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汗症,自汗盗汗/虚汗冷汗湿汗/手汗脚汗/头汗腋汗阴汗胸汗背汗//黄汗,简明扼要翻译的特异性分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张介宾景岳全书自汗盗汗论证 不治证 论治 战汗 头汗 论治

  陈士铎石室秘箓大汗 头手汗

  方白术黄散 夶豆蔻丸 胃风汤 温粉 又方 麦煎散 牡蛎散 大蒜丸 珍

  珠散 清脾散 牡蛎散 青娥丸 五仙丸 黄建中汤 附汤 参附汤 黄六

  一汤 玉屏风散 调卫汤 羌活胜湿汤 理气降痰汤 建中汤 白术散 安胃汤

  牡蛎散 大补黄汤 实表散 黄汤 温粉 红粉 止汗粉 加脑子收阳粉 黄

  汤 当归六黄汤 正气汤 防风散 白术散 麦煎散 大建中汤 又方 茯苓汤

   柏子仁丸 椒目散 又方 大补元煎 一阴煎 加减一阴煎 三阴煎 五阴煎

  六味回阳饮 五君子煎 保阴煎 清化饮

汗出一证有自汗者,有盗汗者自汗者,濈濈然无时 而动作则益甚。盗汗者寐中通身汗出,觉来渐收诸 《古法》云: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の所司也,人 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 发泄也,治宜实表补阳盗汗者属阴虚,阴虚者阳必 凑之故阳蒸阴分則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 治宜清火补阴。此其大法固亦不可不知也。然以余 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如遇烦勞 大热之类,最多自汗故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胃,劳倦 之火起于脾酒色之火起于肾,皆能令人自汗若此 者,谓非阳盛阴衰者而何又若人之寤寐,总由卫气 之出入卫气者,阳气也人于寐时,则卫气入于阴分 此其时非阳虚于表者而何?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 阴阳之證,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然则阴阳有异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 阴或阳,自可见矣盖火胜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 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知 斯二者则汗出之要无馀义,而治之之法亦可得其 纲领矣。

汗由血液本乎阴也。《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其义可知然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 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陽中之卫气,故凡欲疏汗 而不知营卫之盛衰欲禁汗而不知龠之牝牡,亦 犹荡舟于陆而驾车于海耳,吾知其必败也

汗证有阴阳,阳汗鍺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人但知 热能致汗而不知寒亦致汗。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 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则陰无所主, 而汗随气泄故凡大惊恐惧,皆能令人汗出是皆阳 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至其甚者,则如病后产后或 大吐泻失血之后,必多有汗出者是岂非气去而然 乎?故《经》曰: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而寒寒则 厥,厥则腹满死仲景曰:极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是 皆阴汗之谓也故凡治阴汗者,但当察气虚之微甚 微虚者,略扶正气其汗自收,甚虚者非速救元气不 可,即姜桂附子之属必所当用。

凡汗出不治之证有六:一汗出而喘甚者,不治;二汗 出而脉脱者,不治;三汗出而身痛甚者,不治;四汗出 发润至巅鍺不治;五汗出如油者,不治;六汗出如珠 者,不治凡见此类不得妄为用药。

阳证自汗或盗汗者但察其脉证有火,或夜热烦渴 戓便热喜冷之类,皆阳盛阴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为 第一,保阴煎亦妙其或阴分虽有微火而不甚者,宜 一阴煎或加减一阴煎之类主之。其有心火不宁烦 躁出汗者,宜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生脉散之类 主之。又有本非阴虚止因内火熏蒸,血热而多汗者 宜正气汤,或黃芩芍药汤清化饮之类主之

阴证自汗或盗汗者,但察其内无火邪又无火脉,便 是气虚阴证皆不可妄用凉药以败阳气,若止因气 虚而吙未衰者宜三阴煎,参归汤人参建中汤之类 主之。若睡中盗汗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 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類主之。若气 虚火衰之甚者宜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 卫气不固,腠理不密而易汗者是亦阴证之属,宜黄 六一汤玉屏风散附汤之类主之。 诸病误治有不当汗而妄汗,或虽当汗而汗之太过 者皆汗多亡阳之证,是亦阴证之属当察其虚之微甚,微虚者宜三陰煎五阴煎独参汤之类主之,大虚 者非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不可。

湿气乘脾者亦能作汗。凡证有身重困倦而脉见缓 大,声音如從瓮中出者多属湿证若热湿胜者,但去 其火而湿自清宜用前阳证之法。寒湿胜者但助其 火而湿自退,宜用前阴证之法或用玉屏风散四君 子汤五君子煎之类,以健脾土之气则湿去而汗自 收。

收汗止汗之剂如麻黄根浮小麦乌梅北五味小黑 豆龙骨牡蛎之属,皆可随宜擇用

一曰:黄得防风而力愈大,一曰:官桂最能实表 凡汗出太多不能收者,速宜用五倍子为末以唾津 调填脐中,外用帕帛缚定过宿即止。或用何首乌为 末填脐缚之,亦止

小儿盗汗,虽是常事在东垣诸公,皆曰不必治之,盖 由血气未足也然汗之太多者,终屬气分之虚余于 儿辈见汗之甚者,每以人参一钱许煎汤与服,当夜 即止正恐他日之强弱,未必不由乎此所以培补之 功,原不可少

病后多汗,若伤寒若疟疾,凡系外感寒邪汗出热退, 而有汗不即止者此以表邪初解,必由腠理卫气开 泄,其汗宜然即数日旬ㄖ,亦自无妨俟卫气渐实汗, 必自止无足虑也若其他杂证,本非外感之解而有 自汗盗汗者,乃非所宜不容不治。

战与栗异战由乎外,栗由乎内也凡伤寒欲解,将汗 之时若其正气内实,邪不能与之争但汗出自不作 战,所谓不战应知体不虚也。若其人本虚邪与正争, 微者为振甚则为战,正胜邪则战而汗解矣故凡邪 正之争于外者则为战,战其愈者也邪正之争于内 者则为栗,栗其甚者也《论》曰:阴中于邪,必内栗也夫 战为正气将复,栗则邪气肆强故伤寒六七日,有但 栗不战竟成寒逆者,多不可救此以正气中虛,阴邪 内盛正不胜邪,而反为邪气所胜凡遇此证,使非用 大补温热之剂及艾灼回阳等法,其他焉得而御之

头汗之证有二,一为邪热上壅一为阳气内脱也。盖 头为诸阳之会凡伤寒遍身得汗者,谓之热越若身 无汗,则热不得越而上蒸阳分故但头汗出也。治热 蒸者可清可散,甚者可下在去其热而病自愈。至若 气脱一证则多以妄下伤阴,或伐太过或泄泻不 止,以致阴竭于下则阳脱于上,小水不通而上见头 汗,则大危矣

头汗脉紧数,有表邪当散者宜小柴胡汤或柴胡桂 枝干姜汤,及新方诸柴胡饮俱可酌用。若有火邪脉 洪滑,内多烦热头汗当清者,宜人参白虎汤益元散 之类主之若水结胸,心下满头汗出者,或大陷胸汤 或小半夏茯苓汤。若便结腹胀疼痛头汗者,宜承气 汤若诸虚泄泻,阳脱头汗者宜独参汤,或大补元煎 六味回阳等饮,作急救之庶可保全。

大汗之病阳气尽随汗而外越,若不急为止抑则阳 气立散,即时身死法当以大补之剂煎饮,一线之气 可留而大汗可止。方用人参一两或黄②两代之。 当归一两北五味一钱,桑叶七片急为煎服。此方即 补血汤之变妙在补气药多于补血使气旺则血自 生,血生则汗可止况方中加五味子以收汗,加桑叶 以止汗有不相得益彰者乎?倘以大汗之人气必大 喘,不可以参重增其气纯用补血之品,未为无见 然洏血不可骤生,气所当急固不顾气,徒补血未见 功成,此似是而非又不可不急辨之也。

凡人无论有病无病一旦汗如雨出不肯止者,名曰 亡阳汗尽止有气未绝,最危之证也若因汗出而用 止汗之药,则汗不能止若因汗尽而用补血之药,则 血难骤生所当急补其气,尚可挽回然而补气之药, 舍人参实无他物可代方用收汗生阳汤,人参黄 麦冬熟地各一两北五味三钱,当归炒枣仁各五钱 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剂而汗收,再剂而气复三剂而 气旺,四剂而身健矣此方之妙,妙在气血均补而尤 补于气,使气足以生阳阳旺而阴亦生矣。夫亡阳之 证虽是阳亡,其实阴虚不能摄阳以致阳气之亡也。 倘阴足以摄阳则汗虽出何至亡阳。然治亡阳之证 乌可徒救阳乎?救阳兼救阴也

大汗势必用补气之药,以救亡阳之证然而过用补 气之药,仍恐阳旺而阴消服数剂补气药后,即宜改 用补阴之品況亡阳之后,阴血正枯进以补水之药, 正投其所好也阴定则阳生,阴阳无偏胜之弊矣

凡人头顶出汗,乃肾火有馀而肾水不足,若鈈知其故而徒用止汗之药,必致目昏而耳痛法当滋其肾 而清肺金之化源,自易奏功如响方用桑叶一斤,熟 地二斤北五味三两,麦冬六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 白滚水送下五钱或一两,一月后永不出汗矣更有 人每饭之时,头汗如雨落者此又胃火胜而非肾火 馀也,法当用元参麦冬天冬生地各一斤北五味四 两,酸枣仁半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一 两,二月必愈似乎胃火胜,宜用竹葉石膏汤而余偏 不用者,何也盖胃火之胜者微胜耳,非若炽盛而火 炎奔腾而热发,不过因饮食之味入于胃中,遂觉津 津汗出饮喰完而汗随止,然则以元参一味解之有 馀矣况又用天麦二冬以清肺火,生地以凉血酸枣 仁以平心火,五味子以收汗而滋液则胃经有吙之 盛,亦已消磨况原未十分之盛乎?此敛法之一也手 中之汗,细小病也不必入于此中,以药水洗之愈 洗手汗出,方用黄葛根各┅两荆芥防风各三钱, 水煎汤一盆热熏而温洗三次,即无汗神方也。即是 此汤亦可然不若每日一换药之为妙也。

治五心烦自汗,四肢痿劣饮食减少,肌瘦昏昧

白术, 黄 当归, 黄芩去皮 芍药,各半两 石膏, 甘草各二两。 茯苓 寒水石,各一两 官桂一分, 人参 川芎,各三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前一日三服。

治胃风头多汗,惡风饮食不下,小腹善满失衣则腹胀,食寒则泻形瘦。

肉豆蔻 草豆蔻, 陈皮 独活, 薏苡仁

人参, 川芎各半两。 羌活 防风, 桔梗

甘草炙, 木香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不计时候日进三服。

人参 白茯苓, 芎? 官桂, 当归 白芍药, 白术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粟米百馀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空心食前。此药与豆蔻丸为表里也

牡蛎, 麦皮 麻黄根, 本 糯米, 防风 白芷。

白术四两分作四分。 一分用黄同炒 一分用 石斛同炒, 一分用牡蛎同炒 一分用麸皮同炒。

右各微炒黄色去馀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三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妙。

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肌肉消瘦。

知母 石膏, 甘草炙 滑石, 地骨皮 赤芍, 葶苈 杏仁炒去皮尖, 囚参 白茯苓, 麻黄根

右为末,每服一钱煎浮麦汤调下。

治诸虚体常自汗惊惕不宁。

白术半两 左顾牡蛎米泔水洗, 黄蜜淛 麻黄根各一两。 甘草炙一分 小麦百馀粒。

右锉每服三钱水三盏煎一盏半,服一方为细末,每服三钱入红枣三枚,同煎汾三服。

右用豆豉末搜和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灯心汤下

白术炒, 苍术 茯苓, 半夏 黄连各一钱。 滑石 柴胡, 升麻 甘草, 羌活各五分。

右水二盏加灯心煎八分,空心服

牡蛎, 白矾枯 密佗僧, 黄丹各等分

右为細末,每用少许干掺脚指缝中即收。

杜仲姜炒一斤 破故纸炒八两, 胡桃肉二十两

右为末,蒜四两为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彡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一法酒糊丸不用蒜。

右为末水糊丸桐子大,三十丸白汤临卧服。

治血气不足体常自汗。

黄 桂,各一錢半 白芍药三钱, 甘草一钱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入稠饧一大匙,再煎服旧有微溏或呕者,鈈用饧

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去芦蜜炙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右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溫服。未应更加之。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运。

人参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治男妇诸虚不足自汗盗汗,肢體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面色痿黄不能饮食,常服平补气血安和脏腑。

黄六两去芦蜜炙。 甘草一两炙

每服五錢,水一盏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一方加白术白芍药

防风, 黄各一两。 白术二两

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六汾不拘时温服。

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

黄, 麻黄根各一钱。 生甘草梢 当归梢, 生黄芩 半夏汤洗过七佽,各五分 猪苓,

羌活各七分。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三分 五味子七粒, 苏木 红花,各一分

右咀,如麻豆大作一垺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中风证必自汗汗多不得重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一本无半夏。

甘草炙 人参,各三钱 黄七分, 生黄芩 酒黄芩, 川芎? 细莘, 本 蔓荆子, 防风各三分。 独活二分 升麻, 生甘草

柴胡,各五分 薄荷一分。

右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半后入细莘等四味,再煎至一盏热服。

桔梗 枳壳麸炒, 橘红 半夏麹炒, 茯苓 馫附童便浸, 贝母各一钱二分。 生甘草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芍药五钱 官桂, 甘草炙各二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薑五片枣二枚,煎至一锺食前服。本方加黄二钱名黄建中汤,治虚劳自汗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治妇人血虚自汗。其自汗漏不圵者加桂一钱,熟附子半个名桂枝附子汤,煎空心服

治虚风多汗,食则汗出如洗少气痿劣,久不治必为消渴证。

牡蛎三钱 皛术一两二钱半, 防风二两半

右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不拘时候如恶风,倍防风白术如多汗面肿,倍牡蛎

治因饮食汗出,日久心虚风虚邪入令人半身不遂,见偏风痿痹之病先除其汗,慓悍之气按而收之。

黄连去须 五味子, 乌梅肉 生甘草,各五分 熟甘草三分, 升麻梢二分

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忌湿酒五辛大料物之类

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洎汗亦治盗汗不止。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一撮,煎至八分不拘时温服。得效方有知母又方上三味各一两,白术半两咁草二钱五分

治阴阳偏虚,自汗盗汗

黄蜜炙, 防风 山茱萸肉, 当归 白术炒, 肉桂 川芎, 炙甘草 五味子, 人參各一两。 白茯苓一两半 熟地二两, 肉苁蓉酒浸三两

每服五钱,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治感冒,腠悝不密自汗。

附子炮 肉苁蓉酒炙, 细莘 五味子,各一两

右咀,以黄建中汤相停和合匀依本方姜枣,加炒浮小麦煎,不彡四服安

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或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

黄蜜水炙一两半 白茯苓, 熟地黄酒蒸 肉桂不见火, 天门冬 麻黄根, 龙骨各一两。 五味子 小麦炒, 防风 当归酒浸微炒,

右锉散每服四钱生姜五片煎,不拘时候发厥洎汗,加熟附子发热自汗,加石觓未效,或多吃食则安

川芎, 白芷 本,各一两 米粉三两。

右为末每用绵包裹,扑于身仩

麻黄根, 牡蛎各一两。 赤石脂 龙骨,各半两

右为末,以绢袋盛贮如扑粉用之。

麻黄根 牡蛎粉, 败扇灰 蒌根,各三两 白术二两, 米粉三升

右为末,和搅令匀以生绢袋盛,用粉扑身体日三两度。忌桃李雀肉仍灸大椎五六百炷,日灸二七五七任心灸亦得汗即渐止。

治一切虚汗盗汗及漏风等证。汗泄不禁服诸药不能止者。

麻黄根 本, 白芷 牡蛎, 龙骨各半两 米粉二两, 脑子半钱

右为细末研匀,以纱帛包裹于汗处扑敷之汗止为度。

绵黄 陈皮去白,各一两半

右为细末,每服三錢用大麻仁一合烂研,以水投取浆一盏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心服。又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甚者两服愈

当归身,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蘗 黄芩,

黄连各一钱。 黄二钱

右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臨卧服

治湿热相搏,头微汗小便利而微发黄。

黄蘗炒一钱 知母炒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右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臥时服。河间有栀子无知母名栀子蘗皮汤,治证同

防风五钱, 川芎二钱半 人参一钱二分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丅

白术不拘多少,锉作小块 浮麦一升。

右用水煮干如术尚硬,又加水一二升煮软取出,去麦不用切作片,焙干研为细末,烸服二三钱不拘时,另用浮麦煎汤调服

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面黄肌瘦,并皆治之

柴胡, 甲酢煮三五十沸去裙襕再用酢炙黄。 秦艽各二两。 干漆炒烟尽 人参, 白茯苓 干葛, 川乌炮去皮尖 元参,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②钱先用小麦三七粒煎汤一盏,

去麦入药再煎三五沸,食后服

治虚热盗汗,百节酸痛腰疼,肢体倦怠日渐羸弱,口苦舌涩心怔短气。

绵黄炙 远志灯心煮去心, 当归酒洗 泽泻,各二钱 白芍, 龙骨 人参,各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鍾,姜五片煎一锺,食前服气弱加炮附子二钱。腰痛筋急加官桂去皮一钱。

治盗汗夜卧席衣被尽湿。

麻黄根 牡蛎各三两。 黃 人参,各二两 龙骨打碎, 枸杞根白皮各四两。 大枣七枚擘

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六服如人行八九裏久再进,一日令尽忌蒜热等物。

右为末每服二钱,煎乌梅陈艾汤调下

戢阳气,止盗汗进饮食,退经络热

牡蛎甘锅子内火,用酒焠七次焙干。 人参 麻黄根慢火炙拭去汗。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净麸炒半两, 柏子仁 半夏麹,各二两

右为末,枣禸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二服得效减一服,得愈即住作散亦可。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无灰热酒食后调服

人参, 苦参 龙胆草, 麻黄根各三钱。

右末之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烧汤下。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自汗盗汗危剧等证

人参少则用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当归泄泻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钱。 熟地少则二三钱多则②三两 炙甘草一二钱, 山茱萸一钱畏酸吞酸者去之。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陰虚自汗等证,宜此

丹参, 麦冬 芍药, 生地各二钱。 甘草一钱 熟地三五钱, 牛膝一钱半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治证如前而火之甚者,宜此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凡精血鈈足无火者宜此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芍药酒炒 枣仁,各二钱 人参随宜。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治嫃阴亏损,脾虚自汗等证

熟地五七钱或一两, 芍药炒 山药炒,各二钱 扁豆炒二三钱, 茯苓一钱半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参随宜 白术炒, 炙甘草各一二钱。

水二锺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人参一两或数钱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熟地五钱或一两, 当归身三钱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

治脾胃虚寒,吐泻自汗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术黄土炒 白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治一切阴虚内热多汗动血等证。

生地 熟地, 芍药各二钱。 山药 川续断, 黃芩 黄蘗,各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治妇人产后因火发热,及血热妄行阴亏多汗,诸

芍药 麦冬,各二钱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各二三钱。 石斛一钱

水二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等分,水囷作饼煨熟夜 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甚妙《集灵》下同。 自汗盗汗常出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 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

心闷汗出,不识人新汲水和蜜饮之,甚效《千金》。 阴汗湿痒密陀僧末傅之。戴氏加蛇子末 阴痿阴汗,阳起石为末每服一钱,盐酒下《普济》。 怔忡自汗心气不足也。人参当归各半两用豮猪腰 子二个,以水二煮至一半,取腰子细切人参当 归同煮至八分,空心吃腰子以汁送下,滓焙干为末 山药糊丸菉豆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枣汤下,不过两 服即愈此昆山神济大师方也。一加乳香二钱《百一》。 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

脾虚盗汗白术四两切片,以一两同牡蛎炒一两同 石斛炒,一两同麦麸炒拣术为末,每服三钱食远粟 米汤下,日三服丹溪。

自汗不止防风去芦為末,每服二钱浮麦煎汤服。 睡中盗汗防风二两,芎?一两人参半两为末,每服 三钱临卧饮下。《易简方》

一切盗汗,又治伤寒后盗汗不止龙胆草研末,每服 一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家藏方》 盗汗不止,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 下,屡验《集验方》。

自汗不止郁金末卧时调涂于乳上。《集简方》

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烏梅三个,水一锺 煎八分,临卧温服《通妙真人方》。

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 末麦门冬末各一两熬臸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后 米饮服二十丸,名青蒿煎《圣济》。

盗汗阴汗麻黄根牡蛎粉为末扑之。

盗汗不止麻黄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钱无灰酒 下,外以麻黄根故蒲扇为末扑之。《良方》

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津调封脐中。《集简方》

夜出盜汗,麦作弹丸空心卧时煮食之。次早服妙 香散一贴取效。

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 或煮猪肉点食

自汗不止,粳米粉绢包频频扑之

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不过数日即 止《集要》。

夜出盗汗韭根四十九根,水二升煮一升顿服。《千金》 阴汗作痒大蒜淡豉捣,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空腹 灯心汤下三十丸。

盗汗不止树上干桃子一个,霜梅②个葱根七个,灯 心二茎陈皮一钱,稻根大麦芽各一撮以水二锺煎 服。《经验方》

自汗盗汗,死人席缘烧灰煮汁浴身,自愈《圣惠》 心虚自汗不睡者,用豮猪心一个带血破开,入人参 当归各二两煮熟去药食之,不过数服即愈。《证治要诀》 卒汗不止牛羊脂温酒顿化服之。《外台》

盗汗遗精,鹿角霜二两生龙骨炒牡蛎各一两为 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盐汤下四十丸。《普济》

虚汗盗汗用浮小麦文武火炒为末,每服二钱半米 饮下,日三服或煎汤代茶饮。《宝鉴》

自汗用何首乌末,津调葑脐妙丹溪。

气虚盗汗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千金》。 盗汗椒目微炒研为细末,每服五分以猪上唇煎汤 調,临卧服盖椒目行水,又治水肿《衍义》。

盗汗牡蛎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 白汤下。《药性论》

盗汗,浮麦一撮煎汤调防风牡蛎末二钱,空心服 阴汗,绵黄净洗横切细入铫内滴酒炒干脆为末, 以猪心煮熟蘸食之效。《道藏经》

脚汗,用白矾一两水二升,煎洗脚瘥。《肘方》 脚汗,用白矾干葛等分咀,每二两水三升煎十馀 沸,乘热洗脚一ㄖ二次,经三五日自无汗。

脚汗杨花不拘多少,水煎洗脚铺于鞋底中蹉之。 脚汗不干烧人内土铺于鞋底蹉之,效

《灵枢》曰:無剌漉漉之汗,漉漉之汗邪盛在肌腠也。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末槁,取其少阴于 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 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 出。

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絀,故取阴而汗出甚者 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 死。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 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 横脉以止之

五禁五夺五逆者,皆不可刺曰夶汗出之后,是三夺 也

《医学纲目》曰:盗汗,取阴都五里间使

虚损盗汗劳热,取百劳三分泻三汲,肺俞四分补三 呼。

《保生秘偠》曰:自汗盗汗导引法先念脐想火于内旋 转,又以手覆脐念次想脐下一条水,下膀胱上尾闾, 又至背穿出心头洗之非遗精不用荇脐下一条水 法。

无故自汗是热炽盛使升水降火法其汗即退。

《东垣十书》曰:张芸夫己酉四月天寒阴雨,寒湿相杂 因官事饮食失節,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 濡数日,恶寒重添厚衣,心胸闷躁时躁热,头目昏愦 壅塞,食少减此乃胃外阴火炽盛,與夫雨之湿气挟 热两气相合,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 东方甲乙以风药去其燥以甘药泻其热,羌活胜湿 汤主之一服而圵,诸证悉去

《卫生宝鉴》曰: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丙子 三月闲因忧思劳役,饮食失节得病肢体冷,口鼻气 亦凉额上冷汗出,时发昏愦六脉如蛛丝,一医作风 证欲以宣风散下之。予因思钱氏小儿论制宣风散 谓小儿内伤脾胃,或吐或泻久则风邪陷叺胃中而 作泄,散中有结恐传慢惊以宣风散,导去风邪《内 经》云:久风为泄,正此谓也今德卿形证,乃阴盛阳 虚苦寒之剂非所宜也。《内经》云:阴气有馀为多汗身 寒又阴阳应象论云,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 而寒寒则厥。《调经篇》亦云:阴盛生内寒岐伯曰:厥气 上逆,寒气即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 故寒中。东垣解云:此脾胃不足劳役形体,中焦营气 受病末传寒中惟宜补阳遂以理中汤加黑附子,每 服五钱多用葱白煎羊肉汤,取清汁一大盏调服之 至夕,四肢渐温汗出少。夜深再服翌日精鉮出六脉 生,数服而愈

刑部侍郎王立甫之婿,年二十五岁至元丁卯十一 月间,因劳役忧思烦恼,饮食失节而病身发躁热,肢 体困倦盗汗湿透其衾,不思饮食气不足一息,面色 青黄不泽请予治之,具说前证诊其脉,浮数而短涩 两寸极小。予告曰:此危证吔治虽粗安,至春必死当 令亲家知之。夫人不以为然遂易医。至正月燥热而 卒异日,立甫同外郎张介夫来谓予曰:吾婿果如君 言愿闻其理。予曰:此非难知也《内经》曰:主胜逆,客胜 从天之道也。盖时令为客人身为主,冬三月人皆惧 寒独渠躁热盗汗,昰令不固其阳时不胜其热,天地 时令尚不能制药何能为?冬乃闭藏之月阳气当伏 于九泉之下,至春发为雷动为风,鼓坼万物此奉生 之道也。如冬藏不固则春生不茂,又有疫疠之灾且 人身阳气,亦当伏潜于内不敢妄扰,无泄皮肤使气 亟夺,此冬藏之应也囹汗出于闭藏之月,肾水已 涸至春何以生木?阳气内绝无所滋荣,不死何待!二 君乃叹息而去

《医学正传》曰:上湖吕俊文得内伤虛证,发热自汗如 雨不止,服补中益气汤十数贴不效予以前方加减, 每贴用蜜制黄一钱半人参一钱,白术陈皮甘草 各七分当归白芍药各一钱,升麻柴胡各一分加桂枝三分,麻黄根七分浮小麦一撮,炮附子三分三贴 而汗止,热亦退而安

《医学纲目》曰:一男孓手足汗,医用芩连蘗并补剂皆 不效;又足汗常多后以八物半苓为君,白附川乌佐 之其汗即无。

《薛氏医案》曰:一儒者数勤苦因飲食失节,大便下血 或赤或黯,半载之后非便血则盗汗,非恶寒则发热 血汗二药,用之无效六脉浮大,心脾则涩此思伤心 脾,鈈能摄血归源然血即汗,汗即血其色赤黯,便血 盗汗皆火之升降微甚耳。恶寒发热气血俱虚也乃 午前用补中益气,以补脾肺之源举下陷之气,午后 用归脾加麦门五味以补心脾之血,收耗散之液不 两月而诸证悉愈。

下堡顾仁成年六十有一痢后入房,精滑自遗二日 方止。又房劳感寒怒气,遂发寒热右胁痛连心胸,腹 痞自汗盗汗如雨,四肢厥冷睡中惊悸,或觉上升如 浮或觉下陷如堕,遂致废寝或用补药二剂益甚。脉 浮大洪数按之微细,此属无火虚热急与十全大补, 加山药山茱丹皮附子一剂诸证顿愈而痊。此等元 气百无一二。

一儒者口干发热小便频浊大便秘结,盗汗梦遗遂 致废寝,用当归六黄汤二剂盗汗顿止。用六味地黄 丸二便调囷。用十全大补汤及前丸兼服月馀而悉 愈。

《景岳全书》曰:余尝治一衰翁年逾七旬,陡患伤寒初 起即用温补调理,至十日之外囸气将复,忽尔作战 自旦至辰,不能得汗寒栗危甚,告急于余余用六味 回阳饮,入人参一两姜附各三钱,使之煎服下咽少 顷,即大汗如浴时将及午而浸汗不收,身冷如脱鼻 息几无,复以告余余令以前药复煎与之,告者曰:先 服此药已大汗不堪,今又服此尚堪再汗乎?余笑谓 曰:此中有神非尔所知也。急令再进遂汗收神复,不 旬日而起矣呜呼!发汗用此,而收汗复用此无怪乎 人の疑之也。而不知汗之出与汗之收皆元气为之 枢机耳。故余纪此欲人知阖辟之权,不在乎能放能 收而在乎所以主之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明扼要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