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犯过罪我老觉得我跟犯过重罪轻判什么罪似的,影响

第八章 财产犯矫正案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八章 财产犯矫正案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0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戒,很重要,很多人犯了。【佛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09,640贴子:
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戒,很重要,很多人犯了。
一楼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很多网友在网络上转载一些修行人的不如法的行为,这就是犯戒,而且是很严重的犯戒。请看
戒文的内容
大家请合掌
转帖自净界法师《梵网经》说四众过戒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好,我们看讲表的说明:
身为一个菩萨,他已经发了菩提心,也安住菩萨种姓,那么他应该要断除以下的犯罪事相跟因缘。先说他的事相:他亲口来宣说,自己来宣说,宣说谁呢?包括出家菩萨,在家菩萨,所谓的大乘二众。以及来宣说出家的小乘的两众。所谓比丘、比丘尼。那么你宣说什么呢?你宣说他,某某人犯了杀盗淫妄的罪业。我曾经有亲见,或者我曾经听闻。即使你宣说的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个就是犯了菩萨的重罪。那么菩萨也好,比丘、比丘尼也好,都有护持正法,续佛慧命的功能。所以你伤害了菩萨的形象,伤害了比丘、比丘尼的形象,也等於是间接的影响整个三宝的住世,三宝的弘传。对三宝的打击太大。你等於破坏了很多人的信心。所以菩萨在这个时候就结重罪。除非你是私下的劝谏,你跟他很熟,他犯了重罪,你用鼓励的心,奖励的心来私下劝谏。这个是不犯的。只要你不是在他本人面前私下劝谏,是在别人面前宣说,就犯到这条戒。那么这种情况是属于你自己来宣说。第二个、你自己没有说,你把这件事教给别人来宣说。你用暗示的方法或用直接的方式来指导别人来宣说。两个都犯重。这个都是菩萨所应断的犯罪的事相。再说明所应断的整个犯罪的过程。我们看丁二的说明:那么身为说四众过罪,它的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第一个、要有说罪之心。你今天去宣说对方的过错,你是什么心态呢?就是说你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做犯罪动机呢?在律上说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陷没之心陷没:就是你希望经过这样的宣说,让对方陷入在一种不如意的状态。他可能因为你这样的宣说,让大家对他失去了信心。你有陷没之心。第二个、你有治罚之心你希望因为你这样的宣说,使令他得到适当的惩罚。他会因为这样而痛苦。也就是说,简别你在宣说的时候,不是产生一种鼓励的心态。因为你这样宣说,不可能改变嘛。你这样子讲,他不会因为你这样子的宣说而产生改变。反而让整个三宝形象受到很大的打击。这个就是整个的犯罪动机,你依止的是要去惩罚他的心。第二个你依止要使令他陷入於不如意的状态的心。这个就是整个犯罪的动机。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个种种的方便你用直接的宣说或者是用间接的暗示,这叫做方便。第三个你真实的讲出他犯了某一条罪,你很清楚说明他犯了那一条罪。而且把这个过程很详细地描述出来。第四个对方也听得懂你的话。当他听懂以后,那么这个时候菩萨的说四众过罪就全部成立。就是整个的犯罪因缘。我们看第二段:那么身为菩萨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去防止这个罪业的发生呢?你应该要修习护法之行,护持正法之行。也就是说呢,虽然他人有问题,但是菩萨为护持正法的缘故,必须要默然而不能宣说。因为你这样宣说,破坏了正法的相续。所以菩萨即便听到了邪见的外道的恶人跟二乘的恶人,因为二乘人他的,这个外道是行为又邪恶,那么这个二乘他是内心很清净,但是他思想上邪恶,因为他有严重的法执。我们看外道来批评大乘佛法,看到二乘来批评大乘佛法,说是非法非律,就是他说法说非法,说大乘哪一部经典不是佛说的,大乘某一部律不是佛说的。说菩萨不要说自己去毁谤,即便他听到别人去毁谤大乘佛法时,内心当中产生慈悲心。产生不忍之心,用种种的方法来教化这些人。希望他们不要宣说,应该是菩萨处处要想到,这个正法必须在人世间要一代一代的相续下去。这是菩萨应该要培养这样的观念。但是身为一个菩萨,不但没有护法之心,而反而自己去宣说四众的过错,那么间接使令佛法的弘传产生了障碍,产生佛法中的罪过。就是众生听到你这样讲,他对大乘佛法产生了一种退转的心态。那你这样讲我干脆就不学佛了。你看我心目中的偶像是这样子。你我干脆,人有问题,那么他就迁怒法,所以人跟法是不能分开的。他认为这个人的行为有问题,他所讲的法都有问题。所以,因为对人的不满,就迁怒了佛法。使令很多学法的人退失了大乘的信心。这个时候菩萨结了波罗夷罪。因为是你引起的。那么这个就是整个佛陀制戒的过程。我们看:罪相轻重那么这个罪相轻重有两方面,第一个就是你所宣说的对象。你说四众过是讲谁呢?假设你是讲大乘的比丘、比丘尼,比如说北传的,汉传的僧团,大部分都有受菩萨戒,你这样子你犯重。因为你破坏了大乘菩萨的信心,也就影响到居士对大乘佛法的信心。所以这个犯重。假设你所批判的是一个南传的比丘、比丘尼,相对是比较轻的。因为我是一个大乘弟子,我看到小乘人有过失,我不会退失我对大乘的信心。所以他因为不破坏大乘的信心,所以相对制的比较轻。所以你所宣说的对象,在判定罪相轻重是有关系的。第二个,你是对谁来宣说,这件事你是向谁说呢?他说是,对没有受菩萨戒的人说菩萨七众过,犯重。你向没有比丘、比丘尼的人说二众过,犯重。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向下位的人来宣说上位的过错。如果你向同辈的还好一些,因为同辈的他信心很坚固。你向他的弟子来宣说他师父的过错,正是犯重。也这两个关系密切,向下位的人来宣说上位的过错。这个是佛陀正式所制的。我们看具六缘成重第一个、是众生。你所宣说的是一个出家的菩萨跟在家菩萨,乃至於比丘、比丘尼,而且你很清楚他的身份。第三个你有真实的要治罚他的心,要陷没他的心,而且你也如实的宣说他杀盗淫妄过失的整个经过。那么有一个所对之人,而且对方经过你宣说以后,完全明白,结重。那么这个地方的重罪,我们再把它细分一下,杀盗淫妄这四条戒,当然重罪就重罪了,那么从酤酒戒以后的六增上戒在重罪当中又区分成两种:一个是重中之轻一个是重中之重我们加以说明:六增上戒大概你这个因缘法业,我们在讲到犯罪,因缘法业都具足的时候就犯重。但是什么叫重中之轻呢?也就是说,他在这犯重的过程,他有惭愧心。他事后想起这件事情,他内心感到不安,他觉得不对。虽然他一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讲出来了,但是事后当他这个明了的心去忆念这件事的时候,他心中有一种惭愧心在活动。表示这个人的戒体没有完全失掉。那么这叫重中之轻。它并没有构成数数现行都无惭愧的条件。那么这种情况比较好处理。你只要去,我们后面会说,向一个菩萨或三个菩萨甚至於在佛前如法忏悔,然后你不用重受,因为你没有失戒体。重中之轻,他是不失戒体的。另外一种情况,你在犯罪的过程,因缘法业四个条件统统具足,而且你做了这件事以后,当你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不让为你做错,你也没有惭愧心。这个时候叫做重中之中。失掉戒体。你要重受,菩萨戒的戒体失掉了。因为你的行为跟你所发的誓愿完全违背。我们许下誓愿是要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我们的行为严重冲突。而且你自己没有一种反省的力量。这个就是重中之重,也就是你构成了: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你已经没有办法判断对错了。我们讲过菩萨戒最大的忌讳就是愚痴、无明,搞不清楚状况。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重罪,后面会讲到这个忏悔的时候,有一种是失戒体的,有一种是不失戒体的。你只要忏悔以后就不用重受了。我们看
开缘情况说罪之心,依奖励之心,不依治罚陷没心或陷没治罚心而宣说。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私下去找他,你跟他交情不错,你跟他劝谏说啊:某某人啊,我是为你好。你最好这件事不要做了。那么你是用鼓励的心态而不是以陷没心或治罚心来宣说。那么在律上说呢,你可以有三次的劝谏,第一次的劝谏,他没有反应。你找适当的机会再劝谏一次,他又没有反应。菩萨戒修学法要(净界法师)07(接上):那么在律上说呢,你可以有三次的劝谏,第一次的劝谏,他没有反应。你找适当的机会再劝谏一次,他又没有反应。(39:45)再讲第三次,他都没有反应。这个时候菩萨就不应该再讲下去了。默然离开就可以了。因为你已经仁至义尽了。我经过了三次的劝谏,你来点醒他,他都没有醒过来。你该做的都做了,这个时候开缘。那么这条戒它的意思,我们再讲一下。它的整个制戒的道理在哪里?因为佛法二宝,赖僧弘传。三宝的住世是靠一个有明了性的僧宝来主持。因为佛陀灭度了,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佛像。佛像也不能讲话,法宝是放在图书馆,它自己也不能讲话。所以佛宝跟法宝在世间上的流传是靠菩萨僧宝的发心。才使令这个代代的光明能够流传到世间上去。所以三宝的住世是靠一个有明了性的人。这个人是僧宝来主持佛宝跟法宝。那么这个人的重要性就很重要了。我们一般人的概念是人跟法是分不开的。有些人说:“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人跟法是分不开的。我不知道诸位想法是什么?忽然你的师父出现很重大的过失,他教导你法的时候,你还会去修,用可能吗?不太可能。因为人跟法很难分开,所以你毁谤他的人,就连带着连他所弘传的法也产生了障碍。你这个时候受伤的是谁?当然是跟着他学的弟子嘛。你怎么破坏我学习的因缘呢?所以在律上说,一个菩萨僧宝,即使他犯了错,就像什么呐,就像譬如死尸,犹能度人。这个人身体死掉了,他死掉是他的因果嘛。但是我们抱着死尸呢,我们还是可以到彼岸嘛。譬如死尸,犹能度人就是说,这个菩萨有过失,我不能宣说,因为他讲的法还是正法。很多弟子跟他学习还是可以栽培善根。还是产生增上。这个死尸还是发挥了把这个人从彼此度到彼岸的效果。虽然他自己牺牲掉了。所以即便他的身口意有过失,菩萨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不应该来宣说。但是有一个例外:这个人不但破戒,还破见。那这个菩萨要击鼓而攻之了。因为他不是私下行为有问题而已。他宣说的法是错误的。开始在误导众生,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他说,世间上没有因果,他说没有极乐世界的存在,大乘佛法非佛说。。。这个时候他所释放出来的已经不是对众生产生引导的力量,那这个就跟这条戒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必须厘清,破戒跟破见的差别。破戒,他是一个死尸,还是可以帮助人前进。只要他的法是正确的,我们没有讲话的余地,不要说你,我也一样。我们都没有讲话的余地。因为你讲出来,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第一个,他不可能改变;第二个,你讲出来,你伤害你的菩提心。第三个,对整个大乘佛法的弘传产生负面的效果。三方面都损失。讲的人损失,被讲的人损失,学法的人也损失,三方面都损失,没有一个人得到好处。只有外道最高兴。但是他破见,那就不一样了。那我们就不能包容,就不能保持默然了。所以这条戒,大家要把这个破戒跟破见厘清。当然你有这个权力说,这个法师我就不亲近他了。我也不护持他了,可以。你可以默然离开,可以的,你有选择权。这个是佛陀对菩萨的一个戒法。所谓的说四众过戒。他整个制戒的道理在这里。我们看第七条:自赞毁他戒那么这条戒呢,它的构成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贪心,一个是嗔心。一个贪、嗔的和合。这个受了戒的菩萨,为了贪求别人的恭敬供养的关系,而自己赞叹自己的功德。第二个,因为嗔恨别人的关系,而毁辱他人的过失。就构成这条戒。一方面赞叹自己,一方面毁谤他人。好,我们看戒文,请合掌:《梵网经》自赞毁他戒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阴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好,我们把这个戒文作一个解释。身为一个菩萨,他发了菩提心,安住菩萨种姓,他首先要断除以下的犯罪事缘。那么所谓的犯罪事缘就是自赞毁他。他经常跟别人宣说,自己的身口意有什么样什么样的功德。而且同时也经常诽谤别人是如何如何的不好。这当中包括了个人的自赞毁他,也包括了对团体。比如说,我参加某某共修会,你就说,哎,我的共修会很好,你是共修会不好。那如果是个人,犯重。你自赞毁他是针对个人的是犯重。那么你针对团体,犯轻。你赞叹吧的团体,诽谤别人的团体是轻罪。但是也犯到。或者你是教别人去自赞毁他,那两个都犯重。你教导别人去做。我们看他的犯罪因缘: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我们看丁二、犯罪因缘这条戒整个犯罪动机来自於贪求利养。你希望能够透过自赞毁他来得到别人更多的恭敬,甚至於更多的利养。它的助缘,用种种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出来。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你公开的陈述自己的好处,来陈述别人的缺点。那么对方呢也的确了解你所说的话。就构成了整个自赞毁他的罪过。我们看第二段,前面是断恶,这里讲修善,那么菩萨应该怎样办呢?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我们怎么避免自赞毁他呢,应该培养什么心态呢?身为一个菩萨,他的心态要经常的想到,要代一切众生来承当种种的毁辱跟毁谤。那么也就是说,菩萨的基本精神,就是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如果诸位有志於行菩萨道,下面两句话是很重要的。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我记得忏公师父,他在私底下对我们弘法的法师开示,他经常讲一个观念,他说,一个菩萨行菩萨道,有三个条件是很重要的:第一个,你要有解门的功德。你要有智慧。你不能什么都不想学,很愚痴,那没办法。第二个,你要有行门的功德。你每天要有自己的定课,来调伏自己的烦恼。第三个,就是性格。要有好的性格。那么忏公师父他说,解门、行门、性格,这当中性格最为重要。他说一个人性格不好,天大的解门,天大的行门通通没有用。那么什么叫性格呢?就是我们一个菩萨,要培养一种老实敦厚的性格。什么叫老实敦厚?忏公师父解释说:简单的讲,就只有三个字:学吃亏。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喜欢占便宜。就是我付出的少,但是我希望得到的多。但是你在行菩萨道,你这种想法对你来说,那你就没办法行菩萨道了。你应该是希望付出的多,但是你相对的是回馈的是少。这才是一种正常的菩萨心态。我们把这两种心态的观念讲清楚了,其实很多事情你道理参透了,你就容易做,勉强也没有用。我们的生命是由业力变现出来的。为什么有生命?为什么有五蕴身心呢?不是上帝创造的,是我们内心当中阿赖耶识有这个业力,就创造了安乐的果报跟痛苦的果报。诸位你想想看,你一生当中都很平顺,你对家庭付出的很少,对国家付出的很少。但是你得到了很多,你觉得这件事好不好。不好?。。。你付出了一分,得到了十分。那么这差额的九分是哪里来的?你想想看。你是耗损你过去的善业嘛。你占便宜了,其实你是在损福报嘛。那你前生的善业就在每一次占便宜当中就耗损掉了。相反的,你付出了十分,结果你得到一分,也是有九分的差额,那你是在积集资粮,你在消除你的罪障。当然你认为现在很重要,那你就很难学吃亏了。如果你认为未来比较重要,那你应该学吃亏。因为你学吃亏,你这个生命每一天在积集资粮。你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说,我现在一定要一个美好的现在,但是我肯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什么?因为我付出的多,得到的少,那么那些功德是存起来嘛。所以你必须很多的观念要把它参透。你就很自然的去做。哦,原来吃亏是对的。因为我吃亏,我在积集我的能量。我占便宜是在耗损我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菩萨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因为菩萨是着眼在未来。我们一再讲到菩萨的生命观。你是为了创造未来而活的,诸位你有没有想到你为什么而活。我们不是为了现在而活,你要是为了现在而活,你很难行菩萨道。你就是斤斤计较,这十条戒你大概能够持的没几条。 转帖自净界法师的
菩萨戒修学法要
强烈建议学习,太好了。
过去在大陆的湖南有一个叫住圣寺。这个住圣寺有一个老和尚传授五戒。有一个小偷他刚好经过住圣寺,看到很多人要受五戒。他说,唉哟,这受五戒恐怕不错哦。那么多人都来受戒,他也跑过去受五戒。受五戒这个时候戒师就问,你要受那一条戒?这小偷说,杀盗淫妄酒,我其他都不能受,只能够受不妄语。就受一条不妄语戒。那么受完以后,他就回去啦。当天晚上,他的那些小偷朋友,小偷都是成群结党的。那些朋友就来找他,说某某人啊,我们的机会来了啦,这个隔壁村庄有一个团长带了十箱的军饷。那些银两都是发给军人的那些军饷。今天晚上会住在隔壁村庄,我们去把它偷过来。那么说着说着,小偷说好啊,机会难得啊。他们就要去偷隔壁村庄的军饷。结果要走的时候,这个小偷的叔父出现了。叔父说:你干什么去?小偷一心虚讲不出话来。因为他想,我今天受了不妄语戒,我不能打妄语啊,那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就不敢讲话了。不敢讲话,那叔父就说,那你这个人一定是做贼心虚,就把它抓回来。就把他的侄儿抓回来。抓回来以后呢,那其他人就去偷了,结果通通被抓,通通被枪毙了。你这个小偷因为持不妄语戒后呢就逃过一次的死罪。这个小偷说:哦,这个不妄语是有功德的。后来他就发心受五戒了。所以这个很多的持戒不但是来世的,其实现世都会产生趋吉避凶的效果。 其实讲妄语,一个人那,你要经常讲真实语,会有什么结果诸位知道吗?你看有些人啊,他在教小孩子,他讲话有威德,他说不可以这样做,那个小孩子就不敢动。你看有些人教小孩子讲话,小孩子不当回事的。讲话没有那个力量。也就是说,当我们一个声音出来的时候,你那个声音的背后,有一种不妄语的善业在加持的时候,在律上说,一个经常不随便说话的人,讲话的时候都是称合真理的,称合真实的。他讲话有威德力。你一天到晚讲五四三二一的废话,讲多了,你讲话没有力量。所以这个要注意,口业。
佛在世的时候,在北方有一个大国叫乔萨罗国。这个乔萨罗国当初有一个做生意的,他做了一个买卖,赚了很多是珍宝,赚了很多钱。他就把他所赚的钱,拿一半来供养这个波斯匿王,因为在古时候,商人透过这种供养能够换取官位来做的。所以这个时候这个波斯匿王就赏给这个商人一个很大的官。波斯匿王就把这个商人所供养的珍宝,把它集中在一起,非常高兴。他就把他的夫人全部叫出来,这个时候所有的夫人都到齐了,只有一个人没有来。就是他的第一夫人,茉莉夫人没有来。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就有点不高兴啦,就跟侍者说:我今天要赏这些夫人珍宝,为什么第一夫人没有到呢?侍者报告,这个茉莉夫人今天持八关斋戒。今天不能碰触珍宝的。波斯匿王说:我不管她持什么戒,把她请过来。那么这个时候,侍者又去找茉莉夫人了,说:大王要你去。茉莉夫人还是拒绝去。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就生气了,就拿着刀剑跑到了茉莉夫人的寮房去。那么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可能是想要恐吓一下茉莉夫人。也不是说一定要杀她啦,但是当他气冲冲的拿着刀到达茉莉夫人寮房的时候,看到茉莉夫人身相庄严,功德巍巍。那个嗔心马上消灭,转成一种敬畏之心。他就问这个茉莉夫人说:夫人那,你今天修什么法门有如此功德之相。茉莉夫人说:我没有什么,我就是六斋日,奉持佛陀的八关斋戒如此而已啊。没有什么特别法门,我也没有诵什么经,也没有持什么咒。那么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对持戒就产生很大的信心。他说:怎么八关斋戒有这么大功德呢?茉莉夫人说:这我也不知道。要不我们一起去请问佛陀。那么这个时候茉莉夫人就领着波斯匿王去见佛陀。为什么八关斋戒可以让这个茉莉夫人产生怎么大的威德之相呢?佛陀就跟这个波斯匿王说啊:大王,如果你把整个乔萨罗国的珍宝都集中起来,这个珍宝多不多?波斯匿王说:这很多啊。把我这么大的国家的珍宝都集中起来,这个珍宝是很多的。那么如果你把这些珍宝供养佛陀,这个福报大不大?他说:很大啊。佛是最大的福田。我们少量的种植可以产生很多很多的果实。这个福田是很肥沃的福田。那么佛陀说:你把整个国家的珍宝都来供养佛陀,你的功德比不上茉莉夫人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为什么呢?因为持戒是心中有一个明确的誓愿。有本期誓。第二个、遍该生境
它整个修善的范围是整个法界的众生,它对每一个法界的众生释放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它的所缘境是广泛的众生。我们修善只是一个片段的局部的众生。所以从一个功德的角度,修善是做不到的。你修一辈子的善法,都比不上人家好好的受持八关斋戒。好好受持菩萨戒一天的功德。
菩萨的杀戒它正式所对治的是杀人。但是从一个比较中下品的罪业来说,其实所有的生命都不能伤害。但是菩萨戒,最重的,它的对象要“人”,为什么?因为人是修道的法器,你看他得到天的果报,你把天人杀死了,你没有犯重。为什么?因为天人他不能修学佛法。一个众生他过去作了很多生的蚂蚁。蚂蚁作完变成一只狗,狗作完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他的无量生命当中,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个人身。因为人身才能够听闻佛法,才能够产生智慧的观照,才能够产生坚定的誓愿而产生生命的改变。他生命当中唯一解脱的机会出现了,结果被你破坏了。他好不容易从三恶道跑出来,得到人身,他本来要利用这个人身念佛求生净土的。结果你把他珍贵的人身破坏了。让他失去一个解脱的机会,他不知道要等多久。所以杀人在六道当中,杀人是罪最重的。因为人是法器。但是菩萨戒因为是慈悲心的关系,也兼带的制定所有众生都不能伤害。那么这个以下这三段是整个菩萨所应该断的。那么从杀生的角度,其实菩萨应该修慈悲行。什么叫慈悲行?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它每一条戒都有它的消极的断恶,也有它积极的培养一种善根德行的一种功能。从杀生的角度呢,我们不但是消极的避免杀生,还要培养一种常住的慈悲心跟常住的孝顺心。菩萨的心情要经常保持对众生,要让众生离苦得乐。你看菩萨看到一只蚂蚁,你一定要跟它说: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那它就栽培善根。所以菩萨遇到任何众生,你都要尽你的可能对众生释放善意。你必须让众生因为跟你见过一次面它就能产生善根。所以菩萨的点点滴滴都有一种拔苦与乐的心情。第二个、菩萨要产生一种孝顺的方便。其实这个孝顺孝顺,百孝不如一顺。菩萨要经常顺从众生的根基给他正确的教化,来开启他的智慧。那么依止慈悲心跟孝顺心来救护一切众生,使令众生离苦得乐。当然,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讲出一个常住呢?就间别我们凡夫偶尔也会产生慈悲心,也会产生孝顺的善巧。但是我们一个人没有受菩萨戒,你的慈悲心不能讲常住。因为你有时候会有,你早上发慈悲心,晚上又没有慈悲心了。你昨天发慈悲心,今天又没有慈悲心了。我们一般人的一种慈悲心是生灭的。那身为菩萨,你的慈悲心是不需要任何理由。我不管外境怎么变化,反正我永远保持慈悲心。因为你是一个有戒体的,所以叫做常住。就是在不管任何的情况之下,你都要把你的慈悲心、孝顺心现前。来帮助跟你有缘的众生。这个是在杀生当中,佛陀勉励我们所应该培养的一种德行叫慈悲行。
谢谢楼主的法布施,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没犯过罪我老觉得我跟犯过重罪似的,影响
我没犯过罪我老觉得我跟犯过重罪似的,影响
健康咨询描述:
我没犯过罪我老觉得我跟犯过重罪似的,影响了我生活,我该怎么办啊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新钢中心医院&& 副主任护师
擅长: 甲状脉,乳脉,肛肠,胃肠消化,矫形外科,神经外科。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自己没范罪总感觉像范过重罪似的,这是因为心地太过善良和自卑心理造成的。建议去看些激励上进的故事书,多干些家务和做饮食,积极的锻炼身体,克服自卑心理。
菏泽市中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甲状腺,乳腺,肝胆疾病,胃肠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腹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你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建议你到心理咨询科室或者是精神病这样的医疗机构去系统诊治一下。有专门的机构给你进行评诂与分析也明确诊断。这样也不会耽误正确的治疗。
张医生 涿州市中医医院&& 医师
擅长: 内科,妇科,皮肤科常见疾病,尤其擅长高血压糖尿病等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根据您的描述,主要属于心理问题,性格抑郁内向的人居多。&&&&&&指导意见:&&&&&&建议平时多与人交流,注意调节心情,多参加学习和劳动,改变不良心理。&&&&&&以上是对“我没犯过罪我老觉得我跟犯过重罪似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参考价格:34
参考价格:98
参考价格:13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
1.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
参考价格:¥99
本品用于治疗躁狂症,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
参考价格:¥26.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