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写字潦草不给写严重的诊断书

医生(职业)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职业????? 收藏 查看&医生(职业)[yī shēng]
医生,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医生,古代称大夫或郎中。现在“大夫”一词在北方人中也常用。在欧美医生普遍被称为“Physician”,只有外科医生被称呼为“Surgeon”。自中世纪后人们普遍认为“内科学”=“医学”=“内科医生”=“医生Physician”。而外科医生的工作是美容和理发,只作为医疗补助工作存在,可是随着时代前进外科医生和药剂师都逐渐开始独自进行治疗,他们也变得被看作医生。外科医生的法语称呼为:Decin(Medusan),德语是:Arzt(arutsuto)。但在英联邦英国外科医生,今天还以“密司脱”称呼。外文名Doctor性&&&&质救死扶伤
[DPSMMedicine man] 唐时设置学校令人习医,凡学医的人称为医生。今则用为业医治病者通称1、古代从官学中学医肄业的人。
《唐六典·太医署》:“医生四十人,典学二人。”
注:“后周医正有医神医华佗刮骨疗毒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皇朝置四十人。”
《·礼部五·医学》:“各处有司广设学校,为医师者,命一通晓经书良医主之,集后进医生讲习《》、《》、、叔和脉诀之类。”
2、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为业的人。
宋· 《书事》诗之二:“门外虽无车辙,医生卜叟犹来。”
《》第五十八回:“晋国医生入视,不识其症,不敢下药。”
《》第五回:“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重将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
《》第二幕:“周蘩漪:你跟老爷说,说我没有病,我自己并没要请医生来。”
3、指医术。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大夫原不会医生,误被都人唤此名。”中国自古不同于西方,宋代以前,对医生的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 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日本在以后称呼为:先生、医生、老师
美国传统性地医生被称Physician。同时,以不同专业领域被分招呼为:内科医生(Physician)和外科医生(Surgeon),Doctor。因为古代认为得病是由于恶魔和神等的诅咒,所以医生职业在世界各地同有很大关系。在西方的“医”是象征希腊神话里Asklepios(Asklepios手拿拐杖的形象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标志)。古代时候以不同阶级诊断治疗,奴隶医生为奴隶工作(奴隶与后世黑人奴隶概念不同),自由市民找自由市民的医生看病)。医生的地位不高贵(这个是由于罗马统治阶级少于奴隶阶级,还有就是大部分医生是由于战争被俘虏)。
医生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因为是关乎人命的重要,作为专门技术职务给予特别的地位。但当时中国由于思想的影响,医生的社会地位同陶土木匠等相当,认为是下贱的工作。朝鲜医生社会地位往往低于高级妓女的地位。印度的医生作为统治阶级存在,只看护高贵血统的人。在日本医生称为药师并和宗教联系密切,在江户时代社会地位在士农工商工上,依附于武士阶级存在。
日本明治维新后医生的制度变更完善,中医同西医合并存在。中国;韩国和朝鲜的中医与西医,依然各自独立存在,但中医逐渐减少有失传迹象。美国
全州没有通用执照,全部医疗执照制度各州独自制订。医生执照是终身资格,不过,在有新医疗技术时候需要更新考核。
医生需要各诊疗科专业医生资格。又区分有「家庭医生(普通医疗)」和「医生(专业医疗)」资格,二者作为各自独立。英国的医生执照在新西兰等的英联邦加盟国和殖民地可使用。英国医疗执照又有全球执照之称,在各个发达国家都普遍承认(中国并在不承认名单中)这是由于英联邦等都属于岛屿,医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各国。新加坡和文莱等国医生多在英国学习。香港在回归后医疗执照制度依照中国大陆制度原执照归还英国,但依然可以在英联邦加使用(只限英发执照)。
医生有国家考试4等级制度存在。
以医学系在校第2年Physikum(教育考试)被称呼为(教育科目)的自然科学系国家资格的统一考试。
合格后在1年后的Das erste Staatsexamen(第一次国家考试)(基础医学)和被招呼的考试。
合格后对约2年后Das zweite Staatsexamen(第二次国家考试)()和被招呼的考试。合格后有1年的医院临床义务。1年学习后是最后Das dritte Staatsexamen(第三次国家考试)的考试,合格后颁发实习医生(AIP:Arzt im Praktikum)执照。
实习医生(AIP)执照颁发后必须有1年半的临床进修,进修结束后颁发医生执照。(医生执照需同合格的毕业论文方才被承认)退休后可保留执照,享受医生养老年金制度社会保障。被认为是最严谨的执照,每年有大量人员无法正常毕业。特指的是急诊专科医生,我国急诊医师专业学会由世界急诊医学会和中华急诊医学会管理,一般在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以及急诊病房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从事急诊、急救和危重病监护治疗工作。急诊医学是伴随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急诊医生被誉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浓缩了大量的医学现代高科技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专门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为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等医务人员。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90年代的急诊科突出了科室的特色和融入了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因此急诊医学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急诊医生被誉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据1986年《》(英文版)中报道,全国已有11497家县级以上的医院设置了配备合格人员的急诊科或急诊室。器械设备得到更新,向专业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不过不少医院成立急诊科只是重点解决行政管理问题。但发展急诊医学重要的是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和提高急诊医学水平,如何去实现,需要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去构思、实践和总结。目前并无现成的模式,要靠自己去探索、设计和建设。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主要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我国社会的急诊。
像医学领域中所有专业学科一样,临床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专业人员来分析和总结。这是发展和提高每一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急诊医学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它成立伊始,急诊专业医师非常缺乏。但是它的发展是很快的。因为它属于医学科学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必然也会迅速发展的。此外它是一门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学科,并且要研究如何更迅速、更有效、更有组织地抢救急危病例,和处理“灾难医学”所遇到的问题,社会需要它,人民需要它。
以诊治一例急诊病人来看,如忽视或不够重视发病之初的处理,并及时安全地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室,而在急诊室也未予恰当处理,等他的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才开始投入大量人力和采用各种先进器械来救治,即使挽救了他的生命,这并不能认为是现代急诊医学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病人发病之初或受伤之际就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将他安全转送到医院,立即接受急诊室医师有效的初步诊断的治疗,然后根据病情,安排他们的转归。多数接受治疗后可以回家继续服药、休息治疗、少数危重病患者,就可以经适当处理或手术,然后转到强化监护医疗病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监护室(Coronary care unit,CCU),或专科病房。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就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已组建成功一个完善的EMSS,但是为时不会太远的。很多城市已经在向这种方向努力着。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如果没有具有活力的全科医生做坚实的基础,工作将缺乏生气和动力,那种以单纯的专科医疗的服务体系,势必造成医疗秩序的混乱,也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能够负担得起。
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在家庭、或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并且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他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如政府、民政、慈善以及企业团体、居委会等,解决患者的具体困难。根据疾病的需要可将其妥善的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患者负起全程的责任。(一)全科/家庭医生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综合性的知识:全科医生掌握全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除此外还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学甚至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问题及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健康卫生问题。
2、高尚的素质:全科医生肩负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担,对每一位人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一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必须具备有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甚至具有的,洞察眼前所经历的一切事物,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具有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需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不断进取。
3、丰富的生活经验: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的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人文科学边缘的接合,他们生活在社区,距居民最近,不是在高墙内的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各人的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丰富的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他们的头脑,使其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卓越的管理才能:全科医生以病人为中心,维护患者的利益,站在较高的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并且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政府、企业、慈善等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诊听,更是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因此在其工作中施展了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有这种才能,方能当好一个全科医生。由于全科医生对医疗和医疗费用的卓越管理,而获得了医疗保健“守门人”的专业称号。
5、执着的科学精神: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人民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生为满足社区和个人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究研,只有具有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处理好社区和人群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二)全科/家庭医生的业务范畴
1、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
2、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
3、、对个人及家庭问题的处理;
4、的管理及处理;
5、建立家庭病床,上门处理家庭病人;
6、家访或为老人提供方便服务;
7、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
8、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9、社区大卫生管理,包括疾病监测(地方病、、传染病、多发病)、多发病危险因素调查、饮食卫生、公害等管理;
10、协调病人转诊、会诊、咨询专家以及医疗救济和支持;
11、社区人群;
12、对本部门管理;
13、个人学习、进修学术交流、会议等。
由此可见全科医生是受过全科训练的具有初级保健特长的医生,参见1。一位全科医生大约可管理人左右,他与专科医生协作完成医疗保健的I、II、III级防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认为,医疗系统全科与专科医生的比率为1:1较为合适,而某些国家则认为全科医生多一些。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  全科医生
1-2级预防为主
2-3级预防为主
常见多发病、早期未分化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
生物医学模式
按性别、年龄、病种人群
诊所或其它地方
所有疾病及健康问题
简单医疗仪器
全套医疗仪器
临床技能为主
仪器依赖性诊断手段为主
仅对就医时局限性疾病负责
平等合作式
权威指导式
密切、朋友关系、协约式
松散、无协约
(一)作为医生,应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接受患者红包、宴请,不向患者或家属借钱、借物;
(五)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准许我进入医业时: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
我将要尊重所寄托予我的秘密;
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同胞;
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的考虑介入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
我郑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诺言。中国医生的工作现状,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主要是司法的不公正、公众对医疗工作的误解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种不公正源于对医学的不了解、无知和想当然,制定法律的人对医学几乎是一无所知,他们往往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其他行业的推理制定法律,而懂得医疗的人又不懂法律,根本不能参与法律的制定,患者更是对医疗期望值太高,不顾客观条件,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会万无一失,一旦有失,便是医疗事故。而媒体更是为了新闻效应或者是搞噱头,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对医学一窍不通,却大谈医疗问题的大有人在),感情用事,闭门造车,或者是出于对一些个别现象的不满意,便一概而论,一点带面。比如,现在的医疗纠纷为什么往往是患者胜诉呢?法律的倾向弱势是其中原因之一,法律倾向弱势群体无可厚非,病人相对医院,医院是强势的,医生相对病人又是弱势的。一些病人及家属在律师的帮助下(为了共同的利益——钱),绞尽脑汁,本来就是一个医疗纠纷,结果先是说医疗事故,结果是没有根据,然后又说是民事纠纷,告你人身伤害,只要能找出过错,不管是否与后果有关,都要败诉,一个行将死亡的病人,不治而亡,结果赔偿要和一个健康人被车撞死一样。无论从死者本身的状况而言还是造成死亡的原因而言,不可同日而语。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甚至不能算作一门科学,最多算是一个职业,就像木匠瓦匠一样,医学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精确,最好的医生也不能计算出一个病人什么时候死亡,甚至我们都不能计算出来一个感冒的病人什么时候痊愈,一种药物用到一个病人身上会有什么后果,常常是我们在一些病人的身上的得到的经验用在另一些病人身上,这是当代医学的现状,每个病人个体有很大,结果可想,经常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这是病人和医生都不希望的,这令我们很难堪,也是公众不能相信的,但这是现实。我们天天都在犯错误,天天在误诊,天天在用错药,天天给病人增添痛苦,即便是一个医学专家也是如此,这是无情的现实,医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造成新的损伤、副作用乃至于死亡,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个浅显的道理。医学本身就像一个孩童,他在成长,完善,可是人们却要医生成为完人,不能出错,这是不可能的。这给医生带来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他们知道生命的价值,他们不想让生命泯灭,但是医学对于自然规律来说,就像螳臂挡车,我们明知不能让每个人都健康、都永远的活着,但是还要尽力而为,就像唐吉柯德。死亡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人们都不想死亡,所以就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这是多么沉重的担子,医生的肩膀根本抗不起这副重担。社会对医生的苛求是医生难以担当的。特殊的环境竟然造就了一批所谓“医闹”。他们闹得医生不能正常工作,医院不能正常开诊。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病人的死亡医生本来就很内疚、痛苦,甚至几天都不能从不快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如果再受到病人家属的指责、辱骂、甚至是殴打,法院的传讯,对于他们心灵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日积月累,很多医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当然还包括工作负荷过重、长期睡眠不足等),结果导致了心理疾病,当然最后受害的还是病人。一个病人给另一个病人治病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医生这个群体,有心理疾病的占相当比例,与工作年限是成正比的。有谁能来救救这些天天在救死扶伤的医生呢?现在是没有的。当今中国的一些患者,更确切的是患者家属,他们总想花最少的钱甚至是不花钱,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设备,用最好的药物,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不满意,投诉、告状。对于治病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消费的,没有钱治病却有钱大办丧事;没有钱治病但是为了找个好医生去送礼;他们宁可把钱花在赌博、到娱乐场所,也不愿意花在治病上;这种观念不是个别现象,观念的落后导致了医患之间的摩擦频发。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当病情变化时,他们往往第一反应是,是不是错误了或者手术做错了,更有甚者他们还用现代化的设备监视医生的行为,比如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还有笔记本记录你的一举一动,为了告状准备证据,事情还没发生,就未雨绸缪,医生边抢救边要防备授人以柄,结果是越紧张越出错,最终结果吃亏的当然还是患者,很多医生都有如履簿冰之感,终日诚惶诚恐,特别是低年资的医生,而中小的医院的医生更是可怜,他们平日没有进修的机会,也没有良好的设备,接触的病人少,经验缺乏,特别是分科不细,导致了他们在处理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出现差错,不规范,到了医疗事故坚定委员会,专家们就以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学识去判断这些医生的对错,以一个专科医生的水准去要求他们,结果经常是有错误的,赔钱就是当然的了。这种压力甚至是导致了医生在处理问题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治疗不积极,导致病人失去救治的机会。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医生的工作制,上了一宿夜班,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昏昏沉沉的能看好病吗?这是对患者极不负责的表现,甚至还要提倡带病坚持工作,你自己不健康怎么能为病人服务的呢?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每个医院都是这样做的。来自医院的压力,这几年医疗改革方兴未艾,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医生的变成商人,就是所谓的市场化,医生本来是要节省开支的,节约医疗资源,但是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就要鼓励医生多开药,多作检查,花费多了 ,病人就不满意,怨气就会发泄到医生的头上,如果挣不到钱,工资就开不出来了,因为政府是不给拨款的,重赏之下就有了勇夫,大家争先恐后为医院做贡献,但是静下心来有经常感到内疚,受到良心的谴责,卫生部有八不准,地方政府有把你推向市场,医生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自己是商人还是医生,内心受到折磨。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劳累,而报酬又是那么可怜,中国的医生累与我们的人口众多有关,这似乎没有什么办法,但是薪金低这本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由于社会偏见,导致了医生的工资低的可怜,在中国分配一直是个难题,辛苦的不挣钱,挣钱的不辛苦。一位姓马的德国老人说过:人只有吃饱了饭才能去从事道德、艺术。当然医生也不例外。由于他们的工资低,医生们不得不放下尊严,收红包,收回扣,已经蔚然成风。尽管行政主管部门说是少数医生所为,但我想各位医生是心知肚明的。也没人相信。由于不能从正常渠道得到他们的报酬,这对大多数医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一点可怜的工资生活就很困难了,还要赡养父母,为子女付出高昂的学费,很多医生已经是高职了(主要是中小医院的医生),也光荣的加入“啃老族”了。超负荷的工作和低微的收入更导致了一些医生的心理失衡,他们不得不经商。医疗工作本来就很辛苦了,还要干第二职业,其辛苦可想而知。
面对这些压力,医生们该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改行,他们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在医学上了,别无所长,再说总要有人治病救人啊,既然还要继续做下去,那就不能坐以待毙,要通过医生们的努力,改变现在的不利环境,要让社会公众特别是法律界人士和媒体了解医学到底是怎么回事。让病人和家属回归理性,让他们知道医学不是万能的,人的死亡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尽力了,就算是对得起生命,医生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而且由于医学的不完善,会经常犯错误,后果是可怕的,不可挽回的。但是谁都不愿意看到这种后果,要获得这样一个环境是很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相信会有一定的改变,就算是我们这一代不能改变什么,我们也要为后来者创造一个好的医疗环境,这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不要说与你无关,如果这样说你就不配当一个医生,因为医生应该的是无私的,这件事情只有医生能说清楚,别人都不可能。不要等待环境会自己变好。当然我们自己的技术精湛是最重要的,虽然这很难,甚至是高不可攀,但是也要尽力而为。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现对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如下: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
二、报考人员应按本人试用期所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得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
三、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四、具有医学营养学专业学历的,可以根据试用期的工作岗位报考临床或公共卫生类别的医师资格考试。
五、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者参加过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医生的字迹为什么会写得非常潦草?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医生的字迹为什么会写得非常潦草?
相比其他职业,医生的字迹往往更为潦草,对于这个命题的真伪性,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吧?至少,以我个人看病的经历而言,几乎从来没看到过哪个医生的字写出来后,我能看懂。。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呢?只是因为医生的工作量大,职业对写字速度的要求,而忽略了工整程度?我个人觉得这个理由有点苍白。作为一名”认真“的患者,我觉得我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看清楚,病历和处方上究竟写的是什么。 在科学松鼠会的文章里提到,”实际上,医师们字迹潦草并非我国独有,几乎全世界的患者对医生们糟糕的书法都颇有微词,很多医疗差错直接缘于医师们潦草的字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报告,每年全美由于医疗差错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乳腺癌或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医疗差错中用药错误排在所有错误发生率的第四位,用药错误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处方错误,而医生们潦草的字迹是造成处方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生字迹潦草的问题既然如此严重,为何不得到重视呢?或者说,我根本上还是不能理解,医生的字迹为什么会写的非常潦草。。。
+ 加入我的果篮
眼科学博士
这里有个提问:《医生的字迹为什么会写的非常潦草?》借 的图片人眼OCR如下:眼酸、眼红数月【重要补充,一开始没注意眼酸俩字】PE【Physical examination 物理检查,】NCT【NON-CONTACT TONOMETRY 非接触眼压, 】,R【右眼】12.5,L【左眼】9.9 【正常值是10-21mmHg】双眼结膜充血(++),角膜(-),前房清,余(-),眼底(-)Imp 【impression 诊断印象】结膜炎Rx:第一个药的缩写不详 *2支,OU qid【双眼,每日四次】
HA*1支,OU qid【透明质酸钠,双眼,每日四次】
随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医生签名下次复查的时候, 可以去问问:)膜拜吧,人类!-----展开解释一下吧-----医学院的最重要的训练叫做:临床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按照指定的顺序穷举。医生在描述一个事情的时候,需要按照规定的顺序和规定的方式来描述,每一句描述都要指向诊断理由或者要排除鉴别诊断。病历的第一部分叫做主诉,也就是病人为什么要到医院来看病的主要『症状』+发生时间,这份病历就是『眼红数月』。注意,『症状』是病人感受到的,『体征』是医生查出来的,所以第一句是『眼红数月』,而不是『充血数月』接着要描述病人的病史,但门诊病历有时会简略的写,甚至省去。再接下来是对病人的检查,就是『PE』的部分即所谓的物理检查。眼科规定的描述顺序是由外到内,先右后左,所以必须是描述眼睑如何如何(本病例不涉及),结膜如何如何,角膜如何如何,角膜后沉积物,前房内房水怎样,丁达尔反应,浮游物,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网膜又要描述黄斑区和视杯视盘,如果散瞳检查,还应该写出散瞳后的情况,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画图描述。然后是初步诊断印象,列出最可能的诊断。再然后是处理意见,包括需要病人去做的检查,或者给药等。最后是签名。所以在看病历的时候,如果你熟悉这个描述顺序,就很容易看出在PE中有如下的词汇:结膜、角膜、前房、眼底。而且顺序是不能变的([del]有时先说角膜后结膜亦可[/del],想了想,必须先说结膜再说角膜,好久不写病历,生疏了。)手写字体,如果是同一个行业内的人就很容易看懂,隔行就很难明白,之所以大家都认为医生写字潦草,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只有医生还用手写字,并且要写给所有行业的人看,其他大多数行业的人,除了学生,面对文字处理的时候,就是打字了,顶多加一个手写的签名。年纪大一些的领导们可能还用手写批示,有胆量的人,也可以拿出自己老板的手谕放出来让大家识别一下,估计和医生的字差不多。门诊病历来说,相当多的医院仍然使用手写病历,原因是打字太慢,门诊看病的时间,如果一上午是看20个病人,平均每个病人只有8分钟。各位可以试着输入下上面的门诊病历,反正我都已经翻译了,看看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再找个同伴不断与你说话,再试试输入。要在门诊普及电脑输入病历,我估计需要用VIM作为编辑器才行。(提到VIM的时候,一定会有Emacs粉出现,但余以为考虑到医生的工作强度,左手的小拇指保护非常重要。)对于药品和化验检查申请单,现在相当多的医院使用了门诊的电子处方系统或者电子病历(虽然有病历功能,但如前所述,真正使用恐怕有限)。因此药品的名称、剂量、化验检查的名称这些是不容易出错的,比如我虽然不熟悉那个药品的缩写没有看出来,但是另一张打印的药方里可以明确知道是氧氟沙星滴眼液。医生愿意使用药品的电子输入是因为有些资料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龄,报销单位等,可以避免重复输入。甚至可以药品名称之类可以缩写输入,但对于病历而言,更多是『自由文本』,缩写或者点选效率会非常低。这个问题貌似是有SCI研究的,个人猜测读病历是P问题,而写病历是NP问题。参考:我个人认为,医生手写的门诊病历并不是给病人看的,我在上面『翻译』以后的病历,各位都能看清每个字了吧,但是有几个人能够看懂?病历是作为复诊时候的提示记录,和,医疗纠纷时候的呈堂证供来使用的。只要本领域内专业人员能够看明白就足够了。 认为医生说到底提供的是给病人的咨询服务。字迹还是应该让普通识字的人看得清楚。一时看不懂内容可以回去上网查。但其实,我并不推荐病人回去上网去查,尤其是国内用百度的。我写《如何看病》的时候,第一段就写『请质疑任何从网络上获取的医学知识,包括本blog』。获得良莠不齐的信息还是其次,有些名词真的会产生混淆。类似于knowledge curse,比如眼科的『眼底出血』,我经常以此为例子。老百姓认为眼底是指下眼睑覆盖的部分,但眼科医生说的眼底,是眼球内部视网膜的部分。我猜测对于『眼底』认知的不同,是因为大众看眼睛是站在镜子前面,所以下眼睑就是『底』,常有人拉着下眼皮过来说我『眼底出血』。而眼科实为手术科室,病人是躺在手术床上的,这时眼球的最低点的『底』是在视网膜后极部。参考 如果医生能够方便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输入,那么医生是绝不会拒绝的,毕竟打字是用10个手指,平均下来省力许多。而且那样的话,病历不仅可以作为复诊时候的提示记录,和,医疗纠纷时候的呈堂证供来使用,还,可以让病人能够获得一定的信息提示,有限的信息也比无法识别的信息要有价值。程序员们,努力吧!(其实病历是超文本的最好啦。)最后,这个医生的字其实很漂亮,而且也足够工整了。拿给大多数眼科医生,这篇病历阅读起来没有困难的。补充两幅图片:来自 医生写字恐怖是世界性难题,著名漫画家Herluf Bidstrup的《迟到的药方》和来自:其实,医生的病例处方潦草,是个历史问题,唐朝人张旭,有天急腹症,略懂医术的他给自己自己写了诊断书,最后开了一剂非处方药--大黄汤。这就是著名的狂草名帖——肚痛帖。 贡献此段子。张旭《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看起来,他的肚子真的很痛啊)悄悄的增加一点吐槽:原图在 评论的第二页,评论说“同样是大夫,看看这个病例吧。相机不好,凑合看。欢迎喷”故应邀喷图,敬阅病历,亮点有三:1. 上半部分的病历是实习医生写的。因为签名前面打了斜杠,斜杠前面是主治医师的印章。 2. 诊断是根尖周炎,建议是根管治疗,但是患者拒绝了,于是在病历上写下了由于患者要求“继观”,所谓继观,就是继续观察的意思,也就是不做任何治疗。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这里其实应该写上患者拒绝治疗,然后签字。但是这个患者从之前的回复贴来看,貌似比较凶悍,实习医生估计不想找麻烦,于是写的是继观。 3. 病历上面的日期是日,口腔科的,下面是2周以后,10月28日,仍然是口腔科。主诉是左上牙痛两周。这个病人两周前拒绝进行根管治疗,结果疼了两周,只好再次过来看病。放个公式:预后=(医生的医术×病人人品^2)/病情
如果一个医生写字很工整的话基本大家都会心里犯嘀咕:这个医生到底行不行啊??写字看起来像新手似得……
其实真的手写过大病例的人大体都能体会到为什么医生写字那么乱一笔一划的写真心来不及。。。不过我觉得患者抱怨医生的字看不懂,应该不全是潦草的问题,这里面也有患者看不懂专业缩写和术语的问题。作为一个传说中的医生天书翻译者——药师,我表示虽然功力还不够,但很多医生的字我都能大致看懂。而且那里面虽然有一些为省时间而写的不规范的名称和缩写(比如把氢氯噻嗪写成“双氢”),但并没有什么暗号,其他医院的医生和药师应该都能看懂。医生字迹潦草确实是个问题,不过现在电子病历和处方越来越普遍,已经改善了不少。我们医院的处方和住院病历都是机打的,很清楚,患者也可以随意地选择在医院拿药或者在外面药房拿药。
汽车柴油机设计工程师
更加牛逼的就是,貌似医生之间能够相互认识相互书写的内容。。。亲身经历,一次去求医,医生翻看了下上一个医生写的病例,(还是不同医院的)能够和我说上来上一个医生给我的医嘱。。。真心怀疑医生之间有一种秘密的“医生体”。。。
临床医学硕士
谁让某些人成天吵吵着医生看病慢来的
战斗种族的病历。。。。。
ETO广州分舵战舰驾驶员
人家就算工工整整地写出tid三个字,大部分患者不也一样看不懂么。要是非得写成”一日三次“,那不慢死了,那到时你们又该嫌医生看病好慢写处方好慢了其实这东西专业人士看得懂就行了,少操点闲心吧
实习的时候 跟一个老师久了 他的字再凌乱都能辨认,渐渐的就练就了这种技能。而且因为有专业知识,所以大多都能顺下来。现在病历要求有些繁复,除了写病程记录,每周还有主任查房 主治查房 记录。每下一次药,每做一项检查都要写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结果都要分析出来。有病情变化就再加一个小病程。针对医疗情况不同,有的大夫可能有十多个患者,每天大量的时间用在写病志上的话,顾及患者的时间就很少,如果再有个重症,时不时的来个抢救的话,时间就更有限了。而且病历稍完成不及时,若是出现医患纠纷,就会被揪住不放。————以上
就是一些原因吧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也讨论过.....在药房实习的表示绝大部分医生的字还是能看懂的可能有一两个真的是本来字体就是这样什么医生体其实没那回事.....最主要是医学术语和缩写 还有一些处方有英文和拉丁文的药名像在药房做得久了自然能看明白处方像护士对药多的自然能看懂病历和长期医嘱 表示病历上面的一些字对我来说还是有障碍至于潦草的原因 真的是因为时间问题,你想想一天下来要看多少病人。别说医生,药房里面的药师要签多少个名你知道么= =一天下来几百张处方 都要双签名 万一那天是周六日 只有一个人值班 那就相当于是双倍签名
动物科学本科生
他很忙,病人多,时间不允许有缩写,病史,他会知道你用过什么药有检查结果,他会知道你是什么状况该给你用什么药再加上多年的经验,你要相信人家的职业修养,如果不认识,也应该能从别的医生给你开的药的可能性中了解到你用过什么药,况且你病历本上多少写了。所以潦草点没什么啊……
真的只是为了快,收费处和药房都能看懂。每个医生有不同字体,但是,你了解你们医院的药,你就知道。有些药,写拉丁,有些药写通假字,处方其实看多了就能看懂。例如,胃病的胃,有一个医生写吕,胃肠康胶囊,写成“吕月乃厅”很潦草。至于病历,医生自己真的是懂的,像我们医院的老中医,除了签名,没人知道他写什么。但是,他自己知道,也会寻问病人上次的病况,吃药后的感觉,然后这次该怎么改。有些病人用家人的病历,他不是看名字发现的,是看病历上的病史发现的。
科学松鼠会成员,医学硕士
医生的字,即使一笔一画写清楚,又有几个人能看懂?前一阵有记者采访一位一贯严谨的老教授,教授给他一份打印的发言稿,边上手写改了几十个字,老教授反复问,看得懂吗?记者答,看懂了,这才放心。但回来还是说不懂,找了学医的人才明白。这还是认真的记者,看不懂找内行,要是碰上南方系的,那就要粗大事了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看我的病历~
人体灭减原因猜谜业小喽喽
以前在医院当过实习医生,现在不是医生。当年我和我同学两个人跟着一个心肾内科医生上门诊,他问诊、听诊、开处方,我俩坐他对面写病历、开化验申请单、量血压,他要求我们他看完一个病人,我们俩要写完……我们两个人下班时手都要断了……这个不比上课抄笔记,下了课可以抄别人的,可以改可以补……
临床医学研究生
医生太忙了,所以写东西一定要快,就会很潦草。(好吧,有些医生的字本身就不好看)
至于为什么医生之间能看懂,其实多数是连蒙带猜的。因为领域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无论是病例还是处方,都大概是那些内容,所以比普通百姓容易猜出来。
好消息是,现在基本都是电子化,很少有需要医生手写的东西了
因为医生大多 今早忘吃早餐了 昨晚被叫醒五次
做了三个人的CPR
昨晚的晚餐也忘吃了 中餐也是
低钾手软肌力不够
植物学博士生
本来删掉这图了…居然还有人支持“防止出去买药”的答案…那就还是贴上来吧最下面那个是医生写的,基本上还是能看懂的吧第一行是俺自己的描述NCT是啥不知道的自己去查……往下两行是眼底镜看的结果最下是三瓶眼药水…当然,是缩写不过就算看不懂医嘱,想到外面拿药是无所谓的,因为看完了这医生给了俺上面的第一张打印的药品明细表……另外,其他的医生就算看不懂前面的字…边上那张就诊卡里面不知道是不是会有写
医学背景 药品营销
当医生还是医学生的时候每天的笔记作业就无数了,潦草字其实就是练出来的
心内科硕士,现从事重症医学
因为病人太多,没太多时间写字,而且每天要写大量的东西,病历、医嘱等等,实在无法都写得工工整整的,毕竟医生都是有专业知识的,所以基本都能看懂。
所以关键是有专业术语和缩写吗,貌似医生之间就可以看得懂
原谅我医生放荡不ji爱自由~~~个人感觉真的是图快,看病的人太多了,
深感写英文比中文快..
红衣白袖控
我认识一个学医的同学啊,他说每次上课抄笔记要抄好多,字不写快不行。所以字迹比较潦草,而且工作以后每天要给那么多病人看病,慢慢悠悠的病人不满意,自己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也会大大增加,所以不得不潦草了。
临床医学博士
尼玛,我实习的时候曾一上午写过70+个病人的病历啊。。。虽然是普通查房,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字迹的演变过程了。。。。。我是真的想好好写啊,但后来手都抽筋了啊。。。。。
作为n年前在医院药房实习过的人可以说说这个医生的字。在学校当然不会教这些,只会教qd=一天一次,bid=一天两次 ,tid=一天三次这些 ,而且在以前药方都是医生手写,现在的开药的时候是电脑打出来,药房看错的几率大大的降低,还有更加先进得是医生开了药直接传到药房,药房事先配药,你来了直接拿,当中病人是没有打印出来的药方。我一开始进去医生的字真得是看不懂啊。当然医生的字潦草也是有各个程度,我记得有一个肠胃科得医生得字那个草啊,估计和上面那张方子也差不多,同药房的老师会指点,教你辨认一些药名,然后嗫。。。我发现那个医生基本天天就那么张方子那么几个药。。所以嗫以后也无压力了。上面贴出来的一张全电脑打印的应该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我看了一下我得病历卡中社区医院看得病还是手写的,可能各个医院不同,要打那么多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大概这个医院不怎么忙。。
实习时候病历写很认真,病人就说难得看得懂医生的字,你一定是实习生。其实,临床上病人多了,真心会看来不及。慢了后面病人等得着急。最终也练就了草书。。。
病历上的字真心讲,确实不是给病人看的。其实国外也一样,病历根本都不会给病人,主要还是同行业之间的一个记录,里面术语太多。国外的病人一般都不会有病历,如果要找其他医生看病,一般都是找自己的医生出一个medical report或者referal letter,这种的就不一样了,一般会很公正的打印版。
我觉得一个人就坐在你旁边看着你写,而且还是个生病了等着这张纸去拿药的人,这谁都会感到压力很大然后越写越潦草的
一个病人3分钟,你想怎么写?
重口味理科女青年
我以前见过一个写字超级用力,并且工整的牙医~!!!!那一笔一划写的,虽然谈不上好看,但绝对不会让你觉得是医生写的!!!!
女书,医生书?
最近遇到的几个牙医,字迹都非常工整,写完有打印效果……
我以前拍片子,拿着结果给主治医生看,他说是XXXX情况,我舅舅问都写的什么啊,他说他也不能全都看懂…………后来又把片子要过去自己看了一下
小红猪一头 学医的
写英语的医生也是如此。病历里护士的字一般清晰无比,医生的字就得使劲读,而且越是资历老的医生的字就越不好懂。
刚进药房的人怎么办啊,难道在学校就适应了这种字体吗?
这个问题我也研究过。我粑粑已经不临床很多年了,但是依然可以翻译我的病历。所以我赶脚这就是医僧这个职业之间的秘密联络暗号。好像现在很多医院也有录入电脑的内容,诊断结果,药方,神马的,然后方便缴费,去药房拿药。但是还是要写病历。
现在医院里不少是电子打印处方了,医生只要打那个药的拼音首字母然后勾点,打印出来一个药方去缴费一个底方自己留着~都不太明白看病的时候用那个本子有啥用,医生写的我也看不懂,医嘱他都和我说了~以后病历要是全打印就好了,还比写字快~
我实习几个月字就越来越草,那么多病例要写,写慢了第二天还有
我都30好几了,我妈写的字,打从我读书开始,基本上除了签名没几个字看得懂的。。。。
通信工程师/网络工程师
大医院开处方都是电子版,医保也是上数据库的,不会出现手写的情况了,小医院的处方真没好办法,祖上行医授课多年,带的学生也有主任教授了,开处方潦草但是因为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都能相互辨识,现在大医院内派系用笔迹也能略知一二。
其实应该药店的人看得懂药方,我估计也就是可能是医生贪快。
不然不小心写错了,那一大篇是很难修改的哦,亲。要写的在像与不像之间就无敌了
那个叫做草书,有医学基础的不难认出的。
已经有的地方是一个医生配两个助手了,一个专门打字………………上次去洗牙的时候,连那个牙医也是…………陪两个助手,一个帮忙,一个输入牙齿检查结果……
web控,萝莉控
我这边镇上医院有个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老医生~ 虽然年纪大了 依然被医院请过去的对人态度很好 单子也认认真真 钢笔一笔一画写的其他就没见过什么给我感觉特别好的医生了~
现在不都是打到电脑里么?~
这个嘛.........早就是在药房工作的到药房前几天师傅让我学了很多技能“认字”是其中一项!而且这个技能是可以随着医生的来去而不断锻炼的是个长久积累的过程刚开始学的那时候我都佩服自己竟然看懂了!同事都说 咱们可以去考虑研究甲骨文
其实这是在培养特工,一旦开战了用这个当暗号,谁能看懂?
psychiatrist
哈哈哈~~~当你一早上有50个病人等着你看门诊时你自然就会写的快,一快就潦草了。在没有电子化病例的医院,医生每天是有非常多的东西要写的....
因为他们是理科生 上学读到博什么的 手都写断了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生为什么写字潦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