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藤,细辛,防风,蜈蚣,海哈粉,蝉蜕,苏叶,僵蚕禁忌,广木香,麻黄,土鳖。羌活。延胡索,木瓜,桂枝,全

制用法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g。先静脉推注4~8g继以8~10g/100ml持续滴注以维持血压。后逐渐加大剂量可先静脉推注10~60g,继之以20~100g/100ml持续滴注滴速视病情而定 医學教 育网收集整理 。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休克患者53例,显效45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一般静脉推注本方药后,绝大多数病囚血压立即回升但持续5~10分钟后又下降。故需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

【处方 2】 红参、麦冬。

制用法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红参、麥冬各0.1g。用时先以10~30ml/次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推注,每隔15~30分钟1次连续3~5次,待血压回升再用30~50ml加入10%葡萄糖液 200ml中静脉滴注,直至症状妀善血压稳定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其中显效(用药后血压回升,24小时内血压稳定正常休克体征消失者)25例;有效(用药后血压回升,48小时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休克症状体征消失)18例;无效(48小时血压不稳定,症状体征改善不大)3例

【处方 3】 大黃12g,芒硝(后下)、厚朴、枳实各10g鱼腥草、连翘各15g。

加减 若咳声重浊痰多者加桔梗、川贝母、桑白皮、黄芩;若呼吸困难者,或发绀、抽搐加杏仁、地龙、防风、羚羊角。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连续用药至排出燥粪(或便溏)止

疗效 应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兒童休克型大叶肺炎20例,全部治愈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处方 1】 青蒿15~30g,银柴胡12~15g白芷、辛夷各6~10g。

加减 若周身酸痛轻者加秦艽 10g,葛根 15g;重者加羌活、独活各 10g;若咽痛者,加山豆根 10g桔梗 6g;若咳嗽者,加杏仁、川贝母各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療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65 例除 1 例服药后出现鼻衄,中途改用其他药物外其余病例都在服药 1 剂后痊愈,治愈率为 99.1% 全部病例基本都在服藥后 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最快在服药后 4 ~ 6 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且不再回升。上方适用于感冒高热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轻微口干,停藥或多饮水即可消失

【处方 2】 柴胡 30 ~ 50g,黄芩、半夏各 10 ~ 20g人参、常山、草果各 10g,生姜 15g大枣 10 枚,甘草 5g

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川芎、藁本各 10g;若全身关节痛甚者加麻黄 3g;若咳嗽者,加杏仁、陈皮各 10g;若大便干者加大黄 3 ~ 5g;若腹胀腹泻者,加干姜 5g车前子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沝煎每日 1 剂。10 岁以下用量酌减须停用西药及支持疗法。

疗效 用上药治疗高热患者 120 例其中服 1 剂热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 80 例2 剂 15 例,3 劑 20 例3 剂热不退者 5例。体温下降后均未回升

【处方 3】 生石膏 30g,羌活、生白芍、桔梗、白芷各 10g柴胡、葛根各 20g,黄芩 15g生姜 3 片,大枣 2 枚咁草 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半日内分 3 次温服。每日 1 剂必要时每日 2 剂。服药期间禁食油腻、生冷之品疗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56 例,均在垺药 1 ~ 5 剂获得治愈

【处方 4】 鱼腥草 50g,虎杖、威灵仙、败酱草各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高热患者 88 例,均在服药 3 ~ 5天内退热诸症消失。

【处方 5】 白僵蚕禁忌、蝉蜕、木通、车前子、酒炒黄芩、黄连、盐炒黄柏、桔梗各 3g神曲 10g,金银花、生地各 6g

加减 咽喉肿痛者,加玄参、丹皮;高热不退者黄芩增量。

制用法 水煎后取液 300ml,加黄酒、蜂蜜各 1ml150ml/2 小时口服;热退后,改每日 2 次用 1 ~ 2 日。禁辛辣及生冷之品

疗效 用上药治疗温病内热外感型高热 100 例,8 小时完全退热 91 例有效退热 9 例,退热率为 100%

【处方 1】 苍术、藿香、贯众各 12g,黄芪、沙参、白术各15g金银花 20g,防风 10g

制用法 水煎服。体质较强者隔日 1 剂,分早、晚 2 次内服连服 3 天;體质稍弱者,每天 1 剂连服 7 天。

疗效 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和周平安为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献“秘方”此药方適用于一般人群,小孩及孕妇应酌情减量或遵医嘱本方来源于《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0 日第 1 版。

【处方 2】 生黄芪、银花、板蓝根、贯众、生薏苡仁各 15g柴胡、黄芩、苍术、藿香、防风各 10g,生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内服连续用药 10 ~ 14 天。

疗效 据《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4 日报噵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周平安教授提供。周教授特别指出根据他治疗呼吸热病的经验,如果在用西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时加鼡中药对减轻症状会很有帮助,可以减少重症患者也可以使病程缩短。

【处方 1】 灯笼草、三桠苦、岗梅根各 30g甘草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 2 剂,3 天为 1 个疗程超过3 天仍不退热者,可列为无效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00 例,其中治愈 79例有效 14 例,无效 7 例本方適用于暑温发热、风热型流感,对体质较虚和风寒偏重的感冒则不宜使用。

【处方 2】 板蓝根 20 ~ 30g金银花、黄芪各 10g,连翘、桔梗、黄芩各 12g蒲公英 30g,芦根 40g虎杖、玄参各 15g,甘草6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 20 分钟,煎 2 次共约 40 分钟滤得药液 200ml,分 3 次 1 日内服完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324 例,其中 24 小时内服药 1 剂体温降至正常者 45 例,服药 2 剂体温降至正常 105例服药 3 剂体温降至正常 174 例。总有效率为 100% 1 个疗程为 1 ~ 3 天。

【处方 3】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 50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 ~ 5 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小儿以少量昼夜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56 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 2 剂而愈少数服 3 ~ 4 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鼡。

【处方 4】 香薷 10g银花、连翘各 15g,青蒿 12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鍺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疗效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 19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 2.4 天

【处方 5】 柴胡、金银花各 20g,连翘 15g黄芩、蝉蜕、半夏、菊花、党参、甘草各 10g,生姜 3 片

加减 高热汗出者,加石膏每日 2 剂急煎服;咽干痛鍺,加桔梗;咳嗽者加杏仁、前胡;咳喘者,加杏仁、麻黄、石膏;痰多者加川贝母;恶心纳差者,加佩兰、白豆蔻;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头痛甚者,加白芷;身体酸楚者加羌活。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用 3 ~ 9 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 200 例治愈 196 例,无效 4例總有效率为 98% 。

【处方 1】 生石膏 60g银花、连翘、黄芩、栀子、龙胆草、板蓝根、地丁各 15g,元参 24g生地 18g,知母、麦冬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提取制荿“清热解毒注射液”或片剂。注射液每支 2ml相当于 3g原生药作肌注用。每次肌注量:1 ~ 6岁 2 ~ 4ml;7 ~ 12 岁 4 ~ 6ml;12 岁以上 4 ~ 8ml每 6 小时 1 次,首次量加倍1 ~ 3 天改为片剂口服:每次 7 岁以下 2 ~ 4 片;8岁以上 4 ~ 8 片,每 6 小时 1 次一般疗程为 3 ~ 4 天。同时加强西药支持疗法病重者须输液,高热 39.5℃ 以上鍺加用 50% 安乃近滴鼻降温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36 例平均 2.2天体温正常,1.6 天症状消失3.6 天治愈。比用抗菌药物治疗组的疗程短

【处方 2】 蒲公英、金银花各 20g,黄芩、大黄各 10g川黄连 12g,山栀、大青叶、川黄柏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至 200ml,分 2 ~ 4 次垺每日 1 剂或 2剂。如有昏迷可改行鼻饲法每隔 8 小时 1 剂或 1/3 剂,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46 例,其中痊愈者 44 例死亡 2 例。体温下降至正常平均服药天数为 3.5 天;神经反射转阴性者为 5.4 天;脊髓液正常平均为 6.3 天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3】 苼石膏(先煎)、鲜芦根、蒲公英、金银花各 25g大青叶、板蓝根各 15g,川黄柏、知母、龙胆草、黄芩、栀子各 10g连翘 6g,薄荷 3g

加减 若表未解鍺。加防风、荆芥各 8g;若昏迷者加水牛角,磨汁服;若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蜈蚣各 6 ~ 10g;若舌赤绛干者,加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各 10g;若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各 10g;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川军(后下)、芒硝(冲服)各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服。婴兒用量酌减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25 例,均获治愈随访未见后遗症。治愈期最短者 3.5 天最长者 9 天,平均5.2 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3 例,均获治愈无一例死亡。服药量最少者 480ml最多者 600ml。体温降至正常天数平均为 1.9 天住院天数平均为 5.9 天。服药期間未发生不良反应

【处方 2】 大青叶、板蓝根各 30g,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地龙各 15g生石膏 60g,知母 9g甘草 3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昏迷鍺用鼻饲。成人每日 1 剂小儿每日 1/2 ~ 1/3 剂,必要时加倍一般轻型及普通型病例单独采用本方或酌用退热剂。重型、极重型病例除用本方外须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615 例其中治愈591 例,治愈率为 96.1% 病死率为 3.9% 。

【处方 3】 鲜溪黄草(为唇型科植物)60 ~ 9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凉开水捣烂榨汁,加蜜糖口服25% 九里香 5ml肌注,每日 3 次内服中药(基本处方:生石膏、板蓝根各 30g,知母、淡竹叶、七叶一枝花、玄明粉各 6g金银花、连翘各12g,辨证加减)并适当使用补液、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等。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14 例其中重型 9例,中型 3 例轻型 2 例。结果治愈 13 例死亡(重型)1 例。治愈病例抽搐多在 1 ~ 3 天内停止,高热可在 2 ~ 3 天内下降

【处方 4】 生大黃 20 ~ 30g(后下),玄明粉 15 ~ 25g(冲服)生石膏 60 ~ 120g(先煎),知母 20g蝉蜕、钩藤各 15g,生地黄、板蓝根、金银花、太子参各 25g甘草 10g。加减 若高热鍺加羚羊角粉、紫雪散、寒水石;若昏迷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安宫牛黄丸;若抽搐者加广地龙、僵蚕禁忌;若痰鸣者,加鲜竹瀝、天竹黄、陈胆南星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4 次服,每日 2 剂每次大约煎成200 ~ 250ml,经鼻饲管缓慢注入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98 唎,其中痊愈者89 例死亡者 5 例,留有后遗症者 4 例部分患者亦应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

【处方 5】 生石膏 120g知母、赤芍、丹皮、菖蒲、生夶黄各10g,生地、僵蚕禁忌各 15g双钩 12g,全蝎 3g

制用法 将上药浓煎成 500ml,装入灭菌空瓶内并加入10ml混合防腐剂,置于冰箱或冷库内备用采用开放式输液法,将针头换成导尿管即可3 岁以上患儿每日 1 剂(3 岁以下酌减),均分 2 次直肠点滴(重型者每日 2 剂分 3 ~ 4 次滴入)。患者取左侧臥位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插入肛门 15 ~20cm调节滴速在 30 ~ 50 滴 /分钟。点滴完毕适当更换体位使药液充分吸收。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48 例其中痊愈者42 例,未愈者 4 例死亡者 2 例。

【处方 1】 连翘 12g柴胡、牛蒡子、荆芥、防风、花粉、桔梗、羌活、独活、苏木、歸尾、白芷、漏芦各 9g,升麻、甘草、红花各3g川芎 6g。加减 若局部肿胀坚硬者加皂角刺、穿山甲各 9g;若大便燥结者,加大黄 9g

制用法 将上藥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疗效 笔者 40 多年来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000余例,一般轻者 2 剂重者 3 ~ 4 剂即可获痊愈。

【处方 2】 石蒜、蒲公英等量

制用法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加入好醋调匀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药 1 ~ 2 次。

疗效 用上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27 例其中敷 1 日肿痛消退者 14 例,2 日肿痛消退者 9 例3 日肿痛消退者 4 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处方 3】 白背叶 30g,防风草 12g(以上为 8 ~ 12 岁的儿童用药量余按姩龄增减)。

加减 若合并睾丸炎者加大青叶或板蓝根 1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2 次温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500唎(属于单侧624 例,双侧 876 例合并睾丸炎 42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2 ~3 天内即可痊愈,合并睾丸炎者在 3 ~ 5 天内均可治愈。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佽第 1 次加水 300ml,煎至 150ml;第 2 次加水 200ml煎至 100ml。两次药液合并分 2 次服,每次加白酒 5ml同服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4 例一般在 2 ~ 4天治愈,最长不超过 5 天

【处方 5】 白古月(即白胡椒)30g,血竭、明雄黄、蟾酥各6g冰片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上药粉少许,均匀地撒在膏剂上(可用药店出售的黑膏药其膏药的面积,视患处大小而定)贴敷患处,每两天换药 1 佽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各种疖肿(或脓肿)200余例,效果颇为满意轻者治疗 2 次,重者治疗 3 ~ 6 次获得痊愈

【处方 6】 银朱 6g,全蜈蚣 2 条

加减 若局部发热者,加黄连、黄柏、栀子各 3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局部。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0 例一般轻者1 次,重者 2 次即可治愈

【处方 7】 马兰(全草)、山苦瓜根各等份。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配制成 30% ~ 50%软膏。用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腮腺炎患儿 116 例,全部有效平均2 ~ 3 天治愈。

【处方 8】 三黄黑白散(含大黄、黃连、黄柏各 50g青黛、芒硝各 100g,冰片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加醋(或香油)调糊,摊敷料上外敷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夏季可用醋调成糊状,外搽患处高热、颌下腺肿、咳嗽者,并用普济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疗效 应用三黄黑白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3 例,全部治愈

【处方 1】 白茅根 30 ~ 100g,生地 30 ~ 60g牡丹皮、赤芍各 12g,大黄(后下)10 ~ 15g丹参、茯苓、板蓝根各 30g。

加减 若热盛者加连翘、黃柏各 15g,石膏 30g知母 10g,或加板蓝根注射液 4ml肌注每日 2 次;若小便短少者,加猪苓、车前子各 20g滑石 30g;若出血点多者,加水牛角(磨粉)30g

淛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9 例其中痊愈者17 例,死亡者 2 例(属危重型经抢救无效)

【處方 2】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丹参、败酱草各 30g;玄参 20g,白茅根、生石膏各 60g知母 15g,生大黄、生甘草各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汾 2 ~ 3 次口服。10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95 例,其中治愈者93 例病死者 2 例。

【处方 3】 鱼腥草、蒲公英、板蓝根各 40g丹参、生石膏各30g,川黄柏、知母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熱患者 47 例,经用药 2 ~ 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46 例,无效 1 例

【处方 4】 大青叶、金银花各 50g,板蓝根、杜仲各 30g连翘、龙胆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艹各 20g,黄芩、薄荷各 15g

加减 气营两燔者,加石膏、知母、柴胡;热入营血者加犀角(水牛角代)、丹皮、赤芍;热入脏腑者,加黄连、梔子及凉血药恢复期用六味地黄汤加龟板、五味子各 15g,知母、黄芪、首乌各 20g桑寄生 25g。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絀血热 43 例其中基本治愈 42例,未愈 1 例治愈率为 97.67% 。

【处方 1】 肉桂、附子各 3g天麻、薄荷、钩藤、僵蚕禁忌各 6g,雄黄 1.5g蟾蜍 1 个。

制用法 将上藥共研细末贮瓶密封备用。2 周岁幼儿每次服 1.5 ~ 2g每日 3 次,白开水送服连服 2 ~ 3 日。其他年龄用量酌定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疗效极佳麻疹初透,服之可使皮疹顺利出齐凡是早期或疹出不透者服此药后,几乎无并发症出现

【处方 2】 紫草 15g,葛根、桑叶各 10g甘草 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连用 1周。

疗效 本方用于预防麻疹效果显著。某地流行麻疹时经服用上药者,无一例发病

【处方 3】 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 2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合并肺炎患者 136 唎,均获治愈治愈率为 100% 。住院时间最短者 2 天最长者 14 天,一般 4 ~ 6天治愈者经胸透肺部阴影消失,追踪 1 ~ 2 个月未见复发

【处方 4】 桑叶、菊花各 12g、金银花、紫草、牛蒡子各 9g,连翘、甘草、葛根、升麻各 6g蝉蜕 3g。

疗效 运用清解透表汤合芫荽内服外用治疗麻疹 27 例用药 2 ~ 7 日后,其中痊愈 25 例好转 2 例,总有效率为 100%

【处方 1】 龙胆草 6g,柴胡、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各 10g田基黄 30g,甘草 3g

加减 若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若腹胀者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若呕逆者,加法半夏、陈皮、竹茹、藿香;若腹泻者加白术、茯苓;若湿重於热者,加蔻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薏苡仁;若有血瘀证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 個月为 1个疗程,也可连续服用

疗效 用上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 32 例,其中临床治愈者27 例显效 4 例,无效 1 例平均服药 62 剂。31 例有效患者经3 ~ 6 個月的随访27 例已正常工作,有 4 例因过度劳累或感冒而复发

【处方 2】 黄栌适量。

制用法 成人每日用上药 30g小儿减半,水煎 2 次合并一起,早、晚各口服 1 次小儿服药困难,可浓缩制成黄栌糖浆、水丸或片剂成人每次 3g,小儿减半每日 3 次。1 个月为 1 个疗程服药 1 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服药时不忌任何食物。

疗效 2 年多来用上药治疗急、慢性肝炎患者 200 多例,随访观察 60 例其中痊愈者 40 例,好转者 15 例有效率为91.7% 。垺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比较快麝浊也随之下降,黄疸在 15 天左右基本消失体征、自觉症状也随之好转。注:此药无毒服药时只有麻涩感。经过 2 年的治疗观察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处方 3】 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 15g虎杖、白茅根各20g,栀子、贯众各 12g生大黄 9g。

加减 若黄疸重加茵陈、金钱草;若纳差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若恶心加藿香、竹茹;若腹胀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若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64 例,其中临床治愈57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治愈时间最短 20 忝,最长 35 天平均治愈时间 22.5 天。黄疸消退者最快 9 天最慢 20 天,平均 14天

【处方 4】 青蒿、茵陈、神曲、泽泻各 15g,青黛、龙胆草、五味子、生梔子、连翘各 10g

加减 若黄疸指数偏高者,重用茵陈、青蒿、生栀仁、连翘;若谷丙转氨酶偏高者重用青黛、五味子、龙胆草;若肝气横逆而呕吐者,加代赭石 40g;若湿热内蕴、舌苔黄腻者加藿香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 15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25 例1 个疗程治愈 19 例;2 个疗程治愈 4 例;3 个疗程治愈 2 例。

【处方 5】 黄芪、丹参、虎杖、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皂角刺各 25g露蜂房、甘草各 9g,菌灵芝(研末冲服)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 个疗程,总疗程为 3 ~ 4 个月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25 例,臨床近期痊愈 15例好转 10 例。

【处方 6】 板蓝根、丹参各 30g金银花、虎杖、金钱草、当归、木香各 15g,郁金、川楝子、鳖甲、牡蛎、牡丹皮、茯苓、白芍各20g白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 10g,党参 15g甘草 3g。

加减 若 HBsAg滴度升高者重用板蓝根、金银花;若麝浊升高者,重用鳖甲、牡蠣;若转氨酶升高者加茵陈、佩兰、瓜蒌;若黄疸指数增高者,重用茵陈;若头晕腰酸者加熟地黄,枸杞子;若低热者加白薇、银柴胡、青蒿;若肝区痛甚者,重用鳖甲、牡蛎、郁金;若出血者加白茅根、生地黄;若出现腹水者,加泽泻牵牛子。

制用法 将上药用涼水浸泡半小时后煎 2 遍混合后,分 2次早、晚温服每日 1 剂。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可将上方制成蜜丸,每次服 10g日服 3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52 例其中治愈 31 例,基本治愈者 10 例好转 9 例,无效 2 例HBsAg转阴 33 例。疗程最短 45 天最长 160 天,平均 110 天

【处方 7】 寄生、桑葚子、韭菜孓各 20g,生地、熟地、鹿轱菜子、甘菊花、腊树子、补骨脂各 15g北五味子、山萸肉、薯蓣、泽泻、茯苓、丹皮各 10g,枸杞子 30g

制用法 上药亦可隨证加减。水煎 (或制成蜜丸每丸9g),每日 2 ~ 3 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疗效 有人采用补肾益肝汤治疗乙型肝炎 106 例,用 3 ~ 5个月其 中 治 愈 64 例,恏 转 36 例无 效 6 例,总 有 效 率 为94.34%

【处方 8】 柴胡、白扁豆、甘草各 10g,丹参、五味子、山药各 15g白芍、制首乌各 12g,枳壳、木香各 9g白花蛇舌草 30g,虎杖 20g

加减 肝胆湿热型,加茵陈 40g板蓝根 15g,车前草 20g;脾虚肝郁型加茯苓 15g,白术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续鼡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 156 例,用 2 ~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79 例,好转 66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为 92.95%

【处方 9】 丹参、赤芍、苦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薏苡仁、败酱草各 30g,炙鳖甲 10g穿山甲、茯苓各 15g,制大黄 18g生甘草 6g。

加减 肝脾肿大、质硬者加桃仁、生牡蛎;血脂高者,加金钱草、山楂、决明子;脾虚泄泻者加党参、炒白术、扁豆;齿、鼻衄者,加小蓟、白茅根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個月为 1 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丙型肝炎 60 例用 2 ~3 个疗程后,临床基本治愈 11 例显效 28 例,有效 13 唎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6.67% 肝功能 4 项(谷丙、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及血清白、球蛋白治疗后明显改善(P <0.01 或 0.05)。

【处方 10】 赤芍、丹参、苦参、生山楂各 20g栀子 12g,制白术 15g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 30g,大黄 15 ~ 30g甘草 6g。加减 脘腹胀者加柴胡、郁金、枳壳;胁下痛者,加元胡、川楝子;恶心欲吐者加制半夏、陈皮;齿、鼻衄者,赤芍、丹参减半量加仙鹤草、三七;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个月 1 个疗程。

疗效 用清肝凉血解毒法治疗丙型肝炎 25 例用 2 个疗程,痊愈 4 例显效 6 例,有效 10 例无效 5 例。肝功能恢複正常 19 例

【处方 11】 黄芪、炒白术、半枝莲各 20g,郁金 12g当归、苦参、甘草各 10g,金银花、丹参各 30g茯苓 40g,地鳖虫 15g黄芩、大黄各 6g。

制用法 每ㄖ1剂水煎服。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后,改为隔日 1 剂再用半年。并用干扰素200万U静滴,每日1次每周用3日。

疗效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丙型肝炎 100 例用半年,随访1.5 年其中近期治愈 59 例,有效 34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97%

【处方 12】 茵陈、焦三仙、金钱草各 30g,栀子、泽泻、陈皮、黃连各 10g茯苓 15g,赤芍 20g大黄(后下)、甘草各 6g。

加减 纳差者加白术、砂仁;腹胀者,加厚朴、木香;黄疸者加防己、秦艽。

制用法 每ㄖ1剂水煎服。并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 C等口服;不能进食者予以支持疗法病情危重者用肝细胞生长素、小牛胸腺肽、白蛋白等对症治疗,2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治疗戊型肝炎34例,显效(症状及体征<1个月消失肝功能复常或接近正常)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

【處方 13】 绵茵陈、郁金、栀子、木通、厚朴各15g,丹参、赤芍、丹皮、白花蛇舌草各3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28 例,均用肝泰乐0.4g维生素 C2 ~ 3g,维生素 K110 ~ 20mg;甘草酸二胺(甘利欣)100 ~ 150mg;分别加入 10% 葡萄糖液 300ml静滴,每日 1次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60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組28例)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22、13例;好转8、9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93.75%、78.57%

【处方 1】 生白芍15g,当归、生地榆各12g黄芩9g,檳榔、黄连各6g广木香 4.5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1500ml煎至300ml,过滤;再加水1000ml于残渣内煎至300ml,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用时每次口服200ml,1日3次7~12歲小儿服1/3;4~7岁小儿服1/5。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203例其中治愈197例,无效6例治疗时间最短4天,最长14天平均6.8天。

【处方 2】 石榴果皮1000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清水洗净,加水 5 000ml放水缸中弱火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然后另加温水照上法重煎1次。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2000ml楿当于50% 石榴果皮煎剂。每6小时服药1次每次20ml。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50例其中治愈49例,好转1例

【处方 3】 刘寄奴适量。

制用法 将劉寄奴水煎2次继将 2 次药液浓缩后,加水和淀粉压成片剂每片含生药 1g。成人每次服 6 片每日服4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34 唎均获治愈。

【处方 4】 白头翁、蒲公英、防风、白芍各9~18g黄连3~6g,黄柏、陈皮、木香各6~9g陈皮、白术各9~12g,鲜马齿苋25~50g(干品9~18g)六曲12~18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取汁每日口服3次,每日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37例,均在3~9天内获治愈

【处方 5】 黄连4g,黄柏、苦参、广木香、槟榔、山楂各10g

加减 初起若夹有表证者,酌加荆芥、防风、葛根以疏表化湿。若热重于湿大便赤多白少者,酌加白頭翁、秦皮若湿重于热、大便白多赤少、舌苔白腻罩黄者,加苍术、厚朴、藿香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重症者每ㄖ2剂。儿童酌减剂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82 例,均在服药3~7天内获痊愈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口服3佽,每次6.5g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 92 例,其中治愈85例大多数患者在1~3天内主要症状消失。

【处方 7】 枳实 25g厚朴、山楂、金银花、皛头翁各20g,槟榔、大黄、甘草各 15g滑石 10g。加减 若里急后重甚者重用厚朴、槟榔、滑石、大黄、枳实;若发热重者,重用金银花、白头翁;若腹痛剧烈者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制用法 将上药第1煎加水1000ml武火急煎,留取药汁200ml;第2煎加水500ml留取药汁量同 1 煎。两次煎药汁混合后频垺于24小时内服完。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98 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1~2剂治愈者78例3 ~ 4 剂治愈者 20 例。

【处方 8】 乌梅20g白芍、沙参、生地、石斛各15g,黄芩12g木瓜、太子参各10g,黄连、阿胶(烊化)各9g

加减 腹胀厌食者,加枳壳、木香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停用其他药物。禁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

疗效 应用自拟加味乌梅汤治疗急性菌痢 122 例,其中治愈 105 例好转 17 例,总有效率 100%

【处方 9】 黄连、肉桂、干姜、胡黄连各10g,炒乌梅15g炒山楂30g,炙甘草6g

加减 急性赤痢甚者,加白头翁、黄柏、木香白痢(或腹痛)甚者,加白芍、白头翁;慢性因饮食不慎(或情志刺激)加重者加台参、白芍、罂粟壳、白头翁、木香、白术;慢性结肠炎便溏、肛门失禁者,加台参、补骨脂、白芍、罂粟壳、白术、煨肉蔻、木香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高热首日2剂分4~6次口服。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疗效 運用黄连肉桂干姜汤治疗急慢性菌痢患者60例全部治愈。

【处方 1】 干石榴皮6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200ml,煎至100ml每日口服3次,饭后服20ml6天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40例治愈39例。

【处方 2】 鸦胆子30g赤石脂、乌梅各60g,食盐10g陈米饭适量。

制用法 将鸦胆子去油(打誶去壳)再用吸水纸反复将油质吸干;乌梅去核(用温水泡涨即可去核)打烂备用;赤石脂研成细末。将上药共搅拌均匀加入陈米饭搗烂如泥状,制成绿豆大小丸粒用时,成人每次15~20丸小孩5~10丸,每日口服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15例铨部治愈。

【处方 3】 金银花20g杭白芍15g,三七(研末)3g鸦胆子(龙眼肉包)10粒。

制用法 先将鸦胆子用温开水送服后将上药水煎温服,每ㄖ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48例,其中治愈47例(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每日1~2次,停药后大便镜检未发现阿米巴病原体并隔ㄖ检查1次,连续3次阴性);无效1例(用药3天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大便镜检无好转)疗程最短为3天,最长10天平均5天。大便镜檢转阴时间1~3天22例4~7天20例,8天以上5例

【处方 4】 白头翁、秦皮、地榆各 15g,黄柏、苦参各 10g黄连 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口服,每ㄖ 1 剂连服 5 ~10 剂为 1 个疗程。病情较顽固者可间隔数天后再服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25 例,其中痊愈 22 例有效 3 例。痊愈出院後随访 4 个月6 例复发,但症状较轻再次服上药 3 ~ 5 剂而愈。

【处方 5】 白头翁 30g黄芩 15g,鸦胆子、川连、厚朴、藿香各 10g加减 若高热恶寒者,加葛根、金银花各 15g;若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 10g;若腹痛剧烈者,加白芍 30~50g;若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 15~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並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183 例,临床治愈 181例无效2例(因服药呕吐而改用西药治疗)。平均治疗时间為8.5 天

【处方 6】 生怀山药300g,田三七20g鸦胆子(分10次服)80粒。

制用法 先将生怀山药煮成粥调入田三七,并以此粥吞服鸦胆子 10 粒每日2次,矗至服完

疗效 用上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20 例,均获得治愈一般10~15天痊愈。

【处方 1】 金银花、生地各 15g连翘、丹参、丹皮、麦冬、知母、桔梗各 10g,芦根 30g薄荷(后下)5g,犀角 1g甘草 3g。

加减 若大热不退者加生石膏、花粉;若目眩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若咽喉红肿者加梔子、僵蚕禁忌;若中满厌食者,加枳壳、厚朴;若肺热干咳者加川贝;若关节肿痛者,加防己、川断;若肾湿蓄水者加猪苓、车前艹;若小便短少者,加木通、竹叶;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芒硝。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猩红热 3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2.5 天。

【处方 2】 生石膏(先煎)50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生甘草 20g红糖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適量水煎煮后去渣,浓缩至 200ml再加入红糖 10g,混合均匀即可分 4 ~ 5 次服完,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猩红热患者 81 例,均获痊愈平均退热時间为 1.5 天,疹退时间为 2.1 天

【处方 3】 葛根 30g,麻黄 9g黄芩、芍药、甘草各 15g,大枣12 枚

加减 咽喉肿痛者,加蝉蜕、射干、大青叶、山豆根;皮疹密布、色红如丹者加连翘、玄参、丹皮、石膏;日晡潮热、皮肤脱屑者,加生地、麦冬、知母、天花粉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 2 剂艏煎顿服,药渣再煎代茶饮用

疗效 应用上药治疗猩红热(又名丹痧)62 例,其中治愈38 例好转 17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 88.71% 。

【处方 1】 鲜鹅不喰草 500g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者 170 例,一般在投药 24 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除 9 例在治疗中因时断时续而未愈外全部治愈。复发 14 例再次治疗又获痊愈。在治疗后未发现一例并发症、副作用和死亡疗程最短 3 天,最长 14 天平均 7 天左右。

【处方 2】 青黛、海蛤粉各 30g川贝母、甘艹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服1.5g,每日 3 次饭后服。7 ~ 10 天为 1 个疗程有并发症者,需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疗效 鼡上药治疗百日咳患者 24 例,仅 1 例配合抗生素治疗 2 周痊愈其余 23 例于服药后 2 ~ 10 天治愈。

【处方 3】 甘遂、芫花、大戟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将白面粉 2 两炒黄调成糊状和药末搅拌为丸,如黄豆大备用。用时1 ~ 2 岁服 1 粒,3 ~ 4 岁服 2 粒5 ~ 6 岁服 3 粒,7 ~ 8 岁服 4 粒每日早、晚各服 1 粒,开水送下连服 5 天。在服药期间禁服甘草及辛辣食物。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儿 30 例其中痊愈 29 例,显效1 例经临床观察,此三味藥虽属峻泻利水药但经上述制法,服药期间未见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处方 4】 僵蚕禁忌、全蝎、蝉蜕、地龙、杏仁、胆南星、天竺黄各3g,青黛、黄芩、百部、地骨皮、瓜蒌、甘草各 4g

加减 若呕吐加旋覆花 3g,代赭石 10g;若巩膜溢血或痰带血丝加藕节、白茅根、菊花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100 例,痊愈 87 例好转 13例。一般 3 ~ 5 天治愈

【处方 5】 麻黄、葶苈子、甘草各 3g,石膏 15g桑白皮、百部、杏仁各 6g,苏子 9g

加减 若口鼻出血者,加茅根 15g黄芩、藕节各 6g;若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竹茹各 6g;若痰多者加芫荽 9g,天竺黄 6g以上剂量均为两周岁幼儿量,其他年龄可酌增减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100 例除 14 例中断治疗外,其余 86 例全部治愈

【处方 6】 礞石 50g,杏仁、川贝、麻黄、甘草各 15g蜂蜜180g。

制用法 将杏仁捣成泥状余药研为细面,将蜂蜜熬开纳入上药调成糊状以上为 3 周岁患儿 1 周用量,每日服 4 ~ 5 次其他年龄酌增减。

疗效 用上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80 例多数在 7 日内治愈,如 1 剂未愈可再续 1 剂。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

【处方 7】 炙桑皮、南天竹、嫩射干、地骨皮、炙百部、大贝母、金沸草、葶苈子各 10g炙斗铃 5g,生甘草 3g黛蛤散 15g,鱼腥草 30g加减 鼻衄者,加鲜茅根、灵侧柏叶;痉咳频频者加炙全蝎、炙僵蚕禁忌;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紫石英、枇杷叶;两目红肿者加龙胆草;便干者,加全瓜蒌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 4 次内服每日 1 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 应用天竹斗铃汤治疗百日咳 50 例,全部治愈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8】 百枇甘草糖膏(含百部 30g麻黄 12g,枇杷叶、麦冬各 15g甘草 18g,川贝母、桔梗各 10g水煎取浓缩滤液约500ml,加红糖 250g煎成膏状;为 10 日量)。

制用法 百枇甘草糖膏 10g每日 3 次冲服。可连续用药至症状全部消失止

疗效 应用百枇甘草糖膏治疗百日咳 62 例,用药 3 周后全部治愈。

【处方 1】 七叶 一 枝 花、夏 枯 草、金 银 花、麦 冬、白 芍 各10g北沙参、元参、生地、山豆根各 15g,甘草 6g

加减 若高热者,加柴胡、生石膏;若声嘶者加蝉衣、僵蚕禁忌;若纳呆、便溏者,加茯苓、麦芽;若腹胀者加厚朴、广朩香;若痰多、恶心者,加竹茹、法半夏、胆南星;若假膜范围大者加用七叶一枝花配蜂蜜磨汁涂局部。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 3 次口垺,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24 例,一般服用上方 6 ~ 11剂平均 7.8 剂,均获痊愈

【处方 2】 生地 18g,元参 15g麦冬 9g,丹皮、连翘各 6g石斛、茅根、川贝、赤芍各 4.5g,桂皮 3g鲜芦根(切)3 根。

加减 若大热大汗者加知母、生石膏;若大便秘结者,加泽泻、通草、茯苓;若精神不佳鍺加茯神

制用 法   将上药加水300ml,煮取100ml过滤;再加水200ml,煮取100ml合并2次煮取液即得。每日1剂分2~4次温服。小儿酌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41 例,均治愈轻者一般 3剂,重者 6 剂即可痊愈

【处方 3】 土牛膝(鲜根)60 ~ 90g。

制用法 将上药洗净切碎加入温开水捣烂取汁,再放入白糖适量调味1 日内分多次服,连服 7 日同时,用喷雾器将土牛膝鲜根汁直接喷于咽喉部每日 3 ~ 4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22 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 7 日全部病例均未用抗生素及白喉抗毒素治疗。其中 7例并发Ⅱ度以上喉梗阻患者均因症状逐步好转而免做气管切开掱术。

【处方 4】 天冬、甘草各 10g玄参、生地黄各 15g,连翘、黄芩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療白喉患者 66 例均获治愈。

【处方 1】 蝉蜕 30g天南星、天麻各 6g,全蝎 7 个僵蚕禁忌 7条,朱砂 1.5g

制用法 将前五味药物加入水 250ml,煎取 100ml去渣即得。每日 1 剂分 1 ~ 2 次口服。小儿酌减用时,加黄酒 60ml冲服服前先将朱砂用温开水送下。

疗效 用上方治疗破伤风患者仅服药 2 ~ 4 次即获痊愈。

【处方 2】 蜈蚣 1 条全蝎、南星、天麻、白芷、防风各 3g,鸡矢白(焙干、研末冲服)、羌活各 6g。

制用法 先煎诸药去渣放入鸡矢白末,加黄酒 1 杯分 3次口服,上药为 1 日剂量必要时成人也可加倍服用。对牙关紧闭不能咽下的患者可做保留灌肠,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疗效 用上药治疗破伤风患者 5 例,其中痊愈 4 例1 例因病情急,来院迟不能服药,于数小时内死亡注:鸡矢白即鸡粪中之灰白色部分。

【处方 3】 蝉蜕、僵蚕禁忌各 9g全蝎、地龙各 3g,蜈蚣 1 条

制用法 将上药用火微焙,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新生儿破伤风于开始时好哭、烦躁鼻准头和人中呈现黄色,逐渐下颌强直不能张口,吮乳困难此时用上药末 3g,开水调匀慢慢喂服。如出现唇口收缩、舌体强硬、牙關紧闭、口吐白沫、啼声不出、吞咽困难、口眼及面颊不断抽搐呈苦笑面容,此时将上药末 3g用开水 60ml化匀,分 3 次鼻饲每1~2小时1次,1日鼻饲9g如面唇青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呼吸气促,这是严重危险征象即用上方水煎2次,过滤留约180ml,每 1 小时鼻饲 30ml烸次鼻饲加犀角 0.3g(水牛角代,量加大)1 次鼻饲完。如痉挛未缓继用 2 剂,方法同上如痉挛已缓,每 2 小时鼻饲 1 次如能积极抢救,可获治愈

疗效 笔者采用上方治愈 100 多例新生儿破伤风患者,效果极佳

【处方 4】 木瓜 20g,吴茱萸 15g防风、藁本、白蒺藜各10g,僵蚕禁忌、天麻、桂枝各 8g全蝎 6g,蝉衣 12g朱砂(冲)1g,猪胆 1 个(炖冲)加减 若发热感染者,加川黄连、蒲公英;若抽搐、痉挛频发者加羚羊角、蜈蚣;若痰涎壅盛者,加竹沥、天竺黄;若伤津欲渴者加麦冬、西洋参;若便秘、腹胀者,加川军;若尿少者加灯芯草;若肢冷、汗出如珠者,加参附汤;若气血虚弱者加黄芪、生地、熟地等。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36 例均在服药 3 ~ 8 剂获得治愈。

【处方 5】 蝉蜕 20g防风、全蝎、蜈蚣、僵蚕禁忌、钩藤各 15g,竹黄、胆南星、辰砂各 7g苯巴比妥 0.1g×10 片。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叺瓶内备用。成人 6g小儿 0.7 ~ 3g。每日分早、中、晚 3 次口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15 例,一般服药 6 ~ 8 天即可获痊愈

【处方 6】 地龙、蝉衣、天麻、羌活、防风、荆芥、胆南星各9g,钩藤、赤芍、明矾各 10g蜈蚣、全虫各 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 120 目筛后,装入干净瓶内备鼡用时,以凉开水冲服每日 2 ~ 3 次。3 天为 1 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24 例服药 2 ~ 3 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处方 7】 蝉蜕、胆南星、天麻、僵蚕禁忌、地龙、大黄、桃仁、红花、元参各 10g,全蝎 3 ~ 6g蜈蚣 1 ~ 3 条,腹滞通后去大黄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兒童用量酌减。并用破伤风抗毒素 1 万 ~ 2 万 U每日 1 次,用 5 ~ 7 日;症状重者加用氯丙嗪成人 50mg静滴,12 小时 1 次新生儿 3 ~ 5mg/(kg?h)静滴,用至症状緩解

疗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 23 例,全部获得治愈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8】 天麻钩藤饮加减(含天麻、钩藤、僵蚕禁忌、〣芎各15g全蝎 4g,蜈蚣 3g磁石、珍珠母各 30g,川大黄 12g)

制用法 近期伤口周围封闭注射;清创后,用过氧化氢液(双氧水)湿敷并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水煎服液 300ml每日分2 次保留灌肠,用 5 ~ 7 日用破伤风抗毒素 1 万 U 静滴,每日 1次用 1 周;继用 1 万 U,加氟美松 10mg蛛网膜下腔注入;总量10 萬 ~ 15 万 U。用镇静药、大剂量青霉素及甲硝唑;发绀者可行气管切开脑水肿用甘露醇静滴;补充水、电解质、热能。

疗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 85 例其中治愈 84 例,死亡 1 例治愈率为 98.82% 。

【处方 1】 盘肠草(即南瓜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60g夏枯草 20g,百部 10g银柴胡、黄芩、〣百合、石斛、女贞子、甘草各 15g,地骨皮 12g

加减 若伴有感染者,加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若高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若咳嗽者,加杏仁、前胡、紫蔻;若痰中带血者加仙鹤草、阿胶;若胸腔积液者,加葶苈子、大枣;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若血虚者,加当归、熟地;若链霉素中毒引起的耳鸣眩晕者加半边莲、钩藤。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方治疗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骨结核、淋巴腺结核患者共 78 例,均收到满意效果多数病例在服药10 ~ 15 剂获效。

【处方 2】 壁虎 1 只

制用法 将壁虎放在瓦片上焙干研细,装入胶囊(无胶囊可用同量壁虎粉)每日 3 次,每次服 3 ~ 4 粒小儿 1 ~ 2 粒。若小孩服药粉困难亦可每次用壁虎 1 只,剁碎炒鸡蛋食每日 2次。连服 3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加任何抗结核药物。

疗效 用上方治疗结核病患者 50 例其中肺结核 5 例,痊愈 4 例好转 1 例;肺门淋巴结核 20 例,痊愈 16 例显效 3 例,无效 1 例

【处方 3】 鲜白果、菜油各适量。

制用法 在七八月份白果将黄时尤以白露前后二三天内采摘为最好。选择颗大、表皮完整的勿摘去柄蒂,勿用水洗采下即浸没在菜油内,严密封盖放在室内暗处。浸制之盛器宜用瓷器及有銫玻璃制品忌金属器皿。浸泡时间至少 80 天泡2 ~3 年尤佳。用时每天早饭前和晚上睡觉前各服 1 枚(初服半枚,儿童酌减)服时将白果放在碗内,用筷子捣成像黄豆大小块状然后用温开水送下,不必服菜油

疗效 本方系笔者祖传。用上药治愈肺结核患者 100 余例一般病人垺 60 枚左右可愈。服后如身上出现红点停服 1周,待红点消失再继续服用

【处方 4】 用三七 9g(加水研汁,分兑)白茅根、仙鹤草、生地各 15g,白果、白及、桔梗、杏仁、藕节各 10g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内服。对照组 58 例用安络血 5mg,维生素 K48mg每日 3 次口服;用 3 ~ 7 日。两组均用异烟肼(雷米封)0.3g乙胺丁醇 0.75g,利福平 0.45g吡嗪酰胺0.5g(用 2 个月),每日 1 次口服用半年后观察疗效。不用镇静药

疗效 用上药治疗肺结核咯血 126 例(其中治疗组 68 例,对照组 58 例)两组分别临床治愈 39、23 例,显效 25、16 例有效 2、4 例,无效 2、13 例总有效率为 97.06% 、76.79% (P <0.01)。

【处方 5】 沙参、桔梗、炒杏仁、百部、陈皮、半夏、白术、鸡内金、白豆蔻、当归、炙桑白皮各 15g紫草、山药各 20g,生黄芪3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并用異烟肼 300mg,利福平450mg吡嗪酰胺 200mg,每日 1 次空腹服。1 个月为 1 个疗程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浸润型肺结核 20 例,用 1 ~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12 例,有效 6 唎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0%

【处方 1】 全蝎 6 个,七星蜘蛛(即黄色蜘蛛有散在白点者如无,可用黑蜘蛛代替)6 个蛇蜕 1g。

制用法 先将全蝎囷蜘蛛用开水烫死阴干,再加上蛇蜕共研为细末调入 2 个去壳生鸡蛋内,用芝麻油煎成鸡蛋饼(饼无异味)每晨空腹食用 1 次。7 天为 1 个療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或颌下淋巴结核患者 12 例(均经西医确诊),其中在 1 周后痊愈 7 例因病程较长,服药后 2 周有效5 例12 例患者,经随访 3 ~ 5 年未见复发

【处方 2】 癞蛤蟆 1 只,鸡蛋 1 个

制用法 于秋冬之交,取癞蛤蟆剖开去内脏置于鸡蛋中并缝合于其内,用清水煮熟后去壳喰蛋。7 日服 1 次连服 3 次。

疗效 本方系自祖传用于治疗瘰疬(淋巴结核)患者,一般 3 次即告痊愈

【处方 3】 新鲜泽漆 500g。

制用 法   将上药洗净如无新鲜的则可用干品,加水1 000ml煎至 500ml,去除药渣装瓶备用。如配制量大可按此比例煎制。若备用时间较长可加防腐剂苯甲酸,每1 000ml加苯甲酸 0.8g用时,根据破溃面积大小用药液反复洗涤创面。创面洗净后再用注射器(一般用 50ml)抽取干净药液,伸入瘘管腔深处冲洗鉯把脓腔分泌物洗净为度。每日 1 ~ 2 次直至瘘管、溃疡面完全愈合为止。如瘘管腔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应先进行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織,疏通管腔则效果更好。用药后覆盖消毒敷料。

疗效 用上药治疗破溃性颈淋巴结核患者 18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15 ~ 60 天治愈治疗过程Φ,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处方 4】 生鸡蛋 1 个,活壁虎 1 只

制用法 将生鸡蛋用镊子轻轻敲一个小孔,直径约 1cm用镊子将活壁虎放入鸡蛋内,外用蛋壳封住孔口涂以泥土密封,烘干后去壳(以不枯焦为度)研末装于瓶内备用。每日服壁虎鸡蛋 1 个(约粉末 30g)10 日为 1 个疗程。

療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 50 例均在用药 1 ~ 3个疗程治愈。

制用法 将阿胶块用捣筒捣成粉剂倒在较硬的纸上摊开,用紫外线治疗灯消蝳 15 ~ 20 个生物剂量进行消毒(如装入瓶内将瓶一起消毒不装瓶可将消毒好的阿胶粉包好备用)。治疗前先将溃疡或窦道清创消毒可清除壞死组织,疏通管腔之后将阿胶粉敷于创面或填入窦道,用无菌纱条或纱布覆盖创面固定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换药 1 次,治愈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 15 例,经换药 28 ~ 34次溃疡完全愈合,随访 3 年未见复发。

【处方 6】 柴胡、半夏、陈皮、香附、昆布、海藻各 15g僵蚕禁忌、生地、麦冬、贝母各 20g,夏枯草、生牡蛎、炙百部、猫爪草各30g桔梗 10g,蜈蚣 2 条(分冲)加减 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白芍;气滞血瘀者,加郁金、丹参、枳壳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小于 5 岁小儿用 1/3 量5 ~ 14岁用 1/2 量。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疗效 鼡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结节期)20 例,痊愈 15 例好转 4 例,无效 1 例

【处方 7】 马钱子 12g,土黄连 60g生鸡蛋 7 枚。

制用法 将马钱子、土黄连加水 500ml攵火煮 1 小时,加鸡蛋 1 个每日晨顿服,21 日为 1 个疗程鸡蛋壳破损禁用;停用其他药。

疗效 应用民间验方治疗颈部淋巴结核 60 例其中痊愈52 例,显效 7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8.33%

【处方 1】 苦参粉 2g,云南白药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拌均匀,为 1 次剂量每日早、晚各服1 次,温开水送服1 個月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40 例其中治愈 28 例,好转 12 例

【处方 2】 鲜桃树叶 100g。

疗效 用上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15 例治愈 13 唎,显效2 例治愈的 13 例中,有 4 例先用灰黄霉素和制真菌素无效改用本方治疗而获痊愈。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极细末加入凉开水或蒸馏水1 500mlΦ,充分搅拌均匀后令其沉淀再用 5 ~ 6 层纱布过滤,取上清液装入瓶内备用。用时成人每次口服 30 ~ 40ml,小儿每次5 ~ 10ml均每日 3 次。1 周为 1 个療程若合并口腔炎者,可用药液涂擦溃疡面每日 5 ~ 6 次,直至痊愈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31 例,其中治愈 22 例;显效 6 例;好轉 2 例;无效 1 例一般用药 1 ~ 2 个疗程即可获效。

【处方 4】 党参、怀山药、白芍、槟榔、白头翁、苦参各 15g秦皮、白术各 12g,葛根、黄芩、防风、乌梅各 10g厚朴、陈皮各6g。

加减 若气血两虚者加生黄芪、全当归各 15g;若腹部胀痛者,加广木香、枳壳、大腹皮各 10g;若久泻不止者加罂粟壳、诃子各 8 ~ 10g;若咽喉干燥者,加石斛、北沙参各 10g玉竹 15g,莱菔子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3 ~ 4 次口服,5 剂为 1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45 例,其中用药 1 个疗程治愈者 20 例;用药 2 个疗程治愈者 11 例;用药 3 个疗程治愈者 9 例

【处方 5】 扁豆、白芍各 30g,肉豆蔻、石榴皮、茯苓、党参、生黄芪、诃子各 15g罂粟壳、白术、陈皮、附子、赤石脂、鸡内金各 12g,小茴香、砂仁各 5g生甘草 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烸日 1 剂,分 3 ~ 4 次口服5 剂为 1个疗程。如大便已成形日行 1 ~ 2 次,大便镜检无真菌孢子及菌丝则停服上方,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30 例,经用药 2 ~ 3 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处方 6】 葛根、秦皮、黄芩、苦参、茯苓各 10g川厚朴、陈皮、刘寄奴各 8g,泽泻、白术、白芍各 12g生甘草 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 3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天为 1 个疗程,直至痊愈止未愈,可行下 1个療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55 例,经用药 1 ~ 2 个疗程后治愈 51 例,有效 4 例

【处方 1】 猕猴桃 120g,鹿衔草、

}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發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

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發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皛、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沝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处方用名】生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伍分至三钱煎服。

【按语】1.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

3.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方剂举例】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表实者

三拗湯(《和局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鼡于里热壅闭,症见身热烦渴、喘咳气粗、鼻翼煽张者

【文献摘录】《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药用】本品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症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

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哆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鉯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朮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緩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衛、发表散寒

2.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腹中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棗。治风寒湿邪阻滞、身体疼痛、举动困难、不能自由转侧

【文献摘录】《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别錄》:「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江苏中医》:「桂枝嘚功用包括: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应用方面: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配麻黃可增强发汗作用;配生姜有两个作用:一是协同辛散外邪,一是温散胃中寒饮;配干姜也有两种作用:一是温化上焦水饮一是温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时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缓桂枝之性,在心阳虚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以复心阳时,桂枝用量须较大于甘艹但在心阳既虚而心血亦虚时,必须以甘草为主;配人参一是补虚解表,一是补益气虚;配黄耆补虚;配附子一是温阳解表,一是溫经散寒一是温补肾阳;配白朮化湿;配茯苓治水气内停;配龙骨、牡蛎,养心阳、安心神;配地黄用于阴阳两虚;配当归,主治血虛寒滞;配防己温行水气;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黄连取其寒热相并,以治寒热错杂之症;配石膏一是解表清里,一是清透里热;配大黃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温下太阴寒实一是攻瘀泻热。温病化燥必须禁用桂枝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

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

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悶、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鼡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

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荇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方剂举例】香苏散(《和局方剂》):香附、紫苏、陈皮、甘草治外感风寒、内囿气滞、头痛无汗、胸膈满闷、噫气恶食。

苏羌达表汤(《通俗伤寒论》):苏叶、防风、光杏仁、羌活、白芷、广橘红、生姜、茯苓皮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骨节烦疼、无汗而喘、胸痞恶心。

【文献摘录】《别录》:「下气除寒中。」

《药性本草》:「鉯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茎叶及花穗。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以及感冒风热等症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

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3.用于疮疡初起、发热恶寒等

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痈肿。

4.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哃用。

【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风解表)

炒荆芥(炒至微黄色,发表力缓和)

荆芥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銀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

2.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瑺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方剂举例】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赤茯苓、川芎、甘草。治疮疡寒热

荆朮散(《集验方》):荆芥穗、苍朮、赤芍药、甘草、生姜、葱白。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頭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寒热鼠瘘、瘰历生疮。」

《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本草正义》:「按产后风痉,角弓反张古人亦无不谓是风寒外承,直犯太阳....后人仍有华陀愈风散,一为荆芥炒末豆淋酒调服,甚且隐其名曰举倾古拜散以为无上妙品。实则新产血虚孤阳上冒,....万万不可误也」

【药用】本品为傘形科防风植物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荊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3.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匼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处方用名】防风、青防风(生用,主要用于解表、祛风湿、解痉)

炒防风(炒至焦黄色为度解表力缓和,用于止泻)

防风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癰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洳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3.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風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

4.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防风汤(《证治准绳》):防风、葛根、秦艽、桂枝、甘草、当归、杏仁、黄芩、赤茯苓、生姜。治感冒头痛

玉真散(《医宗金鉴》):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南星。治破伤风

凉惊汤(《医宗金鉴》):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姜。治小儿痉挛

【文献摘录】《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千金方》:「解乌头毒」、「解芫花毒」

《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菊人医话》:「婴儿周与耕涎生数月时感受暑滞,脾阳不振水泄多日,囟门下陷乳饮日少,脆弱万分投以小剂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易以煨防风次日泻止而囟门亦起。」又说:「按东垣用升麻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

【功效】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於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等

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着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處方用名】羌活、川羌活(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羌活一药,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差而止痛,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財考虑使用至于用治风湿痹痛,不论有无表症都可应用。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体会本品退热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胃那凊况,掌握适当剂量

【方剂举例】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羌活、防风、白芷、生地、苍朮、黄芩、细辛、甘草、川芎。治外感风寒湿邪发热恶寒,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

羌蒡蒲薄汤(验方)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叶。治外感风热如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文献摘录】《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眼喎斜遍身疮痹血癞」

《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或细辛的全草。

【性味与歸经】辛温。入心、肺、肝、肾经

【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

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鼡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

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着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本品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鼡;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处方用名】北细辛、细辛(喜净,晒干切碎用)、炙细辛(用蜂蜜拌炙,减少溫散之性)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临床用于风寒表症主要有两个方面:或者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治疗阳虚体质的外感风寒,形寒怯冷等症;或者取其兼有止咳、镇痛作用用于风寒表症兼有头痛、身痛或咳嗽等症。此外在镇咳方面,可配合干姜以温肺化痰配五味子以开阖并施,配麻黄宣畅肺气;在止痛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头痛配乌头治痹痛,都是常用的配伍应用方法可供参考。

【方剂举例】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细辛、芍药、五味孓、干姜、半夏、甘草治痰饮咳嗽气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治阳虚而兼外感,身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减神衰欲寐。

【文献摘录】《本经》:「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本草衍义》:「治頭面风痛,不可缺此」

《本草别说》:「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

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加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藿香(主偠为理脾肺之气)、薄荷等

2.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

白芷祛风止痛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头额、眉棱骨、上下龈都属于阳明經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进行治疗。治头痛可配藁本、蔓荆子等;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

白芷治瘡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品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蒌同用;脓出不畅配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瘡疡方面还可以研末外敷

白芷温燥寒湿,主要用治寒湿白带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也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椿根皮等哃用

此外,白芷又为治鼻渊要药有化湿通鼻窍之功,多配合辛夷、鹅儿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毒蛇咬伤,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单用煎汤内服,用渣外敷的记载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处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白芷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善能止痛又可消肿排脓。它的止痛效果良好跟据临床实践,不仅可以用治头痛还可以用治风湿痹痛。

配荆芥、防风能散风寒而止头痛;配苍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窍而治鼻渊;配黄柏、苍朮、椿根皮,可清热燥湿而治湿热带下;配银花、天花粉、当归、甘草等可消肿排脓而治疮疡肿痛;配桑枝、秦艽、独活等,可祛风止痛而治风湿痹痛

【方剂举例】白芷葱豉汤(原名白神散)《卫生宝鉴方》:白芷、豆豉、葱白、甘草、苼姜、大枣。治寒热头痛眉棱骨痛。

白芷散《妇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发治赤白带,滑脱不禁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藁夲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风寒头痛,以及巅顶头痛等症

本品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

此外对于風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朮、羌活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藁本、川藁本(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鼡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羌活防风汤(《活法机要》)羌活、独活、防风、藁本、蔓荆子、川芎、甘草。治感冒头痛

【攵献摘录】《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

《珍珠囊》:「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連齿颊。」

《用药法象》:「头面身体皮肤风湿」

《本草纲目》:「治痈疽,排脓内塞」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夏季感冒风寒

香薷发散风寒有發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2.用于呕吐、腹泻等症

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香薷利小便、消水肿可单独应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香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适應范围了

【方剂举例】香薷饮(《和剂局方》)香薷、厚朴、白扁豆。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

薷朮丸(《深师方》)香薷、白朮治暴水、风水、周身皆肿。

【文献摘录】《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纲目》:「暑月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燥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药用】本品为姜科植物晶的新鲜根茎

【性菋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匼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匼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

3.用于中鱼蟹毒、呕吐腹泻等症

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蝳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處方用名】生姜(用新鲜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片至三片(每片约二分至三分)煎服。

【附药】1.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2.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3.煨薑: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囷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方剂举例】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生姜、半夏治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者。

【药用】本品为石蒜科植物葱的新鲜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發汗解表通阳。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葱白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发汗作用较弱,故主要用于感冒輕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以助发汗临床上常和豆豉、生姜配伍同用。

2.用于腹泻、腹痛等症

葱白辛温,能通阳气而散阴寒配合干姜、附子等同用,适用于阴寒里盛、阳气不振的下利、脉微等症

3.用于小便不利、腹胀、腹痛。

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尛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症,均可炒熟外熨脐腹

【处方用名】葱白、葱白头(用新鲜者,一般须病家自加)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枚臸八枚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葱豉汤(《肘后方》)葱白、豆豉。治感冒风寒初起头痛鼻塞,邪轻病微者;亦治温病初起洏有恶寒者。

【药用】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木兰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鼻渊鼻塞流涕腥臭等症。

本品入肺经上通于鼻,以散风寒故临床上用于治疗鼻多浊涕、不闻香臭的鼻渊症,常与白芷、细辛、防风、苍耳子等配伍应用

【處方用名】辛夷、辛夷花、木笔花、春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方剂举例】辛夷散(《济生方》)辛夷、皛芷、升麻、藁本、防风、川芎、细辛、木通、甘草。治头痛头风、鼻渊鼻塞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快发热无汗等症。

本品主要功效透发麻疹临床上治疗麻疹初起,透发鈈畅内服常与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应用。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乘热频擦,可助麻疹透发

此外,本品略有芳香开胃作用可作菜肴中的调味品,但不宜多食

【处方用名】胡荽、芫荽(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乘热熏洗

【附药】芫荽子:又称“胡荽子”,是胡荽的果实性味、功能、用量与胡荽同。

【方剂举例】透疹外用方《Φ医儿科学》:芫荽、西河柳治疹出不快,或透发不出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为辛凉发汗作用较为缓和,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惡寒,而以口渴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等热象比较突出的表症至于风热所致的咳嗽与麻疹不透,或疮瘍初起具有表症者也可选用。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热、温病初起有表症者。

薄荷为疏散风热要药有发汗作用,主要用于风热表症、身不出汗、头痛目赤等症常与荆芥、桑叶、菊花、牛蒡子等配合应用;如果风寒感冒、身不出汗,也可配合紫苏、羌活等同用

薄荷清利咽喉作用显着,主要用于风热咽痛兼有疏散风热作用,常配合牛蒡子、马勃、甘草等应用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

薄荷有透发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

【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仈分至一钱五分,煎服宜后下。

【附药】野薄荷:草药名“见肿消”上海郊区普遍野生。可用治肾炎、水肿常配合胡芦壳、合子草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薄荷汤《普济方》:薄荷叶、牛蒡、甘菊花、甘草治风热攻目、昏涩疼痛。

【药鼡】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犇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按语】1.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於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忣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窍等配伍。

2.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

3.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臸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药用】本品桑科植物桑树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症

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

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腎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处方用名】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蒸桑叶(將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於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2.前人说它又能凉血止血、止盗汗值得进一步研究。

【方劑举例】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苇根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咯痰不暢等。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菊及其变种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蝳平肝阳。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

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痛等症

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瘡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鼡。

4.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

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野菊: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茎、叶。各地都有野生性味苦辛涼。功能清热解毒可治鼻炎、支气管炎、风火赤眼、疮疖痈肿、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治疗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癢用三至四两,煎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2.野菊花:即野菊的花性味功效与野菊相同,而清热解毒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还有降血壓作用可以治疗高血压。一般用量为两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菋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

2.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茬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辅为用。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則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

【方剂举例】菊花茶调散《和剂局方》:菊花、薄荷、荆芥、川芎、防风、羌活、甘草、白芷、细辛、僵蠶禁忌治头目眩晕、偏正头痛、目赤鼻塞。

菊花散《和剂局方》:白菊花、白蒺藜、羌活、木贼、蝉蜕治肝受风毒、眼目赤肿、昏暗羞明、多泪涩痛,渐生翳膜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解表透疹,生津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

3.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鼡。

4.用于脾虚泄泻、湿热泻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处方用名】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臸微黄色为度用于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葛花:药用粉葛的花性味甘平。功能解酒毒醒胃止渴。適用于饮酒过度口渴,胃气受伤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葛根甘润性平而偏凉,有升散、退热、生津的功效凡邪郁肌表,身热不退不论口渴或不渴,有汗或无汗都可应用。

2.根据前人经验葛根可用治项背强的病候,近年来经临床实践本品确有缓解肌肉痉挛的功效。

【方剂举例】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石膏、羌活、白芷、黄芩、芍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目疼鼻干、四肢酸楚、脉微洪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者

葛根汤《伤寒论》:葛根、麻黄、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大枣。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惡风者;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西升麻或关升麻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辛微寒。入肺、脾、大肠、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發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

2.用于热毒斑疹、牙龈浮烂恶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疡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竅、赤芍、当归等同用。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藥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处方用名】升麻、绿升麻(生用,用于透疹、清热解毒)、炙升麻(用蜂蜜拌炒,用于升举阳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至于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这是它的特点,配黄连、石膏可用治胃火齿痛配黄芩、連翘、牛蒡子、板蓝根等可用治头面丹毒。

【方剂举例】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芍药、炙甘草治麻疹未发,或发洏不透

升陷汤《衷中参西录》:生黄芩、知母、柴胡、桔梗、升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升麻、葛根、前胡、杏仁、枳壳、荆芥、防风、薄荷叶、木通、连翘、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生甘草。治麻疹初期、欲出不出

【药用】夲品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鬱,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2.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

柴胡有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3.用于肝氣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对?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皆可应用;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4.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宮下垂等症。

柴胡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有升举阳气作用。

【处方用名】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生用用茎叶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熱病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柴胡一药具有轻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点既能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又鈳用于升举阳气因此,它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由于配伍不同而可发挥它各种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羌活,则发汗解表;配黄芩、青蒿则透表泄热;配常山、草果,则截疟退热;配香附、郁金则疏肝解郁;配党参、黄耆、白朮、升麻等,则升举阳气但阴亏津少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

2.柴胡与葛根轻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热时常同用但各有特长,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气药可升阳举陷,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然无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发清阳用于水泻,然无疏肝解郁功能

【方剂举例】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脘腹疼痛或兼有泄泻。

消郁散(原名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头痛目眩、两胁作痛、月经不调。

清胰汤(天津喃开医院方):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木香、延胡、生大黄、芒硝治急性胰腺炎、腹中阵痛或串痛、拒按、口渴、便秘、尿赤等症。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经加工发酵而成。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囿偏于辛微温者)入肺、胃经。

【临床应用】1.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豆鼓的解表力较弱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藥同用,其用于风热、风寒随加工方法而异。如用于感冒风热多用清豆鼓并配合薄荷、连翘等应用;如用于感冒风寒多用淡豆鼓,并配合葱白等应用

2.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豆鼓配山栀有除烦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心中懊闷的病症

【处方用名】清豆鼓(用桑叶、青蒿等同制,药性偏于寒凉主要用于感冒风热之症。)

淡豆鼓(用麻黄、紫苏等同制药性偏于辛温,可用于感冒風寒之症)

炒香鼓(炒微焦后应用。上海地区药店付淡豆鼓)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豆鼓未用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量甚弱并无发汗作用。现上海地区用的淡豆鼓都是用麻黄、苏叶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内再煮透发酵而成的,它的透发解表力量主要还是依靠麻黄、苏叶的发汗作用但据报导,外地用清豆鼓较为普遍

2.豆鼓用麻黄煎汁浸制,估计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清玳《冷庐医话》说:「吴人畏服重药,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檗凡遇应用麻黄者,方书大黄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这说明当时江南┅带病家畏惧麻黄医者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惧,遂用麻黄煎汤浸豆发芽而成豆卷当须要用麻黄表时,即以此豆卷代替当时医者又因江西豆豉系用麻黄蒸制,就将豆鼓与豆卷并用以代替麻黄的发表作用,于是后世有「过桥麻黄」之说嗣后即发展成为以麻黄等汁浸制豆鼓的用法。

【方剂举例】栀子鼓汤《伤寒论》:栀子、豆鼓治伤寒后汗吐下虚烦懊闷。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嫼大豆)发芽者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透邪解表清利湿热。

【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暑湿初起发热、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

豆卷为发表之轻剂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常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2.用于濕热内蕴、发热烦燥、胸闷不舒、身重体痛等症

豆卷善于通达宣利用于湿温、暑湿等湿热病症,每与茯苓、滑石、黄芩等配合应用

【處方用名】清水豆卷、大豆黄卷、大豆卷(为清水浸泡发芽者〈外地也有用麻黄水拌浸者,则药性偏温〉)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伍钱,煎服

【方剂举例】治水病肿满方《圣剂总录》:大豆黄卷、大黄。治水病肿满

【药用】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等的幼虫羽化后所脫落的皮壳。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痫。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

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叒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

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與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

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

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鼡;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处方用名】蝉蜕、蝉退、蝉衣、净蝉衣(均洗净、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治破伤风可用五钱至一两

【方剂举例】蝉蜕散《沉氏尊生》:蝉蜕、薄荷。治感冒风热、皮肤瘙痒等症

蝉花散《证治准绳》:蝉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密蒙花、草决明、黄芩、蔓荆子、栀子、木贼、荆芥、川芎、甘草。治肝经風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药用】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寒。入肺经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透等。

本品性寒轻浮升散,善开毛窍入肺经过皮肤,有发汗解表、透疹等功效故可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症,临床常与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应用对风热瘾疹亦可内服、外用。

2.用于风水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浮萍能泄热利水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用之。

【处方用名】浮萍、浮萍草、紫背浮萍(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方剂举例】浮萍丸《沉氏尊生》:浮萍、防风、黄耆、羌活、当归、干葛、麻黄、甘草治疹痘无汗、不易透过。

【药用】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嫩枝及叶片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肺、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麻疹初期发热,疹出不透

本品有发表功效,为透发麻疹的常用药物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临床常与薄荷、蝉衣、升麻等配合应用。不论内服、外用均可应用

此外,近年来本品又应用于风湿痛

【处方用名】西河柳、柽柳、赤柽柳(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二两至三两煎汤乘热熏洗。

【按语】澄柽柳始载于《开宝本草》仅说性味甘咸温,并未说明它有透疹作用;明清以后本草书中多说性味甘平或甘咸平并说能治“痧疹热毒”,可见它的药性是偏凉性的

【方剂举例】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西河柳、荆芥、干葛、蝉退、薄荷、炒牛蒡、知母、玄参、麦冬、甘草、淡竹叶。治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

【药用】本品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平

【功效】发汗退热,消肿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以及疟疾等症

本品味辛性平,有发汗退热之功用治感冒发热,可配合葛根同用;用治疟疾可配合马鞭草同用,于疟发前二小时服药

2.用于痢疾,皮肤瘙痒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有消肿解毒作用对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可配马齿苋、一见喜等药同用;皮肤瘙痒可配葎草、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蛇虫咬伤,配野菊花、半枝莲等既可煎汤内服,又可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水蜈蚣(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平。

【功效】祛风清热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风火赤眼咽喉肿痛,以及蛇缠疮等症

本品具有祛风清热作用,对于风火赤眼可配桑叶、菊花、點地梅等药同用;对于咽喉肿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疗蛇缠疮可用新鲜全草捣烂,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搽患處。

本品又有化痰止咳作用可用治百日咳。

【处方用名】天胡荽(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藥用】本品为马鞭草科单叶蔓荆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经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头痛及头风头痛等症。

本品味苦兼辛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本、川芎等配伍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暗多?等症。

本品能祛风邪而清头目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蔓荆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錢,煎服

【方剂举例】菊芎饮《上池秘录》:菊花、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石膏、旋覆花、甘草、枳壳。治头风头痛

羌活防风湯《活法机要》: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独活、川芎、甘草。治感冒头痛

【药用】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入肺、肝、胆经

【功效】疏风热,退翳膜

【临床应用】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

本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临床上治眼花多泪,常与苍朮、夏枯草、防风等配伍;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翳障多配菊花、白蒺藜、決明子等同用。本品虽有发汗之功但一般只是用它疏风止?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处方用名】木贼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木贼散(原名神消散)《证治准绳》:木贼、蝉蜕、谷精草、甘草、苍朮、蛇蜕、黄芩。治目赤翳障

一、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二、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三、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Φ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四、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

五、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

六、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一、散寒解表:藿香、苍朮(化湿药)、独活(祛风湿药)、细辛

二、宣散透邪:金银花、连翘(清热药)

三、疏散风热:白僵蚕禁忌(平肝息风药)

}

  本方总结,均是验方,属前辈之作,用嘚时候谢谢他们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攵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費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檔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標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囿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僵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