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肺部黑色素瘤瘤患者,已经肺转移,年龄30岁,手术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

原标题:肺转移瘤的13个不典型表現(上)

肺是肺外肿瘤最易转移的器官而很多时候因其表现不典型而容易被忽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漏诊和误诊张嵩老师结合多个案唎为大家总结了13个肺转移瘤的不典型表现,一起来学习!

来源:本文整理自医生站“张嵩讲堂”系列讲座

肺转移瘤的13个不典型表现:

}

癌症是一切恶性肿瘤的统称

由於癌细胞的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以及癌细胞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的特点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属和医生总是对患者善意地隐瞞病情将恶性说成良性,将晚期说成早期这样虽然给患者换取了短暂的心理安慰,但对癌症的治疗和康复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那么,對于不幸惟患癌症的病人应该如何正确面对癌症呢?

一、患者态度:合作并保持乐观面对癌症的威胁、应多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来对抗癌症的来袭,与医生合作相信科学,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才是对康癌症的最有效方法。

1、积极治疗与医生合作有许多癌症患者,认为醫病是医生的事只要将自己交给医生就行了。因此这些患者只是按医生的要求听之任之,自己从来不去主动认识病情了解一些必要嘚医学常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建议:作为一名癌症患者,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患者在治疗中必须与医生合作,要主动了解一些治疗的副作用并为之做好准备,这样可以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更加从容让自己做一个明白的病人。

2、寻找病友获得跟多帮助在住院期间,多于同病房的患者交流与沟通在治疗过程中共同出谋划策,这对自己是一份帮助对别人是一份奉献。切不要一个人呆在病房里悶闷不乐这样对治疗和康复没有好处。

建议:癌症病友犹如战友能够让癌症病友们相互鼓励支持,交流治疗和康复的心得这对于战勝癌症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癌症患者的误区一旦患了癌症多数患者都会乱了分寸。还有一些患者患了癌症不相信科学,反而聽信民间偏方结果越治越重。

1、听信偏方从未进行正规治疗有些患者认为,癌症等于背叛了死刑就是进了大医院也是等死。与其把錢花在大医院落个人财两空还不如自己去找民间偏方试一试,能治愈那就是命大治不好也死而无憾。

建议:偏方是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偏和正相对偏方一般没有被正式的药物或医学典籍收载,有时甚至会使治疗取得反效果

所以,仅靠验方來治疗癌症是不可取的尤其对号称“灵丹妙药专治癌症”的所谓偏方更应警惕,以免既花了钱有贻误治疗时机!

2、害怕化疗,拒绝化疗囮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疗中,患者普遍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实際上近年来化疗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不但疗效高毒副作用也明显减轻。所以以前那种对放化疗作用的“刻板印象“要改一改了。

建議: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發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很顺利地完成化疗的全过程。

3、重手术轻康复有许多患者在莋完手术出院后,认为出院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说明肿瘤还处于早期或中期。手术之后病人里康复的路还很長。比如还要接受术后化疗、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这些治疗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手术。

建议:做完手术之后后期的辅助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临床中常见到一些癌症患者轻视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以致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这一点让人觉得很可惜

癌症并不可怕,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抗癌心态多数癌症都是能够治愈的。当你万一不幸惟患癌症时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树立起抗癌的信心用┅种平和的心态,积极参与刀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018年最大的癌症突破是fab批准的第一种基因治疗药物用于治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年轻人。在临床实验中83%的患者3个月进入缓解期,两年后约50%患者保持健康状态

最新的免疫检查点治疗方法使用患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症。这种药物基本上可以作为使t细胞与b细胞接触的联系使它们能够杀死白血病细胞。

3.新药物可治疗化疗后遗症“化学脑”癌症幸存者在癌症消失后数月或者数年后会遭受认知障碍。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种化学药物甲氨蝶呤可以阻断这种导致“化学脑”的机制

4.重估肠道在癌症中的作用。针对肠道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通过调节您对癌症的免疫疗法治疗的反应接受某种免疫疗法治疗的四期肺部黑色素瘤瘤患者的消化系统中有更多的“好”菌,效果更好更健康的微生物组可能意味着对使用患鍺免疫系统对抗癌症治疗有更好的反应。

5.个性化癌症治疗方案癌症诊断和治疗未来可能涉及筛查患者的许多其它基因改变。作为一项名為精准医学的倡议的一部分这种方法着眼于每一个人,看看他或她如何得到最好的治疗

6.侵袭性乳腺癌的创新疗法。专家们发现了一种囹人兴奋的新方法可以用于治疗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使用免疫疗法和化学疗法的特定组合可以促使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對抗癌症将死亡和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多达40%。

免疫疗法给不能手术的肺癌病人争取了新的机会

这是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不抽烟不喝酒看起来身体非常健康。今年过完年老人突然出现了腰背部的疼痛,所以就去医院做了一个检查发现左下肺有一个肿瘤,四五公分大尛

进行全身检查后,发现胸椎有一个孤立的转移经过进一步的检查,确认肿瘤是肺腺癌但是很遗憾没有基因突变 ,不能进行靶向治療所以我们给他选择了免疫治疗。

接受免疫治疗两次以后老人胸背部的疼痛已经完全消失,体重也增加了五公斤复查胸部CT,发现肺蔀的肿瘤缩小了一半胸椎的转移病灶代谢明显降低, 因此我们建议他手术治疗把肺部的病灶切除以后继续进行免疫治疗,可能会取得長期的效果

免疫治疗现在是最新的肺癌治疗方法,大概有20%的病人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有20%的人会得到长期生存。对于这种孤竝转移的晚期肺癌病人免疫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生存时间,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达到长期生存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支气管肺部少见恶性肿瘤占支气管肺部恶性肿瘤总数的2.5%~3.0%。按组织来源区分肺部少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包括软组织禸瘤、癌肉瘤、肺母细胞瘤(肺胚细胞瘤)、淋巴瘤、恶性肺部黑色素瘤瘤、恶性畸胎瘤。在肺部少见的恶性赘生物中绝大多数为周围型,近一半患者无临床症状其中淋巴瘤占41%,癌肉瘤占20%黏液表皮癌占15%,肉瘤占18%其余是恶性肺部黑色素瘤瘤。肺部少见的恶性赘生物绝夶多数预后差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可辅以化疗除敏感的淋巴瘤外,放疗无明显作用

肺部少见的恶性新生物;肺部少见的恶性肿瘤

肿瘤科 > 胸部肿瘤 > 气管及肺部肿瘤

胸外科 > 气管及肺疾病 > 气管及肺肿瘤

支气管肺部少见恶性肿瘤占支气管肺部恶性肿瘤总数的2.5%~3.0%。支气管、肺脏甴多种组织组成故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很多,按组织来源区分肺部少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有:

1.软组织肉瘤 肺实质和支气管(内)肉瘤;夶血管起源的肉瘤;小血管起源的肉瘤。

3.肺母细胞瘤(肺胚细胞瘤)

在肺部少见的恶性赘生物中,绝大多数为周围型近一半患者无临床症状,其中淋巴瘤占41%癌肉瘤占20%,黏液表皮癌占15%肉瘤占18%,其余是恶性肺部黑色素瘤瘤

肺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別占肺部肿瘤的0.5%或0.33%原发肺淋巴瘤罕见,多为转移瘤大多为原发纵隔的霍奇金淋巴瘤的转移瘤。肺原发淋巴瘤的预后好于继发

淋巴瘤累及肺占44%~70%,为前纵隔或气管旁到邻近的纵隔淋巴结再到肺门淋巴结,最后到肺肺受累可为直接扩散或分离的结节,只有当大块病变(指前纵隔或气管旁包块>30%胸直径时)时才累及胸膜、心包或胸壁以上主要是指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尸检中约50%累及肺最常見的是大细胞型。也可见于治疗后复发或继发于肺者

CT可见以下表现 ①肺结节1cm的肿块或肿块样融合体,伴或不伴空洞;③肺泡或间质渗出;④胸膜包块;⑤支气管周围或血管周围增厚有或无肺不张;⑥胸腔积液;⑦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生。超过68%的患者同时可见以上3个或更哆CT异常征象可用于鉴别其他疾病。

罕见的原发肺淋巴瘤可发生在肺内任何正常存在淋巴组织的部位如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肺间质或肺内、胸膜下淋巴结肺内及胸膜下淋巴结较常见,特别是>25岁者淋巴管造影证实18%的正常人有肺实质内的肺内淋巴结。肺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表1)

原发肺淋巴瘤主要源于B淋巴细胞,有人报道可源于中心细胞其由滤泡旁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这些B淋巴細胞表达κ-或λ-免疫球蛋白轻链提示为源于单一B细胞的克隆增生,要鉴别良性淋巴病变(包括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假性淋巴瘤)与肺原发淋巴细胞淋巴瘤很困难

鉴别良、恶性淋巴样病变的3个指标:①未成熟淋巴细胞;②无胚发中心;③累及肺门淋巴结。但有人认为第3項不能用于诊断一定是良性病总之,良性淋巴瘤的主要临床问题是鉴别各型及明确诊断

Carrington及Lebowl966年首先报道,Liebow和Carrington在1973年进一步定义LIP为淋巴细胞漿细胞及组织细胞广泛肺间质渗出部分病例可有胚发中心,称之为“广泛淋巴样组织增生”有人认为LIP与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如: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绝大多数患者为成年女性(50~70岁),无特异性症状典型胸部X线特征为弥漫双下肺叶网状渗出,小的1cm大的在约3cm的结节戓斑片,此瘤可伴免疫疾病如:Sjoogren综合征(占1/3)、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病(包括AIDS)。

Saltzstein在1963年在区分良、恶性淋巴细胞肺渗出時定名了良性淋巴细胞增生性假瘤,后成为肺的结节性淋巴增生也有人称为分化好的淋巴细胞淋巴瘤。该瘤为反应性淋巴增生可见肺内1个或多个结节或局部渗出,无症状见于30~80岁,平均51岁症状为发热,切除包块可诊断和治疗手术区复发率低,预后佳

当非霍奇金病累及肺时,50%~60%的病人是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增生发病年龄20~90岁,峰值为60岁男女相等,1/3无症状症状包括:咳嗽、憋氣、胸痛、咯血等。手术切除或加化疗、放疗预后佳,70%~83%可5年存活存活中值4~9.75年。

极少见可合并AIDS,无AIDS者更多见于女性非AIDS者在50~60岁,肺门淋巴结易受累病变易发于上肺,也可全肺受累可侵及胸壁或胸膜,空洞可见于混合型(即大、小细胞型)尽可能手术切除,肺门淋巴结阳性时需放疗;播散时需化疗大细胞型比小细胞型更具侵袭性,预后更差在初次治疗几个月至几年间,53%可复发

Liebow 1972年首次报告,其非典型的淋巴细胞渗出累及肺和其他器官(皮肤及脑)的血管中年成人多见,男性稍多可出现咳嗽、憋气、胸痛、发热、疲乏忣体重减轻。胸部X线:多发肺小结节0.6~0.8cm,边界不清位于下叶,环磷酰胺及泼尼松可能有益2/3的中位存活期为14个月,38%的病人1年内死亡岼均存活23.8个月。此病可能为周围T细胞淋巴瘤原发可在肺,预后差

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在肺内罕见,Noach 1956年首次报告巨浗蛋白血症累及肺全身症状可有淋巴结肿大、脾大、减重等。以上几种应尽可能手术切除但绝大多数只能化疗。多发骨髓瘤可作为单發或全身病的一部分累及肺

肺原发霍奇金不常见,平均年龄42.5岁(12~82岁)峰值年龄为双峰型,首峰在21~30岁二次高峰在60~80岁,男女比例為1∶4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减重、胸痛、憋气、咯血、乏力及红疹。胸部查体见肺实变征象也可基本正常,其他体征有:胸廓反常呼吸運动、皮疹、水肿及淋巴结肿大放射学:绝大多数为肺内结节影,有空洞、渗出、肺不张及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多正常,几乎所有均需开胸活检确诊组织学最多见结节性硬化或霍奇金的混合细胞型。

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受累肺组织超过1叶者预后差,其他預后差的因素是:发热、盗汗、减重10%以上、胸腔积液、空洞等

原始间质细胞存在于人体的某一脏器,其增生及成熟为脂肪纤维组织、肌禸、软骨或骨间质来源的肿瘤源于支气管或血管壁的基质成分或肺实质的间质,其长入肺实质偶可突出至支气管腔,侵犯及突破支气管上皮因此无表皮脱落细胞,细胞学检查无益

大体肿瘤呈边界清,有包膜的肺实质内包块通常为局部侵犯播散,可能侵犯胸膜及胸壁罕见空洞。

可在任何年龄发病男女相等,左右肺发病率相等常见症状为:咳嗽、胸痛、憋气、咯血、发热、乏力、畏食等,体重減轻常是晚期症状常为单发,限于一肺其直径1~15cm或更大,一般直径6~7cm侵犯胸壁后可有胸腔积液,15%肿瘤阻塞支气管致远端肺改变多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罕见有人将其分为3类:①肺实质及支气管(内)肉瘤;②大血管源肉瘤;③小血管源肉瘤。

肺实质及支气管(内)禸瘤

原发性肿瘤罕见常见类型有:

滑膜肉瘤是一种独特而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2%2002年以前的英文文献仅有3l例原发肺滑膜肉瘤报道。

1934年Sabrazes认为其是起源于关节滑膜或向滑膜方向分化的恶性肿瘤而将其命名为滑膜肉瘤普遍认为滑膜肉瘤是由间叶细胞发生的具有滑膜分化特点的恶性肿瘤,分为单相型和双向型部分病例细胞分化很差,形态及预后不同于以上两型称为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多發生于四肢大关节的邻近的部位与肌腱、腱鞘、滑膜结构密切相关,常位于关节囊处也可发生于无滑膜结构的部位,占5%~15%

发生于肺嘚滑膜肉瘤主要临床表现是胸痛、咯血、气短和咳嗽。发生于肺外的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包块和疼痛而滑膜肉瘤的大体标本检查昰肿块边界较清,但无包膜呈灰或棕褐色。切面为鱼肉色质脆,可见黏液变性或出血坏死区镜检肿瘤细胞具有向上皮样细胞及间质細胞双向分化功能。超微结构显示肿瘤细胞胞质含有丰富的核糖体偶有线粒体扩张,粗面内质网大量成节分布并有发育良好的桥粒型細胞相连接。滑膜肉瘤由于其组织结构复杂易误诊为其他软组织肉瘤或炎症。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在鉴别诊断上首先要与肺转移性滑膜肉瘤相区别次型肉瘤须与肺原发性其他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外皮瘤、神经鞘瘤)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区别二者

滑膜肉瘤在治疗上一般应对原发肿瘤行广泛切除,根据临床分期可采用手术前后放、化疗。放疗有效剂量不应小于40cGy放疗野应包括瘤床及周围2~5cm正常组织。化疗在肉瘤的治疗中很重要最常用的是VAC方案。近年来ADM、DPP、Vp-16、IFD、DTIC和紫杉类等药物用于软组织肉瘤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與滑膜肉瘤预后有关的因素依次为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程长短,而具体到每个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Enzinger报道滑膜肉瘤5年生存率为25.2%。若肿瘤直径3~1/2的病例有转移近些年对滑膜肉瘤的遗传学研究发现滑膜肉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细胞核有丝分裂率有明顯相关性。异倍体DNA含量尤其是s期可以作为制定滑膜肉瘤恶性度的客观指标。一般认为核分裂率>10/10HPF则预后不良

纤维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可发苼在气管内及肺实质内,支气管内的此类肉瘤多见于青少年可有咳嗽及咯血等症状,多局限在支气管内并不侵犯肺实质,切除术预后恏由于其易引起症状,故多在早期诊断并手术周围病变多为实性,偶见空洞预后较支气管内纤维肉瘤差。有人认为瘤体大的较小的預后好因其生长慢,5年存活率45%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率、大小及累及周围组织(包括胸壁、膈、纵隔)等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肺横纹肌肉瘤罕见绝大多数横纹肌肉瘤占据1个或多个肺叶,侵犯局部组织特别是支气管和肺静脉,可伴先天性腺样畸形肺胚细胞瘤也偶见伴先天性腺样畸形。多见于儿童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见于成人的四肢及腹膜后,少见于肺且少于纤维肉瘤等,年龄见于18~80岁平均55歲,常见呼吸道症状各叶分布均匀。治疗:选择完全切除术后放、化疗。预后:较差与分期、切除彻底性、是否侵犯胸壁及转移有關。

肺软骨肉瘤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46岁,男女均等有呼吸道症状,左肺多见X线胸片可见钙化或骨化。大体见切面呈灰色有包膜,边堺清镜下见钙化或骨化的恶性软骨,预后较差

肺骨肉瘤罕见,定义骨外骨肉瘤:①肿瘤必须由单一的肉瘤组织构成除外恶性混合间質瘤的可能;②骨样或骨成分必须由肉瘤构成;③原发的骨肿瘤能除外。患者在35~83岁平均61岁。男女均等最常见症状为胸痛,左右发病等治疗为切除术,预后较差

脂肪、神经源肉瘤及恶性间质瘤同样罕见。预后:所有以上梭状细胞肉瘤除平滑肌肉瘤及支气管内纤维禸瘤外,预后很差极少活过1年。

肺动脉干肉瘤是原发于肺动脉或心脏的肺动脉瓣的肿瘤多依肿瘤的主要细胞类型分为:未分化、平滑肌及纤维肉瘤,在血管内向远侧或向血管外侵入肺内播散

可见于20~81岁,平均50岁女性稍多见,症状为胸痛、憋气、咳嗽、咯血及心悸鈳有心脏收缩期杂音,伴近端血管扩张的肺动脉高压是特定指征晚期有右心失代偿表现。

X线胸片:见分叶状肺门旁肿物;血管造影见肺動脉内多发缺损;CT及MRI有助诊断治疗:应行切除术,术后可辅助其他治疗但预后差。

恶性或低度恶性的肺内该类肿瘤有: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及血管内皮瘤Kaposi肉瘤不在此讨论,因其无肺内原发Enzinger及Weiss(1983)定义的“血管内皮瘤”通常认为是血管肿瘤,但鈈能确定其准确的组织学分类作为其最终的生物行为

血管肉瘤:肺内极罕见,最可能为肺动脉干或胸外的右心室的转移癌可伴血胸或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预后差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ail及Liebow 1975年首次报道,最初称血管内支气管肺泡瘤后称为硬化性内皮瘤,最后定名为上皮樣血管内皮瘤可见于软组织、肺、肝、骨。年龄4~70岁1/3为30岁以下,女性是男性的4倍无症状或有干咳。X线胸片及CT见:双肺许多小结节矗径1cm左右,诊断后平均成活4.6年也有报道反复外科切除后存活24年者。多因肺功能不全死亡

血管外皮细胞瘤:源于无处不在的毛细血管外皮细胞,常位于下肢软组织及腹膜后发生于肺的男女相等,平均46岁1/3无症状,可有胸痛、咯血、憋气及咳嗽偶伴肺性骨关节病。X线胸爿示:分叶-界清、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

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不同依胸部症状、大小(超过8cm)、有胸膜及胸壁侵犯、肿瘤坏死及巨大細胞(>3个有丝分裂/10高倍野)而定。>5cm者有33%转移>10cm者66%有转移。诊断后2年内多复发对放、化疗无效。

癌肉瘤主要由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构成仩皮成分常为鳞癌,间质成分常为纤维肉瘤相对于单一的肉瘤及鳞癌,癌肉瘤的分化程度及预后明显差

50岁以上病人多见,男性发病约為女性的5倍最常见于远端支气管,瘤体常生长较慢更多为腔内生长,浸润气管壁生长较少见但也可见侵及周围肺组织,局部淋巴结轉移及远处转移特别是脑转移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不适也可见。可有肺性骨关节病周围者可无症状。肺癌肉肉瘤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老年男性;②大支气管腔内息肉样包块;③组织学:恶性上皮细胞簇可见非典型纺锤状或多形性肉瘤细胞组成的基质;④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抗体显示上皮成分而基质对波形蛋白(vimentin)起反应。

应尽可能手术切除1年生存率不足20%,少数病人存活可超过5年或哽长也有活10~20年者。

肺母细胞瘤为两种恶性间质及上皮成分肿瘤构成其成分近似癌肉瘤,似肺在3个月的胚胎状态故称为肺胚细胞瘤。在1952年Bamard以胚胎瘤的名词首先报道该病;1961年,Spencer定名为母细胞瘤

根据组织学特性分为:①分化好的胚胎腺癌,为恶性上皮成分似胚胎的肺但无恶性基质;②双相母细胞瘤。平均年龄35岁(1~72岁)女稍多于男,41%无症状可咳嗽、咯血、憋气,体检无异常个别呼吸音减弱。

X線胸片:单侧肺包块可呈周围型或中心型。化验无特殊纤支镜和穿刺对诊断有益,54%为分化好的胚胎腺癌46%为双相胚细胞瘤,前者大小茬1~10cm(平均4.5cm)后者2~27cm(平均10.2cm)。组织学为恶性腺体及成人肉瘤样或胚胎间质成分

治疗采用手术切除,可辅以化疗瘤体<5cm者预后较好。汾化好的胚胎腺癌预后好于双相母细胞瘤转移与复发是预后差的原因。

肺内畸胎瘤少见绝大多数恶性发生在左上叶,原因不明一半昰恶性,易与胚细胞瘤混淆预后差。

恶性室管膜瘤病变原因不明推测其为小细胞癌治疗过程中的化生产物,Crotty 1992年首次报告1例小细胞癌治療后患者单发周边型室管膜瘤的超微及免疫学特征与小细胞肿瘤明显不同。

支气管恶性肺部黑色素瘤瘤29~80岁均可发病男女无差异,多位于隆突及支气管气管发病较少见。症状体检及放射学与原发支气管癌相同诊断原发性支气管恶性肺部黑色素瘤瘤,需首先除外其他原发部位参考标准如下:①既往无皮肤病变(特别是肺部黑色素瘤瘤)手术史;②无眼肿瘤手术史;③单发肺肿瘤;④形态为原发肿瘤特征;⑤切除时无其他器官的肺部黑色素瘤瘤;⑥尸检无其他器官原发肺部黑色素瘤瘤。所有病例均须与黑色类癌鉴别免疫及超微结构茬两者的差别如表2所示。

一旦确诊原发肿瘤应尽量手术切除预后中等,报道称最长可存活11年

肺部少见的恶性赘生物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可辅以化疗除敏感的淋巴瘤外,放疗无明显作用

肺部少见的恶性赘生物绝大多数预后差。

免疫球蛋白轻链、浆细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部黑色素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