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是小三阳患者症状,请问带30个月的宝宝碍事吗

妈妈是小三阳,宝宝三个月大,经常会把脸抓
男 | 3个月
时间: 10:19:42
健康咨询描述:
妈妈是小三阳,宝宝三个月大,经常会把脸抓出血,妈妈很担心会把乙肝传染给宝宝,请问妈妈日常要注意哪些才能防止宝宝被感染,宝宝10天查有抗体。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何怎么防止日常生活感染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3个回答6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擅长: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及其并发症
帮助网友:23699称赞:544
病情分析:你好,如果孩子有抗体了,就不用太担心指导意见:妈妈注意平时不要让自己有什么伤口,如果宝宝脸上有伤口,尽量不要亲宝宝的脸
擅长: 肿瘤,肝病
帮助网友:34385称赞:4216
病情分析:你好,看你说的情况,那这时虽说宝宝的母亲患有乙肝小三阳的病情,但这时宝宝检查已经有抗体了,那这时妈妈和宝宝接触是不会有传染的,不要太担心了指导意见: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方式来传播的,在日常的生活接触中是不会传染的,而看宝宝这时有抗体了,那这样也是不会感染的,乙肝表面抗体是保护性抗体,有它存在就会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的
擅长: 支气管炎
帮助网友:39907称赞:2169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提供的资料看,母亲是小三阳,宝宝已经三个月大了,且经检查有乙肝抗体,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担心的,不会传染。指导意见:宝宝已经产生了乙肝抗体的话可持平和心来对待,就上述跟母亲的接触是安全的,不会传染上母亲的乙肝病毒,放宽心对待就可,乙肝抗体并不是终生抗体,宜两三年做下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为好。
擅长: 外科常见疾病
帮助网友:109235称赞:6084
病情分析:您好,如果宝宝出生后经过积极的阻断治疗,而现在已经产生抗体的话,是不会被感染乙肝的。您主要是主要避免您的血液接触到孩子的体液,指导意见:您好,日常生活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主要是避免您的血液接触到孩子的伤口,孩子有外伤的话,可以用碘伏消毒,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擅长: 擅长常见病的治疗,如胃肠科、妇科、儿科、内科、性病
帮助网友:940称赞:21
病情分析:您好,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如怀孕,可以在怀孕的7.8.9月份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产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一般就可以阻断母婴传播。指导意见:建议宝宝在出生后二十四小时注射半支乙肝免疫球蛋,乙肝疫苗是任何一个宝宝都要打的。你宝宝出生之后你可以给他查查两对半,看他有没有感染。你去查HBV-DNA哪里的医生都可以给你开这个检查,不管是肝病科医生还是妇产科医生,如果查到你的HBVDNA还有肝功都正常的话,你就可以哺乳,如果不正常的话,就表示病毒有复制,最好是不要母乳喂养。希望帮助到你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7个回答
参考价格:169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31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25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者、脂肪肝、酒精肝、慢性肝炎、...
参考价格:¥169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妈妈是小三阳 宝宝7个月乙肝检查结果 请专家详解_百度宝宝知道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我的宝宝刚出生,是小三阳,我该怎么办?
是,1,4,5小三阳,我的宝宝出生时,检查脐带血也是1,4,5小三阳,医生给我的宝宝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我放弃了母乳喂养.今后我还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你的宝宝和他母亲的状态不是很好,1,4,5应该是传染性在降低,但是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乙肝恢复期,说明你的病正在好转,也可能是传染性低但是正在往不可逆转的肝硬变发生.希望你要关注他们,同样有亲密接触的人要检查一下.还有检验结果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实际上因为肝脏没有神经,所以不会感觉到疼,所以内部可能要比化验结果更不好一些.肝区疼是它影响别的部位产生的.还有你的宝宝的确诊,假如正是已经感染了,我到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小就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给予阻断,但是要是不能的话,我想等到了快20岁,症状已经明显了.
回复::::::
看见你的信息了.我也不清楚,我刚又看见了别人给你的留言,我已经说了,对于小孩子的这个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可以通过疫苗阻断病的发展,不知道别人说的亲身经历和你是不是相符.但是我希望我说的就是废话.我希望你的孩子健康.
因为我的父亲就是1.4.5阳现在是肝硬化阶段,我的爷爷也是,57岁的时候已经去世了.我的父亲在10几岁的时候体检已经不正常,现在想想就是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个小病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谁会在意的.在30几岁的时候大夫已经说(通过活检)有早期肝硬化,
你的宝宝和他母亲的状态不是很好,1,4,5应该是传染性在降低,但是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乙肝恢复期,说明你的病正在好转,也可能是传染性低但是正在往不可逆转的肝硬变发生.希望你要关注他们,同样有亲密接触的人要检查一下.还有检验结果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实际上因为肝脏没有神经,所以不会感觉到疼,所以内部可能要比化验结果更不好一些.肝区疼是它影响别的部位产生的.还有你的宝宝的确诊,假如正是已经感染了,我到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小就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给予阻断,但是要是不能的话,我想等到了快20岁,症状已经明显了.
回复::::::
看见你的信息了.我也不清楚,我刚又看见了别人给你的留言,我已经说了,对于小孩子的这个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可以通过疫苗阻断病的发展,不知道别人说的亲身经历和你是不是相符.但是我希望我说的就是废话.我希望你的孩子健康.
因为我的父亲就是1.4.5阳现在是肝硬化阶段,我的爷爷也是,57岁的时候已经去世了.我的父亲在10几岁的时候体检已经不正常,现在想想就是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个小病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谁会在意的.在30几岁的时候大夫已经说(通过活检)有早期肝硬化,05年由于一次外伤手术时更加确认是中期,但是检测结果仍然是弥漫性肝损伤,我对这个病情的了解是通过我对我爸爸的关心,我从来都没有丧失过信心,但是我也知道药物的不可治愈性,如果你的家人的情况真是像我说的那样,那么我希望就是关心,永远的关心,药物尽量少用,因为昂贵的药物不一定管用,我从来都舍得给我的爸爸花钱可是没有用,维生素C和保护肝脏的药要坚持吃,有特殊情况的时候要住院治疗,你的妻子不要使她情绪激动,只有你才是最好的一剂良药.我很幸运没有被传染,我的妈妈也产生了抗体.我的父亲现在一切很好,你看见他本人就会觉得比正常人还正常.虽然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假如突然发作将是多么可怕.
PS:你能坚强,就是帮助!!!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把握,好多方法均在研究状态&&&&&&&&&&&&&&&&&&&&&在孩子出生时,马上按规定接受规范的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预防接种&&&&&&&&&另外,按医生的要求打好预防针,该母乳的还是母乳。
说的满好,注意饮食卫生就是的!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注射免疫球蛋白很有必要,另外,乙肝疫苗一般打三针,即刚出生时一次,满月时一次,满六个月时一次。
答: 不可以,除非咬破了……唾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一般接吻是不会传播的,有了血液传播途径才会传染……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
大家还关注十天内免登录
>>我爱人是乙肝小三阳患者,新生儿需要打几针
我爱人是乙肝小三阳患者,新生儿需要打几针
小男生 当时年龄:
我爱人是乙肝小三阳患者,新生儿需要打几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候到医院检查出乙肝小三阳,7月26日宝宝出生了(自然分娩),出生24小时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大夫说可以母乳喂养。听大夫说孩子满月后还应该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请问一下用吗?我们这里医院没有球蛋白
1、乙肝小三阳的产妇需要在妊娠28周起每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直至分娩。2、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和一个月时各肌注1mlHBIG,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微克,出生后一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微克。3、由于乙肝是血液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为避免在分秒过程中产道内的血液通过新生儿的眼结膜感染,建议您剖宫产。4、不能母乳喂养。做到这三点即可有效的防止乙肝感染给新生儿。同时建议您在分娩之前每周监测肝功能,如发现肝功能异常应立刻终止妊娠,真有个一旦万一尽管很不情愿但也难以避免,希望能够帮到您!
1、乙肝小三阳的产妇需要在妊娠28周起每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直至分娩。2、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和一个月时各肌注1mlHBIG,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微克,出生后一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微克。3、由于乙肝是血液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为避免在分秒过程中产道内的血液通过新生儿的眼结膜感染,建议您剖宫产。4、不能母乳喂养。做到这三点即可有效的防止乙肝感染给新生儿。同时建议您在分娩之前每周监测肝功能,如发现肝功能异常应立刻终止妊娠,真有个一旦万一尽管很不情愿但也难以避免,希望能够帮到您!
你好,你的情况是患有乙肝,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和母乳喂养传染给胎儿。对于新生儿的正常发育危害很大。通常的做法是胎儿娩出后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蛋白,奶粉喂养。乙肝患者罕见母乳喂养的,母乳喂养传播率接近100%
你好,你的情况是患有乙肝,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和母乳喂养传染给胎儿。对于新生儿的正常发育危害很大。通常的做法是胎儿娩出后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蛋白,奶粉喂养。乙肝患者罕见母乳喂养的,母乳喂养传播率接近100%
产妇在乳汁中能检出HBsAg,但未见有在乳汁中检出HBVDNA的报告,故其乳汁是否有传染性尚不能定论,只要母亲乳头不破溃出血,母乳喂养是可以的。但喂奶前母亲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建议小孩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但是小孩在24小时内应该注射第一次乙肝疫苗30微克,第2,3个月小孩也要注射乙肝疫苗30微克,这样一般来说能够最大可能防止传染小孩。
产妇在乳汁中能检出HBsAg,但未见有在乳汁中检出HBVDNA的报告,故其乳汁是否有传染性尚不能定论,只要母亲乳头不破溃出血,母乳喂养是可以的。但喂奶前母亲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建议小孩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但是小孩在24小时内应该注射第一次乙肝疫苗30微克,第2,3个月小孩也要注射乙肝疫苗30微克,这样一般来说能够最大可能防止传染小孩。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相关问答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没有合适您的话题?加入同龄圈与千万妈妈交流吧!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1817位热心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采纳率:75%
已回答:21018
已帮助11245位妈妈
摇篮专家 采纳率:78%
张乃文 营养保健师采纳率:83%
张燕春 高级营养师采纳率:83%
朱晓林 采纳率:83%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我爱人是乙肝小三阳患者,新生儿
&#12288;京公网安备:82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010-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阅读数:62845
回复数:297
共获得金币 0
啊哦,我原来也是小三阳,也没有治疗过,但现在转为阴性了[em02]
共获得金币 0
我到现在才知道妇保5楼居然是针对这样的人群的地方.我也是5楼生的,我现在真的不知道应该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表达.不是说歧视大小三阳,只是郁闷我住进去的时候为什么就没跟我说呢?
共获得金币 0
分开也是对其他产妇的尊重,毕竟住院是见血的机会很多的,有个叫郑斐的专家是看小三阳的
共获得金币 0
确实是不一样的 这是事实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谈恋爱的话 如果事先知道有这个病 我也会尽量避开的 有了感情了 当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至于分开检查治疗 是确实有必要的 应该说 现在对肝炎这方面的了解 医学方面相当的薄弱 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所不能了解和掌握的 而且传染的话 确实不仅仅通过血液 唾液也会传播的 吃饭的话 是应该分筷的……小三阳的话还好一点 大三阳绝对是要用公筷吃饭的……
传染上小三阳的人 有几个是通过血液呢?很大一部分也是通过平时的接触的
楼主也别太介意了 医生有医生的道理 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 确实应当分开治疗
共获得金币 0
。。。。。。。。。。。。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医院这样做 也是人之常情
共获得金币 0
回复 #3 宜兰宁夏 的帖子
好多人听传染病色变,主要是不大了解
共获得金币 0
继续哦…………
听说怀孕的时候是不是要打母子隔离的预防针,可以预防传染给孩子的啊??
哎,期待宝宝ing,,,无比紧张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em50] [em50]
共获得金币 0
我与楼主情况是一样的,但我是在市一生的,现在宝宝快两周岁了,很健康,检查过各项指标都很好的.我以前打过免疫球蛋白,定期打的,儿子一生下来也打的,我还是母乳喂养的.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 说对孩子没有影响是假的, 我就是这样的人 .
追男朋友时就怕被抛弃不敢说,
一直隐瞒着, 后来男方为了能分房子同意和我领证, 我这时才哭着说我是有病的人, 男的考虑了很久, 也咨询了吧, 最后说可怜我, 因为我是 ...
乱讲,我的孩子就是吃母乳,现在上小学了,几乎都不生病的,出生到现在只挂过一次(二瓶盐水)盐水,我是在市一生的,和正常的准妈妈住在一个房间(八人间,生的人多没小间),医生很好的.而且LG一直是正常的.孩子正常,母乳吃到13个月,体检也是阴性的.我老公一家都当我是正常的健康人.我也没做什么防护
[ 本帖最后由 蔚蓝色的天空 于
23:30 编辑 ]
共获得金币 0
看蓝色字很累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em15] [em15] [em16] [em16]
共获得金币 0
提醒下:交朋友到了要‘成交’的时候,向对方坦言,要么打疫苗,要么奔东西。如果对方珍惜感情,愿意长相厮守,那么可以避免感染对方。如果对方闻肝色变,那就别指望了,对方不是自爱就是无知的人。结婚后就要多咨询,阻断母婴垂直传播,这一点相当重要,让宝宝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同意本人观点的举手啊
共获得金币 0
[em02] [em30]
共获得金币 0
这么长的帖子,我总算看完了,本来不想说的,现在忍不住想说几句,因为中间有太多危言耸听的话了,我以及周围还有两个MM都是小三阳,当然确定DNA是阴性的,所以几乎没有传染性的,我们的孩子都是很健康的,而且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只是我是剖腹产的,手术时用的是一次性的用品,另两个是自然产的,我们两个人是市一生,一个妇保,当然这个妇保生的小孩已经上小学了。我们都是母乳喂养,我们在快生的几个月中打了免疫球蛋白的,小孩生下来也打的这个,当然乙肝疫苗接种是无论谁都要的啦。其实我觉得大家不用这么担心啦,自己的心情最重要,正确对待就好了,我们小孩三周多了,一直都很健康,也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每次体检都是优秀。而且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产检要挂专家啦,应该是产科的护士做的事情吧,而且我认为她们应该更有经验才对啊,我们在三年前产检都是这样的啊。关键是放轻松点,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压力,什么怕别人知道什么的,中国几亿人的,怕什么啊,怕传染你就离我远点,这年头谁离了谁还活不了啊,亲戚朋友都一样,想开了就没有什么了,自己心态放好,整个肝功能什么的查好了就可以了。我难得会写这么长的话,希望对所有的乙肝小三阳的妈妈有用哦。对自己和孩子都要有信心,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的。
共获得金币 0
对了,我们生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单独的病房了什么的,都一样的啊。
共获得金币 0
别想太多,但是要正视自己的病。告之义务也要告之的。为了其它人好,更为了你和宝宝好。放松心情。只要宝宝健康,你也平安住哪里都一样的。有小三阳,母乳是不一定能喂宝宝的。
共获得金币 0
主要还是不了解,医院里很多医生为了个人利益乱讲的
碰到这种事情自己上网查查资料吧,有专业网站的
推荐战胜乙肝网/
最后祝你生个健康的宝宝:D
共获得金币 0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血液中,而且可随着血液到达人体所有的体液中去,如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所以理论上讲这些体液都有传染性。乙肝病毒必须进入人的血液才能造成感染,但是乙肝病毒自身不会运动,不能自己穿透人体正常的皮肤黏膜进入血液中去,而必须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和血管才能进入血液。举例说,将乙肝病毒抹在正常的皮肤上是不可能感染乙肝的。所以一般人在皮肤、黏膜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汗液不会传染乙肝。唾液中病毒也难以穿透正常人的口腔和胃黏膜,而且在胃里也容易被胃酸所破坏,所以乙肝病毒经消化道传染的可能性很小。夫妻性生活时感染乙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我们主张在夫妻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较为安全。调查资料显示,夫妻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在婚后感染乙肝的可能性较之双方均无乙肝者明显增加。
  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有两种转归,一种是迅速痊愈,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和非保护性抗体即-HBc,也可能只产生抗-HBc;另一种转归是转为慢性,长期(多数是终生)携带乙肝病毒。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多数(85%—90%)迅速自然痊愈,不转成慢性。而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则很容易转为慢性并长期携带病毒。夫妻之间的感染属于成年人感染,所以在感染后转成慢性乙肝的不多,一般认为少于20%。综上所述,乙肝在日常生活中传染的可能性并不大,一般接触、共餐、洗衣、做饭不易感染。夫妻之间感染的可能性略高,但成年人被感染绝大多数可以自然痊愈。
共获得金币 0
我国乙肝特色15征-正确认识乙肝
作者:佚名
来源:39健康网社区
  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毒携带急性发病者被误当作急性乙肝,真正的急性乙肝,预后良好,80%以上都可自愈,不留下隐患,整个过程3-5月即可完成。
  我国乙肝人数超过一亿,约占世界乙肝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我国乙肝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乙肝患者和广大医务人员应该熟知和掌握的,简介如下:
  1.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特点是父系或母系一方有乙肝,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这样代代相传,乙肝人数成倍递增。
  我国乙肝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是公认的,但是,这种家族性的垂直传播所占总体比例却是没有统一定论的,搞清其确切比例并非一件易事,从我们随机调查的184位乙肝患者情况看,单凭患者首诊口头提供的资料,能够明确说明其乙肝家族倾向的只占乙肝患者比例的40%-50%左右,但是再对其他初次调查否认家族倾向的乙肝患者进行“寻根溯源”式的追踪调查,发现患者的家族倾向实际占到70%以上。基于此原因,目前并不提倡在广大城乡开展无目的乙肝普查,这些普查可能会发现相当一批“潜伏”的乙肝家族,一旦都被发现,会带来一连串难以想象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家族传播乙肝的方式以母婴垂直传播最为常见和公认,一般认为母亲乙肝“大三阳”,其所生子女,在未进行免疫保护的情况下,几乎100%都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父亲为乙肝,所生子女约有三分之一也会成为病毒携带者。从这个结果看,阻断乙肝家族性的垂直传播是我国根治乙肝的基本策略,只有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一个不拉地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免疫保护,我国乙肝才会基本得到控制。
  2.经典模式的乙肝相当普遍,但是各种非经典的乙肝也并不少见,特点是乙肝的“原装”模式“大三阳”为数众多,而乔装打扮后的“变异”模式也越来越多,后者有很大欺骗性,给临床带来不小的麻烦。
  所谓乙肝的经典模式就是所谓的乙肝“大三阳”连同乙肝病毒DNA同时阳性,说明乙肝病毒结构完整、规范,是乙肝现症感染“原装”模式,但是乙肝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翻新的各种治疗以及客观环境的改变,其经典模式也在悄然变化,过去认为乙肝“大三阳”一旦转为“小三阳”,预示着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现在看来,并不那么简单,乙肝病毒非常狡猾,随着岁月流失和客观环境的改变,病毒也会发生变化—适应新环境,医学上称其为“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变异相当普遍,这种变异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而变化,变异可发生在不同的乙肝病毒基因片段,导致的现象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会出现极不规范的乙肝,如e抗体阳性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乙肝、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乙肝、乙肝五项指标全为阴性的乙肝等等,变异后的乙肝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使乙肝变得更加复杂。从我们调查情况看,乙肝病情越向严重发展,这些病毒变异引起的非经典性的肝炎形式就越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乙肝“小三阳”的几率达到34%左右,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癌患者,其乙肝病毒形式更加复杂,有“小三阳”的、也有单纯核心抗体阳性的,总之,我国乙肝患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必须更新知识和观念以适应医学的发展。
  3.南方沿海地带高发、农村高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发病率各不相同。
  我国乙肝分布的特征是沿海高于内陆、东部高于西部、农村高于城市,两广、浙闽、台湾沿海地区乙肝高发,台湾地区乙肝阳性者曾占总人口18%—20%;藏族乙肝病毒携带率最高(26%左右),汉族为15%左右,维吾尔族为3%左右。我国内陆农村乙肝阳性者10%以上,城市8%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乙肝阳性者大部分都已被察觉(入托、上学等查体时),但是农村大部分阳性者尚未被察觉。乙肝的病例数依然呈上升趋势,因为彻底治愈的乙肝人数几乎没有(澳抗转阴、病毒被彻底清除),而新的患者不断被发现,各种健康查体分布在各个年龄段,是乙肝的可能总有一天会被发现。
  4.各地乙肝患者所携带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并不相同;没有一个患者病毒的基因排列顺序是完全一样的。
  HBsAg的亚型分布因地域、时间和民族而异。我国汉族以adr为主,adw次之;少数民族以ayw居多ayr罕见、国内调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亚到具有一定民族性,汉族的adr为多,adw次之;蒙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都是ayw亚型,几乎无ad亚型者,这对乙肝病毒的传播和演变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乙肝的流行特点表明:不同民族、种族,乙肝的发病率不尽相同,这可能和乙肝病毒亚型有关,以我国为例,藏族人携带乙肝病毒比例最高(达到26%左右),维吾尔族最低(3%左右),因此研制乙肝疫苗和治疗用药,必须考虑这些病毒亚型,作到有的放矢。
  5.现存乙肝病例几乎是清一色的慢性病例,真正的急性乙肝并不多见。
  乙肝不象其它疾病那样先有明确急性期,后转为慢性,病史明确,典型的急性乙肝(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临床上并不多见,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毒携带急性发病者被误当作急性乙肝,真正的急性乙肝,预后良好,80%以上都可自愈,不留下隐患,整个过程3-5月即可完成。目前实际通过体检发现的、来往于各个医院、诊所的无数的乙肝病人几乎都是慢性乙肝,绝大多数根本没有明确的急性期,究竟何时感染的乙肝病毒,谁也说不清,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病变和结果往往都是在“暗箱操作”、不知不觉中进行,特点是隐性感染和亚临床表现。
  6.绝大多数乙肝处于“静默”状态,病情发展是“潜移默化”的,患者一般都是在偶然查体时被发现。
  一个人如果自小感染了乙肝病毒,并成为慢性携带者,这个携带过程有可能是终生的,有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度过,但是一生中势必要过几个查体关,如入托、上学、参军、就业、结婚等等,如果确实带有乙肝病毒,总有一天被发现,被发现时,绝大多数人仅仅就是慢性病毒携带者而已,尚不能算作乙肝病人,但是也有少部分人第一次发现就都可能是肝硬化,以前肝脏慢长的病变过程,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发展而来。多数乙肝患者并无明显不适,一旦查体发现其有乙肝时,几乎都不能相信这是真事,只有在复查多次后,方能接受,接受的同时,预示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已经开始。老年人,尤其是在农村,可能一生也没有机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他们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轻度乙肝,很可能一辈子不知不觉平安度过。
  7.一般接触,甚至于夫妻生活都很难得乙肝,和乙肝患者共事、共餐很少被传染而发病。
  国际上把乙肝列为性传播疾病,但是,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尚难以认同,我们调查了263位乙肝患者,条件是32-65岁,已婚,婚龄5年以上,其配偶同为乙肝者只占7%左右,但是其配偶感染过乙肝的几率较高(核心抗体或/和表面抗体阳性),达到72%,说明性接触可以传播乙肝病毒,但是传播导致成为乙肝患者的概率很低。同理,我国乙肝患者人数众多,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乙肝病人接触以及接触乙肝病毒再所难免,如果这样接触都会被传染上乙肝的话,我国每一个公民,岂不都是乙肝患者了吗?其实,一般的接触很少被传染JcL肝,如果你是按照计划免疫,完整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话,那就更不必担心会被传染上乙肝了。
  8.婴幼儿是乙肝病毒成功入侵的理想对象,乙肝病毒入侵成人往往自取灭亡。
  乙肝病毒威胁最大的是小孩,年龄越小,威胁越大,威胁大小和感染者的年龄呈反比,对胎儿影响最大,怀孕时造成的宫内感染,很难预防,出生后几乎100%成为慢性乙肝,新生儿、哺乳期的小孩,都是易感者,一旦被感染,终生受害。相反,成人感染的威胁就要小得多,如果200毫升乙肝患者的献血输人健康成人,大约50%的人会得乙肝,接触感染乙肝病毒,只有2%左右的健康人会得乙肝。
  9.城市患儿呈下降趋势;农村患儿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有差异。
  近期上海某区调查儿童乙肝发病率,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2%以下(15年前阳性率为8.4%),但是,河南信阳某地区农村儿童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却达11.7%,影响到这一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是否接种了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在上海市的普种率达到97%以上,但是信阳地区普种率不到50%。
共获得金币 0
10.病情加重的原因有主客观两种,主观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
  乙肝患者确有少数患者向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甚至于肝癌方向发展,其客观原因是遗传因素、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病毒基因变异、叠加新的肝病毒等等;主观原因是患者自己折磨自己和胡乱用药。客观因素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主观因素却是人为成的,可以杜绝。所谓患者自己折磨自己,主要是指患者不能正确对待这个疾病:过于紧张者,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身心倍受煎熬;过于乐观者,放任自流、酗酒纵欲,不加理会。再加上胡乱用药、轻信广告、旁人引诱,今天用这药、明天用那药,恨不能把天下治乙肝的药物用个遍,如此看来,病情加重,一半原因是客观造成的,另一半原因却是人为造成的,本来没有什么的普通疾病,经人为的胡乱折腾,也变成了缠绵不愈、病情恶化的顽疾。
  11.目前绝大多数的病例是可以不用特殊治疗的病毒携带者。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一亿多人,他们体内存在复制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乙肝病毒,从理论角度讲,病毒在肝内存在必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药物治疗彻底清除病毒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能够对病毒携带者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长期和大量使用药物,可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使乙肝病毒携带者雪上加霜。目前没有把病毒携带者划归乙肝病人的行列,既然不属于病人,也就谈不上用药治疗。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尚存争议,也有不少人主张积极治疗,并提出不少相应的治疗方案,但是尚未得到公认。
  12.现已被发现的患者人数有限,未被发现的患者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现在我国究竟有多少乙肝患者,这绝对是个未知数,世界卫生组织说我国有乙肝2亿多人,占了全世界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一,这恐怕有点夸大、失实了,我国1995年曾进行过一次较大范围的抽样调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8%,依此来推算全国,总的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一亿三千万人左右,这一亿三千万人到底都是谁,能不能搞个水落石出,难度极大,实际运做不现实,目前“潜伏”的乙肝患者存在于社会的任何一处,一些偶然的查体使一个一个潜伏”者被发现,所以新的乙肝患者仍然不断涌现。
  13.某人一旦被发现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几乎都开始进行各种治疗,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是并无症状,肝功也完全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尚不能算做乙肝病人,既然不是病人,自然也没有必要用药治疗,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一亿三千万人以上,其中携带者一亿左右,真正够得上病人的也只用三千多万,病毒携带者不需治疗,但是,这些科学结论和意见,管不了多少用,得了乙肝,都知道是乙肝表面抗原(澳抗)闹的,罪魁就是这个表面抗原阳性,因为有了它,才使自己不能上学、不能工作、不能结婚,自然拼上命来也要把它搞掉,因此,十年前的医学界大胆、却是盲目地把表面抗原阴转类为治愈标准以及衡量治疗效果、治疗药物是否有效的标志,但是各种西药、中药,轮番攻击,乙肝表面抗原纹丝不动,后来不得不宣布不能以表面抗原转阴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这样以来,预示着乙肝这顶帽子戴上就搞不下来了,广大患者哪信这个,你说治不了,总有人能治得了,电视、报纸里的广告、“特色诊所”里的专家都说能治得好,那就奔他们而去吧,这个不行再试那个,总有一个可以吧!四月份接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123人,无一人没有治疗过,有的打过干扰素、有的吃过多种中药,无一人乙肝表面抗原经过治疗而转阴。
  14.几乎所有的药物最多也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想要彻底摘掉乙肝这顶帽子还为时尚早。
  我国目前治疗乙肝和我国国情、经济状况极不协调,也不相称,治疗乙肝有点“超前奢侈消费”的味道,洋人说某药治疗乙肝有效,我国就及时引进,价格十分昂贵,用了一阵,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疗效太差,什么阿糖腺苷、膦甲酸钠、阿昔洛韦等等火了几把后,现在已是淘汰不用了,现在流行的干扰素的命运可能也不会好到哪去。中药制剂更是多如牛毛,虽然在缓解症状、恢复肝功方面有一定效果,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中药制剂依然层出不穷、品种无限,但是疗效及作用更不明确,尽管各种宣传把美丽的辞藻和理想中的疗效,一股脑地加在这些中药制剂上,但是,从这些中药制剂必定还只是“夹生饭”,还不够成熟,从其如同走马灯似的频频更换。来去匆匆的现象看·其实际疗效便可略见一般。最新的第二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呋啶、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其对乙肝病毒DNA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疗效确切,但是,也仅能起到抑制作用,而不是彻底清除的作用,一旦停药,“反跳”率极高,因此,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病毒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并非万能的。
  15.对待乙肝的处理办法和社会氛围与别的国家和地区迥然不同。
  我国将乙肝列为第二类传染病,社会上几乎一致认为乙肝是种可怕的传染病,乙肝患者在就业、上学、参军等等涉及到个人前程的重大人生抉择时往往受到限制和歧视,通往成功之门拒之人内;在国外和港台地区,乙肝并没有被视为可怕的传染病,乙肝患者就业、学习等机会和常人一样。我国对于乙肝竭尽全力地治疗,而预防工作尚不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只有是国外新问世的、有苗头的乙肝新药,我国就会及时引进或模仿,与此同时,我国自己研制的各种中药制剂不断涌现,而各种非准字号药物成千上万、不胜枚举,不论西药还是中药,价格一路攀升,让广大患者难以承受,但是价格仅几元钱的乙肝疫苗却得不到普及和重视,我国乙肝疫苗的曾种率仅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左右,但是每一个被发现澳抗阳性的乙肝几乎无一例外地展开各种治疗;境外(例如港台地区、日本、新加坡等等)乙肝疫苗的普种率达到95%以上,而治疗药物只有几种,普通的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并没有花钱治疗,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乙肝数量在减少,人口寿命在延长,为什么?预防为本,治疗为辅,是对待乙肝颠之不破的真理。
  乙肝在我国确实是一个常见、多发的疾病,但是又是一个普通的疾病,其疑难性更多地表现在人们长期  对其形成的误解和错觉之上,上述说明对于人们正确看待乙肝、纠正那些误区,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em15] [em50]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三阳患者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