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耳聋有关太空的儿童杂志的杂志吗

来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4年第04期 作者:庄金梅,胡湘云,张宝珍,朱忠勇,庄白帆
15号染色体随体增大与遗传性聋
15号染色体随体增大与遗传性聋庄金梅,胡湘云,张宝珍,朱忠勇,庄白帆摘要报告二个家系6例15号染色体随体增大,核型为46,XY(X),PS(15)耳聋患者的临床与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其中家系1先证者与其弟妹三人均于12~13岁出现不明原因双耳听力逐渐减退表型,染色体核型均存在15号大随体。家系2先证者与其母亲和舅舅均于出生后1~2年发生不明原因双耳听力障碍,迅速加重终至聋哑。根据其均存在相同的临床表型,而核型又相同等现象分析,他们的迟发性聋哑可能与15号染色体结构异常有关。估计这种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存在某些听力方面的遗传效应。关键词聋,遗传性疾病染色体,人,13一15,染色体异常Chromosome15SatelliteEnlargementandHereditaryDeafness¥ZhuangJinmei;HuXiangyun,ZhangBaozhen,etal.(Fuji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Fuzhou,350004)AbstractTheclinicalandcytologicexaminationsin6de......(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7年01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2期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03期
《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年04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年06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年03期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1年05期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2年05期
《南京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医学研究通讯》1996年11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2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1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年03期
《华西医讯》1989年02期
《福建医药杂志》1994年02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2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办:中华医学会
出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有关耳聋的疾病问题_百度知道
有关耳聋的疾病问题
亲爱的网友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个下岗多年的企业女工,今年四十三岁了,至今仍赋闲在家,大夫也没有正式工作,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孩子还未成年。本人因为幼年是患中耳炎,很严重,流脓流血,吃药打针均不见好转,时间长达两年之久,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缺医少药的,在当时天津医疗的医生在我们当地医院这边,经他们的坚持治疗后总算是控制住病情了,不再流脓流血了。当时耳朵外侧也坏了,也迅速结痂了。并逐渐好转。但是从那之后就感觉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没掏出来一样总是奇痒难耐,医生说:“那是里面好了,正在结痂,所以痒。”医生还说:“你的耳膜已经穿孔了,有一定程度的损毁,不能完全彻底的治愈,这就已经很不错了。”那时小,还感觉得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觉双耳听力逐渐下降,非常严重,从而无法与人交流,以至于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本人因此感到非常苦恼和无助。 本人就是因为听力有问题,不能和别人一样外出打工赚钱,而且我怕别人笑话,我而且很少与人交往这么多年差不多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因此我就想通过网络向广大网友求助,请求你们给位帮助我留意一下,各类医学杂志上有没有关于听力有残疾的人想要得到一个捐献的耳膜,(社会有没有捐献耳膜,就像捐献眼角膜一样。)就请大家费心了,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还有没有专家级的网友给点意见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捐赠耳膜的
你这样的情况最好是佩戴助听器 暂时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其他类似问题
耳聋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紫恒;
10种常见药易致耳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滥用药物导致耳聋的现象时有发生。药物性耳聋一旦发生.治疗十分困难。临床上已知的耳毒性药物已达到100余种.可以引起耳聋的常见药物有:链碑寮:是临床应用达到30年之久的老药,对结核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中毒时首先有眩.,随后出现耳鸣和听力减退。链.素中毒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有的人用药后不久即出现反应;但有些人用药总t达200一300克也不出现症状;有人仅有听力或平衡功能障碍,有人两者都有。庆大.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对耳的前庭和耳蜗有损害,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品。儿童使用庆大.素会造成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卡那.寮:毒性比庆大砚紊要强,卡那耳素在内耳蓄积,早期不出现症状,多在用药后出现,即使停药仍对内耳继续损害。新.索:比卡那界素毒性大,故仅限口服和局部使用,口服吸收率仅3%,对肠道感染有效,若长期使用,血内含t亦可达中毒水平。利尿剂:可抑制内耳血管纹的活性,使内耳细胞萎缩变性,病变早期是可逆的,肾功能不全又合并使用氮墓糖贰类抗生紊便可造成永久性耳聋。阿司匹林:可破坏内耳的氧化酶,大t服用后出现头.,恶心、耳鸣和耳聋。奎宁、板啥:是抗疟类药物.妊娠期间服用可导(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3.80元/期全年定价:3.04元/期 共73.00元
      来源: 作者:唐旭;
突发性耳聋应及早防治
多种疾病均可突然耳聋。但突发性耳聋则专指发生于一瞬间或最多不超过48小时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故实质上是耳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多数一侧耳聋,偶也有双耳同时皆聋的,病人往往没有任何先兆,有的在睡眠中醒来突然发生,病因尚在探索之中。一般较为公认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毒感染:如流感、腮腺炎、带状疙疹等,病人发病前可有“感冒”样症状,因病毒感染使内耳微循环障碍。2、血管病变:受凉、发热、疲劳、精神激动、过敏及内分泌失调等均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致发生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这可能与血管壁内源性损害(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外源性损害(铅、磷中毒、血栓形成)、迷路动脉痉挛(冷、热、病灶、变态反应)等有关。 3、园窗膜破裂:随着耳显微外科的发展,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剧咳、喷嚏、便秘等)引起的内耳淋巴压力突然上升,使园窗膜破裂,引起突发性耳聋。因此引起的耳聋可手术修补。 该病士劣贝.干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妇女。大都发病前常无先兆,听力突然下降,也有约50%患者伴有耳鸣.耳内闷胀、复听;37一68%病人伴有眩晕。一般说眩晕越厉害,后遗症也越多,预后越差。检......(本文共计2页)
       
         &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医学》2001年07期
《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12期
《武警医学》2001年07期
《现代康复》2001年11期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2期
《山东医药》2002年18期
《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11期
《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22期
《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年01期
《河北医学》2003年04期
《山西医药杂志》2003年03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23期
《职业与健康》2003年01期
《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3期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主办:浙江省健康教育所
出版:健康博览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检测基因,杜绝耳聋发生 
□ 吴 皓 马 衍
  夫妻双方都正常,为什么生了一个聋儿?
  我已经生育了一个聋儿了,第二胎会不会还是聋儿?
  我和丈夫都是聋哑人,我们能不能生育一个健康的呢?
  为什么别人打庆大霉素没事,我只打了一针就耳聋了呢?
  上述问题虽各不相同,但答案却是相同的,都是“耳聋基因”在起作用!耳聋基因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有耳聋基因的人就会耳聋?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耳聋基因呢?有耳聋基因的人该怎么办?听听专家的说法。
  耳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在我国,听力语言残疾者甚众,并以每年新生3万聋儿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新华医院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上海平均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2名听力障碍儿童,其中一半与遗传因素有关。出生时听力正常,但在儿童或青少年期逐渐出现听力障碍者,也有相当部分与耳聋易感基因有关。
  目前,与耳聋有关的基因主要有GJB2基因、线粒体A1555G突变基因等。其中,GJB2基因突变与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减退有关;线粒体A1555G突变基因则与某些药物性耳聋(出生时无听力障碍,但在接触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出现严重耳聋)的发生有关。此类患者的姐妹、母亲、姥姥等在内的所有母系成员都不能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诊断?
  在下列情况下,人们可进行耳聋遗传咨询获得帮助:①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聋儿,询问再发风险者;②有耳聋家族遗传史,担心下一代会患此遗传病;③男女双方均为聋哑人或其中一人为聋哑人,需要给予婚配指导或生育指导;④家族中出现因为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或者其他因素致聋患者时,需要指导预防其他成员再发耳聋。
  耳聋基因诊断怎么做?
  耳聋基因诊断是通过提取并检测患者血液中的DNA,判断其耳聋基因是否突变致病。随后,专科医生可以对这些具有耳聋基因的人进行耳聋预防和生育指导。比如,有耳聋基因者若在择偶时,能避免选择与自己具有相同耳聋基因的人,就可以有效降低生育聋儿的风险率;具有耳聋线粒体突变基因者,若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药物性耳聋的发生;已经育有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突变聋儿的听力正常的夫妻,因仍有25%的可能性再次生育聋儿,必须接受耳聋基因诊断,以明确夫妻双方的耳聋基因携带方式,并通过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明确胎儿的基因携带方式,降低再生聋儿的风险。
  目前,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开设针对耳聋儿童及青少年的耳聋遗传门诊,并进行基因检测工作,以增强人们对耳聋遗传病的关注。
  此检查的基本流程如下:
  1. 电话预约。
  2. 按约定时间到耳鼻喉科门诊,进行遗传咨询。
  3. 如愿意进行基因诊断,抽取静脉血,进行基因诊断。
  4. 检测结果出来后,电话通知复诊,听取专科医生指导。
摘自:  
更多关于“检测基因,杜绝耳聋发生”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机化学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