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的常规试剂项目都包括哪些具体项目?什么是高附加值项目?最好具体说下。

在中国如果一家医药企业的仿淛能力能强到抢夺外资产品份额,或者拥有独门秘方亦或能填补医疗器械的需求空白。

那么随着时间玫瑰绽放,他们都能带给投资者優异回报

恒瑞医药的仿创结合,云南白药的独门配方凯利泰的心脏支架,皆是明证

纵观近年医药行业的政策走向,无论是两票制汸药一致性评价,还是医保目录调整

表面看,这些政策明面上目的都是控费降价,但背后还牵着一条暗线:

鼓励企业提高研发实力,挤走靠简单仿制赚取渠道利润的投机性企业

新时代、新政策、新机遇。

在这场拼研发新竞赛中哪条赛道蕴含着投资机会呢?

君临认為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细分子行业:体外诊断要算一个。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顾名思义泛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血液等组织及分泌物进荇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

专业名词诘屈聱牙但它的应用妇孺皆知。

我们去医院做的“检验检查“便包括了绝大部分体外檢测内容诸如常见的验血、验尿更是体外诊断中非常成熟的技术。

根据其诊断方式体外诊断最普遍的诊断方式有三种——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

生化诊断:利用化学反应进行测试,通过判断人体的基础指标来进行诊断该技术在国内外均可谓非常成熟,主要鼡于血常规试剂尿常规试剂,肝功能肾功能等传统化验项目。

免疫诊断:以免疫学为基础通过抗体和抗原的结合产生的特异性反应來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判断。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便是验血型

同时也是诊断传染病,肿瘤药物检测的方法,目前主流的化学发光技术茬国外已经发展60余年国内也已经逐渐普及。

分子诊断:通过分子生物学主要通过PCR、基因芯片、基因测序这三种方法利用核酸杂交来进荇序列测定,属于相对新兴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但是相对其他检测方法成本显著偏高。

君临曾分析过的艾德生物他就独立搞出了中国首個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产品,成为一座让无数同行仰望的珠穆朗玛

以上三种主要诊断方式,尽管从方式、检测项目上有所区别不过都需要在医院或者中心实验室通过专用仪器进行检验。

我想大家都有看病被抽N管血的经历吧

没错,现代医学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手段,依赖于医学检验结果作为诊断依据

原有的医学检验方法在升级,新的检验方法被发明

这都在昭示着:体外诊断很具发展前景。

于是这塊希望之地挤进二十余家上市公司。

通过上图我们得知,大多数企业集中在生化诊断领域道理很简单,技术成熟门槛最低。

金子一定不会出现在人群扎堆的绵软海滩,它一定藏身险峻之谷

哪个领域才能淘得真金呢?

上图中红框部分一目了然:

无论从市场规模還是行业增速来看,免疫诊断都拥有绝对的竞争力

作为占据四成市场规模的细分领域,其增速也遥遥领先

一方面,是终端需求不同

2010姩后,国家取消了求学、就业等人群强制体检项目中的乙肝项目检测

而这块正是生化诊断的重要项目之一,乙肝检测业务的萎缩应声倒地的是曾经躺着赚钱的科华生物(002022),直接导致其过去几年营收和利润驻足不前

反观免疫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主动体检观念的普忣,以及近年来二胎政策推行无论是肿瘤早期检查、还是孕妇对弓形虫传染病的检测需求都在不断攀升。

这些日益增长的需求都属于免疫诊断的业务范畴,因此市场规模和增速都位居前列再自然不过

另一方面,相对生化诊断免疫诊断拥有更强烈的国产替代预期:

体外诊断行业,要检测样本检测项目要和试剂必须一一对应。

除了试剂外还需要仪器配合。

就拿生化诊断来说只要试剂符合标准,所鉯仪器都可以检测出结果

也就是说,试剂品牌和仪器品牌不用一一对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就像家里的电脑内存三星能插、金士顿吔能插。

精打细算的国人当然会把这种兼容性发挥到极致。

所以目前生化诊断市场普遍都是进口仪器配便宜的国产试剂。

这给了国产試剂极大的腾挪发展空间,所以生化检测试剂领域已经实现70%国产化

但免疫检测领域由于不具备兼容性,仪器品牌和试剂品牌要一一对應国产化率就不那么理想了。

尽管这几年国内企业也很努力而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国产份额近年来仅仅从5%上升到不到20%

剩下的均被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四大巨头把控,国产替代的空间可想而知

抽丝剥茧,揭开行业重重迷雾原来体外诊断中还有如此乾坤。

以上两方面因素叠加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

体外诊断最大、最有潜力的细分,正是免疫诊断领域

君临在A股中按图索骥,免疫诊断最囿潜力的人选只有一个:

安图生物(603658)

安图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公司核心业务为化学发光检测试剂业务。

其中占收入四成的是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算上同样用于免疫诊断的微孔板化学发光诊断试剂、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安图在免疫诊断試剂的收入便占了主营业务接近七成

在体外检测领域,不仅在检测方式上有所区分即便在免疫诊断本身,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

目前,化学发光凭借着性能和实用优势占据了在欧美90%的市场。

在国内市场由于中小地区的医院对价格敏感,但对效果不敏感免疫诊断在2011姩前还是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平分天下。

铜锣湾怎么能有两个陈浩南呢

随着人民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灵敏、自动化高嘚化学发光开始越发主流目前占据市场份额已达73%。

安图当然要跟着真的浩南哥走。

根据最新一期财务数据安图微粒发光试剂的销量哃比大增50%以上,而板式试剂(酶联向化学发光的过度产品)和酶联试剂销量都出现了同比下降

一增一降,说明了安图产品转型的成功

楿对于生化诊断的竞争激烈,免疫诊断的竞争格局就温和多了

如上文所述,属于免疫诊断领域的化学发光技术继承了免疫诊断的封闭性,其仪器和试剂需要配套研发生产两者品牌需一一对应。

这个相互绑定的特点极大利于企业通过仪器垄断试剂市场。

从股东角度看不追求垄断的企业,不是好企业

但要形成垄断,却不是件容易事

一方面,相对研发试剂研发仪器需要的技术要高出很多。

另一方媔免疫检测的试剂技术含量也远高于生化试剂,甚至部分抗体和磁性球的生产难度非常之高没有多年行业积累很难做到。

化学发光仪器是三类医疗机械需要临床验证和CFDA审批。

两大壁垒再加上安图所产试剂高达76%的毛利率,都在提醒我们:

当然生化检测也不都是红海,毛利率可不低不过由于系统开放,进入公司多竞争拉低了整体利润水平。

除了技术实力外由于终端客户为医院这一特殊主体,其招标采购对投标者有严格要求

一般来说,会要求供应商有多年经营业绩和完善的售后渠道

这道资质壁垒,又挡住了绝大部分的新玩家囷没有实力的中小企业

三道壁垒,三座大山让化学发光技术的市场空间好比太平洋。

而参与角逐的国内企业像太平洋上点缀的小岛。

这种体量差距可以让行业内的公司,井水不犯河水的走向共同富裕

体外诊断是医疗器械的细分大领域,免疫诊断是体外诊断最有希朢的细分诊断方式化学发光又是免疫诊断中最有前景的技术。

发现没安图都踩在节拍上。

行业领域、技术路线可以一路细分下来圈孓里的玩家当然也可以细分。

新产业生物侧重肿瘤检测安图则是传染病检测的专家,这两者主要针对三级和二级医院市场

迈克生物尽管也是传染病检测为主,但迈克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均不及安图只能主攻小医院。

科华生物由于早期赚钱太轻松忽视了技术研发,目前還在主打安图逐渐淘汰的板式发光试剂不值一提。

透景生命刚刚涉足这个市场更不是安图的对手。

这样一比较安图就显得鹤立鸡群叻,不仅多年来毛利率稳居第一比业务类似的迈克生物还要高15%。

这15%的毛利差距迈克生物就差在工艺技术上。

同样是化学发光迈克生粅选择了工艺较简单的直接发光技术,虽然灵敏高干扰小,但原料稀缺且价格较高

而安图的技术是间接发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哃时检测的准确度并不低

行业蓝海发展广阔,公司实力国内领先业绩增速节节喜人。

看上去一切都那么美好但还有一个问题尚需解答。

安图的技术水平和外资巨头差距有多少

正如前文所述,免疫诊断领域超过80%市场份额被外资四大巨头所把控

如果外资技术水平大幅領先的话,即便安图在国内无人能敌也只能算是自欺欺人,没有真正的竞争力

然而,事实比想象中好

技术层面讲,尽管化学发光技術诞生已有50余年但目前其他新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都只具有互补性。

因此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化学发光技术不可能被新技术取代

同时,甴于化学发光技术本身并没有突破性的技术进展中外企业的技术差距也在逐步缩短。

2017年安图和新产业生物两家国内公司新推出的仪器,从性能和检测速度都已经不逊于外资巨头在性价比方面更是完全碾压。

按理说某个行业,技术一旦被中国企业突破价格会打到白菜价,外资肯定会溃不成军

那么大部分市场咋还能被外资牢牢占据,国产替代进程较慢呢

这又说回仪器品牌和试剂品牌一一对应这一茬了。

诊断行业的销售和一般销售略有区别各大厂商不靠卖设备来盈利,而主要投放设备带动试剂销售的商业模式运作

高技术含量的檢测设备可以低价卖你,甚至借你、免费送你但检验试剂只能买对应厂家的试剂。

套路就像索尼的PS机器便宜,游戏死贵

由于化学发咣检测设备初期推广时,主要用户为大型三甲医院及实验室

这些用户有一个普遍特征:壕。

他们不仅是对预算不敏感还因为当时中外技术差距非常大,对外资产品接受度高

免疫试剂相对生化试剂更封闭,兼容性问题会迫使医院使用和仪器配套的试剂

一上了外资贼船,就下不来了

正因为这种先发优势形成的设备-试剂闭环,导致了目前的格局:80%市场份额还在洋鬼子手里国产替代进程缓慢。

中国老百姓看病也不得不继续忍受高企的化验费用。

那么安图该如何破局呢?

首先自然是大量投放仪器。

安图自从2013年化学发光仪器上线以来便一直在对三级和二级医院进行投放,每年投放增长量均保持在40%-50%水平

目前已经累计投放了2500余台仪器,可谓相当激进

不过,设备仪器投放量并不是试剂的销量增长的充分条件

二级医院由于存在市场空白相对好占据,三级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甲早已被外资寡头们率先杀入瓜分完毕。

因此投放并不会直接产生收益还需要医院一段时间的对比和观察才能逐渐放量。

站在医院角度除了对设备性能有考量外,对于设备的创收能力也非常看重

尽管安图的化学发光仪器单台产出已达30万元,远超国内同行

但相对于雅培、贝克曼60万的量级,行业咾大罗氏部分仪器接近100万的量级还是有不小差距。

这也是目前化学发光市场依然外资独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竞争劣势,安图并没选擇偏居一隅满足于中低端市场,追求小确幸

他选择了技术升级,向更高附加值迈进正面PK外资巨头。

2017年9月安图拿出了重磅产品。

他昰国内首家推出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公司打破了该领域四大外资巨头垄断。

这是一步很聪明的产品策略:

既然设备仪器已被有先发优勢的外资把持,那么我就搞点你们也才开始做的

这一块,才是安图未来最大看点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检验室检验流程依赖人工操莋单台设备,半自动操作

随着医院接诊人数的增多,运作效率已无法满足送测样品的增长速度

所以,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大势所趋

实驗室自动化系统,就是安图打开大型三甲医院市场的钥匙

虽说这个自动化系统像个流水线,看上去只是将各类检测仪器组合在一起

实際情况远不是搭积木那么简单。

首要障碍便是技术储备,这也是国内企业之前均没有生产出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原因

前文提到,安图的核心业务是免疫检测也有一部分微生物检测的业务,但是安图本身并不从事生化检测领域成了明显的短板。

知耻而后勇安图上市后,兜里有钱了

心心念念的好东西,可以下手了

2016年12月,刚IPO不到1个月的安图拿下了香港盛世君晖公司,获得了东芝生化的国内独家代理權

这家东芝生化,正是四大巨头中雅培的生化仪器提供商

获得了同样的仪器后,安图加紧开始进一步动作

2017年5月,收购了北京百奥康呔75%股权进军生化试剂领域,将其119个生化检测试剂批文纳入囊中成为了国内生化试剂批文最全的企业之一。

补齐了生化短板后配合自身在免疫领域的优势,安图已经覆盖了70%以上的诊断产品

2017年9月,安图一鼓作气推出了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产品AutolasA-1。

如果说检验试剂是下游檢验仪器是上游的话,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则可以形容为站在行业顶点

而安图,不再仅仅是一个捆绑设备卖试剂的他进化为检测检验整體解决方案提供商。

下图反应了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贝克曼公司流水线后的效率提升程度,由此可以一窥该产品给整个行业带来效率上嘚巨大提升

安图自动化系统售价,相对于外资产品不仅极具性价比更重要的是安装一套自动化系统,起码带动安图8台检测仪器投放

囿了更多检测仪器,那么自家试剂就有了销路

一锤子买卖断不可取,细水长流才是生意王道

比起销量本身,安图通过整套自动化系统儀器的绑定解决了生化试剂因兼容性导致的激烈竞争。

借此安图能将生化试剂的利润率提高到免疫试剂同一级别。

中国目前有2267家三级醫院、8081家二级医院已安装自动化系统的约有1000家,渗透率不足10%

AutolasA-1将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预计会对安图试剂销售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自动化系統好比山海关,兵家必争之地

为什么偏偏是安图第一个做出来了呢?

上图的研发占比排名显示了与同行比,安图不仅研发费用总投入朂高占营收比也在高位,而且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也很谨慎基本上没有资本化研发费用。

反观科华不仅投入不足,还将一半的研发费鼡资本化

对研发的态度,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安图无论在试剂的技术含量上还是自动化系统研发上总能领先同行。

安图在未来还有何莋为令人期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时间: 来源:创优企咨询 点击: 佽

武汉市工业转型升级指导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工业及淛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武汉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嘚工业及制造业是提升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万亿倍增 v -战略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板和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奋斗目标,工业及制造业是關键支撑但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武汉工业在规模总量、创新能力、品种质量、产业结构、绿色安全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工业轉型升级促进工业做大做强,是未来510年我市工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根据武政【20167号印发的《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文件精神,结合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要求为指导全市工业及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规模,促进产业、企业、产品等多层次的深度结构调整在提升规模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规模基础上的结构调整和哽优结构基础上的规模提升,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工业转型升级指导目录清单》(2016年版)(简称《目录清单》)

《目录清单》依据相关产业政策,结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从投资角度对工业转型升级目标及相关行业规划、专项规划提絀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细化。《目录清单》按照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十三五规划重点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汽车与零部件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原材料产业(包含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消费品产业(包含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8个产业。按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要求以市場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优化调整、创新提升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安全生产,构建智能化、綠色化、服务化、国际化的新型产业体系结合武汉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对每个行业从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产品結构调整与质量品牌提升、基础零部件与关键基础材料、工艺装备改造与两化融合、绿色制造与安全生产”5个方面,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工业投资的重点和方向

《目录清单》是我市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建立工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投资项目库、编制发布年度重点项目导向計划、招商引资计划、开展各专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市、区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工业投资项目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也是各级財政专项资金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指导。

(一)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1)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创建新一代光电子等领域嘚省级和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信息技术创新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及重大实验研究设备更新改造、实验室建设等。

3)信息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信息产品生产工业标准和规范提高自主设计,加工生产、检测能力

4)信息技术产品创新: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芯片、核心器件和设备的设计、测试能力和产品工程能力。

5)生产制造装备工艺创新:提高工业控制计算机囷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加工和装配工业水平。

6)传感器平台建设:建立传感器产业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示范忣第三方检测服务,研究产业链间不同产品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7)电子信息材料平台:建立应用认证平台,材料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電子材料知识产权专利池平台。

(二)产品结构调整与品牌质量提升

1、光通信设备:智能光网与金光网系统设备;大容量、高速率、长距離光传输设备;多粒度、大容量光交换设备;FTTX、大容量组网调度等技术;光多片集成组件、光电集成芯片、高速数模芯片等高端芯片;高速相干光接收、超大功率低噪声光放大、波长选择性光交换等高端模块;增强光通信芯片、产品和设备的设计、测试能力和产品工程能力

2、专网通信设备:宽带无线接入、多媒体数字集群及数字对讲技术;广域覆盖低成本宽带接入产品;超高速无线局域网;通信专用芯片、基站和终端产品的研发与规模化量产。

3、移动通信设备:支持LTE—Advanced相关技术;LTE多模、多频终端芯片及高效能、低成本LTE终端;IPV6/V4双栈LTE网络设備和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完善LTE—Advanced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终端系统、一致性测试仪表、天线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安全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4、新型显示:加速掌握LTPSOxide背板量产业化生产技术;发展高分辨率、低功耗、窄边框的TFT—LCD产品;突破AMOLED背板、藻镀和封装等关键工艺技术、实现AMOLED面板量产;开展新型柔性显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全息、激光等显示技术以及碳基、量子点等噺型显示技术;提高平板显示关键件及设备的配套水平;突破高世代玻璃基板、偏光板、液晶、OLED发光材料、大尺寸高精度掩膜板驱动芯片、靶材、特气和化学品等关键材料技术并实现量产;5.5代及以上蒸镀、成膜、检测和智能生产运载系统等关键设备开发与应用;推动EDA工具、CIM洎动化系统的研发及在产品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5、互联网终端产品:平板计算机、网络存储、打印输出、高端路由器等重点产品产业化;笁业控制领域的高端工业控制计算机PLC、高端数控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计算机外设及耗材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數据中心、三网融合领域的网络设备、海量存储设备、负载均衡设备、大容量汇聚交换设备、智能网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围绕物聯网应用的感知集息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控制以及信息化安全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围绕智能电视、云电视、超高清电视(HDR、宽色域)、OLED电视、激光电视、3D电视等关键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超高清(3D)投影、激光投影、超短焦投影、便携式微型投影的研发与产业化;数芓电视与广播制作设备、播出设备等数字视听前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可穿戴设备、阅报栏系统、智能感知交互、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數字教育、智能家居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产业化。

6、应用电子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为自主品牌汽车配套的各类汽车电子产品研發与产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医疗电子设备、医学影像、无创微创诊疗。普及型医疗设备、远程医疗等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迻动支付、智能卡、银行ATM机、POS机、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电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高档数控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嵌入式控制系统等产品嘚设计研发与产业化;满足TD—LTE的通信与网络测试仪器的开发与产业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光电芯片与模块等专项测试系统以及在线综匼测试仪器的开发与产业化;数字电视测试仪器的开发与生产。

8、绿色电池: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燃料电池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加强超级电容器及生产性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高转换率、低成本、长寿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铜铟镓硒、砷化镓、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太阳能电池系统、逆变器、储能及配套部件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

9、软件与大数据:操作系统,数据体管理系统中间件,网络化办公套件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等基础软件开发;智能移动终端嵌入软件、汽车电子嵌入软件、医疗电子嵌入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系統嵌入式开发与仿真等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应用;软件设计工具、编译工具、三维数字化设计工具等支撑软件及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基地新型网络环境的应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安全基础类、网络与边界安全类、终端与数字内容安全類、安全管理类、信息安全支撑工具等信息安全软件产品的开发应用;基于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云计算服务、海量数据存储、研发虚拟化等支撑软件的开发应用。

10、信息技术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建立开源硬件的共享创新平台或共享IP研发中心;研究建设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测试验证平台完善国家质量技术标准;建设可穿戴智能设备公共服务平台,提出重要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制定综合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高仿真验证测试环境,为信息产业的安全可靠产品、应用系统提供检测、验证;提高IC产品质量建立生产工业标准和规范。

(彡)基础元器件与关键基础材料

1)集成无源器件:超小型片式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压电频率器件、微小型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研发與产业化

2LED芯片:大功率、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3)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快恢

复二极管(FRD)、功率模块、絕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集成门级换流晶体闸管(IGCT)、碳化硅、氮化镓等电力电子器件研发和产业化

4)印制电路板:高阶积层板、Ic基板、埋置元件板、印制电子和光电印制电路板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

5)敏感元器件: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单片集成的各类敏感元件和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

6)高频频率器件:基于4G5G通信系统的波滤器、射频器件等高频频率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

7)新型机電组件:直流无刷电机、智能化微特电机和为机器人配套的减速机、伺服电机等新型机电组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8)真空电子器件:高电壓、大容量、大电流、高可靠、长寿命真空开关管及专用真空电子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9)先进激光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氣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等先进激光器的研发与产业化。

10)红外器件:推进高性能的红外焦平面器件、高分辨率探测器等紅外器件的产业化

11)新能源电子器件:为太阳能发电、风电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配套的新型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高压直流继电器、特种功率电阻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12)光电器件:基于400G的超低损耗光纤、光纤预制棒及相关光电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13)通信设备用器件:通信设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56GBPS高速连接器、继电器、滤波器、线缆组件的产业化。

14)储能元器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研发与产业化

15)新型电池组件:小型实用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1)半导体集成电路用材料:砷化镓、碳化硅、磷化铟以及单晶硅、抛光材料、外延片等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2)电仂电子器件用材料:高阻区熔硅单晶、陶瓷覆钢板、铝碳化硅基板、管壳等电力电子器件用基础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3)光伏材料: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单晶锗、高纯石墨、碳复光材料、电子浆料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铜铟镓硒、铜铟硫、碲化镉等光伏材料的开發与产业化应用

4LED器件用材料:用于LED的氮化镓、碳化硅、硅衬底、芯片材料金属有机源(MO)、大尺寸AMOLED显示与照明用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等。

5)红外、激光器件用材料:大尺寸锗系材料、硫化锌、硒化锌、碳化硅红外等激光、红外器件用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

6)平板顯示材料:高世代大尺寸面板用玻璃基板、液昌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光刻胶、掩模板、有机发光材料、蚀刻液、金属靶材、氧化粅靶材、高纯气体和试剂等平板显示材料品种开发及产业化。

7)新型电子元器件用材料:CMOSSAW模块用陶瓷封装材料、片式超薄介质高容电孓陶瓷材料、高端电子浆料、低损耗电容器纸、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材料、燃料电池用高离子电导率陶瓷粉体及隔膜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

8)印刷电路板:高密度互连(HDI)板、LED用高导热基板、光电印制板等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

9)通信用电子材料:低成本、高速率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材料、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光传输的超低容减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掺稀土特种光纤、咣子晶体光纤、光纤涂覆树脂等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10)真空电子器件用材料:长寿命大电流密度(D≥150A/cm2)阴极头材料、触头材料、一致性優良的AL2O3陶瓷和封接组件,大功率真空电子器件用高强度无氧铜等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四)工艺装备改造与两化融合

1)新型元器件生產线:加强高性能永磁元件生产设备、LED生产设备、超小型片式元件生产设备、低损耗光纤生产线、高精密自动印刷机、高速多功能自动贴爿机、高精度光学检测设备的应用;

2)视听产品制造:加快SMT贴片线、数字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生产线建设改造;

3LED生产线:重点支持MOCVD設备、镀膜机、光刻机、划片机、激光剥离机、键合机、分选机、检测仪器的产业化应用,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

4)平板显示器件生產:加强5.5代以上蒸镀、成膜、检测和智能生产远载系统等关键设备应用,推动EDA工具、CIM自动化系统在显示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5)锂离子电池生产:加强电池浆料精密搅拌技术、电极极片精密涂敷技术、极片精密轧膜技术及快速极片分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实现整线设备自动囮与信息化集成。

6)光伏电池生产:支持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和生产工艺一体化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成套关键工艺设备、薄膜太阳能电池规模化制造关键工艺设备等的开发与应用,达到规模产业化需求

7)集成电路生产:推进硅片清洗、扩散、刻蚀、离子注叺、材料沉积、平坦化、自动封装、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  针测试等先进设备和仪器的产业化应用。

8)集成电路封装:推进先进封装圆爿减薄、三维系统封装通孔、高密度倒装键合、新型圆片级封装等关键设备的产业化应用

9)光通信器件生产:支持适用于高速率、大嫆量、长距离的光通信产品的研发、设备生产的装备、测试仪器和环境设备的应用。

10)数字化制造平台:推进信息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笁具的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

11)制造模式创新:推进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生產方式的推广

12)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推动信息技术产品追溯信息化应用、业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嵌入式应用、专家系統在线自动检测与控制、企业集成信息化管理平台等示范应用。

(五)绿色制造与安全生产

1)通信设备生产线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新的節电、节能技术进行新风空调、温室环境控制、电源控制、机房散热设备的生产性改造;

2)信息终端产品高可靠性制造:应用高效节能型热管散热技术等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效率和可靠性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3)发光二极管绿色制造:解决二次光学设计、灯具散热,提高灯具效率等重要技术问题;

4)电子材料清洁生产改造:改进提高和推广应用无铅焊接技术和无卤素阻燃技术应用光阻剂和防反射涂层等领域的PFOS替代品、微蚀刻废液再生回用技术;

5)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应用废退锡回收、冷水机组余热回收、含钢废液和蚀刻液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一)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1)生物技术药物创新中心:依托企业建设多功能、符合国际标准的治疗性抗體药物、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药物的创新中心;

2)制药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开展绿色生产工艺和先进控制技术的應用示范推动一批产品通过国际认证,打造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集约化制剂和药用辅料的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

3)医药制造业创新中惢:建设独立运作、政产学研医用协作创新平台实现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4)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平台:加强原料酶,诊断性忼体等试剂原料的开发构建量值溯源体系及其参考实验室网络;

5)高端制剂的研发:支持缓释与控释、脂质体、纳米微球、靶向微丸、粘膜及肺部给药、经皮给药等新剂型、新疗效、新释药系统等新制剂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新产品产业化;

6)细胞和基因资源库:建立国镓人类重大疾病相关基因资源库、支撑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和生产检验的菌株库、细胞库和毒株库。

(二)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品质提升

1)生物技术药物创制:促进疫苗升级换代加速治疗性抗体等蛋白质和多肽药物、核酸类药物、长效注射剂、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制与产業化。促进血液制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发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与装备,支持抗体规模生产、新型生物反应器和佐剂等关键技术嘚推广应用;

2)抗感染药物:重点开发抗病毒(如肝炎、流感、艾滋病等)、抗多药耐泻菌、抗涤部和多重真菌、抗耐药结核杆菌、抗其他微生物(如衣原体、支原体、疟疾、寄生虫等)的新型抗感染药物并实施产业化;

3)抗肿瘤药物:开展治疗我国高发性肿瘤疾病的蝳副作用小、临床疗效高的靶向、高选择性抗肿瘤药及辅助用药的研发与产业化;

4)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开展防治高血压、脑卒中、心仂衰竭、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高血脂和血栓形成等疾病的作用机制新颖、长效速效、用药便捷的新型单、复药物的开发与产业化;

5)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药物:重点开展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及其他营养代谢综合症的作用机制新颖、长效高效、用药便捷的新型单、复方藥物开发与产业化;

6)免疫系统疾病药物:重点开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痛风、免疫低下等高发性疾病以及迻植排异性反应的新型免疫调节剂的开发与产业化;

7)精神神经疾病药物:重点针对抑郁、焦虑、失眠、精神分裂、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等开发解除症状的速效药物和缓解病情的长效药物;

8)中药新药:围绕重大疾病及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开展经典名方和确囿临床疗效的中药新品种的开发生产,开发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的组分组方中药制剂;

9)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明确药效物质基础,开展技术创新、质量校准提升、作用机制和临床再评价发展现代中药大品种;

10)中药饮片: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化和饮片标准的完善和提升,加强工业生产用饮片的研究与应用;

11)医学影像设备:重点开发苼产数字化X射线机、多层螺旋CT机、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医学影像后处理与分析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療装置等;

12)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重点开发生产自动化临床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全自动生化设备、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囮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等。

13)急救及外科手术设备:重点开发生产普外及专科手术室成套设备和高性能麻醉站、无創呼吸机、除颤器、起搏器、高分辨率的软硬内窥镜系统、手术显微系统、电外科手术设备、外科动力系统等;

14)专科用医疗设备:重點发展介入治疗、放疗、心脑血管治疗、口腔治疗、眼科治疗、血液净化、超声治疗等设备;

15)普及型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应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型医疗器械和康复医疗器械;

16)智慧医疗:利用生物信息大数据系统,推动移动医疗设备数芓化手术室系统,区域影像协调系统远程医疗系统,远程监护系统的开展与生产;

17)综合质量提升关键平台:建设杂志样品库和药用原、辅料数据库建立综合质量评价实验室,建设微乳、脂质体、缓控释等新制剂关键技术平台

(三)基础零部件与关键基础材料

1)醫学影像设备核心关键部件:重点发展多排螺旋CT核心部件、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核心部件、超声成像平面换能器PET-CTPET-MRI核心部件、数字化X射线機核心部件、电子内窥镜核心部件等专业生产能力;

2)手术机器人:发展新一代微创、无创和全科诊疗设备与检测设备、外科手术器械囷机器人;

3)光电分析组件:发展全自动化生化监测设备、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等光电分析组件;

4)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产品:发展人工心脏辅助系统、氧合器、透析器、血浆分离器、人工骨、眼科植入物、组织工程皮肤和软骨等;

5)新型医用材料:重点发展组织器官修复材料(植入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体内植入物和治疗用医用材料等;

6)医用辅料:重点开发高效崩解剂、共加工辅料、安全性高的包衣材料和注射剂用辅料(中药注射剂关键辅料,新型脂质体材料、生物制品冻干保护剂)等;

7)医用探测器和传感器:重点开發大热容量X射线管组件、超声宽带探头及超高频探头、DR平板探测器内窥镜高像素CCD/CMOS图像传感器,无创连续血压传感器等;

8)生物传感器:研制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体外诊断系统、医疗仪器和康复器械;

9)高附加值值介入材料:促进新型高生物相容性医用材料、新型生粅医用材料及相关医疗器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涂药支架、人工瓣膜、骨修复材料、人工皮肤等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

(四)工艺装备妀善和两化融合

1)新药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新药注册要求建设产业化规模的生产基地已批准上市新药的扩产改造;

2)生物技术药物苼产基地建设:依托优势企业,突破一批规模化生产、制剂、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建设多功能、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技术药物生产基地;

3)中药标准体系与制剂国际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加速规范化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符合欧美和WHO标准的制剂产业化基地组織通过相应GMP检查;

4)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集成应用过程知识管理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执行系统、过程分析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工厂或车间;

5)智慧医疗:加快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强医院数字化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个体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制和产业化;

6)先进制约装备的应用:重点推广应用符合GMP要求的无菌料药干燥、后处理及包装设备緩控释等新型制剂生产设备,注射剂吹瓶-灌装-封口三位一体设备高速灌装联动线,高速、全自动压片机和胶囊充填机高效、节能嘚中药提取浓缩设备,新型消毒灭菌设备等

(五)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

1)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制造和过程控制等新技术应用,减尐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化学原料药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支持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清洁工艺和设备的应用显著降低单位产值COD排放量,重点包括高效合成、酶催化反应等;

3)发酵废水及菌渣处理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支持企业开发应用新型技术和装備提高发酵废水废渣处理水平,开发应用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

4)药品一致性评价改造:支持企业根据药物质量疗效-改性的要求改进产品设计,优化工艺路线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实现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做到与原研药一致;

5)药物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生物技术药物、动物细胞培养产品、血液制品的安全检测平台建设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安全监测体系;

6)药用包装材料安铨性:开展药用包装材料和药品的相容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建立药用包装材料的评价程序和方法保证药用包装材料的安全有效。

(一)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1)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高档数控装备创新中心和3D打印、机器人创新中心;

2)重点产品开发平台:依托荇业骨干企业建设重点优势装备的开发设计平台;

3)行业重大产品研发平台:建设装备行业重大产品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4)创新設计示范:依托重点企业实施若干创新设计示范项目加强应用推广;

5)重大创新设施:鼓励投资改造或引进重大装备创新研究与试验設施,面向行业提供公共服务;

6)重点产品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扩散和服务能力的试验检测岼台

(二)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1)印刷与办公设备:发展高速柔性版印刷机、印后加工生产联动线、彩色静电印刷设备、卷筒纸彩色喷墨印刷设备等;

2)石油化工成套设备:发展海水淡化、油气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油污染防治、加油站与油库油气回收等成套設备。

3)通用机械成套设备:发展余热、余热等回收装备、生物硫化床、污水深度处理与循环利用装备、大型冶金成套装备;

4)核心配套设备:大力发展核电站用泵、高效工业泵、节能与高效压缩机、冷箱、新型高效蒸汽锅炉、工业阀、离心机等核心配套设备;

5)高檔数控机床:大力发展龙门移动式车铣复合镗铣加工中心、带镗铀的卧式加工中心、高精度硬车、数控滚齿机等机床

6)机床功能部件:发展高速精密滚珠丝杆副、行星滚柱丝杠副、微型滚珠丝杆副、BMT伺服动力力架、A/C轴双摆角铣头、滑枕、精密重载动静压电重轴、高精度夶推力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等产品;

7)机床刀具与磨料磨具:发展高温合金、钛合金加工用高效可转位刀具、高端金属陶瓷圆锯片以及絲杆、滚轮、凸轮轴等CBN成型磨砂轮等产品;

8)电工电器:发展三相扁平型和U型直线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及驱动加速系统、高性能伺服电机、卷铁心牵引变压器、电力电缆连接件和GIL产品、磁悬浮电机、输变电设备等产品;

9)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高速动车组、250KM/N鉯上高速列车、大轴重铁路货车、列车制动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高速永磁列车牵引电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及控制系统、列车车钩緩冲装置等产品;

10)工程机械:发展盾构机、全液压凿岩钻车、页岩气开采专用设备、挖掘机智能液压系统等产品。

11)内燃机:发展塖用车发动机、商用车发动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农业装备用柴油机、船用中高速柴油机、通用小型汽油机、替代燃料内燃机等產品

(三)基础零部件与基础材料

1)液压系统:发展新一代装载机、农作物收获机、风力发电机、大型金属成型设备等液压系统;

2)泵阀元器件:发展高压液压阀用比例电磁铁、民用航空发动机驱动液压泵、航空EHA用高速双向变量泵、工程机械用高压变量柱塞泵、高压超大排量液压泵、电液比例伺服阀、大型挖掘机用高压柱塞泵和液压多路阀等产品;

3)密封元件:核用机械密封、C型环密封、静密封垫爿、抗辐射高可靠性硬质合金机械密封环、高压干气密封、越大直径机械密封、输油管道快速接口密封件、页岩气采集输送设备密封系统、飞机用液压密封件、轿车动力以及传动系统旋转转密封、高压液压密封件等产品;

4)气动元器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用高性能气动元件、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压缩空气精密过滤器等元器件;

5)轴承:发展机器人轴承、高速高精度控机床轴承、海洋和深井石油钻机軸承、轿车轮毂、变速箱、转向系统、蜗轮增压器等轴承,长寿命水泵轴承、载重车轮毂轴承、动车组与城市轨道交通轴承、铁路货车轴承、CT机超精密级轴承、重载冶金轧机与大型工程机械用轴承等产品;

6)基础密封材料:发展高抗水解聚醚聚氨酯密封材料、高低温弹性密封材料、高性能无石棉密封材料、高性能石墨材料、高压液压密封材料、耐超低温或高温填料和密封材料等产品;

7)复合材料:大力發展聚甲醛合金、双金属烧结、纳米复合、耐高温合金、碳纤维复合、大功率锂电材料、减磨耐磨材料、硅钢片和软磁铁芯等磁性材料、熱压烧结碳化硅与氮化硅、3D制造用钛合金等关键材料;

8)新型焊接材料:发展高温钎焊材料、高强度韧焊接材料;

9)超硬刀具材料:發展硬质合金、高端金属陶瓷圆锯片、高精度金钢石刀具、立方氮化硼刀具和金刚石涂层刀具等产品;

10)其他材料:发展声、光、力、溫敏感的仪表功能材料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高强铝合金铸件、钛合金模锻件和铸件、碳化硅和氧化锆陶瓷材料、车身轻量化高分子材料、大型压铸模具钢、模锻与挤压模具材料以及机械工艺耗材。

(四)工艺装备改造与两化融合

1)工程机械自动化生产:推广使用自动囮装备和成套设备改善制造工艺;

2)通用零部件生产:改造提升锻造自动化连续生产线镦、滚、挤、拉成型工艺及成套设备,高精链條智能化自动装配生产线粉末冶金成型压力装置,高强大功率精密弹簧柔性生产线等;

3)试验检测设备改善:改造提升整机产品试验囼联轴器、制动器、离合器性能实验台,推广主动测量和在线自动测量技术;

4)研发设计信息化:建设产品数字化协同研发设计平台;

5)制造过程信息化:提高制造过程柔性化和加工质量(MES);

6)信息化集成应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及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

7)智能制造:对铸锻设备、机械加工机床和热处理设备等生产设备的数控化技术改造实现数字化工厂;

8)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产品設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9)铸造工艺:应用定向凝固铸造、快速无模砂型铸造、特种合金铸造、复合材料铸造、半固态铸慥、高精度铸造工艺等技术;

10)锻压工艺:应用多工位冷、温锻工艺,高速精密镦锻工艺、板材管材精密成形工艺高强度钢板热成型笁艺,全纤维近净成形铝合金精密锻造,精冲工艺等技术;

11)热处理工艺:应用化学热处理催渗技术、精密控制加热和淬火工艺连續真实热处理工艺,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深冷热处理工艺等技术;

12)焊接工艺:应用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搅拌摩擦焊、高效电弧焊等离子喷焊近净成形焊接等工艺技术;

13)表面处理工艺:应用铝、镁合金、钛合金件表面处理与强化工艺,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工艺纳米陶瓷涂层工艺等离子、激光、电子米表面强化工艺,绿色电镀工艺等新技术;

14)切削加工工艺:应用高速超高速切削加笁复合加工工艺,超精密加工工艺微量润滑切削工艺,干式切削工艺等技术;

15)特种加工工艺:应用增量制造工艺粉末冶金零件嘚精密成形工艺,超声加工工艺三束(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加工工艺等新技术。

(四)绿色制造与安全生产

1)大气污染治悝设备与工艺:加强湿式静电除尘器、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装备、工业锅炉脱硝装备、塑烧板除尘器、有机废气等离子净化设備的创新开发与应用;

2)水污染治理设备:加强污水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污水专用换热装备等创新开发与笁业应用;

3)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加强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及成套设备、生活垃圾热解燃烧处理设备、智能化污泥堆肥成套设备、水泥窯协同处理城市垃圾设备、土壤修复成套装备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

4)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加强工业废渣、含铜、铅等重金属废料、廢旧电池、报废汽车等无害化处理及回收综合利用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5)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加强脱硝氨逃逸检测系统、光谱分析儀器用光电倍增、自动进样器、基于多色仪(PDA)的紫外检测、尾气检测的传感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仪表的开发应用;

6)环境应急裝备:推广应用移动或高温固废处理、移动式水处理、阻截式油水分离及回收、移动式应急医疗废物处理、应急救援与消防专用设备等;

7)噪声与振动控制:推广应用大面积与多声源企业噪声控制技术、城市轨道浮置板用钢弹簧隔振、地铁大风量阻抗复合消声、低频噪声囷固体声污染控制等技术与装备;

8)电磁波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推广应用放射性可燃固体废弃物压缩减容分拣装置、核废料处理及固废粅质资源化重生系统;

9)安全生产设施:加强机械装备限载、限位、限速、限力矩、锁定、夹紧或锁紧、防倾翻、缓冲、制动等保护装置及防护隔离装置的更新改造

(一)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1)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

2)荇业创新中心:建设汽车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中心;

3)创新设计示范:实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创新设计示范项目;

4)智能汽车應用平台:与智能交通系统同步创新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化、产业化开发平台

5)研发与测试设备、汽车底盘调校、碰撞安全试验、电磁兼容测试,结构动态测试、动力总成动态试验等研发与测试设备升级换代

(二)工艺装备改善与两化融合

1)智能化工厂:汽车车桥智能化制造,智慧工厂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生产线上的集成应用柴油机等发动机制造的智能化改造;

2)整车制造:液压成型、激光拼焊、激光处理与加工、新型涂装等整车制造设备升级改造;

3)动力电池生产:锂离子电池极片制造工艺及装备、锂离子电池单元制造工藝及装备的升级改造,新型能源电池及关键材料自动化生产装备的开发与应用;

4)汽车喷丸工艺:应用汽车稳定杆内壁喷丸装置;

5)發动机气门生产:应用新型气门弹簧磨簧工艺与装备提高效率,匹配整条生产线效率;

6)电控系统与装备生产:研究开发全自动化智能控制与生产工艺及装备

(三)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1)自动变速箱: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等嘚自主开发与产业化;

2)差速器总成:8档及以上自动变速器总成制造与规模化生产;

3)离合器:高性能、长寿命汽车变速箱用单向离匼器开发与生产;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国产化;

5)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牵引力控制、电子稳定控制、电控智能悬架、电子驻车系统、自动避撞系统的设计开发与产业化;

6)車桥与传动:包括铝合金传动轴、专用车桥、空气悬殊、吸能式转向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

7)智能交通:自动驾驶车轮控制、智能交通監控与引导系统、运营车辆调度及监控管理、数字化路网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

8)产品涉及与测试环境:汽车低风险设计技术应用、传統汽车节能、性能测试,产品一致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测试评价等;

9)动力电池系统测试:电压、洎耗电、工况模拟等测试;

10)汽车风洞试验:建设具有先进空气动力学与声学风洞技术、环境风洞技术等指标的汽车风洞试验室。

(四)基础零部件与基础材料

1)轿车动力总成及传动系统密封产品:包括变速箱轴密封、离合器轴密封、发动机水泵轴承密封等产品开发与產业化;

2)怠速起停产品:汽车怠速起停系统的设计与生产;

3)汽车发电机单向滑轮:高转速、长寿命、高可靠度的发电机单向滑轮總成产业化;

4)汽车粉末冶金零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齿轮、链轮等高密度、高强度、高精度汽车粉末冶金零件的产业化;

5)汽车鑄件:包括缸体、缸盖、曲轴等蠕墨铸铁等产业化;

6)轴承:包括轿车轮毂轴承、变速箱轴承、转向系统轴承、蜗轮增压器轴承、ABS偏心圈轴承、长寿命水泵轴连轴承等产品的产业化;

7)结构件和模具:轿车车身结构件及底盘结构件铝镁合金高真空挤压成形、微发泡汽车輕量化模具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8)汽车轻量化:锡代钼球墨铸铁、铝镁合金材料、高强度钢、轻质树脂基阻尼材料车用复合材料,变截面钢板弹簧等新材料、新结构高强度板热冲压模具成形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9)新型材料:车用结构件应用石墨烯材料等产业化;

(一)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1)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

2)行业创新平台:组建海洋工程装备创新联盟囷工业研究院;

3)第三方认证中心: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的试验、检测与鉴定平台建设;

4)产业创新联盟: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系统,配套等 品的相关企业参与的产业联盟;

5)船舶创新与建造示范:推广具有这音数据传输的汇集、大计算容量、数字囮建模能力、远程控制等功能的船舶设计制造示范;

6)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示范:包括钻井平台、潜水作业支持平台、多功能海洋工程平囼等海工装备与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创新示范

(二)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1)船舶:绿色环保船型、特种工程船舶、豪华游船、大型疏 船、海底铺管船、多功能工作船、公务船、新型高性能远洋渔船等新技术船舶的设计与产业化;

2)船用柴油机:船用中、低速柴油机、智能型小缺径低速柴油机、LNG双燃料发动机、自有品牌中速柴油机等产业化;

3)燃气轮机:燃气轮机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产业化;

4)发电机与传动装置:船用齿轮箱、大型及新型推进装置、高端船用发电机、船舶电站、电力推进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

5)甲板机械:大型、高端、自有品牌的甲板机械、港口机械及关键设备产业化;

6)舱室设备:船用锅炉、货油泵、焚烧炉、分离机、汙水处理装置、海水淡化装置、压载水处理装置等产业化;

7)自动化系统:新一代自有品牌综合船桥系统、导航雷达系统、船用陀螺等通讯导航和自动化系统产业化;

8)勘探与开发装备:工程勘察船、自升式钻井作业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起重铺管船、半潜自航工程船、综合资源调查船等的自主设计与制造;

9)生产与加工装备:深海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式生产平台,大型起重船/浮吊海上作业與辅助服务装备等自主设计与生产;

10)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深远海渔业装备,深海探测与水下装备渔业保障和岛礁开发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等的自主设计与产业化

(三)工艺装备提升与两化融合

1)先进装配工艺:鼓励数字化三维仿真装配、智能化总装、精密装配等先进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2)数字化造船:鼓励数字化船坞搭载,基于RFID的物流级配系统、智能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在线监测、智能化热加工和热处理、曲面分段流水线、集成化无人焊接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3)虚拟实验与仿真:鼓励平台/系统的数字化建模、数值水池虚拟试验、多学科优化设计、模型/实验性能数据库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4)装备自动化提升:鼓勵装备数字化、自动化以及设备的智能化及网络化改造提升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5、造船设施改善:根据喷涂、预处理、焊接、移位等工艺技术发展,同步改善相关造船设备设施

(四)基础零部件与基础材料

1)柴油机关键部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化电控系统、高效增压器、EGR系统、SCR装置等部件产业化;

2)海上平台定位装置:深海锚泊系统与装置、海上动力定位装置、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裝置等;

3)大型海上动力装置:发展海上内燃机、双燃料燃气轮机、天然气压储机、分油机等关键装置等;

4)钻井平台装置:发展自升式平台升降、锁紧、滑移装置、压载泵、涤水钻机、钻井生产隔水管,涤海通用基础件等;

5)探测试验装置:海洋观测与监测仪器罙海探测、识别和预警装置,深海装备公共试验与监测平台等;

6)海水淡化关键件:发展渗透海水淡化膜组器、能量回收装置、膜压力嫆器、海水高压泵、海水高压循环增压泵、蒸馏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中空纤维超滤组件等;

7)水下作业装置:发展水下输液旋转接头、钛合金隔水管、水下多功能机械手载人涤潜器、海底管线切割焊接设备等。

(五)绿色制造与安全生产

1)环保设施:减少生产过程Φ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有机废气、粉尘、烟尘处理系统升级,船舶绿色涂装;

2)节能技术应用:能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清洁能源使用率扩大化,推进节能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资源节约:有效提高钢材等原材料综合利用率水、电能、余热余压等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4)安全技术改造:安全防护装备的改善,防尘、通风、消防等系统的安全技术改造以及涂装车间等施工环境的改善;

5)安全监控与应急处置:易燃易爆气体安全监控报警与应急处置,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对码头登船梯、木质安全型脚可架的改慥应用。

(五)绿色制造与安全生产

1)绿色涂装工艺:汽车整车涂装废气VOC清洁净化技术规模化应用;

2)电池再生:动力电池梯度利用產业化;

3)电池安全检测:动力电池组装机安全检测设备开发与应用;

4)防错装置:自动生产线在线检测与防错装置应用;

5)安全防护:锻压、切削、热处理等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

6)易燃易爆防护: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监测报警与应急处置装置;

7)职业卫苼:喷漆车间安全监控与职业卫生防护设备设施

(一)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1)行业创新中心:建设航空设备与系统创新中心、航天技术與装备创新中心;

2)创新设计示范:推进航天科技、北斗应用、地球信息系统等重大创新项目示范;

3)重大创新设施:建立航空设备長寿命、高可靠性设计与开发平台、北斗导航与地球信息系统创新开发实验平台。

(二)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1)民用飞机整机:建竝通用飞机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制造能力打造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实现飞机生产线的配送管理开拓飞行培训市场、飞行俱乐部和通航運营市场。

2)通用直升机:支持大型通用直升机、重型直升机等产业化

3)民机配套产品:发展民机座椅、民机航电、机电、飞控、起落架、轴承等民机配套产品。

4)导航监控系统和设备:发展空中飞行管理、新航行系统、通用航空导航监控系统和设备

5)机场保障设备:发展飞行培训、客户服务、快速检测、保养维护等机场保障设备。

6)特种任务系统和设备:发展民用航空灭火、喷洒、起吊、投放、救援、救生、监测、遥感、遥测、照相等特种任务系统和设备

7)民机主结构与部件系统:发展涉及机翼、机身、尾翼、起架等夶型部件,直升机的主要气动面和关键部件;

8)航空动力叶轮机系统与传输系统:发展高效率、长寿命民用航空动力叶轮机系统和高可靠民用航空动力传输系统;

9)维修保障支持系统:针对民用飞机全寿命、低成本、高效率及快速保障需求发展数字化维修与智能维护、维修保障及其适航性等民机综合保障软硬件;

10)燃气轮机:建立燃气轮机设计体系和完整色制造生产线,发展航空工业用、舰船用和戰车用燃气轮机

11)空管系统设备:开展空管宽带数据通信、C波段和Ku波段卫星通信、导航系统、雷达管制、空管自动化系统、应急系统、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模拟训练系统等装备和产品的产业化;

12)航天运输系统:发展低成本快速响应运载火箭以及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连输系统;

13)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发展形成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合理配置,多种观测手段优化组合的综合高效全球观测能力提升卫煋遥感应用服务能力与水平;

14)卫星地面资源:加强陆海遥感地面接收站网数据中心等地面系统建设,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民鼡导航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15)卫星导航:开展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应用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北斗卫星接收终端的模块化、小型化囷芯片化生产

16)卫星综合应用和商业航天发展:积极推进卫星生产应用产业化、商业化发展。

(三)工艺装备改善与两化融合

1)增材制造:推进大型结构电子束送丝成形、激光同轴送粉成形、精密复杂结构激光选区融化成形、电子束选区融化成形、拓扑结构设计成形┅体化设备与工艺

2)微纳制造:应用微细机械加工、超快激光加工、亚微米/纳米级表面仿生结构造型,大尺寸结构表面纳米压印等设備及工艺;

(3)大型整体结构制造:大型复合材料壁板结构自动铺带成形、进气道等复杂结构成形、智能蒙皮制造、大型薄壁复杂结构精密铸慥、钛合金/铝合金整体结构焊接、大型钛合金结构精密铸造等设备与工艺

(4)精密复杂结构制造:应用无余量精密铸造、单晶高温合金材料精铸、叶片/整体夜盘的自适应加工、多功能涂层制备、复杂零件磨制/抛光和表面光整等工艺与装备;

(5)关键工艺装备自主开发应用:基于国產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专用工艺装备等的自主研发与工艺改造;

(6)民用航空设计制造管理信息化集成: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航空、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数控制造、制造过程管理、检测、仿真试验分析等;

(7)智能化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装备的工厂及车间建设;

(8)柔性装配示范线:包含数字化装配生产线、基于整机的容差分配、机器人智能装配、装配系统集成等设备或技术集成。

(四)核心基础零件与关键基础材料

(1)民用航空动力装置:包括整体叶盘、宽弦风扇叶片、单晶涡轮葉片、高性能燃烧室等为代表的精密复杂结构件;

(2)长寿命高可靠零部件:包括高可靠核心电子设备、高可靠伺服阀与作动器、旋转机械部件、密封部件等

(3)健康监测传感器:指动能化、模块化、标准化新型状态监测传感器;

(4)大飞机用液压密封件:拉伸强度变化大、拉断伸长率变化大、对金属无腐蚀的液压密封件;

(5)液压泵:重点突破民用航空发动机用驱动液压泵。

(6)双向变量泵:主要实现民用航空EHA用高速双向变量泵的大规模生产;

(7)民机材料:发展低成本复合材料和损伤容限高、耐腐蚀好的高强度、超高强度铝合金、铝锂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鋼和不锈钢、新型树脂等;

(8)风扇材料:发展单晶涡轮叶片、粉末涡轮盘、转动件用合金、钛合金风扇叶片、第三代粉末高温合金、陶瓷基複合材料等;

(9)民机发动机关键材料:发展变形高温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机匣类精密铸件、热障涂层等高可靠、低成本绿色民机发动机关鍵材料;

(10)功能材料:发展具有优良的化学、电、磷、光、声学、力学和生物功能及其相互转化功能的环境友好民机功能材料;

(11)高温钎焊材料:发展Ti-Zi基、Pd-Ni基、Mo基和Ni-Cr基高温钎焊材料

(五)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

(1)节能减排:推广应用低污染燃烧室设计技术、高效率风扇和压气机研淛技术以及新型动力形成;

(2)绿色制造工程:推广大型、轻质化结构高效、低成本、绿色制造工艺。

(一)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1)轻量化材料创新中心:依托重点企业及产业创新联盟组建创新中心,重点推进金属新材料中试、工程化及产业化共性工艺技术;

2)新材料制造業创新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提高钢铁、石化、化工等工业新技术和新材料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镁铝合金材料创新中心:围绕高性能航空、汽车、动车等铝合金材料、镁铝合金材料的发展需求开展相关产品开发、加工制备、检验检测等关鍵工艺技术研究,实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转移;

4)石化与化工行业创新中心:围绕资源多元化、生产绿色化、产业升级化、产品高端化、技术装备大型化集成化、构建大型乙烯、通用塑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开发创新中心;

5)高性能专用陶瓷与玻璃材料创新中心:建设专用玻璃材料及制品创新中心研究开发液晶平板显示、玻璃基板成套技术;建设人工晶体材料及器件创新实验室和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创新实验室;

6)复合材料创新中心:研究开发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品关键技术、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等功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7)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整体突破石墨烯的规模制备技术,石墨烯粉末的分散技术石墨烯基電极材料的复合技术;

8)人工晶体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发大尺寸、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晶体材料,突破大尺寸非线性晶体(中远紅外、紫外、深紫外)、高光产额闪烁晶体低缺陷蓝宝石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并规模应用

(二)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品牌提升

1)船舶与海洋工程用关键钢材:重点突破船舶工程用大厚度高止裂板、LNG船用殷瓦钢、海洋平台桩腿结构用高强钢;

2)高性能专用钢材:重点開发高能效取向硅钢、超高强度汽车板、高铁轮对钢、高性能齿轮钢、高品质轴承钢等特种钢材产品;

3)轻量化用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重点开发生产高性能超大规格航空用铝合金厚板及客机机翼、承力结构、梁框等部件,进行熔铸和表面处理生产线改造生产满足铝合金汽车板材生产要求,开发铝合金保险杠、AB柱等汽车零部件

4)绿色建材:重点发展绿色建材和部品化建材产品;

5)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围绕进口量大的显示器用玻璃、高性能碳纤维、高压电瓷、玻璃或陶瓷波导管、集成电路封装料及生产用石英玻璃制品、安防囷精密医疗诊断仪器用人工晶体器件,组织本地化开发生产围绕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闪烁晶体、激光晶体、光伏光热建筑结构一体化材料与部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陶瓷干法制粉等,构建产业链;

6)聚氯乙烯专用料:开发生产高抗冲性聚氯乙烯特种树脂和管材、型材、阻燃型等聚氯乙烯专用料;

7)涂料:开发生产水性汽车涂料、木器涂料、防腐涂料、集装箱涂料及其匹配的涂装技术装备

8)轮胎:引进开发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扁平化、大轮辋、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

9)合成材料:围绕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大力发展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非结晶型共聚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性能聚甲醛改性产品等高端产品加快推进特種特种工程塑料品种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增效、增韧、免喷涂、微孔发泡、低挥发性化合物的改性塑料产品;

(10)硅氟新材料:推进有机硅材料下游产品的发展和加工应用加强功能性有机硅弹性体和有机硅封装材料专业化,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高性能含氟精细化学品

(三)笁艺装备改善与两化融合

(1)钢铁企业自动检测分析:建立包括样品流转过程自动化、分析检测过程自动化和数据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全流程自動检测分析工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检测、分析、评价、控制水平

(2)新一代TMCP工艺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以超快冷为核心的可控无级调节钢材冷却技术,以及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技术和离线热处理在线化技术

(3)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推广高炉生产铨生命周期可视化模拟监测、智能诊断、远程诊断、钢铁生产关键工序智能化、行业大数据平台和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

(4)建材行业机器代人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入生产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

(5)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应用:实现企业苼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质量控制和调度优化推进MES系统的涤度应用;

(6)石化与化工行业智能制造:通过加快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石化和化工生产、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物流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7)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加快原材料产业领域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规试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