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植物叫什么,好像说叫灯台树,有的说叫一把伞南星,到底叫什么呢,还有其他俗称嘛,有什么药用价值?

图中这种五片粉色花瓣是什么花?
按投票排序
长春花,夹竹桃科长春花属
家里以前种了很多,现在比较有名的抗癌药物“长春新碱”
就是提取自这种植物,跟夹竹桃一样,有毒。你会发现,它的雌蕊和雄蕊你是看不见的,它是需要一种蛾类来授粉,但大部分时候,它都是可以自花授粉的,长出小荚果。下面摘抄自:1.特殊的花部结构形成特殊的传粉系统长春花属于全封闭式终生闭花授粉的自花授粉类型,柱头和花药内藏于花冠筒,柱头和花药之间不存在空间分隔,花粉直接传播到柱头上,可减少在花部的资源投入花喉直径很小,内侧有刚毛,花粉不能向外传播,可保证最少的花粉损失,避免昆虫吞食杜头液,形成自保护机制 2.高度智能化的花部结构是成功授粉的前提长春花具有高度判断力和准确计算力控制花药和柱头的生长高度,使花药开裂后花粉直接散落在柱头上柱头通过嵌合与粘附双重保障机制完成与花粉的结合,使花粉顺利完成粘附、水合和萌发花冠筒特殊的结构能够保持物种纯合状态 3.柱头分泌大量含糖分泌物,是花粉粘附、水合和萌发的物质基础多糖和脂类保护花粉不使其过度蒸发和干燥,酚类化合物刺激花粉萌发,蛋白类物质具有识别功能,促进与花粉的粘附及花粉管进入柱头4.长春花花期7天,花粉寿命9天,花粉和柱头具有较高的可育性和可授性,是授粉成功的保证5.温室内长春花大部分资源分配给营养生长,繁殖活动投入很少,在传粉过程中花粉管在雌蕊引导组织中生长受阻,大量胚珠败育,是长春花在果实上资源投入很少的主要原因
我们这边好像叫日日红
极容易生长 基本种了几株 旁边的花盆可能就跟着长了 生命力巨强
蜜蜂很喜欢勾搭这种花
是长春,很好养,最喜欢图片上的那种颜色,还有几种相近的颜色。有个小插曲,第一次见它的时候问爷爷这是什么花,他很是意味深长的说叫:“人面挑花”,顿时想起那句诗,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叫她人面挑花,蛮有诗意的。它的种子好像没有个休眠期的,当年的种子成熟之后落在地上就能生长。
长春花。————————————————想起来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小吐槽一下:有个大学同学,他会这样回答“鲜花”……“这是什么树?”——“绿树”“这是什么菜?”——“吃的菜” ̄□ ̄||,暴汗……?4
夹竹桃科 长春花
我也一直想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我家花坛外有一株,在石缝里长得很好,很奇怪为什么能这么长出来,原来是这么易活的品种啊。求折叠吧。
虽然看大家都说是长春花唉我还是想默默插一句嘴:我是北方人,小时候家里养过这种花,很好养,老人们都叫她“玻璃翠”是的,玻璃翠,我记了好多年  @墨酣 699楼
07:18:54  青花这样安排,方便我们辨认了。  -----------------------------  开始是自己要写这个系列时,不知从哪里开始好,就按自己的植物名录表的排列顺序写了,这个表的顺序是按植物拉丁科名首字母排列,科内按属拉丁名首字母。  写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顺序确实有好处,能够学习到一些科属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区别。
  0154、蕹菜  蕹菜,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一年生蔓性草本。  拉丁名:Ipomoea aquatica Forsk.  别
名:空心菜  虽然说不上特别喜欢,空心菜还是常吃的,炒的时候加点辣椒味道更好,那空心的梗嚼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我们吃的都是它的嫩茎叶,所以在我凭空的印象里,空心菜就如青菜等蔬菜一般是直立生长的。  直到日,在金华凤山街边的菜地里看到了空心菜,才知道它刚长生的幼苗是直立的,之后也像番薯一样蔓生。10月3日,在这里见到了它白色喇叭形的花,有少数花被白中透出点淡紫色。  见到空心菜的花后我想到我们平时吃的蔬菜包括空心菜,大多都是吃它们的幼苗,等到长大将要开花时,茎叶多半已经老得不堪食用了。如果泛泛地从自然道德伦理的角度讲,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口腹之利,损害了许多物种的自然生长过程。  在网上查资料,对空心菜稍有了些了解。到了2007年,网上有了《中国植物志》电子版,知道了它正规的名字是“蕹菜”,属于旋花科番薯属。自己做了对比之后,觉得蕹菜和番薯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  《金华晚报》曾报道,本地一位老大爷种在二楼的空心菜藤蔓一直拖挂到一楼地上,人居然能吊在许多根缠绕在一起的菜藤上上面荡秋千,并有照片为证。  《本草纲目》引嵇含《草木状》云:  “蕹菜叶如落葵而小。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成茎叶,皆出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  《中国植物志》上也说:“(蕹菜)蔓生或漂浮于水。”  日,在浙江淳字千岛的某个岛上,见到养在水中的蕹菜,非常茂盛,开着白花。  蕹菜这个名字让人费解,找来找去只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解释:  “蕹与壅同。此菜惟以壅成,故谓之壅。……壅以粪土,即节节生芽,一本可成一畦也。”  好像理由不够充分。  我还是喜欢空心菜这个通俗易懂又道出一些特征的名字。        
  ^_^  
  前几天和朋友上山,居然拍到了华顶杜鹃,此前已确认的分布地只有两处:天台华顶山和磐安大盘山。
  空心菜和番薯真得很象,花也近似。  空心菜炒着吃味道还是不错的。
  昨天发了0155、红瑞木,因为提到金华建筑艺术公园整体景观和其中一件作品设计者的名字,整个帖居然不见了。  那就不提名字吧。
  0155、红瑞木  红瑞木,山茱萸科(Cornaceae)梾木属(Swida),落叶灌木。  拉丁名:Swida alba Opiz  我第一次见到红瑞木,是日,地点是在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内。这个公园值得特别说一下,园内共有包括赫尔佐格、森俊子、王澍等人的13件建筑艺术作品。  当时,我当然是不认识红瑞木,只觉得这种树枝红色、叶侧脉明显、花白色4瓣、小球形果实珠玉般的植物非常特殊。  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后才知道它的名字,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感觉是那么陌生,虽然山茱萸这位本尊不久前刚见到过。  之后,零星见过几次红瑞木,它的特征明显,认出它比较容易。  大约在2010年,发现小区里面也有红瑞木,数量不多,只在一条小路的两旁约两米长种了一溜。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那里,这样,倒是经常看到它们了。一年下来,觉得红瑞木做为景观植物真是不错,花季不用说了,玉珠般的果实也很好看,就是在没有叶子的冬天,那红色的枝条在寒风萧瑟中卓然自成一景,醒目而别致。        
  红瑞木的枝,在冬天最明显,一直都是绛红色的。到去年12月才认识。还没有注意它的花和果实。
  红瑞木,和山茱萸科的植物,我都没见过呢。
  @小卦 710楼
17:15:33  红瑞木,和山茱萸科的植物,我都没见过呢。  -----------------------------  :)小卦兄,山茱萸科有几种你肯定见过;秀丽香港四照花、青木或花叶青木(就是桃叶珊瑚),这几种园林应用很普遍。
  红瑞木的小果果看起来好可爱。
  回复第711楼(作者:@青花瓷 于
19:01)  @小卦 710楼
17:15:33  红瑞木,和山茱萸科的植物,我都没见……  ==========  对了,我拍到过四照花,花是单朵的,较大一点,和红瑞木的花一下子没对上,都是山茱萸科。  花  
  似曾相识哟。
  0156、灯台树  灯台树,山茱萸科(Cornaceae)梾木属(Cornus),落叶乔木。  拉丁名:Cornus controversa Hemsl.  到目前为止,我只在武义牛头山见过一次灯台树,时间是日。  当时见到它,眼前这花序的形状很有特点,大约因为之前见过几次照片而稍有印象,所以隐隐觉得是灯台树。回家后查《浙江植物志》,觉得就是灯台树。    
  @_@  
  和&&野果&&有一比.慢慢学习了
  我觉得啊,还是这个帖好看。  比之高隐帖里天天想着将观念颠覆过来强很多。安静。自适。
  @亦子乎者也 717楼
14:14:10  和&&野果&&有一比.慢慢学习了  -----------------------------  过奖了,谢谢!  不过,《野果》没有照片:)
  @湖北青蛙 718楼
14:49:47  我觉得啊,还是这个帖好看。  比之高隐帖里天天想着将观念颠覆过来强很多。安静。自适。  -----------------------------  谢谢!
  0157、香港四照花  香港四照花,山茱萸科(Cornaceae)四照花属(Dendrobenthamia),常绿乔木。  拉丁名: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 (Hemsl.) Hutch.  我最早是日在金华八咏公园里见到香港四照花。其实之前在那地方见过,但因为没有花,只知道这是一种自己不知识的植物,未曾特别留意。当时,它奇特的花形一下子吸引了我,看来看去,却实在是生疏。  大约在那不久后就知道了它的名字。  查资料才知道,那我以为的4片白中带点淡黄的花瓣,实际上是总苞片,里面组成一个圆球状众多细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花。这种植物学知识,对当时的我来说既神奇又微妙复杂。  日,我在金华八咏公园看到四照花结出了果,红色样子有些像水雷。后来,我吃过它的果实,稍有些甜,味道一般。  后来知道,同是四照花属植物,香港四照花常绿,四照花却落叶。  随着我对植物命名有所了解并接触到一定数量的植物之后,我对命名中种加词采用地名很不以为然,以香港四照花为例,名字有香港(hongkongensis),我知道这是命名规则允许的,但至少让我以为(别人怎么理解和感受我不知道)这种植物原产香港。  《中国植物志》上说:  “产浙江东部、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南部及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就是因为模式标本采自香港,所以就叫香港。可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的人指着本地土生土长的植物却要在称呼上加上香港二字,怎么说也是别扭的吧?      1、《浙江植物志》归入梾木属(Cornus)。  2、查《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可能是秀丽四照花!栽培植物搞不清楚了。
  ←_←  
  ( ⊙o⊙ )?
  哈  刚见【随缘草木】,转身又见【青眼草木】,开心呢。  希望来世,成为一棵树,一棵开满花朵的树。
  @桔子黄红 723楼
12:24:02  哈  刚见【随缘草木】,转身又见【青眼草木】,开心呢。  希望来世,成为一棵树,一棵开满花朵的树。  -----------------------------  谢谢关注!  如果有可能,我倒希望自己来生是一座山,山上植被越丰富越好:)
  0158、四照花  四照花,山茱萸科(Cornaceae)四照花属(Dendrobenthamia),落叶乔木。  拉丁名: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  我先认识栽培的香港四照花,再见到原生态的四照花。  第一次见它,是日在武义县泉溪镇白革村的山上。当时在小庙旁,同事ZXD指着一棵结着红果的树说那是野荔枝,我一下想到了可能是四照花属植物。可惜那天没带相机,错过了几种平时难得一见的植物,除了四照花,还有油点草的花等。  再见到四照花,是3年之后。日,跟着“行走金华”户外群穿越武义牛头山。在山脊上,看到有多处四照花属植物的花在盛开,其中有一处花苞片竟然有6枚,应该是变异吧。后来下到牛头山景区,也看到过几株。回家后自己查《浙江植物志》和《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确认是四照花。  也许是因为自己有所偏爱,总觉得原生的四照花比香港四照花更好看。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分别心对于自然造化产生的各个物种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总是不能消除。  日,在临安十门峡景区栈岭湾,见到一种植物,叶脉非常明显,看着眼熟,可又想不起来是什么。问带队的ZHW老师,才知道就是四照花。可见自己对它还是不够熟悉。  在查植物志过程中知道,同是山茱萸科四照花属,四照花落叶,香港四照花常绿,兄弟之间也是秉性各异。类似这种情况,自己较为熟悉的还有木犀科素馨属,迎春落叶而云南黄素馨常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实在让我琢磨不透。    
  ※  
  0159、山茱萸  山茱萸,山茱萸科(Cornaceae)山茱萸属(Cornus),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我最早见识到这位山茱萸的科长,是日,在金华黄宾虹公园内。在那个有特殊意义的早春时节,我看见一树黄花,没有叶。当时我对它全无感觉,只是觉得非常好看和奇异。大约是不久之后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了名字。3月29日,我再去看它,只见到满树的绿叶和未成熟的果实。  那以后,很多长时间内我没有在其他地方再见到它。  日,在杭州植物园里,在离一株蜡瓣花的不远处,见到有棵山茱萸在开花。  由于种种原因,我多次错过了黄宾虹公园内山茱萸的花期。  至于野生的山茱萸,我还从未见到。      
  0160、花叶青木(洒金珊瑚)  花叶青木,山茱萸科(Cornaceae)桃叶珊瑚属(Aucuba),常绿灌木。  拉丁名:Aucuba japonica Thunb. var variegata D’ombr.  我刚开始对植物感兴趣时,这种公园里常见、叶上有黄色斑块的灌木较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鲜明的形态特征非常容易辩认。说不出是什么原因,私心里,很喜欢这种植物。  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它的名字是洒金桃叶珊瑚。  以后,年复一年见到它们。2010年,我发现小区里也有洒金桃叶珊瑚。拍了些照片,发现很难把它的叶拍清楚。  当我稍了解了一些植物知识后,知道种子植物都会开花,就留心去找。可是,连续几年,我就是没看到它的花,也没看到果。为此查过《浙江植物志》,明明说是会开花,这让我非常纳闷和郁闷很长时间。莫非它也是像我知道的有些植物一样,比如芋,不在原产地了,气候条件不同,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就不开花了?  日早晨,金华婺州公园,在浓密的樟树林下,意外见到洒金桃叶珊瑚顶生的两支小枝的分叉处的正开着紫红色的花!这对我来说真是带有震撼力的惊喜。细看,花有白色和紫红色两种。  回家再查《浙江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它的通用名是花叶青木或洒金珊瑚,山茱萸科桃叶珊瑚属,是青木或者叫东瀛珊瑚(Aucuba japonica Thunb.)的园艺变种。  第二天早上,在小区里也看到花叶青木在开花,不过花没有婺州公园那么多。再次注意花的生长部位,确实都是在两个新小枝之间长出花序,如果只有一个新小枝,就看不到花。  晚上,细看《浙江植物志》青木(东瀛珊瑚)(Aucuba japonica Thunb.)各论描述:“圆锥花序顶生,雄花序长5-10厘米,雌花序短于雄花序:花瓣紫红色或暗紫色……”了《中国植物志》也是如此描述。  回想认知花叶青木的过程,自己以前查植物志大约看到了“圆锥花序顶生”这句话,就只在枝顶找花,粗粗一看就以为没有了,殊不知它是在分叉两枝的新叶下藏着。说来多少是植物志的描述误导了我,不过还是应该怪自己的观察不够细致。不管怎么说,虽然晚了一点,总是看到了它的花。      
  ~^o^~  
  洒金珊瑚公园里经常有,但没见过它开花,明年三月花期我注意一下,洒金珊瑚花单性,雌雄异株,青花瓷兄拍的是雌花。
  谢谢小卦兄补充!  因为没有拍到雄花,所以我写到花只能含糊其辞了:)
  0161、长寿花  长寿花,景天科(Crassulaceae)伽蓝菜属(Kalanchoe),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Kalanchoe blossfeldiana Van Poelln.  我第一次见到长寿花,是日在金华一家面馆里,放在窗台上,当时看它的叶肉肉的觉得可能是景天科。3月20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名字。  2006年底,在小区里,发现有户人家种着一些长寿花。日,我看到它们开花了,点点红色汇聚在一起很是热烈。  后来零星见过几次,并不算常见。  长寿花4瓣的小红花挺好看,肉肉的叶似乎也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怜爱。  在植物分类上,长寿花属于景天科伽蓝菜属,伽蓝这个词是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译“众园”或“僧院”,佛教寺院的通称。不明白为什么用这么一个音译梵语来命名,莫非伽蓝菜意思是寺院里常种的植物?  顺便说说,有一本著名的书叫《洛阳伽蓝记》,我没看过,只是知道书名而已。  至于长寿花,《中国植物志》中尚无记载,《浙江植物志》则说:“原产南非马达加斯加岛,杭州有栽培。”它讨口彩的名字,多半和宝贵树、幸福树之类一样,是较新近译名,我觉得了无意味。    
  0162、费菜  费菜,景天科(Crassulaceae)景天属(Sed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edum aizoon Linn.  别
名:景天三七、土三七  大约在我对植物科属知识和实践经验稍微有了一点点积累的时候——其实就是请教得多了,看到各位老师说什么科什么属,硬生生地记住,自己接触到一些,又看了一些图片,渐渐形成一定的感觉——隐隐地觉得:景天科的植物都是肉肉。在这样的懵懂时刻,我知道了费菜这个让人费解的名字,它的叶正是厚厚肉肉的。  后来我知道,前述那个感觉基本上还是不错的,当然有少数例外,可是如果反过来推论:“肉肉的都是景天科。”那就错得离谱了。  费菜是我见过的景天属植物中叶子最大的一种,这让它显得与众不同,但是当我看到它的花,就觉得与其他几种景天属植物如垂盆草非常像。以前在小区里有几户人家种花盆里,所以经常见到。后来见到机会少了。  另外还见到过花淡紫色像费菜的植物,开始还以为就是费菜,后来才知道那是同属景天科八宝属的植物。  《中国植物志》中它的通用名都是费菜,但我还是更喜欢用另一个名字称呼它:景天三七。  费菜这个名字实在令人费解。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费菜这个名字见于(不知道是不是最早)《救荒本草》。夏纬瑛先生《植物名释札记》中说:“当是谓其可以治痱。”可以聊备一说吧。    
  前几天,在山上看到不少轮叶八宝。  景天三七,熟人眼:)
  ~_~  
  @深圳一石 735楼
08:37:11  前几天,在山上看到不少轮叶八宝。  景天三七,熟人眼:)  -----------------------------  轮叶八宝我好像还没见到过。
  0163、珠芽景天  珠芽景天,景天科(Crassulaceae)景天属(Sedum),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Sedum bulbiferum Makino  我见到的景天科植物的生境比较奇怪,一般都生长在岩石缝隙、石坎石阶、屋顶瓦缝,或者至少是贫瘠的碎砾土地上。这相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显得特立独行。但是细想想,这也只是自然演化中形成的天性,肥沃的土地对它们而言并不是理想的栖身之地,甚至反而不容易成活了吧。在我接触到的景天科植物中,珠芽景天是唯一生命力强大到随处泛滥而成为所谓“杂草”的,这让我觉得它们实在是可敬又可爱。  最早是2005年冬天,在金华蒋堂镇一处无水的小水沟里见到并拍了照片。当时对植物一点感觉和概念都没有,也不知道检索的方法,拿着手头一本旧书《浙江省常用中草药》一张图一张图对照过去,结果居然认为是石胡荽。现在分析此事,植物志上的黑白线描固然形态酷肖,很多东西体现不出来,彩绘当然要好得多,毕竟还是比不上照片原色原味。  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了它的名字,同时知道的还有同属的凹叶景天、垂盆草。  如前所述,珠芽景天随处可见,公园、小区的草坪上尤其多,在这些经常有人除草、喷洒除草剂地点能够年复一年地生长存活,总有它的生存之道。  据我所见,珠芽景天每年11、12月发芽,细小肉质的植株几乎帖着地面,叶子常常收束着,在冬天的寒意中默默积聚活力。春天是它们蓬勃生长的季节,茎渐渐地伸长,不过最高也不过10多厘米。正如它的名字所示,叶腋常常有小小的圆形珠芽,玲珑可爱,有时一碰就掉,又让人惋惜。5月上旬,有些急性子的忍不住抢先开了花,不过它们的盛花是在5月中下旬这约十多天的时间里。  景天科的花不好拍,珠芽景天当然也是如此,拍了很多照片才勉强有几张自己还算满意的,也大约能看清楚它的花了。一开始对它的花了解的不多,比如花中间5个尖尖的东西,查相关资料才知道那是心皮,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而景天属的特征之一即是心皮一般5枚。  对植物了解到一定程度才知道,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区分比较困难,有些专家也是要长期观察它们生长直到开花结果才能确定到种。我至今仍有一或几种景天属不能确定到种,因为收集到的信息不够,大多数植物也没有条件长期持续观察。现在我大致能有把握确认到种的只有珠芽景天、凹叶景天、垂盆草、大叶火焰草、费菜这几种外形特征相对明显容易区分的。  景天这个名字,实在是好,可是又不知所云。可是查来查去,也没弄明白“景天”二字的含义,却发现名为景天的植物却是现在植物分类学中景天科八宝属的八宝(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 Miq)!这就有点搞笑了,景天属的的属长居然是另一属的,这是哪跟哪啊。再查资料,可能是八宝原归入景天属,后来又独立出去了。植物分类有时也是如《三国演义》开头说天下大势一般,科属分分合合,一会儿归并,一会儿独立。        
  珠芽景天也见过!
  好,又认得个老熟人--珠芽景天了。
  :-I  
  珠芽景天我这边特别多,现在刚进入花期。
  0164、大叶火焰草(附:火焰草)  大叶火焰草。景天科(Crassulaceae)景天属(Sedum),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Sedum drymarioides Hance  火焰草。景天科(Crassulaceae)景天属(Sedum),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Sedum stellariifolium Franch.  日,骑自行车到安地镇,在公路边的小庙外大樟树主干上,看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似乎在哪儿见过它的图片,但记不起名称了。接着,在安地镇边小河对岸的山脚,又见到了它。  日,晚上在家查看《浙江植物志》景天属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大叶火焰草的图版,觉得与自己不久刚见到的这种植物非常相似,经查对分种检索表和形态描述,认为就是它。还是对自己的水平不放心,又在之江草木论坛里请教,总算确认是它。像这样自己查对出来,很有些成就感。  大叶火焰草居然是景天属的植物,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前我还以为景天属植物全是肉肉的,怎么大叶火焰草却是叶子薄薄的而且居然浑身长毛?  后来我的植物知识稍微多一些,看到的实物和图片也多一些,渐渐明白大叶火焰草虽然与我所见过的景天属植物外观上差别较大,但它们的花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尤其是那5枚心皮,这大约就是植物学家把它归入景天属的依据吧。  检点自己以前的照片时,看到自己居然早在日,在金华汤溪九峰山就拍到过一种类似于大叶火焰草的植物,但花黄色,叶子较小,查《浙江植物志》,应是火焰草。          最后一张照片是火焰草,其他是大叶火焰草。
  0165、凹叶景天  凹叶景天,景天科(Crassulaceae)景天属(Sed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edum emarginatum Migo  景天科的植物,我认识最早的是垂盆草,认识凹叶景天相对比较晚了很多,要到2006年才算认识它。因为它的特点比较明显,叶的顶端有微妙的凹入,我特别喜欢叶端这样的凹入,看上去憨头憨脑的很可爱,所以一下子就记住它了。  当时住的小区里里有几户人家种着凹叶景天,有机会经常看到它。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多次见到种植的凹叶景天。  野生的凹叶景天,先是在金华汤溪九峰山上看到。后来走的地方稍多,发现山上有岩石的阴湿处经常能看到它们,算是普遍分布吧。  我见过的几种景天属植物,凹叶景天、珠芽景天、垂盆草、大叶火焰草等,一般都是5月初开始开花。火焰草花期稍晚,要到6月。      
  最后一张很清楚,凹叶景天也是5心皮,确实和大叶火焰划一样,都是一家人。
  @小卦I 745楼
15:24:35  最后一张很清楚,凹叶景天也是5心皮,确实和大叶火焰划一样,都是一家人。  -----------------------------  《浙江植物志》中浙江省景天科有4属,伽蓝菜属花4基数,其他3个属一般都是5基数,稀4基数。  心皮我始终没有拍好过,找不到焦平面。
  0166、垂盆草  垂盆草,景天科(Crassulaceae)景天属(Sed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edum sarmentosum Bunge  认识垂盆草是很早了,应该是我念小学时就知道它了,但以前一直叫它“狗牙齿”,这个名字是哥哥告诉我的。那时候常看到狗牙齿种在屋顶,茎叶从屋顶上垂下来;或者种在花盆,茎叶蔓延出了花盆,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无端地,就喜欢它了,还有一种亲切感。  日,刚开始学着识别植物不久,在南京大学植物资源网的“紫金山植物”版块,看到垂盆草的照片和文字描述,原来就是我小时熟识的狗牙齿,这也勉强可以算是自己认出来的,多少有点成就感。当时以为这看上去比较文雅、规范的名字“垂盆草”就是它的学名了,实则严格意义上的植物学名是指按二名法命名的拉丁文名(这是后来在山花烂漫论坛里看帖时知道的),觉得这名字雅得不错,不过“狗牙齿”这样一俗到底名字也很好。  知道垂盆草这个名字后,我一度把景天属里大多数植物都当成了它,待到自己直接和间接见得稍多,又看到些资料和论坛上鉴定和讨论,才慢慢察觉出这些相似的植物其实有种种差别。我在试着辩认植物之前,对植物往往只是粗粗看个大概,不会仔细地观察,可以说是“无从下眼”。待到看了垂盆草有关介绍,再对照去观察,以前那些视而不见的特点才显现出来:3叶轮生,萼片5片,花瓣5片,心皮5枚、雄蕊10枚……  扁平、狭长、先端尖尖的3叶轮生是垂盆草区别其他同属植物的明显特征,所以容易辩别。但是景天属中有些植物叶型多变,还有的有不育茎(不育茎上的叶与能育茎上不同),分辩起来就很困难了。有一种东南景天,我见过次数应该不少,但是至今也没有把握能准确认出它来。还有佛甲草,也是没把握。  野生的垂盆草在金华一带常见,生长在山上有岩石的阴湿处。一般在5月初开花,更早的,曾在日见到垂盆草开花,也许是那一年的气候偏暖吧。        
  ^o^  
  最讨厌给植物起个讨彩的名字了  春节的时候,也买了一盆长寿花,不过是重瓣的,比这个可爱  我想长寿花一定不是她的名字,学名不知道叫什么,感觉有点像落地生根那种植物  问了群里的人,哪知道真的叫长寿花,了无趣味。
  大叶火焰草倒见过。其它的就要留心了。
  @氤氲袅袅 749楼
00:01:31  最讨厌给植物起个讨彩的名字了  春节的时候,也买了一盆长寿花,不过是重瓣的,比这个可爱  我想长寿花一定不是她的名字,学名不知道叫什么,感觉有点像落地生根那种植物  问了群里的人,哪知道真的叫长寿花,了无趣味。  -----------------------------  幸福树(菜豆树)、富贵树(好像有几种叫这个名字)这样赤裸裸的我比较讨厌。
  @墨酣 750楼
07:22:20  大叶火焰草倒见过。其它的就要留心了。  -----------------------------  我这儿大叶火焰草相对来说不是很多,珠芽景天是最多的,其次垂盆草和凹叶景天,其实还有另一种或几种,我一直没弄清是什么,不好说。
  发财树、鸿运当头,呵呵
  0167、盒子草  盒子草,葫芦科(Cucurbitaceae)盒子草属(Actinostemma),一年生缠绕草本。  拉丁名: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  对我来说,除了极常见的几十或近百种花草树木和农作物外,其他的植物都是在对植物感兴趣之后“发现”和认识的,因为之前见了也不会留意它们,更说不上去辩识了。这颇有些“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意味,其实它们一直在那里。  第一次见到盒子草,是日,在金华蒋堂镇的一条小水沟边,当时它们相对怪异样子一下惹我注目,正开着花,花瓣细而尖,还有股说不上好闻或难闻的气味。第二天,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了它的名字。  在网上看到有人帖的图还有果实,9月30日,又去看,果实是有的,模样还比较怪,分成上下两部分,中部有一条丝明显地区分,上半部分像水雷,有刺;下半部分却又是光滑的,尾部尖尖。  2006年,我发现蒋堂镇的野外盒子草很普遍。之后几年,陆续在其他地方也见到很多。  较真地说,它的正确的中文名是合子草,是指果实内一般有两粒半球形的种子,“合”通,“盒”则不通。  让我有些疑惑的是,《中国植物志》中名为盒子草,《浙江植物志》为合子草,国志倒不如省志了。  记得有一年在蒋堂拍到过它的果实和种子,但找来找去,愣是没找到照片,实在有些郁闷。        
  ‘’合子草,是指果实内一般有两粒半球形的种子‘’  原来合子草的名字是这么来的,两粒合起来的种子,一直以为是盒子草。  
  @小卦I 755楼
18:58:40  ‘’合子草,是指果实内一般有两粒半球形的种子‘’  原来合子草的名字是这么来的,两粒合起来的种子,一直以为是盒子草。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榼藤子”  【附录】合子草(《拾遗》)  藏器曰:子及叶有小毒。主蛊毒及蛇咬,捣敷疮上。蔓生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
  0168、甜瓜  甜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is),一年生蔓生草本。  拉丁名:Cucumis melo Linn.  在金华方言中,甜瓜被称为梨瓜,这个“梨”只是音,不知应该是哪个字。  在我小时候,本地只有外皮白色、近乎圆球形的梨瓜,后来才慢慢地品种多了起来。  在金华,较多见到种植的西瓜、南瓜、冬瓜、丝瓜、黄瓜等,甜瓜比较少,只是偶尔能看到。日,在单位外的地里见到一种瓜藤正开着黄瓜,当时只觉得不是南瓜也不是冬瓜(这两种当时我已经能认出来),后来问了种的人才知道是甜瓜。  查植物志才知道,我们吃的大多数瓜,都是葫芦科植物。如西瓜、冬瓜、南瓜、丝瓜、黄瓜,并且这几位都是属长,甜瓜却是归黄瓜管(黄瓜属)。    
  大叶火焰草、费草、灯台树、红瑞木都没见过实物,闽北一带好像不见野生,也许还没等眼缘。青花瓷这个贴真好,介绍得很准确,资料丰实,认识植物最好的入门贴啊。
  甜瓜我们这里叫香瓜,皮是白的,一个手那么大,有甜味,还有一种皮象西瓜的青皮花纹,更大一点的瓜,叫菜瓜,不甜。
  @闽北修竹 758楼
11:27:14  大叶火焰草、费草、灯台树、红瑞木都没见过实物,闽北一带好像不见野生,也许还没等眼缘。青花瓷这个贴真好,介绍得很准确,资料丰实,认识植物最好的入门贴啊。  -----------------------------  谢谢修竹兄夸奖!  然而叶火焰草、灯台树是野生的,费草浙江《浙江植物志》记载有野生,但我只见过种植的。红瑞木只是在公园和小区里见到。  我对植物了解不多,错误肯定是有的。
  @小卦I 759楼
21:37:43  甜瓜我们这里叫香瓜,皮是白的,一个手那么大,有甜味,还有一种皮象西瓜的青皮花纹,更大一点的瓜,叫菜瓜,不甜。  -----------------------------  说起来哈密瓜也是甜瓜的栽培变种;菜瓜又叫梢瓜,按植物志的分类,是甜瓜的变种。
  0169、黄瓜  黄瓜,葫芦科(Cucurbitacea e)黄瓜属(Cucumis),一年生攀援草本。  拉丁名:Cucumis sativus Linn.  2007年,当我刚知道有网络版的《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时,从中知道黄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瓜是从小就吃的,熟的、生的都吃,在我吃黄瓜的时候当然根本没有想过、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它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地位。知道科属之后,再见到它,有种奇怪的感觉,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在我的记忆中金华本地的黄瓜最早接触到是白皮的那种,后来才有绿皮长满肉刺的。可是据《中国植物志》,黄瓜本种“(果实)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极稀近于平滑。”那么我最初所见就是属于“极稀”了。  我常见的几种瓜类如南瓜、冬瓜、黄瓜的叶子很有些接近,但是看见多了也能区分,尤其黄瓜一般是要给它搭架子,当然更容易辨别。  黄瓜花单性(葫芦科大多如此),雌雄同株,雌花的后面带着小小的瓜。      
  (-.-)  
  0170、绞股蓝  绞股蓝,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多年生攀援草本。  拉丁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  知道绞股蓝是因为乌蔹莓。2005年认识了乌蔹莓之后,陆续在网上见到一些照片,我看着觉得就是乌蔹莓,可是高手们说是绞股蓝,让我非常纳闷。之前绞股蓝因为某种药还是别的什么对我来说是大名鼎鼎,所以印象深刻。  后来在哪个论坛(踏花行?)看到有人泄露天机:乌蔹莓卷须与叶对生;绞股蓝卷须生于叶腋。原来如此!所谓与叶对生,就是在茎上长叶的位置的另一边(相对)长出来的是卷须;生于叶腋,是指卷须从茎与叶柄的交汇处(腋)长出来。可是有些照片没有清楚地拍出卷须的情况,我就不能区分了。时间一长,又把这密诀忘了。  亲眼见到绞股蓝,最早似乎是日,在浙江省建德市通往新安江水电站大坝的路边。当时一眼见到,还以为是乌蔹莓,可是有7张小叶,并且多少感觉叶的色泽与我常见的乌蔹莓有些不太一样。8月16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蒙网友生物痴痴耐心地解答:“绞股蓝(其实两者很容易区分,绞股蓝是葫芦科的,卷须生于叶腋,小叶多于5的和5的都常见;乌蔹莓是葡萄科的,卷须与叶对生,还有小叶基本上是5)”。自己对照片,应是绞股蓝。  接下来两年都没再见过绞股蓝,对它也渐渐淡忘了,与它相似的乌蔹莓倒是每年能看到,因为实在太普遍了。  日,在金华江东镇慧明岩山上,又见到了绞股蓝。当时的记录是:  “一种像乌蔹莓的植物,但叶子不那么亮,更怪的是它的叶子的小叶有7张,中间是单独的1张,两边的小叶先是3叶共一叶柄,然后是靠里面的相对大的叶与另2张小叶各具叶柄,最后2张小叶又各自具小叶柄。也有小叶5的。绞股蓝?”  可见当时我已经基本忘记了绞股蓝,最多只有模糊的印象。  日,又去慧明岩,这次确认就是绞股蓝。  日,在家翻检照片时,才发现自己于日就已经在金华北山上拍到了绞股蓝的花。真是非常奇怪,那时距自己认识绞股蓝不过一个多月,怎么就会忽略了没有记录呢?可能是那次在山上有太多不认识的植物吧。  2012年中,在金华北山上发现几处绞股蓝。  日,在临安清凉峰十门峡景区,看到绞股蓝的花,拍到勉强满意的照片。  日,在金华北山,看到绞股蓝结果了,它的果序和乌蔹莓明显不同,果中间横向有一条线,可能会就从裂开?想起来葫芦科的如盒子草也是这样的。  在无花无果的时候,葫芦科绞股蓝和葡萄科乌蔹莓确实非常相似,它们之间的差别,除去卷须之外,我个人还观察到如下:  绞股蓝:复叶一般5-7小叶,少数有3或9小叶;叶光泽度较低。  乌蔹苺:复叶一般5小叶,初生叶有3小叶的;叶有光泽。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乌蔹苺常见,绞股蓝相对比较少见。  现在,即使是无花无果的时候,不用看卷须,我也能基本能区分出绞股蓝和乌蔹莓。所以真的熟悉到一定程度,相似的植物也能区分,就如真正熟悉的人对挛生兄弟姐妹也能准确区分一样。          
  @_@  
  收藏。偷了不少好图。
  还是青花这里好。  为何草木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古典,现在是懂了。
  @fresun 766楼
23:51:55  收藏。偷了不少好图。  -----------------------------  喜欢就好,谢谢。
  @墨酣 767楼
06:52:24  还是青花这里好。  为何草木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古典,现在是懂了。  -----------------------------  谢谢墨酣!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对植物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0171、丝瓜  丝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丝瓜属(Luffa),一年生攀援草本。  拉丁名:Luffa cylindrica(Linn.)Roem.  金华话中丝瓜叫“天罗”,许多年前当,我学到了“天罗地网”这个词后,一度想:那么什么是“地网”呢?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小时候,我所住的大院里有许多人家种着丝瓜、南瓜、冬瓜这些可以吃的瓜类,丝瓜藤茎和叶都比较有特点,茎上有明显的纵棱,叶深绿色有光泽,很容易辩认,更不要说等它结出那长长的丝瓜了,所以很早就认识它了。说起来不知是不是巧合,那时的丝瓜也和甜瓜、黄瓜一样,先是有白皮,后来才出现绿皮的。似乎比较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丝瓜的花分雌雄,雄花多一些,花后面有一小小丝瓜的是雌花。把丝瓜藤茎横切开,能看到里面是一个个小圆圈,这说明它们纵向是一簇簇的小管。记得那时还曾学着比我们大的“坏孩子”的样,躲在红砖叠成的“碉堡”里,把剪成一段一段的丝瓜藤当烟抽。  经常看到有丝瓜在藤上故意不摘下,而要等它老了干枯了,那是拿来做种的。丝瓜老了之后,摘下来摇一摇,欶欶作响,剥开皮,里面是条条筋丝构成的立体网络。如果把这网络横剖开,能看到有几个孔洞,欶欶作响的正是附孔洞边缘的种子,摇晃剧烈一点,就能把种子倒出来。小时候,很多人家都用丝瓜筋来洗碗。  读初中的时候,和爸爸一起种过丝瓜,播种、施肥、浇水、收获。记得那一年种了5棵丝瓜,到了收获季节,有一段时间,天天都吃丝瓜鸡蛋汤。  种丝瓜的时候,因为经常关注,发现丝瓜藤叶上常有一种有甲壳的昆虫,橙色,好像喜欢吃丝瓜的花瓣。多年以后,当我对植物和昆虫都产生了兴趣后,在昆虫爱好者论坛问过这种虫子,知道了它的名字叫黄守瓜,属鞘翅目叶甲科。  丝瓜这外名字容易理解,应该就是指它果实老后形成丝络。《本草纲目》中说:“此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之名。”则天罗的“罗”所指也是同一物,“天”则可能是说丝瓜高高挂着。    
  :-O  
  在鸡公山上,老师手把手教我们认识乌敛梅和绞股蓝的差别,就很难忘记了。
  @深圳一石 772楼
00:13:38  在鸡公山上,老师手把手教我们认识乌敛梅和绞股蓝的差别,就很难忘记了。  -----------------------------  有老师教就是好呵。我当时知道“与叶对生”和“生于叶腋”之后,到自己真正理解,经过了很长时间。
  0172、台湾赤瓟(附:南赤瓟)  台湾赤瓟,葫芦科(Cucurbitaceae)赤瓟属(Thladiantha),多年生攀援草本。  拉丁名:Thladiantha punctata Hayata  南赤爮,葫芦科(Cucurbitaceae)赤瓟属(Thladiantha),多年生攀援草本。  拉丁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  第一次见到赤瓟属植物,是日,在安地镇四顾屏山上,正值花期。8月14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有人说是南赤爮。  接下来几年可能也见过,也可能没见过,反正没有记录。  日,在安地镇小同村看到了将要开花的赤瓟属植物。自己查《浙江植物志》,说浙江有2种:台湾赤瓟和南赤瓟,区别之一是台湾赤瓟植株全体无毛而南赤瓟有毛。但《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则说浙江这一属有2种1变种,共3种,多出的1种是南赤瓟的变种锦赤瓟,但是这种又是无毛的。  根据上述,翻检照片,自己最初见到的和小同村的都应是台湾赤瓟,但不是很有把握。  日,在临安清凉峰十门峡景区栈岭湾,看到了南赤瓟(有毛)和台湾赤瓟(无毛)。  日,又到四顾屏,看到那一处台湾赤瓟在开花。        
  ↖(^ω^)↗
  0173、西瓜  西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西瓜属(Citullus),一年生蔓生草本。  拉丁名: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 et Nakai  知道西瓜,当然从吃西瓜开始。说来有些奇怪,我最初见到的只有黄瓤的西瓜,后来才有红瓤的。那时有人说红瓤西瓜是用那种染红的水(金华话叫倭拉水)浇灌的。而有了红瓤瓜之后,黄瓤瓜又消声匿迹了,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未见过黄瓤的西瓜了。  说起来,我小时候就有一些对植物的兴趣,会去注意一些植物。那时,常常见到有人吃了西瓜,随口吐出瓜籽,落在泥土地上,过了一段时间,就发芽了长出瓜苗来。先是两片厚厚的子叶,再是真正的叶子、藤蔓,就这样,我很早就认识西瓜藤了。西瓜的叶子形状比较奇怪——这是我最初的感觉——所以容易辩认。  现在再看西瓜苗,当然不会觉得叶形有什么奇怪,只是特点鲜明而已,用植物学术语说是“3深裂,裂片又羽状或二重羽状浅裂或深裂。”(《中国植物志》)。  与其它瓜类如南瓜、甜瓜等相比,西瓜的花相对于果实而言要小得多。这种大小相形让我觉得耐人寻味又难以理解。  西瓜虽然普遍,但要种好似乎并不容易。在金华,蒋堂的西瓜比较有名,我见过整片整片的瓜地,瓜熟的时候还在瓜地边搭起草棚看护。近些年,好像都是温岭人来这边种西瓜,可见种西瓜也是个技术活。  至于西瓜的来历,公认为是外来的,但何时传入中国则意见不一。  中国植物志》说:“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久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金、元时始传入我国。”  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说:“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nsfeld],普通的栽培植物。五代时自西部传入内地,故有西瓜之名。”  夏先生引徐光启的话(《农政全书?树艺》?):“五代鸽阳令胡峤,回纥,归得瓜种,以牛粪种之,结实如斗大,味甚甘美,名曰西瓜。”  (上面所引,似乎“回纥”前面有脱字)  胡峤《陷虏记》:“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并未说他得到西瓜种,只是契丹破回纥得到。  李时珍《本覃纲目》则除引《陷虏记》之外另有说法:“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西瓜长在地里的样子很鲜活,漫长炎热的夏天又要来了,夏天很热很烦,还好有西瓜兄和各种其它水果。  原产地非洲?不是中国的,可以理解,每年夏天台风下大雨什么的涨大水,都有报导西瓜在地里泡烂了,瓜农损失惨重,其它瓜不都爬在藤上好好的,就它西瓜不适应大水,说明原产地不是江南是一定的,江南多雨多湿地,长在地上不科学。
  @小卦I 777楼
12:10:25  西瓜长在地里的样子很鲜活,漫长炎热的夏天又要来了,夏天很热很烦,还好有西瓜兄和各种其它水果。  原产地非洲?不是中国的,可以理解,每年夏天台风下大雨什么的涨大水,都有报导西瓜在地里泡烂了,瓜农损失惨重,其它瓜不都爬在藤上好好的,就它西瓜不适应大水,说明原产地不是江南是一定的,江南多雨多湿地,长在地上不科学。  -----------------------------  小卦兄说的有理。  之前我也想到,常见栽培的类种中,西瓜、南瓜、冬瓜等是不用架子的,丝瓜、黄瓜、苦瓜这些,则必须用架子。但是说到原生种,可能还是有自然选择的因素在
  0174、苦瓜  苦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苦瓜属(Momordica),一年生攀援草本。  拉丁名: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愈是深入思考,它在我心底的敬畏就愈是神奇强烈,那就是我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规范。”  我不知康德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植物和动物,我是层次比较低的人,不像高人康德那样,只有对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样崇高的事物才会有敬畏。我看到许许多多的植物、各种各样的昆虫,更不要说电视里看到的海底世界,都会从内心发出赞叹,并对这些现象背后的那个不可知(至少我不知道)的设计、缔造者由衷地敬畏。  所以尽管实在是司空见惯,可是每次看见苦瓜的果实时,我都忍不住惊叹自然造化的神奇,不知道这样奇形怪状却又充满美感的形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在金华,苦瓜常见栽培。它的茎、叶与葡萄有些像,叶的色泽接近丝瓜,但叶形明显不一样,所以还是比较容易辩认的。一般说来,植物最美部位的当然是它的花,而苦瓜的花很普通,倒是果实美丽不可方物。如果稍仔细看,苦瓜的叶和卷须也是很多有意思的。日,我注意到苦瓜的花梗上有个绿色的圆形苞片,和杠板归有些像。  《中国植物志》苦瓜条下,“苦瓜”的名称之后有括号,里面注着:《救荒本草》。这是《中国植物志》的体例,意思是苦瓜这个名字来自于《救荒本草》。我查《救荒本草》,其中的“锦荔枝”根据形态描述和图是苦瓜无疑,只是说:“又名癞葡萄”,并无苦瓜这个名称。  许多年前,读到余光中的诗《白玉苦瓜》,咏台北故宫展出的一件玉雕,非常喜欢。余光中的诗美得不得了,但里面还有家国之痛,和苦瓜的味道有些像。          
  看见苦瓜,就知道夏天来了。  呵呵,它该叫知夏。
  白色的苦瓜苦味比较淡,绿色的太苦,不好吃。
  我不知康德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植物和动物,我是层次比较低的人,不像高人康德那样,只有对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样崇高的事物才会有敬畏。我看到许许多多的植物、各种各样的昆虫,更不要说电视里看到的海底世界,都会从内心发出赞叹,并对这些现象背后的那个不可知(至少我不知道)的设计、缔造者由衷地敬畏。  ————————  赞同。  苦瓜,它的苦里其实有丰富的味道。
  @墨酣 780楼
06:57:53  看见苦瓜,就知道夏天来了。  呵呵,它该叫知夏。  -----------------------------  但是我们这边夏天果实成熟的植物很多呵,比如杨梅、枇杷。
  @小卦I 781楼
21:33:53  白色的苦瓜苦味比较淡,绿色的太苦,不好吃。  -----------------------------  我是不太喜欢吃苦瓜,一般都加点霉干菜火炒着吃。
  谢谢阿湄!我有些扯了:)
  0175、冬瓜  冬瓜,葫芦科(Cucurbitac)冬瓜属(Benincasa),一年生攀援草本。  拉丁名:Benincasa hispida (Thunb.)Cogn.  对我来说,冬瓜和南瓜这两种不太容易分辨,至少在无花无果的时候是如此,我觉得它们的藤蔓和叶子都很相像。我是从花来区别的,雄花的外形不同,雌花就更容易分辨了:花后面的瓜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还是自己对它不够熟悉,真要熟悉了,从茎、叶也能区分出来。  说来有些奇怪,我见到冬瓜的次数并不多,拍的照片很少。  冬瓜这个名字有些奇怪。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冬瓜,以其冬熟也。又贾思勰云:冬瓜正二、三月种之。若十月种者,结瓜肥好,乃胜春种。则冬瓜之名或又以此也。”好像说不太通。  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说:“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亦为热带植物,不可生长于温带之冬季;名为瓜冬者,以其果实耐收藏,可食至冬日耳。”似乎勉强说得过去。      
  0176、南瓜  南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  拉丁名:Cucurbita mischata (Duch. Ex Lam.)Duch. ex Poiret.  注:拉丁名按《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是:Cucurbita moschata (Duch.)Duch.,中国自然标本馆(CFH)是: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  父亲在老家的时候种过地,也种过苹果、梨、枣等果树。据他自己说,还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果农,懂得嫁接果苗。  读初中的时候,和父亲一起种过南瓜、丝瓜、萝卜、大白菜、向日葵等,父亲还专门从书店买了种植蔬菜的书。  那时候,和父亲一起开地(用锄头把长满茅草的泥土挖开,敲碎原本板结泥土,拣出混杂在泥土中的石块)、播种、施肥(到粪池把粪便舀上到粪桶里,挑到地头,用水稀释后浇在作物的根部)、浇水、除杂草……种下的作物中,就有南瓜。  等到南瓜花开了,花里经常有蚂蚁爬来爬去,父亲教我把雄花滴下,扣在雌花上,外面还用稻草扎起来,过一两天才解开。  那时候经常看到,在夏天酷暑的烈日下,到了中午和下午,南瓜被晒得叶子耷拉下来,只剩下叶柄还撑在那里,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在傍晚浇了水,或经历了一夜的清凉后,叶子又神采奕奕地挺拔起来。  雌花后面结出瓜了,经过漫长的等待,瓜慢慢变大,终于可以收获了。收获的喜悦难以言说,毕竟是自己经过了辛苦的劳动。  不过,我们种出来的南瓜似乎总不如别人的大,不知是什么原因,按说付出的劳动只会比别人多,可能还是有些方法没有掌握把。  那以后,我没有种过南瓜,但经常看到别人种的。小区里,很多人家除了种植一些观赏的花卉,还有种着诸如南瓜、青菜、辣椒之类作物,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并不怎么喜欢吃南瓜。近些年,居然有人吃南瓜嫩藤,一开始我感到不可思议。自己尝了后,觉得味道也还马马虎虎。  小时候住的大院里,还有人种一种叫北瓜的,成熟果实上下两部分大小、颜色不一样,上半部分大一些,金黄色(和成熟的南瓜有些像),下半部分小一些,绿色。一般只是观赏,没有人吃。这种东西我一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最近翻阅夏纬瑛先生《植物名释札记》,“255、北瓜”如下:  食用之瓜类,有西瓜,来自西方;有南瓜,来自南方。未有来自北方之瓜,而却有北瓜之名。此盖因有西瓜南瓜,而欲以瓜从四方之名,即借冬瓜为东瓜,且又强出一“北瓜”之名耳。  南瓜属(Cucurbita L.)中之植物,在我国栽培以供蔬菜而食用者,约有三种:其一,即较为普通之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Poiret.];其二,为常食用之笋瓜(C. maxima Duch.),此种皮色之白者,俗亦呼为“白南瓜”;其三,为西葫芦(C. pepo L.)。这三种南瓜属栽培的瓜类,每种之中,都有变异品色,因而亦往往又各有其品名。西葫芦的一个变种(C. pepo L. var. Kintoga Makino)有称之为“北瓜”者;笋瓜之皮白者,亦或称为“北瓜”。“北瓜”一名,已不专指一种之瓜。  今山东省之西部(如阳谷带),有读“白”为“北”之上声者;古人称酒杯曰“大白”,实是“大杯”之音转。诸如此类,可见“白”音可转为“北”音。笋瓜皮之色白者,多称之为“白南瓜”,若省去“南”字即是“白瓜”可以因方言而读若“北瓜”。这是瓜类名称中有“北瓜”的一个来路。其他之皮色不白者,亦名“北瓜”,当是勉强欲从东、西、南、北之义。上述一些瓜类,都为热带性的植物,不当来自北方。  如此,则对我来说所知如下:  1、所谓“北瓜”,只是为了凑足东南西北四方的名称,并没有实际确切的由来。  2、我小时候所见的北瓜很可能就是南瓜属西葫芦的变种。      
  南瓜的叶子要比冬瓜的大多了呀,而且比较圆。南瓜的嫩芽及花是这个季节的美味
  @林泠烟 789楼
00:39:55  南瓜的叶子要比冬瓜的大多了呀,而且比较圆。南瓜的嫩芽及花是这个季节的美味  -----------------------------  可能地域不同,植物生长也不一样。我这边的冬瓜叶不比南瓜叶小的。
  :-I  
  0177、马?儿  马?儿,葫芦科(Cucurbitaceae)马?儿属(Zehneria),一年生草质藤本。  拉丁名:Zehneria indica(Lour.)Keraudren  先要说说在电脑里找到“?”这个字的艰难。  其实这个字在一般工具书里是有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里都有(《辞海》里还有“马?儿”辞条)。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电脑里试着用各种输入法,就是打不出这个字来。在WORD的“符号”中找,也没有。在网上搜到关于“马?儿”的,用以替换的字有交、雹、瓟、瓝、瓞、(瓜@交)、瓜+交、[瓜@交]……五花八门,就是没有本字。还有比较搞笑的是干脆省去了这个字,直接称为“马儿”的,我想那必须慢些跑才行。其间的原因我一直不明白,难道电脑里打出这个字有这么难吗?  刘夙在他的长文“《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中说:  [瓜@交]:音bao2。马[瓜@交]儿属Zehner属葫芦科。同科另有赤瓟属Thladiantha,黄瓜属还有叫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和马泡瓜C. melo var. agrestis的两种植物,这里的“[瓜@交]”、“瓟”和“泡”实际上都是一个字,应该统一。其中,泡是别字(详见下文“别字的订正”一段),而在“[瓜@交]”和“瓟”两字中,《现汉》收了前者。鉴此,此字不仅不应废除,连赤瓟属的“瓟”字和小马泡、马泡瓜中的“泡”字也应订正为此字。好在GB18030字库中已经收录了“[瓜@交]”字。  日,上面这段话,注意到“在GB18030字库中已经收录了“[瓜@交]”字。”就下载安装了GB18030字库,可是用各种输入法还是打不出“?”字。稍后,在“汉典”网站试着再查这个字,检索页中还是和以前一样用图片形式显示这个字,但在具体网页中看到居然有这个字,但是注标着有三个读音,分别是bèi(贝)、bó(帛)、kě(可),偏没有《现代汉语词典》中唯一的读音báo(雹),真是咄咄怪事。  ?的本意是小瓜,当然是指它的果实。上面那些替代的字,“瓟”按刘夙说是别字,“瓝”、“瓞”则是同义字。  其实我觉得既然这个“?”字属于生僻字,那么比较合理的是就是称呼它的一个通俗的别名:老鼠拉冬瓜,只是这个名字太长,总觉得不怎么顺溜。好像汉字四音节的名称还能顺口,五音节的话就要做为诗来读了。从我找“?”这个字过程来看,我觉得命名(定名)人有文化但是偏偏不让普通老百姓容易理解记忆实在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性。实际上一个字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命名的本意难道不是让人容易理解和记住吗?  还是说说植物这种本身,说说我认识它的过程。  我第一次见到马?儿,是日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在靠近黄浦江的地方。它们正在开花、结果。果子绿色,基本上是个圆球形。花白绿色,5瓣(也有4瓣的)。当时猜想是葫芦科的植物。10月21日,在之江论坛请教得知是“马交儿”。  到了月间,又几次见到马?儿。这时对它的印象似乎已经很淡漠了,最初一见,只觉得是葫芦科植物,光看叶还以为是盒子草,稍仔细一点看清楚花了,觉得不是盒子草,似乎以前见过,但也不能肯定是什么。可见认植物也要炒冷饭,要不然长时间不见也会忘掉。  日,在之江草木论坛看帖,认出自己不久前拍到的葫芦科植物可能是老鼠拉冬瓜。奇怪了,那么以前拍的“马交儿”又是什么呢?9月15日,按拉丁名查《浙江植物志》,原来老鼠拉冬瓜就是马?儿。  之后几年,每年都能在单位附近见到它,似乎也算是常见。        
  北方还没见过。好吃吗:)
  是有点象老鼠的西瓜。  大了搬不动,也吃不完呀?
  ^o^  
  @深圳一石 793楼
00:03:56  北方还没见过。好吃吗:)  -----------------------------  没吃过:)  现在野外除了蔷薇的果实一般敢去尝尝,其他没把握的一概不吃。
  @墨酣 794楼
07:32:24  是有点象老鼠的西瓜。  大了搬不动,也吃不完呀?  -----------------------------  冬瓜!不过看着形状是更像西瓜:)  冬瓜好理解,我猜想老鼠是指叶的形状吗?
  0178、刺柏  刺柏,柏科(Cupressaceae)刺柏属(Juniperus),常绿乔木。  拉丁名: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  据《浙江植物志》记载,柏科植物浙江有5属,5种。另引入栽培的3属,10种,15栽培变种。  野生的柏科植物,我只见过叶全是刺形的一种。最初见到是很久以前了,可能是1990年。多年后对植物感兴趣了,陆续在山上见到多次,但也没有特别留意,也有没想到要分辨它。也曾见过有些栽培的柏树,也有很多刺,但是它们往往又有一些不是刺的叶(鳞状叶)。  日,再次在山上见到叶全是刺形的柏树,才想起查《浙江植物志》,比较容易确定就是刺柏。不过以我现在对于柏科植物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侧柏可能还有些把握,其他的就一概分不清了,更不要说那些形形色色的栽培变种。  在金华一带山上,刺柏还是比较多的。我见到的一般也就2-3米高,最高大约也不超过5米。树呈塔形,笔直地向上。它们零星而散乱地分布在干燥瘠薄的山岗或山坡林间,我非常喜欢它们这种原生自然的状态。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把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