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判断粉刺是什么引起的的发烧

肝腹水能不能在发烧的时候打白蛋白_百度知道
肝腹水能不能在发烧的时候打白蛋白
肝腹水,现在每天到下午四点开始发烧一直到晚上11点,现在想打白蛋白,但是医生说发烧不能打,能不能在不发烧的时候上午打,或者是能不能同时用退烧药的同时注射白蛋白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白蛋白不能打的原因是:血制品可能引起发热,不好判断病情,第二,发热时打白蛋白易引起过敏!!
其他类似问题
肝腹水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发烧不退是什么原因?
发烧不退是什么原因?
08-11-20 & 发布
1.致热原发热:致热原发热是最常见的。与人
体有关的致热原,如白细胞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细菌外毒素、结核菌素等)、类固醇致热原(游离原 脘醇)等所致的发热。引起发热的致热原若不消除,则体温调节中枢热和散热反应始终在新的、提高了的体温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发热会持续不退。若 致热原被消除了,则体温调节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温 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2.非致热原发热:此类发热包括:物理或化学 因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发热;体温 中枢功能紊乱(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互抑制关系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温调节障碍等)所引 起的中枢性发热;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鱼鳞癣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碍,不能散热而引起的发热等。 ◎◎◎◎◎◎◎◎◎◎◎◎◎◎◎◎◎◎◎◎◎◎◎ 人体发热的原因 知道了人体发热的机制,我 们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可以引起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这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包括细 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与寄 生虫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病所致。如我们常见的细菌性肺炎、麻疹、伤寒、脑 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及疟疾等病。感染性发热占发 热原因的50%-60%,可见临床上的绝大多数发热 是由感染性发热引起。在感染性发热中,又有细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这都是我们在用药中应该注意的。 (2)非感染性发热:除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发热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也能引起发热,就是 说,没有“发炎”时也能发热,医学上称之为非感染性 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中枢 性发热。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颅脑出血等。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②吸收热。因无菌性坏死物质被吸收后引起的吸收热,见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脏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吸收后引起的发热。 ②变态反应性发热。常见的有风湿热、药物热、红斑 狼疮、输血输液反应等引起的发热。④内分泌与代 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等都可以引起发热。⑤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体温正常调节,也可以引起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并常伴有心悸、头晕、失眠、食欲差等症状。⑧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 病引起的发热。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尿量和皮肤散 热减少,心衰引起的肢体水肿又起到了隔热作用,可 以使体温升高而发热。一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不过此时的发热多为低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咨询医师吧
-------------====================-----------------------------XFDKW++++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身体原因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能是病毒性感冒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经常发烧肯定是有问题的,绝对需要检查,如果只是单纯用药退烧,恐怕不好,会耽误病情. 建议你们做做血常规检查,看看白细胞的数量,另外,只是从腰疼的角度来看的话,可以查一查尿常规吧. 个人意见,供仅参考. 补充回答:既然确定是胆结石,可以继续在肾内科就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不应该来这里问,,首先我们看不到你的症状,而且这里也没有专业的医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输液吧 见效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深度高烧,要赶紧找医生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严重炎症或病毒性感染,药不对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饮食疗法: ①贝母粥;先以粳米100g和砂糖适量煮粥,待粥成时,调入川贝母粉末5~10g,再煮二、三沸即可,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咳嗽咯吐粘痰不爽者。 ②竹沥粥:粳米50g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竹沥50~100ml,稍煮即可,早晚或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咯吐脓痰或间有神志欠清者。 ③苏子粥:苏子15~20g,捣烂如泥,用水煮取浓汁,去渣,入粳米50~100g,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用于咳嗽气喘者。 ④大蒜粥;紫皮大蒜30g,去皮,将蒜放沸水中煮10分钟后捞出,然后将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粥内,同煮片刻即成,早晚温热服食。用于肺炎霉菌感染者。 ⑤银杏石苇炖冰糖:白果20粒,去壳、衣、捣破,与石苇30g同放瓦锅中,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入冰糖15g,溶化,饮服。用于咳嗽、咯痰、气喘者。 ⑥百合糖水:百合60~100g,加糖适量,水煎,饮食。 ⑦川贝雪梨煲猪肺:川贝10g,雪梨2个,猪肺250g,雪梨去皮切块,猪肺切块漂去泡沫,与川贝同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慢火熬煮3小时后服食。用于阴虚痰热者。 ⑧山药粥:干山药片45~60g(或鲜山药100~120g)粳米100~150g,同者粥,早晚温热服食。用于气虚痰浊者。 2)单方验方: ①鱼腥草、鸭跖草、半枝莲各30g,水煎服,每日1至2剂。用于肺热证。 ②穿心莲、十大功劳各15g,橘皮6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痰热证。 ③蚤休、败酱草、大青叶、矮茶风各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肺热证。 ④鱼腥草30g,桔梗15g,生石膏6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痰热证。 ⑤肉桂、丁香、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做成10%油膏敷背,每2日1次。用于肺炎吸收消散期。 3)针灸疗法: 体针:常用穴为肺俞、膈俞、尺泽、鱼际、太渊、内关。配用穴为大椎、曲池、合谷、孔最、委中、太溪、三阴交、十二井、膏肓俞。病情进展期,每日针2次,泻法,留针30分钟。恢复期,每日针1次,平补平泻。 水针:取肺俞、风门、曲池、丰隆。用青霉素40万单位/2ml(先皮试)合链霉素0.125g/2ml,每穴各注0.5ml,每日1~2次。亦可采用其它肌肉注射用抗菌素或抗菌中药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4)预防调养: ①平时注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体虚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之类药物,预防发生外感。 ②戒除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 ③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交食物呛吸入肺。
细菌感染的免疫预防人工免疫包括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和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表7-3),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人工主动免疫方法通常称为预防接种(prophylactic inoculation)或疫苗接种(vaccination)。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表7-3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免疫出现时间 慢(数天~4周) 快(立即) 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月~数年) 短(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vaccine)接种于人体,使之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疫苗接种可有效地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传统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但对于某些抗原性弱且易于发生免疫逃避的病原体,传统疫苗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免疫应答及保护性。对于一些免疫保护机制不清、可能诱导免疫病理反应和不易培养的病原体,则难以用传统方法生产疫苗。现代疫苗学的发展策略主要有:①将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到合适的载体,再导入适宜的表达系统中表达,制成亚单位疫苗;②选择缺失基因的减毒病原体(如卡介苗)、非致病性病毒(如腺病毒、金丝雀痘病毒)或人体生理性细菌(如乳杆菌)等作为载体,插入致病菌抗原基因或导入携带致病菌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成活载体疫苗,高效表达目的抗原以刺激宿主免疫系统;③预防多种疾病、接种次数少的多价抗原联合疫苗;④利用质粒DNA诱导免疫应答的核酸疫苗;⑤疫苗的免疫增强物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⑥特定免疫原或免疫调节剂投递的新型微粒载体系统。因此,疫苗的形式从过去较单一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发展到现代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疫苗、化学合成多肽疫苗(包括表位疫苗)及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疫苗的功能从预防发展到预防与治疗。疫苗总的发展趋势是增强免疫效果,简化接种程序。(一)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但仍保留抗原性而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之为灭活疫苗。常用的灭活疫苗有百日咳、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Q热、鼠疫等疫苗。灭活疫苗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免疫原性稳定性高,易于制备多价疫苗,疫苗安全性高,易于保存,一般4℃可保存1 年左右。缺点主要是:①接种剂量大;②注射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大;③免疫维持时间短,需接种多次。为减少接种手续,可将不同种类的死疫苗适当混合组成联合疫苗,例如伤寒和副伤寒甲、乙混合的三联疫苗,多个型别钩端螺旋体组成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等;④灭活疫苗不能模拟病原体在宿主中的自然感染过程,主要刺激宿主产生体液免疫,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不强。(二)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从自然界发掘,或通过人工培育筛选,或通过基因突变或重组,将病原体的毒力降低到足以产生模拟自然发生隐性感染,诱发理想的免疫应答而又不产生临床症状的疫苗,称之为减毒活疫苗。例如,牛结核分枝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经13年230次传代后获得的卡介苗(BCG)。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的最大优点是:能模拟自然感染过程,诱发全面、稳定、持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粘膜免疫应答,不需要佐剂;剂量较小,免疫力持久,一般只需接种1次,即可达到预防目的;可采用口服、喷鼻或气雾途径免疫,避免一些因注射免疫而引起的局部反应或合并征。活疫苗的缺点是:存在毒力回复突变危险;需冷藏保存,且保存期短,但此不足可用冻干法改进剂型来克服。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一般不宜接受活疫苗接种。(三)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亚单位疫苗是指不含病原体核酸,仅含能诱发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的微生物蛋白或表面抗原的疫苗。其突出优点是已除去病原体中不能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和对宿主有害的部分,只保留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因而免疫作用明显增强而稳定,可消除减毒活疫苗的回复突变和灭活疫苗的感染性复活作用,对机体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小。亚单位疫苗可分为:1.非重组的亚单位疫苗  是由单个蛋白或寡糖组成的疫苗,采用化学方法将这些免疫原物质予以抽取、纯化。例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保护性免疫原是荚膜多糖,白喉棒状杆菌和破伤风梭菌是外毒素;钩端螺旋体和疏螺旋体是外膜蛋白等。荚膜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弱,需与佐剂或免疫原性强的抗原(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结合成偶联疫苗(conjugate vaccine),以增强多糖免疫原的应答反应。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toxoid)。加入适量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吸附型佐剂则成为精制的类毒素。它们在机体内吸收缓慢、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可以增强免疫效果,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常用的白百破三联疫苗是将灭活的百日咳鲍特菌与白喉、破伤风两种类毒素混合而成。优点是不仅可减少接种次数,且百日咳鲍特菌是有效的佐剂,能增强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的免疫效果。2.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  是将病原体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至载体质粒,在合适的表达系统(如大肠埃希菌、毕氏酵母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将免疫原分离纯化而制成的疫苗。最成功的是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近年来,以微生物基因组学为平台,应用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和体内表达技术(in vivo expression technology)等,预测和寻找致病菌毒力或毒力相关抗原、分泌蛋白抗原和外膜蛋白抗原等,对上述抗原的编码基因进行高通量表达,再对纯化重组蛋白进行体外和体内免疫学分析,筛选出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可大大加快疫苗的研究进程。此外,采用细菌表面展示技术(surface display in bacteria),将外源性抗原肽或蛋白与细菌表面的细胞壁蛋白或外膜蛋白融合,以正确的构象和方向插入并锚定在细胞壁或外膜表面,可构建成重组亚单位疫苗。(四)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DNA vaccine)或基因疫苗(gene vaccine),是指将病原体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上,然后直接导入宿主体内,以持续表达目的免疫原,进而诱发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新型疫苗。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的最大差异在于所使用抗原类型的不同。传统疫苗一般是灭活或减毒活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亚单位蛋白。核酸疫苗仅仅是病原体某种抗原的基因片段,直接在宿主体细胞内完成表达和后加工,可提供与天然构象极为接近的目的蛋白,提呈给宿主免疫系统,与自然感染过程相似。因此,核酸疫苗兼有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和减毒活疫苗诱导全方位免疫应答的高效力。核酸疫苗可在机体内不断翻译表达,较长时间维持较高的蛋白水平,免疫具有连续性,一次接种可获得长期或终身免疫力。目前,对核酸疫苗的确切作用机制,以及接种人体的安全性等问题正在继续深入研究之中。(五)转基因植物疫苗(plant vaccine)转基因植物疫苗,又称植物疫苗,是指将有效免疫原编码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并在其中表达和积累,人食用已表达目的抗原的转基因植物后,可诱发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已尝试用于多种重组疫苗的研制,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有两种方法:一是建立稳定的整合抗原基因的表达植株,并可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生产大量的转基因植物;二是建立瞬时表达植株,如用烟草花叶病毒作为表达载体转染植物细胞,目的抗原随病毒在植物细胞内复制增殖而得以高效表达。(六)治疗性疫苗(therapeutic vaccine)早在20世纪初期,Wright等尝试采用灭活疫苗治疗慢性细菌性疾病,如葡萄球菌性皮肤病和慢性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迅速发展,治疗性疫苗用于传染病治疗的研究进入低潮。近年来,由于对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机体抗感染免疫应答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耐药菌感染日益严重,治疗性疫苗重新受到关注。预防性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健康人群,一般为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成分较单纯,主要用于免疫预防作用,对机体无明显的病理损伤,使用安全可靠,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治疗性疫苗的接种对象是持续性感染患者或带菌者,其组分不像预防性疫苗那样单纯,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调整,如用微生物抗原基因与不同细胞因子基因组成并表达的嵌合性疫苗。治疗性疫苗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对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故特别强调佐剂的选用。治疗性疫苗可用于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由于治疗性疫苗属于免疫治疗,可能伴有免疫损伤而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二、人工被动免疫当宿主已受感染,采用人工主动免疫已为时过晚,此时宜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或致敏的免疫细胞等,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因而作用及时。但这些免疫物质不是患者自己产生的,故维持时间不长(表7-3)。(一)抗毒素(antitoxin)一般用细菌类毒素或外毒素多次免疫马,待马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后采血,分离出血清并提取其免疫球蛋白,精制成抗毒素制剂。抗毒素能中和相应的外毒素,阻断其毒性作用。目前,我国的白喉、破伤风和肉毒中毒的抗毒素均用马来制造,因而使用这种异种抗毒素时,应避免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注射前务必先做皮肤试验,必要时可采用脱敏疗法。应用人源性免疫球蛋白可避免发生超敏反应。此外,外毒素毒性强,与靶细胞的结合为不可逆的,故抗毒素只能中和游离的外毒素,用抗毒素作人工被动免疫时,应尽可能早期、足量注射。(二)抗菌免疫血清(antibacterial immune serum)抗菌免疫血清是指用细菌免疫动物而制成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曾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等细菌感染性疾病。自磺胺类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问世后,因抗菌免疫血清制备较繁、菌型又复杂,以及异种血清可能引发超敏反应等,目前已基本淘汰。只是某些多重耐药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仍可考虑抗菌血清治疗。(三)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免疫球蛋白包括胎盘丙种球蛋白(placetal gamma globulin)和血清丙种球蛋白(serum gamma globulin),前者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血中提取而制成,后者是从正常成人血清中提取的。因大多数成人经历过多种常见致病菌的隐性感染及疫苗接种,有的曾患过某些传染病,故其血清中含有抗多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这种制剂源自人血清球蛋白,对患者虽有同种抗原问题存在,但由于免疫原性较弱,一般不会发生超敏反应。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也可治疗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患者,以及经长期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以预防常见致病菌的感染。因这类制剂不是专门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故其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四)细胞因子制剂(cytokine)参与细胞免疫的有关细胞和细胞因子较多,相互间的调控关系复杂。因此,细胞因子制剂是近年来研制的新型免疫治疗剂,但在抗细菌感染免疫中的应用不多,主要是用于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有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TF)、干扰素、IL-2等。由于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儿童免疫力)尚处于发育起始阶段,会经常生病(特别是呼吸系统感染),到十二至十三岁达到成年人水平。故儿童七个月后至十二岁前是人体一生中免疫功能最差、呼吸系统性疾病最多发生期,这时儿童会经常感冒,易患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这些都是由于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因此治疗也就必须从调节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儿童免疫力。处于紧张学习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尤其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学生),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群体为数不少,另外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如生活习惯,经常不吃早餐、膳食搭配不合理导致营养不良等;生活环境,学生公寓居住密度太大,通风不畅,学校卫生工作薄弱,学生自我卫生习惯差等等。其共同症状是:疲劳乏力、易生病、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碰到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应首先考虑到其身体状况,而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没有上进心,使孩子心理上承受委屈,导致更恶劣的结果。 希递康免疫胶囊对于提高小儿、儿童免疫力效果十分显著,一般只需三十天,即可增强自身免疫力,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维持免疫力平衡,增加身体抵抗力,远离疾病困扰。希递康免疫胶囊是纯植物提取萃化而成,安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家长朋友们可以放心给孩子服用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口腔(舌下)温度保持在37℃左右,肛门内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人的体温早上稍低,下午稍高,相差不超过1℃。 一般体温(以口腔温度为准)超过39℃以上为高热。高热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它明显增加身体的消耗,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甚至意识不清、惊厥等一系列症状。这对于危重病人,无异于雪上加霜,需要小心给予治疗和护理。 (一) 发高烧的病因 1?感染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原虫感染而引起,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疟疾等。 2?非感染性疾病 中暑、肿瘤、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病等。 (二) 高烧的诊断 (1) 高烧伴有全身发冷、寒战者,多为细菌或原虫感染,如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 (2) 高热伴全身皮疹者,常见于发疹性传染病。皮疹在发热后1~6天出现,依次为水痘、猩红热、麻疹、伤寒等。 (3) 高烧伴剧烈头痛、呕吐者,多见于脑膜炎、脑炎。 (4) 高烧伴胸痛、咳嗽、气促者,见于呼吸系统病变,如肺炎、气管炎、胸膜炎。 (5) 高烧伴腹痛,右上腹痛可能为肝炎、肝脓肿、胆囊炎;满腹痛可能为腹膜炎。 (6) 高烧三周以上,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 高烧病人必须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高烧才能好转,则单纯用退烧药只能临时起作用,药效过后依然高烧不退。 (三) 高热的表现 高烧时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口渴咽干,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呼吸和脉搏加快(从37℃开始计算,每升高1℃,脉搏加快10次)。病人开始嗜睡,重者出现昏迷、抽搐(惊厥)。 (四) 救护措施 (1) 在高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皮肤血管强烈地收缩,病人可能出现寒战,此时不应急于采取退烧措施,而是注意保暖。寒战后体温迅速上升,再及时采取以下退烧措施。 (2) 卧床休息,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左右,气温较高时更应多饮水。最好不用含糖多的饮料。 (3) 物理降温方法: 冰袋:能减轻脑的充血水肿,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具体方法是,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再装入热水袋中,连水带冰装1/2袋即可,排出空气盖紧盖口,查无漏水,放置病人前额,或枕部、颈部、双侧腋窝等处,每放置20分钟交换一下位置,以免发生冻伤。酒精擦浴: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并利用酒精的蒸发作用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用于物理降温的酒精浓度为30%左右。用70%~95%酒精加水1∶1~1∶2,也可用白酒配制。擦浴的部位为颈部、后枕部、双腋下、肘窝、大腿根部、踝窝等等,但不要擦拭胸部、腹部、手心、脚心等处,以免产生不良后果。酒精擦浴动作应轻柔,以皮肤微红为度,薄薄擦一层即可。如病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应立即停止擦浴,盖上被子保暖,饮一点糖水。 (4) 在体温过高时使用药物降温。要避免用药过量和在短期内反复用药。退热药有大量出汗加强散热的作用,易发生虚脱,常用的退烧药有复方阿司匹林(APC)、扑热息痛、安痛定、柴胡注射液等。有胃肠疾病的病人还可选用消炎痛栓剂,每次1/2枚塞入肛门,退烧效果也很好。长期高热不退者还可以给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口服和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等等。 (5) 加强护理,保证营养。高热病人常常食欲不振,出汗多,消耗大,应设法让病人多进富含高维生素等营养的易消化的消淡流质饮食,包括新鲜的菜汁、果汁等等,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另外,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加上缺乏维生素,常有口舌干燥,舌炎及口腔溃烂,故需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淡盐水漱口2~3次,并配合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_2$等药物,口腔溃破可用冰硼散外涂,口唇裂口涂以凡士林软膏,效果均很好。 (6) 为防止惊厥,保证休息,以尽快退烧,尤其对小儿高烧病人,可适当使用镇静药,如安定和苯巴比妥、冬眠灵等药。但对老年人,神志不清的病人慎用或禁用,以免加重病情。 (7)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在服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分别测体温一次,其他时间4~8小时一次,并记录下来,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如体温持续不下降,应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诊治,采取其他进一步的措施。测体温的正确方法:家庭一般以测量腋下温度较为方便,测得数加0.5℃即为口腔温度(实际人体温度)。测腋下温度前应将腋汗擦干,测量时间5~10分钟。如手边无体温表,可通过测病人的呼吸、脉搏来判断是否发烧。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每分钟12~16次,脉搏每分钟70~80次。按体温每升高1℃,呼吸每分钟增加3~4次,脉搏增加10次左右,那么,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烧病人,呼吸可加快到每分钟24次,脉搏每分钟可达100次左右,借此来初步判断病人的发烧程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原则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 宝宝发烧了吗? 宝宝到底有没有发烧,粗略来说,使用耳温枪测量后的体温,高于摄氏37.5度时,就表示宝宝身体不适了,此时家长们必须注意宝宝是否有什么症状;若体温到达38度以上,就表示宝宝真的发烧了。 宝宝如果只是38度左右的微烧,但精神状况还是很好,则不用急着马上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家先行照顾,不需给宝宝吃退烧药,只需提供流质的食物与水份,依宝宝所出现的症状判断发烧的原因,若仍不清楚,可以打电话谘询相关单位。若宝宝向家长们抱怨自己很不舒服,或是体温高于39度时,再考虑给宝宝吃退烧药,但吃完退烧药后,不论是否有效,一定要再就医治疗,否则一般38度左右的发烧,建议不用采取退烧措施,让宝宝自然痊愈,反而可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宝宝发烧,药别混着吃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我们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透视发烧3阶段 一般婴幼儿发烧会有下述的顺序,但不一定每个状况都会发生,有时宝宝不会经过发冷阶段,会直接发热,但发烧时有发冷症状的宝宝,大多会烧到39度左右,也会比较难受,当然有时候发烧也会发生排不出汗的情况,因此三阶段的过程家长可作为参考,但不能概括每个宝宝的发烧过程喔! 1.发冷 原因&症状 当宝宝受到感染时,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己调高,以保护自己,但是当体温还没上来前,身体会有产热机转,主动把热带到身体中心部位,这时四肢循环会变差,产生手脚冰冷的状况。发冷是发烧的前期,测量体温时可能还不到38度,但宝宝会全身打冷颤,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处理 为宝宝添加衣服,并让他多喝些温水,帮助体温上来,以减轻宝宝的痛苦,当宝宝有发冷症状时,千万不要急着帮宝宝降温,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更不舒服。 2.发热 原因&症状 宝宝发烧时体温攀升,这时皮肤摸起来很烫,表示宝宝已经在发烧了,许多家长们为了让宝宝快点出汗而为其添加更多衣服,却容易让宝宝体温更高,宝宝身体会更加不适! 处理 这时家长们应保持室内通风,并让宝宝多摄取些温开水,为宝宝脱去身上多余的衣物。 3.出汗 原因&症状 当宝宝因受到感染而发烧时,体温会自动升高以保护人体,等到感染情况稳定时,人体不需要再派出抗体与白血球来对抗细菌,这时为了降低体温点,把热量带走,所以会产生排汗状况,以降下体温。 处理 当宝宝出汗时,表示身体正在散热,家长们应该帮宝宝擦去身上的汗水,以避免汗水阻塞毛孔,阻碍宝宝降温。 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多穿点还是少穿点?   宝宝发烧后,常常有一个问题让家长犹豫不决:究竟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其实,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时,孩子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同时可以给予退烧药。服药半小时之后,药效开始发挥,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孩子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   孩子发烧时不可多吃鸡蛋   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   当孩子发烧时,许多家长觉得应该补充营养,就给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实际上这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几招简单的退烧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最紧张了。发烧多数是反复发作的,因此,家庭护理显得相当重要。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 ℃,才选用药物降温。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以下是我列举的各种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 oC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我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7、酒精擦浴: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这种方法已经被摒弃了。 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宝宝的体温还是超过38.5℃,此时就要选用药物退烧。 冰敷、酒精擦拭已经被摒弃,肌注退烧针会损伤臀大肌,影响臀大肌的发育,很多医生也不太主张。因此无论家庭还是医院,口服退烧药都是最好的降温法。传统的退烧药有阿司匹林片剂口服、安乃近滴剂滴鼻,还有各式各样的退热栓,这些已经基本被淘汰。特别在广东,以上传统退烧药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使用,是非常危险的,往往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死亡。 有谁知道什么是“蚕豆病”吗?蚕豆病就是“G6PD酶缺陷症”,是一种家族遗传病,在广东人中间很常见。一般情况下,蚕豆病的孩子跟正常人没有分别,但如果进食蚕豆,或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退烧药、或磺胺类抗菌素,会引起全身血红细胞溶解,这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急症,可以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死亡率很高。祖籍是广东的人中,蚕豆病的发生率很高。因此广东人使用退烧药一定要十分小心,要选用安全高效的退烧药。所以在给宝宝使用退烧药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宝宝是否有蚕豆病。你知道你的宝宝是否有蚕豆病吗? 如果不知道,赶紧查一查。 高效安全的退烧药有:美林(布洛分)混悬液,每瓶100毫升 美林(布洛分)混悬滴剂,每瓶15毫升 泰诺林口服溶液,每瓶100毫升 泰诺林混悬滴剂,每瓶15毫升 美林和泰诺林退烧效果很好,退烧过程比较温和,口服美林后20分钟开始起效,一小时达到高峰,退烧作用持续4小时,而且橙汁味,口感好。而且这两种药对于蚕豆病的孩子,都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溶血,可以放心使用。是口服退烧药的首选。 两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任何药物退烧法,只要给宝宝多喝点水,少穿衣服,用温水给宝宝抹身,宝宝的体温很快就会降下来。记住,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应备有退烧药,美林或泰若林。因为这几种药均是橙汁味,口感很好,小孩喜欢喝,家长应将药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孩过量误吃引起中毒。 我个人比较喜欢美林退热口服液。尤其是100毫升装的美林混悬液,效果很好,而且非常安全,完全可以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用量是每次每公斤体重0.4毫升,最多可以用到每次每公斤体重0.5毫升。比如你的宝宝10公斤,每次吃4毫升,4小时后可以重复使用。百服宁退热口服滴剂和泰若退热口服滴剂用法完全一样,可以按照说明书的量服用,都很安全。 还有一些中药的退烧药,例如羚羊角,退烧作用缓和,如果高烧,可能效果不是很快,可以配合使用。还有保婴丹,退烧效果也是比较缓和,但是,如果在高烧的情况下,配合使用保婴丹,可以预防高烧引起抽搐。所以,宝宝高烧时,最好配合保婴丹一起使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发烧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