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癌的CT表现為增生在CT上是什么密度

作者: 李建峰 李立新

  摘 要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的诊断影像学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患者的影潒学资料和临床治疗方法,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 结果: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影像学表现为T1加权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信号,T2加权均为高信号,肿瘤边界水肿不明显,但肿瘤会压迫脑组织致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局部脑水肿术后恢复工作囷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自理1例,无1例死亡。结论:手术是治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 颅内 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現為瘤 手术
  本组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9~47岁,平均23.6岁;首发症状癫痫5例,反复头痛2例,其中1例伴共济失调;病史0.5~7年。
  影像学检查:CT检查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少数伴有囊变或钙化,注药增强后半数出现混杂性增强MRI检查 T1加权为低密度或等密度信号,邊界清楚,因肿瘤压迫导致局部脑水肿;T2为高信号,肿瘤边缘常与水肿带不易区分,见图1。
  肿瘤部位:颞叶3例,额叶2例,小脑枕叶各1例
  治疗方案选择: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入路。因肿瘤质地较韧,以实质性为主,为避免术中意外损伤,在保护好肿瘤周围血管的前提下分块切除肿瘤术后予预防感染、脱水、口服抗癫痫药及对症治疗。
  7例术后复查MRI有6例提示肿瘤消失,1例肿瘤稍有残存,病理证實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 WHO(Ⅰ~Ⅱ级),术后恢复工作和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自理1例,门诊随访0.5~5年,MRI提示肿瘤全切者仅有1例复发,残存肿瘤者较術后有所增大,建议再次开颅手术,至今无1例死亡
  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1]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但以颞叶最常见,一般表现為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定位体征不常见。大脑半球肿瘤患者中,有报道90%首发症状是癫痫[2],本组7例中首发症状癫痫者占71.4%
  有人认为神经节細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3]。但本组7例中6例CT检查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MRI能比CT更清楚显示肿瘤的范围和边界,区分实性和囊性肿瘤及肿瘤有无出血。术中见肿块质地较韧、色灰红、呈结节状、以实质性为主,大部分可做到肿瘤全切,但少数较大位置较深的肿瘤如果盲目追求全切易损伤深部组织,只可行次全切除
  通常认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神經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的根本方法,对术后残存肿瘤者不建议化疗和放疗。我们对术前伴有癫痫、肿瘤全切的患者给予苯妥英钠口服后,未出现癫痫复发
  综上所述: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发病率很低,与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癌的CT表现為细胞瘤鉴别有一定的困难。洳果患者年龄轻,有较长时间的癫痫史,常规抗癫痫药物难以控制,影像学表现为肿瘤位于颞叶,T1加权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信号,边界清楚,可因肿瘤压迫脑组织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局部脑水肿T2加权肿瘤表现为高信号,应考虑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的可能性。手术是治疗神经節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的首选方案,尽可能做到肿瘤全切,因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且放化疗对患者的副作用,我们认为即使次全切除也不考虑放化疗因肿瘤生长缓慢,所有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MRI了解肿瘤有无复发,如有复发可再次手术。
  1 周良辅,主编.神经节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现代神經外科学.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 郭电渠,张瑞峰,徐国本.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25例临床分析.肿瘤基础與临床,):32-33.
  3 陈孝柏.脑内神经节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的MRI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908-983.

}
饶良俊,杨智云,陈志丰,王晓燕,洪桂洵,唐刚华,初建平,张祥松.比较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和MRI诊断神经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能力的效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81)
PET/CT及MRI诊断神经膠质癌的CT表现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三者间差异结果 本组60例中,36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癌的CT表现為瘤18F-FDG PET/CT、11C-ME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胶质癌的CT表现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