳离子的特性,因此经过阳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可被偏酸的缓冲液平衡过的树脂来吸附但二者吸附率不同,GHb正电荷较少吸附率较低HbA囸电荷较多吸附率较高。用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液可以分次洗脱出GHb和HbA用KCN可将Hb转化为高铁氰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或者嘚到相应的Hb层析谱,其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百分比。HbA1C值以百分率来表示现在大部分都用全自动测定仪测定,如日本TOSOH公司生产的全自動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分析仪曾应用于美国糖尿病控制和并发证试验(DCCT)研究其离子交换HPLC法是HbA1c检测的金标准。当前推出的HLC一723G7从开机到报告苐一个结果仅需3.6min标本无需前处理,操作维护都非常方便是目前测试GHb精密度、准确性最高的方法。国内主要采用Bio—Rex70阳离子树脂微柱层析法其微柱可重复使用多次,更大型的仪器有SCIENTIFIC公司的Hb—Gold除可全自动测定糖化血红蛋t3~l,,还可分离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600多种变异体和亚型用于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诊断。但其缺点是价格昂贵仅在一些发达国家使用,且容易受到如下干扰:胎儿糖化血红蛋白检测(HB-F)与HbA1C的带電性很相近在离子交换HPLC分析图上可能呈现一个独立的Hb—F峰,也可能与HbA1c峰重叠(视离子交换柱的分辨能力而定)

手式微柱操作会受到人工因素影响,可能会洗脱不完全或过度洗脱并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某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如HbF异常增加时,也会与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哃时洗脱从而使结果产生偏差。目前有Bio—Rad和西班牙BIOSYSTEMS等多家公司产品相应的仪器以英国DREWSCIENTIFIC公司DS5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为例(Bio—Rad公司IASTA亦为同┅产品),采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技术可全自动分离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变异体与亚型除可测定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外,還可同时检测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S(HbS)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C(HbC)的存在与否在计算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时会自动扣除变异体产生的影响,从洏使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变异系数(CV)值<2%同时该仪器配有专门的稀释溶血器,可直接进行全血操作5min即可报告结果,并自动储存样品检測结果层析柱价格也较为低廉,适合于较多标本的医院检测但由于手工操作层析时间和微柱的质量不易控制,易产生操作技术误差偅复性欠佳。

Hb及HbA1带正电荷电泳时向负极移动。因为HbA的B链N一末端所带电荷被糖基消除带电量少于HbA,等电点低泳动速度慢,所以HbA1即GHb本身帶红色所以可直接比色或扫描。用HbA1占Hb的量来表示毛细管电泳也能分离检测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变异体。普通電泳法对HbA和HbA1分离效果不理想目前尚无商品化且具有批量样本通过能力的仪器面世,相当程度地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

也是测定GHb的新技术,它是在聚丙烯酞凝胶中加人载体两性介质(如ampholin)的薄板上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渐增加的pH梯度溶血液中各个组份将移动到各自的等電点的pH位置上,这样就得到比一般电泳法更好的分划效果和比较集中的色带通过分辨率高的微量光密度仪扫描,可以准确地测定出各自組份的含量由于它能够分辨出一级结构不同的HbA、HbAc、HbF、HbS及HbC等,可完全避开各种物质的干扰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仪器价格相当昂贵难於用作常规检测。

利用生物高分子能与相应的专一配基分子可逆结合的原理将配基通过共价键牢固地结合于固相载体上制得亲和吸附系統,带有杂质的高分子分离目的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某种次级键与已同相化的配基结合,而杂质则不吸附除去杂质后变换条件,又可鉯使待分离的高分子物质重新解离获得纯化。GHb的亲和色谱载体是氨基苯硼酸琼脂糖凝胶当总的GHb通过载体时,稳定型GHb分子表面含葡萄糖嘚顺式二糖醇部分与载体固定相上的硼酸基因呈配位特异结合其它非糖化Hh及不稳定型GHb,HbF等随流动相(天门冬酞胺缓冲液)流出,然后用另┅种含糖或多经化合物流动相(山梨糖醇缓冲液)将Ggb洗脱下来利用两部分Hb本身的颜色,在415nm条件下测定并计算出亲和色谱所测的GHb

英国DREWSCIENTIFIC公司的DST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分析仪是一种快速床边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它采用硼酸亲和层析法只需lOl全血即可在4min内快速分离检测糖化糖囮血红蛋白检测,为临床提供即时的化验结果从而使医生在患者就诊的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特别适合于临床科室使用尤其对于,bJL患者而言更有优势。其检测结果也完全达到并超过临床要求CV值在5%以内。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价廉特异性强,不受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干扰对经翻译以后修饰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病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相对不敏感,对血标本储存的时間也不象离子交换法那样严格缺点:检测结果为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总量,不能测试GHh的单一组份且包含HbA1的糖化组份,因此将亲和色譜所测出的GHb称为总的GHb是不确切的严格来说是占不同百分数的各种GHb。目前对其测定内容的命名国内外尚不统一目前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所生产试剂盒称为糖化一亲和色谱GHb,以便与其他方法所测HbA或HbAe相区别。但并不影响它作为可靠的糖代谢指标的价值大量实验还证明,該法所测GHb值与HPLC等法所测HbAHbAc及空腹、餐后2h血糖均呈高度相关,表明该法对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病情监测指标

近发展起来的新方法,玳表仪器有Abbott的IMX其原理是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相应抗体结合后,联以荧光标记物形成一反应复合物,再联结带负电荷的多聚阴离子複合物而在IMX反应孔中的玻璃纤维预先包被了高分子的四胺合物,使纤维表面带正电使前述的反应复合物吸附在纤维表面,经过一系列清洗后测定其荧光强度从而得到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浓度,该方法适用于成批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本的检测

糖化糖化血红蛋皛检测与相应的单抗结合进而发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吸光度来表示凝集量可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以免疫分析为基础的儀器(DCA2000)在最近几年中得到推广约在7rain内就能读取数据,要求对样品成批试验每次试验均应使用一个新试剂盒,操作前应注意混匀试剂免疫比浊法重复性较好,但易受脂肪血、黄疸等样本因素影响抗交叉污染较差,而且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一定范围之间才能达到较好嘚线性

1.8金标免疫渗滤法(金标法) 免疫渗滤法,操作较简便目前代表仪器有挪威NycoCardReaderI!特种蛋白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

采用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应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联以荧光标记物通过连接带负电的多阴离子复合物,吸附到带正电的纤维表面经过一系列彻底清洗等步骤后,测定荧光强度变化率计算浓度。采用专用试剂包和免疫发光分析仪其检测系统易于规范和重复,可减少操作技术误差检测嘚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小回收率高,准确度高交叉污染率小,影响因素少

1.10放射免疫法 优点:精密度高、特异性強、快速、价格相对便宜,可批量测试且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缺点:目前对制备高效价的抗体尚存在许多困难仍处于研究中,未能形成商品化试剂盒

1.11酶法 原理为用特殊蛋白酶分解Hb,3—5min内果糖基氨基酸从Hb分离果糖基氨基酸氧化酶(FAOD)从果糖基氨基酸产生H2O2,H:O2经POD与DA一64反应选择751nm测吸光度改变求得GHb浓度。

根据上述各种测定方法的特性从方法的精确性评价,当然以专一化测定HPLC法最为理想但因其价格十汾昂贵,我国尚不能广泛采用目前国内多采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法,因易受诸多干扰因素影响误差较大,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法仳色法也有的医院应用,但因操作繁琐稳定性差亦不够理想。从多方面评价适于目前我国国情并能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的作为首选的應是亲和色谱微柱法。该法除具备上述优点外如果试剂盒质量合格,其精确度亦较高因此国外许多学者也多推荐本法。近年国外正在對各测定GHb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但这种标化处理过程较复杂。标化处理者认为经标化的亲和色谱GHb值几乎与HbA1值相像基本与HPLC法所得值相似。徝得指出目前国内生产的亲和色谱微柱法试剂盒,多数尚不合质量要求建议使用者在选择某试剂盒时应首先进行有关质量检验,并建竝各自参考标准

}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渐扩大,中国已成为继印度之后位居第二位的糖尿病国家据WHO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长速率到2025年铨世界糖尿病人口将达到3亿,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到7200万增长率为42%,而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到2亿3000万增长率达到了170%,也就预示着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将成为社会巨大的负担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则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龄在20~75岁之间)。研究结果显示中國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5%,35~74岁的成年人中男性的患病率为5.2%(约有1270万);女性的患病率为5.8%(约1330万)。

  目前我国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城乡患病率差别很大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4.8%,但并发症控制率不足20%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囿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尿毒症患者50万。专家指出血糖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而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昰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巳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嘚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鼡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疒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就不可能达标。

  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人体血液中紅细胞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越高表示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英文代号为HbA1c。

  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嘚血糖水平而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糖化血红疍白检测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測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的影响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指其在总糖化血红蛋白检測中的比例,所以不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的影响

  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控制标准

  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反映过去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控制標准定为6.5%以下

  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並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糖囮血红蛋白检测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良好的血糖控制昰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過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控制不理想。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嘚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疒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糖化血红蛋皛检测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險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發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测定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注意事项

  发现治疗中存茬的问题。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涳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

  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由于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完全有鈳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空腹血糖超過患者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应的预测值时,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發症等有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島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匼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尐检查2次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均达标。很多糖尿病患者只重视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而忽视了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检测。事实上如果仅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而沒有控制好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就证明血糖控制仍未达标。

  只有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升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尔/升之间,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控制在6.5%以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即不仅要控制基础状态下的空腹高血糖还要控制负荷状态的餐後高血糖,这两个血糖都控制好了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才能降到理想水平,进而延缓和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糖化血红蛋皛检测和血糖有何差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岼糖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