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男性是伴x隐性遗传病抗D型佝偻病那会遗传给男孩子吗

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18X,X18,18x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深度解析伴X隐性和显性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的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分析
分析方法:因为红绿色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且只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所以男性只有一个基因,我们就来分析男性色盲的这个基因的来源和去向。请看上面四个遗传图解中红色箭头标出的Xb的来源和去向,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源于母亲并且只会传递给女儿,即交叉遗传(性别之间的交叉);从表现型上来看一般会表现出隔代遗传;从概率上来看男性色盲多于女性色盲。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分析
分析方法:因为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显性基因控制且只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所以男性只有一个基因,我们就来分析男性患者的这个基因的来源和去向。请看上面四个遗传图解中红色箭头标出的XD的来源和去向,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来源于母亲并且只会传递给女儿,即交叉遗传(性别之间的交叉);从表现型上来看一般会表现出世代连续遗传;从概率上来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伴X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的特点比较分析
综上分析X染色体上的基因无论隐性还是显性都遵循交叉遗传,为何如此呢?如果不看基因我们不难发现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源于母亲并且只会传递给女儿,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遗传的,所以都是交叉遗传。那么从表现型上来看为什么一个一般会表现出隔代遗传,另一个一般会表现出世代连续遗传?这才和基因的显隐性有关,因为男性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不会遗传儿子,只会传给女儿,但女儿得到一个隐性基因不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一般会表现出隔代遗传;而显性基因只要得到就会表现出来,所以一般会表现出世代连续遗传。从概率上看,为什么一个是男多女少
另一个是女多男少?因为男性只有一个基因,而女性有两个基因,若是隐性遗传,男性得到一个基因就会表现出来,而女性得到两个才会表现出来;若是显性遗传,男性得到一个正常基因,就不会表现出来,而女性得到两个正常基因才不会表现出来。
4.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
在X染色体上
男多女少&&&&&&&&&&&&&&&&&&&&&&
在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
一般隔代遗传&&&&&&&&&&&&&&&&&&
4.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
在X染色体上
女多男少&&&&&&&&&&&&&&&&&&&&&&
在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
一般世代连续&&
&&&&&&&&&&&&&&&&显性基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子代果蝇的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全部个体性别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主要考查你对&&伴性遗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伴性遗传:1、概念: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基因位置的实验探究与判断: 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正交和反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探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结果预测及结论: (1)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2)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知识点拨:一、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则是女性高于男性的原因:伴X-隐性遗传的女性杂合子并不发病,因为她有两条X染色体,虽然一条有致病隐性基因,但另一条则是带有显性的正常基因,因而她仅仅是个携带者而已。 二、X、Y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 1、有关性染色体的分析(1)X、Y也是同源染色体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内的X与Y染色体是一对异型性染色体。它们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Y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一样,也要经历联会和分离的过程,因此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2)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也可传给儿子。③一对基因型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3)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X、Y的同源区段,基冈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同源区段上基困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差别。 3.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
例& 图甲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l、 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片段。 (3)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思路点拨:(1)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甲图中的Ⅱ一2片段,Y染色体上无相应片段。(2)只有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才能发生交叉互换。(3)从题图中看出,患该病的全部为男性,则可以推出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Ⅱ-l片段上。(4)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也可能与性别相关联,如XaXa×XaYA的雄性后代全为显性,雌性后代全为隐性。答案(1)Ⅱ-2& (2)I& (3)Ⅱ-1& (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 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知识拓展:1、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根据性状推断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来源及后代发病率,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 ①若一对夫妇中,女性患血友病,则建议这对夫妇生女孩。因为他们所生的男孩全部是血友病患者,所生的女孩虽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表现型正常。 ②若某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则建议他们生男孩。因为他们所生的女孩全部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所生的男孩则正常。 (2)根据性状推断后代的性别,指导生产实践。①XY型性别决定(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的生物(如果蝇等):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隐×雄显”的杂交后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都是雌性个体,具有隐性性状的都是雄性个体。如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后代中,红眼的都是雌果蝇,白眼的都是雄果蝇。故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②ZW型性别决定(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雄性为ZZ)的生物(如鸟类、家蚕等):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显×雄隐”的杂交后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都是雄性个体,具有隐性性状的都是雌性个体。如家鸡的羽毛芦花(B)和非芦花(b) 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母鸡 (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杂交的后代中,非芦花鸡 (ZbW)全是母鸡,芦花鸡(ZBZb)全是公鸡。这样就可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的特征把雌雄个体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2、基因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如下所示: 若基因在细胞质中,子代性状与母本相同;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根据题目给定条件设计实验判断基因位置。3、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所以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子代性状的表现都与母本性状相同。因此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的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都与母本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例&&& 野生型果蝇有许多突变型,突变的情况也不一样: (l)如果♀突变型l×♂野生型→突变型l,♀野生型×♂突变型1→野生型,则可以推断控制果蝇突变型l的基因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如果突变型2和野生型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产生大量个体都是突变型2,则可以推断控制果蝇突变型2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为()性突变。(3)如果要确定突变型3——白眼基因是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已知野生型红眼对突变型白眼为显性,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请用一次交配实验予以推断:所选亲本的表现型()推断理由是(至少写三种): a.() b.() c.() 思路点拨:正反交结果不同,而且都与母本相同,说明其遗传方式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突变型2和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结果一致,都是突变型2,说明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显性基因;要通过一次实验证明红眼、白眼基因的位置,可选用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进行交配,后代会因为不同的遗传方式而出现不同的情况。答案:(1)细胞质遗传(2)常显(3)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发现相似题
与“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93109071171933791049377071934当前位置:
>>>下图表示某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母亲是纯合体,则该病的致病..
下图表示某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母亲是纯合体,则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
A.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表示某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母亲是纯合体,则该病的致病..”主要考查你对&&遗传病的类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遗传病的类型
遗传病的类型: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再标出基因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2)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特点: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3)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发病特点: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在胚胎时期就引起自然流产。知识拓展:21三体综合征成因:减数分裂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不分离,既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正常精子结合后,形成具有3条21号染色体的个体。例& 下列说法中,均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单基因遗传病就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②遗传病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易受环境的影响 ③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④2l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思路点拨: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①错误;遗传病是白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群体中发病率高,易受环境的影响,②正确;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和染色体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④正确;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预防隐性遗传性疾病, ③错误。答案C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表示某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母亲是纯合体,则该病的致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893870760940148394797041796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佝偻病会遗传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