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小说丁宽什么意思

育龙网中国第一教育门户【咨询电话:010-
您现在的位置:&>&&>&
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及其重要意义
&&& &&&&&&&&&
育龙网核心提示:
1995年四川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是太极八卦盘,其纹饰内涵包括老子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生成序、河图洛书、十月太阳历、阴阳合历、二十
1995年四川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是太极八卦盘,其纹饰内涵包括老子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生成序、河图洛书、十月太阳历、阴阳合历、二十八宿、干支、节气、大衍数等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周易》数理;木胎漆盘与江淮流域各省出土的双耳S形圆图证实宋、明之际易学图书学的兴起与道家易学、道教易学传出有关,邵雍先天图、刘牧河图洛书、周敦颐太极图及阴阳鱼太极图均源自道家、道教,道家易、道教易源头在《归藏》,它们是有别于《易经》、《易传》、儒家易传承关系的另一易学传承系统;木胎漆盘的出土和识读对易学史和中国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老子太极图易学史1995年3月至7月,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绵阳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绵阳市永兴区双包山西汉2号木椁墓,该墓出土生活用木胎漆盘200多件,其中Ⅰ式20件。《发掘简报》对这20件木胎漆盘的介绍是“敞口,平折沿,浅腹,平底。盘内为红地,用黑、暗蓝二色绘双鸟戏水。鸟尖嘴,半圆形身,相互对望,地以水波、旋涡纹衬之。图案外周髹红漆,素面,盘壁髹黑漆,用红色彩绘旋涡、菱形、点纹组合的连续图案六组。盘口沿髹黑漆,用红色绘制旋涡、菱形、点纹组合的连续图案十组。盘外壁髹黑漆,朱绘旋纹二周”。唐光孝先生在《试析绵阳永兴双包山西汉二号墓墓主身份》中认为该漆盘是“以鸟纹为中心”。对于图一所示的漆盘,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太极八卦盘,具有丰富的易学和文化内涵并能给我们以重要启示。试作如下解读。1、漆盘底中心圆图解读盘底中心的圆图极似现在非常流行的阴阳鱼太极图,太极两仪的含义非常明显,此不多说。但它是否真的表达易学中的太极两仪概念,是否真的是一个“太极图”呢?这取决于我们对图案真义的破译和理解。我们现在认可和理解的太极图是由两个阴阳鱼构成,但在历史上,太极图并不是只有阴阳鱼一种表达方式。一般认为阴阳鱼图最早出现在明初赵智奈淖盅е鳌读楸疽濉分校笔辈唤刑迹小疤斓刈匀缓油肌薄赵智衔猛际恰巴蚴牢淖种驹旎”,故在图的下方附了一段注文,颇为神秘“天地自然之图,戏氏龙马负图出于荥阳,八卦所由以画也。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尝熟玩之,有太极含阴阳、阴阳含八卦之妙。”李仕壬1994年发现南宋著名道教学者、四川临邛张行成的《翼玄》中载有“易先天图”,此图阴阳鱼周围整齐排列着朱熹《周易本义》介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的卦画和卦名,因此这是“有据可考的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幅太极图”。但是,这是指阴阳鱼太极图而言。在阴阳鱼太极图之前,“太极图”之名主要是指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五层太极图,周氏为此写有名作《太极图说》并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阴阳鱼太极图出现之后,四川万县人、明朝的来知德又作了一张圆图,他认为伏羲就是根据他这个图作《易》的。周图和来图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太极图,特别是周子图,在阴阳鱼图面世以前的时代,“太极图”几乎成为其专用名词,至今谈太极图、太极学说都不可不谈周子图和周氏《太极图说》。但周图和来图都不是由阴阳鱼构成,可见阴阳鱼不是判断一个图案是否为太极图的根本标志。历史上还有不少用来表达“太极两仪”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宇宙生成观的图案都叫作太极图,但都不是用阴阳鱼。明乎此,我们便不会受阴阳鱼图的限制,可以径直地对漆盘底中心圆图的“太极两仪”含义进行解读。唐光孝先生认为,该漆盘是“以鸟纹为中心”。实际上这个圆图的主体部分并不是鸟纹,而是那两个象耳廓一样的图案,它们占了整个圆图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鸟纹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这两个完全跟耳朵形状一样的纹饰构成的图案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认为,它就是表示阴阳两仪。易学是一门研究天道、地道、人道的学问,故又称“三才”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一基本精神。天地是一太极,人身是一太极,“人人有太极,物物有太极”。在这种思想和文化背景下,医学和易学很早就开始了结合和互相影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医易同源”、“医易汇通”。《易经》成书不久,它就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而据《左传》昭公元年载,在春秋时代,医和为晋侯治病就借用了蛊卦的卦名和卦象分析病情。我们知道,在中医理论中,肾开窍为耳,而人之两肾与命门正是人体之“太极两仪”。这样看,用人之两耳构成太极、两仪显然也是“渊源有自”。实际上,在阴阳观念影响下,成双成对之事物、相反相对之事物均可演绎“太极两仪”之义,即朱熹语“物物有太极”、老子语“万物负阴而抱阳”。在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中,盘古“左眼为日,右眼为月”,人之两眼也构成阴阳两仪。从外形上看,人的两耳比双鱼、双龙之类都更能组合成一个圆,构成混沌一体之“太极”。人的耳朵天生的一只在左,一只在右,正好可以表示阴阳两仪;“左耳进,右耳出”说明两耳孔洞是相通的,表示阴阳相通,可以变异;耳朵中心有旋涡、孔洞,耳廓为阳,耳洞为阴,阴阳合体,阳中含阴,阴中含阳。凡此种种,可以说人之双耳非常圆满地表达了“太极两仪”和阴阳学说内涵。除了画法麻烦一点外,从取象的角度说,双耳太极图显然优越于双鱼太极图。进一步而言,宋、明之际出现的阴阳鱼图与绵阳出土西汉漆木盘双耳太极图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渊源关系。关于凤鸟纹,唐光孝先生在《试析绵阳永兴双包山西汉二号墓墓主身分》中认为该墓主系楚国高级贵族的后裔,鸟纹与楚文化内涵相关。他援引童书业、张正明等先生的论述,认为凤鸟是楚人的图腾,也是火神祝融的化身,而楚人正是以祝融为自己的祖先,楚人尚红,所以“各地楚墓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都是以黑衬红”。唐文对漆盘底中心圆图的主体部分耳廓形图案未作分析,对凤鸟纹的内涵也未作进一步申述。我们认为,盘底圆图中的凤鸟纹与耳廓形一样,也与表达“太极两仪”及其他易学内涵有关。其一,从图上看,凤鸟处于耳朵的耳垂部位,但凤鸟的头部、眼睛、尖嘴都指向耳廓的主要部分及耳朵旋涡,这说明凤鸟与耳廓存在一种呼应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或作为图腾崇拜物存在。耳主肾,耳和肾在五行分配中都属水,而凤鸟即火鸟,为火神的化身,那么这种阴阳两仪、坎离二卦之象、水火相对相交的关系已是非常明确的了。《冠子》云“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顾恺之《凤赋》“凤凰乘鹑火之灵曜。”鹑火指二十八宿中南朱雀之柳、星、张三宿。《左传僖公五年》孔颖达疏“鹑火星者,谓柳星张也”,又说“鹑火之次正中于南方”。所以鹑火为阳火之精,凤鸟为太阳神之鸟。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以乾、坤两卦为“鼎炉”,以坎、离二卦喻“药物”以阐明炼丹之术。他说“坎离匡廓,运毂正轴”、“坎离冠首”,特别强调坎离,以坎离为日、月,日、月为“易”,因为坎是阴中有阳,离是阳中有阴,坎离交媾、取坎填离便可后天返先天。他以坎离二卦之象作的水火匡廓图(图八。也有人将水火匡廓图上推至汉初,认为是当时的隐仙河上公所传)正是后来周敦颐五层太极图的重要源头。从魏伯阳的理论与漆盘底圆图所表现的坎离。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对漆盘沿口的纹饰作出解释。A、涡纹“”可表达混沌、中心之意,故可视为“太极”,其数为1;点纹“”其数为4,“四”一般指四象、四时、四方;线纹“”为指示性或会意性质的八卦符号,象数兼赅,可名为爻数卦,其数为6,“”则为7数。外圈的纹为沿口纹饰的基本组成单位,表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意,可称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纹或“太极八卦”纹。据此,内圈的纹也应是“太极八卦”纹,则“”纹应是表示八卦之意,与线纹“”同,其数为6。B、按图二所示的方式将漆盘沿口纹饰进行分割,即将沿口纹饰分成六爻卦画,而且与表现《周易》其他象、数、理特别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数理有关。中国古代使用过的几种历法在漆盘沿口纹饰设计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外圈的线纹计10组合十月太阳历的十个月,6组6爻卦画“”计36数,为十月太阳历一个月的天数,4组7爻卦画“”计28数,反映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之数理,此与斗建授时及火历历法有关;ADC段内外圈的点纹“”计19组,与19年7闰的阴阳合历有关,ABC段内外圈的点纹“”计13组,与一年为13个月的太阴历有关。C、按图二所示的方式将漆盘沿BD线对分,则整个漆盘均为“太极两仪”的构架。漆盘沿口纹饰的象、数、理含义如表一所示。我们发现,这样对分之后,每一仪的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含义异常明显外圈卦画为5组、涡纹为五个,均表示五行;内外圈的卦组为8组、涡纹为8个,均表示八卦,内外圈的点纹其点数为64,表示64卦,而且8个卦组其爻数为50,合《周易系辞上》所说的“大衍之数五十”。结合到漆盘中心圆图的构思看,漆盘两仪中的每一仪实际上又是一个“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生成体系并表达阴阳五行的内涵,因为圆图中的每一仪都表达了“太极、两仪、四象”之内涵耳朵为阴、为水,凤鸟为阳、为火,水火既济,阴阳相含,是为“太极两仪”;耳朵又分阴阳,耳轮为阳,耳洞为阴,凤鸟又分阴阳,凤为阳,凰为阴,故“四象”已全。由此观之,中心圆图是一个极特殊的太极图,它由两个太极图合并而成,漆木盘的“太极八卦”演绎体系也是一个极特殊的构思,它们是对“物物有太极”观念的最好诠释,可谓“玄之又玄”。D、如果我们对上述解释还存有疑虑的话,我们可以看一看漆盘沿口纹饰整体上的象、数、理内涵。首先,内外圈的纹饰总数为64个,表达六十四卦之义。其次,内外圈的卦爻总数为100,为河图数55与洛书九宫数45之和。再次,外圈卦画为10组64画,“10”数可表示十月太阳历的10个月、阴阳交午以及五行,64画表示六十四卦。将外圈卦画除外,余下的内外圈纹饰总数值为144,合于《周易系辞上》“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之数。坤为阴、为地、为母,主生、主藏。漆盘象数重坤卦,故知它可能与道家思想有关。3、漆盘及其纹饰为道家作品综合我们对漆盘中心圆图及沿口纹饰内涵的解释,可知该漆盘及“双耳太极图”是道家思想的产物,与道家的易学思想甚至《归藏》易有关。其主要表现和理由a、用两只耳朵构成太极图,这既是重视养生思想和观念的表现,也是崇阴、贵柔思想的反映,因为耳主肾,肾为一身之根本,肾又为水,水为阴,性柔。老子说“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b、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说文》释“聃”为“耳曼也”。即老子不仅名叫“耳”,而且是有名的大耳朵,“曼”即又长又大。相传“老君耳长七寸”,虽然可能属夸张之辞,但老子之大耳显然非常人可比。我们在祖国各地的名胜、道观宫庙,在历代图书中看到的老子图像,也都是塑一个大耳窿。故漆盘中心之“耳朵太极图”应是道家中人为纪念老子所为。c、太极图阴阳两仪均以坎离二卦、水火既济思想构图,是黄老思想的直接反映,稍后则为东汉魏伯阳的炼丹理论所承袭;漆盘为日常生活用器物,故其易学内涵的表达是与养生,企求健康、长寿相关的,这也与黄老思想一脉相承。d、耳朵太极图以两个“太极图”组合而成,漆木盘两仪均各自演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及阴阳五行体系,这既是道家思想玄奥深邃的体现即“玄之又玄”,又是道家易、《归藏》易重坤卦思想的反映;漆盘沿口纹饰主题突出坤卦之数理,也是道家思想及黄帝《归藏》易思想的反映。坤为阴、为地、为母。老子思想崇阴、贵柔、尚“无为”;《归藏》易则以坤卦为首,讲万物生于大地,又归藏于大地。e、漆盘沿口内圈的“”纹,我们将它作八卦符号处理,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S”表示太极,故知其与易卦有关。“L”呢?在汉、唐大量的伏羲女娲同体交尾图像中,伏羲持矩、女娲持规,以示“天圆地方”、规矩天下、阴阳和合等意思,矩能画方故表示“地方”。“L”正是矩的形象,表示“地方”,与地、与坤有关。故知“”是表示道家易学,用双“”纹表示八卦,仍是道家“玄之又玄”、坤为双、阴爻为双短线“――”思想的反映。f、据唐光孝先生考证,双包山2号西汉墓墓主“应是楚国高级贵族的后裔”。墓主及出土器物均与楚文化相关,而老子正是楚国苦县人,人们也“把老子所开创的道家文化称为楚文化”。故我们可称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为“太极八卦盘”,其中心圆图为“老子太极图”、“耳朵太极图”或“养生太极图”。现在我们回头看,卦画符号“”和“”的易卦含义不仅得到确证,而且它是象数理兼赅的,并主要是从数理的角度而得到运用,即以数明理。从漆木盘对“”与“”的使用看,可知这种构思和设计匠心独运,巧妙之极。漆盘沿口四种纹饰64个符号的运用,涉及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文历法、干支、节气等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及《周易》方面的数理以及《周易》宇宙生成观、天圆地方、道家易、《归藏》易、黄老学说、炼丹理论等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内涵不可谓不丰富。从图二和表一可知,我们对漆盘沿口的分区,对沿口纹饰象数理内涵的解释是有统一的规则并一以贯之的;从表一可看出,无论是漆盘沿口纹饰总体上的象数理表达,还是两种分法四个区段36项象数的内涵表达,无一不与易学数理和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数理相关。漆盘沿口纹饰的设计及其象数理内涵表达,可以说已是尽善尽美,让人惊叹!要用64个符号全部表现表一所列数理及其他相关内涵,这里面可能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尚待有关专家解疑。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的存在及释读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特别是对易学史、中国哲学史、楚文化、汉代考古、儒道关系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里我们仅从太极图和易学史的角度略谈一、二。1、关于太极图绵阳出土西汉漆木盘上的“老子太极图”、“耳朵太极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与“老子太极图”有着完全相同的构思和设计意图的耳形太极图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各省各地的汉墓发掘中都有出土。以前考古界将这些双耳圆图解释成是鸟在戏水或者称之为“云气纹”、“卷云纹”,现在可以明确,它们的真实身份和面孔就是历史上久已失传的太极图,而且是道家为纪念老子而创作的太极图。在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的汉墓中所出土的耳朵太极图,大多没有绵阳所出之图正规和严谨,但其为“老子太极图”肯定无疑。河南济源市轵国故地桐花沟墓地近年出土的陶制茧形壶上有明确的用两个耳形构画的太极图纹样,且器身多用耳形作基本构图纹样,其年代在西汉中期,略晚于绵阳汉墓。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汉时期用作酌酒或明器之用的漆匕上既有明确的S形耳朵太极图,也有将四只凤鸟作耳形共置一图两只相对、两只相背以表达“玄之又玄”思想的纹样其内涵与绵阳所出之图一致。江苏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出土的漆木器上有在一个圆内主要构画两只耳形旋涡纹的图案,同时耳形纹也是漆木器纹饰的基本构图纹样之一;该地四座西汉墓均被考古学家断为汉武帝元狩五年前,与绵阳汉墓同时。江苏邗江县姚庄102号汉墓出土一批漆耳杯,杯口呈椭圆形,饰对称双耳,内底饰一周针刻线纹和朱绘涡纹纹饰带,其内再饰两个耳形连成的S纹,两个耳形一般作变形的凤鸟纹或兽纹,其年代为西汉晚期。安徽霍山县1987年抢救发掘4座中小型西汉木椁墓,在该墓地出土的漆器上既有明确的S形连笔双耳太极图,也有将四只凤鸟绘成耳形两只相背、两只相对置于同一圆形之中以表达“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或“玄之又玄”的图式。霍山汉墓没有明确纪年,发掘者将它们定为西汉前期。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发掘,据凤凰山168号汉墓发掘报告图示,该墓出土的漆圆盘的内底,漆卮、漆樽的盖上均有用两只耳形构画的阴阳两仪太极图,图式没有绵阳汉墓及霍山汉墓的耳朵太极图设计得巧妙,但完全能够断定它们是同一构思和内涵表达。漆耳杯盒的外壁还在一个圆内用四个耳形组成两个并列的S形纹饰,以示道家“玄之又玄”思想。凤凰山168号汉墓的年代为汉文帝十三年,比绵阳汉墓的年代早了将近50年。耳朵太极图可能有一个演化过程,比如较早的图式两个耳朵尚没有画成连笔的S形,后来发展成霍山和绵阳出土那种构图巧妙、美观的图式,但也可能一开始就是精心的构图和设计,而不存在一个发展演化过程,因为它是为纪念老子、反映道家思想而作。凤凰山汉墓所出耳朵太极图只是写意性的绘画,这可能意味着其产生已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而不会是初创。总之,耳朵太极图的产生时间必定不会迟于汉文帝十三年。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记载,自孔子至西汉易学的传承授受关系是孔子→商瞿→鲁桥庇子庸→江东臂子弓→燕周子家→东武孙虞子乘→齐田何子庄,汉代易学均本于田何。但这个传承关系是属于儒家的,老子太极图绝不会是儒家的作品,因此其当不在上述易家之列。我们认为,老子太极图的有两种较大的可能。其一,汉文帝时的隐仙河上公有可能是老子太极图的。今存《道德经》注本中有河上公注且颇为知名。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二传河上公,莫知其姓名也,亦号河上丈人,汉文帝时结草为庐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因好老子之言,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皆令诵之,有所不解者数句。时天下莫能通之,便从侍郎裴楷之言遣使之齐请教河上公。河上公说“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汉文帝无奈,只得起驾亲往拜访河上公,但文帝见了河上公后,又说了一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足以使人贫贱富贵”之类的话。文帝话一说完,河上公便拊掌坐跃,冉冉升天去了。这段记载非常离奇,当有道徒的虚构成分,但文帝拜访河上公却可能有它的真实性所在炼丹之图,自南宋朱震、朱熹、陆九渊至清代黄宗炎、毛奇龄、胡渭至近代钱穆、邓广铭等等,等等,直至新出的种种研究易学、易图的著述,其说可谓错综复杂、讼案迭起。今人李申、束景南、张其成等都作过深入的考究,张其成先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五层太极图是周敦颐依据道教炼丹图式加以改造的产物”。我们认为,根据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老子太极图存在的事实及其内涵论断,周敦颐五层太极图改造自道教炼丹图式的说法可以“尘埃落定”。东汉时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炼丹理论及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的内涵在西汉木胎漆盘、老子太极图那里可以找到渊源。坎离二卦、水火既济正是老子太极图的内涵之一。不仅如此,水火匡廓图的形状也正是将坎离二卦之符号作两个耳廓相拚而成,只不过作了规范化、美术化的变形处理,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此图为什么名为“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其实是一个五行化合图,“五”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三”指天、地、人三才。《易传》有“叁伍以变,错综其数”句,周敦颐《太极图说》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五”均指五行,“三”指三才,“二”指阴阳。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相配用于解释宇宙便是阴阳生五行、五行化生男女万物,用于炼丹便是五行返归阴阳即坎离,取坎填离便由后天返先天复归无极,所谓“至精”也是指丹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复归无极”之意,所以五行化合图被称为“三五至精图”。“三五至精图”其实称为“二五至精图”亦可,用“三”不用“二”当与道教、道徒奉道家老子为祖师爷有关,老子《道德经》崇“三”,谓“三生万物”。陈抟无极图、周敦颐太极图的主体部分都是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其渊源自可上溯至老子太极图。清代黄宗炎《太极图辨》、毛奇龄《太极图说遗议》、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等均认为周敦颐太极图源自道教丹图,黄宗炎并说周敦颐只是把陈抟无极图“逆则成丹”改为“顺则生人”,将自下而上的顺序改为“自上而下”的顺序,这些考证和认识都是正确的。河上公太极图是汉文帝时的河上公所作或是后人伪托,目前尚难以论定,但该图源自老子太极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阴阳鱼太极图自明初赵智凇读楸疽濉分泄岳矗泄仄淅蠢恼橐嗥亩唷U智宰按送际来淘ǖ糜谑裰撸囟淮渲熳右嗄竦弥虏笫稀薄Tд咴觥兑兹夹颉匪怠笆背⒀院勇逡叛Ф嘣谑窈杭洌适看蠓蛭攀撬嫡撸豕褐:笾煳墓羝溆巡碳就ㄈ缇V荩慈缦浚嫉闷淙佳伞!苯袢死钍谀纤蔚澜萄д哒判谐傻摹兑硇分蟹⑾忠延幸跹粲闾迹判谐梢彩鞘袢恕=岷厦嘌舫鐾廖骱耗咎テ崤汤献犹技扒懊嫠鄹猛疾氖奔洹⒌氐憧疾欤跹粲闾荚醋岳献犹肌⒍涮际敲挥幸晌实模祆渲霾淘ǖ绞裰蟹们笠淄家皇乱部傻弥ぁK拇8蠛酌绞痰澜掏计字杏谐趾谟愕亩∩瘛⒊职子愕募咨裢枷瘢淠甏诙撂瞥小⒑笃谥洹H艟荽送坡郏阌杏阊鄣囊跹粲闾己芸赡茉谒我郧凹床矣氲澜獭⒌兰矣泄亍@献犹家粤街欢涔钩S形阴阳两仪圆图,是为纪念老子所为,据此尚不能断言S形阴阳两仪圆形太极图即始自老子太极图。我们认为,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的产生时间,有可能在老子太极图之前。山西潞城微子镇出土的商罄上的双鱼形图案,其实已接近标准的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微子镇系商代微子国所在,微子为纣王庶兄,商灭后归周,年代上与《易经》的产生时间大约同时。商代《归藏》易的存在已可证实,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的存在也是可能的。总之,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不可能源自周敦颐太极图,也不可能是宋、元时期的儒者或明初的赵智醋鳌当然,由于老子太极图的存在,那些认为太极图源于天外文明、特异功能以及关于阴阳鱼的画法、鱼眼的位置、鱼尾的角度等等诸如此类离奇的说法、解释都将涣然冰释,失去根基。我们认为,太极图必然是中国文化、文明的产物;根据西汉木胎漆盘纹饰天文历法及易学象数理内涵的表达判断,太极图的起源很可能与天文历法及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有关。2、关于易学史学虽然大略可以分为象数和义理两大派,但中国自孔子以后的封建社会时代,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直至易学研究和发展主要是在孔子和《易传》的巨大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即是说自春秋、战国始,两千多年的易学史的主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义理”之学,而“象数”之学则处于从属地位、次要地位,或被视为“旁逸斜支”或被视为“后起之学”。在两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易学“义理”之学长河中,有两次“象数”之学的大发展时期即“汉易”与“宋易”,它们既造成古代易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高峰,同时也是“象数”之学获得显著地位、被视为堪与“义理”之学并肩而成为一大流派的原因和理由所在。由于老子太极图、西汉木胎漆盘纹饰的存在及释读,易学史、“象数”之学、“义理”之学、宋易、汉易、《易经》等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框架、大背景下,可能需要重新定位和认识,至少会带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和启发。宋易象数派以刘牧、周敦颐、邵雍、朱震为代表。刘牧传河图、洛书,周敦颐传五层太极图,邵雍传先天图,而朱震在《汉上易传表》中说,刘牧、周敦颐、邵雍皆受图于北宋初年华山道士陈抟。如前所述,传阴阳鱼太极图的张行成是蜀人,而且是道教学者,赵智囊跹粲闾嫉弥诓淘ǎ淘ǖ弥凇笆裰摺保胧竦睾偷澜逃泄亍S捎谝跹粲闾肌⒅芏匾梦宀闾肌⑽翰袅兜だ砺劬伤菰粗廖骱豪献犹迹收智⒃觥⒅煺鸬热嗽凇读楸疽濉贰兑兹夹颉贰逗荷弦状怼分泄赜谝淄夹鹗龅恼媸敌源筇迳系玫街な担粗煺鹚粤跄痢⒅芏匾谩⑸塾壕芡加诔罗矣Ω檬钦媸档模辽倭跄梁油悸迨椤⒅芏匾锰肌⑸塾合忍焱荚从诘兰一虻澜淌强梢钥隙ǖ摹A跄烈45数黑白点阵为河图、55数黑白点阵为洛书,朱熹则以55数黑白点阵为河图、45数黑白点阵为洛书,因为其渠道不同或者因为传图之人并未言明或注明所致。刘牧之图源于陈抟,朱熹《周易本义》所载河图、洛书应是蔡元定入蜀求得。这种对河图、洛书黑白点阵的混淆以及渠道的不同从一个侧面说明河图洛书即是指55数和45数黑白点阵,而且是来自于道家、道教而非刘牧或其他宋儒所作。以前认为先天八卦、六十四卦为宋人邵雍所作,对照西汉木胎漆盘纹饰内涵表达,可知先天八卦图亦非邵雍创作,而是来自于道家所传其一,西汉木胎漆盘内底为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口沿配八卦、六十四卦,此八卦、六十四卦只能是指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因为只有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圆图所表示的阴阳消长关系、爻变关系才与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所反映的阴阳消长关系相吻合。其二,按田合禄先生研究,先天六十四卦即十月太阳历,西汉木胎漆盘六十四卦内涵以及十月太阳历历数的存在正与此形成互证,即田先生的认识得到一种佐证,西汉木胎漆盘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内涵的存在也得到一种佐证。其三,西汉木胎漆盘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与漆盘口沿纹饰所示六十四卦内外相套的格局同后来阴阳鱼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内外相套的格局也是一致的,只是前者因要表达更多的内涵而没有也无法采取更标准更单纯的图案和符号而已。总之,宋、元、明之际易图学的兴起与道家易学、道教丹图传出有关,自宋至今一千年来关于易图的争议、聚讼现在可以“尘埃落定”。汉易是易学“象数”之学的一大发展时期,甚至孟喜、京房被视为易学“象数学派的创始人”,但汉易、汉代“象数”之学却与道家易和西汉木胎漆盘所示易学内涵没有多少关系。前已述及,汉代易学皆本于田何,而自田何上溯,汉易的源头在孔子和《易传》那里,这个传承系统与道家易学、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老子太极图等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有学者将汉易划分为三块“一是以西汉人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以奇偶之数和八卦之象解说《周易》经传文,以六十四卦解释一年四时节气的变化,被称为卦气说。此派易学乃汉易发展的主流,是象数学派的创始者。后来出现的《易纬》则发展了孟、京以《周易》讲阴阳灾变的倾向,将《周易》进一步神秘化或神学化了。二是以西汉东莱人费直为代表的易学,以《易传》文意解经,注重其中的义理,后来发展为义理学派。三是以道家黄老之学解释《周易》,或者说,将易学同黄老之学结合起来,讲阴阳变异学说,至东汉末年上虞人魏伯阳,将卦气说同炼丹术结合起来,以《周易》原理解说炼丹的理论和方法,成为道教易学的先驱”。汉易从内容上看,亦显示与西汉木胎漆盘纹饰所示易学体系有别费直“义理”之学源头在《易传》,孟、京“象数”之学源头亦在孔子易学。《史记》和《汉书儒林传》载,田何传《易》于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子中传杨何,杨何传京房,丁宽传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施仇、孟喜、梁丘贺,孟喜又传焦延寿,焦延寿又影响京房。汉易的代表人物孟喜、京房均是卦气说的倡导者、发挥者。孟喜易学以阴阳二爻和奇偶之数代表阴阳二气,以卦象中阴阳二爻和奇偶之数的变化解释阴阳二气的消长过程;京房在进一步发挥、发展卦气说之外,更创立了许多占算体例比如以八宫卦排列六十四卦顺序再以五行配入八宫卦及卦中各爻然后以五行生克说解释卦爻象的吉凶,又如世应说、飞伏说、纳甲说等等均是京房易学的特色并服务于其阴阳灾变学说。京房排六十四卦为八宫卦,虽然以卦爻象的变化表示阴阳消长的过程,但它与S形阴阳两仪太极图及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圆图所示的阴阳二气消长、变化过程是没有关系的,即它与老子太极图、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是没有关系的。汉易中与西汉木胎漆盘、老子太极图有一点关系的是那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即“以道家黄老之学解释《周易》”后来发展出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成为道教易学的先驱”那部分。但这一小块与其说是“以道家黄老之学解释《周易》”,不如说是道家易学本身的衰落和变异所致。因为其一,西汉前期崇尚黄老学说,道家易学得到弘扬和发展,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和江淮流域各省出土的耳朵太极图及其变形纹饰即是证明。当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趋向沉寂和衰落,而儒家学说和孔子易学、《易传》得到弘扬,这就是易学史上汉易的兴盛期为什么延迟至武帝之后的宣帝时期的原因。其二,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及江淮流域出土老子太极图、耳朵太极图之内涵表达不仅不是于《易传》,而且也不是渊源于《易经》。《易传》是儒家的经典,《易经》是周朝的典籍,讲求占筮;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反复强调坤卦数理、“玄之又玄”,其思想渊源在《道德经》和《归藏》易那里,《归藏》是商代的易学。其三,魏伯阳炼丹理论与老子太极图、西汉木胎漆盘内涵表达有内在联系,更上则与老子道家思想有内在联系,而与孔子儒家学说、儒家易学以及《易传》没有内在联系,因此魏伯阳炼丹理论只能是与在汉武帝时期失势的道家易学有关,而与田何所传儒家易学没有什么关系。其四,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严密而丰富的天文历法及易数设计和表达自成体系但却与占筮无关,它与此前我们所知的易学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派别都不可同日而语。它上接《归藏》和道家思想,下启宋、明易图学,证明道家易的真实存在并大致勾勒出道家易的传承、演变关系。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及老子太极图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易学领域、易学史上的许多基本问题,现举例说明。1、关于太极。《易传》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之句,一般认为它是讲《周易》宇宙生成论,亦有人认为它是讲筮法。事实上这两种传统认识都难以自洽。如果是讲宇宙生成,“八卦”是指八种基本物质,它怎么能够“定吉凶”呢?如果是讲筮法,它不仅与《易传》变《易经》占筮为哲学著作的基本思路和倾向相违背,与孔子“不占而已”的基本思想相矛盾,而且导致《易传》的哲学基础尽失。《庄子大宗师》说“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见太极、阴阳在当时早已成为哲学命题。《易传》欲变《易经》的占筮取向为哲理取向,怎么会将一个哲学命题变为筮法而致自己于无立锥之地呢?显然《易传》在这里偷换了概念,前一个“八卦”指物质实体,属哲学范畴,后一个“八卦”指八卦符号及其卦、爻象,属筮法范畴。这样《易传》既推崇了《易经》的占筮又照顾了自己的立论。如果我们考虑到《周易》之外另有易说,还有道家易、归藏易,考虑到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的天文历法及“天圆地方”宇宙观内涵,那么“太极八卦”的本义很可能与天文历法有关。即陈久金先生所言太极即一年的通称,阴阳即上、下两个半年,四象八卦即四时八节,五行即十月历所划分的五季。由年周期的划分而产生世界观、宇宙生成观,同时由于知历明时故八卦可以“定吉凶”,二者的渊源和结合于此可能得到合理的解说。2、关于象数。有学者将“象数之学”和“义理之学”定义为着重从阴阳奇偶之数、九六之数、大衍及天地之数、卦爻象以及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说《周易》经传文义的,称为象数之学;而着重从卦名的意义和卦的德行解释《周易》经传文,注重阐发其中义理的,则属于义理之学。这种定义当然是以《周易》和汉易为基础界定的。从这种定义出发,学者又对“象”、“数”进行界定。“象”指形象、象征,其义有三一指《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及三百八十六爻爻形,即所谓卦爻象;二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象取物象为天、坎卦象取象为水等;三指卦爻辞中所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爻辞中说的“龙”,坤卦爻辞中说的“牝马”等。“数”即易数,是指《易经》和筮法中数的观念。数有三类其一,占筮是通过数的计算来进行的,最后导出七、八、九、六之数,以定一爻之象。此种数被称为筮数。其二,为阴阳之数,即以奇数表示阳爻,以偶数表示阴爻;此即《易经》中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六和九又于筮数。其三,为爻位之数,一卦六画由下向上数,初画称初,二画称二,三画称三,四画称四,五画称五,六画称上。根据这种定义和界定,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所示易学内涵显然既不属“义理之学”,也不归属“象数之学”,而且从年代上看,木胎漆盘早于“象数”之学的创立至少半个世纪。这说明传统的易学结构认识,有关定义、界定需作调整,或者说在西汉孟喜、京房创立“象数”易学之前,早有“象数”。南怀瑾先生在谈到易学之两大派时说“以象数为主的汉易,经唐、宋以后,其间贯通今古的大家,应当以宋代邵康节的易学为其翘楚。又别称为道家易学系统的,这便是道家易学的一派”。汉易特别是“象数”之学,其源在孔子易学,怎么又成了“道家易学”呢?南先生又说“《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汉易“象数”讲阴阳灾变,宋易邵康节以占卦推命名闻于世,又怎么是“属于科学性的”呢?这同样说明传统认识对“象数”的定义和界定需作调整。“象数之学”是宋人对以孟、京为代表的汉易的称呼。宋易的成分一是来自于传统的儒家易,二是来自于道教、道徒所传,而汉易更主要是源于儒家,宋人对“象数”的认识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即传统“象数”观念是在易学知识结构存在重大缺失、局限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需作调整。3、关于河图、洛书。《易传》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语,先秦及秦汉文献更有多处涉及,但谁也没有见过,谁也说不清楚河图、洛书是什么东西。直到宋代刘牧、蔡元定、朱熹才将河图、洛书展示给大家看,原来是一些黑白圆点构成的数阵、数图。从两千多年前开始,关于河图洛书的猜测、争议,至今不息。有人认为河图就是八卦,洛书就是《尚书洪范》;有人认为河图乃黄河之图,洛书乃洛水之图,皆为古代地理书;有人认为河图、洛书皆为书名,汉代郑玄说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种。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表明,河图、洛书就是指55数、45数黑白点阵数图;木胎漆盘纹饰将太极八卦、河图洛书、十月太阳历及其他天文历法数理、易数综合为一体,从一个侧面证明太极八卦、河图洛书与天文历法存在内在联系,亦佐证陈久金先生关于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均与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有关的论述。河图、洛书在先秦典籍甚至《易传》中不能明确到底是什么,在汉代易学中亦不出现,直到宋易才出现,这是不奇怪的。因为儒家易学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周易》并非“周普”之易,而仅是“周朝”之易,而《易经》更是占筮之书。易图在道家、道教中流传,所以河图、洛书在宋代面世。关于《易经》和《易传》,时贤已有一些精当的考证和论述,如“汉象数易的兴衰说明了四点《易经》之外有易说;先哲的古易说已散佚;古易说内容有诸多蛛丝马迹传世;汉易没能把握易说本体论的主脉”、“《传》是解易之书,而非解《经》之书,历代所谓《传》以解《经》的说法,其实根本无法涵盖《传》的全部内容,因为《传》中只有《彖》《象》可以说是解《经》之作”、“《传》对《经》的继承性反映在完善、神化卜筮易上,超越性体现在阐发义理、论述易道上”、“《经》集卜筮易之大成,《传》集理义易之大成,《传》据当时流传的易说注《经》解易”、“《易传》感悟到本经之外的易理,集当时易书之议、民间卜筮之说、易道散佚之论、先秦哲人之见,编撰《系辞》《说卦》等,阐明不见于《易经》的易之至理玄机”等等。我们认为这些认识是符合易学和易学史的实际的。李镜池先生《周易探源》将《易传》的成书归纳为“崇经”、“宣教”、“存佚”三大特点,也是极有见地的。但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以及老子太极图的存在却证明,易之本体即“象数”易不仅在道家中得到保存而且得以传承;后来道教产生后衍生出道教易,人们遂将道教易误作了道家易。注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绵阳市博物馆《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第10期。、、唐光孝《试析绵阳永兴双包山西汉二号墓墓主身份》,《四川文物》1999年第2期。李仕短煜碌谝煌继伎悸浴罚吨谢Α1994年第1期。周春才编著《易经图典》213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4月第1版。、、何新著《危机与反思》691――703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3月第1版。、、陈久金《阴阳五行八卦起源新说》,《自然科学史研究》第5卷第2期。田合禄、田峰著《中国古代历法解谜》4――8页,山西科技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许抗生著张岱年审定《老子与道家》7页,新华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文物》1999年第12期22页。王仁湘《中国古代进食具匕箸叉研究》,《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县姚庄102号汉墓》,《考古》2000年第4期。《安徽霍山西汉木椁墓》,《文物》1991年第9期。、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考古学报》1993年第4期。王兴业《再论〈三坟易〉不伪说》,刘大钧主编《大易集述》,巴蜀书社1998年10月第1版;王兴业著《〈三坟易〉探微》,青岛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田合禄、田峰著《中国古代历法解谜》,山西科技出版社1999年4月版。黎子耀《阴阳五行思想与〈周易〉》,《杭州大学学报》1979年1――2期合刊。张其成著《易符与易图》219页,中国书店1999年1月第1版。母学勇《剑阁出土的道教神像及其价值》,《四川文物》1993年第3期;母学勇《剑阁鹤鸣山石刻道教图谱的内涵初论》,《四川文物》1994年第2期。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文物》1995年第1期;刑文《秦简〈归藏〉与〈周易〉周商》,《文物》2000年第2期;同时参见。朱震《汉上易传表》,载《四库全书经部易类》。郑万耕著《易学源流》76页,沈阳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郑万耕著《易学源流》70――71页,沈阳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朱伯昆主编《周易知识通览》268页,齐鲁书社1993年12月第1版。朱伯昆主编《周易知识通览》111页,齐鲁书社1993年12月第1版。、南怀瑾、徐芹庭著《白话易经》叙言,岳麓书社1988年2月第1版。欧阳红著《易图新辩》18页、23页、25页、26页、86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图一《四川文物》1999年第2期唐光孝文。图四、图五、图六、图八、图九、图十张其成著《易符与易图》朱伯昆主编《周易知识通览》,中国哲学文化出版社《易学世界》詹石窗文。图七周春才编著《易经图典》。图十三《文物》1999年第12期22页。图十三《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王仁湘文。图十三《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495页。图十三《文物》1991年第9期56――57页。图十四《考古》2000年第4期62――63页。图十五《考古学报》1993年第4期湖北考古所文。图十六《考古》2000年第11期60页。图十七《四川文物》1994年第2期38页。
--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耳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