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植酸锌磷是可利用磷吗?

耐高温植酸酶用于颗粒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任海英 郭宝林 苏俊兵摘 要 试验旨在研究肉仔鸡低磷日粮颗粒饲料中添加耐高温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分别饲喂处理1(正对照,正常磷水平)、处理2(负对照,低于正常磷水平)、处理3(负对照+500 U植酸酶)、处理4(高磷替代+500 U植酸酶)、处理5(负对照+1 000 U植酸酶)和处理6(高磷替代+1 000 U植酸酶)试验日粮。试验结果表明:在制粒饲料中添加耐高温植酸酶是可行的。在相同有效磷水平下,随着植酸酶添加水平的提高,出栏体重有增加的趋势;在相同植酸酶添加量的条件下,随着有效磷替代水平的提高,出栏体重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植酸酶有增加胫骨灰分和磷含量的趋势。在正常替代水平下,植酸酶的添加量以500~1 000 U/kg为宜。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500~1000 U/kg植酸酶的情况下,进行磷酸氢钙的高水平替代也是可行的。关键词 耐高温植酸酶;肉仔鸡;磷;钙;生产性能中图分类号 S815.1颗粒饲料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熟化饲料,便于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饲料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分级现象;防止畜禽挑食而导致营养不均衡;具有杀菌作用。颗粒饲料已经在肉鸡饲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磷是畜禽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畜禽饲料主要由玉米和豆粕等植物性原料组成,其中所含的磷主要是植酸磷,由于单胃动物的胃中不含植酸酶,对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利用较低。为了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不得不大量添加无机磷,这就使磷的排出量大大增加,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磷矿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磷矿的大量开采,将会导致磷矿资源的匮乏。植酸酶具有水解植酸磷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具有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粪中磷的排出量,减少磷对环境污染的作用。但是植酸酶和生物催化剂一样,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的耐受温度为65 ℃,较高制粒温度情况下大量植酸酶失活,限制了植酸酶在颗粒饲料中的使用。为此,现在已有很多饲料生产厂商采用液体植酸酶后喷涂技术,但是,液态植酸酶需要喷涂设备,成本高,只适用于大规模饲料厂使用;植酸酶位于颗粒饲料的表面,产品的混合均匀度差;液态酶喷洒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植酸酶结合在颗粒料的表面,最终导致许多植酸酶集中在粉化的小颗粒料中,而这些小颗粒粉料通常被回收重新制粒,在这种情况下,喷洒的植酸酶被破坏,影响饲料的使用效果。本试验的目的旨在研究通过改良的微生物耐高温植酸酶用于肉鸡颗粒饲料,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耐高温植酸酶为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酶活为5 000 U/g。1.2 试验动物选用1日龄AA+肉仔鸡,公母各半,由北京华都肉鸡公司提供。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选用1日龄AA+肉仔鸡共1 656只,试验共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6只鸡。试验基础日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国家饲养标准配制,试验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处理1组为正对照组(正常磷添加水平),处理2组为负对照组(低于正常磷水平),其它为试验组,试验方案见表2。在此耐高温植酸酶试验中,考虑了制粒温度对酶活损失的影响,添加了一定的安全剂量。所替代掉的磷酸氢钙的钙水平需用石粉补充,剩余空间由沸石粉填充。试验按肉鸡的饲养管理程序进行饲养,分为1~17、18~28、29~35和36~46日龄(出栏)4个阶段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分别在7、14、28、33和46日龄早晨空腹称重,并称量料槽饲料,记录各期肉仔鸡体重、耗料量和死亡数,计算平均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和死亡率。46日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只鸡屠宰,取其胫骨进行灰分及钙、磷的测定。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用SPSS14.0软件的One-Way ANOVA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法作多重比较。2 结果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见表3。表3结果表明,46日龄的出栏体重5组最高,与1、3、4、6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处理2组(负对照组)(P&0.05),2组46日龄出栏体重最低。全程平均日增重5组最高,2组最低,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肉鸡料肉比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胫骨试验结果见表4,胫骨灰分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5组最高,其次是1组(正对照组),2组(负对照组)最低。试验各组胫骨钙含量差异不显著,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胫骨磷含量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1组最高,2组负最低,加植酸酶各组介于1、2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3&讨论磷是畜禽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如果日粮磷水平含量低,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就会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严重时会导致骨病。对比试验各组出栏体重,试验组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且都高于负对照组,其中5组(负对照+1 000 U/kg植酸酶)显著高于2组(负对照组),料肉比也有类似的趋势。何丹林等(2006)报道,在正对照含磷酸氢钙1.6%(Ca 1.22%、P 0.77%)、负对照不含磷酸氢钙(Ca 0.88%、P 0.5%)和负对照+1 000 U/kg耐高温植酸酶组中,植酸酶组的生产性能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地高于负对照组,和本试验有类似的结果。本试验结果表明,当有效磷水平一致时,无论正常替代还是高磷水平替代,从出栏重可以看出,随着植酸酶添加水平的提高,出栏体重增加。杨彩然等(2000)试验报道,在低有效磷(0.20%)饲粮中,肉仔鸡饲粮随着植酸酶添加(0、350、500、650 U/kg)水平的提高,38日龄末重逐渐增加,本试验结果与其一致。孟婕等(2007)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磷、低钙(钙0.8%、非植酸磷0.28%)基础日粮中,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400、500、600、750 U/kg时,500 U/kg组出栏体重最高,本试验结果与其不一致。这可能与植酸酶高添加后释放较多的磷后造成Ca:P比例的变化有关。本试验结果还表明,当植酸酶添加量一定时,随着有效磷替代水平的提高,出栏体重有降低的趋势。杨维仁等(2008)报道,以正常磷水平(0~4周有效磷0.45%、5~7周有效磷0.42%)为对照组,试验组植酸酶添加量为500 U/kg,磷酸氢钙的添加量为对照组的75%、50%、25%、0时,以50%添加组日增重最高,70%添加组日增重低于50%添加组,可能是由于植酸酶提高了磷的释放,导致胃肠道钙磷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50%、25%、0添加组随着磷替代量的提高,日增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本试验与其结果基本一致。试验各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各组死亡率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于肉鸡体质不同或饲养管理等其它因素引起,与试验日粮关系不大。虽然本试验胫骨灰分、钙、磷含量试验各组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加植酸酶组胫骨灰分、磷含量均高于负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肉鸡生长期短,负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缺磷症状而致。徐奇友等(2000)将肉仔鸡分0~3、4~6、7~8周3个阶段分别饲喂处理1(含总磷0.59%、0.56%、0.52%)、处理2(含总磷0.45%、0.40%、0.35%加植酸酶500 U/kg)、处理3(含总磷0.55%、0.50%、0.45%加植酸酶500 U/kg)、处理4(含总磷0.55%、0.50%、0.45%加植酸酶250 U/kg)饲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胫骨灰分含量、钙含量差异不显著,胫骨磷处理2、处理3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处理4显著低于对照组。本试验结果与其大致相同。岳增华等(2006)试验表明,对照组为磷酸氢钙组,试验组分别替代无机磷0.09%、0.11%、0.13%,胫骨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无机磷替代的增加,钙磷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本试验结果与其基本相同。4 结论在本试验高温制粒条件下,在制粒饲料中添加耐高温植酸酶是可行的。在相同有效磷水平下,随着植酸酶添加水平的提高,出栏体重有增加的趋势;在相同植酸酶添加量的条件下,随着有效磷替代水平的提高,出栏体重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植酸酶有增加胫骨灰分和磷含量的趋势。在正常替代水平下,植酸酶的添加量以500~1 000 U/kg为宜。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500~1 000 U/kg植酸酶的情况下,进行磷酸氢钙的高水平替代也是可行的。在不同的试验及制粒条件下,耐高温植酸酶的添加量以及替代有效磷的量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1] 何丹林,温刘发,吴新,等.耐高温植酸酶代替磷酸氢钙对黄羽肉鸡的饲用效果[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6(6):14-16.[2] 杨彩然,杨宗泽.低有效磷日粮添加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0(6):3-4.[3] 孟婕,郝正里,魏时来,等.不同植酸酶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7.[4] 杨维仁,王庆云,杨在宾,等.不同无机磷水平日粮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矿物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7-92.[5] 徐奇友,金明玉,孙玉红,等.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影响的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26-31.[6] 岳增华,李.植酸酶对提高肉仔鸡日粮中钙磷利用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17-19.
(编辑:沈桂宇,)任海英,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农科院百欣科技楼502。郭宝林、苏俊兵,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收稿日期:翻译“转植酸酶基因大豆磷利用效率分析”_百度知道
翻译“转植酸酶基因大豆磷利用效率分析”
The analysis of
phosphorous utilization rate in transgenic soybean plants expressing a phytase gene
其他类似问题
植酸酶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Phytic acid enzyme gene transfer efficiency analysis of soybean phosphorus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植酸酶的精准化使用与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1页免费16页1下载券4页免费1页¥2.005页¥3.001页¥0.503页免费7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1页免费18页2下载券170页2下载券12页免费2页免费
植酸酶的精准化使用与意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家禽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磷利用率和降低动物粪便磷环境污染--《中国饲料》1993年01期
家禽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磷利用率和降低动物粪便磷环境污染
【摘要】:正 引言家禽和猪对大多数植物来源的饲料原料中磷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这些原料中大部分磷含在植酸中,而植酸不能被单胃动物内源酶消化,这是低利用率的原因之一。根据1984年美国NRC资料,几种常用饲料原料中磷的利用率列于表1。通常笼统地说,家禽只能利用植物原料中三分之一的磷。且不同原料中磷的利用率不同,并受到日粮组成的影响。Cromwell和Coffey(1991年)在去年此专题讨论会上评述了这一论题。试验表明,玉米中磷的生物利用率变化范围为12%~53%。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引言 家禽和猪对大多数植物来源的饲料原料中磷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这些原料中大部分磷含在植酸中,而植酸不能被单胃动物内源酶消化,这是低利用率的原因之一。根据1984年美国NRc资料,几种常用饲料原料中磷的利用率列于表1。通常笼统地说,家禽只能利用植物原料中三分之一的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旭,方向东,刁志宏,李全贞,钟英长;[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李洪淼;王红宁;许钦坤;;[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S1期
邹立扣;王红宁;;[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6期
谢子文;王红宁;邹立扣;李凛;牟琳;王成皓;;[J];中国食品学报;2008年0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丽敏;段相林;;[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赵红玲,陈劲春;[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翁宏飚,孟智启,徐孟奎;[J];蚕桑通报;2001年01期
单安山,王安,徐奇友,石宝明,杜鹃,宋金彩,马玺,王丽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袁文杰,张苓花,王晨祥,王运吉;[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叶冰,王运吉,张苓花;[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王秋枫,高天文,李春英,沈柱,李强;[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蒋守群,吴天星;[J];动物营养学报;1999年03期
朱建津,李星,徐欢根,顾新峰;[J];饲料工业;2000年10期
吴远征,车程川,李纪顺,扈进冬,张玉臻,杨合同;[J];饲料工业;2005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英利;杨海龙;吴明江;;[J];饲料工业;2011年02期
熊建文;彭端;覃晓娟;王继瑞;;[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年02期
朱华;于宏伟;郭润芳;贾英民;;[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黄方一;钟毅;刘岩;;[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马廷臣;曾汉来;秦发兰;张端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李成会;赵名飞;曹卫荣;;[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蒋学皎;孙丽娟;陈进红;;[J];科技通报;2010年01期
刘娜;李静;柳鸿敏;盖春宇;于壮;张明;;[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赵海霞;王红宁;吴琦;陈惠;李洪淼;;[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王国坤;高晓蓉;安利佳;;[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钊倩倩;[D];山东大学;2010年
杨金水;[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邹立扣;[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高晓蓉;[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李柏志;[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松云;;[J];北方牧业;2011年12期
张闯;邹小峰;喻洪湛;高荣玲;;[J];饲料与畜牧;2011年07期
;[J];中国猪业;2011年07期
王尊龙;;[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6期
刘瑞玲;;[J];饲料博览;2011年08期
王敏;鲍淑青;史宝军;杜红方;;[J];饲料与畜牧;2011年08期
王敏;鲍淑青;史宝军;杜红方;;[J];水禽世界;2011年03期
Bühler K;Liesegang A;Bucher B;闫轶洁;;[J];养猪;2011年04期
刘永辉;周佳萍;孙小沛;杨在宾;;[J];山东畜牧兽医;2011年07期
李晓宇;柳志强;田富;陈耀国;;[J];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中华;王晓霞;计成;马秋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尹清强;韩彪;康相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惠;赵海霞;王红宁;吴琦;邹立扣;倪燕;;[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曾东;张洪;倪学勤;;[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董淑丽;李晓丽;文凤云;李银聚;李文巧;;[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彭益强;吕凤萍;贺淹才;方柏山;张文珍;;[A];第八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创刊十周年庆祝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2年
朱连勤;呙于明;朱风华;巩青军;高晨;;[A];家禽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吴裕本;Ravi R苗朝华;;[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立秀;张克英;陈代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朱连勤;朱风华;巩青军;郭宏磊;周海波;;[A];2003全国家畜内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志华;[N];中国畜牧报;2003年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许尧兴;[N];中国畜牧报;2004年
刘建平;[N];中国畜牧报;2004年
王坚毅;[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施铭;[N];云南日报;2002年
;[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周进;[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秀平;[N];中国渔业报;2004年
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饲料研究所
孙守志;[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连勤;[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彭远义;[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宋金彩;[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吴琦;[D];四川大学;2004年
张铁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朱忠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王宁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左建军;[D];华南农业大学;2005年
卢敏;[D];吉林大学;2006年
岳洪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海娜;[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王丽娟;[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曾艳;[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赵述淼;[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秦磊;[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刘生峰;[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张卫兵;[D];西北大学;2004年
陈杏洲;[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于新芬;[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吴淑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猪对植酸磷的利用情况介绍
发布:admin |
作者:好饲料 | 来源:好饲料 | 时间:
06:40:02 | 浏览:858次 | 评论:0条
内容提示:由于猪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内源性酶系统,故以这种形式存在的磷对猪一般没有营养价值。只有植酸酶才能把磷从植酸与磷复合物中释放出来而被猪利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各种植物来源的磷,生物利用率的高低,部..
  由于猪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内源性酶系统,故以这种形式存在的磷对猪一般没有营养价值。只有植酸酶才能把磷从植酸与磷复合物中释放出来而被猪利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各种植物来源的磷,生物利用率的高低,部分地取决于该种饲料中所含植酸酶活性的大小。例如玉米和高粱中磷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因为它们的植酸酶活性低,而大麦和小麦的植酸酶活性高,磷的生物学利用率平均达30%~50%。麸皮等小麦副产品,经过某些发酵过程,激活了植酸酶活性,所以磷的生物学利用率可达到35%~70%。
  植酸酶是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植酸及其盐类的一种脂酶,它可将植酸磷分解成为正磷酸和其他磷酸肌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而提高其利用率。理论上,每个植酸分子可释放出6个磷离子,即每克植酸可完全水解产生281.6mg磷。植酸酶通常存在于某些谷物种子(如小麦)中,但其在干燥状态下没有活性,只有当种子吸水开始发芽时,植酸酶被激活,并水解以植酸形式贮存于种子中的磷化合物,释放出无机磷供作物生长所需。动物胃肠中的植酶来源于摄取的植物物质、肠内微生物群落和肠黏膜的内源产物。但迅速生长的仔猪仅靠这些来分解植物原料中磷元素的可用性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上篇:下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酸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