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萝卜吃辣椒会影响药效吗吗

用药的禁忌&油盐酱醋茶烟酒影响药效
用药的禁忌
油盐酱醋茶烟酒影响药效
  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禽、蛋、蔬菜、瓜果及油盐酱醋茶等都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清代章杏云之《调疾饮食辩》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为药饵为仇。”所以,传统中医很讲究服用中药须注意饮食忌口。一般饮食禁忌原则如下:
  1、忌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辛辣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 
  4、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5、忌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动物性脂肪如猪油、羊油、鸡油等,摄取后会增加体内脂肪的存贮,降低某些降脂药物的功效。如服用降脂药物,则不要食用动物性脂肪,尽可能吃植物油。此外,大量食用动、植物油时,不宜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因为油脂能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铁在胃肠道的吸收。而驱虫类西药多为脂溶性药物,且只在肠道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如果摄入过多富含油脂的食物,可促进驱虫药在体内的吸收,既增加了药物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因而在吃降脂类药物时,忌吃动物油,应吃植物油,以增强降脂药物的功效。
  我们知道很多辛辣食物对于药效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用药期间,医生建议不能吃辣或者别的东西。但是你知道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对于药效也会有影响。专家提醒,不同的调味品会对一些特定药物疗效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服药期间应控制一些调味品的摄取量。
  7、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斑疹等也有一定的疗效。正在服用各类药物的人。由于绿豆具有解毒作用,因此,病人服用的药物中,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如果含有有机磷、钙、钾等成分,绿豆会与这些成分结合成沉淀物,从而分解药效,影响治疗。
  如果您正在服用药物,一定不能随意食用调味品,即使要吃,也最好是隔一两个小时再吃。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对人体起着调整体液和细胞之间酸碱平衡的作用,吃盐过多可导致高血压。因此,食盐过多可降低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疗效。所以在服用这些药物时,病人应尽量少吃盐,饮食以清淡为宜,以利药效,反之会加重病情。服用治疗风湿病的水杨酸钠时,也要注意食盐的摄入量,否则过量的钠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衰。
  酱油、豆瓣酱等调料是烹饪时必不可少的作料,含有丰富的金属离子,容易和四环素族等抗生素结合,形成不易被胃肠吸收的结合物,使抗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服用优降宁等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也不要吃酱油,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10、醋
  醋是酸性调料,最忌与碱性药物同服,如抗胃酸类的药物,如胃舒平、达喜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胰酶素、磺胺类等碱性物质。服药前后食用醋等酸性食物,二者很容易发生中和反应,抵消药效,同时醋也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另外,像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弱碱性的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容易降解或不易溶解,影响吸收。因此服用上述药物时必须忌食醋。
  11、糖
  蜂蜜、麦芽糖、枣等食物中的糖含量高,会使血糖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升高肝糖原,造成血糖升高。含糖食物与可的松类配伍使用可使血糖更高,应予以重视。
  服用龙胆酊、小儿散等苦味健胃药时,应忌食糖类食品。因为这些健胃药的苦味可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增加胃液分泌,达到助消化、增加食欲的目的。此时若吃糖类食品,掩盖其苦味,可导致药效成分被破坏。
  有些人吃中药汤剂怕苦加糖调味。其实,吃中药不能多加糖,因为糖会抑制有些退热药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有些健胃中药就是靠
药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达到其治疗效果的。又因中药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能与含铁、钙等元素及其他杂质较多的红糖
起化学反应,,使药剂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混浊或沉淀,这样不但会影响药效,还可能危害健康。因此,不管服中药还是吃西药,都不能因药味苦而随意加糖。
  12、味精
  药物一般经肾脏排出,味精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如果同时服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服用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时要特别注意。
  13、饮料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长期饮酒可诱导肝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可以加速一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使药效降低。例如安定药、抗过敏药、安眠药、抗凝血药、抗心绞痛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以及大多数抗生素,都会受到酒的影响,加重毒副作用,严重的甚至会致死。因此在服药期间一般说来应该严格禁酒。如在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甲硝唑和磺脲类降糖药(格列苯脲、甲苯磺丁脲)期间饮酒,可出现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嗜睡、恶心呕吐等反应。在使用调味剂、发酵的食醋、糖浆剂、酊剂、人参蜂王浆等含乙醇的药物和食品时,应避免合用上述药物。
  饮酒可刺激缩胆素的产生,增强胆囊的收缩,适度少量饮酒对促进胆囊收缩与排空是有利的。建议慢性胆囊炎人群: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25ml,女性不超过5ml。如果将25ml酒精折合成酒的量,相当于50度的白酒50ml,啤酒l瓶(
500ml),红酒150ml。
  服用大多数药物时,都不要喝酒,调味的料酒一样会加大危险事件发生的几率。酒能引起血管扩张,与降血压药(如利血平、心痛定等)同用易造成低血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酒还会增强降糖药的作用,引起低血糖。
  茶和咖啡
  茶和咖啡的苦味与其中含有的咖啡因有关,它们能促进胃酸分泌,容易让人感觉“饿了”,但这并没有让体内的油脂代谢得更快。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茶能解酒。不仅如此,如果茶和咖啡等喝太多,还会影响药效。
  沙星类抗生素遇上咖啡,可能引起恶心、便血、血压降低等症状。阿司匹林、布洛芬、扑热息痛等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大,服这些药时喝茶和咖啡,会加重消化道症状。速效感冒胶囊等“速效”感冒药中多含有咖啡因,加它主要是为了对抗扑尔敏嗜睡的副作用。如果服药期间喝茶和咖啡,相当于短时间摄入过量咖啡因,刺激胃肠道,影响血压。
  为了避免这两种苦味饮料对药效的影响,建议在服药前后2小时内不要喝茶,咖啡因在人体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代谢,尤其是对老人和肝功能不太好者,至少将服药和喝咖啡时间隔开3~4小时。
  茶叶里含有一种叫鞣酸的物质,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
  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茶可以与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等物质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能解药”,这样不但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这些药物有胃蛋白酶、胰酶片、多酶片、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此外,茶叶里还含有咖啡因、茶碱等成分,它们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故在服用安神、镇静、催眠等药物,如鲁米那、安定、眠尔通、利眠宁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物时,因两者作用针锋相对,不宜喝茶,更不应该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以与含有鞣酸的药物形成鞣酸蛋白,从而导致药物失效;服用四环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时,牛奶中的钙质可以与它们结合成不溶性的螯合物,导致疗效的降低;而且饮用牛奶后会在胃壁形成一种保护膜,阻止大多数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所以不宜用牛奶冲服药物。
  豆浆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对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与药物同时服,不仅会影响豆浆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还可能伤了药效。
  有些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类(米诺霉素、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
  豆浆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豆浆含钙量高,一旦和药物里的某些成分(如含铁、钙、铝的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长期处于这种情况可能出现结石。
  豆浆还不宜与某些中药一起服用。《本草纲目》记载黄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因此用黄豆制成的豆浆性寒,会使同服的寒性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等的寒凉性质加剧,可能损害元气;如果同服的中药是附子、肉桂、生姜等温热性的,豆浆会影响这些药物作用,降低疗效。
  建议大家喝豆浆后,最好等30分钟再吃药,以免影响豆浆和药物的吸收利用。如果正在服抗生素,服药和喝豆浆的间隔则应该大于1小时。
  果汁富含果酸(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和柠檬酸等),可导致许多药物提前分解和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以致使药效下降。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抗菌药,遇到酸性液体,容易迅速分解,不仅降低药效,而且还会增加毒性。更有甚者,一些胃肠道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和氯灭酸等),本身对胃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果酸则可加剧其对胃壁的刺激,严重的甚至可导致胃粘膜出血乃至胃壁穿孔。
  西柚汁
  由于西柚汁抑制肠道和肝脏一种简称CYP450的酵素,若服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用上CYP450,服药期间饮用西柚汁会令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增加出现副作用的机会。受影响药物包括﹕降胆固醇药、抗组织胺(治疗伤风感冒常用药)、血压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抗排斥药或一些需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等。正服用上述药物人士,应避免饮用西柚汁。
  葡萄柚汁
  含有黄酮(Flavonoids)的成份,能影响肝脏酵素的作用,对一些药物产生影响,如:钙离子拮抗剂、某些抗组胺药,尤其是特非那丁(Terfenadine)、抗菌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Cyclosporine),造成这些药物血药浓度增加,引起头痛、面部潮红,严重的造成心脏毒性。
  桔子汁
  含有柠檬酸,可增加制酸剂中铝的吸收,使血中铝的浓度升高,阿尔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老年痴呆症)的病人的脑部就是存有大量的铝,因此,当病人服用制酸剂时,不可同时饮用含有柠檬酸的饮料。服用两者的间隔时间应在两小时以上。
  属酸性,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故应避免与镇静药、抗组织胺药以及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同服,一些药物的药性会受酸碱度影响,例如:抗真菌药酮康唑(ketoconazole)需要酸性环境消化代谢,以可乐送服会增加其吸收量。
  咖啡、可乐——可乐中含咖啡因古柯碱(即可卡因),咖啡中含咖啡因,两者都有兴奋神经中枢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故可乐、咖啡不宜与镇静药、抗组织胺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同服,否则会加剧上述这些药物对胃肠道的毒副作用,诱发胃出血。
  运动饮料
  属碱性饮品,会减少抗真菌药(ketoconazole)的吸收。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都有抽烟的习惯,但是要知道烟对于药物还是有很多影响的。
  止咳糖浆类不宜用热水冲服,此类糖浆为复方制剂,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稠度,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影响止咳效果。维生素类的维生素C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酶制剂如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酵母片等,其中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催化剂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上述药物都不可以使用热水冲服的。
  干吞药品危害多:
  很多人为了省事,常常不喝水就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
  危害一,可能会损伤食道;
  危害二,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而影响药效;
  危害三,可能形成结石,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所以说,正确的服药应该是使用温开水,或新鲜凉开水,不但不与药物发生任何副作用,而且还能补充体液,因其极易透过细胞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故有祛疲劳、增免疫、补体液和利排泄等作用,这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要注意的是服药时要喝足一大杯,服药后不要马上就躺下,要保持坐姿或立姿一段时间,以保证药物进入胃内。
  14、香烟
  烟草中含有许多有害的物质,如烟碱、煤焦油、环芳香烃、一氧化氮等,其中烟碱是烟草中含有的主要生物碱。
  烟碱的致死量极小,大约40mg或1滴纯液(相当于2支香烟中所含有的量)就可致死。但所幸的是,吸烟时烟碱绝大部分在燃烧中被破坏。而吸烟时所形成的煤焦油可黏附在咽喉、支气管壁、肺叶,诱发刺激,并有潜在的致癌变作用。
  烟草与西咪替丁的相互作用: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这类成分是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中CYP1A1、CYP1A2有效的诱导剂,可增加人体肝脏中药酶的活性,加快对药物的代谢速度,引起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对于西咪替丁,除了影响肝药酶的活性外,吸烟还可延缓溃疡的愈合,而加重出血。此外,服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可使尼古丁的清除率降低。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对于药物的降解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也就很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也就是说,一支烟会使你多花20倍的钱。
  15、驱虫药:搭配粗粮。
  服用驱虫药时,可以适当搭配一些富含纤维素的粗粮,如红薯、玉米、燕麦等,以增强肠道蠕动,促使虫体尽快随粪便排出。尤其是对于肠道蠕动力较弱的人来说,更有必要。因为在服驱虫药时,如果排便不畅,死去的蛔虫在体内长时间停留,会产生大量毒素,对健康不利。
  16、钙剂和铁剂:少吃玉米和高粱。
  玉米、高粱、大麦等谷类粗粮中含有磷酸、植物酸,可以与钙剂或铁剂中的金属成分结合形成沉淀,阻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效。长期将二者共同服用,还有形成结石的危险。所以最好不要将粗粮与钙剂、铁剂一起吃。
  17、利尿药:多吃土豆、芋头。
  一些排钾利尿药如噻嗪类及呋塞米,在利尿的同时会排出大量的钾离子,有可能导致机体缺钾,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建议多吃含钾丰富的粗粮,如土豆、红薯、芋头等。
  还有研究指出,粗粮能够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18、十字花科蔬菜对药物的影响
  白菜、菜花等含有吲哚类化合物,烤熏的牛肉含有大量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均可加速安替比林、乙酰对氨基苯乙醚(非那西丁)、氨茶碱的代谢,改变药物作用的维持时间。
  19、抗生素类:少吃红薯和豆类。
  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红薯、豆类、燕麦等在胃肠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会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紧紧“包裹”住,导致其在胃肠道不能充分释放,进而造成药物浓度下降,降低近一半的药物使用率,影响其发挥药效。因此,服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避免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20、高蛋白饮食对药物的影响
  高蛋白饮食可使肝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活性轻度增高,这可能与高蛋白饮食能提高肝微粒体蛋白和肝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含量等因素有关。
  肝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机体内源和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关键酶,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催化类固醇激素、胆固醇、脂肪酸等内源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以及大部分药物等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转化,使其成为水溶性和极性更强的小分子物质,易于排泄。而纤维素则可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当该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时,药物代谢减少,血药浓度增高,药物作用增强,故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以低蛋白饮食为宜。
  21、合矿物质多的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进食含矿物质多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海带等高钙食物,或进食水产类产品等高磷食物,以及进食用石膏(含钙)、盐卤(含镁)等制成的豆腐,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同服时,可与其生成螯合物而影响其吸收。
  进食含钙多的食物,能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作用,易增加药物毒性反应。富钾食物,如土豆、香蕉与呋塞米、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因补充了钾盐,可增强药物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饮用大量饮料(水、果汁)和增加食盐摄入量,可加速碘排泄。进食咸菜、腌鱼等高钠食物,可影响利尿药和降压药等药物的疗效。
  22、中药间、西药间、中西药能否一起吃
  现在很多人有个感冒发炎的小症状,都不愿意去医院,而是自己找点觉得对症的药就喝了,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喜欢中西药配伍治疗疾病,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两种治疗没有配伍禁忌,因此较少注意到它们之间的配伍问题,其实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中西药配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配伍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以后再用药方面也要多加注意:
  1、发生络合反应----很多试验均证实,喹诺酮类药物可与铝、镁、钙、铁、锌等多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全作用,形成难以被小肠吸引的赘合物,减少了喹诺酮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从而降低药物的利用度。含有上述金属阳离子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有几十种,如含钙较丰富的有石膏、海鳔蛸、龙骨、牡蛎、蛤壳等;含铝较丰富的有明矾;含铁的自然铜、磁石;含镁的代赭石、赤石脂、锌乳石等,以及由上述中药组成的中成药桔红丸、牛黄上清丸、女金丹、龙牡壮骨冲剂等。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也可与上述多价金属阳离子的药物起络合反应,与中药配伍时须谨慎。
  2、发生中和反应----中西药的中和反应指的是某些酸碱性的中药遇酸性或碱性药物发生的中和反应。较常见的中和反应,如含有酸性的山楂、山茱萸、五味子等药物的方剂、成药等若与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钠等合用,两都药效均会受到影响。而煅牡蛎、煅龙骨、硼砂等碱性较强的中药也会影响阿斯匹林、胃蛋白酶等酸性西药而发生中和反应使药效受到影响。
  3、产生有毒化合物----由含汞的朱砂组成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七珍丹、紫雪散、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钠、溴化钾、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沉淀物,导致药源性肠炎。
  4、因酶抑作用增加药物有毒副反应----含麻黄的中药如大活络丹、止咳定喘丸、人参再造丸等,若与西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制如痢特灵、优降宁、苯乙肼等并用,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介质不被酶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中药和西药联合配伍时,与中药间、西药间配伍一样,也是有禁忌的,切不可随意乱用,以免对身体造成危害。&中药、西药联用,有时能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但有时候合并用药不一定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这里面的情况非常复杂,应充分听取医生的意见,医生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以药养医”,导致大处方泛滥,由此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西药多种药一起服。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尤其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避免损伤肝肾。另外,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我们一般建议服用药物时间至少要间隔一个小时。
12类常见相克食品、药品
  日常生活中大家最易出现12种配伍不当、药品相克的用药错误。依次为:
  1、人参蜂王浆不可与治疗低血糖的药物同服;
  2、人参不能与萝卜混吃;
  3、大蒜不可给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等眼疾病人食用;
  4、使君子(驱蛔虫药)服后不可饮热茶;
  5、茯苓忌和醋同时食用;
  6、苍耳子忌和猪肉同时食用;
  7、地黄、首乌不能和葱、蒜、萝卜同时食用;
  8、薄荷忌和鳖肉同时食用;
  9、蜂蜜忌和生葱一同服用。
  10、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及乌头、附子,不可同服;
  11、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及甘草,不可同服;
  12、各种人参、细辛、芍药及藜芦,不可同服。
  23、服药的最佳时间
&为了使药品能确实发挥疗效,必须依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及人类生理现象,于适当时间服用。药物的服用时间应确实被遵守,才能有最好的预期效果。
  (一)饭前:指饭前三十分~一小时。对胃肠不会发生障碍而求尽速吸收,以达疗效为目的的药物,通常在饭前使用,如:食欲促进剂、镇吐剂。另有些药物在空腹时,使用吸收比较好,或著比较不会被食物影响吸收,也可在饭前使用,如:四环素、抗结核药物等。
  (二)饭后:是指饭后三十分钟。对肠胃刺激性大,或易被胃酸破坏之药品,在饭后服用较适当,如:阿斯匹灵等。此外,消化剂为能发挥疗效,须于饭后三十分内服药。
  (三)睡前:睡前三十分钟。帮助睡眠的药物、驱虫药、泻药等,在睡前使用较适当。
  (四)早上服药:利尿剂、胰岛素制药,常于早上服用,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如频尿),或药效发生时,不良反应较大(如:血压太低、昏迷)。
  (五)间隔一定时间服药:
抗生素等为维持血中一定浓度,以达制菌杀菌之效,减少抗药性产生,常隔固定时间使用。如:每四小时,每六小时或每八小时等。
  (六)会造成精神兴奋的药物:不宜迟于晚饭后使用,以免影响睡眠。通常应在下午四点前服用。
  (七)晕车药:应在坐车前三十分~一小时服用,若车程过长,必要时还须加服一次药量。
  (八)需要时服用的药品:
&(1)如退烧药,须于肛温三十八□五度以上时,才须服药。
&(2)预防或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中,如:三硝基甘油舌下锭,常用于紧急发作时才服用。要怎么使用呢?当心绞痛发生时,坐下来,放一粒药片在舌下,让它溶解,不要吞下去。该药在短时间内开始作用,可持续三十分钟,如果胸痛在五分钟内未解除,可再含一粒,如此反覆,若总共含三粒而没有效果时,请立即去急诊就医。
  (九)中药(两次/日):分为9:00时左右和16:00时左右服用,药效较好。
  5:00—服心衰药
  心衰容易在凌晨和夜间悄悄发作,有人将其称为“沉默的杀手”,但是这个杀手也有软肋,而且出现的时间是在凌晨5点。因此,如果在凌晨5点服用强心药,药效会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与其他时间段用药相比,药效可能高出50%以上。需要提醒的是,凌晨5点用药的剂量一定要把握好,可适当减量,以免因药物过量引起中毒。
  6:00—胰岛素药物
  凌晨6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这时服用促胰岛素的药物,可使人体自身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促使葡萄糖尽快被细胞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
  而且,此时用药还能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副作用等。需要提醒的是,胰岛素增敏剂只能使机体细胞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不适合使用。
  7:00—降压药、抗过敏药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早上7点往往是一天中血压的最高峰。此时服用降压药,可有效降低血压,药物疗效会明显好于其他时间段,建议服用1~2片。
  抗过敏药,如果是在早上7点左右服用,药效维持时间可达17个小时;而在晚上服用,其药效维持时间还不到一半,只有8个小时左右。
  10:00—消炎药
  服用消炎药的黄金时间是在上午10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用药,血药浓度会比其它时间用药高出两倍。一般来说,上午10点使用半合成青霉素疗效较好。
  12:00—关节炎药
  骨关节炎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力,晚上要比白天明显。美国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曾指出,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的最佳时间是确保在人体感觉最疼痛的时候,而此类药物通常要经过7~8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因此,建议骨关节炎患者在中午12点服用布洛芬等药物。
  15:00—平喘药
  人体的生物钟会在夜晚自动减少激素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因此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下午3—4点吸入类固醇,有助于次日凌晨3—4点预防哮喘发作。
  16:00—感冒药
  下午4点是高烧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状的发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药物的最佳时间。
  20:00—补血药
  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等补血剂,晚上8点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8点要高得多,且可延长疗效达3—4倍。
  21:00—降胆固醇药
  要想粉碎胆固醇在夜间悄悄合成的“阴谋”,晚上8点就是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服用药物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因此,病人在晚饭后即8点左右服用降胆固醇药物,效果比较好。
  22:00—治胃溃疡药
  胃酸往往在夜间分泌最为旺盛,而晚上10点服用治疗溃疡病的胃药可有效延缓药物排空时间,使其中和更多胃酸,缓解胃部炎症以及胃部溃疡引起的疼痛。
  临睡前—平喘药
  哮喘症状在凌晨易急性发作,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物钟作用,夜晚会自动减少荷尔蒙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降低肺部活动功能。所以,哮喘患者会在夜晚感觉呼吸困难,如果在临睡前服用平喘药,可预防凌晨突然发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辣椒会影响药效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