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能治疗糖尿病吗中药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人们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2型糖尿病要怎么治疗呢?
1.用马齿苋治疗
  用药方法:取干马齿苋100克,用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本方对于未曾服用过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与刚发病不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2.用僵蚕散治疗
  用药方法:取僵蚕适量,将其研成细末,每次服用僵蚕末2克,每天服3次,饭前用白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3.用棕榈子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经霜棕榈子(以陈者为佳)30&60克,用水煎,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在服药期间,病人应禁食鱼腥类、肉类及甜腻类食物,并应节制性生活。
4.用地骨皮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地骨皮50克,将其放入1000毫升水中,用慢火煎至剩500毫升水时即可,代茶饮,同时可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5.用鲜柠檬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鲜柠檬30&50克,将鲜柠檬绞汁或泡水,分3次服。10&15天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0&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6.用潺稿木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潺稿木(樟科植物,又名椿龟根)125克,用水煎服,代茶饮。
7.用荔枝核治疗
  用药方法:取荔枝核适量,将其烘干后研成细末。每次服用10克,每日服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8.用仙鹤草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仙鹤草30&60克,用水煎,早晚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9.用麦冬全草治疗
  用药方法:取鲜麦冬全草50克,将其切碎后煎汤,代茶饮,三个月为1个疗程。
10.用花生根茎治疗
  用药方法:取新鲜(或晒干)的花生地下根茎50&100克(或干品25&50克),用水煎,每日1剂,连续服用。
11.用蚕茧壳治疗
  用药方法:取已经出蛾的桑蚕茧壳7&10个(小儿减半),用水煎,早晚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12.用胡桃饮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胡桃12枚,把胡桃敲破,将其硬壳、分心木(即胡桃果隔)及胡桃肉一起放入750毫升水中,用小火煎60分钟,使药汤约剩300毫升左右。去除其中硬壳及分心木,将药汤及果肉分为3等份,于饭前半小时服1份,每日服3次。本方具有补肾益脾,清热生津,固精的功效。
13.用鲜竹节草治疗
  用药方法:取鲜竹节草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
14.用山药治疗
  用药方法:取山药600克,将其晒干研成细末,每日用水吞服10克药末,每日服3次。20天为一个疗程。
15.用南瓜治疗
  用药方法:取鲜南瓜500克,将其煮熟,早晚各服一次,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16.用苦瓜治疗
  用药方法:取苦瓜250克,将其煮熟,早晚各服一次,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如果病人在服药期间,能适当地控制饮食,则疗效会更好。但必须指出,用任何药物治病的有效率均不能达到100%。因此,病人在服用上述方剂的过程中,应监测血糖,必要时可调整药方,以免延误病情。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秘方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其中整体或任何部分内容。
: 玉米须子水有一定的降糖效果
作用非常小
: 喝青钱柳茶有效吗
: 青钱柳当茶水和有效,配蜂胶软胶囊,效果不错
: 玉米须有降压作用
: 黄芪30克花粉20克麦各20克首乌20克玄参15克西洋参5克牛夕12克木瓜12克山楂12克治疗糖尿病有很好效果你可以试试
: 相信科学,对你有好处
淘宝12月热门商品
看过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秘方的人还喜欢看...你现在的位置是:>>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蛋白尿怎么办?生活中受此问题困扰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在少数,这是因为近几年来出现糖尿病蛋白尿的病人越来越多,这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一大危急因素,对患者们身体健康更为不益,那么,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众所周知糖尿病是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到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年以来对我们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注射胰…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是越早越好,相信大家对这一条治病原则应该都很熟悉吧,可以说它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疾病治疗,糖尿病的早期治疗更应该如此。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这类疾病对患…糖尿病肾病怎样治疗?说起我们身边的慢性疾病,很多人不假思索都会想到是糖尿病,确实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常见多发慢病病,危害的范围很广,再加之患上糖尿病还易引起糖尿病并发…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广大糖尿病患者,对于中医治疗糖尿病甚至有了一些青睐。糖尿病是我们身边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有1型和2型之分,今天我们就针…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一直都是广大糖尿病病人以及其家人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一旦患上糖尿病将是对患者身体健康的长期危害,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开始下…糖尿病人总是离不开药物吗?糖尿病是生活中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慢性疾病,人们对它并不陌生,经常看到糖尿病患者家里有一大堆的控制血糖等药物,不禁引起的好奇和疑问:糖尿病人总是离不开药物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生病了就得看病治病,当下用于疾病治疗的方法无外乎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大类型,糖尿病是困扰我们身体健康多年已久的慢性疾病,也是医学上最想克服的高难度疾病之…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在我们中医治病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取得的治疗效果非常不错,糖尿病的治疗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更加安全,对身体伤害和副作…在糖尿病高多发的当下,我们大家非常有必要对糖尿病症状及治疗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糖尿病是我们身边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周期长,一旦患上糖尿病,那几乎就是陪伴患者终日身的…
. All rights reserved. 凤凰中医频道糖尿病中成药
男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得病好几年,有的人推中药,有的人推西药,到底哪种药更有利于病情?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糖尿病中成药是不比较少副作用?(感谢医生为我——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23:08:17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2054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您好,在治疗方面中医和西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西医的特点是疗效强而明确,特别是降糖作用,此特点是中药无法比拟的;但中药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利用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等原则。能明显减轻糖尿病的症状,对糖尿病的慢性病发症如肾脏、眼底、神经病变等也能有一定的疗效。所以主要靠西医降糖、降脂、降血压,而靠中医减轻症状,,防治并发症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很好的。祝您健康H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常见症状、多食、、、、、视物不清
检查项目、、B超、、、尿糖、
并发疾病肾病、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417·
浏览:2118·
浏览:1898·
浏览:4031·
参考价:70
参考价:25
参考价:21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70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中华俪睿教育信息网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的思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环境因素促发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疾病,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中医认为是遗传因素显示的先天禀赋不足、脏器虚弱,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房劳过度,肾精亏损、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和一些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病症。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临床表现病机治疗的研究辨证分型治疗饮食疗法
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的思考
&&&&&&&&&&&&&&&&&&&&& 本文原刊登在中文核心《教育科研》杂志2009第二期李蓓1李蓓(1989.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曾在温州医学院进修,黄河科技学院学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杨天荣2杨天荣,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糖尿病的研究。1.黄河科技大学郑州4500152.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环境因素促发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疾病,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中医认为是遗传因素显示的先天禀赋不足、脏器虚弱,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房劳过度,肾精亏损、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和一些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病症。【关键词】糖尿病病因临床表现病机治疗的研究辨证分型治疗饮食疗法Diabete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onder Li PeiYang Tianrong 【Abstract】Diabetes are one kind by the molecular genetic,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press to have the related whole body chronic metabolism disease, the basic pathology physiology the metabolic disorder which causes insufficient for absolutely or the relativity insulin secretion, the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 that is the hereditary factors demonstration congenital talent insufficiency, the internal organs is weak, the diet festival, does not accumulate hot wound Tianjin, sentiment will being out of balance, the strongly fragrant burn is cloudy, the room works excessively, the kidney fine loss, the clothing warm dry medicine, has consumed illness which wound cloudy Tianji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cause. 【Keywords】DiabetesCause of diseaseClinical manifestationPathogenesisTreatment researchDialectical minute treatmentDiet therapy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促发有关,其临床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 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最早,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黄帝内经》中,《素问》称之为消,有“消渴”、“肺消”、“鬲消”、“消中”等病名,并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法以及饮食宜忌等均有详细论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3年10月统计,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已达1亿2千万之多,占成年人口的6%,我国的占3%,患者已达3千万之多;(WHO)1997年报告,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亿3千多万人,而且患者数每年还在以1‰的惊人速度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可达2亿,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 据1996年结束的卫生部“关于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重点课题的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6年的3.2%,即过去2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近5倍。 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合并症多、目前还不能根治等特点。对于某些并发症一旦形成,现代医学是无法使其逆转的(如糖尿病肾病中的蛋白尿),而中医学对一些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改善胰岛素和受体结合的敏感性等都有独到之处。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综合防治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1.糖尿病的病因目前一致公认:遗传因素显示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虚),这是决定能否发病的关键因素;二是外因即饮食失节,劳倦内伤和情志失调等,但这些因素仅是诱发本病的一个条件,老年人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说明肾气虚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肥胖诱发糖尿病说明多湿多痰的脾气虚亦为发病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则从侧面证明糖尿病的发生确与气虚尤其是肾气虚有关。总之,其发病原因有时是单一的因素,有时是数种因素的综合。 1.1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五脏主藏精,精为人生之本,肾又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五脏虚弱,则精气不足,气血虚弱,肾亦无精而藏,复因调摄失宜,终至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1.2饮食不节,积热伤津。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炙怪罚鹕似⑽福⑽冈嘶荆臀钢心鸪赡谌龋虼耍群囊海蛞翰蛔悖喔缃允уρ⑽省U庥胂执窖衔吣芰恳车贾路逝帧⑻迥诖皇У鳌⒛诜置谖陕摇⒁鹊核胤置诩跎佟邢赴芴寮跎佟⒁鹊核乩寐式档停⑸悄虿〉墓鄣闶且恢碌摹1.3情志失调,郁火伤阴。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则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渴。另外,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亦可发为消渴。 情志因素为糖尿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据近年研究,精神因素,可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则兴奋交感神经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增高。中医学对精神因素可诱发糖尿病比美国约翰?考尔维尔医学博士提出的“情绪紧张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早近2000年。 临床观察,不少糖尿病患者,询其发病原因,多与情志因素、精神过度刺激有关。凡情志抑郁,精神受到较大刺激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而病情加剧,血糖亦随之升高。若情绪逐渐稳定,肝的疏泄功能逐渐复常,血糖也会随之趋于下降。 从另一方面来说,肝糖原的生成、分解、氧化转变以及糖质异生作用,都是在肝脏内进行的。肝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使血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兼有慢性肝脏疾患,使肝的疏泄作用发生障碍,治疗中,血糖的下降就比较困难。经过较长一段中药治疗,肝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再使用西药降糖药物,血糖也逐渐下降。1.4房劳过度,肾精亏损。房室过度,导致肾精亏损,精伤津枯,又可引起阴虚阳亢,热盛则津液被灼而耗伤,因此阴虚燥热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或因肾气不足,固摄无权,小便频数,津液大量下渗膀胱,而流失体外;肾阴亏损日久损及肾阳,肾阳亏虚,温煦无力,不能化气行水、蒸腾上布,故口干咽燥,发为消渴。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五脏皆柔弱”这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遗传基因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发病的基础。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房劳过度等诸因素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饮食不节而伤脾(胃),情志失调而伤肝,房劳过度而伤肾。临床实践证明,要治愈消渴病,务必慎饮食,戒愤怒,远房帏。一定要做到饮食清淡,莫食膏梁厚味及辛烈刺激之物;情绪稳定,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清心寡欲,精神内守,惜气存精。若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患者不可不慎。 1.5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长时间服用温燥壮阳之剂,或久病误服温燥之品,致使燥热内生,阴津亏损,发为消渴。1.6其它因素。如孕妇生产巨大婴儿而耗伤大量津液气血,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如感冒发烧或腹泻,均可耗伤体内津液,使阴津耗伤,气血受损而诱发糖尿病;或因创伤及手术而损伤气血,脏腑失养,功能失调,亦可发生糖尿病;或因操劳过度,思虑伤脾,耗伤心脾;或因突发事件,惊恐不能自持,精神过度紧张;或因父母患有糖尿病,而有遗传因素;或因长期服激素类药物者;等等。&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糖尿病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有一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就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疲倦乏力却是绝大多数人所具备,因此,有的学者提出糖尿病的症状应为“三多二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糖尿病可出现虚乏无力,而且是贯穿于糖尿病始终,且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这个认识对糖尿病的治疗很有指导意义。
3.糖尿病的病机3.1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愈虚,阴愈虚者则燥热益甚。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胃)、肾,影响到人体上、中、下三焦,始终围绕着人体水液的代谢、精血盈亏及其输布为机转。肺、脾(胃)、肾三脏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热伤肺阴,则津液干枯,不能敷布,故多饮而烦渴不止;而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濡润,肾失滋源;热伤胃阴,则胃火炽盛而善饥多食,肌肉消瘦;而胃热偏盛,则可灼伤肺津,耗损肾阴;热伤肾阴,则肾阴不足,精气亏虚,固摄无权,精微不藏,多尿而频,或尿如脂膏或发甜。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亦可上炎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常同时存在。3.2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血糖系饮食所化之精微,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其功能主要在脾。脾气健旺则饮食归于正化,健运正常,不生疾病;脾虚失运,则血中之糖不能输布于脏腑,蓄积增高,蓄积过多的血糖从小便漏泄,致尿甜、尿糖阳性。脾与肾是先后天关系,一脏有病势必影响他脏,使二脏俱病,加重病情。糖尿病之病理变化是:任何有“三多一少”证候的证型,亦一定有乏力、嗜卧或动则汗出的证候。而临床确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不表现为“三多一少”的证候,只有乏力、嗜卧或动则汗出的证候。“三多一少”的证候主要反映阴虚的病理,实际上糖尿病的全过程中,尽管有阴虚、燥热、湿热、血瘀、阳虚和寒湿等病理演变,但它们是阶段性的,而唯有气虚的病理是贯穿糖尿病的始终。 临床所见,大多数糖尿患者具有血瘀表现。其血瘀的形成可因热灼津亏而致血瘀;或因气滞而致血瘀;或因气虚而致血瘀;或因阳虚寒凝而致血瘀;或因痰浊阻络而致血瘀。血瘀症状又可贯穿在糖尿病的整个过程中。3.3气阴两伤、阴阳俱虚。本证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式微之候。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发为白内障、雀盲、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炽,炼液成痰、痰阻经络,蒙蔽心窍而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成水肿。若阴津极度耗损,虚阳浮越,可见面红、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目眶内陷、唇舌干红、息深而长等症。最后可因阴竭阳亡而见昏迷、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危象。
4.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近10年来国内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4.1重肾论治。重肾论治者仍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立论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很好疗效。但不少医者从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提出本病的重点在于肾阴阳两虚。4.2从脾胃论治。从脾胃论治者,是依据中医学有关胰为脾之副脏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关于胰腺为消化腺的生理解剖理论,均提示对本病重点从脾胃揭示其病机,从而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等理论进行论治,临床已有医者从脾胃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4.3从肝论治。消渴病虽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但与肝均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并调节脏腑的气机升降,以协助完成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出,不致于在体内蓄积而导致病理改变。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火热炽盛等均可导致肝失疏泄,则影响到脏腑的功能和全身的气机。气机升降失常,中焦不利,运化失职,气郁不行,瘀血内停,郁火内生,暗耗阴津,木郁不达,复生兼证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导致消渴病的产生。 4.4从气血论治。补气扶正法为治疗糖尿病的总纲。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则显示先天不足(元气虚);糖尿病患者多有疲倦乏力,乏力者,气虚也。糖尿病久邪恋,往往导致气血双虚,气虚者血行无力,驱邪无能。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故扶正的重点要放在补气上。益气扶正的目的在于使气旺血充。血充则精足,精足则津复,消渴自除。补气的重点应着眼于健脾补肾,临床上多用滋阴润燥,壮水以制阳光,此固为消渴治肾的常用大法,然而阴阳互根,阴病及阳,则温补肾阳,并阴中求阳,尤当予以重视。
5.糖尿病辨证分型治疗5.1胃热阴虚型。症状:烦渴多饮,多食而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治则:清热和胃,养阴生津。用药:花粉,麦冬、玄参、玉竹,生地、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葛根、丹皮、知母。若大便干燥加大黄、黄芩;口渴烦饮加北沙参,枇杷叶;心热烦躁者加石莲子。5.2气阴两虚型。症状: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小便频数,尿如脂膏,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用药:花粉、生地、山萸肉、黄芪、淮山药,麦冬、天冬,知母,泽泻、丹皮、茯苓、鸡内金、萆Z 、蛤蚧,黄柏。若口渴加生石膏;五心烦热加地骨皮、玄参。5.3肾阴亏损型。症状: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小便频数,尿浑如膏,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治则:滋阴补肾。用药;熟地,人参、杞果、山萸肉、天门冬、花粉、生黄芪。
6.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病,从中医脏腑辨证来说,各个脏腑均能波及,其病因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由于阴虚燥热,耗伤津液,煎熬营血,势必引起血液粘滞,营血运行不畅。另外糖尿病患者喜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食物,容易阻滞气机,亦可导致气滞血瘀。病程较久可由气阴两虚转为阴阳俱虚,津液进一步耗伤,正气更加虚弱,导致推动无力,血行迟滞,血脉更加瘀阻,血液粘稠度更高。由于血粘度升高,微循环障碍,组织进一步缺血缺氧,日久便产生各个脏器功能失调,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 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有:胸痹胸痛(心血管病、冠心病)、中风(脑血管病、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坏疽(下肢血管病、闭塞性脉管炎)、肢体麻木疼痛(上下肢体血管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痈疽、疮疖(皮肤感染)、肝阳上亢(高血压)、肾阳虚水泛而水肿(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白内障、视网膜炎、眼底出血)、肺痿(肺结核)、脾虚泄泻(植物神经紊乱、肠胃功能紊乱)以及糖尿病合并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着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必须将糖尿病加以控制,使血糖下降至理想水平。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使用足量的药物,特别是中药能提高患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使代谢功能得以加强,是治疗各种并发症的至关重要的最基本治法。并发症如不能及时治疗或迅速加以控制,不但影响糖尿病治疗,且易使病情恶化。糖尿病患者多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和功能失调,体质变弱,抗病能力低下,一旦发生并发症,较没有糖尿病的患者,病情较难控制,用药量较大,治疗时间较久。 对并发症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并积极治疗糖尿病,调整饮食,使体内代谢恢复正常,条件许可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根据脏腑辨证论治,以调理阴阳气血,疏通经络,方法较多而灵活,往往能取得预期效果。若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能增强疗效,且较为稳妥。
7.糖尿病饮食疗法糖尿病人的饮食治疗至为重要,它是一切其它疗法的基础。轻型病人单用饮食治疗,病情即可得到控制。重型病人采用药物治疗时,也必须配合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饮食控制,促使尿糖消失或减少,降低血糖,以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同时供给病人足够的营养。饮食治疗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7.1糖类:控制糖类的摄入,是糖尿病人饮食治疗的关键,除了禁食糖类、甜食外,水果及含糖多的蔬菜如土豆、胡萝卜、甘薯等也应严格限制。7.2蛋白质:糖尿病人因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过速、丢失过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所以膳食中应补充适量奶、蛋、鱼、瘦肉和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一般病人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蛋白质1~1.5克。儿童、孕妇、乳母、消瘦的重型患者和营养不良的病人,应酌情增加。 7.3脂肪: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病人每日总量为50~60克。消瘦病人可适当提高脂肪量,肥胖病人应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不宜超过40克。为防止动脉硬化,最好选用各种植物油,并要限制高胆固醇食品,如脑髓、鱼子、蛋黄、肥肉及动物内脏等。 7.4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1。因主食减少后,维生素B1摄入不足,容易引起各种神经系统疾患。常见的有手足麻木和多发性神经炎等。粗粮、豆类、瘦肉等含维生素B1较多,可多选择食用。 糖尿病人的主食应严格限制。一般认为,休息者每日主食200~250克,轻体力劳动者250~300克,中等体力劳动者30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400克以上。糖尿病人的常用食物有如下几类:瘦肉类:猪、牛、羊、鸡的瘦肉部分,鱼、虾、甲鱼、海参、兔肉等。& 豆制品:黄豆、豆腐、豆腐干、豆腐丝、豆腐片、油豆腐等。& 蔬菜类:油菜、白菜、菠菜、莴苣、芹菜、韭黄、蒜苗、南瓜、西葫芦、冬瓜、黄瓜等含糖较少,可代替主食食用。& 烹调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 粮食类:大米、白面、小米、玉米等,以玉米最佳。
[1]王维.《中医验方大全》,2005年11月第1版
[2]林兰主编.《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3]吕仁和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张德蕴主编.《糖尿病综合治疗与康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5]《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河南俪睿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管理员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能治疗糖尿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