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中国有哪些心理咨询电视节目,报刊栏目策划杂志等平台关于心理咨询的栏目?

飞迪曼心理咨询师 - 飞迪曼心理咨询的相册 - 又拍网
飞迪曼心理咨询师
(18张照片 | 714次浏览 | 0个人收藏 |
赵荣凤 心理专家
大学学历,学士学位;
从事临床医学34年,国家执业医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任临床心理科主任;
西城区医学会和老医协“健康志愿者专家讲师团”讲师;
“西城区社区健康科普教育”优秀讲师;
西城区司法局阳光矫正中心心理客座专家。
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心理专家;
于94年始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热线、心理测查等工作。14年来已接待5000余个案例。
曾先后在《中国心理卫生研究》《健康心理学》《北京医学》《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家国家级心理杂志发表调查、研究论文;
参与《心理保健师》教程第七章(人格心理)的编写。
咨询方向:婚恋、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升学就业等人生发展问题;神经症(抑郁、强迫、焦虑、疑病、恐怖)等;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如厌学、人际关系障碍以及心理疾病等; 儿童心理学;具备各种心理测查、职业测查、人格测查、智力测查系统。
咨询理念:经历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渠道,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财富,就看你如何利用这笔财富了。
所有人可见
刘海骅 心理专家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讲师;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职业健康方向;
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师(近8年,咨询共计1100多小时);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美国心理学会职业健康研究会会员;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心理专家。
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心理专家;
在北京市国资委、共青团北京市委、首都机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讲授职业健康心理学、情绪与幸福感、工作-家庭平衡、危机管理、人际冲突管理等相关团体训练课程;
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公选和成教课程《压力管理》、《组织行为学》以及《咨询心理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后现代心理治疗的理念与技术
家庭治疗理论与实务技术专题培训
易春丽“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治疗培训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中级课程
梁耀坚循证疗法专业课程培训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技术高级研修班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初级课程
方新现代行为治疗技术操作培训
家庭治疗实务与督导
认知-行为治疗专题
咨询方向:婚姻情感困惑、家庭关系咨询、单身大龄困惑、人际交往、压力缓解、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困惑;
咨询理念:“在心理咨询中,真正相信来访者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我们只是保持着好奇的心态,同他们在一起,发掘自身的最大潜力,并且构建出一种健康的关系模式。”
所有人可见
王丽琳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育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
国家级职业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编号:0107
世界医学最高认证中心(简称WMECC)的国际终身催眠师
身心灵整合治疗师
北师大心理系特约客座老师(曾经应北师大心理学的邀请给北师大的研究生讲过《面试的情绪控制》,本科生《人际冲突》等课程)
无国界医生国际心理援助志愿者(在2008年前往四川擂鼓从事5个多月的国际心理救援工作)
《女友 花园》身心灵整合专栏供稿专家,是第一个开创身心灵专栏的心理学家
《自我药疗》中的性心理专栏
《社区心理》社会心理研究、等多家杂志的心理专栏特约专家
接受600多个小时的个人体验,300多个小时的个人督导
400多个个案,团体培训350多个小时
无国界医生危机治疗培训:160个小时的团体个案督导,接受无国界专家40个小时的个案督导
罗杰斯的弟子阿方斯的28天人本心理学派治疗训练;和玛格丽特的人本主义疗法中的创伤治疗技术。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
2007年接受中美家庭治疗96个小时的家庭治疗学习
2007年接受意大利Mauro Mancini的国际躯体疗法
2007年学习申荷勇的沙盘游戏治疗
2005艺术疗法:包括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多种类型的治疗方法。
2008年危机干预的学习:中科院的危机干预,我要爱的心理系统培训、红十字会心理危机干预救助证书、彩虹热线危机干预。
擅长的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认知领悟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意象对话、身心灵整合疗法、催眠和释梦、沙盘游戏、艺术疗法。
咨询方向:婚姻情感、亲子关系、青少年成长心理障碍、情绪疏导、压力缓解、神经症、性心理等
咨询理念:让心灵自由自在
让生活更美好
所有人可见
穆楷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国家级(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编号0070)
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IHNMA) 临床催眠治疗师
世界医学最高认证委员会(WMECC) 临床催眠治疗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心理咨询师
北京电视台《身边》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主要学习经历:
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第三期)(即著名的“中德班”:由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选派中德两国资深系统家庭治疗师教学及督导。中国目前许多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都曾参加“中德班”的学习。)
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IHNMA)临床催眠治疗师
世界医学最高认证集团(WMECC) 临床催眠治疗师
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高级研修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国际躯体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 Dr. Mauro Mancini (意大利)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 -曾奇峰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 -曾奇峰
精神分析治疗中级课程 -曾奇峰
螺旋心理剧 - Dr. Katherine Hudgins(美国)
龚沭心理剧 -龚沭(美国)
意象对话治疗初级课程 -朱建军
意象对话治疗中级课程 -朱建军
心理咨询与治疗督导班 -朱建军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第一届培训与学术研讨会
专业特长:
主攻深层心理学取向,擅长深层催眠治疗,系统家庭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完形治疗,意象对话疗法。进行过长达数年的团体治疗体验、小组治疗体验、个询体验及自我分析。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过深入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经验。
擅长咨询领域:
1婚恋情感问题:失恋、夫妻关系、婚外情、性心理、感情两难选择及复杂婚姻家庭问题。
2 亲子问题,厌学、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早恋、青春期困惑、父母教育及沟通困难、说谎、网络成瘾、社会适应不良、学习能力提高等。
3.身心健康问题,失眠多梦,早醒,情绪低落,心境恶劣,忧郁,烦躁、食欲减退,社交恐惧,恐高,焦虑, 强迫等问题
4. 职场问题,情绪管理,放松减压,人际关系问题,催眠销售,系统观调整高层组织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策划与辅导等。
咨询理念:
阻碍我们拥有幸福生活的,不是目前的现实困难,而是早年纠结在心灵深处的创伤……
所有人可见
丁力 资深心理咨询师
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性心理咨询和性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丁丁糖心理援助中心的创始人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会员
长期担任MSN与第一视频的合办栏目《午夜讲坛》的客座主持人
曾接受BTV-1、BTV-7、天津卫视、内蒙古卫视、SINA等多家媒体的邀请担任嘉宾,录制情感两性类访谈节目逾四十多期。
为《心理月刊》、《时尚健康》等多家专业类杂志撰稿
刊登在《国际中华性学杂志》的《中国男性第一次性经历的调查报告》的论文,在悉尼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性学大会,首届世界性健康学术大会上发表,并接受日本杂志《AERA》的采访。
经常参加公益活动,2008年因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突出成绩,获得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鼓励奖。
原创《丁丁糖谈性与情》节目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受到了网友们的欢迎
经常在大学里为学生们讲情感发展及性健康教育课程
是国内少数研究两性情感问题的女性专家。
咨询方向:婚姻情感,人际关系,工作压力,两性健康等问题。
个性介绍:心性如水,随物无常,以静带动,持柔和刚。
所有人可见
冯宣东 资深心理咨询师
大学本科学历 学士学位
国家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中国婚姻咨询网心理咨询师
北京市性教育健康研究会会员
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执行主任 资深心理咨询师
心能量和谐家庭指导中心创始人、心理咨询师;
司法部特聘心理咨询师
12355青少年法律与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
北京电视台《心灵密码》特约心理策划;
《名仕》2008职场减压专题撰稿;
《时尚健康》心理栏目专栏撰稿,有《缓解焦虑》、《坚持的心理秘诀》、《新硬汉打造计划之自信》等几十篇心理专题文章;
地震灾后心理援救手册总撰稿;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心理专栏,《等一等事情或许就会有转机》、《孩子不能承受的重》等文章;《健康咨询报》心理版特约心理专栏撰稿;
《健康世界》2006年读者咨询栏目心理专家;
第一视频《午夜讲堂》心理专栏指导、嘉宾;
《新京报》婚姻情感栏目采访、震后心理救援专访;
新浪网震后孩子的心理危机干预专访;
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婚姻家庭及亲子关系系列讲座讲师;
北京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走进社区大讲堂讲师;
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治疗培训、绘画治疗培训、萨提亚家庭塑型治疗培训
累计咨询个案近3500小时。
咨询方向:婚姻咨询、家庭亲子指导、青少年发展、青少年性心理、青少年网瘾、职场压力。
咨询理念:成长是一生的任务!
所有人可见
吴任钢 心理专家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性学心 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 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留学意大利TRIESTE大学,参加了中国德国海得堡大学第一期高级心理咨询师连续培训项目(三年)。
咨询方向:
儿童心理障碍,包括儿童厌学,亲子关系障碍,教养方式问题,性心理问题;
青年两性情感问题,包括 恋爱关系,婚姻心理咨询。
所有人可见
赵明 资深心理咨询师
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 大学本科
北京大学 心理系 心理学专业
中科院心理所 心理学咨询与治疗 在职研究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农业大学兼职咨询师
华夏心理网特约咨询师
北京市“全民建心”公益周末大讲座讲师组成员。
先后接受过国际人本主义和格式塔疗法、美国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训练、萨提亚家庭治疗专业培训、婚姻团体心理辅导系统训练
有数百例的个案咨询与治疗经验,临床个案积累近千小时
发表心理学专著十数万字,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积淀了厚实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
合著论文:
《部队健康教育教材》 解放军出版社 主要执笔者
《军人健康必读》 金盾出版社 副主编
《神经衰弱治疗60法》 金盾出版社 编委
《神经症的家庭护理与康复》 河北科技出版社 编委
《心理障碍的家庭护理与康复》 河北科技出版社 编委
《中年人健康方案》 河北科技出版社 编委
论 文 发表刊物 备注
《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调查分析》 《北京军区医药》
《某部健康教育效果调查》 《北京军区医药》
《基层部队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北京军区医药》
《某迎外部队战士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华北国防医药》
《非典期间常见不良心理状态分析》 《华北国防医药》
《对某直升机飞行人员心理状态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咨询方向:
Satir模式婚姻与家族治疗;
神经性焦虑症;
进食障碍等神经症治疗;
擅长处理亲子关系障碍;
恋爱与婚姻团体辅导;
人际关系沟通训练
压力和情绪管理。
咨询理念: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离开你也无须言歉疚,批评你但并非指责你,并且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那么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并且彼此润泽。
所有人可见
唐薇 资深心理咨询师
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国家二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实习心理咨询师督导老师
曾精品学习网走进大学校园生活活动特聘心理咨询师;
中国互联网、新浪网撰写大学生心理适应调适和大学生职场规划等文章;
《北京信报》、《女报》、《时尚女报》等报刊发表过多篇关于剖析女性婚姻情感困惑的的系列文章;
《第一视频》两性关系节目中出任心理专家;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心理访谈类栏目《心灵密码》主办大型公益心理讲座中主讲了“抑郁症的识别与预防“。
主要专业培训经历为
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家庭心理治疗培训班、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恋爱与婚姻辅导团体、“意象对话技术”培训班、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技术研修班、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现代行为治疗技术培训等。擅长用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家庭治疗等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有近千小时个案咨询经验。
咨询方向:情感问题:恋爱、婚姻、夫妻关系等问题;青少年发展问题:亲子关系、交往障碍、行为障碍等;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咨询理念: “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教之以渔,终身受用”。
所有人可见
孙红艳 资深心理咨询师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学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心理热线志愿者;
心灵密码主办 飞迪曼走进社区公益大讲堂特邀讲师;
内蒙卫视《现场》栏目出境心理专家;
曾参加卫生部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家庭治疗三年连续培训>
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技术培训、
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技术研修、
心理咨询与治疗与实务督导培训、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
恋爱与婚姻辅导团体、
“意象对话技术”培训班、
东明心理模型等训练。
咨询方向:婚恋情感、家庭治疗、抑郁症、情绪疏导、人际关系。
咨询理念:迷茫时,请对现实敞开自己,直到空间中的事物,逐渐变得明亮,呈现出本来面貌。
所有人可见
曹艺馨 优质心理咨询师
大学学历,学士学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空军总院临床心理科进修。
先后参加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意向对话、催眠技术等培训。
咨询方面:婚恋情感问题、职场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子女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老年心理关怀。
咨询理念: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 问题才是问题,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宝藏,发现并善用它,就能克服人生障碍,找到自身价值。
所有人可见
高彤 优质心理咨询师
大学本科学历 ,主管护师、全科护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
曾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生班》、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生课程进修及精神分析、
人本与格式塔、NLP、本体心理学、心理剧及音乐心理剧等培训。
北京市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志愿者。
累计个案个案800小时。
咨询方向:
身心健康问题咨询
老年心理问题
情绪障碍咨询
个人成长与发展咨询。
人生格言: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一条河流…包括我们的指纹。对于我的来访者,我相信每个人都是自然的、有创造力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所有人可见
金庆华 优质心理咨询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网通《亲子沟通系列讲座》栏目特约心理讲师,
中国网通《心理咨询访谈》栏目特邀心理专家
企业EAP的团体咨询师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的“职业生涯训练”特邀讲师。
曾师从于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行为疗法专家方新、精神分析专家曾奇峰、家庭治疗专家唐登华、沙盘治疗专家张日昇、台湾叙事疗法专家吴熙娟老师,将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家庭治疗,沙盘治疗和叙事疗法进行整合式心理咨询。
咨询方向:大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心理问题;焦虑症、强迫症、轻中度抑郁症等神经症;儿童行为矫正(如注意力不集中,欺负同学,厌学心理,早恋问题,逃学等学习和社会适应不良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亲子关系、婚姻家庭咨询、 职场压力、情绪管理咨询及团体咨询。
咨询理念:倾听 交流 消除心理困惑
认知 完善 享受快乐人生
所有人可见
李春建 优质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曾接受北大精研所临床心理中心——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生班德国积极心理治疗创始人诺斯拉特教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全国第四届现代行为治疗技术操作培训班
全国第二届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技术研修班
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心理科科室进修
全国第四届团体心理咨询与实务技术研修班
全国第一届箱庭疗法研修班
中美合作物质依赖治疗(个体与小组)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及家庭治疗三年连续培训
执业经验:
拥有丰富的婚姻、家庭与儿童心理方面的成功咨询经验。针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咨询与治疗。
拥有精神疾病患者咨询经验,特别是对待缓解期的病人以及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咨询经验。
拥有多个神经症小组团体咨询的经验。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改善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拥有近千小时的咨询时间经历。
婚姻家庭:改善夫妻双方之间关系,使夫妻双方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改善亲子互动关系,使家庭中的问题人与其他成员间更好的生活。
精神分析:改善来访者现实生活问题,同时从问题根源帮助来访者改善自我人格特点,积极的面对现实生活。
咨询方向:
恋爱与婚姻家庭
酒精等物质依赖
缓解期精神病人
咨询理念: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端,恐惧的重点。
所有人可见
李智 优质心理咨询师
大学本科学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茶艺师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热线心理咨询师。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环境与法制特别周刊》记者、编辑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今日父母》杂志社 记者、编辑,
曾先后参加唐登华的家庭治疗学习和龚述老师的心理剧培训。
咨询方向:情感问题、婚姻家庭、人际交往、家庭教育。
咨询理念:我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来访者一起探索他(她)的内心世界,陪伴他(她)度过难关,共同成长。
所有人可见
梁永存 优质心理咨询师
大学本科学历
国家心理咨询师 证书编号:0767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高级培训师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援助项目组”成员。
惠泽人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心理组特聘心理咨询师。
主要涉及培训课程包括: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高绩效团队建设;增强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压力管理;新员工入职培训;心灵体操训练营。
咨询方向: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咨询、职业困惑、压力管理、情绪疏导、焦虑、情感。
咨询理念: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所有人可见
李志英 热线心理咨询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曾参加由香港国际心灵财富学院副院长、香港时代光华商学院教授、中国十大杰出演讲 家李强 老师在北京举行的题为:“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训课程;
由香港国际心灵财富学院副院长、香港时代光华商学院教授、中国十大杰出演讲 家李强 老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界魅力口才特训营”培训课程;
由亚洲IST培训体系创始人 孙金宇 老师主讲的《心灵力量学之人际风格的调整原则》的培训课程;
易学家殷旵在北大主讲的《太易自主管理》的系列主题讲座;
瑞士荣格学院的心理专家与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共同组织的《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及在心理治疗中的实践》培训
参加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中美青少年健康论坛》;
参加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荣格心理学 躯体疗法 客体关系》主题培训;
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意象对话疗法初级班>培训,
北京延庆国家松山自然保护区绿色驿站举办的的第一期培训、第二期培训;第三期培训;
咨询方向:婚姻情感、亲子关系、情绪调整、压力缓解等。
咨询理念:信心是灵魂的防腐剂,自信是最动人的美丽,最灿烂的时装!我相信,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自己灵魂的工程师,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精彩!
所有人可见
杨堂英 心理咨询师
所有人可见
又拍网服务:
友情链接:最近公告:
关键词:山东济南心理医生
山东济南心理咨询
山东济南婚姻心理辅导
山东济南青少年心理辅导
联系人: 李老师
地址: 郎茂山路28号丽景苑小区15号楼1-1102
新闻详情您现在的位置: &
& 详细内容
关于心理咨询的误解与正见
一、是咨访相互咨询、双方协商,不是简单提建议。
& & & 一般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困扰,不知道该怎么办,因而前来寻求心理咨询。但是,心理咨询并不是简单告诉对方该怎么办。
我在咨询经验中发现,父母最普遍的问题是:不管孩子遇到什么问题,立刻就提供建议,告诉孩子该怎么办。这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孩子接受了太多的建议,难以长出自己的主见,在生活中四处向别人讨主意。父母感到纳闷:我们的孩子怎么就长不大呢?他们不知道,问题背后的根源是:他们太轻易给孩子提建议,太多给孩子提建议。
& & & 心理咨询也不是不提建议,而是少提建议,慎提建议。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条:
& & & 1、轻易提建议,会掩盖问题,使问题的本质与根源得不到真正的探索,使来访者对问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虽然建议可能应付一时,但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的处理。
& & & 2、轻易提建议,往往并不真正见效。如果咨询师没有对当事人及其问题做真正的探索和了解,他提的建议往往并不符合当事人的情况,以至于当事人会说:“我这样做过,但不行。”如果咨询师提了几个建议,都被来访者认为“不行”,这会削弱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会给咨询师造成挫败感。
& & & 3、如果咨询师太多提建议,不能帮助来访者建立自信,反而可以养成依赖。成熟的咨询师会跟来访者建立关系,跟他一起探索,并且有意识地让来访者自己去发现真相。这时,来访者不仅从中获得领悟,还增强了自信。初出茅庐的咨询师会急于把“真相”或“真理”告诉对方,会提太多的建议。这样的咨询,只是让当事人被动接受,会渐渐觉得自己不行,也很难主动去做出改变。
&&& & &二、心理咨询是增强来访者的自我能量,不是替来访者解决问题。
& & &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一个最普遍的问题:父母对孩子包办代替。家长把所有的家务都做了,本来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发展能力有利的事,家长也全部包办代替,只把学习留给孩子,让孩子只做作业。这造成的普遍结果是,孩子成绩好,却没有生活能力,这样的孩子长不大。
& & & 最近,一篇报道引起许多中国人的注意: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离婚率、心理疾病患病率较低。
& & &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不是“替”他解决问题。原因如下:
& & & 1、心理咨询是一场合作,不是咨询师单干就可以完成。整个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需要自身做出努力,不能指望咨询师替他解决一切问题。
& & & 2、只有来访者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才会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3、人生是一个过程,问题是在一个过程中形成的,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来访者跟咨询师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
& & &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时候,问题得以减轻;有时候,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当事人的焦虑程度降低了;有时候,问题似乎还在那里,但当事人长大了,就把问题看小了,就超越了问题。
&& & & 三、心理咨询是促进来访者独立自主,不是让来访者依赖咨询师。
& & & 按照发展心理学观点,人出生之后,需要跟父母建立紧密的依恋关系,才能存活和成长。但是,父母教养孩子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就是慢慢让孩子摆脱对自己的依赖,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不仅在身体上独立行走,在心理、情感、智能、道德、社会适应、精神等方面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但在心理咨询的经验里,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对孩子加以过度保护,对世界有各样的担心,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也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无法长大,强烈依赖父母,并且因为不甘依赖而对父母有各种反叛的情绪和行为。
& & &&一个人前来寻求心理咨询,他的内心可能或多或少有依赖的意识或愿望,但这是咨询师需要去处理当事人身上的这种依赖倾向,全力促成他去坚持成长。可惜的是,在心理治疗中,过于依赖方法的治疗,不能真正帮助当事人建立自己,单一诊断与用药的治疗模式,更可能在来访者身上养成依赖,甚至可能导致当事人终生吃药,也就是终生依赖。
& & &我们必须明确:心理咨询不是培养来访者的依赖,而是支持他变得更加独立。要达到这个目标,咨询师需要做到以下一些方面:
& & & 1、咨询师具有成长的意识,在咨询过程中不断鼓励和协助对方成长,小心处理任何一种可能造成依赖的情况。
& & & 2、咨询师对来访者有信心,帮助他发现和使用生活中的资源,从内心培养一种“我能行”的感觉。
& & & 3、咨询师鼓励来访者主动做出尝试,在现实中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主的意识。
& &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要用专业的服务把来访者变成不再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对于咨询师来说,他工作的目标不是让求助者永远需要他,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必要的人――即,当事人不再需要他。当来访者觉得心理咨询对他不再必要,心理咨询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这时,来访者跟咨询师的关系就结束了,他回到生活中去,投身于学习、工作,以及各种成长的活动,让自己发展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咨询关系结束了,咨询师与当事人各自保留着一种秘而不宣的温暖感觉。咨询师的感受就如同把孩子养育长大的父母,他陪伴当事人度过了一段人生的艰难旅途,看到当事人正在成长和成为人类群体中健康而优秀的分子,他心里充满了欣慰之感。
& & & 四、心理咨询是引导来访者反观自身,不是咨询师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
& & & 经验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经验里长大。经验是成长的资源,缺乏经验却是症状的根源。在许多类型的心理症状背后,我们发现一种普遍的情况:父母过于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经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经验严重缺乏,不能充分确认自己,只能依赖父母的标准而活。当他们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环境,进入更大的生活环境,问题就开始出现:遇到新的情况,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内心里感到恐慌,严重者会发展出心理症状,在里面躲避起来。
& & & 心理咨询师重视经验,相信每一个人的经验都非常重要,但是,任何人的经验都不是标准,不代表真理。在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可以跟来访者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经验分享,可以跟当事人建立更亲切、自然的关系,他的经验也可能对当事人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他必须避免把个人经验强加给当事人。心理咨询强调对来访者的尊重,包括对每一位来访者自身经验的独特性的尊重。来访者有权选择用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解决问题,咨询师所能做的是跟他一起分析他的选择,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有时候,咨询师会面临一种挑战,来访者会反复问咨询师:“根据你的经验,你会怎么做?”咨询师需要谨慎回应,因为这话里可以反映来访者的一种依赖倾向。他之所以这样问,可能是害怕承担自己做出选择的后果。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意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他去做出选择,勇于承担选择的后果。
& & &&五、心理咨询是倾听和理解,不是说教。
& & & 世界上充斥各样的“道理”,道理也变得越来越不管用了。许多苦口婆心的父母抱怨孩子怎样把他们的话当作耳边风。他们带孩子前来寻求心理咨询,是因为他们以为我们更能讲道理,岂不知道,我们做心理咨询,是要把许多人从“道理”的束缚里解救出来。一味说教,对人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处。
& & &从事心理咨询,我们需要培养这样一个基本态度:不讲道理,少讲道理,慎讲道理。对此,我想到以下几个方面:
& & & 1、太多讲道理,往往出自咨询师内心好为人师的冲动,觉察的咨询师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被这种冲动所牵制。
& & & 2、咨询师不一定比来访者懂得更多的道理。特别涉及他为之长期挣扎的问题,我们与其给他讲道理,不如听他讲道理,从而去更多去了解他,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问题持续的过程,问题导致的结果,以及他处理问题的方式,结果如何,等等。
& & & 3、如果咨询师只是讲道理给对方听,那叫说教;如果咨询师把道理变成提问,让当事人自己讲出来,那是启发。因此,与其讲一大堆道理,不如提一些问题,引导当事人看到问题背后的资源,看到生活中的可能,树立积极的态度,采用主动的行动,去做出改变。
& & & 4、心理咨询有一个神奇的奥秘:不是要求对方听下去,而是帮助对方讲出来。一个人内心里积累了许多悲苦的东西,他来寻求一双耳朵,而不是一张嘴巴。当他讲述出来,他受伤的情绪就在经历自然的医治,他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的理解就在不断更新。因此,好的咨询师多用耳朵,少用嘴巴。心理咨询的真功夫不在于说,而在于听。有一句话是很好的提醒:“听一大堆,说一点点”。在倾听中,咨询师了解了对方的困难,跟对方建立了关系,并且能够做出适当的回应。
六、心理咨询是沟通和领悟,不是判断对错和好坏。
& & & 说心理咨询不是判断是非,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在面对是与非的问题是装糊涂,耍滑头。而是说,心理咨询师不要太关注正确与错误,而要注重关系;不要花太多精力去判断是非,而要全力去促进沟通。
& & &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 & & &1、对于心理咨询来说,辅导是关系的辅导,治疗是关系的治疗。如果咨询师判断太多,会影响跟来访者之间建立关系。如果关系建立不起来,心理咨询就难以进行下去。
& & & &2、心理咨询不是道德法庭,而是心灵接待站。要知道,许多来访者的内部本来就有一个森严的道德法庭――这往往源自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的管束与责备,他们的内在自我被塑造成一个严苛的法官,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严厉的评判或苛责,以至于他们的内疚感很强,自我反省过度,对他人看法十分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咨询师过于判断,会强化他们的内疚感,让他们觉得更加受到指责,以至于在太大的压力之下产生逃避、防御,甚至抵抗的反应,这并不利于帮助当事人看到自己的问题和做出改变。因此,好的咨询师会更多接纳和理解当事人,因为他知道,当一个人被接纳,被理解,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反省,才会主动去做出改变。
& & & &3、心理问题总表现为关系的问题,如一个人跟自己的关系不好,不断进行自我折磨;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关系不好,不断进行彼此折磨。折磨的方式总是一方指责另一方,双方执着于谁是谁非,争论不休。例如,有一对夫妻出现关系问题,前来寻求心理咨询,表面看来,他们想让我给他们做一个谁对谁错的判断。但是,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不仅对他们的关系不利,对我跟他们的关系也不会有利。长期以来,他们纠缠于是非对错,互相贬损,彼此攻击,以至于双方都觉得自己在对方眼中一无是处,婚姻被逼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我不去评判谁是谁非,反而全力促进他们进行情感的沟通,带动他们走出谁对谁错的循环,恢复受到损伤的关系。在沟通之中,他们觉察到,他们的关系之所以受到损害,正是因为他们长期盯着对方的问题(一定要弄出个谁是谁非来),不顾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关系损害了,争出个是非曲直来还有什么意义吗?)。
& & & 从心理咨询的经验里,我总结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不是事实,而是关系;与其判断是非,不如促进沟通。
& & &&七、心理咨询不是只改变症状,不关注生活。
& & & 心理咨询不是只改变症状,不关注生活。症状与生活密切相关,脱离生活去做治疗是不可思议的。症状是一种表现形式,甚至是一种象征,症状的根源基本上是文化因素,即当事人在成长过程中跟环境因素发生互动的那些因素。从事心理咨询,需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包括生活的困难,负面的事件,造成的伤害,及其情绪、情感、思维方式、观念系统、行为模式、生活风格,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等等。症状的根扎在生活的土地上面,每一个部分的阻碍都在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命效能。心理咨询不只是处理表现出来的症状,更是去处理症状背后的各种人生破碎,在那里做深入而细致的修复工作。
& & & 人生问题才是症状的根源,处理与症状相关的人生问题,让生命获得全面的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质。如果心理咨询与治疗只停留在症状的层面,这往往是捕风捉影。因为,即使采用某种方法处理某一种症状,通过药物抑制了某一种症状,症状又会重复,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因此,只针对症状的治疗,消极的或抑制性的治疗,往往是治表不治里,摘除病叶败果,未及根部问题,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有效的心理咨询,是帮助当事人重塑生命,重返生活,可以称之为成长导向、整合模式的治疗。这种治疗用全人的眼光看待人,用系统而深入的方式关怀人。它不是停留在方法的层面上,更不是采用单一的诊断―用药模式,它关顾当事人的生命,处理其人生的各种阻碍因素,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工作,去促成当事人的觉察与成长。成长导向的咨询师或治疗师有明确的成长意识,帮助来访者移去症状的各种遮蔽,发现生活的支持因素和内在的成长资源,包括处理他可能存在的依赖性,激发他追求生命成长的主动性。这样的治疗,需要咨询师花很长时间跟来访者进行沟通,而不是花5-20分钟看一位“病人”。心理门诊式的治疗难以产生深入的治疗效果,也会局限一些本来颇具专业素质的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探索与发展。
& & & &成长导向的治疗,不只是方法的治疗,更是生命境界的治疗。咨询师不只安慰,更去面质,引导当事人直面他的生活,对存在的根本方面做出反思与觉察,看自己的人生选择,看这些选择怎样形成了他的生活,看症状给自己造成的遮蔽,让自己从遮蔽里走出来,去发现生命的意义。有一个来访者看到,症状如同一间黑屋子,把他困在其中,把他与生活的各种可能性隔开了。治疗如同给这间黑屋打开一扇门,一扇窗,让他看到生活的光亮。进而,治疗帮助他掀掉黑屋子的顶。最后,当事人冲出黑屋子,到空阔的地方去,从此过光明的生活。
&八、心理咨询是因势利导,不是强加于人。
& & & 心理咨询有一个重要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人生不可能完美。追求用某一种极端的方式,试图以此取代一切,这不是心理咨询要去达到的目标,而是心理咨询要去处理的问题。同样,心理咨询也不是万能的,不过是人生诸多助人方式中的一种,它本身也有局限性,也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总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 & & 心理咨询致力于促成改变,但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拔苗助长。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给他人留一点空间;让自己在咨询过程中一点点做到,让他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点点做到。咨询师不要跑到求助者前面,而要常常是跟在求助者后面,在需要的时候推一把,扶一把,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而不加强迫。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中,总有人以为自己发现了真理,就把真理强加给别人,导致了许多的伤害与灾难,然后又把这些伤害与灾难加以合理化的解释。从事心理咨询,我们也看到,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的强迫,自我变得太弱,以至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强逼自己完美,言行都讨好别人,生怕被人拒绝,担心受到责备。另一方面,我们在症状里还发现一个本质,就是一种绝对化的情绪与心理。当一个人情绪受到伤害,他心理上会产生不安全感,受到不安全感的驱动,他会在生活中拼命追求绝对或完美,要求得到一个“真理”为保证一切、解决一切。他用“真理”去强迫他人的行为,原来是为了满足他无意识的安全需求。追求“真理”,成了症状。
& & &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要建立一个基本态度:我不是真理。这也是一种“非绝对化”或“去绝对化”的态度。咨询师把自己当“真理”,那是一种虚妄的态度。如果咨询师用“真理”的名义去强迫他人,他不是在做医治,而是在制造新的伤害。直面心理学的目标,是让人发展出真我,活出内在那个“真的猛士”:既能投身于服务他人,又能真正坚持自己的人。用鲁迅的两句诗来解释,就是既能“俯首甘为孺子牛”,又能“横眉冷对千夫指”。
& & & 咨询师有自己的价值观,但可以让来访者有自己的价值观。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叫“同理”,“同理”的态度与“真理”的态度正好相反,是指咨询师放下自己的价值观,进入对方的体验,不给对方的价值系统造成任何损伤。
尼采说过一句话:不是真理,而是解释。咨询师用“真理”的态度去做治疗,这会让他的工作空间变得非常狭窄;如果他以“解释”的态度做治疗,这就让他得以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工作。
& & & 心理咨询还有一个原则,叫“中立”。“中立”不是不管不问,而是一种更为宽阔的关怀与干预。举例:在咨询过程中,一个男性来访者对咨询师说:“我妻子跟我结婚之前,跟前面的男朋友发生过性关系,而我一直都不知道。”咨询师说:“你的妻子为什么欺骗你?”这话不是中立,因为“欺骗”一词会给对方造成误导。咨询师说:“你的妻子只是出于好意才没有告诉你。”这话也不是中立,因为咨询师还不了解情况,就一下子站出来为来访者妻子说话,这会影响咨询关系,也会影响后面的谈话。中立的回应可以让咨询师跟来访者建立适宜的关系,从而引导当事人做客观的陈述。
& & & 当然,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个施加影响的过程,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中立,但是,施加影响需要把握火候,强迫的态度总是不适的。
& & &&九、心理咨询是专业工作,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
& & & 心理咨询不是象跟人聊天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专业性的咨询服务工作。它至少涉及这样一些方面:
1、心理咨询是由专门接受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人去做的工作。这些专业工作者,需要有理论方法的训练,需要接受督导,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需要具备一定的生命素养,需要对自我有相当的分析与觉察。心理咨询师的训练,包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沙盘治疗,音乐疗法,催眠疗法,以及在中国文化背景里产生的整合东西方的疗法和本土资源建立起来的疗法。专业训练的方式有培训班,也有大学的心理学教育。
& & & 2、心理咨询是在相关的专业机构里进行。在中国,心理咨询一般在三个背景的专业机构里进行:一是社会背景的,一是医院背景的心理治疗中心,一是学校背景(主要是大学)里的心理咨询室。
& & & 3、心理咨询通过这样一些基本方式进行。面谈:有需求的人前去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跟专业人员谈话。每次谈话在一个小时左右,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只谈一次,而是需要一个系统的谈话,次数大多在五次到数十次之间。电话咨询:电话咨询往往由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电话咨询具有即时性、随时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团体咨询:由专业团体咨询师或治疗师带领。
& & & 心理咨询也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如集体讲座、团队训练:往往在大学或社会机构、企业里进行;社区康复:由专业人员、专业机构跟社区合作,开展各种增强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职业培训,以及症状康复活动。网上服务:通过电子信箱、在线专家论坛等方式进行;媒体节目与专栏: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心理咨询节目,以及报刊杂志的专栏文章,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 &十、心理咨询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好的。
& & &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服务,可能成为一个人生活中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援助资源,但这并不是说,你总可以找到。因为,有好的心理咨询,有普通的心理咨询,也有不好的心理咨询。因此,要从心理咨询得到最好的帮助,需要你做出好的选择。好的选择,让你得益无限;一般的选择,使你收获不多;不好的选择,甚至可能给你造成损失和伤害。
& & &大体说来,要选择心理咨询,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 1、寻求心理咨询,最关键的是选择咨询师。咨询师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心理咨询师队伍良莠不齐,要谨慎选择。可供选择参考的方面如:
&&& 1)接受专业训练不同,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是零散的,有的是系统的。
&&& 2)临床经验不同,有人具有丰富的经验,有人的经验则不那么丰富,有人是专职的,也有人有自己的职业,与心理咨询相关,偶尔为之。
&&& 3)专业范畴不同,心理咨询有不同的领域,因为术业有专攻,会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求不同的咨询师。
&&& 4)生命境界不同,这一点不好说,却很重要。你跟一个咨询师谈话,能够感觉到他的境界。这里需要提醒几种境界不高的情况:有人好为人师,喜欢表现自己;有人喜欢分析他人的问题,满口专有名词;有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处理表面问题;有人名头很大,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专业能力。
&&& 2、接受心理咨询,需要付出适当的代价。
心理咨询是专业的服务,收费是合理的,是为了保证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问题成了制约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在社会背景的心理咨询机构里,有许多人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出于助人的热忱,投身于心理咨询的行业中来。但是,收费有限,维持生活与机构运作存在困难。因此,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此低的待遇,长此以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就更难以产生了。
&&& 3、寻求心理咨询,需要你突破自身的某些阻碍因素,如:&&&
&&& 1)面子:担心接受心理咨询被周围的人笑话,或者怕在咨询师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提醒:心理问题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是追求生命品质的表现。
&&& 2)观念:认为有心理问题表现一个人软弱无能,或者有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因此许多人宁愿忍着,不敢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提醒:不要等心理问题变得严重时才来寻求心理咨询。
&&& 3)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有疑虑:产生这种疑虑的原因因人而异,有人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因而有疑虑;有人接受过心理咨询,但没有达到期待的效果,因而有疑虑;有人可能受过骗,不再相信心理咨询。提醒:不管怎样,我都鼓励你去寻找,只是要谨慎选择。例如,不要相信“一次根除”的鬼话,也不要对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 4)对费用有所顾虑。这里两点需要澄清:如果你有能力支付,尽可能付费,这费用是值得的;如果你没有能力支付,依然去寻求,有的机构会提供减费和免费的服务,这样的机会虽然不多,但一定有,寻找,可以找到。
&&& 5)应付的态度。有人寻求心理咨询,只是为了应付一时,产生一些效果之后,就中断了咨询,例如,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很容易浅尝辄止。提醒:接受心理咨询,对问题做系统而深入的处理是最好的。
&&& 6)误解:有人误以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因此顾虑重重。需要特别提醒:心理问题≠精神病。
上一条:
下一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刊栏目策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