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长期感染,各种抗生素打多了怎么办疗效均不理想,怎么办

抗生素持续静脉泵入与分次静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抗生素持续静脉泵入与分次静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对比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持续静脉泵入与分次静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ICU病房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4.5g,持续静脉泵入,10.0毫升/小时,24小时总剂量13.5克。对照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4.5g,静脉点滴,每8小时一次,24小时总剂量13.5克;总疗程3~10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6%。试验组痰液细菌清除率为96.0%,对照组痰液细菌清除率为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程为5.1±0.9d,与对照组疗程7.7±1.4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9);试验组平均ICU住院天数10.9±1.7d与对照组7.1±1.5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静脉泵入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优于传统的分次静脉给药方法,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96【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7摘要7-8Abstract8-9前言9-11资料与方法11-14 1. 研究的目的11 2. 研究对象11-12 3. 方法12 4. 观察指标12 5. 疗效评定标准12 6. 研究用药12-13 7. 统计学方法13-14结果14-18讨论18-24小结24-25致谢25-26参考文献26-29综述29-37 参考文献34-37个人简历37-3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8-39导师评阅表3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永红;[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年03期
李中东,施孝金,钟明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年01期
王扬;黄茂;赵旺胜;殷凯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瞿颖;蔡劬;陈雪华;李建芳;王运伟;朱正纲;刘炳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8期
胡咏春;[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01期
陈庆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23期
戚其学;王春雷;李艳玲;;[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年02期
邵正荣;;[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5期
邱海波;[J];中国处方药;2004年11期
Senka DZIDIC,Vladimir BEDEKOVIC;[J];Acta Pharmacologica S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昊;[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豆桂军;金先银;何军;单美侠;;[J];安徽医学;2010年02期
雷英歌;;[J];安徽医药;2010年10期
王楠;张泓;;[J];安徽医药;2011年08期
黄艳芬,李建文,左万里,李智斌,冯正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郭普;乔艳;李峰;郑晶;沈继龙;;[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高人焘;;[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焦立群;何晓锋;崔霞;;[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年06期
高伟;万久贺;李京明;刘双;;[J];北京医学;2006年08期
李强;朱曦;幺改琦;;[J];北京医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煜东;;[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闫巍;;[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刘志辉;何霞;;[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梁建生;徐桂兰;邓兵;俞立民;王燕;汪洋;刘杏桃;罗俊;黄卉;;[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李迎春;卓仪;谢燕如;邓焕金;;[A];第四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舒刚;罗丽;;[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3环境与动物健康专题[C];2012年
;[A];2012年河南省呼吸危重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张芳玲;;[A];2012年河南省呼吸危重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雁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李贵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张庆燕;[D];南京大学;2011年
姜中其;[D];浙江大学;2009年
刘丁;[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李蓉;[D];南昌大学;2006年
孔繁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钱晓彬;[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彭丽;[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钱远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钰;[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吕爱爱;[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高建中;[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慧;[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石薇;[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李香风;[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任珊;[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聂绩;[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卢锦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云滨;汪能平;俞守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年01期
何炬斌;[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5年06期
崔维韵,赵群莉,李红,李奇志;[J];河北医药;2004年05期
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年01期
王文晶;黄茂;赵旺胜;殷凯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康焰,吴淑红,金晓东,过孝静,陈知行,高大龙;[J];四川医学;2000年11期
瞿洪平,汤耀卿,刘伟,毛恩强,闵东,秦帅,武钧;[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李景玉,王成怀;[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年01期
张莉霞;翟秀玲;刘振华;;[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22期
王改云;李长明;朱晓莺;;[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虹,徐磊;[J];天津药学;2005年04期
罗晓霞;[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年S1期
宗怡;李静;;[J];家庭医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刘锡钧;;[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5年Z1期
刘汉英;;[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04期
孙琦;;[J];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06期
黄立坤;;[J];健康向导;2010年05期
夏志军;;[J];现代养生;2011年06期
闵杏秀;谢蓉娥;王靖;凌代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2年03期
彭文;;[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和斌;陆小霞;夏维;孙继民;;[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马红松;沈忠海;;[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吴寿山;;[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于树云;毕玲;司进;单志英;葛庚芝;吴鸿范;;[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李舜舞;曾欣荣;;[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刘凤娟;苗朝霞;沈晓莉;;[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琦;;[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祝国红;陈志敏;唐兰芳;;[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刘智成;汪宪安;;[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杜娟;黄金莲;;[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许琦敏;[N];市场报;2006年
肖永红 北大临床药理所副所长
记者;[N];科学导报;2007年
甘肃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唐煜;[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王海蕴;[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副主任药师
邱世犹;[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张艳云;[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记者  董映璧;[N];科技日报;2006年
王迪;[N];医药经济报;2005年
本报记者  孙刚 邱曙东;[N];解放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燕;[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巫杨;[D];东华大学;2011年
石和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刘文培;[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官振标;[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潘康成;[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赵林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李霞;[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梁建卫;[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贾旭;[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松;[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周凡漪;[D];浙江大学;2012年
沈小波;[D];浙江大学;2011年
杨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李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陈桐;[D];湖南大学;2012年
赵鑫;[D];江南大学;2012年
王大璇;[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郗慧;[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刘芳;[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上呼吸道感染与抗生素或均可对华法林产生影响
日14:42来源:
新闻检索:
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正在应用华法林的患者,若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论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华法林在其体内会产生“过度抗凝”效应。虽然如此,其导致出血的绝对风险还是较低的。
* 研究要点:
◎ 上呼吸道感染会增加过度抗凝的风险,甚至无抗生素治疗时也会增加该风险。
◎ 抗生素(甲硝唑和复方新诺明)干扰华法林代谢,这很有可能导致更多临床上INR的增加。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在线发表文章,提出“过度抗凝”在患者应用抗生素时更易发生,因为像甲硝唑和复方新诺明之类的抗生素会影响华法林代谢。
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凯撒医疗集团的Nathan Clark博士及其同事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校正后发现,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若有呼吸道感染,无论是否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将超过正常情况两倍以上,达到5.0,甚至更高(风险比分别为2.46与2.12)。
然而他们也指出,先前持续应用华法林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在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应用抗生素时,并不会经历与临床相关的INR比值增加。
洛杉矶卫生服务部门主任Mitchell Katz博士在文章编辑评述中写道,这对临床医生非常重要,根据这个结果,患者不需要预先降低华法林的用药剂量。“另一方面,从这项研究中我们知道,那些患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尤其是应用可影响华法林代谢的抗生素的患者将是’过度抗凝’的高危患者,需要对其采取更多的INR检测措施。”
研究人员指出,应用华法林最大的问题在于许多药物会与其发生相互作用,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特别需要关注。然而还未有研究证实这些相互作用对真实世界人群和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疾病有影响。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Clark及其同事对12006例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凯撒医疗集团。约一半(48.8%)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组);46.5%患者接受稳定华法林治疗(稳定对照组);另外4.7%患者为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但未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疾病对照组)。
华法林的最主要的适应症是心律失常(44.4%),其次是静脉栓塞(31.8%)。30天内INR值达到5或更高的患者中,抗生素组为3.2%,疾病对照组为2.6%,稳定对照组为1.2%,前两组与最后一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
此外,随访INR值高于3.5的患者,抗生素组和疾病对照组分别为13.5%和15.1%,显著高于稳定对照组(9.2%),此类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时需要调整华法林剂量。然而,各组之间临床相对出血风险、血栓相关预后或全因死亡率均无差异;且大多数患者INRs值未出现升高。
研究者得出结论:抗生素与华法林同时使用,致出血的绝对风险较低。
研究者承认,由于各组之间基线特征存在差异,且抗生素组患者疾病感染类型等信息缺乏,使得用于鉴别临床预后的诊断信息具有局限性,可能会造成对临床事件发生率的低估。
编译自:Todd Neale, Senior Staff. URIs, Antibiotics Affect Warfarin. Published: Jan 20, 2014求科普!上呼吸道感染必须用抗生素治疗?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求科普!上呼吸道感染必须用抗生素治疗?
咽喉痛、咳嗽,应该是呼吸道感染,是不是要用抗生素消炎?
你好!上呼吸道感染要不要吃抗生素,这是要看情况的。如果你仅仅是病毒感染的话,那就不用;但如果是细菌感染,那就必须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杀菌的,你可以试试抗之霸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菌抗耐药不错的!希望能帮到你!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你好,自古以来医内不治喘,即:到今天为止无论中医药、西医药,没有可以治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效药物产品问世。 肺不但是代谢器官,同时也是免疫器官。 只要你不是“七老八十”是人,免疫系统功能虽然低下,但仍然有治愈的基础。 特别注意的事项: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患者用药,主要应为缓解症状功能的药物为主:止咳化痰、养肺理气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达到充分控制、治愈方法: 1、保持生活空间长期洁净,勤通风换气(冬天也不例外),关窗户关门,致使室内空间污浊,为呼吸系统感染创造了条件。远离马路等任何污染环境、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2、天天吸氧很重要——预防心脏因长期供养供血不足导致的并发症——心脏衰竭问题。 经常多做轻轻的深呼吸(喘大气)的习惯。 3、坚持三甲医保医院教授级主任医师系统药物治疗,特别是肺气肿患者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 4、使用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国家专利、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产品: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解决肺(呼吸)代谢功能的恢复、提高血液含氧量、促进一氧化碳排出、康复免疫系统生物平衡功能、摄入补阴平阳药膳类食物(可直接帮助患者免疫力提高的效果)。 按照上述方法,可在20天道60天左右时间基本充分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巩固1到3个月内,可达到临床意义的充分控制病情继续发展的治疗效果目的。延续巩固治疗4个季节达到完全控制治愈的治疗目的。 孙平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抗菌药物治疗无疗效 感冒后咳嗽应该怎么治_新浪河南健康_新浪河南
抗菌药物治疗无疗效 感冒后咳嗽应该怎么治
来源:家庭用药日字号:|
  导读:普通感冒的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会在2周内改善和消失。但如果感冒的急性症状消失超过2周后,咳嗽仍持续不愈,而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其他病变情况,可称为感冒后咳嗽。
抗菌药物治疗无疗效 感冒后咳嗽应该怎么治
  感冒后咳嗽
  多数表现为剧烈干咳,间或有少许白黏痰,可持续4~8周,甚至更长时间,然后逐渐消失。以往对待感冒后咳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往往认为持续咳嗽不愈是呼吸道感染性炎症未彻底治愈,因此继续长期使用抗生素,甚至不断随意更换抗生素。其实感冒后咳嗽并非细菌感染未控制所引起,而系由于病毒感染后呼吸道上皮损伤和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并无细菌感染性炎症的因素,所以抗菌药物治疗并无疗效。
  感冒后咳嗽亦具有自限性,通常能逐渐缓解,但病情迁延数周,影响工作和生活。对于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可继续选用中枢镇咳和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亦可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还可选用含那可丁、氨茶碱、盐酸甲氧那敏的复方制剂(复方甲氧那敏胶囊)。其中,那可丁的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当,但无依赖性和耐受性;氯苯那敏为具有止咳作用的第一代抗组胺剂,但易引起嗜睡;氨茶碱具有抗炎和增强黏液纤毛清除(祛痰)作用;盐酸甲氧那敏亦具有增强黏液纤毛清除的祛痰作用,后两者并有舒张支气管作用。如果咳嗽剧烈,持续时间长,经上述药物治疗无效,可以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丙酸培氯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一定要经过医师详细检查和诊断,并且在医师指导和随访观察下使用,以确保治疗效果,并且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其他引起急、慢性咳嗽的病因,以免延误诊治。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4小时排行
小小手机套,竟然能致癌?近日,这一说法在网上被热传...
高脂血症属气虚、阳虚者可以选用;首乌、玉竹、女贞子、灵芝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生素打多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