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战争不能打跳伞飞行员跳伞是什么问题?

您好,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过微创方法在心室内植入“降落伞”,对两名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施行“经皮心室重建术”,实现了国内该项技术领域零的突破。
本期名医堂来到访谈室做客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在心脏里装“降落伞”挽救心力衰竭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博士。
工作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疾病: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超声心动、高脂血症。
心力衰竭的一些临床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呢?
马为:一个是呼吸困难,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的最早期它可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只有在活动或者是活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进一步的发展,心脏功能的恶化它就会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表现。当然有些病人可以表现为水肿,比方说他可以表现为下肢的水肿,表现为肝脏的瘀血,实际上也是一个水肿的表现。
心脏“降落伞”的原理是什么?
马为:发生空难的时候,“降落伞”能够挽救人的生命。我们对于某些心力衰竭患者,比如说心肌梗死以后,在心脏就形成了室壁瘤的情况,对于这种特殊的人群,我们可以考虑做“降落伞”的方式治疗这些患者。把它放到心脏里边去就能够起到跟心肌协同收缩的作用。同时把那一部分坏死的心肌隔离开,这样能够减少心脏的容积,改善心脏重构。
“降落伞”技术相比传统方法,优势有哪些?
马为:如果说和外科手术去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就是微创,而且术后恢复快,效果是确切的。如果是和传统的药物治疗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也是效果改善得也相对来说是比较确切的。而且它的奇效是相对比较即刻的。我们那个病人术后第三天,6分钟步行实验他可以走得很好了,跟他的术前比是很好的,他的奇效相对也是比较快,比较迅速的。
名医堂31期:心脏“降落伞”挽救心力衰竭患者
主持人续续:腾讯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名医堂》。今天来到访谈室作客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今天我们聊的话题也非常有意思,就是在心脏里装“降落伞”就能挽救心力衰竭患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马老师给我们解答一下,马老师,您好!欢迎您作客腾讯。
马为:主持人续续好!腾讯的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续续:这项新技术主要是针对心力衰竭的患者,那么什么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一些临床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呢?
马为:心力衰竭对于我们心内科医生来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可以说是所有的心脏病发展到最终阶段的一个临床表现,我们最常见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它的表现可以有多种多样,对于我们来说最常见的表现,一个是呼吸困难,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的最早期它可以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只有在活动或者是活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随着病情的进一步的发展,心脏功能的恶化它就会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表现。比如说它可以表现为我们所说的端坐呼吸,好好坐着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出现呼吸严重的情况,甚至可以出现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实际上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呼吸困难。
当然有些病人可以表现为水肿,比方说他可以表现为下肢的水肿,表现为肝脏的瘀血,实际上也是一个水肿的表现。病人有的临床表现就可以表现为不想吃东西,全身的疲乏无力的表现。
主持人续续:现在心力衰竭的患者的患病率高不高呢?
马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实际上是很老的一个话题了,从国外的调查来看,心力衰竭在人群当中的患病率大概在1%到2%,100个人里边有一到两个人是患有心力衰竭的。从中国的调查来看,人群的患病率大概也是差不多,也就是100个人里边有1个人患有心力衰竭。但是我们说的这种人群的患病率指的是成年人,比如说18岁以上的成年人来平均。但是心力衰竭大多数是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发生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进一步来看是中老年人群当中,这个患病率就会明显的增高了。所以国外的调查在65岁以上的这种老年人当中,每五个人里边就有一个心力衰竭的患者。而且心力衰竭的这种患病率和导致这种死亡的情况在最近几年实际上比以往的年代增加了6倍,所以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之大的。
主持人续续:那心力衰竭是不是都需要做手术呢?
马为:当然心力衰竭它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的临床上的表现,比如说很多疾病,心脏病都会导致心力衰竭。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力衰竭的病人都需要去做手术来进行治疗。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一般是怎么样治疗的呢?
马为:一般心力衰竭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心力衰竭的病因去治疗,刚才我们说到了,心力衰竭实际上是所有心脏病的一个最终的表现。所以它的病因很多,首先针对它的病因进行治疗。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是一种病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我们可以针对冠心病的病因首先进行治疗。但是当这些心脏病发展到了它最终的阶段的时候,有的治疗是共同的,比如说我们医生经常会给病人选择我们所说的叫做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β受体阻滞剂卡等这些药物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通过药物治疗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改善他的症状。对于一大部分的病人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的方式。
主持人续续:再比较严重的患者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了?
马为:对,有一部分的病人可能需要采用这种手术治疗的方法。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了外科的手术,也包括了内科的微创治疗的方式。
主持人续续:心脏里装一个“降落伞”听起来真的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事情,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事情的原理吗?
马为:如果发生空难的时候,“降落伞”是能够挽救人的生命。我们对于某些心力衰竭的患者,比如说心肌梗死以后,在心脏就形成了室壁瘤的情况,对于这种特殊的人群,我们可以考虑做“降落伞”的方式治疗这些患者,我们可以看一看心肌梗死以后病人的情况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正常的心脏,这个地方是一个尖的形状,如果说一旦发生了心肌梗死以后,有一部分人这个地方就会变得圆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我们有一个很好的PPT的展示。这个地方心脏就不再是这种尖的形状,就变圆了。这种圆的形状对于心脏来说是很不好的。心脏如果一旦变圆了,医学上有一个术语就叫做心脏发生了重构,它的结构重新发生了改变。这种重构对病人来说相当的不好,它会引起矛盾收缩,它不能够很好的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我们简单的理解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负能量。正常收缩的时候,它不能跟你正常的心肌一起收缩,反而拖后腿。这样就会对我们的心脏功能造成损害。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给病人在心脏里边放这样的一个东西,就叫做心脏的一个类似于“降落伞”这样的一个情况,这样的一个装置。这样放到心脏里边去就能够起到跟心肌协同收缩的作用。同时把那一部分坏死的心肌隔离开,这样能够减少心脏的容积,改善心脏的重构。
主持人续续:这个“降落伞”是放在哪个位置呢?
马为:就是放在这部分变圆的位置,具体我们可以看一看PPT,上面显示的非常清楚。
主持人续续:这项新技术有什么新的突破呢?
马为:这项新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对于晚期的心力衰竭的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一个治疗的技术。因为我们知道,早期针对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的患者,我们除了刚才提到的药物治疗以外,唯一治疗的方式就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把这一部分室壁瘤直接切掉,这样对外科手术的医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切得多了,正常的心肌也有一部分切掉了,心脏的功能肯定受到影响,如果切得不够,那这个效果也不好。同时这是一个外科的大的手术,病人的风险很高。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高是有多高?
马为:因为本身这些病人都是严重的心力衰竭的患者,同时很多人有严重的冠心病,所以他术中发生这种并发症的机率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这个手术等于是一个微创手术。
马为:对。我们这个微创手术具体怎么做呢?他可以通过穿刺血管,就跟现在很多朋友实际上非常熟悉的这种冠状动脉造影是一样的,这个是通过穿刺骨动脉,然后通过一个鞘管,我们可以去看一看PPT,我们通过一个鞘管,然后把这个“降落伞”给它放置到那个鞘管里边,通过这个鞘管把这个“降落伞”放到心脏里边去。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两个病人术后的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这个跟你传统的外科手术是根本不可能恢复这么快的。
主持人续续:刚才您也提到了,现在已经有两位患者应用了这个手术,那能介绍一下当时手术的一些情况吗?
马为:这样两位患者都是我们心肌梗死的患者,两位患者都是存在类似的情况,都是发生了急性的心肌梗死,尽管都接受了急诊的治疗,这个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去接受这种支架的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少一部分人或者是某种程度上,这种病人并不少。因为我们医学上的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大概有20%到50%的人仍然会发生心力衰竭。这两个病人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他尽管接受了支架的治疗,但是术后仍然发生了心力衰竭。心脏形成了室壁瘤。
主持人续续:心脏支架等于是心外科的手术?
马为:是心内科的手术,也是通过微创治疗的方式,血管堵了,我们把血管开通了,放一个支架,保证血管开通的状态。
主持人续续:那术后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
马为:术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术后我们会给病人做相关的一些评估。比如说我们会给病人重新做相关的检查。比如说做心脏彩超的检查,看看他的心脏功能恢复得怎么样。这两位病人术后的彩超的功能恢复得都是很好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指标,6分钟步行实验,让这个病人在手术前走6分钟,看一看他走的距离怎么样。然后术后我再让他走6分钟,如果说他的距离有了明显的增加的话,那就代表手术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就像我刚才提到,这种心力衰竭的病人是有呼吸困难的,最早的表现就是劳累性呼吸困难。这种指标就很好的能够反映病人的心脏功能的改善。这两个病人术后恢复都非常好,我们到时候有一段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主持人续续:当时我们在挑选这两位患者有没有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患者或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呢?
马为:“降落伞”的这样一项技术是一个非常非常新的一个技术。在国外目前也就是只有100多例的经验。我们国内也是首先开始引进这样一项新的技术。对于这些病人他是需要经过相对比较慎重的选择的。比如说我们这些病人都是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这个地方是心脏的前壁,心尖的位置,它是没有运动,或者是形成了室壁瘤的患者。这些人在临床上有心力衰竭的这种表现,做一个超音心动可以发现心脏的心脏功能,射血分数。光光满足这样的条件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给这样的病人做CT的检查,判断他局部的解剖的结构是不是符合或者是适合来做这样的手术。
主持人续续:做这个微创手术,在心脏里装一个“降落伞”,它是有风险的吗?风险有多大?
马为:它的风险跟我们常规的接受治疗的风险是类似的,现在这种常规的接受治疗心脏放支架已经是很多人广为熟悉了一项治疗技术了。
主持人续续:我在心脏里放一个这样的“降落伞”,那它的使用年限有多久?是可以永久使用的吗?
马为:这个使用年限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这个“降落伞”目前来看它是没有所谓使用年限的问题。
主持人续续:放进去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马为:放进去以后,从局部的解剖的改善是一劳永逸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规律的来服用药物,来遵守医生的医嘱。
主持人续续:要不要定期检查呢?
马为:需要定期检查。
主持人续续:现在北大第一医院符合刚才您说的这些条件患者是不是都可以做这项手术呢?
马为:由于目前这项技术是刚才我们提到了,国际上只有100多例的经验。但是这100多例的手术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所以目前国际上也在做一些新的临床的研究。比如说像最近在国外就在进行一项研究,它要入选400多名患者。这样的话,来进一步来评价这样一项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由于这样一个器械目前还没有在国内上市,所以病人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手术。但是我们也在做积极的准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这样一项非常好的技术,为广大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福音的技术能够更早的运用到临床当中。
主持人续续:没有这些新技术之前,我们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局限性呢?
马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对于我们心力衰竭的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规范的使用经过了很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了有效的药物。实际上在我们的临床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很多的患者,他可能迷信某些药物,比如说迷信某些中药或者是广告里面的保健药。而对我们现在有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证明确实有效的药物没有规范的去使用。第一步就是要规范的使用这些药物,包括了比如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β受体阻滞剂卡等等确实有效的药物,如果在这样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效果不好,当然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可以通过装三腔心脏起搏器的方法也能够对很大一部分的心力衰竭的患者起到改善。如果还不好的话,我们需要考虑进一步的心脏“降落伞”的治疗,包括甚至有的人需要做心脏移植的治疗。现有的治疗的局限性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症状,包括他的生存率,病死率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所以我们的医生不断的研发和引进新的技术,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主持人续续:我们新技术相比这种传统的方法它的优势表现在哪些?
马为:当然我们这种传统的方法可能针对我们降落伞的主要是和外科手术去做对比。如果说和外科手术去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就是微创,而且术后恢复快,效果是确切的。如果是和传统的药物治疗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也是效果改善得也相对来说是比较确切的。而且它的奇效是相对比较即刻的。我们那个病人术后第三天,6分钟步行实验他可以走得很好了,跟他的术前比是很好的,他的奇效相对也是比较快,比较迅速的。
主持人续续:那问一个大家都特别关心的问题。做这个新手术它贵不贵呢?
马为:由于目前的器械还没有在国内正规的上市,所以目前的价格,因为国内还没有定价,目前的价格方面就无法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续续:那大约需要多少钱的费用?
马为:如果参照欧美国家的定价,因为这个器械在欧洲是上市了,它的器械在欧洲的定价是3万欧元。国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目前来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引进器械以后才能有一个最终的价格方面的考虑。
主持人续续:那这项技术在实现上都有什么难点呢?
马为:实际上这样一项技术的难点,如果说对于像国内的绝大多数的大型的医院,三甲医院,他做这种冠状动脉的介入技术非常成熟的话,从技术本身来说它的难点并不是很大。我们理解,他的难点,一个是要选择合适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这样的一项治疗。为了保证我们手术的这两位患者的安全,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给这些病人做了很完善的超声心动的检查,评价他局部的解剖,病人的心脏的功能是不是符合。另外还做了CT的检查,而且这个CT的检查是要送到国外的中心实验室来进一步的来判断他的解剖结构是不是符合。这样来做这样的一个手术。所以做了很多很多的术前的这种规范的准备。刚才说了,一个就是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第二,由于这种输送,大家都可以看到了,这个“降落伞”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为了输送这样的一个“降落伞”,它的鞘管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骨动脉,局部穿刺的血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比普通的冠状动脉造影要高。当然我们也进行了周密的准备,所以我们这两位患者都没有发生局部的血管穿刺的并发症。另外术后的规范的药物治疗还有规范的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手术,尽管你手术当时成功了,但是没有很好的术后的规律的随访,可能也会最终手术会失败。
主持人续续:现在这项新技术只有在我们北大第一医院有过这两个患者的例子?
马为:目前来说,据我所知,国内就只有我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了这样两例手术。这样的一项手术能够在更多的医院能够引进的话,相信会让更多的临床患者获益。
主持人续续:现在国内和国外之间的技术上有没有什么差距呢?
马为:从技术上来说是没有明显的差距。
主持人续续:那国外全部都应用到患者身上了吗?
马为:刚才提到了,如果在欧洲国家,实际上如果病人的条件符合的话,他是可以运用到病人身上的。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北大第一医院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方面都做了哪些贡献和努力呢?
马为:首先就是我们在我们的全科同仁的努力下,我们这两例手术是在我们心内科的主任霍勇主任还有洪涛主任,还有李健平主任共同进行完成的。我们科内的领导和我们科内的医生对这样的一项技术和对整个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都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在心内科建立了规范的心力衰竭的随访的门诊。刚才我们提到了,如果一项好的技术,你没有进行规范的随访,即使是手术即可成功了,但是它的长期效果也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建立了一种规范的这种随访的门诊来保证心力衰竭的患者得到目前最有临床证据的这种治疗。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的跟国际上的新的医疗技术进行接触,不断的希望能够引进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技术,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来服务。
主持人续续:刚才说这项新技术是从欧美国家引入的,现在我们医院还在做一些什么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呢?
马为:近几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发展是非常非常迅速的,可能很多朋友会熟悉有几类疾病,比如说有一些病人可能原来是有心脏的瓣膜病,主动脉瓣严重的狭窄,原来只有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才能治疗,但是现在我们也逐渐的准备从欧美国家引进一些新的技术。也是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另一方面的内容是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高血压的大国,在中国目前来说高血压的患病率,成人当中的患病率有接近20%。也就是说,10个成人里边就有两个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实际上是非常高的。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的病人都需要去规范的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但是有一部分的高血压的患者,你尽管通过了很多很多的这种药物治疗,他这个血压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近年来在国外发展了一项新的技术,也是通过微创的方法来做一种微创治疗的手术,叫做肾动脉的神经消融的手术,通过这样一种手术能够使得部分我们所说的叫做顽固性高血压,也就是说用了很多很多的降压药物血压都不能得到控制的患者,他的血压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主持人续续:可以根治吗?
马为:目前可能为时尚早,至少可以让很多的血压服用多种药物都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病人,他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主持人续续:这个真的是很好。因为我的家长也有高血压,他每天都要吃药,很麻烦这个事情。
马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当然我们国内的这种专家也在努力,希望能够不断的引进甚至由中国人自己来开发出新的技术,来为更多的患者,特别是刚才说的心力衰竭患者相对还是少,高血压的患者可能就很多了,因为我们每一位朋友身边都会有高血压的患者。
主持人续续:我们在心脏里装“降落伞”,可不可以把心力衰竭完全治愈了呢?
马为:目前来说还是不行的,它只是我们心力衰竭治疗的方式之一,而且是很有前景的方式之一。心力衰竭的治疗我们反复强调还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了这些器械治疗,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
主持人续续:其实最近这些年心脏病也是很常发的一个疾病,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平时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心脏的呢?
马为:保护自己的心脏,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现在我们都知道,为什么现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种心态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的,特别是年轻人都是生活没有规律,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你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另外,你要很好的控制一些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比如说高血压,在成人当中,每十个里边就有两个高血压的患者。另外,很多人比如说有高血脂,很多人有吸烟,饮酒等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我们都要很好的控制。
包括像现在人比如说要加强运动锻炼。现在很多人比如说楼层也很高,可能都不去爬楼,都去坐电梯,每天的运动量都是非常少的,这些都不利于心脏的保护。
主持人续续:心脏病有没有一些前兆呢?因为现在经常也会听说一个很年轻的白领猝死或者是怎么怎么样。可不可以有一些征兆给我们,加强保护心脏。
马为:良好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猝死的发生。我们听到的很多很多的这种年轻人还是白领,他的猝死,之前都有一个疲劳工作的情况。太疲劳工作的情况,另外,我们心脏病的这种表现很多人可以表现为胸闷,可以表现为胸口疼,可以表现为呼吸困难。所以一旦有这样的一些情况,那建议大家还是尽早的先到医院去看,看一看,做一些相关的检查,通过医生的问诊来排除是不是有心脏病前兆的情况。
主持人续续:那什么样的人是心脏病比较高发的呢?像遗传会不会是?
马为:遗传是心血管疾病非常非常高发的危险因素。另外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多种,比如说又有高血压,又有高血糖,又有高血脂,又抽烟,又喝酒。这些人肯定是心脏病的高发人群。
主持人续续:现在心脏病一般会不会比较早发呢?
马为: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心肌梗死的病人是20岁左右。无论是年纪大的人还是年纪轻的人都应该对自己心脏早期的症状引起重视。
主持人续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期访谈就要结束了,最后马老师还有什么要跟我们网友朋友们说的?
马为:最后非常感谢各位网友能够来观看这样的一个视频。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医生的努力,不管是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好,还是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药物治疗也好,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引进新的治疗方式。通过这么多的这样的一些途径,希望能够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好的心血管疾病的这种改善和治疗。
主持人续续:好。我们本期访谈就结束了,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梦见高空跳伞 有些噩梦是疾病先兆 梦到从高处坠落或因心脏病_牛宝宝文章网
梦见高空跳伞 有些噩梦是疾病先兆 梦到从高处坠落或因心脏病
被人追杀,想要呼救却怎么都发不出声;从上百层的高楼掉落;挚爱的亲人突然离你而去……这些悲惨的噩梦想必你都经历过。[wWW.nIUBb.NEt)而晚间的一个噩梦不只会影响你一天的心情,甚至和你的健康息息相关。日前,《生命时报》进行了一项调查,在4589名网友中,有32.5%的人一周至少做一次噩梦,37.7%的人每月做一次以上,半年一次以上的占29.2%,仅0.6%的人从未做过噩梦。糟糕的噩梦也是全球人都有过的经历。德国睡眠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在4000多名德国人中,10%的人近半年来频繁做噩梦,61%偶尔做噩梦。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更使做噩梦的人比以前多了近一倍。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马克?布拉格罗夫表示,如果让人们记录下来的话,一个人每月可能会做一两次噩梦。那么,人究竟为何会做噩梦?经常做噩梦又预示着哪些问题呢?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三种人最爱做噩梦“梦是伴随着人类睡眠过程的一种状态,睡眠中有个快动眼期,如果你这时正在做梦并恰巧醒来,就会记住。”精神分析专家、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天布表示。现代脑科学及睡眠医学证实,无论你有无感觉,每晚约有两个小时在做梦,平均会做四五个梦。也就是说,如果你活到80岁,一生可能做了10万个梦。“尽管没有确切数据,但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等让越来越多现代人被噩梦纠缠。”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称,相对来讲,习惯负面思考、容易紧张、压抑、悲观的人常做噩梦。研究显示,有三种人更容易做噩梦:年轻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不堪噩梦困恼来求助我的人将近翻了一番。以前这部分人只占我门诊量的5%,现已增加到10%。”睡眠专家、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忧心地表示,突然失业、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使得年轻人成为他门诊中的“主力军”。。最近,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研究人员跟踪5年发现,19%的男性和30%的女性表示近期做过噩梦,女性更易把日常焦虑等情绪带入睡梦中,而且对噩梦的感觉也更为强烈。儿童。马克教授表示,做噩梦的频率还可能与年龄有关。一周内大约有1/4的5―12岁儿童因噩梦惊醒。原因是儿童的大脑还在发育、情绪更受外界影响,他们做的噩梦梦境通常是被人跟踪。此外,从青春期走向成人期时,噩梦的频率也会增加,此后便开始减少。噩梦分为多少种虽然梦境千奇百怪,但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的研究却表明,尽管全球有60多亿人,却逃不出12种梦。其中人们最常梦到的是被追赶,随后依次是迷路、高处坠落、当众出丑和受伤。德国睡眠研究所噩梦研究专家海富特博士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噩梦主要分为3种:被追赶或生命受到威胁;失去亲人或喜爱的物品;迷路或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而在某种程度上,噩梦也是人们担心的恐怖场景在大脑中的“预演”。其中,被人追杀或无法逃跑等“无能为力型”的噩梦,是被调查者们最大的困扰,37.7%的人表示常做这种梦。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室主任医师丛中教授认为,这一类梦暗示主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感到恐惧,比如在激烈的竞争中害怕被淘汰。选择“怪异型”和“事故型”的比例分别为15.6%和11.4%,如梦见自己会飞但又突然从高空中掉下来、被野兽或怪物追、地震、空难等,这说明主人有失落感,在现实中可能他所希望的东西没有得到实现,认为自己是个怀才不遇、能力尚未得到施展的人。另有8.1%的人常梦到自己当众出丑,如赤身裸体出丑的“丢脸型”,这表明你内心感到孤独寂寞,也可能是你白天遭遇的某些尴尬事件在梦中被进一步“演绎”等。“很多人以为做噩梦肯定有害,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不管美梦还是噩梦,都能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察觉现实生活中被你忽略或压抑的真实情感。”张天布表示,噩梦其实是白天焦虑、恐惧、害羞、内疚等情绪在夜间的释放,反而能起到情绪调节剂的作用。噩梦预示某些疾病噩梦不只和心情有关。德国睡眠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人频繁做噩梦,可能预示着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梦见喉咙被人掐住可能是扁桃体发炎;梦到从高处坠落,可能是心脏病先兆;儿童常做噩梦可能是肠胃系统出了问题;对老年人来说,则有可能是患上痴呆症或帕金森症等。“如果你长时间做同一个梦,梦到身体的某个器官,如肝、牙齿等每次都会疼痛,那也可能预示着这个部位确实有健康隐患。”施明表示。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原因可能让你被噩梦缠身。许建阳表示,一是睡姿不对,比如双手压在胸口上、趴着睡、冬天盖的被子太重等。二是在白天看到、听到、接触到有刺激性的场面,如碰上车祸等,这些场景会在脑中情景再现,甚至被放大。最后是亲身经历过一些重大创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南亚海啸、汶川大地震、矿难等巨大的灾难事故。而重大的家庭变故、儿时不堪回首的经历等也都属于此类。几招帮你远离噩梦噩梦,让本不轻松的现代人的神经更加紧绷。本次调查显示,47.4%的人表示噩梦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质量;13.6%的人称加重了心理负担,变得更加焦虑、抑郁等;有4.9%的人更为严重,已因此不能集中精力,影响到工作和生活,需要接受治疗;仅24.7%的人表示“没什么影响”。几位专家都指出,其实,噩梦与睡眠质量的好坏并无必然联系。但如果噩梦让你白天哈欠不断,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和生活,不妨尝试以下办法:解决白天的问题最关键。梦是人们白天情绪的一面“镜子”,比如,临近考试的学生经常会梦见交白卷。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白天的心态调节好,减少负面刺激的产生。人人都在承受压力,关键是要做好自己情绪的管理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高伟表示,应养成晚上12点前定时睡觉的好习惯,建议老年人选用蚕丝等质地轻柔的被子。睡前两小时别做剧烈运动、不看刺激性强的书籍、影视作品,多听听轻柔的音乐,看看轻松的书籍,洗个温水澡,泡泡脚,都能缓解紧张情绪。欢迎您转载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民航机不能跳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