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无糖血红蛋白高是尿检能查出糖尿病吗吗?

无糖食品是糖尿病人的救赎吗 四个误区看过来_新浪茂名
无糖食品是糖尿病人的救赎吗 四个误区看过来
新浪健康博客评论
  糖尿病人要控制糖分的摄入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很多情况下,你越是控制,对甜食的向往就越是强烈。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号称无糖的饮料、点心、面包、饼干、沙琪玛、八宝粥、麦片、酸奶、月饼、粽子等食品,非常受糖尿病人及家属的欢迎,既能享受到渴望已久的甜味,又不会升高血糖,糖尿病人可以安心地吃。然而,真相总是很残酷,这类看似健康的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如果过量食用,将会造成身体的损害,甚者危及生命。
  无糖食品的四个误区
  1、无蔗糖不等于无糖。无蔗糖不等于无其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等)或双糖(乳糖、麦芽糖等),所以该类产品是无蔗糖产品,而不是无糖产品。还有的虽然标注“无蔗糖”,但在其配料表中却标注加有白砂糖或葡萄糖,而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还有一些使用的是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例如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玉米糖浆等等,它们的升糖速度完全不亚于白糖。
  2、吃不出甜味不等于无糖。馒头米饭等精细的碳水化合物,不咀嚼是感觉不到甜味的,但是它们升糖速度一样很猛。按照国家标准,每100克(毫升)食物的含糖量小于0.5克才能算无糖,但是实际情况是,添加糖在5%以下,人的味蕾几乎不会感觉到甜味。相反,有些添加甜蜜素、阿斯巴甜、木糖醇等甜味剂的食物,吃起来有甜味,但却是货真价实的无糖食品。
  3、虽然没有添加糖,但是原料本身就是碳水含量丰富的食品。例如无糖的饼干、蛋糕、点心、月饼、粽子、汤圆等食物,即使完全不添加糖,它们也是升糖迅猛的食物,因为食材原料都是精细的米和面,而且为了弥补无糖的口感缺陷,往往会添加更多的脂肪,所谓的无糖粗粮饼干的脂肪含量高达30%,肉粽、黑芝麻汤圆、点心的脂肪含量也不低,也不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和体重。
  4、即使是货真价实的无糖食品,也没有降糖的功效。没有一种食物能降低血糖,只是升高血糖的速度快慢不同而已。有些无糖食品宣称产品能降低血糖就是再误导消费者。而且这些无糖的饼干、沙琪玛、蛋糕等食物本身脂肪和热量就不低,糖尿病人依然要特别限量地吃,而且一日三餐的主食和热量分量还要相应减少。
  糖尿病人选购无糖食品的3个建议
  1、首先,要选择比较大的厂家生产的无糖食品,因为大的厂家在配料时会尊重营养专家的意见。如果制作规范的话,投料也比较准。其次,要考虑制作无糖食品的主要原料含糖量是多少?凡含淀粉的食物都含糖,病友可以查一查食物成分表,看看无糖食品的配料中的主要原料的血糖生成指数是多少。有的无糖食品配料表中标明“糊精含多少”,有糊精就代表含糖。另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碳水化合物)这三者在肝脏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选购无糖产品不仅要看其是否标注“无糖食品”的字样,还要看其配料表,看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不能盲目食用,因其中可能含有葡萄糖等其他糖类。不仅要看食品的包装上有无蔗糖含量,还要考虑食物本身是否含糖,即便有些食品的添加剂中并不含糖,但食品本身可能含糖分。无糖食品(如无糖糕点)本身是用粮食做成的,在人体内可分解葡萄糖,所以无糖食品并非不含糖。
  3、选择无糖食品时,一定要慎重,有的食品虽然标注了“无蔗糖”,但其配料表上却标有白砂糖或葡萄糖。其实,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还有的用食用糖、糖精代替蔗糖,其实质都是换汤不换药,消费者玩一些文字游戏,试图以假乱真冒充无糖食品。这就需要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不受迷惑和误导。
  此外,即使挑到靠谱的无糖食品,也不可以敞开肚皮吃,更不能因为吃无糖食品就停止或者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吃无糖食品必须减主食,主食不主张全吃粗粮。在吃无糖食品时一定要将其产生的能量计算进一天所需要的主食量中,同时要减去相应的主食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参考食物成份交换表来计算。建议:将无糖食品计算进一天所需的总能量中,在所需能量范围之内再规范粮食、油和肉类的比例。
  理性对待无糖食品
  虽然在目前市场上,无糖食品鱼龙混杂,有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不但是并非说无糖食品没有存在的意义。毕竟,选择靠谱的品牌,在管理好血糖和血脂的情况下,一日三餐之外,偶尔享受一下无糖的甜食,也是不过分的,但是要注意正餐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要相应减少,而且要密切监测血糖。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对于无糖饮料只能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不能选用。
  相关链接》》》糖尿病警报已经拉响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2013年中国医学会内分泌分会按照国际最新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对近10万人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样本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也就是说,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来自中国,东亚病夫的噩梦似乎再次降临。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中国成年人有一半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血糖值介于正常值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即糖耐量减弱,空腹血糖在6.1mmol/L - 7.0mmol/L,即空腹血糖受损状态),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没有进行足量的血糖控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身体活动的减少,导致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的出现。约有40%的18=29对的青年人为糖尿病潜在人群,这些人罹患中风、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 正文
尿中无糖不代表没有糖尿病
  科学准确的检查诊断方法是治疗疾病很重要的一环,对于的治疗也是一样的。在现在的生活环境下,临床上糖尿病的检查方法是有很多的,常见的有:
  1、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是最主要的糖尿病的检查方法。确定糖尿病病患者心脏功能状况,并判断是否有,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合并等。
  2、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酸、血粘度等都是常见的糖尿病的检查方法,帮助明确糖尿病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判断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糖尿病、等。
  3、眼底检查也是常见的糖尿病的检查方法。了解小动脉病损情况,以便对糖尿病病患者分级。例如视网膜小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表示小动脉中度受损;或渗血,或发生,表示血管损伤程度严重。
  那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有哪些误区呢,让我们来看看:
  一、尿中糖就不是糖尿病――错
  张大爷,能吃能喝能睡,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一次体检时查出他血糖水平偏高,被告知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当心可能得了糖尿病,但他检查尿糖却很正常,便断定自己只是体检当天身体欠佳,不可能有糖尿病。他说:“糖尿病,糖尿病,尿里没有糖,就自然不是糖尿病。”也许确实是糖尿病这个名字的关系,很多人的想法都和张大爷一样。那糖尿病一定会有尿糖现象吗?这是否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分泌不足,血糖就会升高,但是只要不超过肾糖阀就不会出现尿糖现象,临床上把它叫做隐性糖尿病。只要控制饮食,就能控制住糖尿的发展,但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病情或给予足够的重视,病情就可能继续发展,导致严重后果。换言之,是否有糖尿跟血糖高有关也与肾糖阀有关,有些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尿中无糖,所以并不能把它当成诊断的标准。我们提倡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每年应做一次“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时确诊或排除隐性糖尿病。
  二、尿中有糖就一定是糖尿病――错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果查出尿中有糖,就认为一定有糖尿病这也是不对的,也有不少尿中可以查出糖来的人,其实并没有患糖尿病。
  三、空腹血糖正常就可排除糖尿病――错
  有的患者空腹血糖虽然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居高不下,这也是糖尿病的一种征象。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很高,患者人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知晓率却只有40%,治疗率为25%,这与我们的漏诊率也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因为只测空腹血糖而遗漏的糖尿病患者就不下40%。餐后血糖升高是因为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使血糖下降,是糖尿病的表现,但为什么可以空腹表现良好而餐后异常呢?因为有些人在没有进餐,胰岛没有压力,没有负荷的时候,功能还可以,但一旦进餐有负荷后,胰岛功能就跟不上,血糖异常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要确诊是否有糖尿病应作全面检查,其中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关键的两项指标。血糖水平不太正常或存在危险因素的人,体检一定要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水平,不可因为空腹正常就排除患糖尿病的可能。
(责任编辑:徐蓓蓓 )
文章关键词: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逼近1亿,对于糖尿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也略懂一二。而民间也流传着关于糖尿病的种种传说,……
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糖尿病。专家指出,常规体检中,对血糖的检查往往以空腹血糖指标为准,实际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空腹血……
说到糖尿病肯定离不开高血糖,控制血糖是很多糖友治疗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高血糖,并不代表血糖高就是高血糖。下面让小编为……
糖尿病患者朋友,也许你曾经在求医的大海里漂泊,曾经吃过各种各样的药,见过各种各样的医生,但你抱怨所有药物都没有终止你的痛苦,不能了却你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1/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
相关健康数据
冯烈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擅长:  擅长各类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它们的急慢性并发症的诊疗。...
肖正华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内科
擅长:于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的诊断和治疗,...
翁建平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2型糖尿病早期干预、特殊类型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
黄燕清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生殖内分泌科
擅长:擅长运用妇科腹腔镜、宫腔镜技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对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研究。
7月25号下午,专家在线一小时为网友解答疑问
擅 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肺炎和哮喘。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患了糖尿病 牢记9个检查时间(图)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的预防和治疗的五驾马车分别是教育是先导、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根本、监测是保证,其中定期监测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糖尿病控制住就是胜利。医大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秋梅博士、公安医院内分泌朱玉霞主任医师在采访中指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糖友需要定期做以下9项检查,以随时了解病情,合理安排治疗。&
  控制好了半月查1次&
  监测血糖的次数,要根据血糖控制的好坏而定。控制得比较理想的糖友1―2周复查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
  正常的数值是,空腹血糖为4.1―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5.0―7.8毫摩尔/升。&
  需要提醒的是,若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监测次数。&
  糖化血红蛋白
  3个月查1次&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反映糖友最近两三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一般认为,一次血糖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表明平时血糖控制得不错;一次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表明此次测量前较注意控制血糖,但最近2―3月血糖控制得不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高,表明一段时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血脂系列
  1―3月查1次&
  血脂系列检查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1―3月复查一次。若血脂降为正常后,可3个月至半年查一次。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来选择或调整用药。&
  尿微量白蛋白
  3个月查1次&
  对于肾脏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控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尿检正常,3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曾有过间歇性尿微量白蛋白,经治疗后消失,可半年查一次。如果是第一次发现尿微量蛋白,应复查。也就是说,不要因为一次尿检结果就下肾病的诊断。一般认为,3―6个月内有两次尿微量蛋白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后,才能诊断糖尿病肾病。
  尿常规
  1―3个月查1次&
  查尿常规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是否有尿路感染和糖尿病酮症。尿常规检查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一部分女性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的尿路感染。如果尿蛋白及尿常规检查有问题,应进一步检查血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肾脏B超。若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说明肾脏排除血液中的废物或有毒物质的能力下降了。另外,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应该随时去医院检查尿常规。&
  天天查&
  高血压对糖友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血压会促进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等。合并高血压的糖友理想血压控制值是小于130/80毫米汞柱。糖友应该坚持天天测,可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以摸清血压波动规律。血压高且不稳定的人还要做动态血压监测。&
  心电图
  1―3个月1查&
  心脏受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而且常有无症状的情况。因此,定期检查心电图尤为重要,一般1―3个月查1次为宜,若病情稳定,宜半年1查。有过心肌梗死,最近频发心前区不适、疼痛或心律不齐,有时会停跳的病人,都需要随时检查心电图,有的遵医嘱甚至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加做心脏彩超。&
  肥胖者天天查&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80%属于超重或肥胖,减重有助于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正常的体重指数是,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18岁以上的成年人,BMI在24―27.9之间属于超重,大于28为肥胖。&
  早、晚餐前、餐后的体重会有些差别,因此应在相对固定的状态下测定,如在晨起空腹且排便后测定比较准确。需要提醒的是,肥胖者,应该天天测量体重。不知不觉中体重减轻很有可能意味着血糖在升高。&
  每天查&
  糖尿病患者中一半以上有神经病变,而且最终会在压力高的区域出现局部缺血溃烂。糖尿病患者每天洗完脚后要养成检查足部的习惯,主要看看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有畸形、皮肤有否破溃或老茧等。但凡有足部畸形、脚上长老茧、水疱、溃疡等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找专科医生来治疗。&
  “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启动&建立医生和患者之间独特的合作关系
  5月11日,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实施、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提供支持的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为期五年,包括2个部分: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将组织权威专家培训500名中青年骨干医生,然后由骨干医生培训1万名基层医生。项目培训课程在制定过程中邀请国际糖尿病中心全程参与,按照国际糖尿病治疗管理标准对中青年骨干医生的全方位培训,了解最新的国内外糖尿病管理理念,培养骨干医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提升与基层医生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最佳的综合管理服务。2.在全国选择部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通过基层医生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无缝化管理,协助建立患者互助小组,使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助互助,共同收获健康。作为兼顾医生和患者需求的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对实现“防治结合,关口前移”是个有益的探索。
新报记者&邱华艳
天津网-数字报刊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检能查出糖尿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