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米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

牛耳大黄叶|牛耳大黄叶功效|牛耳大黄叶介绍
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牛耳大黄叶
综合查询:
牛耳大黄叶介绍
牛耳大黄叶
Niuerdahuangye
Rumex crispus L.(原植物皱叶酸模)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
【药用部位】皱叶酸模的叶。
【性味归经】苦,寒,入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治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作菜食。
【古籍考证】出自《重庆草药》。【化学成分】叶含维生素A和鞣质。【相关选方】治咳嗽无痰,头晕:牛耳大黄叶、水猪毛七、淡竹叶,熬水服三次。(《四川中药志》) 【参考出处】《重庆草药》
【功效分类】&&&&&&&&
【相关药材】&&&&&&&&&&&&&&&&&&&&&&&&&&&&&&&&&&&&
【关&键&词】&&&&&&&&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大黄的作用功效
&&&&&&&&&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中医中药导航:
中药市场导航:
中药论坛导航:
大黄的作用功效
大黄的作用功效
到或或或看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相 关 文 章
大黄(《本经》)【异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植物形态】①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粗壮。茎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无毛,中空。根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厘米以上,3~7掌状深裂,裂片全缘或有齿,或浅裂,基部略呈心形,有3~7条主脉,上面无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互生;叶鞘大,淡褐色,膜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时呈紫红色;花梗细,长3~4毫米,中部以下具1关节;花被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6毫米;雄蕊9,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呈"V"字形。瘦果三角形,有翅,长9~10毫米,宽7~8毫米,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②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③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采集】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药材】①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梁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炮制】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性味】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③《别录》:"大寒,无毒。"④《药性论》:"味苦甘。"【归经】入胃、大肠、肝经。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功用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Y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Y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宜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①《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②《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Y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选方】①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潮热,手足缛缓钩觯欢窈β锸等撸源颂老轮捍蠡(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②治大便秘结:大黄二两,牵牛头末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有厥冷,用酒调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③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④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⑤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Y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其效甚速:锦纹大黄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一日,切晒;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份用红花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一份用当归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医林集要》无极丸)⑥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温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马坠内损。(《千金方》)⑦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二两。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⑧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一两,官粉一两,将前项大黄末一两,三味再研为细末。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昔济方》于金散)⑨去五脏湿热秽浊。治饮食停滞,胸脘胀痛,头晕口干,二便秘结:大黄十斤,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晒干。另用桑叶、桃叶、槐叶、大麦、黑豆、绿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制后再用半夏、厚朴、陈皮、白术、香附、车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钱,或为散亦可。(《银海指南》清宁丸)⑩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麻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⑾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三两,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二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大黄汤)⑿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⒀治虚劳吐血: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千金方》)⒁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个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⒂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㈠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㈠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研为膏),川大黄一分(生为末)。上药相和令匀,以猪脂调涂鼻中。(《圣惠方》)⒃治奶痈: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贴时先用温酒调(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妇人良方》金黄散)⒄治痈肿振{不可触:大黄捣筛,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脓自消除。(《补缺肘后方》)⒅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⒆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救急方》)⒇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卫生宝鉴》如神散)(21)治汤火灼伤: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唯止痛,又且灭瘢。(《夷坚志》)(22)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凡是伤损,瘀血凝积,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及折伤等:大黄一两(酒蒸),杏仁三七粒(去皮、尖).上研细,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急擘开口,以热小便灌之。(《三因方》鸡鸣散)(23)治打仆伤痕,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濒湖集简方》)【临床应用】①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用酒洗大黄10克,甘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制成注射液100毫升。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对血小板减少症每日1次,手术后止血用每日2次。亦有用生大黄9钱,石灰1两,文火炒拌,直至石灰呈灰粉红色时取出,加入明矾(每100克石灰加入明矾0.6克)共研细粉。将此粉16克加水至100毫升,振荡后沉淀过滤。用时取棉球浸药水压迫出血处。经应用于500余人次外伤出血,证明止血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此外,对晚期血吸虫病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用大黄炭1.6克,白芍炭1.6克,加葡萄糖粉(或细白糖)30克共研细末,小量分次干吞(于1天内吞完)。治疗10例,均达到止血效果。一般平均在7~8天能起床活动.服用该药后可见恶心消失、胃部舒适、大便逐渐恢复正常,并无迅速腹水蓄积后遗症出现。②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用生大黄3~8钱,煎取150~500毫升(每剂最多使用2天),供漱口、湿热敷及洗涤用,每天4~6次。治疗前先清洗局部,除净分泌物。本法对于一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及头部疖肿等炎性疾患均有效,局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转阴日数亦比较迅速。③治疗烫伤先取陈石灰10斤除净杂质,过筛,投入锅内用文火炒松,再投人大黄片5斤,共同拌炒,俟石灰炒至带桃红色、大黄炒至灰黑色时,即出锅筛去石灰;将大黄摊开冷却后研成细粉备用。用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而后撒布大黄粉。如有水泡应刺破;拨开表皮,排净泡液后再撒药粉。如仅见局部红肿,则可用麻油或桐油将大黄粉调成糊状涂患处。换药时如发现伤处溃烂,应拭去脓液、脓痴后再撒药粉。在夏季可行暴露疗法。共治疗415例,均获显著效果,且疗程短,无副作用,愈后无疤痕。④治疗臁疮(下肢溃疡)用生大黄5~7钱,研成极细粉末;另取甘草捶碎,去净纤维,取细粉约为大黄的1/5量,共研极细。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干后均匀撤布药粉,再用"千层"(又名千张或百页,为纯黄豆制成品,以薄而韧者为良)覆盖包好。如有渗液外流,可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日换药1次。轻者换药3~6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肉芽。此时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层"必需每日一换。当结痂牢固时会发生痒感,不可揭去痂盖,隔5~7日或7日以上,痴盖自然脱落。治疗12例均愈,其中1例病程达13年,经用药粉6日,贴"千层"20余日,便结痴而愈。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用大黄粉蜜合剂(生大黄粉5钱,炒至微黄的米粉3钱,蜂蜜2两,加适量温开水调匀),每小时服1次,每次约1汤匙,全剂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虫为止。经治6例均排出蛔虫,症状解除而愈。排虫最多者达60余条。排虫后均无持续腹泻现象。⑥治疗肠胀气用大黄1两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上,每次二小时,必要时可敷2~3次。临床观察6例,一般敷药后一小时即出现肠腔蠕动感和肛门排气现象,自觉腹胀减轻,有肠鸣音。
文章为整理,或来自网络,内容仅供访问者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互动交流请进!
&栏目热门文章
1813141213131331111013131919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文章录入:天涯&&&&责任编辑:天涯&
&频道热门文章
18131412131313311110131391919
14008762781519754060439074376403669034234
187191830514830129039961966095609128
67556621329928952884273826652387
996196609128780671236930657346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进入-||中国最大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导读: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那么土大黄有什么功效呢?土大黄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
腹痛(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Tǔ D&i Hu&n
  【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红筋大黄、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止血草、牛大黄、土三七、血当归、萝卜奇、血三七、癣药、化血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obtusifolius L.[R.madaio auct.non Makino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主肺痨咳血;肺痛;吐血;瘀滞;跌打损伤;大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各家论述】1.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置之。2.《纲目抬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3.《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4.《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5.《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责任编辑:王清惠)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欢迎访问中国大黄交易网 登录| 注册
出口大黄规格:
大黄饮片:
大黄提取物:
大黄产地:
您的当前位置: &&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禁忌
15:20:49 来源:
&  生大黄是中药材大黄炮制后的一种,是很常用的药材,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攻积导滞、泻下通便,但现在又开发出生大黄的新作用——减肥美容。伊秀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专区分享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生大黄的副作用,让你更加正确地食用生大黄并解答生大黄能减肥吗,生大黄能美容吗等疑问。  生大黄是中药材大黄炮制后的一种,是很常用的药材,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攻积导滞、泻下通便,但现在又开发出生大黄的新作用——减肥美容。伊秀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专区分享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生大黄的副作用,让你更加正确地食用生大黄并解答生大黄能减肥吗,生大黄能美容吗等疑问。  生大黄  即原生药材的饮片。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生大黄功效  大黄的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1、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行瘀通经功效,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相关文章:
金牌供应商
亳州市自然泰食品经营部
安国市厦祁药材有限公司
亳州市辉睿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安国市冷背药材有限公司
文县盛源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
青海源雪虫商贸有限公司
青海藏宝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安国市庆丰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国市蔺氏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谯城区汤谯大药房
亳州市自然泰食品经营部
上海莫卧儿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安国市厦祁药材有限公司
亳州市辉睿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安国市冷背药材有限公司
文县盛源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
安国市郝家园中药材有限公司
亳州市君源堂药材站
服务时间:9:00-18:00《本经》大黄功效释义
  大黄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Y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寒。由于大黄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即主“下瘀血”、破“Y瘕积聚”,故能够主治“血闭寒热”,即瘀血证。本品治疗瘀血证,不论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首先,本品内服治疗瘀血证,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zhe虫丸等均主治瘀血证。其中,活血之力最强者当属抵当汤,由大黄、桃仁、虻虫、水蛭四药组成,主治瘀血重证。  近代经方家曹颖甫治一周姓少女,住小南门,年约十八九,经事三月未行,面色萎黄,少腹微胀,证似干血痨初起。因嘱其吞服大黄zhe虫丸,每服三钱,日三次,尽月可愈。自是之后,遂不复来,意其差矣。越三月,忽一中年妇女扶一女子来请医。顾视此女,面颊以下几瘦不成人,背驼腹胀,两手自按,呻吟不绝。余怪而问之:病已至此,何不早治?妇泣而告曰:此吾女也,三月之前曾就诊于先生,先生令服丸药,今腹胀加,四肢日削,背骨突出,经仍不行,故再求诊。余闻而骇然,深悔前药之误。然病已奄奄,尤不能不一尽心力。第察其情状,皮骨仅存。少腹胀硬,重按痛亦甚。此瘀积内结,不攻其瘀,病焉能除?又虑其原气已伤,恐不任攻,思先补之,然补能恋邪,尤为不可。于是决以抵当汤予之。虻虫一钱,水蛭一钱,大黄三钱,桃仁50粒。次日母女复偕来,知女下黑瘀甚多,胀减痛平,惟脉虚甚,不宜再下,乃以生地、黄芪、当归、潞党、川芎、白芍、陈皮、茺蔚子,活血行气,导其瘀积。一剂之后,遂不复来。后六年,值于途,已生子,年四五岁矣。(《经方实验录》)  桃核承气汤来源于《伤寒论》,由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组成,主治太阳病蓄血轻证,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为使用要点。笔者善用本方治疗痛经,其痛经的特点是经前疼痛明显,月经色黑有瘀块,同时伴有少腹硬满而痛,大便秘结等。某女,20岁,学生。日以痛经1年余而来诊。自述每月月经来前腰痛、腹痛,月经色黑,血块较多。月经周期准,平素大便偏干,舌体瘦小,齿印明显。患者形体偏瘦,面暗,纳眠均可。处以桃核承气汤:肉桂20克,桃仁20克,制大黄10克,芒硝6克(冲),甘草10克。5剂,经前5天服用,每日1剂。2月28日复诊:患者诉说药后痛经明显减轻,唯药后脐腹疼痛,系大黄、芒硝等对胃肠道的刺激所致。药后亦无明显腹泻。嘱上方甘草改为20克,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  其次,取本品的活血作用,外敷患处,可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宜配伍芒硝、三七等共研细末,凉水或冷醋调敷,绝大部分患者多在1剂药后,痛止肿消。  “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等均是对大黄泻下攻积作用的详细描述。  大黄最重要的作用是泻下,是治疗胃肠积滞证的最常用之品,因本品能“荡涤肠胃”、“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从而主治“留饮宿食”,即不消化的饮食水谷。这种不消化的饮食,停于胃脘部者,可与甘草同用,即大黄甘草汤,主治“食已即吐者”,正因为饮食积滞于胃脘,不能受纳,故“食已即吐”。对于不消化的饮食停于大肠、失于传导者,谓之积滞,须与枳实、厚朴等同用,如大、小承气汤等。  许叔微医案: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曰:热邪毒气并留于阳明,况阳明经络多血少气,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主病者曰审可下,一听所治。予以大承气汤。半日,殊未知。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予曰药曾尽否?主者曰: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耳。予曰:再作一服,亲视饮之。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未离已中汗矣,缛恢苌怼R皇鼻辏怪股砹梗羁嗨斐4稳沼枳哉蚬椋∪怂鞑辜痢S柙唬悍蟪衅赖貌睿灰朔辜粒乖蛉热愿矗源说持啵湛梢病9视柚未思玻丈碇勾蟪衅环从腥舸酥荨  “推陈致新”在柴胡的讲解中已经作过解释,结合本品的功效来分析,不难看出,不论是大黄的活血作用,还是泻下作用,均能体现出“推陈致新”的作用机制。  “安和五脏”泛指邪祛正安。这里的“五脏”,笔者理解为以胃肠道为主,因为大黄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功效均是泻下通腑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本经》主要论述了大黄的活血与泻下两大作用,而对于大黄的清热作用和利胆退黄作用则未重点提及。不过,这两大作用在汉代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从张仲景对本品的应用即可看出。  首先看一下大黄的清热作用。“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之《金匮要略》泻心汤,由大黄、黄芩、黄连三药组成,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作用,主治血热出血证。至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八正散,主治热淋,由木通、扁蓄、瞿麦、大黄等组成,大黄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热泻火。此外,临床上若见肺热咳喘而兼腑气不通者,配伍大黄能够釜底抽薪,既能泻下通便,还能清热泻火。  其次,大黄具有良好的利胆退黄作用。茵陈蒿汤在中医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大黄利胆退黄作用的最好明证。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大黄的利胆作用。
作者:&&编辑:中江网编辑
&&&&&&&&&&&&&&&&&&
>>&&生活提醒
>>&&生活潮图
>>&&劲爆八卦
>>&&两性?情感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