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慢跑半小时气管有凉的稀白痰,呼吸时有气流感

我有气管炎!痰多都是泡沫状而且是白色的!咳嗽不是很厉害,只是晚上睡觉喉咙有点堵!好像呼吸不是很顺畅_百度知道
我有气管炎!痰多都是泡沫状而且是白色的!咳嗽不是很厉害,只是晚上睡觉喉咙有点堵!好像呼吸不是很顺畅
我想问一下是否有高人能帮我我看了好多医生都不见好?有很中药方治疗我这个病!谢谢
能否高人回答的仔细些!谢谢!《有回答者: 忒嘚说的这个症状》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有“气管炎丸”有“麻杏甘石汤”还需要抗生素;但这些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症状诊断后处方的。
是不是不咳但偶一下连咳,气管里呼呼的有时咳出痰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痰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禽流感的中医治疗处方
禽流感的中医治疗处方: (第一版& )
本文的范围只侷限讨论禽流感。首先读者可能会问,中医师又没去删检感冒病人的病毒类型,你怎麼知道哪些是禽流感?我的确不知道,以中医辨证论治、依照体质论治的治疗思路来说,也不需要知道,禽流感类似的流感症状,并非近代才有,古代以来一直都有;近年来我处理為数不少的感冒病人,包含不少中医同道自身与父母小孩的感冒,只要患者原先无大病、能吃能睡,突然得到重感冒,依照经方辨证论治,在第一帖药就明显改善的比例超过95%,剩下的5%在调整药方一到两次后都能治癒,也就是都在一天到三天内能治癒,不论是老人或小孩或孕妇。值得附带一提的是,如果病人是高血压的病人,平常只吃中药调理头痛、头晕等问题,感冒时都很好治疗,因為高血压是个肝的阳气过亢的疾病,肝气过亢用来对付外来的风邪刚好绰绰有餘;但吃了西药控制血压的病人就困难的多。
若病人本身有长期疾病,例如糖尿病(脾阴虚、气虚肾虚,必须同时养阴益气补肾)、痰湿重的血脂高(容易產生痰湿、而且血管硬化导致血行不通畅、用了风药容易气血上衝、必须同时去痰通络)、心臟无力(必须健脾补肾来强心)、腰酸背痛(一样必须健脾补肾)、各类癌症(可能正气虚、邪气实,类型很多,无法一概而论)、长期熬夜过劳(气虚而且肝胆湿热或肝肾阴虚)等等,感冒时以经方辨证论治,在第一帖药就明显改善的比例也超过80%,另外20%的病人就需要迂迴的方式来处理,无法在前三帖药就处理风邪表证,必须先处理裡证再处理风邪表证,但也都能在一週内明显改善。
以上自吹自擂的赘述,只是希望说明我虽然没有专门处理禽流感,但这麼多的感冒病例中,相信也有為数不少的禽流感病人,而经方的辨证论治是可以游刃有餘的。
以下的网页我有举例一些冬季时遇到的各类发烧案例,其中必须使用麻黄杏仁的案例,都与禽流感类似:
禽流感的症状,以中医的观点来看西医的流行病学,主证就是发烧与咳嗽的症状明显,但咳嗽在中医的辨证有很多种,例如因為痰多阻塞而咳嗽,这种咳嗽是因為痰多了、阻塞在喉咙、支气管之后產生需要咳痰的反应,咳痰出来就比较舒服,而没有痰的时候,并不会想咳嗽;另外还有气鬱的咳嗽,是感觉好像胸口闷、胁下闷,此时就想要咳嗽,需要长吐一口气才比较舒缓;另外还有肺胃中有湿气的咳;肺胃中有寒气的咳嗽;或肺胃太乾燥的咳嗽;或是肝胆湿热所导致的咳嗽等等。只要熟悉经方辨证的中医师,应该都可以问一两个问题就得到各类咳嗽病因的详细辨证。
而禽流感的咳嗽,我称之為风证束肺的咳嗽,什麼叫作风证束肺的咳嗽,就是感冒有发烧、怕冷、怕风等等表证时,当患者试看看吸气将肺部膨胀起来,结果吸到一半,就会因為肺部或气管的刺激感,不由自主需要咳嗽,用力咳嗽振动肺部之后,会觉得稍微比较舒缓,严重时变成无法深呼吸、只能短促的喘息兼咳嗽,这就属於风证束肺的咳嗽;这风证束肺的咳嗽,是传染力强的感冒咳喘所共通的,常需要用到麻黄或杏仁这两味药来开肺气,当然病人依照当时的气候、病人体质、感冒时的饮食等等因素影响,风证束肺的咳嗽会与其他证候相兼,例如可能兼有气鬱、寒痰、湿痰、水气、肺燥、肝胆湿热等等一起出现,但风证束肺是最基本、一定会出现的证候。
关节酸痛、腰痛也是禽流感比较容易出现的症状,但出现的机率并不如风证束肺的证候高,约一半不到病患会同时有。
头痛与喉咙痛因為各类感冒也常见,所以用头痛、喉咙痛来来推测是否為传染力强的禽流感,意义并不大。
总结来说,禽流感的证候,就中医来看,是发烧与风证束肺导致的咳喘比较明显、传染性明显、症状复製程度高、症状进展比较快,发烧初期时通常是高烧无汗(发烧时摸脖子与胸口看看可以知道有汗无汗)
,可能兼有关节痛、腰痛;若处理不当,或病人本身体力非常虚弱,严重时从表证跑到裡证,可能会呕吐、下利(一般下利初期大号还有臭味、两三次之后就没有臭味、变成吃什麼拉什麼)、胸痛、心臟无力、进而肺积水导致无法平卧。从中医的五臟辨证来看,这类流感从表证走进裡证时,从肺先开始然后往心肾恶化,从经方或时方的方证来看,接近於麻黄汤、葛根汤,然后往大小青龙汤,最后往李可老中医的小青龙虚化汤而演进;另外有一类肠胃型的感冒,发烧与咳嗽没有禽流感严重,但是从表证走进裡证时,肠胃道问题的噁心腹痛下利比较明显,是以肝脾然后往心肾恶化,从经方或时方方证来说,是桂枝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大小柴胡汤、理中汤、小建中汤、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等等而演进。
以下的治疗处方,主要以发病前几天的发烧与咳喘等证候来辨证论治,若你能找到好的经方中医师治疗,那麼就不需要参考以下诸方。若病情拖延日久,导致已经没有力气咳嗽、呕吐、下利、肺积水不能平卧、胸痛心悸、严重贫血、容易有出血症状等等裡证严重者,请务必洽经方中医师。
以下选择药方的前提是,首先看是否有发烧、然后观察是否怕冷、然后观察咳喘是否严重(一个小时咳个三次以内、每次咳一两声、呼吸还算顺畅,称之為不严重;反之几分鐘就咳嗽一次,咳很多下、无法深呼吸、或痰多阻塞呼吸道,称之為咳喘严重),然后观察是黄痰黏稠、白稀水痰或两者相兼:
发烧怕冷、有咳喘但不严重:
黄痰、肺中热
(一般发烧在38.5度到40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比正常稍红、黄苔、脉浮紧数,咳痰比较黏稠、黄痰為主、觉得肺中有热、口渴、能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常有喉咙乾痛、可能有咽喉红肿)&
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加减方 :
葛根 五钱 麻黄 一钱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生薑 两片 大枣 五枚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二钱 黄芩 二钱 生石膏打粉
二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2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冲服1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药方方义说明:有发烧兼有怕冷,所以用桂枝生薑,但有咳喘的情况下,减少生薑、大枣,因為生薑多用则耗肺气、而且对咳喘病人会產生肺部刺激感而增加咳嗽,但是有发烧怕冷又必须适量用之来协助解表散寒。而大枣多用则甘味守中而肺气不容易打开,但完全不用又怕病人脾胃虚弱时不堪麻黄之升发,所以适量用之。
用石膏配黄芩,两者都能清肺热,但力道与程度不同,若单用石膏,有时病人家属到附近药房抓药时,可能抓错成熟石膏,或者没有打粉而药效差异甚大,所以必定用些黄芩,以防石膏失效而肺热加重而產生急症气喘。至於生石膏打粉入汤药与科学中药的石膏粉吞服,吞服时效力明显,所以吞服食剂量需减少。
以下不再赘述。
白稀痰、肺中寒
(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度之间,无汗或只有少量出汗,舌体顏色淡红、白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不口渴、想喝温水、喝水少、少有喉咙痛、少有咽喉红肿,体质比较虚寒怕冷)&&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方: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麻黄 一钱& 杏仁
二钱& 厚朴 一钱& 炙甘草
三钱& 生薑 两片 乾薑 两钱& 薑半夏 二钱 五味子 一钱 伏苓
五钱 大枣 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淡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麻黄 一钱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乾薑二钱 生薑 两片 大枣 五枚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二钱 厚朴 一钱 伏苓 三钱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发烧不怕冷也不怕热、有咳喘但不严重:
黄痰、肺中热
(发烧在38度到40之间,无汗或少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热、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还有点胃口、体力还好、舌色比正常稍红、薄黄苔;常见於平日健康的小儿在还没有西药退烧之前,得到咳嗽為主的禽流感,但下方一样是成人剂量)&
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防风 二钱 桂枝 一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麻黄 一钱 杏仁 二钱 厚朴一钱
炙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二钱& 生石膏打粉 二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2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冲服1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口渴明显,则葛根改成五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白稀痰、肺中寒&
(常见於低烧,发烧在37.5度到38.5之间,一般有微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热、能喝水、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浮缓或稍弦,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稍差或轻微噁心、舌色正常或舌尖微红、白苔;常见於体质稍微虚寒、稍微气虚的成人或小儿,但是感冒病毒不强)&
柴胡 三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黄芩 一钱 半夏 一钱 乾薑 二钱 五味子一钱 杏仁 二钱
厚朴一钱& 麻黄 五分 伏苓 五钱& 炙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c.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5度之间,无汗或少汗,舌体顏色微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柴胡 三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黄芩 二钱 半夏 一钱 乾薑 二钱 五味子一钱 杏仁 二钱
厚朴一钱& 麻黄 一钱 伏苓 五钱& 炙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发烧不怕冷而且怕热明显、有咳喘但不严重:
黄痰、肺中热&
(一般发烧在38.5度到40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比较红、黄苔、脉浮紧数,咳痰比较黏稠、黄痰為主、觉得肺中有热、口渴、口臭、喜欢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常有喉咙乾痛、可能有咽喉红肿,常见於活动力强的健康小儿,但是吃燥热的食物太多、例如肉类吃多,而且不喜欢蔬菜水果,下方一样是成人剂量)&
葛根 五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甘草 三钱& 麻黄
一钱& 杏仁 二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三钱 生石膏打粉 三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3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3g,一碗中是冲服1.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发烧怕冷、咳喘严重、且咳声结实有力:
a. 黄痰、肺中热
(咳嗽急促或气喘,一般发烧在38.5度到40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比正常稍红、黄苔、脉浮紧数,咳痰比较黏稠、黄痰為主、觉得肺中有热、口渴、能喝凉水、常有喉咙乾痛、可能有咽喉红肿)&
大青龙汤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生薑 两片& 白芍
一钱&&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四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三钱
生石膏打粉 三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3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3g,一碗中是冲服1.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口渴明显,则葛根改成五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b. 白稀痰、肺中寒&
(咳嗽急促或气喘,发烧约在38度到39之间,一般有少汗或微汗,不喜欢吹到风,怕冷,不口渴、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浮紧或细沉,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稍差或轻微噁心、舌色正常或舌色淡、白苔;常见於体质稍微虚寒、稍微气虚的成人或小儿)
小青龙汤加减方 :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白芍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三钱 薑半夏 三钱 细辛 一钱 五味子
一钱 伏苓 五钱 杏仁 三钱 厚朴 一钱 紫莞 一钱 款冬花一钱 大枣 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c.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咳嗽急促或气喘,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5度之间,无汗或少汗,舌体顏色微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白芍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三钱 薑半夏 三钱 细辛 一钱 五味子
一钱 伏苓 五钱 杏仁 三钱 厚朴 一钱 紫莞 一钱 款冬花一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发烧不怕冷、咳喘严重、且咳声结实有力:
a. 黄痰、肺中热
(咳嗽急促或气喘,发烧在38度到40之间,无汗或少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稍怕热、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咳喘导致胃口与体力不好、舌色比正常或稍红、黄苔;常见於平日健康的小儿在还没有西药退烧之前,得到咳嗽為主的禽流感,或是刚当完兵的壮汉,下方一样是成人剂量)&
麻杏甘石汤加减方、也接近大青龙汤的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麻黄 三钱 杏仁 四钱
厚朴二钱 生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四钱& 生石膏打粉 四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4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4g,一碗中是冲服2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口渴明显,则葛根改成五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b. 白稀痰、肺中寒&
(咳嗽急促或气喘,常见於低烧,发烧在37.5度到38.5之间,一般有微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热、能喝水、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浮缓或稍弦,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差或噁心呕吐、舌色正常或舌尖淡、白苔;常见於体质稍微虚寒、稍微气虚的成人或小儿,遇到比较厉害的咳嗽型感冒病毒)&
柴胡 二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黄芩 一钱 薑半夏 三钱 乾薑 三钱 五味子一钱 杏仁 三钱
厚朴一钱& 麻黄 二钱 伏苓 五钱& 炙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紫莞 一钱 款冬花 一钱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c.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咳嗽急促或气喘,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5度之间,无汗或少汗,舌体顏色微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柴胡 二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半夏 一钱 乾薑 二钱 五味子 一钱 杏仁 三钱
厚朴一钱& 麻黄 二钱 伏苓 五钱& 炙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没有发烧、也不怕风、也不怕冷,或已经用西药退烧,但是咳喘治不好,咳喘严重、且咳声结实有力:
a. 肺中寒痰咳喘(咳嗽明显或喘促,痰多明显,以白稀痰為主)
  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 二钱 麻黄 二钱 紫莞 二钱 款冬花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二钱 薑半夏 二钱 细辛 一钱 五味子 二钱 大枣
五枚& 杏仁 三钱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若有黄白相兼的痰,加上 黄芩一钱。
b. 肺热少痰(咳嗽明显或喘促,痰不多,以黄痰為主,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舌色比正常或稍红、薄黄苔)
麻杏甘石汤加减:
麻黄 二钱到三钱(视成人的体格而定)& 杏仁 三钱& 炙甘草
三钱& 黄芩 二钱& 生石膏打粉 二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2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冲服1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肺中寒饮、同时是气虚体质(咳声无力,没有发烧,有怕冷,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沉缓弱,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差或噁心呕吐、舌色正常或舌尖淡、白苔;常见於体质虚寒、气虚的成人或小儿,遇到比较厉害的咳嗽型感冒病毒,在发烧已经解除之后)
苓甘薑味辛夏仁汤:
伏苓 五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三钱 五味子一钱 细辛 一钱 薑半夏 二钱 杏仁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d. 肺痈,痰多而且黏稠腥臭,痰多导致呼吸困难
千金苇茎汤(咳嗽明显或喘促,痰很多,以黄痰、夹带铁锈色痰、痰中可能带血丝,痰黏稠而腥臭,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舌色明显红、黄苔、舌面乾燥)
苇茎& 一两半& 桃仁 三钱&
薏苡仁 一两& 冬瓜仁 六钱&&
伏苓& 三钱&
一帖用五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幼儿与青少年的剂量问题:
小儿新生儿到一岁之间,用成人的1/6;一岁到两岁,用成人的1/4;两岁到四岁,用成人的1/3;四岁到八岁,用成人的1/2~1/3
需视体重与发育情况而定;八岁到14岁用成人的1~1/2 需视体重与发育情况而定;14岁以上可以用成人的1~2/3
需视体重与发育情况而定。
举例来说,一岁半的幼儿,因為剂量用成人的1/4,所以一帖药应该分成四天喝完,若喝一天,才喝了半碗,就病情缓解,那就应该停止服用。
剂量比例的问题:
随著每个人的病情轻重不同,以上药方无法刚好适合每个人的需要,如果你不是很有把握时,可以将一帖药分成三次服用,若服用第一次后,没有不良反应或稍有进步,才服用第二次。如果服用一次,症状加重,则必须停止并諮询中医师。如果有进步,而且病情已经缓解7成,则停止服用,以免过犹不及。
如果有进步,但服用完一帖,病情改善不到7成,则服用第二帖。
施合一& 中医师
本文转载自 中医经方教育网&&
以上诸方,最重要的是麻黄与生薑的应用时机,以下是我的经方药证学的讲义,还未完成,仅供中医同道参考。
麻黄(发阳气、开肺气)
辛、微苦,微温。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癓坚积聚。
麻黄则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纯得天轻扬之气,故专主气分从阴出阳,透达周身上下之皮毛。
麻黄必用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又轻扬,故能发汗,直走皮毛。亦有时用麻黄根者,则以其根坚实而味涩,故能止汗。麻黄透达膀胱寒水之阳气,以出於皮毛,為伤寒要药。
药性八纲辨证:
阴阳&表裡&虚实&寒热
辛温发散為阳。
&走表為主,但是发阳气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阴盛阳虚的裡证。
&治疗表实证、风证束肺的咳喘实咳、水饮的实证。
&微温至平性。
湿 燥 津液&气
血&痰&备註:
偏於燥,发阳气时会耗损气血津液。
&配合其他药治疗风痰,风热风寒皆可。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阴结。
风证的表实证,风证束肺的胸闷喘咳、骨节疼痛,风水浮肿,表实证的阳黄,阴盛阳衰的裡证水饮,阴证阴疽、痰核、流注结块,小便不利或失禁,肌肤不仁,风疹。
主治阳证有表证的实证喘咳、恶寒无汗而身疼、骨节疼、黄肿,风水。黄肿者面色黯黄;无汗者皮肤乾燥或粗糙。还有阳气可发者,胃气还有、心力未竭。
禁忌证与反佐药:
咳声无力、虚热、舌乾红、气虚严重、贫血、阳证热证的疮疡、各种出血、吐血、鼻血、淋病,都不用麻黄,风证表证骨节疼改用防风、咳改杏仁或水肿改防己。
心臟病人,容易心悸、走动即喘而心跳快、体力差而心律不整者慎用,如果需要少量用时,应该稍微增加炙甘草,心阳虚的脉无力而缓或孔脉配合桂枝、白术、龙骨牡蠣,心阴虚舌面无苔舌色淡红、胸闷发热、促脉配合生脉散,心血虚的舌红无苔、胸闷发热、促脉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
肝胆湿热者也慎用,阳证者少量用可配合黄芩、天花粉、石膏,阴证肝病不得眠则禁用,风证咳喘改用防风杏仁。
青光眼患者慎用,麻黄发阳气的作用(会散瞳)不利於潜阳平肝气,如果要用,则潜阳平肝的药需多於麻黄。
常用剂量:
成人一钱到五钱;常用為一钱到三钱。生麻黄必须先煮去上沫。
常用药对:
麻黄桂枝:参考桂枝条文。
麻黄甘草:风证束肺之水肿。
麻黄杏仁:风证束肺之咳喘。
麻黄细辛:发阳气最强之药对,病人阴盛阳虚,胃气尚有,脉细沉。
麻黄白术:骨节疼痛之药对。
麻黄附子(乌头) :寒实之骨节疼痛。
麻黄防风:麻黄配合少量防风,可以减少麻黄之用量。
麻黄升麻:升发阳气之药对,因為升麻稍苦,因此此药对可以在发阳气时同时解毒,治疗咽喉不利唾脓血,热证烦闷。
麻黄石膏:风证兼有气分热,麻黄用在胃口好、能喝水的人身上,就需要配一点石膏,否则阳气发起来,容易產生肺热。
麻黄黄芩:风证兼有些微气分热或血分热,适合有麻黄证,但是胃口差、喝水不多,舌体稍红、舌苔薄黄的病人。
阳症為痈,阴症為疽。痈好治,疽难疗。风、寒、湿、热、痰、气虚、气滞、血虚、血瘀,使气血滞留凝聚,產生壅肿;拖延日久,则血肉腐败而成脓。
痈属阳性,局部具有红肿热痛,属於易成脓、易溃、易敛的急性疮疡。疽為阴性,分有头疽与无头疽两种。有头疽:发于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以后腐烂,形如蜂窠。无头疽:发于筋骨之间,初起无头,漫肿色白,根脚散漫,痠多痛少。疽是难消、难溃、难敛的疮疡,容易往裡走而伤及肌肉、筋、骨。
疽在西医外科名称可能称為深部脓肿、骨髓炎、骨结核,股骨头坏死。
类药比较:
麻黄防风:麻黄与防风共通的是治风证,防风可取代或减少麻黄的用量,都有升发阳气的性,但防风比较缓和,对心臟的负担比较小。风证的肌肉痛用桂枝或防风而不用麻黄、骨节痛用桂枝麻黄防风皆可。
麻黄杏仁:都可以开肺气,但麻黄开肺气的力道强於杏仁;麻黄走表治风证、骨节疼痛;杏仁降肺气并稍微润肺,可协助其他药治疗脾约便秘。一般在咳喘时,没有条件用麻黄的病人需要开肺气只好改用杏仁。
麻黄防己:麻黄微温、防己属寒。麻黄开肺气、防己强肺气,都是强迫心肺工作,都可以治疗风水、咳喘、风湿关节痛;但是麻黄走表升发阳气、防己走裡收敛沉降,所以治疗风水、黄肿、咳喘的时候,麻黄证无汗、防己证有汗;防己可以配合沉降的生地来治疗狂症,而麻黄不行。治疗喘咳时,麻黄是风证束肺的咳喘,常為风所引起(往往是咳嗽比较明显,痰饮比较不明显、或后来才出现);防己是水饮有窒息感的咳喘,多属痰饮所引起(可能先有风证引起痰饮,但咳喘是痰饮明显的时候才咳喘)。
生薑(去上焦水饮湿气)
气辛香、味辛、性温。
生薑是老薑所生之子薑,乾薑则老薑造成者。故乾薑得秋气多,功兼收敛。生薑得夏气多,功主横散。乾薑温太阴之阴,生薑宣阳明之阳。一臟一腑,亦治分母子。
生薑气薄发洩,能由胃通肺以散邪。凡外感鼻塞与噫气呕吐胸痹喉间凝痰结气皆主之。
惟不能治咳。小柴胡汤咳去生薑,痰饮门凡言咳者,亦皆无生薑。以生薑纯乎辛散,适以伤肺,不能止咳。(按:因為过度辛散则耗气,治疗咳嗽不可过度耗气,否则实咳转成虚咳更难治。)
生薑,性窜不收,解风寒湿痹,痰痈鼻塞,头痛外感,皮肤间结气,通神明,辟恶气,霍乱胀满,一切中恶诸毒,疟症痰症,能和营卫,而行脾之津液,入肺而开胃口,脾胃诸病,皆所重焉。但阴虚火盛汗门血门,心气耗散,火热腹疼,并切忌之。生薑皮,消浮肿腹胀,煨薑,塞塘泻水泻。乾薑,破血消痰,腹痛胃翻均可服,温中下气,癥瘕积胀悉皆除,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生行则发汗,有灵炮黑,则止血颇验。
乾薑,稟天地之阳气,故味辛而气温,虽大热而无毒。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入发散药用生薑,入辛凉药用姜皮,入温中药用炮薑,系乾薑水洗,火炙松黄。入补血止血,及引火下趋药,用黑薑,系乾薑切块炒红,以器闷息為炭,入脾胃止泻药。
药性八纲辨证:
阴阳&表裡&虚实&寒热
辛温发散為阳。&走表為主,走上焦。亦治裡证之胃中水气。&单用时以去实為主,配合其他药可补虚、可去实。
湿 燥 津液&气
血&痰&备註:
燥性,上焦心肺胃与表证的湿气水饮。&多用会耗损气血津液,以耗损津液比较明显,耗气次之,耗血更次之。
&去湿痰时,必须是兼有表证或胃中有水、呕吐。否则去湿痰应该用乾薑。&
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还有寒湿表证明显时用之、否则用乾薑),解鱼蟹毒,解药毒。
寒湿之心肺胃症状,噁心呕吐、胃中有水、乾噫食臭、胃口不开、表寒湿、表水、关节寒湿痛、胸痺心痛。有寒湿的鼻塞、噫气、呕吐、胸痹、喉间凝痰结气。
必有舌面湿滑加上有舌苔,可能是白苔、白腻苔、薄黄苔,兼有舌体色淡或微红。也就是重点在上焦心肺胃的水饮湿气、与皮表的湿气,寒或微热皆可。有发散之性,所以病人还有发散升发的条件。
禁忌证与反佐药:
舌面极乾燥者不用,舌面只有稍微乾燥、喉咙痛时可以用葛根、玉竹、天花粉等补津液;舌体甚红者慎用、此时胃中痛、呕吐或有湿应该用乾薑配黄连;风寒束肺咳喘严重者不用而改用乾薑伏苓半夏;心肺之气耗散虚喘者不用而改用乾薑五味子。如果舌面极乾燥、胃中却有水、或有腹水,此為津液的虚实反逆,為急症或重症。
常用剂量:
三片到五片,生薑请病人自己準备,买生的老薑,洗净就好、不用削皮,一片生薑的大小,切片的时候约3mm厚度,宽度约1.5公分到2公分,长度约2.5到3公分。如果生薑的体型比较小,可以斜切或是多切几片。大量用时则不限几片,一天可以用到半条至两条老薑。
常用药对:
生薑大枣:补虚去寒最常用的两味药,大枣补脾而间接补血,且甘能缓中使生薑发散之性不会太过。生薑辛香走窜,则大枣不至於令人中满闷胀。
生薑红糖:发散之性比生薑大枣迅速,但补虚比较弱。
生薑红糖柠檬汁、生薑红糖醋、生薑大枣白芍:事先预防寒湿、或长期服用时,因為用了酸甘化阴,使阴不至於耗散。
生薑橘皮、生薑织实:温胃行气止呕降逆常用。
生薑桂枝:表证有风寒湿。但是风寒湿入裡之久病、脾肾虚弱之各类风湿关节痛的病人,不适合用生薑,应该用乾薑,以免肺气耗散。
生薑竹茹:因為痰阻而导致的闭证晕厥。
(1)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发散风寒,多用治寒湿型感冒轻症,例如刚淋雨后的感冒,加红糖煮汤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可以加些醋、柠檬汁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薑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以增强发汗力量。生薑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薑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薑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薑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薑汁:将生薑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於噁心呕吐及湿痰多等症。一般用量為3CC到10CC,冲服。
(3)生薑皮:即生薑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於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一钱至两钱,煎服。
(4)煨薑:将原只鲜生薑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薑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於脾胃不和、噁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為三至五片,煎服。
类药比较:
生薑桂枝:在治疗表证的时候,生薑以去寒湿為主,桂枝以去风寒為主;所以淋雨而成的感冒只需要生薑来去寒湿、而行痺走痛就需要桂枝;风寒咳喘可以用桂枝而不用生薑。治疗裡证的时候,生薑以温胃止呕利湿為主,桂枝以强心降逆為主。
生薑、乾薑、煨薑、炮薑:以表裡来区分,加热越多则发散的性越少;所以生薑走表、乾薑走裡、煨薑介於生薑与乾薑之间;而炮薑则是加热到表面碳化有苦味,发散的性几乎没有,以温中收涩之性為主。
生薑苏叶:两者都是热药、都发散走表、都止呕、都可解海鲜中毒,但生薑长於去湿,苏叶长於行气。
编者按:来自于倪师一弟子,感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晚上一杯红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