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什么胰腺外分泌不足足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用那种药比
健康咨询描述: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用那种药比较对症,目前正在使用胰岛素,感觉降糖不是很理想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2:01:03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53789称赞:2309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您好:考虑您的治疗不正规.胰岛素治疗要根据您的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帮助网友:1780称赞:95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您好,不同的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是有差异的,不知道您现在的血糖是什么情况,使用胰岛素有多长时间了,平常应用胰岛素时有没有合理的控制饮食,是否合理的运动,这些都会影响血糖波动的,为了能是血糖控制在满意的水平,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就必须和医生密切配合闭关关注一下几个问题:(1)糖尿病人及家属应该了解和掌握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学会防止糖尿病的要领.(2)懂得长期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3)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使用症及副作用.(4)学会自我检测,观察病情变化.(5)不要乱投医.今天吃这个药,明天吃那个药,而吧治疗计划打乱,对治疗无益.(6)及时血糖降至正常也不要轻易停药,跟不能随意改变治疗方案.(7)坚持适当的锻炼.(8)积极防止各种并发症,在长期治疗中必须药定期到医院检查,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小时的尿糖及眼底,心电图等防止心血管,眼底,肾脏及神经等系统慢性并发症,从而是病情得到理想控制.
帮助网友:500称赞:30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你好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1.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8.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9.吃副食也要适量.10.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1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12.少吃盐.13.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14.关于吃水果的问题.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如果后吃水果就等于加餐了,血糖会马上高起来.另外,西瓜吃了以后,糖吸收很快,故尽量不吃.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应算主食的量.15.甜味剂不会转化为葡萄糖,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不能作为低血糖症的自救食品.16.糖尿病人千万不要限制喝水.
帮助网友:368称赞:26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你好这位朋友,糖尿病有两种,1型【胰岛素依赖型】,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1型就只有用胰岛素,终身用,其他药物无效,2型就可以口服其他类型的降糖药,改善胰岛的功能,
帮助网友:80称赞:8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分泌不足是由于胰腺的内虚耗造成,只有恢复原有功能才会得到理想的糖尿病治疗效果.糖尿病的由来可以根据中医理论来讲:得糖尿病必须具备两种条件:1是酒精肥甘过度.2是情致郁结.也就是所谓的肝火和食火.当肝火和食火同时具备的时候在中焦化热,造成燥热伤肺,引起胃燥津伤,也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第一个症状口干舌燥.随着认为口干舌燥不是病的时候病情继续向下发展,引起胃燥筋枯,造成糖尿病的第二个症状,多食.老是多吃会造成肾阴的虚耗,引起肾不固摄.造成糖尿病个的第三个症状多尿.肾阴损害过重,造成糖分的流失人体体重会迅速下降.根据糖尿病的发张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的控制方案,哪得了糖尿病用中药条例也会得到好的效果.运动是糖尿病的控制关键,建议你坚持最基本的一三五七运动疗法,一三五七运动疗法是指;一种适合你的运动,每次运动坚持三十分钟,每周最少要坚持锻炼五天,每次运动都要达到最大运动量的70%.饮食同样很重要,建议你多吃一些南瓜,黄瓜,洋葱,芹菜.另外还有多看一些使人开心的笑话,小品相声等.只有结合好这些糖尿病才有可能控制的理想.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常见症状、多食、、、、、视物不清
检查项目、、B超、、、尿糖、
并发疾病肾病、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738·
浏览:2362·
浏览:2167·
浏览:4360·
参考价:70
参考价:25
参考价:21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70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
疾病问题推荐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降糖药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降糖药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无论中药降糖药还是西药降糖药,在使用中都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并注意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必须特别强调的是饮食疗法和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治本方法,需要终身坚持,不能因口服降糖药或加大降糖药用量而放松或放弃饮食治疗。
当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类。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为主(详见百度“”词条)。
降糖中药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是按照药物组成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统中药方剂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较麻烦,所以中药成药(中成药)的使用比传统煎煮方剂的使用更为普遍。但传统煎煮方剂的疗效更为理想。这类药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一)(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其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其常用药物有:糖-100、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一)糖-100:主要成分BTD-1是调节饭后血糖急速增加的大豆发酵提取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MORI利用脱脂豆粕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MORI产生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小肠绒毛里面的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二)(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三)(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本类药物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其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一)(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因胰岛素缺乏引起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素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时无需调整剂量。贫血、浮肿、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适用。作为常用的降糖药,文迪雅由于存在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已停止了该药在中国的推广工作,专家建议酌情慎用。
(二):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适用于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吡格列酮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同时随着同类药罗格列酮(文迪亚)在全球的使用受到限制或者禁止,吡格列酮的市场将有所扩大。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胰岛素制剂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的使用量也位居第一。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唯一治疗药物,此外,约有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在加紧对胰岛素非注射剂的研发。降糖药共同的严重副作用为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收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连用时仍可能发生。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和发呆等现象,应立即服用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饮料。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1、白细胞减少。可出现嗓子痛,伴有寒战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应去医院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减少,则更换药物。
2、溶血性贫血。尿呈黄褐色或红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热,颜面发白,疲劳无力。阿卡波糖(拜唐苹)等α-糖苷酶抑制剂除腹内气体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水潴留:颜面和手脚浮肿,体重迅速增加,应停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单味降糖中药 (一)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二)黄连: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合成。
(三):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四)地黄(包括生地、熟地):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脂异常。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五)人参: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还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人参每日用量为3~9克。
(六):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的血糖,并可明显对抗血糖升高。
(七)鬼箭羽:有降血糖及增加体重的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增殖,胰β细胞增生。
(八)麦冬:可降低血糖,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原增加。
单药有降糖作用的还有、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
复方降糖方剂
中国历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子数不胜数,现选录一部分,供患者参考。以下方剂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轻型患者,病情严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一)神仙减水法方(见《奇效良方》,此为现代剂量)
人参、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白扁豆、黄芪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气虚为主的糖尿病。
(二)合沉汤(见《石室秘录》,此为现代剂量)
熟地90克,山萸肉、麦冬各60克,玄参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代茶频饮。适用于肾阴亏虚型糖尿病。
(三)二冬汤(见《》,此为现代剂量)
天冬、麦冬各6克,花粉、黄芩、知母、荷叶各3克,人参、甘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四)引龙汤(见《辨证录》,此为现代剂量)
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萸肉12克,麦冬30克,北五味3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五)白龙散(见《中藏经》,此为现代剂量)
寒水石、甘草、葛根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用麦冬煎浓汤送下,每日1剂。适用于阳明热甚的糖尿病。
(六)麦门冬汤(见《》,此为现代剂量)
麦冬、黄连、干冬瓜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
(七)消中渴不止方(见《圣惠方》,此为现代剂量)
浮萍草(干)90克,土瓜根45克,制成散剂,每剂6克,牛奶调服。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多饮者。
(八)枸杞汤(见《千金方》,此为现代剂量)
枸杞30克,瓜蒌根、石膏(先煎)、黄连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糖尿病的用药是有讲究的。口服降糖药种类较多,因降糖机制不同而用法不同,且多与进餐时间有关,好几种降糖药是不能在餐后补服的。
1.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拜糖平、卡博平、倍欣等。这类药物应在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如果在餐后服用,无法起到降糖效果。
2.格列奈类常用的有诺和龙、等,属胰岛素促泌剂。其降糖作用迅速而短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服用均可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 20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3.磺脲类药物常用的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迪沙片、糖适平等。大多数磺脲类降糖药需要半小时才起效,而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小时出现。因此,建议在餐前20~ 30分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由于少年儿童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选择的药品必须对生长发育无影响,目前经过临床验证的只有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并且,药量应根据孩子的体重减量使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与成人患者基本相同。对于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来替代患者自身分泌的不足。对于2型糖尿病,往往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如果效果不好加用口服降糖药,再控制不住则需使用胰岛素治疗。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是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药物,能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适宜药物,尤其适于肥胖老人。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1.,水果:苹果、梨、桃、橙子、柚、樱桃、杨梅,香蕉、葡萄、荔枝要少吃。2 ,五谷杂粮:小麦、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大豆、黑豆、薏米、绿豆、豌豆、豇豆、扁豆、豆腐。
3.,水产:青鱼、泥鳅、蚌、泻、黄鳝、蛤蛎、海参、田螺、虾蟹、甲鱼和三文鱼由于三文鱼中含有较多的,因此可以较多的长期食用。
4,保健品:蜂胶、虾青素、南瓜籽油,所有天然抗氧化的保健产品长期服用对糖尿病都有好处。
5,降糖药根据其特点可分为胰岛素类、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及格列苯脲等)、双胍类(二甲双胍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奈等)及其他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等)。降血糖药可与多种药发生相互作用,如联用合理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联用不当则可引起相反的结果,应引起注意。
( 1 )胰岛素
① 与磺酰脲类或双胍类口服降糖药联用,能加强的降血糖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胰岛素制剂可补充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磺酰脲类可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类可促进周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并抑制原异生。三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故其中两类联用都可增强疗效。
② 与可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联用,可降低或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应注意调整其剂量。
③ 与葡萄糖和联用,可减少的发生,小量胰岛素可加强组织对葡萄糖和钾的利用,增加的贮藏,而钾有利于葡萄糖进人缺氧的,三者联用可稳定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为心肌提供能源,促进钾进人受损的极化不足的心肌细胞,使心肌功能恢复,故称极化液(GIK )。
④ 与 混合静脉滴注可使胰岛素失活。
⑤ 与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及抗癌药甲氨蝶吟等联用可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中游离胰岛素增多,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或低血糖休克。⑥ 使用胰岛素时,若饮酒或注射含乙醇的药物,可引起低血糖或脑损害。
( 2 )磺酰脲类
① 与可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联用,可减弱或增强其降血糖作用,应注意调整其剂量。
② 与磺胺类、水杨酸类、丙磺舒、保泰松、叫噪美辛、甲氨蝶吟、、、类联用,可竞争与蛋白结合而引起低血糖反应。③ 与镇静催眠药联用,磺酰脲类可延缓其体内清除,使其血药浓度升高。④ 与甲氨蝶吟联用,甲苯磺丁脉可增强甲氨蝶吟的毒性。
⑤ 与利福平联用可使甲苯磺丁脲半衰期缩短,降血糖作用减弱。⑥ 与口服抗凝血药联用可使甲苯磺丁脉半衰期延长,降血糖作用增强。⑦ 与别嗦吟醇联用可使氯磺丙脲半衰期延长,降血糖作用增强。⑧ 乙醇有降血糖作用,磺酰脲类能抑制代谢,因此服药期间若饮酒,可引起和低血糖。
( 3 )双胍类
① 与利福平联用能使双肌类血药浓度降低50 写。
② 与华法林联用,苯乙双呱能增强其抗凝作用,增加出血倾向。③ 与四环素联用可增加乳酸的水平。
④ 服用双胍类降糖药期间饮酒,也可引起乳酸增多。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一、有些中药虽然具备降糖的效果,但其有效剂量到底应该是多少,其安全性是否有保证,这些都没有经过严格临床验证,最终让患者服用后易引起低血糖。
二、是在中药里添加西药成分,如优降糖、降糖灵等价格较为便宜的西药,但在说明上却避而不谈。
远离假药认准“药”
虽然假药总是披着各种各样的外衣,让糖尿病患者防不胜防,专家给糖友提出了五点建议,以远离非法降糖药:
一、认准“药”字号。“药”字号是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与药字号混淆的便是“食”字号,这也是许多不法厂家赖以欺骗的常用手段。“食”字号又分为“食”字号和“食健”字号两种,“食”字号用于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通常标示为“卫食准字[年号]第×号”。“食健”字号用于保健食品。“食”字号和“食健”字号的产品都不能宣传有治疗功效。
二、到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店买药。这是避免非法降糖药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网上买降糖药很不安全,这是因为糖尿病治疗个体性差异很大,从没见过对每人都合适的药物。另外,网络的虚幻性也容易掩护巫医假药。
三、遇到需要邮寄的药需谨慎。一些产品需要患者将钱邮寄过去,然后将药给寄过来。事实证明,很多邮寄广告上的地址根本就不存在,更不会有安全有效的降糖药了。
四、价格高得离谱需小心。一般骗子所宣称特效的药价格都很高,以便在短期内骗取暴利。事实上,只要选择合理,许多价格便宜的药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一样很好。
五、宣称根治糖尿病的药是假药。目前在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药能根治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讲究个体化治疗,因此,声称“一药通吃”的产品也有欺骗之嫌。1、【原料】:10克,9克,9克。
2、【制法】:将淮山药、天花粉研碎,连同枸杞一起放入陶瓷中,加水文火煮1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饮用。降糖茶
3、【功效】:具有、益气生津、降低血糖、促进新生的作用。适合、肝肾功能欠佳等慢性病患者服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本词条由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合并低血糖是指因为治疗不当而致的血糖持续性过低的现象。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可由多种病因造成。不同病因所致的低血糖发生率不同,最常见低血糖原因为胰岛素治疗和磺脲类药物,其发生率约占20%,尤其是第一代磺脲类药物氯磺丙脲最易引起低血糖。轻则出现状;重则发生低血糖性昏迷。
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但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运用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亦是常见的急症之一。
(1)胰岛素剂量过大 常见于治疗的初期和的强化治疗期间。
(2)运动 如运动量过大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常可因此导致运动后低血糖,尤其当胰岛素注射在运动有关的肌肉附近部位时,还可明显促进胰岛素吸收,因此,准备运动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以腹部为较好。
(3)不适当的食物摄取 注射胰岛素后患者未按时进食或进食减少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可发生在患者外出就餐或旅行时,此时患者可随身自带一些干粮以防止低血糖;生病时食欲不佳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如不能进食应静脉给予补液、葡萄糖和胰岛素。
(4)其他 注射部位局部环境变化,合并肾功能不全,胃,并发低皮质醇血症等。
2.口服降血糖药物
所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均可导致低血糖,其中以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半衰期最长可达35h,国内已停用)导致低血糖的危险性最大和最严重。相对而言,D860、美吡达、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如亚莫利)和一些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等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临床单独应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胰岛素增敏剂)和纯中药制剂,一般不至于导致低血糖,但如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则可能增加低血糖发生的机会。某些中成药(如消渴丸)可能因其含有磺脲类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
3.联合应用某些药物
许多其他药物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可能增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而诱发低血糖:
(1)乙醇 乙醇可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饮酒可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尽可能避免饮酒,尤其应避免在空腹情况下饮酒。
(2)水杨酸盐 水杨酸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曾一度被用作降血糖的药物,该类药物的降血糖的机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其大剂量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关;另外,它们可置换与蛋白结合的磺脲类药物,使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增加。如糖尿病患者需同时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进行解热止痛,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监测血糖。
(3)β受体阻滞剂  应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机会可能增加,在某些患者可导致严重低血糖。由于β受体阻滞剂阻断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的反调节作用,常使低血糖的恢复延迟。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动过速和心悸等重要的体征和症状,从而降低了患者对低血糖的警觉,因此,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注意。
(4)其他 有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妥英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磺胺类药物和四环素等与降血糖药物联合应用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增加。
4.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
少见的情况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而导致人为的低血糖。如果是由于外源性胰岛素所致,患者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而血浆C肽的免疫活性受到显着的抑制。
5.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因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感知缺陷,早期胰岛素释放障碍,导致餐后早期高血糖,胰岛素释放的高峰时间延迟且胰岛素的释放反应加剧,而常在餐后3~5小时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又称迟发性餐后低血糖。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受血糖下降的程度、低血糖发生的速度、发作的频率、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自主变和有无联合应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可表现为出汗、心悸、饥饿、焦虑、紧张、面色苍白、肢体震颤和血压轻度升高等。血糖下降速度越快,则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越明显。临床上常可见一些糖尿病患者虽表现为明显的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而血糖测定并不低,可能与其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有关。
2.神经性状
最初为心智和精神活动轻度受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和思维混乱。继之以中枢神经功能抑制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临床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复视、听力减退、嗜睡、意识模糊、行为怪异、运动失调、语言含糊、和木僵等,一些患者可表现为抽搐或样发作或肢体偏瘫等不典型表现,最后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等。1.实验室检查
(1)血糖较正常下限为低,非糖尿病者血糖&2.8mmol/L可诊断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即可诊为低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可能提示低血糖呈急性发作;&7%可能有较长时间慢性低血糖经过。
(3)血、尿酮体检查血中酮体增高,尿中酮体阳性提示脂肪分解代谢增强,出现饥饿性酮症。
2.其他辅助检查
(1)饥饿试验 让患者完全禁食,定时(开始及每4小时)检测血糖和胰岛素。患者不耐受禁食饥饿试验,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一般禁食24小时后约85%阳性,48小时后95%阳性,极少数(约2%)72小时并增加运动才能出现阳性。若禁食后血糖&2.8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0.4者应视为异常。
(2)药物激发试验 ①甲磺丁脲(D860)试验 空腹口服甲磺丁脲,同时口服等量碳酸氢钠,每1小时采血1次,共3次,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正常人血糖下降不超过基础值的40%,如下降低于基础值65%,和(或)用药后血糖水平低于1.7mmol/L(30mg/dl),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胰岛素水平高于120μU/ml,则为异常。②胰升糖素试验 空腹快速静脉注射胰升糖素测3h血糖和胰岛素。若低血糖,胰岛素水平高于150μU/ml,则为异常。③亮氨酸试验
在10分钟内口服完测3小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如有低血糖而血胰岛素水平高于40μU/ml,则为异常。
(3)C肽抑制试验 给受试者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以抑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常用方法按0.1U/kg计算空腹时静脉注射人胰岛素,然后直接测定血C肽水平,患者血C肽水平比基值下降&50%。1.低血糖反应
有临床症状,血糖多数情况下低于2.8mmol/L,但也可不低。
血糖低,多有症状,也可无症状。
既有血糖低,又有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应排除(Insolinoma)性低血糖。胰岛素细胞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成人中80%为单发的良性瘤,5%为单发恶性瘤,10%为多发性良性瘤,其余为多发恶性瘤或胰岛B细胞瘤增生。
1.空腹性发作性低血糖。
2.低血糖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3.注射葡萄糖后立即恢复。临床上比较常见,因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病,可以和若干个疾病并存,在药物治疗前或治疗中,当病情恶化时,既要想到高血糖,又要想到由于某种并存病的发展或治疗不当所致的低血糖。
糖尿病如反复出现低血糖,可考虑同时患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功能低下或肝肾功能障碍;或与伴有胰岛素增强的某些肿瘤存在。
当用强效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反而升高,则提示低血糖后出现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因此当治疗好转后,出现皮肤多汗、躁动、心率快,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糖尿病低血糖的诊断成立后,即应暂时停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的治疗。
1.根据病情,对于轻度低血糖可口服果汁或糖水治疗。对于中度低血糖应立即快速静脉葡萄糖输注。重度低血糖亦可用50%葡萄糖静脉注射。要适当补钾或者给予激化液滴入,尤其是药物或胰岛素性低血糖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再发。
2.氢化可的松加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入。治疗中要注意观察血糖、血钾变化。
3.对于肝肾功能受损引起的低血糖要积极对肝肾疾病进行治疗,以早期恢复肝肾功能。1.糖尿病低血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2.低血糖昏迷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多数仍可恢复。
3.严重低血糖昏迷,经过时间较长,虽经抢救治疗,但对脑细胞损害严重,难以逆转留有不良后遗症,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等。
4.糖尿病1型发生低血糖昏迷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5.少数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易并发糖尿病、心律不齐、等。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低血糖的病因与症状。
2.糖尿病人要做到定期检查血糖、尿糖,发现有低血糖倾向时与医师密切合作,及时口服糖水或遵医嘱治疗。
3.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避免大剂量或自行增加剂量。
4.胰岛素注射后要按规定进餐。
5.饮食结构应合理,防止偏食只食用蛋白质和脂肪。
6.经常在早餐前发生空腹性低血糖要排除。胰岛素瘤可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