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体凹陷胃溃疡性病变变HP阳性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发生于胃溃疡基底的增生性息肉1 例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发生于胃溃疡基底的增生性息肉1 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0:08: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发生于胃溃疡基底的增生性息肉1 例.PDF第三方登录:
每早10点,为您奉上有深度的生物媒体资讯,更多消息,请关注我们其他社会化平台:
我们提供的服务
胃癌年轻化 提前打响保“胃”战
黄帝内经中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为它是水谷之海,气血之源,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营养加工厂和运输的脏腑。然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环境恶化等原因,现代人罹患胃癌的概率显著上升。现在让我们充分了解我们的“胃”,带领大家做好一场漂亮的保“胃”战。
“胃语”绸缪
保“胃”战
中国每3分钟有1人死于胃癌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九十三万四千例,其中有近四十万在中国内地;患病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名中国人死于胃癌。这是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肿瘤医院胃肠肿瘤科主任梁寒教授今天披露的最新数字。
梁教授称随着胃镜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已提高到百分之十左右,早期治疗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但目前中国住院病例中超过九成是中晚期才就医,五年生存率不到五分之一。即便是国内领先的医院,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点三,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他强调,当前值得关注的是胃癌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临床显示,近五年来十九岁至三十五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他提醒年轻人,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胃液以及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者,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徐瑞华教授指出,睡眠严重不足、饮食不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以为然,是“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年轻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此时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据知,胃癌在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是中国第二大常见肿瘤。
每年17万人死于胃癌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患者100多万,中国患者占到了42%,在每年80多万死于胃癌的患者中,中国占到了35%,上面的两则数据残酷的告诉我们中国已成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以前我们看病时,老实说胃癌一般都是40岁以上的人才会的,可现在看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患上胃癌,我们却一点都不会感到惊讶。”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赵江宁医生在健康大讲堂时这样说道。
王先生家住农村,家里贫困,长期吃咸菜、腌制的咸货,而且一日三餐也没有规律,干活忙时就不吃饭,吃的时候吃得特别饱。后来他感到腹部不舒服,吃不下饭,人也瘦了很多,最后实在挨不住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胃癌且已经到了晚期。
“35岁以下的胃癌患者人数比二三十年前至少翻了一番。 ”赵江宁医生表示在医院,经常可以遇到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感到胃有些不舒服,检查后居然是胃癌。
胃的重要性
保“胃”战
胃到底在哪儿?
胃位于人体的腹腔,是消化管中膨大的部分,是一个具有弹性的肌肉囊状器官,呈"J"弧形。上接食管,下续十二指肠。胃按解剖学划分一般分为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而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临床上将幽门部称为胃窦,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的好发部位。其实很多人并不能准确的指出自己胃的正常位置。几乎所有的人体图片中,胃被描绘成一个可爱的形状,其实这种球囊形往往都是指胃在充盈状态下的形状,如果连续两天不吃饭胃也会出现自然的生理性的萎缩,大小只比普通肠管粗一些而已。
胃,就是人体内的变形金刚,它的位置会因为其内容物的多少和周围器官的影响而出现改变,形状也会因人的体位、体型、性别、年龄和胃的充盈状态等因素而受到影响。如果我们以肚脐作为一个标志点,沿着肚脐分别画一条垂直线和水平线,就可以将人体腹部简单的分为4个区域。胃大部分位于我们左上腹。您找到位置了吗?
胃的容量,在出生的时候为仅有30ml,到了青春期可以增至1000ml,成年则可达1500ml。胃的内部并非不是一马平川,尤其在收缩的时候好似层峦叠嶂,这些纵行的褶皱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增加食物与胃的接触面积。
胃的入口贲门与食管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这个角可延伸到胃腔内形成一个较大的褶皱,这个褶皱可以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如当胃内的压力升高的时候,可关闭贲门。有效防止胃内的食物因胃内压力过高反返流入食管。其实返流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偶尔发生。
所谓的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段和胃交接的部位括约肌出现了功能性问题,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此病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引起食管炎的主要因素包括反流物的腐蚀性,不能及时将反流物从食管清除,胃酸等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使得食管粘膜屏障受到损害。
胃酸强腐蚀性,为何胃不会融化殆尽?
胃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液体,或者说它是一种危险液体。经过分析成分就是盐酸。可以腐蚀一把手术刀的刀刃。难道我们的胃比手术刀还要硬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在胃的表面有一层膜称为胃粘膜上皮细胞,为了不消化自身,整个胃腔内表面都覆盖着这层膜,上皮细胞会不断的向胃腔内分泌粘液,形成一层厚的粘液层覆盖粘膜,加以保护,这层膜每天都会更新一次,如果没有这层膜,胃酸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将胃融化殆尽。从胃的功能分析,它更趋向于存储食物,同时兼具小部分的消化功能。但是胃不被腐蚀,还有一种物质可以有效阻碍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已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正是有了层层保护机制,胃酸才会安全的存留于我们的胃内,帮助我们消化美味食物。
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关系
要想理解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就必须简要了解一下胃的微观结构。对于胃这种管型器官一般分4层,每一层都执行着不同的功能。好比商场或超市为方便顾客购物每一层或每一隔断所卖的物品都趋近相同。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1、粘膜层:约1毫米厚较厚,在正常情况下此层表面光滑,柔韧,大部分呈淡红褐色,幽门部显粉红色。当胃收缩的时候形成纵行褶皱,为扩张时则消失。其内含有大量的胃腺。胃腺主要位于胃底和胃体,胃壁内至少存在5种细胞:
①主细胞(又名胃酶细胞):其表面有微绒毛。
②壁细胞(又名泌酸细胞):胃酸(盐酸)就是此细胞的产物,而且还分泌内因子,而内因子是一种吸收维生素B12所必须的糖蛋白。一旦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微绒毛的数目和表面积可增加约5倍,因为微绒毛对胃酸输送入胃腔功不可没。所以通过刺激可以有效加大胃酸的分泌量以适应身体的需要。反之微绒毛则暂时消失。本着进废退的原则。
③颈粘液细胞:更新速度较快,约7天。
④干细胞:相对没有分化的细胞,此类细胞好比橡皮泥,可以分化为各类腺细胞。
⑤神经内分泌细胞:常见于胃底和胃体。对于控制运动和调节胃腺的分泌起着重要作用。
2、粘膜下层:比较疏松,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3、肌层:是胃的动力性结构,有3层平滑肌构成。
4、浆膜层:相当于胃的外衣,可以和周围器官进行滑润的摩擦。
通过上述,会发现和胃有关的疾病一般都是发生在粘膜层的。
胃炎:平时我们所说的胃炎其实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在组织学中将其划分为急性和慢性。根据粘膜的损伤程度可分为糜烂型和非糜烂型。
慢性胃炎:主要是指粘膜层逐渐丧失了其功能,而出现胃一定程度的萎缩。常受伤害的是贲门,也可以累积到胃体,由于壁细胞受到伤害,泌酸的功能、胃蛋白酶和内因子都会减少。目前明确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急性胃炎:多由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消炎药)、大量酒精的摄入、浓茶、咖啡、急性的应激造成。而少见于胃插管的损伤、血管的损伤、病毒感染等因素。
胃溃疡:是指穿透至粘膜肌层的一种局限性损伤。溃疡面的大小从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而糜烂和溃疡的本质区别就是穿透的深度,如果不累积到肌层就是糜烂,相对表浅。反之则为溃疡。严重者可导致穿孔引起剧烈腹痛。
胃癌:胃腺癌发生率占胃恶性肿瘤的95%,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饮食和环境饮食相关。摄入过多的食盐、高盐的盐渍、熏制食品、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是诱发胃癌的相关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Hp是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一级致癌因素。胃息肉并不常见,但必须提高警惕,对各种胃息肉都应该予以切除。
总之无论是那种胃的疾患,除了外在环境的致病因素之外,重要的是要做到良好的自我健康生活习惯。经常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健康的饮食,不抽烟,不酗酒,不大吃大喝,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常做运动。每年做1—2次健康体检。如果胃部有不适感尽快去医院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方位上上策。
国内外胃癌研究现状
保“胃”战
胃癌病因的探索
胃癌主要诱因——蛋白酶受体的缺失
2011年6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发现,蛋白酶激活受体4(PAR4受体)广泛表达于胃粘膜中,其在胃粘膜保护和损伤修复、胃癌发生中的具有积极作用。科研人员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研究技术发现胃粘膜损伤修复的“中介”――PAR4受体在胃癌病人中显著性下降,其缺失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相关;PAR4受体基因启动区超甲基化是引起该受体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揭示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在胃癌发生中的重要致病诱因。
幽门螺杆菌——多种胃病“元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在体检报告中,如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引起重视。
饥一顿饱一顿易诱发胃癌
2011年1月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吃饭狼吞虎咽,“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经常连早餐都不吃,容易引发胃癌。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说,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吃熏烤、高盐、辛辣、腌制以及嗜好饮酒的人,胃癌发病率更高。此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增加患病的诱因,比如吃饭狼吞虎咽,有时不吃饭有时又吃得太饱,生活无规律,这些都给胃癌发病提供了“土壤”。
今年世界癌症日的宣传主题是“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毛羽指出,预防胃癌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和进食过快过烫,此外要少吃或不吃腌菜,少吃或不吃烟熏油煎食物,不吃霉变食物,不吸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男人患胃癌的风险较高?
2011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表示,雌激素保护女性免患导致癌症的胃炎。患有包括胃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在内的几类癌症的男人比患有这些癌症的女人更为常见。一些科学家认为,诸如饮食和吸烟等生活方式的不同也许是这一差异的原因所在,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差异根源于男女之间的基本生物差异。
基因变异与饮啤酒共同增加胃癌风险
2011奶奶5月6日, 巴塞罗那Catalan肿瘤研究所Eric J. Duell博士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报告称,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研究(EPIC)表明,长期大量饮用啤酒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而如果调控酒精代谢的基因发生变异,则风险增加更甚。
病理学研究
蛋白酶激活受体4(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4, PAR4)广泛表达于胃粘膜中,其在胃粘膜保护和损伤修复、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是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胃癌与基因
胃癌由基因突变引发,因幽门螺杆菌的细菌感染、进食过多腌肉及泡菜等腌制食品、或吸烟、令致癌物于胃部形成,破坏DNA而导致,发病率于老年人尤其高。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胃癌的研究,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同时我们期待科学家们能在胃癌的研究上取得更多成果,直到攻克胃癌。
胃癌的致病基因
2011年10月,《自然-遗传学》上刊登了一篇论文称,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组技术,揭示了胃癌的所有基因突变,并发现了20个胃癌驱动基因,并证实一种名为ARID1A的肿瘤驱动基因在某种类型的胃癌中突变率高达70%-80%。
此项研究揭示了胃癌中所有的基因突变,加深我们对胃癌发展的理解,有助于推进早期诊断技术及实行个人化治疗。另外,研究发现的多个肿瘤驱动基因,为胃癌的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靶标,包括ARID1A在内的染色质修饰基因的频发突变,使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以治疗胃癌变成可行的疗法。
胃癌的易感基因位点
2011年10月,《自然-遗传学》还刊登了一篇论文称,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筛查出2个新的胃体癌易感基因位点3q13.31和5p13.1。这是世界上首次专门针对中国人群胃癌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从基因层面证明了“胃癌会遗传”的可能性。
抑制胃癌的重要基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专家首次发现了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同源盒基因IRX1对抑制胃癌细胞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或成为胃癌诊断新型分子标志物的重要线索。
胃癌诊断方法的探索
胃癌可在无活检情况下完成诊断。消化疾病周(DDW)上公布的一项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白光内镜联合放大窄带成像(NBI)有助于准确诊断早期胃癌。
研究者指出,白光内镜的特异性不是很高,并且假阳性病变数目较多,因此活检次数也较多。根据内镜检查所见,仅40%的胃癌被正确诊断。而在放大NBI组,由于特异性较高,因此假阳性病变数目较少,活检次数进而也较少。研究者表示,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在区分恶性肿瘤病变与良性凹陷性病变方面的性能非常高,不必活检即可实现对早期胃癌的准确诊断。
胃癌治疗方法的探索
维生素E衍生物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作为维生素E衍生物的VES能选择性地抑制人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生长,且能促进肿瘤细胞分化,遏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以胃癌细胞或胃癌组织为实验模型开展相关科研的报道。
胃癌切除术后放疗不能提高无疾病生存率
研究者揭示,胃癌完全切除术后,在卡倍他滨-顺铂基础上进行放疗,对于大多数病人,并没有改善无疾病生存期,这项结果来自于ARTIST试验。
胃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的存活有益
据一项对从前研究的分析发现,与仅接受手术的患者相比,那些在胃癌术后跟着接受化疗的患者与其死亡风险的下降以及无病存活率的提高有关。
“胃”爱加油
保“胃”战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都市白领的胃多少有点小毛病。然而,我们的身体不是铁打的,它禁不起日复一日的折腾虐待,如果你对自己的身体不爱惜,将来总有一天它会报复你的。如果你用好好对待它,它会用健康回报你的。
下面和大家分享九条原则,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来好好爱护我们的胃。
1、多吃天然新鲜的食物,避免过于粗糙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加工休闲零食
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是食道癌、胃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这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降低疾病风险。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调味料、盐、糖、添加剂等,对健康无益。
2、食物清淡,低盐少调料,忌过冷、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油炸熏制腌制食物
高盐饮食会增加胃酸分泌,且会增加胃癌风险。我们的胃很娇嫩,如果反复强烈地刺激它,经常食用辛辣、热烫、冰凉的食物,黏膜血管会急剧收缩或扩张,对消化道造成刺激和损伤。在消化道不断地损伤、修复过程中,就容易引发癌变。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腌制食品、发霉的食物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要避免食用。
3、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再下咽
我们的牙齿是切割工具,就是为了把食物切碎嚼烂的,而胃里没有长牙齿。所以如果吃东西时狼吞虎咽不细加咀嚼,就会把大块的食物送到胃中,增加胃的负担。长此以往,胃将不堪重负。
4、吃粥,但不要吃泡饭
粥是将米彻底煮烂,米中的淀粉溶入了水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状态,容易消化吸收。泡饭的状态不同:米是米水是水。而在吃泡饭时人们大多会和吃粥一样,不多加咀嚼就下咽,从而给胃带来较大的负担,所以常吃泡饭比较伤胃。
5、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心理因素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持续过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抑郁等精神因素,会对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压力过大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粘膜修复能力下降。情绪、心态都会引起胃肠症状,长期的不良情绪也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胃肠道疾病导风险。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
6、注意保暖
秋冬季节天气寒凉,也是胃病的高发期。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引发胃肠道症状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
有消化道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物。爱美女性也要注意,不要为了爱美穿得过短过少。
7、远离烟酒浓茶浓咖啡
烟酒浓茶咖啡都对消化道都有很大的刺激性,会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
吸烟是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哪怕生活中其他方面都非常合理健康,吸烟也是多种疾病的诱因。
酒精则会使胃黏膜产生红斑和腐烂损伤,会刺激胃酸分泌而加重胃黏膜损伤。如果已经有消化道溃疡,咖啡会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和胃酸分泌。
8、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均衡营养
很多人的胃病都是吃出来的, 是长期饮食不规律、食物不合理造成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引起多种消化道疾病。
9、有不适及时就诊,定期作体检
很多人胃不舒服就随便买些胃药吃了,还有些人觉得胃病是小病,毫不在乎,这些都不可取。日本建议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胃镜或钡餐检查;如果已经有消化道疾病,则要听从医生建议做相应的检查。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下药或置之不理。
总的来说,就是要合理饮食,规律生活,适量运动,以及良好心态。
探索最有价值的生物专题转载须注明:/news/hot/160.html惯的改善有关.&(2)全面开展胃镜检查工作胃镜检查适&应证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以及饮食结构生活卫生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