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艾滋病血液检测是靠血液传播的 假如我跟艾滋病血液检测患者发生性关系 但是没有出现微小创伤 是不是不会被感染艾滋病血液检测

(转)艾滋病患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982993人加入此小组
在我国,作为一名医生检测出艾滋病,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除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面会提到。一、检验阶段在我国,在医院检测AIDS这事,和在医院检验血一样,是直接到检验科去拿检验单的。医生怀疑你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开个单子给你去抽血检查。检查出来你有,你会被带进检验科的一个小房间,由专门的艾滋病病毒检验医师(不是给你开检验单的那个医生!!)告诉你,你体内可能有艾滋病病毒。这时,不会通知开单医生。你没有看错,是可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再次注意,不是艾滋病患者)的确诊,医院检测出阳性之后,还需要再次将血送到疾控中心再次详细检测。这就意味着,需要确诊你是HIV携带者,总共需要大约六七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外加至少半个月的检测时间。疾控中心检测之后,你还是到检验科,自己找之前和你谈话的检验医师,确认再次检测的结果。如果你不幸了,检验医师将确诊报告单拿给你之后,会让你拿着确诊单去你所属的疾控中心报道。然后对于患者来说,就没有任何医院的任何医生的什么事了。注意:这里是对于患者!对于患者来说!以上情况只针对大型正规医院。不包含疾控中心。而一般疾控中心,或我前面提到的艾培中心等NGO场所,全部都是可以匿名检测的。AIDS属于我国传染病上报病种,那只是你医生的事,和患者无关。就是说,开检测单的医生会在患者确诊之后收到相关科室发下来的上报表,然后需要该医生将患者在您处就医的各类信息填上:如名字、为什么会怀疑到是AIDS、感染途径之类的。至于开处方、医嘱、就医建议就更与这位医师无关了。另外,绝大多数患者在拿到确诊报告单后,大多数都躲在医院的某个角落哭,并且不会再返回去找开具检测单的医生。即使患者拿着检测单回去找到这位医生,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较好的医师会告诉患者这位医师所了解到当前艾滋病治疗的一些情况;而大多数医师采取的态度是:“It's none of my business.” ,既然查出来了你是这个病,那我真的给你看不了,你去感染科吧!上面提到,是患者个人去取确诊报告单的,而患者就医挂号的时候,一般就只填一个姓名,所以,患者拿到确诊报告单时,基本上都万念俱灰了,医生怎么可能知道上报表要求医生填写的各种信息。而上报表是上报给当地的疾控中心的,真的不关医生什么事。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HIV携带者已经进入了艾滋病病期,无法自行去取化验单。(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杀死免疫细胞,想象一下,你体内的基础免疫细胞可能一个都没有了,会很容易感染很多病,患者会多虚弱)。所以,此时就不只是医生是否会告诉你未婚妻的问题了,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特殊情况:a) 护士、医师各种嫌弃你,消极治疗你,冷眼热讽你,要把你赶走;曾经遇到一个患者,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因鼻腔肿瘤就医住院,最后检测出HIV,被医院各种嫌弃间接赶出去,而这事是发生在2010年。b) 陪你就医的家属拿检验单的时候知道了;而就我看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活命,患者自己的隐私权真的太次要了,而且也轮不到医生去做决定。二、上报阶段,即疾控中心阶段。疾控中心也完全不会通知单位、家属。疾控中心收到上报表后,疾控中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a) 定期与HIV携带者联系,让其到疾控中心免费进行CD4检测,以了解HIV携带者的病情。判断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分割线————————有必要普及一下HIV携带者和AIDS病患者的概念。HIV携带者就是体内有HIV病毒,但各种特征和普通人完全一样,没有进入艾滋病发病期,不属于艾滋病患者。判断是否是艾滋病患者,主要依据是两个:1) CD4(可以理解为免疫细胞个数)2) 病毒载量(类似于你体内一滴血里面有多少个艾滋病病毒)当CD4低于某个值,病毒载量高于某个值,你就是艾滋病患者了。————————分割线完——————b)对HIV携带者进行安全健康教育;c) 对HIV携带者进行心理、物质帮助。心理帮助大家都明白。物质帮助是指,符合某些条件的HIV携带者可以获得国家、某些基金会提供的物质救助。例如:救助某个贫困HIV携带者上大学的费用、HIV携带者第一次领药时的车马费等等;d) 对艾滋病患病者发放免费治疗药物。大家没有看错,目前我国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大部分是免费的。从上面可以看出,疾控中心是非常需要国家 、各种艾滋病防治基金会的资金援助的。而“通知家属、单位”这种事与疾控中心的工作是相违背的。因为:疾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一个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病情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你疾控中心在他的生活圈子当中宣传开了,你就不怕他蓄意传播艾滋病么?在志愿者的工作中了解到过这样的一件事:当初武汉某个区的疾控中心因为联系不上某个患者,就开着疾控医院的车到该患者的住所去找这个患者,给这个患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然后这个区的疾控中心连续几年的评比当中最低,对口的基金会盯得更紧,很多该区的HIV携带者通过各种方法转区之类。而疾控中心不是只有艾滋病防疫科一个科室,违背患者意愿做“通知家属、单位”这事,带来的影响是对整个疾控中心,而不是你一个艾滋病防疫科的。三、治疗阶段目前我国治疗艾滋病患者主要有两个途径:1、某些省份采用让患者在所属的疾控中心进行治疗;2、某些省份是省内的所有疾控中心委托某家传染病医院,由该医院集中治疗;治疗时,主要涉及的环节:a)开药:医师根据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开药。体检主要是体检患者是否已经有了机会性感染(因为进入了艾滋病病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会感染一些易传染疾病,如肺结核、弓形虫病等),如果有机会性感染,先治疗机会性感染,再治疗艾滋病。而治疗机会性感染,传染病医院基本上都是可以应对的。此外,开药是有固定处方的,就是鸡尾酒疗法。所以即使是疾控中心的医师应付起来是绰绰有余的。而委托传染病医院这种情况,也会有该医院的专门诊疗艾滋病的科室来进行处方、检查。不会像普通人就医一样,一个科室看很多种病。b)领药:在疾控中心的领药窗口 or 传染病医院诊疗艾滋病科室的领药窗口领药;是的,你没有看错,即使在医院治疗,你也不会到大厅里面的药柜上去领治疗药物。而诊疗艾滋病的科室会专门开辟一个房间,在该房间内领药。穿插一个小故事。某个患者在就医的时候看见了熟人,而这个熟人也是来看艾滋病。在被熟人发现之前,该患者问感染科的护士要怎么办,这个护士说:“随你。你想让他知道你也是一个感染者,你就告诉他呗!不想让他知道,你明天再来也一样。”于是这个患者就跑了,第二天再来看。所以,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从我接触到的患者讲述的情况以及发现患者有艾滋病的医生的情况来看,医生都没有违背患者的意愿,去通知相关家属讲述患者的情况。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特殊情况以外。但是医生或者志愿者都会明确、清楚地告知患者,让与他有性接触、体液接触的相关人员也到医院来进行检查。并且告知患者,这病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越早发现越好,所以一定要让相关人员来进行检测。让相关人员检测的目的是让他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其他的目的。关于题主的提问,我是这样想的:1、粗暴的违背患者的意愿,会让患者有抱负社会的潜在威胁。长时间的安抚、疏导患者,比粗暴的告知有效太多。2、公共对艾滋病太不了解,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或者有这样的情景。前面提到过,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HIV携带者的生活和普通人完全一样,除了每半年去疾控中心免费验血检测你的病情发展以外,携带者和普通人完全一样。对携带者,只需对他进行安全健康教育,让他不要报复社会,注意不要传染给周围的人就可以了。而传染的途径就只有体液传播一种(性接触、血液传播都属于体液传播)。插个科普知识:唾液是会传播艾滋病的。但是,健康人饮用HIV携带者不含口腔血的新鲜唾液一瓶2元的农夫山泉那么多的量才会受染艾滋病。“新鲜”的概念是HIV携带者弄出的唾液不能在空气中呆10秒以上。所以,你想通过唾液传染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也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弄出那么多量的唾液啊!╮(╯_╰)╭HIV携带者到艾滋病发病,中间会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有的人比较短,两三年,有的人比较长,二十年了还是HIV携带,没有发病。在志愿工作期间,见到过一个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他父母是卖血感染的,生下了他,他一出生就被确诊,但到了考上大学的年龄都还没发病......那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否告知家属、配偶,你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是怎么进行的,患者都会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考量。即使到了艾滋病发病,患者只需每天像服用维生素一样,准时按量服用抗艾药物就可以了,其余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违背患者意愿,医生粗暴的告知患者相关人员,完全没有必要。---------------------------------------------------------------------------------------------------------对于回答中普遍关心的“结婚问题”,无论是我们志愿者还是疾控中心,都只是会强烈建议,一定要告知“性关系发生者”、“配偶”、“将来的配偶”。但是否告知,那是患者的事。有过一个女患者,在上大学的时候检测出了HIV携带,但是她说,她一定要找一个健康的人结婚。我们当初只是给她说:在有发生体液接触发生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告知他你的情况。过了几年,这个女患者还真正的带来了一个健康的男的到中心来,让中心的主任给这个男的讲各种问题,以及结婚后可能要考量的事。而他们最后也真的走到了一起,并且还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小宝宝。结婚类的问题,相信大家还会关心:a) 我国目前是免费提供绝大多数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绝大多数的意思是说,你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二三十年内都不会花你一分药钱。检测你病情情况的CD4、病毒载量检测也是免费的。所以不会造成经济上的压力。c)HIV携带者和健康的人是可以结婚生子的,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一些药物提前干预即可。我在做志愿者期间,就看到过很多健康的小宝宝。无论双方都是艾滋病患者或者一方健康,一方患病。--------------------------------update -----------------------------------------------------------有太多种疾病的传播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样,并且和艾滋病一样是不治之症,并且带来的痛苦比艾滋病更多,如普通大众了解的更多的“乙肝”。而大家不怕乙肝只是因为乙肝有防疫疫苗了,艾滋病木有。怕,只是因为不了解,了解了就知道怎么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了,蓄意到处传播也传播不到你身上。而对于网上经常冒出来的座位上有艾滋针,一坐上去就感染艾滋了。你了解艾滋病之后,看到这样的消息,你就会呵呵呵呵呵了。艾滋病病毒非常的脆弱,在空气中活不过10秒。除非这样的人,拿着一个针,扎了自己一下,马上扎别人一下,而且量还必须要足.....你是有多倒霉多好奇多无聊才会去接触这样的人儿啊~
+ 加入我的果篮
好像接吻如果感染的话有些是口唇有难以发现的微小伤口,但对于病毒来说已经是巨大的便利通道了。性接触好像也有这个可能性。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如果不带套与女性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要
(16人回答)
时间: 21:53:42
健康咨询描述:
如果不带套与女性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要是阴经没有上空或者明显可见的伤口,那感染的几率大吗?还是就算没伤口,病毒也会通过尿道口感染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排除恐惧和得到解释(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38386称赞:2161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提供的资料分析,上行行为属于高危行为,是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的,宜尽早地做下检查为好。指导意见:就您的上述情况建议尽早地到当地医院去抽血做下检查为好,日后一定要注意避免发生上述高危行为好些。
帮助网友:156209称赞:20915
病情分析:根据您的描述您上述情况属于无套性交之后担心感染艾滋病的问题,其实存在上述接触,如果确定对方存在病毒携带,的确有可能感染的指导意见:就算阴茎上没有裂口,尿道分泌物也会接触的,那么也有、可能感染的,这点你应该了解清楚才好
帮助网友:67151称赞:8336
(系统提示:此医生通过语音解答了该问题,请通过下方语音功能收听该医生对问题的回复.如有疑问请继续向该医生咨询)
帮助网友:104110称赞:6022
病情分析:您好,您所说的这种情况是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的,但是几率很小,这种接触主要被感染的途径是性生活摩擦后导致阴茎皮肤出现微小的伤口,女性的阴道分泌物中病毒含量很高,通过这些创口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所以几率是很小的,指导意见:您好,您所说的这种情况虽然可能被感染,但是几率很小,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二,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帮助网友:13446称赞:184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染的指导意见:建议你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平时可以带避孕套预防感染
帮助网友:33541称赞:405
病情分析:一般艾滋病的传播是通过母婴、性交、血液传播的。艾滋病人的体液也只有极少的病毒,一般是不会传播的。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很快就会死掉的。
指导意见:建议您要是不放心,可以六周后去防疫站做个血清检测,要是阴性,就不会传染了。
帮助网友:71933称赞:6967
(系统提示:此医生通过语音解答了该问题,请通过下方语音功能收听该医生对问题的回复.如有疑问请继续向该医生咨询)
帮助网友:7554称赞:277
病情分析:你好,艾滋病的三大传染途径之一就是性传染,是通过分泌物传染的。指导意见:如果没有戴安全套与艾滋病患者有性行为,是会被传染的,几率很高。
帮助网友:7687称赞:63
病情分析:你好,如果不带套与女性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即使阴经没有上空或者明显可见的伤口,那感染的机率也是非常高的。指导意见:你好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性传播的,所以只要对方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话,你的感染率是非常高的。
帮助网友:19477称赞:518
病情分析:艾滋病主要是因艾滋病毒感染而发病,一般情况下潜伏期较长,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指导意见:您的情况,建议您详细陈述,如果和不熟悉的女性发生性关系,建议最好采用避孕套避孕,因不是面诊意见仅供参考。
百度智能推荐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
挂号科室性病科、感染科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抗艾滋病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1. 治疗HIV(艾滋病)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的口腔和...
参考价格:7600
1.盐酸缬更昔洛韦片适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
参考价格:7800
本品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HIV-1感染...
参考价格:12000
本品适用于以下真菌病:1.全身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
参考价格:9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 治疗HIV(艾滋病)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
参考价格:¥76
1.盐酸缬更昔洛韦片适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参考价格:¥78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转)艾滋病患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982993人加入此小组
在我国,作为一名医生检测出艾滋病,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除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面会提到。一、检验阶段在我国,在医院检测AIDS这事,和在医院检验血一样,是直接到检验科去拿检验单的。医生怀疑你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开个单子给你去抽血检查。检查出来你有,你会被带进检验科的一个小房间,由专门的艾滋病病毒检验医师(不是给你开检验单的那个医生!!)告诉你,你体内可能有艾滋病病毒。这时,不会通知开单医生。你没有看错,是可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再次注意,不是艾滋病患者)的确诊,医院检测出阳性之后,还需要再次将血送到疾控中心再次详细检测。这就意味着,需要确诊你是HIV携带者,总共需要大约六七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外加至少半个月的检测时间。疾控中心检测之后,你还是到检验科,自己找之前和你谈话的检验医师,确认再次检测的结果。如果你不幸了,检验医师将确诊报告单拿给你之后,会让你拿着确诊单去你所属的疾控中心报道。然后对于患者来说,就没有任何医院的任何医生的什么事了。注意:这里是对于患者!对于患者来说!以上情况只针对大型正规医院。不包含疾控中心。而一般疾控中心,或我前面提到的艾培中心等NGO场所,全部都是可以匿名检测的。AIDS属于我国传染病上报病种,那只是你医生的事,和患者无关。就是说,开检测单的医生会在患者确诊之后收到相关科室发下来的上报表,然后需要该医生将患者在您处就医的各类信息填上:如名字、为什么会怀疑到是AIDS、感染途径之类的。至于开处方、医嘱、就医建议就更与这位医师无关了。另外,绝大多数患者在拿到确诊报告单后,大多数都躲在医院的某个角落哭,并且不会再返回去找开具检测单的医生。即使患者拿着检测单回去找到这位医生,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较好的医师会告诉患者这位医师所了解到当前艾滋病治疗的一些情况;而大多数医师采取的态度是:“It's none of my business.” ,既然查出来了你是这个病,那我真的给你看不了,你去感染科吧!上面提到,是患者个人去取确诊报告单的,而患者就医挂号的时候,一般就只填一个姓名,所以,患者拿到确诊报告单时,基本上都万念俱灰了,医生怎么可能知道上报表要求医生填写的各种信息。而上报表是上报给当地的疾控中心的,真的不关医生什么事。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HIV携带者已经进入了艾滋病病期,无法自行去取化验单。(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杀死免疫细胞,想象一下,你体内的基础免疫细胞可能一个都没有了,会很容易感染很多病,患者会多虚弱)。所以,此时就不只是医生是否会告诉你未婚妻的问题了,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特殊情况:a) 护士、医师各种嫌弃你,消极治疗你,冷眼热讽你,要把你赶走;曾经遇到一个患者,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因鼻腔肿瘤就医住院,最后检测出HIV,被医院各种嫌弃间接赶出去,而这事是发生在2010年。b) 陪你就医的家属拿检验单的时候知道了;而就我看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活命,患者自己的隐私权真的太次要了,而且也轮不到医生去做决定。二、上报阶段,即疾控中心阶段。疾控中心也完全不会通知单位、家属。疾控中心收到上报表后,疾控中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a) 定期与HIV携带者联系,让其到疾控中心免费进行CD4检测,以了解HIV携带者的病情。判断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分割线————————有必要普及一下HIV携带者和AIDS病患者的概念。HIV携带者就是体内有HIV病毒,但各种特征和普通人完全一样,没有进入艾滋病发病期,不属于艾滋病患者。判断是否是艾滋病患者,主要依据是两个:1) CD4(可以理解为免疫细胞个数)2) 病毒载量(类似于你体内一滴血里面有多少个艾滋病病毒)当CD4低于某个值,病毒载量高于某个值,你就是艾滋病患者了。————————分割线完——————b)对HIV携带者进行安全健康教育;c) 对HIV携带者进行心理、物质帮助。心理帮助大家都明白。物质帮助是指,符合某些条件的HIV携带者可以获得国家、某些基金会提供的物质救助。例如:救助某个贫困HIV携带者上大学的费用、HIV携带者第一次领药时的车马费等等;d) 对艾滋病患病者发放免费治疗药物。大家没有看错,目前我国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大部分是免费的。从上面可以看出,疾控中心是非常需要国家 、各种艾滋病防治基金会的资金援助的。而“通知家属、单位”这种事与疾控中心的工作是相违背的。因为:疾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一个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病情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你疾控中心在他的生活圈子当中宣传开了,你就不怕他蓄意传播艾滋病么?在志愿者的工作中了解到过这样的一件事:当初武汉某个区的疾控中心因为联系不上某个患者,就开着疾控医院的车到该患者的住所去找这个患者,给这个患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然后这个区的疾控中心连续几年的评比当中最低,对口的基金会盯得更紧,很多该区的HIV携带者通过各种方法转区之类。而疾控中心不是只有艾滋病防疫科一个科室,违背患者意愿做“通知家属、单位”这事,带来的影响是对整个疾控中心,而不是你一个艾滋病防疫科的。三、治疗阶段目前我国治疗艾滋病患者主要有两个途径:1、某些省份采用让患者在所属的疾控中心进行治疗;2、某些省份是省内的所有疾控中心委托某家传染病医院,由该医院集中治疗;治疗时,主要涉及的环节:a)开药:医师根据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开药。体检主要是体检患者是否已经有了机会性感染(因为进入了艾滋病病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会感染一些易传染疾病,如肺结核、弓形虫病等),如果有机会性感染,先治疗机会性感染,再治疗艾滋病。而治疗机会性感染,传染病医院基本上都是可以应对的。此外,开药是有固定处方的,就是鸡尾酒疗法。所以即使是疾控中心的医师应付起来是绰绰有余的。而委托传染病医院这种情况,也会有该医院的专门诊疗艾滋病的科室来进行处方、检查。不会像普通人就医一样,一个科室看很多种病。b)领药:在疾控中心的领药窗口 or 传染病医院诊疗艾滋病科室的领药窗口领药;是的,你没有看错,即使在医院治疗,你也不会到大厅里面的药柜上去领治疗药物。而诊疗艾滋病的科室会专门开辟一个房间,在该房间内领药。穿插一个小故事。某个患者在就医的时候看见了熟人,而这个熟人也是来看艾滋病。在被熟人发现之前,该患者问感染科的护士要怎么办,这个护士说:“随你。你想让他知道你也是一个感染者,你就告诉他呗!不想让他知道,你明天再来也一样。”于是这个患者就跑了,第二天再来看。所以,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从我接触到的患者讲述的情况以及发现患者有艾滋病的医生的情况来看,医生都没有违背患者的意愿,去通知相关家属讲述患者的情况。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特殊情况以外。但是医生或者志愿者都会明确、清楚地告知患者,让与他有性接触、体液接触的相关人员也到医院来进行检查。并且告知患者,这病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越早发现越好,所以一定要让相关人员来进行检测。让相关人员检测的目的是让他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其他的目的。关于题主的提问,我是这样想的:1、粗暴的违背患者的意愿,会让患者有抱负社会的潜在威胁。长时间的安抚、疏导患者,比粗暴的告知有效太多。2、公共对艾滋病太不了解,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或者有这样的情景。前面提到过,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HIV携带者的生活和普通人完全一样,除了每半年去疾控中心免费验血检测你的病情发展以外,携带者和普通人完全一样。对携带者,只需对他进行安全健康教育,让他不要报复社会,注意不要传染给周围的人就可以了。而传染的途径就只有体液传播一种(性接触、血液传播都属于体液传播)。插个科普知识:唾液是会传播艾滋病的。但是,健康人饮用HIV携带者不含口腔血的新鲜唾液一瓶2元的农夫山泉那么多的量才会受染艾滋病。“新鲜”的概念是HIV携带者弄出的唾液不能在空气中呆10秒以上。所以,你想通过唾液传染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也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弄出那么多量的唾液啊!╮(╯_╰)╭HIV携带者到艾滋病发病,中间会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有的人比较短,两三年,有的人比较长,二十年了还是HIV携带,没有发病。在志愿工作期间,见到过一个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他父母是卖血感染的,生下了他,他一出生就被确诊,但到了考上大学的年龄都还没发病......那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否告知家属、配偶,你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是怎么进行的,患者都会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考量。即使到了艾滋病发病,患者只需每天像服用维生素一样,准时按量服用抗艾药物就可以了,其余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违背患者意愿,医生粗暴的告知患者相关人员,完全没有必要。---------------------------------------------------------------------------------------------------------对于回答中普遍关心的“结婚问题”,无论是我们志愿者还是疾控中心,都只是会强烈建议,一定要告知“性关系发生者”、“配偶”、“将来的配偶”。但是否告知,那是患者的事。有过一个女患者,在上大学的时候检测出了HIV携带,但是她说,她一定要找一个健康的人结婚。我们当初只是给她说:在有发生体液接触发生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告知他你的情况。过了几年,这个女患者还真正的带来了一个健康的男的到中心来,让中心的主任给这个男的讲各种问题,以及结婚后可能要考量的事。而他们最后也真的走到了一起,并且还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小宝宝。结婚类的问题,相信大家还会关心:a) 我国目前是免费提供绝大多数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绝大多数的意思是说,你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二三十年内都不会花你一分药钱。检测你病情情况的CD4、病毒载量检测也是免费的。所以不会造成经济上的压力。c)HIV携带者和健康的人是可以结婚生子的,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一些药物提前干预即可。我在做志愿者期间,就看到过很多健康的小宝宝。无论双方都是艾滋病患者或者一方健康,一方患病。--------------------------------update -----------------------------------------------------------有太多种疾病的传播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样,并且和艾滋病一样是不治之症,并且带来的痛苦比艾滋病更多,如普通大众了解的更多的“乙肝”。而大家不怕乙肝只是因为乙肝有防疫疫苗了,艾滋病木有。怕,只是因为不了解,了解了就知道怎么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了,蓄意到处传播也传播不到你身上。而对于网上经常冒出来的座位上有艾滋针,一坐上去就感染艾滋了。你了解艾滋病之后,看到这样的消息,你就会呵呵呵呵呵了。艾滋病病毒非常的脆弱,在空气中活不过10秒。除非这样的人,拿着一个针,扎了自己一下,马上扎别人一下,而且量还必须要足.....你是有多倒霉多好奇多无聊才会去接触这样的人儿啊~
+ 加入我的果篮
但是,健康人饮用HIV携带者不含口腔血的新鲜唾液一瓶2元的农夫山泉那么多的量才会受染艾滋病。-------我想问,如果连个人生活很久,接吻很多,到最后总量不也能达到250ml么,那那个时候会不会感染?求科普.
给家属一个人发一个红丝带,外加安全手册。我能做的就这么多了。/
引用 的话:是,健康人饮用HIV携带者不含口腔血的新鲜唾液一瓶2元的农夫山泉那么多的量才会受染艾滋病。-------我想问,如果连个人生活很久,接吻很多,到最后总量不也能达到250ml么,那那个时候会不会感...啊 这个有点理解不了了在我看来病毒细菌过敏原什么的只要有了"反应"就应该和量无关吧?这个意思是达到了一定量,可以满足统计学的 "很可能得病" 的意思吗?
所以,如果患者真心想通过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疾控中心一点辙也没有?
引用 的话:所以,如果患者真心想通过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疾控中心一点辙也没有?总不可能拦着患者么……
引用 的话:是,健康人饮用HIV携带者不含口腔血的新鲜唾液一瓶2元的农夫山泉那么多的量才会受染艾滋病。-------我想问,如果连个人生活很久,接吻很多,到最后总量不也能达到250ml么,那那个时候会不会感...2元一瓶是550ml……而且我理解是一次性摄入单次不足量就被免疫系统代谢掉了吧?又不是重金属有累积毒性
引用 的话:2元一瓶是550ml……而且我理解是一次性摄入单次不足量就被免疫系统代谢掉了吧?又不是重金属有累积毒性两个渠道中的输血理解,性生活有550ml的体液那么多吗?
好像接吻如果感染的话有些是口唇有难以发现的微小伤口,但对于病毒来说已经是巨大的便利通道了。性接触好像也有这个可能性。
骨科学博士生,吉他/爵士鼓爱好者
引用 的话:两个渠道中的输血理解,性生活有550ml的体液那么多吗?HIV病毒在不同体液中的含量是不同的,性生活中的精液、女性YD分泌液中病毒含量远远高于唾液。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患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