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或者有经验的人

心理咨询师职业经验咨询师的人格特质
心理咨询师职业经验咨询师的人格特质&&&& 有人说咨询师在咨询室内外表现不一样。也就是在咨询室内按职业要求做好咨询师,在咨询室外则我行我素,喜怒哀乐率性而为;进一步说就是咨询师的人格特质在咨询室内外不同。对此想了好长时间。真的不一样么?&  不论生活中与同行朋友聊天还是在网络里给其他求助的网友提供帮助,经常可以听到看到那种急切的不顾及对方感受的话语。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不知道那些在生活中急切地想给人帮助或是想告诉别人自己的意见正确的同行朋友在咨询室里是什么状态?能保持气定神闲地倾听么,能全神贯注地倾听么?也许能!一个朋友说经过训练的能做到。我没有接受过训练(但绝对不意味着别人也没有做过训练),在咨询室内外截然分开自己,我做不到。其他咨询师朋友能否做好则无从得知(似乎相当多的咨询师们也未经训练)。&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一种姿态,在进入咨询室之后立刻能换一种姿态,这不仅很神奇,相信当事人也一定会很累。把自己的生活常态和咨询室内的状态完全的剥离,会是什么样呢?也许有人会把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情形和平时的情形放在一起来比较,从而说明咨询师也可以做到两种状态的截然分开。这里有一个问题,运动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你输我赢的较量,咨询师和谁较量呢?试着想象着让自己那样去做,发现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来转去,心里很不舒服,往往是在需要进入另一种状态时,还没有完全转变好角色。&  遇到过这样的情境:一个咨询师朋友J在谈他的案例,旁边的人看到是“这一个”人DDJ在谈,立刻说到他过去如何如何,说他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谈这谈那。看了好久,也听了好久,始终无语。倒不是说不出话来,而是真的不想说话,一个字都不想说。原因?很简单,没有看好那些不对案例却直接对着Z来的朋友。不能面对事实,却能直接对着事实的叙述者,不谈案例进展而是直接攻击咨询师,对充满攻击性的咨询师真的无法看好。无法想象这样的咨询师在咨询室里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能静下来倾听。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这样充满了攻击性的咨询师,还没有很好地完成自我成长。甚至说得严重点连自己是咋回事儿还没有弄清楚,如何能在接下来的咨询工作中去帮助求助者呢?   各种原因使得我经常有机会接触心理咨询师。有一个被我称为“阳光咨询师”-T的朋友,看到她的时候,总是免不了有点羡慕:她对人的态度,是完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倾听,尊重,还有其他咨询工作必需的技巧被她运用得自然而纯熟。还有一位被我私下里尊称为“高级咨询师”-L的朋友,他的言谈举止更让人感觉舒畅。关注的神态,聆听的表情,都让人产生交谈的愿望。我在想,在随便的交谈中能表现得如此充满魅力,那么在咨询室里,经过精心准备还会差么?做个猜想: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已经把咨询过程中必需的技术、原则如倾听,尊重,热情,关注等等,完全地融入自己的生活,从而已经成为自己区别于其它职业从业者的标志。&  咨询师是一个非常重视积累的职业,一个需要自身具备功力才能给求助者提供帮助的职业。如果不是想做一个好的咨询师,如果只是想证明自己也能取得这样的职业资格,那么不注重积累本身无可挑剔。只是,已经取得了职业资格并想助人自助的咨询师朋友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积累,当你真的踏入行业时,面对着各式各样林林总总的求助者,怎么样才能真正地发挥你的本领,实现你的理想。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还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有益的成分。
新闻?精选内容
11-1810-3110-3010-2810-2110-14热点相关文章
情绪调控你的智力;情绪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情绪有时甚至决定你的成败。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情绪体验,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春风拂面喜笑颜开,而有
做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又是一名有着多年操盘经验的股民,股海泛舟能深深的体会到各位股友的心理状态。首先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炒股的动机。 1、 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专家推荐
擅长领域:婚恋情感,性心理,职场发展
收费标准:300元/时推荐到广播
1577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悠很巨蟹)
(迷离之旅)
(Lullaby.)
(没有王子的女王)
(乱打键盘啪啪啪)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各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2013心理咨询师三级辅导: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时间: 来源: 责任编辑:
一、学习目标
学会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则。
二、工作程序
(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我们称它为同一性(或统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 另外,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标准已涵盖在以上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种求助者对自身状态的反应错误或成为自我认知统一性原则的丧失。
&&&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 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
&& 案例1-2
&&& 一位内向而又很追求完美、好胜心很强的大学生,因刚刚失恋导致近期心情不好,并因此影响睡眠和学习效率,自认为这样下去是&没出息&的表现,请求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这是在客观存在的&事件&刺激下,而导致的主观上的情绪紊乱。因为情绪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背景,所以所表现的工作效率下降是可以理解的,表现了心理活动的协调一致。其表现也符合内向、追求完美好胜心强的个性特点。本人对症状及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有很好的自知和理解并主动求治。
&&& [分析]该求助者的情绪变化是主导性症状,按&三原则&判断应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变化。
&&& 某女性,55岁,由女儿陪同前来咨询。
&&& 求助者本来是一位仓库保管员,退休已3年。近两个月来,突然在每天半夜12点
&&&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 至凌晨3点左右,都听见原来同事中的4男1女在自己窗外议论自己,说自己当保管员时太严格,了解他们一些违反政策的事,现在合伙商量要把自己清除掉。于是,求助者叫来自己干公安的女婿进行侦查,但证明并无此事,可自己不能消除这种声音和恐惧的心情。
[分析]幻听是其主导性症状。这反映了主客观不统一,显然是不正常的心理活动。
&& 案例1&4
&&& 某女性,34岁;中专毕业,会计。
&&& 近一年来,把每月的工资都买成衣服,到处分送给亲朋好友,认为这是&希望工程&,当家人问及此事时,还断然否认,认为&做好事不应声张&。家中经济条件好,但个人的衣着不修边幅,家中卫生极差。给10岁女儿的信中写道:&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做人,力争去做一个21世纪继往开采的优秀的好人,一生平安。虽然我小气,但我从不伤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好吗?&
&&& 经常给孩子的老师写信,均表明其思维逻辑的混乱。医院给开&氯氮平&,看过说明书后坚决不服用,因为&吃了就是精神分裂症了&。拒绝看病,拒绝治疗。由家人陪送去某医院检查身体,勉强到了医院门口,坚决不进,并乘机溜走。
&&& 其丈夫说,谈恋爱时就发现她有时说话不着边际,因当时在部队上,接触少,未在意。4年前,复员回家在一起生活,就发现她懒,不理家,不做饭,也不管小孩,一切都是由他管理,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
&&& [分析]对照&三原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求助者的心理异常已非常明显,由于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属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应及早转诊精神科治疗。
&&& 求助者,男性,20岁。
&&& 自述从小内向、孤僻、拘谨、学习刻苦,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两年来,不敢与人对视,回家要拉上窗帘,尽量不外出,十分痛苦。曾被某医院诊断&精神病&,服药无效而来。
&&& 自称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一次在食堂排队买饭,感到身后女同事的&胸部&碰了自己一下,后便有人笑。晚上反思,认为那是笑话自己&流氓&。此后,心中&有鬼&,不但见到那位女同事不自在,还脸红,而后见到其他男同事也紧张不安,总认为别人能从自己的眼神里看出一些不正经的想法。他自认为作风正派,并没有不好的想法,但对那位女同事确实也有好感,由于这些想法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出现失眠、头痛、心慌,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过安定,曾一度好转,但仍不能根除。又去某医院精神科,因有白天拉窗帘和不敢外出的异常行为,按&精神分裂症&治疗,也无效。
&&& [分析]该求助者虽然认为别人笑话自己&流氓&,但由于有前因,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因此,不是妄想。按&三项原则&,其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之间、心理活动的各方面及人格都是统一的。该求助者的问题不是精神病性的。
&&& 该求助者在青年时期有追求异性的要求,但内向,不善表达,又怕外人评论,故形成冲突,并感到痛苦。该求助者内心冲突最初是由现实刺激引发,并有道德色彩,
&&& 但是,由于持续时间长,出现了泛化,后来见到男同事也紧张,内心冲突发生了变形,并且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 (二)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 有些异常心理行为很典型,因而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例如,周期性发作的抑郁或抑郁与躁狂的交替发作,有助于&躁郁症&的诊断。患有神经症的求助者常常表现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而出现精神病性问题的人很少主动求医。患有神经症的求助者对自己的症状是有自知力;相反出现精神病性问题的人对自己的症状没有&自知力&。
&&& (三)确定工作范围
&&& 第一,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心理咨询师对自身胜任力的正确认识,是心理咨询师基本伦理原则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并取得相应资质,即是对求助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没有自知之明的心理咨询师会成为自己和求助者的&杀手&。详细内容,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 第二,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
第三,对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出现精神病性问题的人很少主动求助,但是他们也会经常来到心理咨询师,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其一,大多由家属强行陪同而来;有的可能是遭受精神重创后的反应性精神障碍;其二,有的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在其他机构也曾求治过,诊断意见不一致,希望再听听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其三,有的是其家属不相信&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一厢情愿地希望它只是一般的&心理障碍&,或虽然承认是&精神分裂症&,但希望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认为副作用大,会把脑子&吃坏&,&越吃越傻&,留下后遗症等等,希望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方式劝说病人改变那些荒诞的妄想,回到社会现实中来;其四,有的家属考虑到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认为找心理医生治疗,可以缩小社会的影响面,因为&心理问题&总比&精神病&容易接受些。
第四,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由于国&&& 际上对神经症尚未形成统一的解释和明确的临床分工,神经症一直就是心理咨询师必须面对的难题。特别是在中国内地,由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够,民众对心理健康认识水平的限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人到心理咨询机构求助时,内心冲突已经变形,而且大多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症状。
&&& 虽然,在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但心理咨询师不可避免地要为某些神经症求助者提供帮助。
&&& 心理咨询师在临床上会遇到以下情况:
&&& 其一,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对自己的症状也很了解,能非常详尽地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有时能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推论其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夸大其症状的严重程度,特别害怕会不会转成&精神病&,简单地说,就是&承认自己有病&。
&&& 对于此类求助者,有经验并具备相应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可根据自己的胜任力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并随时注意其病情发展,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会诊或转诊;不具备相应资质和处于实习期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及时寻求上一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或采取转诊措施。
&&& 其二,一些精神病性问题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而一些神经症性问题也会出现某些思维和行为的异常,心理咨询师要全面综合地分析所获得的各项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力求做出早期诊断。如有困难,应及时采取会诊或转诊措施。
&&& 第五,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应该随时按照精神病症状学和神经症的评定方法,对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异常的症状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发现求助者所具症状的实质部分。也就是说,当心理咨询师倾向于把求助者的症状归属于神经症时,要再进一步按精神病性的症状学再进行一下核实;当心理咨询师倾向于把求助者的症状归属于精神病性问题时,也要注意到有些神经症的病人也会出现某些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
三、相关知识
为使读者正确理解以上工作程序,特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醒注意。
(一)典型症状的诊断价值
&&& 求助者,男性,12岁。
&&& 自小受循规蹈矩和&很传统&的父亲的教育,要求自己当一个好孩子。上课时遵照老师的要求将双手放到课桌上,自己克制尽量不变换姿势;见到姐姐穿的衣服&露脐&,批评她&这样不文明,会污染环境&;控制自己&不看女孩子的胳膊&,怕学成&坏孩子&。自去年开始每次洗手都要反复数十遍,晚上入睡前还要下床反复检查煤气阀和自来水阀是否关闭。自己虽然知道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地要反复做,并因此感到痛苦。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躯体疾病,转来咨询。
&&& [分析]该求助者同时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的心理冲突,具备强迫症的症谳,还需要进一步评估病程、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求助者,男性,42岁。
&&& 因近一月来心情不好,整日长吁短叹,对于妻子催促他去上班感到愤怒。其妻陈述他年轻时是足球运动员,前些日子还热衷于组织本市各单位的足球比赛,东奔西跑,精力充沛,声称要为我国的足球事业作出贡献,但不知为什么热度突然下降。其妻回忆到这种忽冷忽热的情况以前也有过,但不像这次这么严重,脾气特别暴躁,并且有时想寻死。医院查不出病来,建议心理咨询。咨询时不断用双手捶打自己的头部,并说自己也不理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分析]这是一例双相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应该转诊。
(二)辨识求医行为
&&& 案例1&8
&&& 求助者,男性,成年,未婚,某工厂的技师。
&&& 由其父亲陪同前来。进门先问:&凭什么带我到这个地方来?&又指着他的父亲说:&我看他脑子有问题了。&问他父亲有什么问题,他开始不回答。其父说他工作干得不错,但近年来脾气有些怪,常疑神疑鬼对谁都不信任,谈了几个对象都未成。反复询问他才回答道:&说了你们也不相信。&最后他父亲出示了他写给公安部的信,内容是控告他所在市的公安局在他所到之处都安装有高科技的监控设备,对其进行监控迫害。
他说:&这些高科技的设备太先进,一般人是不懂,也不会相信,心理专家有什么用?&说完不顾父亲的劝说,扬长而去。
[分析]该求助者是被动求医。
&&& 求助者,女性,52岁,大学教师。
&&& 咨询时先提出条件说:&你要完全相信我说的都是事实,我才和你谈。&又说道:&我要看看你的水平怎么样。&自述她在8年前一次科研成果鉴定会上认识了一位男记者,自认为该记者钟情于她,回来之后就与丈夫离了婚。虽然鉴定会之后并无那位记者的半点音信,不过她能感到他开始暗中保护她,之后又变成了派人暗中监视她。这些人有的扮成卖报的或收垃圾的在她周围活动,无法摆脱。她说,自己为此离了婚,对方至今态度暧昧,既不告知自己是否离婚,也不来找她&&还没等到答复,又接着说:&我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算了,和你说也没有用。&离去。
&&& [分析]不难看出,以上两例,分别表现为&迫害妄想&和&钟情妄想&的精神病性问题,但本人对于自己的症状毫无&自知力&,后者的求医行为只不过是为了想证实自己的妄想内容。
&&& 这样的问题显然不是通过心理咨询能解决的,应该请精神科专家处理。
&&& 求助者,男性,21岁,在校理科二年级大学生。
&&& 其父母由于不敢保证儿子是否能来咨询,在儿子放假前就先来向心理咨询师介绍情况。儿子在本学期的英语考试中作弊被发现,怕受处分,向老师下跪求饶。在高中时就开始暗恋一位高年级的女同学,得知女方上大学后已有男朋友,为此曾痛苦得有&自残行为&(割腕后又自行包扎)。入大学以后和一位男同学非常要好,对方病时,可以背他去医院,但又对其有暴力行为。去年暑假带这位男同学到自己家中小住,一天中午母亲发现他们&在一张床上&,父亲认为这些都很不正常。自称从小就不&欣赏&这个孩子,认为儿子远不如自己当年那么优秀,经常训斥,甚至打骂。有一次英语老师让儿子在黑板上写出三句话时,他用英语写&我什么也没有学会&,&最难忘的是爸爸打我&,&最亲的家人是毛毛狗&。母亲插话说,儿子对父亲的训斥不满又不敢反抗,经常咬自己的胳膊来发泄。父亲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对,但认为儿子现在可能有精神病,母亲则怀疑其同性恋。
&&& 暑假中求助者去北京补习英语,回家后,次日晚由父母陪同来咨询。第一次见面时,求助者的嘴里嚼着口香糖,脚穿拖鞋,表现出傲慢和不屑一顾的神态,父亲以介绍他到朋友这儿来&谈谈英语学习问题&为由而陪同前来。
&&& 交谈是从&逆向英语&学习法切入的,求助者逐渐发生兴趣。心理咨询师不失时机地说明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并表示虽然是心理学工作者,但很喜欢英语。求助者说实际上早就应该给他父亲咨询,之后说明自己愿意上外地的大学,是想离家远一点,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大学是校学生会的公关部长,被评为优秀干部,还是&戏剧社&的组创者和社长。自己现在仍在追求一位女生,对方态度不明朗,大为苦恼。
&&& 在谈到他所施&暴力&的那位男同学时,称对方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有修养,性格比较内向,依赖性强,除了英语,其他科目都不如自己学得好。心理咨询师指出,求助者是看该同学软弱柔顺而&欺负&他,而这种&欺负&就是自己从小受到自己父亲&欺负&的一种投射。对此分析,心理咨询师请他先不要表示同意与否,回家进一步思考。
&&& 次日家长打电话来说,求助者认为所见到的心理专家很有水平,很佩服,并主动要求在返校之前再交谈一次。
&&& 第二次会谈,是求助者自己来的,衣着整齐,彬彬有礼,表示同意上次对欺负那位同学的分析。并说自己早就有这种感觉,但未加控制,因为对方总是逆来顺受的样子。然后又讨论了关于恋爱、选择第二门外语、如何处理学习与社会工作的矛盾等方面的问题,表示很有收获。当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校后可以找本校的心理工作者咨询时,求助者认为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学习,都只会说教,不信服。
&&& [分析]该求助者虽然开始时也有拒绝咨询的&不求医行为&,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开始的不主动求医是因为不信服心理咨询能解决问题所致。不像家长所担心(儿子患有精神病或同性恋)的那么严重,他们所发现的儿子的心理行为障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的教育不当。
&&& (三)甄别求助者对症状是否&自知&
求助者,女性,38岁,银行会计。
&&& 怀疑丈夫有外遇,采取查电话、盯梢等手段获得&证据&后与丈夫大吵大闹,语无伦次并昏过去。被家人送往某精神病医院,按&精神病&治疗一个月,因用药副作用大,要求出院。因为有报复丈夫的念头而接受一个年轻司机的邀请,与他共餐一次,虽然没有发生什么事,但感到很后悔,觉得不应该那样做。以后再见到他时有些紧张,脸发热,后来逐渐发展到不敢看异性客户,因此感到痛苦,害怕这样下去肯定会发展成&精神病&。
&&& [分析]该求助者开始的吵闹、语无伦次等行为都是有因而发,是可以理解的。其后的表现显然不正常,但有&自知力&,为此感到痛苦并积极求助。根据对典型症状的分析不难看出这是一例&对视恐惧症&,属于&恐惧性神经症&的一种。它不是&精神病&,也不会因此转成&精神病&。
&& &案例1一l2
&&& 求助者,女性,50岁,医生。
&&& 20年前搬迁至新居不久家中的煤气炉爆炸,丈夫回家先问房屋、财产有无损失。当时自己心里很难过,认为他应当先问自己的妻子有无受伤才对。当时,自己也给自己宽心,勉强做出了&他可能见我还正常,所以没有问&的解释。此后,只要她丈夫在家,都必须由他来开关煤气阀门,自己&不敢动&,实际上也知道没什么可怕的,丈夫不在家时自己也能操作,并无大碍,并且也知道这样会影响夫妻感情,让丈夫感到可笑,但就是要这么做。自认为是得了&强迫症&。
[分析]该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是有&自知力&的。
&&& 案例1&13
&&& 某女性,56岁。
&&& 自述自从丈夫去世后,有一个30多岁的男性骚扰自己(只听到他说话,见不到人),不断给自己下指令,要自己打扮入时,佩戴首饰,为此自己已做了两条超短裙。以后感到这是要破坏自己的名誉,不再听他指挥。现在&那人&又变换手法要手持钢刀杀害自己和家人。为此报了警,也亲自到外地告诉自己的儿子要多加小心。在描述这些情节时十分谨慎,常用耳语,唯恐&那人&听见。
&&& [分析]该求助者由于已完全失去对自己症状的&自知力&,任何解释和劝说都不能消除和动摇她的这些想法,是精神病性的表现,应尽快去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
&&& 案例1&14
&&& 求助者,女性,36岁,未婚,中专毕业,银行职员,父母均是高干。自述因精神不正常,已经有8年没上班。要求咨询师帮助她解决婚姻问题。自述自小聪明伶俐。上初中时,父母调动工作,由于舍不得原来的学校和同学,而随父母同时迁居。曾和一位男同学&好过一段时间&,很快就因为性格不合而&散&了,但此后学习成绩下降,不敢到父母所在大城市读书,继续在原来县城上学,并考上当地的财会中专。毕业后到父母所在城市的一家银行工作,业务能力强,表现出色,逐渐由原来&自卑&转为&自大&,认为&城市人也不过如此&。但是傲视一切的态度并未给自己的恋爱带来好处,谈了几个对象,都是谈不长时间,对方就以性格不合为由而主动终止交往。她逐渐变得暴躁,睡眠不好,对同事不礼貌,学会吸烟,工作效率差,时常出差错而被扣发奖金,以至于请&病假&不能上班。在家里找事,开始与父母顶嘴,但发火都是冲着母亲(母亲认为当年没有带她一起迁居是自己的失误,常采取容忍的态度)。认为父亲严厉,不敢朝他发火。为了解决自己的&烦恼&,也曾按&精神分裂症&治疗,并且住过院,服用过&奋乃静&、&维思通&等药物,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认为信教也许能有好处,但一想到自己恋爱的屡屡失败,什么都没有用。
&&& 父母称她有时认为自己有病,有时又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有时明白,有时糊涂,虽然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但却是&明知故犯&,&屡教不改&。
&&& [分析]本案例最后经北京、上海等专家看过,有的诊断&边缘性精神障碍&,有的诊断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尚属一个明确的诊断,而做出&边缘性精神障碍&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 陈述本案例的目的是说明,确有一部分求助者,不但在开始,甚至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典型症状、对症状的自知力及求医行为等,进行综合分析,先给出一个或两个带有倾向性的初步诊断(或称初步印象)也是允许的。有些问题的性质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进行,也许就会显现出来。因此,心理诊断可能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要求咨询工作者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完善这一过程。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心理咨询师必须能够抓住重点,主要从病人的特异性心理与行为表现中寻找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症状,并结合其&求医行为&及对症状的&自知力&的水平这两个方面做深入地分析。
&&& (四)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 心理咨询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因为有些问题即使和心理有关,也不是心理咨询所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心理咨询可能只是部分地起作用。对此心理咨询师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包揽一切。例如:夫妻俩已经决定要离婚,想问一下孩子由谁来抚养比较好,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参考意见;股民们要选择什么股票,应该找股评家咨询,但因炒股票失利引起的焦虑情绪可找心理咨询师。此外,老年痴呆、儿童智残、器质性病变、精神病性问题等都应及时地转到有关科室处理。
&&& 四、注意事项
&&& 第一,心理咨询师只有获得相关资质后才能对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进行心理治疗。由于某些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是神经症的伴发症状,必要时应及时寻求相关医学机构的会诊或转诊。
&&& 第二,发展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咨询师在遇到因此类问题前来咨询的求助者时,应该尽力而为,必要时寻求相关专家会诊或转诊。
探知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认证课程培训
真题解析班
高清模考班
多媒体题库、串讲押题班、应试技巧班
直播保过班独享!
直播保过班独享!
免责申明 --------------------------------------------------------------------------------------
  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光明网职业教育频道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光明网职业教育频道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心理咨询师新闻头条
点击排行榜
北京联创瑞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级心理咨询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