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灸时间适应哪些病症

&&&新闻热线:021-
五类疾病最适合“天灸”
原标题:五类疾病最适合“天灸”
  “三伏天灸”本周五开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糖尿病等患者别做天灸
  广州日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江澜、李绍斌)一年一度的“三伏天灸”本周将开始“引伏”贴药。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除了素有“天灸”服务传统的广州四大中医院外,近年来,广州地区设有中医科、针灸科的西医院也纷纷推出天灸服务,使得“三伏天灸”成为颇具广东特色的“中药节”。
  据中山三院针灸科专家介绍,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三伏灸”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以及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夏季“三伏”最为炎热的时候,采用具有特定温通发泡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未病先防的目的。多年经验显示,三伏天灸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天灸的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中山一院中医科秦鉴教授指出,天灸适合以下五类患者: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久咳、反复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型胃痛、腹胀、腹泻。
  3.各种骨关节痛:肝肾不足、寒凝经络所致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痛。
  4.儿科疾病:体质差、反复感冒、久咳、小儿遗尿。
  5.女性:手足冰冷、肝肾亏虚、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
  三伏天灸并非人人都能贴。秦鉴指出,急性发作期疾病、当天有发烧、咽喉发炎、肺部感染,皮肤长有疱疖、破损者、一岁以下婴幼儿、孕妇,恶性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不可进行贴药。
  秦鉴表示,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贴药1~3小时,儿童贴0.5~1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如果感到灼热难耐时即可揭去药物,避免皮肤灼伤,无需等到常规时间才揭药。
  很多人发现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贴药后皮肤发红是正常的。有的敏感者会出现起泡现象,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也是正常现象,因为敷贴的药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的药物。如穴位上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的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秦鉴指出,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但如果并发感染就要及时就医。
  他表示,天灸治疗的同时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贴药时间安排:
  1.中山一院:共六次
  伏前:7月3日(星期五)
  初伏:7月13日(星期一)
  中伏:7月23日(星期四)
  加强:8月2日(星期日)
  末伏:8月12日(星期三)
  加强:8月22日(星期六)
  2.中山三院:共五次
  引伏:7月3日(星期五)
  初伏:7月13日(星期一)
  中伏:7月23日(星期四)
  末伏:8月2日(星期日)
  加强:8月12日(星期三)
  中山三院贴药地点:天河院区:九楼针灸科,预约电话020-;萝岗院区:岭南医院门诊三楼针灸科,预约电话020-。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五类疾病最适合“天灸”
日 06:06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五类疾病最适合“天灸”
  “三伏天灸”本周五开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糖尿病等患者别做天灸
  广州日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江澜、李绍斌)一年一度的“三伏天灸”本周将开始“引伏”贴药。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除了素有“天灸”服务传统的广州四大中医院外,近年来,广州地区设有中医科、针灸科的西医院也纷纷推出天灸服务,使得“三伏天灸”成为颇具广东特色的“中药节”。
  据中山三院针灸科专家介绍,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三伏灸”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以及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夏季“三伏”最为炎热的时候,采用具有特定温通发泡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未病先防的目的。多年经验显示,三伏天灸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天灸的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中山一院中医科秦鉴教授指出,天灸适合以下五类患者: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久咳、反复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型胃痛、腹胀、腹泻。
  3.各种骨关节痛:肝肾不足、寒凝经络所致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痛。
  4.儿科疾病:体质差、反复感冒、久咳、小儿遗尿。
  5.女性:手足冰冷、肝肾亏虚、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
  三伏天灸并非人人都能贴。秦鉴指出,急性发作期疾病、当天有发烧、咽喉发炎、肺部感染,皮肤长有疱疖、破损者、一岁以下婴幼儿、孕妇,恶性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不可进行贴药。
  秦鉴表示,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贴药1~3小时,儿童贴0.5~1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如果感到灼热难耐时即可揭去药物,避免皮肤灼伤,无需等到常规时间才揭药。
  很多人发现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贴药后皮肤发红是正常的。有的敏感者会出现起泡现象,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也是正常现象,因为敷贴的药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的药物。如穴位上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的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秦鉴指出,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但如果并发感染就要及时就医。
  他表示,天灸治疗的同时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贴药时间安排:
  1.中山一院:共六次
  伏前:7月3日(星期五)
  初伏:7月13日(星期一)
  中伏:7月23日(星期四)
  加强:8月2日(星期日)
  末伏:8月12日(星期三)
  加强:8月22日(星期六)
  2.中山三院:共五次
  引伏:7月3日(星期五)
  初伏:7月13日(星期一)
  中伏:7月23日(星期四)
  末伏:8月2日(星期日)
  加强:8月12日(星期三)
  中山三院贴药地点:天河院区:九楼针灸科,预约电话020-;萝岗院区:岭南医院门诊三楼针灸科,预约电话020-。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哪些病适合“夏病冬治”?天灸养生要先辨证
来源:新浪健康综合 作者: 
夏病冬治要因病制宜
夏病冬治真能根治吗?诚然,夏病冬治对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等有很好的效果,能根治的案例也有,但是对于部分体质太差或是症状较重的市民,希冀通过三九天灸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改善症状是不现实的。该传统疗法贵在坚持,一般需要坚持一年。现在, 在医院贴药, 医生还会向市民推荐长龙灸或针灸或推拿按摩、足浴、药膳等特色保健项目可以直接提高疗效。
据有关专家介绍, 成人敷贴的药物也不是“一刀切” “一膏贴”,如慢支、咳喘、冬天易受凉等寒性病证患者在药物上选用温散性质的药材,敷贴部位主要为定喘穴和肺俞穴。定喘穴位于颈后部敷上温散性的药有止喘功效,在肺俞穴上敷药则可以调理肺脏功能。至于那些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的有过敏性体质的哮喘患者主要选择的是祛风类药物穴位则主要选择风门、大抒等。儿童敷贴也应辨证取穴如偏于脾肺虚损的患儿,则应选用调理脾肺功能的穴位肺俞、脾俞等偏于脾肾虚损的患儿则应选用调理脾肾功能的穴位脾俞、肾俞等平时痰多的患儿,则应选用擅中等穴位过敏体质者则应选用内关等穴位。
然而现在有的医院医生敷贴的穴位均是几个相同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定喘、心俞、大椎、脾俞、肾俞、天突、擅中等,如此“千人一贴一样的药膏”“一药多贴多种病或不同证型”, 怎么能起到“冬治”的应有疗效呢。
况且中医和西医对哮喘的认识是有区别的,西医所指的哮喘主要是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一般情况下只有阳虚体质的病人才适用于冬治,而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和血的病人有皮肤过敏体质的人则不适宜。
编辑:林晓彦
对《哪些病适合“夏病冬治”?天灸养生要先辨证》表态
对《哪些病适合“夏病冬治”?天灸养生要先辨证》发表评论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 天灸疗法适宜病种及三九天灸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适宜病种及三九天灸注意事项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 09:17:23
  今年三九天天灸分别于12月22日(星期二)、12月31日(星期四)和日(星期六)进行,你做好准备了吗?天灸疗法适宜病种及三九天灸注意事项不知大家是否了解,下面环球医学网搜集相关资讯供大家参考。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李滋平主任介绍,岭南传统天灸疗法适宜的病种主要有:
  1.肺系相关病症: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慢性肺气肿等)、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环球医学网搜集天灸疗法适宜病种及三九天灸注意事项)。
  2.痛症:如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
  3.其他类:如失眠、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遗尿等。
  李滋平提醒说,进行三九天灸时,有四大事项应注意:
  1.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时间酌减,如3岁儿童约15~30分钟,以皮肤感受和耐受灼热水平为察看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编辑推荐:
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课程免费试听
执业药师最新资讯 ―>
执业药师试题专区 ―>
执业药师复习资料 ―>
执业药师辅导在线 ―>
执业药师考试培训 ―>核心提示: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温馨提示:
喝水时,如果在水中加一样东西,有助排光体内毒素,外表年轻10岁。具体加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饮水 了解详情。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天灸疗法作用机理
  l.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
  三伏天灸对以下疾病有效:
  ●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
  ●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上同时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见。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并持续2年或2年以上。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气急、咳嗽、咯泡沫痰,中医认为这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为贮痰之器”,即是说肺气虚弱,痰贮藏于肺内,咳和喘与痰停聚于肺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脾运化人体水湿,脾气虚弱即运化失常,水湿停滞于体内而生痰。肾阳虚的人,则水液代谢失常,留于体内,积聚生痰,痰停留于肺则喘咳。肾气虚则不纳气,呼出气多,吸入带有氧气的空气少,就上气不接下气。内脏的虚弱,功能低下,这是致病的内在条件,这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这些疾病一般寒冬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这时,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进行治疗。但到了夏天,这类疾病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来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而三九天灸是在三九天进行,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行天灸疗法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同时,三九天灸还可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的疗效。
  三九天灸对以下疾病有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体虚感冒咳嗽,虚寒头痛
  ●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慢性腹泻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天灸(自灸、冷灸),方法是把毛茛等植物(如毛茛、石龙芮、铁线莲、铁脚威灵仙等)的新鲜全草捣成糊状, 放入直径约 4 厘米的酒 杯内,平杯口为度,不要压紧,然后贴附在一定穴位上固定约一小时左右、病人觉局部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即应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的深黄色水泡。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泡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但不要用凡士林纱布处理)。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 。
  天灸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蒜泥灸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二、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布固定,以局部发痒、变红、起泡为度,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症。
  三、白芥子灸 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四、其他 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五倍子、何首乌各等份研末用醋调成膏状,每晚睡前敷于脐中,次日晨取下,治小儿遗尿症;砂仁30g,白糖50g,明矾10g,青背鲫鱼1条,混合一起捣烂成膏状分成3份,每次1份,分别敷贴于神阙、至阳穴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一日换药1次,治黄疸的阳黄,若阴黄可用胡椒(每岁1粒)、麝香1g、雄鲫鱼1条,混合捣烂成膏,敷贴神阙、肝俞、脾俞穴等。
  天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实习编辑:伍智聪)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中医】即可观看视频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随着三伏的日益临近,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天灸又快到了,近年来,中医天灸广为传播,甚至连老外都想尝尝鲜。天灸虽然不包治百病,但对呼吸道疾病、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目前网上疯传的自助天灸方,美容院、养生会所的天灸治疗又是否能替代传统的中医医院的天灸治疗?今天,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近日,网剧《太子妃升职记》引热议,其中不少剧情也让家长们处于尴尬境地,比如同性恋话题,作为家长,到底该怎样跟孩子解释同性恋。您好, []|
天灸疗法可治各种属于虚寒证的疾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针灸科
何扬子主任医师何谓天灸?天灸的由来天灸是灸法的一种,天灸时将药物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贴后穴位感觉温热,皮肤红晕如艾火灸过,且收到艾灸相似的治疗效果,是一种不用火的灸法,故称天灸。天灸疗法始载于南北朝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以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上,帛束之。俟发泡弃之”。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中云:“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但敷在穴位的分别为朱砂、毛茛和旱莲草,治疗时间也不限定在三伏天,与现在临床沿用的天灸疗法不同,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的天灸源于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现在的天灸方法基本是在张璐的方法基础上逐渐优化而成。天灸的治疗机理天灸的治疗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可总括为四个方面。1. 以《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理论指导《黄帝内经》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属于中医学中的未病先防。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那些在气候寒冷的秋冬容易复发的疾病,在阳气充足的春夏二季就应该做好未病先防的准备,在春夏之季就要积极地护养阳气。如果等到秋冬已发病之时再来补阳,只怕是临渴掘井,为时已晚。说明三伏天灸对于虚寒性的疾病及那些体质虚寒的病人会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那些没有阳虚症状的健康人,只要没有明显的实热症状,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都可把天灸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保健方法。2. 药物的作用天灸疗法虽然全方无一味大补脏腑阳气的药,但除甘遂性苦寒之外,其余都为辛温之性,而辛温助阳。白芥子归肺、胃经,温阳化痰、行气散结;延胡索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细辛归肺、肾、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甘遂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逐痰涎;麝香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生姜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全方以白芥子、延胡索为君,辛温助阳,行气散结,细辛为臣,辛温宣肺,散寒止通,温肺化饮,佐以甘遂,既防辛温太过又助其行气散结之功。麝香、生姜为使,促进药力,使药至病所。晚清外治名医吴师机在《理淪骈文》中对外治法有详细的论述,认为外贴膏药与内服汤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内治汤剂均可熬制成外用贴剂治疗同类疾病。外用膏贴亦具有补益之功,认为“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由此不难理解以“辛温通经”为特点的天灸疗法为何具有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作用。3. 穴位的作用天灸疗法所贴穴位主要以膀胱经上五脏六腑的背俞穴为主,刺激这些背俞穴能调节脏腑功能,激发膀胱经的经气,从而振奋一身之阳气。天灸药物无需胃肠吸收,直接由腧穴皮肤毛孔进入,循络走经,直达脏腑,减轻了胃肠的负担,并且在炎炎夏日补益脏腑阳气时也无上火之忧。4. 节气的作用根据阴阳四时消长的变化,人体阳气旺盛于春夏,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故万物随四时阴阳的消长节律而“浮沉于生门之外”。人体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如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受夏季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加之人体的阳气处于一年中最旺盛之时,阳虚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解之势,乘其势而施治之,临床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三伏天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季节,也是人体一年四季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动,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为振奋五脏六腑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此时施灸,效果最好。天灸主要治疗哪些病症?根据上述天灸的治疗机理,天灸疗法可以治疗各种各样属于虚寒证的疾病。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下列三类疾病。1. 肺系疾病肺系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病症。哮喘多因肺、脾肾阳气衰弱,痰饮内伏,每当气候变化,寒温失调而诱发。天灸疗法采用辛温宣肺,温阳行气药物,配合调肺止咳、理气补虚的肺俞、膏肓等穴,坚持几个疗程能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过敏性鼻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鼻痒、喷嚏、嗅觉减退或丧失,中医称为“鼻鼽”,病机主要是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首犯鼻腔,肺气不通,津液停聚,遂致鼻塞、喷嚏和流清涕。此外还与脾虚不能输布水湿,肾虚摄纳无权有关。以白芥子、甘遂、甘遂散寒化痰,细辛辛温宣肺,配合穴位的补益作用,共奏补肺固卫之效。慢性支气管炎病程缠绵,属中医学“咳嗽”、“痰饮”范畴,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主要表现是咳、痰、喘,涉及、肺、脾、肾三脏,故取穴以肺俞、肾俞、膏肓等背俞穴为主。以细辛辛温宣通,白芥子温肺化饮,甘遂泻水逐痰饮,姜汁温中从而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机会。2. 脾胃疾病脾胃疾病包括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便秘、消化不良等。这些疾病都属于中医学脾胃疾病范畴,体质亏虚或病后失调,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而发病。延胡索、白芥子、麝香、生姜辛温助阳行气止痛,标本兼治,故能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便秘、消化不良等脾胃疾病。3. 颈肩、腰背、关节疼痛阳虚是颈肩、腰背、关节疼痛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阳气内虚,风寒湿气乘虚而入,导致气血阻滞,脉络闭塞方可成痹,因此阳气内虚是形成颈肩、腰背、关节疼痛的根本原因。因而治疗颈肩、腰背、关节疼痛的关键是振奋和固护机体的阳气。天灸疗法辛温通阳、通经活络,能有效治疗颈肩、腰背、关节疼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何扬子在1995年曾报道用天灸疗法治疗198例虚寒证哮喘、鼻炎、咳嗽、胃痛、颈肩、腰背、关节疼痛等病症。结果有效率达89.4%。经分析疗效与疗程存在正相关,多疗程疗效优于单疗程,提示天灸治疗虚寒证病证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较好的特点,如能坚持数年连续天灸则可提高和巩固疗效。为什么每年三伏的日期不同?中伏有10天和20天的不同?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三伏的日期是按干支纪日来决定的,以每年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就是在干支中每逢“庚”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等。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有一个庚日,而阳历一年是365天(闰年时多1天),不是10的整倍数,所以每年的庚日的日期都不固定,因而三伏的日期也就不相同,但初伏的日期一定在7月10日至20日之间,具体日期参见下表。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所以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就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与末伏的间隔为20天。何扬子专家介绍:主任医师,1997年遴选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针灸手法娴熟,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患者热情细心,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对中风、面瘫、颈椎病、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骨关节炎、颅脑损伤、神经性耳聋、小儿脑瘫、三叉神经痛、外周神经损伤等病证的针灸治疗,以及亚健康的中医针灸调理有较丰富经验。 现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论著有:《男科食疗与调养》、《岭南中医》、《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示范题集》、《实用中医美容》、《老年养生必读》。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
[责任编辑:wysoulzhuo]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广东发布:
平安中山:
东莞时报:
广州日报:
大粤美食:
聊城事 | 
聊城事 | 
结婚啦 | 
妈宝团 | 
车友会 |  
游天下 |  
粤生活 |  
逛港澳 |  
丽人族 |  
网友关注图片评论点击
Copyright & 1998 - 2011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灸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