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心理学看问题的角度角度分析一下这问题:

就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我的困惑
就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我的困惑
我和我老婆之间一直以老公老婆相称呼,但我发现老婆的一些要好的女性朋友都叫我老婆为老公,我老婆也喊她们老婆。我想知道就心理学而言这有没有什么问题,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PS:某次老婆竟然喊我老婆。
补充:看了大家的说法,这好像真的没什么,那我该怎么做呢?我已经跟她提过这件事了,说完之后感觉自己太冒失了…我到底该怎么办…???
就一群无处撒娇的女孩子把你老婆当成获取宠爱的对象,那是你老婆的魅力。同时也反映出你老婆是一个很体贴,很阳光,很懂得表达自己而又希望得到尊重的人。
换句话说,一个经常体贴别人的人,在她内心,也必然是一个需要别人体贴的人。
若你能好好的珍惜她,爱护她,以后的生活又怎么会受影响呢?
你老婆在那帮女孩子心里,就是一个偶像,这个年头能有个偶像不容易啊。你们得相亲相爱的走下去,让那帮家伙更有勇气面对她们得人生才是。
待到名花各有主时,你还会因此称呼而烦恼吗
我觉得这没什么,我上初中的时候,好朋友之间就老公老婆的这么叫,只是觉得很好玩儿而已,她喊你老婆应该是想看看你有什么反映,想小小的戏弄你一下而已。生活情趣而已~O(∩_∩)O~
如果你真的很介意她这么叫别人的话,告诉她你会吃醋,我想她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其实,你不用太在意的。你可以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她啊,你这样只是说明你真的很在意她。真的没关系的~不要这么紧张,她知道你会吃醋,就算不在你面前表现出来,其实她肯定在心里偷偷的笑呢~自己的男朋友会为自己吃醋,她一定会很开心的!
多跟她交流,告诉他自己的感受,不要弄得自己这么紧张,我觉得你好像有点患得患失的感觉~有时间的话,跟她约个会,也让自己放松吧~O(∩_∩)O~
其他回答 (10)
你的老婆在你的姐妹淘中一般都是充当男性的角色,其实这样性格的女生很好相处,这也是为什么她的一些要好的女性朋友叫你老婆“老公”的缘由!其实你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根据的,但其实也是有点多余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展示你男人的一面,不管再怎么样,你的老婆始终是你面前的女人!
用比较男人的一面博取女人的信任,让她放心的把心交给你!
大家聊得太好
所以称呼都很亲
一般没什么事
我也觉得应该没事,但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不知道还好,知道了感觉挺别扭的。
别扭,会嘛?我觉得还好拉,这样朋友们的感情发展更好嘛。
以前没成熟,也是开开玩笑我们一些男同学称呼老公老婆,有利于朋友发展
要是你觉得心里不好受,你可以对她说说的,看看他能不能采纳你的意见。
老公老婆了,因该可以的,最重要的还是信任嘛!
呵呵,朋友,现在的流行语啊,没什么的
二楼的朋友说得很正确。
你老婆在她的朋友圈里的信任度比较高,而且处事能力非常好,有男性的干练和魄力!
你要做的就是做好我们男人的魅力,展现我们男人真正的风度和刚性。平常要多表现我们男人的那种磁性,让你老婆觉得你更MAN,而且体贴有风度。
不要在意你老婆,你老婆应该是个很风趣的人,有时候你也可以调戏一下她。
其实你提了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你老婆的反映大不大吗?无论她的反映是怎么样,你要做的就是经常对她展现我们男人的风度和魅力。
别担心,做好我们真正男人角色就好了。。
直接告诉她你不爽,她应该会收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一种做人风格.如果说你心里不高兴,是因为你们的性格有区别,既然是夫妻,可以沟通嘛.现在的潮流发展决定了人们比较入时的交流方式,而且个人性情也影响着生活方式,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过于入时了,当然这不是说心理学角度,只是我个人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处什么样的关系,交什么样的朋友,都要适可而止.不妨提醒下夫人,同时也多举一些你反对这样称谓的例子,来说服她.这样也不能说你冒失,只是一种提醒而已,万事皆有度,两个人性格互补一下正好.
你的感觉不无道理,要有一定的主见哦!
你们应该是80后的吧?!~
相信你的老婆绝对是喜欢男的。。
并且是喜欢。。爱着你的。。
呵呵 你的问题其实不用在意的 很多女生喜欢小小的调戏一下好朋友 权当生活调剂 笑话而已
呵呵。哥们是你想的太多了。感情贼要好的朋友都有可能这样胡称的。因为这样不但递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亲和力和语言魅力而且会让彼此更加珍惜他们的友谊。或许这也是社会交际的一种另类和时尚。
不妨你说,我在寝室最要好的死党有俩,哈哈,我就有老婆,也有老公。真的这种昵称真的很让我觉得很幸福。
所以楼主放宽心。没什么的
根据所喊的称呼,可以看出相互之间的关系程度。她这样称呼也表明她和被叫者都是一种随和的人。不拘束于传统关系。她叫你老婆,表示她也认为可以和你这样随便点,这在心理上也是一种亲近,你没必要太在意,不过这也反映了你和你妻子在对传统概念还有差异。想想,如果她和你关系没有很好,她会这样叫你吗。就因为她在乎你,把你当成一个撒娇的对象啊。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心理咨询领域专家武汉园一心理咨询公司是全国优秀心理机构,由资深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咨询和教育。主要范围有婚姻问题、子女教育、网瘾、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性心理问题、人格缺陷、社交困难等咨询和治疗|_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同志间权力互换的问题
Copyright (C) 2009& 版权所有:&&& 有疑问请咨询QQ客服:
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鲁磨路精华综合楼架空层37室 邮编:430070&& &&&&&&&
&& &&&& &&& &今天当我对着电脑,无事可做时,空虚感又爬上了心头.我讨厌这种感觉.谁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帮我分析一下,并指导我走出这种感觉.
今天当我对着电脑,无事可做时,空虚感又爬上了心头.我讨厌这种感觉.谁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帮我分析一下,并指导我走出这种感觉. 10
补充:我補充下..別再我說透露的消息少了...我是個初二學生..喜歡打球(乒乓球.籃球.足球.羽毛球....精通)...性格不是很外向..但也不是很內向..我喜歡午后的寧靜..喜歡陽光..喜歡自然..喜歡到處旅游...我有時候會喜歡幾個人靜靜的坐在一起聊天..有時候會喜歡和朋友們一起鬧....但是.畢竟人都會長大..思想總會成熟..
补充:那你說出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就滿意
补充:至少2年我不拍拖。也不戀愛.謝謝
补充:我對那些網絡游戲不是很贊成老是玩。畢竟沒意義
补充:美女..不可能.我不是那種一看到美女就眼勾勾的人...生活中我也常常見到美女..班里就有..但是我沒那種感覺...我更期待以心待心的朋友
我也是用电脑工作的人,这种感觉也常常会有。说说我的经验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我没事的时候听歌、听广播、玩玩小游戏、泡泡茶喝、走动走动、再写点笔记什么的,交叉在一起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至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你透露的信息太少。以我的水平还没法下定论
的感言:THANKS.雖然不是很具體.但是你很真誠.萬分感謝~鞠躬! 满意答案
嗯 和你有同感,碰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户外活动,毕竟网上生活是虚构的,人还是要回到现实中的。
的感言:謝了.我好想明白了..
其他回答 (5)
去寻找一个自己的爱好,给自己制定一个表格,清楚自己所想要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制定的目标不要太高。一步一步的走就好。
老兄,做宅男个宅女可真是不容易啊~
你可以玩游戏或者在网上买东西呀~
找寻你自己的乐趣哈
从心理学气质方面讲有四种,一是胆汁质,如水浒里的李逵,脾气暴躁,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忠义刚烈,思想简单,行为冒失.二是多血质,如浪子燕青,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但是缺少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三是黏液质,如豹子头林冲,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的情绪体验深刻,自制力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四是抑郁质,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长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给人以温柔怯懦的感觉,聪明而富于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委靡不振,虽然沉稳塌实,但却优柔寡断.
找个朋友,爱人或亲人聊聊。
金钱、才干、名誉、机会、美女、休闲时光,大量的好东西啊!但是,如果没有生活的意义,你还是会厌倦,因为,你没有真正拥有这些东西,你什么也没有。因此,你的生活是空虚的。你愿意在你的墓志铭上写着“我的成果很多,强大而令人失望”之类的玩意吗?你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吗?
   
虚无主义者会声称,根本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因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些感觉自己的生活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人信奉的就是绝对虚无主义。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病态,并把这种特殊的精神和情感状态称为“ 存在主义性神经官能症”,其特征是对于存在(意思是活着)本身的慢性焦虑和绝望。
    相关表现有:
   
存在性真空状态(生活中有一个大空洞,你永远没法填满它)
   抑郁(生活没有价值)
   绝望(没有希望的状态)
   对抚养孩子没有兴趣(传统价值观的丧失)
   对自己的职业失去兴趣(同上)
   不能与人相爱(很少关注生活本身,自称是独身主义者,认为每天的生活是死水,与人相爱是不可能的)
   认为生活是荒谬的(生命是一场玩笑,最终一切都是荒唐的)
老实讲,我本人就曾经长期处于上述状态中过。七条我至少符合四五条。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首先,这是因为人类具有自我意识和思考的能力,鬼才相信狗会为失去生活的意义而烦恼。而当我们审视生活并提问:生活有意义吗?什么是值得呢?回答的不好,就可能发展成虚无症患者。实际上,太理性的、过度解析的态度来看待生活也不是正确的。
   
其次,对信仰的丧失,即对上帝或者说超越我们人类本身的神的信仰的崩溃以及以往长久建立起来的错误的生活信念的倒塌也会导致存在主义性神经官能症。
   
再有,不能在众多的目标中作出选择也会促进产生虚无情绪。有时候,突然面临太多的机会,有许多条路可以选择的时候,人会无所适从,思想就会混乱。
在世界观上,理性主义者容易怀有虚无主义情绪。这种人置疑传统的世界观,并对传统的世界观进行批判或者放弃,但是一时无能建立起新的世界观,这时也会导致上述结果。
   最后,短期内重大失败也可能使我们陷入空虚的精神状态中,好在这比较容易消去。
   那么,我们有何有效的应对策略呢?
    确定基本的世界观。
   
即使你站在理性的角度怀疑今天那些传统的价值观是否还有客观价值,在你没有确定新的信仰/信念之前,你也应该像真的 相信这些价值观那样去行动。
   
在生活里面寻找生活的意义而不是在生活外面寻找的它的普遍意义。
    想想生活本身。如果你由于自己提出了生活的意义这样的问题但又没有得出答案,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这句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决定并创造出价值。你因为思考而导致虚无,那只是因为你的思考不完整,你只走了一般的路,把问题想透彻,你可以用思考的办法再找出出路。你可以发现并创造出自己生活的意义。
   
不要做虚无主义哲学的受害者。现代生活使我们丢失了许多传统的价值观。不要老是用怀疑何否定的眼光去看待传统的价值观,要用客观的、开放性的态度去接受并尊重他们(当然不是要你不加思考的全盘接受),也许,你会再这股源泉中重建你的价值大厦。
   
可以适当考虑神的信仰问题。对上帝或者是神的信仰不是找到生活的意义的必要因素,但拥有这种信仰对于一个不失为特别理性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条解救之道。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我不接受,但是,基督徒我还是可以做到的。
   
确定你生活的短期目标。没有目的和目标的生活很容易变的空虚。把你的一个一个短期目标写在纸上,努力去完成,尽量使它们清晰化,时刻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
    接受会引导你走向有意义的生活的观点,对之进行思考。
   
以上是我们可以参照的使自己摆脱空虚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我本人在这些建议中受益匪浅,并且现在还是在坚持运用,也许,它们对你来说也是一贴良方。
   
但是,如果你还是摆脱不了空虚感或者对上述建议难以坚持的话,此时可以寻求临床的心理学的帮助。咨询者可以在一定程度帮助你找到通往更有意义的生活道路。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心理咨询领域专家[转载]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育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育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
——“好妈妈群”第一次大规模讨论会
三月五日,我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讨论群”(下文简称“好妈妈群”)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讨论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育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活动恰逢“学雷锋纪念日”,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一群“做好自己、关爱他人”的好妈妈(爸爸)们汇聚一堂,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精彩体验和新鲜观点。
本次活动由我们“好妈妈群”的管理团队精心策划和组织,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着将近二十年心理咨询经验的群友“心理咨询师维尼”,来解答大家在平时育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育儿名博“双子的面包房”的博主冬儿妈也到场助阵,还有西安某重点小学从教20余年的高级教师言言妈和在儿童早教方面实践经验丰富、对心理学素有研究的育婴师一鸣妈也参与其中。
为了保证网络会议的节奏紧凑、热烈而不混乱,群管理团队提前制定了详细的会议流程、会议纪律和解答注意事项。
19时半讨论会正式开始。围绕群管理团队前期征集整理的,家长们提出的十个问题,维尼老师从专业的角度陈述自己的观点,众多热心的妈妈各抒己见,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宝贵实践经验,气氛相当热烈而有序。两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就飞逝了,大家感觉受益颇丰,还是意犹未尽,没有尽兴,希望以后再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最后,大毛妈代表群管理团队进行了深情的总结陈词:我们在这里只能给大家一个理念,至于这个理念能否“包治百病”,就要看个人的悟性。并且再一次强调了我们这个群的口号:求人不如求己;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在屏幕滚动的最热烈的鼓掌中,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去……
首先,心理咨询师维尼对大伙儿陈述了自己的核心理念: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的责任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帮助大家分析,启发思维,至于你要做什么样的决定。在孩子的具体问题处理上,你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你是一定也必须是最权威的!
很多心理咨询师是从“有问题”的角度看待来访者,而我的角度不同,首先把来访者的问题看成正常的心理规律造成的,是可以理解的。孩子的问题也是如此,要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那样,理解了就好办多了。
接下来大毛妈将管理团队事先收集的十个问题纷纷抛出,逐一作答。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一道题,要求用两种方法解,她只会一种,另一种马上就问你怎么做,你不说,她就生气。再比如今天是几月几日?女儿只知道看我的手机。我说,除了看手机,通过什么方式还能知道,她就不愿意想了,愁眉苦脸的。她总等着我告诉她。
心理咨询师维尼解答:
“功夫在诗外”,学习的问题不必只从学习上解决。平常就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建议家长平常多让她做决定,给她自由,尊重她,她就会有主见,就会多思考。不要替她决定,替她做主。
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学派掌门人罗杰斯说过:&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
如果做到了这些,孩子自然会养成思考的习惯了。
以下是几位妈妈的补充:
西安言言妈:&孩子的思考习惯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培养,思考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观察有序、描述有序、有序做事、有序数数、有序解决问题等。我现在带的一年级就是首先培养孩子有序思考。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要点,从知道的信息入手分析。
深圳严严妈:我觉得家长可以经常引导孩子去思考。比如孩子有事求助,家长不要一下子帮解决掉。
武汉坤妈:&我觉得家长不要太束缚孩子的想象,给孩子过多的指导,让他自己去摸索,给孩子自由,自主。
西安一鸣妈:孩子不愿意主动思考的原因,是否孩子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换言之,是否家长过度地掌控了孩子的生活?
西安言言妈:有道理,有时候孩子的思考也有依赖性。
问题2:&&&
二年级快八岁的女孩,孩子不喜欢输/失败的感觉,怎么办?比
如说,下棋、玩牌,甚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他都因为怕输而畏惧,不愿意做。我们该怎么引导他呢?
&&&&心理咨询师维尼解答:
孩子天性自然喜欢“赢”,不喜欢“输”;喜欢“表扬”,讨厌“批评”,其实这也是孩子向上的动力,是好的。但是如果过头了,就会经常因此情绪大起大落。那怎么改变呢?举个我孩子的例子。
举个我孩子的例子。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玩游戏或者参加比赛也是非要“赢”不可,受不了批评,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常跟她说:“输赢无所谓,输了又能怎样”?后来,这都成了口头禅。有时和她一起玩游戏时,我会故意输,跟她说:我输了,输了又怎么样,表情也确实是无所谓的。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很有威力,不久她输的时候也很坦然了。偶尔她从幼儿园回来问我: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输赢有所谓啊?我再和她解释巩固一下。上学后也是如此,淡化对成绩、名次的评价,家长对这些从内心里表现出一种淡定的态度,受此影响,孩子自然少了许多焦虑。有了愉快的心态,至少对学习不会抵触了。
当然,不要矫枉过正了,不要让让孩子变得不上进、不认真、不努力了。需要仔细揣摩啊!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把握不好,会把孩子搞得没上进心了,这样子问题也很严重。我觉得家长自己首先要有个正确的认知,才能去影响孩子。那么什么是一个合适的度呢?
&&&&其实老祖宗早就有了答案:尽人事,听天命。相当中庸的一个“度”。用我自己的现代汉语说就是:努力,对结果顺其自然。家长就要懂得这个道理。
下面是对该话题的延伸讨论:
浙潇潇妈:“努力,对结果顺其自然”,记下了。
赣果果妈:平常评价太多,减少生活中的评价。&
西安一鸣妈:首先家长不要太看重事情的结果,学会享受做事的过程。还有家长自己的内心,我觉得不管是孩子学习也好,生活也好,不是为了作为家长炫耀和攀比的资本,只是作为孩子成长路上为他自己生活所做的努力。
心理咨询师维尼:评价太多的确是个常见的问题,家长自己就在“比”。
西安言言妈:关键是正确及时有效的评价,不是没有原则的评价。
成都娜娜妈:说了半天,都是家长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维尼:是的,是家长的问题,也只能从家长自身找问题。
安徽丫妈:是这样啊,看来我该反思,注意自己的小节。&
北京喜悦妈:家长的作用真的比大环境的影响强吗?
心理咨询师维尼:孩子小时候家长作用比环境大,家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种子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孩子长大以后,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由孩子自身的感受决定的,人的心理都是“趋利避害”的。
上海赫妈:我的儿子现在只29个月,他做错事情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这次你错了,应该是这样的,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让他感到自卑呢?
心理咨询师维尼:这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评判孩子,你认为错的未必是错的。接纳孩子,还要理解孩子啊!
山东玥玥妈:家长的态度确实很重要,要让孩子感受到输要输得起,家长可以做出表率。家长可以故意输了,然后用不经意的态度说,输了虽然很没劲,但我输得起,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我女儿自己选的钢琴课,可是现在又不感兴趣了,不想上了,我想孩子不愿去就算了,不指望他搞专业,她妈却说:书上说了,这样半途而废会培养她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坏习惯,现在我们很纠结:应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维尼解答:
妈妈担心“这样半途而废会培养她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坏习惯”,其实结果并没有那么严重。不要把每件事的意义上升得太高,就直接考虑主要的问题:即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兴趣……,如果必须逼迫她会怎么样,是否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其实尊重孩子的选择似乎意义更大,更加重要。
答案需要自己决定,我只能提供建议,引导家长自己思考。
这其实是个普遍的问题,喜欢把一件事情和孩子的一生联系起来,其实没什么,考虑得简单直接些更好。
西安一鸣妈:嗯,不赞成上纲上线。莫非不学钢琴孩子这辈子就完了?坚持学了钢琴孩子这一辈子诸事皆有了坚持和毅力?
以下是对本话题的延伸讨论:
观点一:如果继续学就要考虑孩子的兴趣。
赣果果妈:可以考虑让孩子学习些自己感兴趣的曲子。我女儿学钢琴不爱弹老师教的曲子,喜欢弹自己在幼儿园学的曲子,我也没管她,效果不错。
山西笑笑妈:果果妈说的,其实还是因为孩子的兴趣,感兴趣了就会主动去学,才会有效果。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体会。
成都娜娜:恩,还要有成就感。
西安言言妈:学习乐器需要时间和精力,兴趣很重要。
心理咨询师维尼:举个双子面包房博文中的例子,冬儿妈提出:有时间就让她选择性做一点比同步内容低一年的奥数题,四年级做三年级的,五年级做四午级的。这样既对数学有帮助,也有兴趣和自信。所以,思路要灵活些。
北京喜悦妈:兴趣是自发的吗,还是主要靠家长的影响?
成都娜娜:家长还是可以引导。
赣果果妈:我家的是自发的。&&
西安一鸣妈:两者皆有吧,如果是自发的话,适当的不满足也许是个方法呢。
观点二:帮助孩子克服目前的困难。
杭州乐乐妈妈:学任何技术中间都有一个坎,看你怎样去克服,过了这个坎自然就好了。
观点三、给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
山东玥玥妈:我觉得先不要强迫孩子练习,可以给孩子一个喘息仔细思考的机会,让他自己考虑好,如真不喜欢,可以放弃。孩子的决定是变幻无常的,让他有个喘息的机会,说不定又感兴趣了,先不要妄下断言。
北京喜悦妈:尊重个性和适度引导怎么拿捏啊?
心理咨询师维尼:度的把握确实很重要,需要家长的智慧。请看我的博文《教育孩子要把握好“度”----从作业的“陪”与“不陪”说起》(),说的是度的问题。尊重也要有个度啊,不要让尊重变成娇惯!
(送给维尼老师的掌声和鲜花一拥而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生三大错觉:手机震动,有人叫你,还有TA喜欢我。。。
这个学那个学的都不懂
咱就从实际分析 别整理论
你暗恋一个人 就是喜欢ta
然后你就会对ta有特别的关注
一言一行你都会很敏感的对待
也许ta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很普通
其他人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你就会很敏感
你内心里会分析
ta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或这个动作
是不是ta要暗示什么
是不是ta对待我跟对待其他人不一样
这是很正常的
当你高度关注一个事物和人
就会放大与其相关的人和事
你暗恋ta 内心深处自然也希望对方是喜欢你的
也自然会通过一些小事来证明你希望的可能成真
这是人们对自己理想化的一种特定的选择过程
把一件事中自己希望的部分放大
忽视自己不希望的部分
以上都是瞎白话的 - -
其实谁都喜欢欣赏自己的人。只要对方不是猥琐类的。所谓相见两不厌,有些是错觉,有些是欣赏对方欣赏自己的品味。
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遮一顶草帽,做一个海贼王的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看问题的角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