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一下有铀矿的上市公司危险吗?

查看: 2095|回复: 0
阅读权限24威望0 级论坛币2020 个学术水平8 点热心指数11 点信用等级3 点经验2127 点帖子150精华0在线时间5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2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1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湖南废铀矿遗痛& && &&&本文见《财经》杂志总第197期 出版日期:日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铀原料产地,712矿、711矿正在逐步淡化为一个远去的宏大布景,但放射性隐患依然存在
43年前,中国在新疆罗布泊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改变了当时世界格局的对比。这颗原子弹所使用的核原料,一部分来自湖南铀矿;采铀的矿井,也一度遍布三湘大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资源的枯竭,湖南先后有四家铀矿(郴州、衡阳、益阳还有一家不知道)退役。但在其谢幕之后,放射性隐患至今仍然存在,并且严重地影响着退休职工以及周边居民的生存状况。
如何治愈这些伤痛,以及有效地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对于正在致力于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计划的中国而言,或许将兼具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等多重意义。
  与废矿同在
沿着京(北京)珠(珠海)高速进入湖南,在其东南部的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附近,很容易看到三四个硕大的废矿渣堆积成的小山。这些荒草掩映中的小山,高度只有一二十米,体积却相当庞大。
这一带,同样的“小山”共有六座,分布在方圆45平方公里内,周围有12个村庄,生活着大约1.5万人。在这些“小山”的中心地带,坐落着国营712矿——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铀产地。
在退役十几年后,712矿正在逐步淡化为一个远去的宏大布景。
  “癌症部落”
  或许对于这里的人们而言,废渣、废水等潜藏的放射性辐射太过于抽象了。核辐射的概念,甚至是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进入人们的生活的。
  在距离这里100多公里之外、位于湖南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的另外一个国营铀矿——711矿,退休矿工彭柏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还对当初的一个场景记忆犹新。一次,技术工人用伽玛仪(一种测量放射性辐射的仪器)对准食堂的油条一测,仪器嘎嘎作响,吃饭的工人们都“哄”地大笑起来。(这些人不知道危险,但是他们用生命开采出铀矿,让原子弹横空出世。现在大力发展核电,需要开采大了铀矿。)
  在彭的记忆中,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时在井下就是一个口罩、一个矿帽、一身工作服,没有任何辐射防护设备。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711矿井下的温度高达45到50摄氏度,矿工在井下干活全都脱得赤条条的,和高辐射的铀矿石可谓“零距离接触”。
  711矿退休办公室一位退休职工向《财经》记者透露,这个现有人员三四千人的矿,仅矽肺(尘肺)病患者,就有300多人,迄今已经死亡160多人。除了尘肺病,因放射性辐射而导致的癌症,亦无处不在。以彭柏生所在的这排平房为例,总共四户人家中,除了他们家,无一不笼罩在癌症的阴影之下:一人已经因癌症去世,目前还有两人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同样的阴影,也在712矿上空挥之不去。由原712矿职工医院改制而成的大华医院的谢福阳医生,曾经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结论是,712矿的重大疾病发病率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下井工人的平均寿命也远远低于普通人。
以2003年的统计结果为例,712矿共计4000多名职工中,因患癌症死亡或者被确诊为癌症的,已达350余人。这也就意味着,其癌症发病率约为8%,而全国平均水平是在千分之一到二这个量级。
  紧靠矿北边有道山坡,712矿的人习惯把它称为“烈士山”。整道坡上密密麻麻的坟墓中,全是712矿职工。从墓碑上的生卒年月计算,少有超过70岁的。在坟墓丛间,谢福阳带《财经》记者找到了其岳父的墓碑。因患骨髓癌,他岳父去世时年仅42岁。
更为严重的是,癌症高发早已不局限于矿工群体,而向周边的村庄扩散。
在712矿附近的新庄村第四组,仅据记者不完全调查,2004年来,因癌症去世的就有三人,身上长有各种肿瘤的有十多人;其中组长罗丰生一家,就有三个人长有肿瘤。
在紧靠711矿生产区的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清泉村,67岁的“赤脚医生”邓辛凤告诉《财经》记者,她所在的清泉村第六组共140人,在过去40多年中,得癌症死亡的已有20余人,“尤其是近几年,一死人就是癌症。”
  铀之功过1789年,德国化学家在一个沥青矿中首次发现了铀(uranium),并以八年前刚刚发现的太阳系“新行星”——天王星(Uranus)来为其命名。铀在地球上分布相当广泛,甚至比金、银以及铅等的储量都大。人类对于铀的利用,也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公元79年前后,意大利人就在有色玻璃中开始使用铀的化合物作为着色剂。当然,对于铀的划时代应用,还是核裂变。到了上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在实验室中验证了,类似铀这样较重的原子核,在特定的条件下裂变时,不仅会产生较轻的原子核,还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1945年,美国人首先利用这一原理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其后,随着前苏联成功地把这技术应用到发电领域,“核时代”宣告正式到来。
  “核时代”的来临,也带来铀矿开采的勃兴。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目前,根据世界核协会的估计,中国已形成年产铀七八百吨的规模。然而,也是在很早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已经意识到铀矿隐藏的潜在风险。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欧洲就有人注意到铀矿工人肺癌发病率偏高的现象,并认为很可能与铀衰变之后的产物——氡存在直接关联。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欧盟在内的众多国家,都逐渐意识到了这种放射性隐藏的风险,并且开始对于铀矿运行的安全性进行监管。
  2000年,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JOEM)上发表的一篇调查指出,从1969年到1993年间,美国西部纳瓦霍(Navajo)印第安保留区内有记录的94名肺癌死者中,有63人曾经在铀矿工作过。
  放射性导致癌症的致病机理,实际上非常简单:射线穿过人体组织的细胞时,会把能量沉淀在细胞内部。一旦这个能量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而通过破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往往就会导致癌症的产生。目前,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铀、镭(Radium)衰变之后的产物氡(Radon)及其子体,都被认为是继吸烟之后最重要的肺癌致病因素。
  铀矿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远不止这些。由于铀在矿石中的含量普遍较低,加上往往与砷、钼、硒等其它重金属伴生,因此,其加工后的废渣形成的尾矿往往数量庞大。除了这些放射性物质,非放射性的重金属本身也往往构成致癌因素,并且会对地下水等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美国1978年国会就通过了《铀矿尾矿辐射控制法案》(UMTRCA),授权美国环保署(EPA)等机构,对于已经退役的和正在运营的铀矿尾矿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监督。鉴于尾矿中类似镭这样的元素的半衰期(强度降低到最初的一半所需的时间)长达1600年,对一些存在较大风险的尾矿,美国政府要求进行为期1000年的监管;即使对于单纯的尾矿处置场所,也要求至少监管200年。
滞后的治理
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铀矿生产大国相比,中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主要铀矿都分布在人烟稀少地区;美国的铀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周边居民数量也很少。美国环保署的统计显示,在所有有记录的铀矿周边1英里(1.6公里)范围内生活的居民,不超过5.5万人。
在中国,铀矿矿体小、分布广,且废物量大,加上铀矿冶企业很多位于人口稠密区,常常没有设立明显的隔离带,潜在风险更大。
以湖南712矿、711矿为例,不仅生产区以及尾矿堆放区与周边村庄犬牙交错,即使距离最近的衡阳市、郴州市中心,也往往只有二三十公里。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份资料显示,仅712矿,地表露天堆放含铀废石就高达3350万吨;而废石堆的γ照射强度和氡子体浓度及释放率,都超过国家所要求的标准6-7倍。
湖南省核工业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南华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辐射防护研究员周星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早期的很多铀矿都是“先生产后治理”;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遗留了许多环境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开始陆续制定相应的规范,并着手实施铀矿退役的环境治理。但治理前留下来的损害,迄今为止仍然无法有效修复。
核工业湖南矿冶局有关人员告诉《财经》记者,该矿的母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对712矿第一期治理,共计拨款1800万元,第一期治理也已于2000年结束。
治理方法,是用水泥防护墙将废石堆围住,将其削平降低高度十余米,选用粘度大的红土壤覆盖厚50厘米,然后植草和种植耐干旱的刺槐和小金刚树。负责对712矿退役后进行环境测评工作的周星火对《财经》记者表示,治理前,废石堆的辐射比普通土堆高出至少四五十倍,一期治理后降低到一至三倍。但他承认,“个别地方还是超标的”。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之前开采的40年间,712矿庞大的辐射源给周围环境带来了多少损害尚无法估量。记者在现场看到,治理的五个工区的废石堆已经基本被草木覆盖,十分茂盛。废石堆脚下,则耸立着一米多高的水泥防护墙。
  不过,一些村民对《财经》记者表示,在治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偷工减料的情况,这会极大地削弱其应有的效果。根据铀矿退役治理的有关研究表明,覆土必须压实到天然土层的0.88倍或者1.58克/立方厘米以上,否则降氡效果非常差。未经压实的35厘米厚覆土层与压实的33厘米厚覆土层,两者降氡效果相差20倍。根据治理要求,尾矿废渣堆上应该覆盖着0.5米厚的粘土。但一些村民表示,实际上,有的地方粘土厚度“只有3寸”。一位村民带着《财经》记者爬到二工区的废渣堆上,用脚尖踢开一层薄薄的泥土,就露出了黑色的矿渣。
  铀矿长期与人口密集的村庄相伴,也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在712矿五工区,废渣堆附近的四个池塘辐射严重超标,按照治理方案,应全部填埋。但由于村里的稻田一直倚赖这四口池塘灌溉,村民坚决反对将池塘填埋,最后作罢。周星火还告诉《财经》记者,对该工区进行环境检测时,当地一个村民在污染区建猪圈,几次劝阻均未能说服,最终只能默许其将猪圈建在污染区内。对于当地村民在矿渣堆上种菜、种红薯、花生,也很难进行管理。
沉重的遗产& &没有人知道,这些铀矿留下的“遗产”到底会有多沉重。目前看到的,很可能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仅仅依靠现有的工程性措施,也许不足以彻底消除这种隐患。根据美国以及欧盟等国家的经验,在设立防护栏、警示标志等被动性的措施之外,还必须由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于退役的铀矿的空气、地表以及地下水等进行主动的定期监测。然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信息公开,以及当地公众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在712矿所在地,《财经》记者遍访衡东县、衡阳市两级环保局,均未能获得确切的相关环境污染监控资料。衡阳市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12矿是军工企业,一直以来地方都没有对其进行监管,造成资料缺失。直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颁布以后才进行了交接,由省环保局负责。《财经》记者试图通过湖南省卫生厅下属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获得几家铀矿职工的相关职业病发病率等信息,被告知空缺。湖南省环保局辐射监防站站长杨川颇为忧虑地告诉《财经》记者,现在铀矿企业退身之后,许多村民开始重新占领企业的厂房和土地;但这些地方许多都是被严重辐射污染的,根本不适合生产和居住。而要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则需要许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国土、规划等建房审批部门,要严格执行在污染区内不审批建房的规定。在污染区域内违规开办的相关企业,工商部门也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对于饱受癌症困扰的当地农民以及退休职工而言,还有一个最大的问号,那就是谁应该来为这一切埋单?谁又能为不确定的未来埋单?
在美国,随着1990年《辐射暴露补偿法案》(RECA)的出台,联邦政府终于同意为曾经在铀矿工作而受到健康伤害的工人支付巨额账单。只要在铀矿工作满一年,并且患上的是肺癌以及其他相关性疾病,每个人就可以从美国政府获得10万美元的补偿。此外,其他因为核试验等受到辐射影响的居民,也可以获得从5万美元到7.5万美元不等的补偿。
但在中国,无论对于矿工还是周边村民,这种制度上的设计仍然空缺。
载入中......
论坛好贴推荐当前位置: >>>正文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广东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省铀矿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公示
   根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广东省铀矿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工〔2012〕182号)的有关要求,现将2015年省铀矿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予以公示(附后)。公示期自2015年5月5日至5月10日,共6天。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省财政厅、省核工业地质局反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等;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单位真实名称(加盖公章)、联系人、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等。&
   & 省核工业地质局:莫济海,电话:020-
   & 省财政厅联系人:陈斌,电话:020-
   & 附件:2015年省铀矿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表  &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广东省财政厅&
              2015年5月5日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射线的实际能量要小于表中对应的衰变能此表中真正值得关注只有U-235和U-238,所谓天然铀就是0.72%左右的U-235加上99.28%左右的U-238。天然铀衰变对人体造成的放射性损伤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天然铀中两种铀同位素半衰期都在十亿年左右()的数量级,跟地球年龄差不多,所以衰变极其缓慢,几乎可认为是稳定核素。天然铀中两种铀同位素都是都是衰变,同等情况下三种射线粒子中粒子的穿透能力最弱,的粒子在人体组织中的射程仅为几十到一百个微米,连表皮都不一定能穿透,再考虑人所穿衣物的屏蔽作用,这种能量的粒子在体外不可能对人体造成任何实质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都不会考虑射线的外照射(意思是可以随意进行近距离观察和零距离触摸,只是考虑到部分衰变核素有化学毒性以及要保持元件表面光洁,一般都还是要戴手套或者用镊子等工具夹取),只需避免内照射就行(意思是不要让放射源通过口鼻或体表伤口等进入体内)。严格来说,U-235和U-238在衰变的过程中除了射线外还会放出射线,但实际工作中不必考虑其影响,个中缘由见分隔线下的补充说明评估射线影响需要明确种类(射线穿透能力最弱)、能量(能量越低穿透能力越弱)、强度(衰变越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射线粒子越多,射线就越剧烈)评估辐射防护需要明确时间(接触时间越短越安全)、距离(距离越远越安全)、屏蔽(屏蔽材料质量厚度越大越安全)核反应堆内放射性之所以高,是因为在堆内中子的参与下,铀核发生了包括裂变在内的核反应,这些核反应会产生大量高放射性的核素。在进入堆内接受中子辐照前,铀(包括高浓铀)本身衰变放射性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有图为证:伊朗时任总统内贾德视察伊朗首枚首枚燃料棒装填作业。从图中可以看出完全不需要任何防护,左边小哥戴的手套以及右边大叔戴的口罩与其说是在保护他们自己,不如说是在保护燃料棒束,避免其沾染汗渍和唾液。图片来源:伊朗时任总统内贾德视察伊朗首枚首枚燃料棒装填作业。从图中可以看出完全不需要任何防护,左边小哥戴的手套以及右边大叔戴的口罩与其说是在保护他们自己,不如说是在保护燃料棒束,避免其沾染汗渍和唾液。图片来源:哈萨克斯坦Ulba冶金厂的铀矿工人手捧加工好的核燃料芯块。图片来源:哈萨克斯坦Ulba冶金厂的铀矿工人手捧加工好的核燃料芯块。图片来源:哈萨克斯坦铀矿工人在测试“黄饼”(重铀酸铵)的辐射情况。图片来源:哈萨克斯坦铀矿工人在测试“黄饼”(重铀酸铵)的辐射情况。图片来源:美国Y-12国家安全综合体生产的高浓铀金属块(表面有氧化层故呈灰黑色)。图片来源:美国Y-12国家安全综合体生产的高浓铀金属块(表面有氧化层故呈灰黑色)。图片来源:=================================补充说明:核素衰变其实是很复杂的,仅衰变就可以分为衰变、衰变和电子俘获(记作EC或);其中电子俘获又可能导致俄歇电子发射和特征X射线发射。另外,同一种核素可能会有不只一种的衰变方式,比如既可以衰变又可以电子俘获的Po-208。分隔线上面的原回答有点不太全面,可能会让一些同学误认为“衰变的核素只能放出射线,衰变的核素只能放出射线”,这是不正确的:实际的衰变过程可能会同时放出多种能量、多种类型的射线,比如一些核素衰变后处于激发态,退激的过程又会放出射线;上面提到的电子俘获之后可能发射俄歇电子或特征X射线;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负电子湮灭放出射线……完整地描述一个核素的衰变需要用到衰变纲图(),此图可以表述该核素所有的衰变路径及其对应的发生概率和衰变能:U-235的衰变纲图:U-238的衰变纲图:具体的衰变纲图在PDF的最后几页,前面是各种数据和实验索引。衰变纲图中左侧若干水平线代表衰变产物的能级,水平线之间竖直向下的箭头就是退激时发射的射线;每条竖直箭头上方的数字代表光子产额,即每100次衰变中放出该光子的个数从衰变纲图可以看出U-235和U-238在衰变的过程中会连带地发射射线,其中产额最高的一组为,由U-235衰变放出,产额达到57.0(其它组的产额大都低于0.1)。不过考虑到U-235和U-238本身衰变就很慢,再加上人体接触铀同位的时间不长,所以一般认为这点射线的剂量可以略去不计,不需要专门屏蔽。但在特定环境下比如在一些品位较高的铀矿中,铀及其子体放出的射线再加上氡气的内照射可能导致工人的受照剂量超过GB 18871规定的单年50 mSv的职业人员剂量限值,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关措施保护工人健康。其它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纲图:***************************************************************************************************************=================================评
答================================= 同学在评论区中提问:“居里夫人被镭照射导致癌症是不是真的?按照我对答主回答的理解,从外部照射不会损害人体,那居里夫人的病是另有原因咯?”答:“从外部照射不会损害人体”这一论断仅限于能量在(数量级)以下的射线;对于射线及射线,即便它们的能量更低,也要考虑外照射的辐射损伤。居里夫人最为人所知的工作是发现两种放射性元素——镭(Ra,88号元素)和钋(Po,84号元素)先说镭(Radium):大家知道,,居里夫人通过极端艰苦的工作成功提炼分离出了镭单质,其中以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Ra-226(半衰期1600年)为主。Ra-226发生衰变生成Rn-222(氡气),因为这种衰变,Ra-226又被称为氡射气。Rn-222是一种很要命的气体,它本身会发生衰变(半衰期3.8天);并且因为它是气体,易于扩散,很容易被吸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据美国当局统计(),氡是第二位肺癌成因(仅次于吸烟)及第一位环境致癌因素。时至今日,氡仍是对普通公众健康威胁最大的放射性元素,因为很多建筑物别是地下建筑环境容易累积高剂量的氡气,世界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严格监测氡水平,比如我朝的GB 16356(地下建筑物氡水平控制)、GB 50325(民用建筑物室内污染控制)和GB/T 17785(新建低层住宅降低氡影响及氡控制导则)等。另外从可以看出Ra-226在衰变时还会连带地放出的射线,光子产额为3.2,即Ra-226每100次衰变就会产生3.2个这样的光子,这个已经属于比较可观的光子产额了,所以实际工作需要考虑这部分射线的屏蔽。然后是钋(Polonium):钋同位素的半衰期比Ra-226短很多,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居里夫人数次提炼钋单质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钋最重要的同位素有Po-208和Po-210,其中Po-208半衰期2.9年,以衰变为主(99.997%),也可以衰变(电子俘获EC,0.003%);Po-210半衰期138.4天,衰变。所幸两种同位素衰变的光子产额较低。钋的蛋疼之处在于其毒性,可以导致急性中毒和死亡,在2006年曾经轰动一时的遇害案中,被害人利特维年科(前克格勃特工)就是被人用Po-210毒杀的。另外,阿拉法特之死也被认为与钋有关:另外,除了接触上面这两种放射性元素之外,居里夫人在一战期间积极投身战场救护,利用购置的X射线装置、车辆和发电机组装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具有实用意义的移动式X射线机(如下图所示),并将其应用于救治受伤士兵。X射线与射线类似,都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穿透力远远强于射线和射线。考虑当时的认知水平,不难想见居里夫人在救治伤兵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恐怖的X射线辐照。居里夫人和她的X射线车。图片来源:居里夫人和她的X射线车。图片来源:简而言之,居里夫人就是一直生活在这些X射线、射线、电子和化学毒物的影响下,不幸罹患白血病也不算特别意外。================================= 同学在评论区中提问:”那几年前的新闻说小伙子捡了个金属棒放在裤兜里一下午腿就废了截肢,能是真的吗?“答:是真的,新闻报道:、。与之类似的还有发生于2014年的南京放射源丢失事件:正如评论区中
两位同学所言,上述新闻中男子捡到的是工业探伤用的放射源,一般是Ir-192(铱,就是的铱)或Co-60(钴)。这两种同位素本身都是衰变,衰变过程又会连带地放出若干射线:Co-60放出的射线主要有:(产额99.85)、(产额99.98)Ir-192放出的射线主要有:(产额28.72)、(产额29.68)、(产额82.75)、(产额47.81)、(产额8.20)由于具有上述性质,这两种核素被人们当做工业探伤、医疗消毒、辐射育种的源。上面新闻中那位好奇的男子正是因为射线的辐照而失去了双腿和胳膊。这两种同位素的半衰期很短(Ir-192是73.83天,Co-60是5.275年),因此天然环境中是不存在的,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制造的。用中子轰击Co-59(稳定同位素)可得Co-60,用中子轰击Ir-191(稳定同位素)可得Ir-192。从上述新闻中那位男子的不幸遭遇可知,不明来历的金属链不要乱捡,真的可能出人命。当然,国家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放射源管理。================================= 同学在评论区中提问:”插个问题哈,在战争中使用的贫铀炮弹会有辐射污染嘛?“答:所谓”贫铀“的”贫“是相对于高浓铀的”浓“而言的,贫铀中U-235浓度低于天然铀。我们知道天然铀U-235的浓度还不到1%,而高浓铀中则可以将U-235的浓度提升到90%以上,这个提升的过程就是铀浓缩。根据物质守恒可知,铀浓缩过程中必然会产生U-235浓度低于天然铀的”废料“,这些废料就是贫铀。贫铀密度高,并且有自锐效应,因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穿甲弹材料。美国陆军和空军均装备有贫铀穿甲弹,就连海峡对岸的国军都拥有一批购自美国的贫铀弹。公开资料从未明确我军是否装备了贫铀穿甲弹,但国内公开发行的军事刊物在介绍坦克性能时往往会说”该型坦克使用钨合金穿甲弹时如何如何,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如何如何“,至于这个”特种合金穿甲弹“到底是什么就见仁见智了。不过中国掌握了全球70%以上的钨资源,因此研发和装备贫铀穿甲弹的需求不如美军那么迫切。贫铀弹的危害:贫铀弹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化学毒性,铀同镉、铅一样属于重金属,会严重影响人体肾脏、神经系统等的正常工作,并可导致孕妇流产和胎儿畸形。关于贫铀弹的放射性危害,贫铀当然有放射性,但由于其中短半衰期的U-235等含量比天然铀还低,所以贫铀的放射性大概只有天然铀的一半左右。贫铀弹在命中目标后发生燃烧和爆炸会产生淡黄色的氧化铀烟尘,容易被人体吸入导致内照射。另外,贫铀弹的放射性往往会长期影响一片地域,而”贫铀弹的放射性和人体健康损伤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显著的相关性“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包括英国皇家学会在内的若干研究机构给出的意见是“现有证据无法证明二者存在相关性”。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认知是“贫铀弹化学毒性的危害远远强于(a million times greater)其放射性的危害”。关于这一部分请参见 章节所列出的若干参考文献。就算最终的研究表明贫铀弹的放射性不足以造成健康损害,单就其化学毒性这一条来论,贫铀弹也是一种比较”脏“的武器,它不仅仅打击了战场上的敌军坦克和装甲车,也是在威胁战后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幸福与健康。希望有朝一日人类能像禁用毒气和达姆弹一样禁用贫铀弹。================================= 同学在评论区中提问:“听说有个科学家徒手分开挨得很近的两块高浓缩铀,避免了一次核爆,这个应该是谣言吧,肯定有人听过。那个科学家死了。说明一下这样会不会造成死亡?”答:“徒手掰开原子弹,科学家舍己救人”这个颇有点“读者意林心灵鸡汤”味道的正能量故事早已为人所知,随便找几篇相关的文章:、、、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管是叫“斯罗达”、“斯洛达”还是“斯罗廷”、“斯洛廷”,其实对应的都是同一个人——加拿大物理学家,此人确实参加了曼哈顿计划,也确实如那个故事中一样经历了一次意外临界事故,但那个故事多少还是有点夸张不实之处,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日(二战已经结束,原子弹也已经成为现实),斯洛廷与七位同事进行一项实验,实验中要把两块铍制半球壳套在钚核心的外面(核心是钚,不是铀;铍用于反射中子)。斯洛廷用左手拇指从上方勾住一个铍制半球壳,并用右手持螺丝刀顶住上半球壳以维持上下两个铍半球壳间的空隙(不是两块铀,而是两块铍制的半球壳;用螺丝刀维持空隙本身就是违规操作)。15时20分左右,螺丝刀滑落,铍半球壳迅速下落套住钚核心,导致系统瞬发临界(铍能增强中子反射,令一部分从钚核心向外发射的中子被反射回钚核心内,可加剧核反应并导致临界)。在场的科学家感受到“一股热浪”,并看到钚核心周围的空气被电离而发出“蓝色荧光”。斯洛廷见势不妙,条件反射式地向上抽左手,将铍制半球壳拉起并摔落在地。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强烈的辐射(主要是核反应产生的中子和硬射线,不是铀或钚本身的衰变放射性)。斯洛廷当天就被送入医院救治,还有志愿者为其献血,但由于受辐照剂量过大,斯洛廷最终还是于九天后的5月30日逝世。事后对斯洛廷临界事故的模型再现。图片来源:事后对斯洛廷临界事故的模型再现。图片来源:斯洛廷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档案照片。图片来源:斯洛廷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档案照片。图片来源:斯洛廷在洛斯阿拉莫斯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临界质量和组装原子弹核心,他曾经组装了三位一体实验(人类首次原子弹实验)的核心,并因此被称作“美国首席军械工”(chief armorer of the United States);但你要非说他是“最著名的核科学家”恐怕就有点过了,毕竟曼哈顿计划囊括了玻尔、费米、奥本海默、康普顿、劳伦斯、查德威克、费曼、汉斯·贝特、爱德华·泰勒、玛利亚·格佩特·梅耶、乌拉姆、西博格等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非纳粹的物理学大神。斯洛廷逝世后,洛斯阿拉莫斯当地的报纸刊发了一首纪念他的颂诗,表彰他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官方也采取了这样的宣传导向,称赞斯洛廷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同事和厂房的安全。1955年德斯达·马斯塔斯的小说《事故》(The Accident)用文学化的方式描绘了一位核科学家在受到致命辐照后逐渐逝去的日子,其原型就是斯洛廷。1989年的电影《胖子与小男孩》(Fat Man and Little Boy)则将斯洛廷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另外,一颗发现于1995年的小行星在2002年时被正式定名为“12423 斯洛廷星”。================================= 同学在评论区提问:“理论上多少msv左右的照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答:严格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无法确定,辐射的生物效应没有定量的理论描述,只能靠实验数据的积累总结。这些数据包括动物实验(人体实验违背伦理)、几次核事故(包括广岛长崎原子弹)受照人群的长期追踪、天然本底较高地区(比如广东阳江)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目前的认知是辐照的生物效应按照剂量-效应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剂量阈值,在阈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应。确定性效应包括放射性皮肤损伤、生育障碍、淋巴损伤、骨髓损伤、眼晶状体浑浊、白内障、急性放射病等。其中每种效应的阈值都不一样,可以查阅有关手册得到,比如下面的图随机性效应:辐射效应的发生概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根据LNT模型(下面会介绍此模型),随机性效应不存在剂量的安全阈值。随机性效应包括致癌和遗传效应。目前已确认辐射可诱发的癌症有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骨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肾及膀胱癌等十余种,还有若干目前无法明确地证实辐射可诱发的癌症(包括前列腺癌、睾丸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关于遗传效应,目前尚未观察到辐射可引发遗传缺陷(现有数据不足以支持二者之间建立足够显著的相关性)。高剂量辐射可以引发健康损伤,这一点已为学界公认;但辐射防护学科中一直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是低剂量辐射水平的健康效应问题,我们不知道这种健康效应到底是有阈还是无阈,我们甚至不知道这种健康效应到底有害还是有益:美国华盛顿州汉福德(Hanford)地区核工厂下风口下风向居民甲状腺癌未见增多而肺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来源:Boice J D Jr , Mumma M T, Blot W J. Cancer Mortality Among Populations Residing In Counties Near the Hanford Site, . Health Phys., US CDC. Summary of the Hanford Thyroid Disease Study Final Report.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迷惑甚至是矛盾,但学界还是基于保守和审慎的态度提出了“线性无阈模型”(LNT模型),即认为“任何微小剂量的辐射都将增加癌症发生的几率,在致癌效应方面不存在阈值”,这一模型的提出深刻影响了数十年来的核辐射监管和核环保法规。但是,学术界关于LNT是否过于保守一直存在争论,反对LNT的学者们认为此模型滥用了“集体剂量”的概念,严重夸大了低剂量辐射水平的健康风险,甚至于阻碍了核学科和核工业的发展。关于这一问题可以参阅论文《》,这篇论文总结了目前学界针对LNT的反对意见,并不涉及太多专业知识,可谓通俗易懂;该论文作者是我国放射生物学界的泰斗刘树铮老先生,他是我国辐射兴奋效应理论的奠基人,而该理论就认为低剂量辐射对生物体的刺激不仅无害反而有益。当然,上面都是学者和专家的意见,具体到公众,还是要看当前执行的相关标准和法规,我国现行的GB 规定如下: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不超过下述限值:1.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2.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3.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4.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公众照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1. 年有效剂量:1mSv2. 特殊情况下若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其中某一单一年份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3.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
4.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这个国家标准的限值水平和其它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推荐标准基本都是一致的,正常情况下(包括高本底地区居民和空乘空勤等行业从业人员)都不会超过这一公众限值,所以普通公众无须担心受照剂量超限的问题。特别地,关于大家所关心的辐射致癌效应,我朝有专门的标准GBZ 97-2002和GB 用以判定肿瘤是否由放射性辐照引起,只有采用这些标准规定的方法并达到有关判据后才能断言某人的肿瘤确与放射性辐照有关。最后有个小问题,关于辐射剂量的单位,上面确定性效应那张表里用的单位是”Gy“(戈瑞),而GB 18871规定中用的单位是”Sv“(希沃特,台湾称为”西弗“)。这牵扯到两个物理量: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吸收剂量:特定的电离辐射在单位质量的物体中沉积的能量,单位是Gy,1Gy=1J/kg。当量剂量:各种射线在某一器官或组织中造成的随机性效应之和,即,其中是射线(可能是、、、X射线或中子)的辐射权重因子(无量纲),是射线在器官或组织中的吸收剂量。当量剂量的单位是Sv,1Sv=1J/kg。在GB 18871中提到的有效剂量就是对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的当量剂量进行求和,即由于无量纲,似乎可以认为1Gy=1Sv=1J/kg;但不同种类的射线即便沉积能量相同(吸收剂量相同),其随机性效应也不同,辐射权重因子和希沃特Sv的提出正是为了强调这一差别。光子、电子和子的辐射权重因子都是1,粒子的辐射权重因子是20,中子的辐射权重因子与其能量有关,最高可达20以上。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度量的都是随机性效应,而正常情况下公众和职业人员的受照水平都远低于确定性效应的阈值,所以相应的国家标准如GB 18871会用有效剂量和希沃特Sv来规定辐照剂量限值。
作为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我的了解是:经加工过后的燃料棒可以随意把玩,而使用后的乏燃料没人能去碰,直接要命。对于外照射辐射防护而言,从距离上防护(因为平方反比律),从时间上防护(因为有效剂量),从增加屏蔽上防护(因为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对于内照射防护而言,只能减少吸入放射性气体,粉尘,气溶胶体系的机会。天然铀矿放射性水平很低,太低了,国内铀矿品位也普遍偏低
重度网瘾需电击,晚期懒癌无药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铀矿上市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