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义乌没几天,两1周岁宝宝发育标准额头上就出了密

为什么孩子出生没几天脸上就长了一颗黑痣_百度知道
为什么孩子出生没几天脸上就长了一颗黑痣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等(男孩呵呵)激光打掉放痣需要打麻药打深痣基本痛越弄越容易留疤打痣贵我打候贵<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6a块打完能碰水吃醋辛辣需要自脱落放吧
有些黑痣在过不了多久会没有的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热点资讯_孩子教育-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培训教育等最新资讯和热点事件 _德照网
  “小孩一天伙食费50元都不够,一个月就1000元,这相当于一家三口一个月的伙食费了。”近日,有网友吐槽称,寮步镇香市中学学校食堂价格太高,而且分量也很少,学生在学校吃不饱,希望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对此,香市中学校长袁洪发表示,学生一日三餐加起来的费用大概20元左右,并不像家长所说的要50元。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局对学校食堂物价的态度是“家长自愿,按实计收,结余退款”,如果家长对价钱有疑问,可向市发改局或者教育局反映。  家长:  请有关部门调查  “学校饭堂乱收费,有关部门是否要进行调查?”1月12日,网友“Susan0129”在东莞阳光网阳光社区发帖称,自家小孩反映,寮步镇香市中学饭堂近日推出价格为15元的套餐,价格太高,“照这样吃法,小孩一天伙食费50元都不够”。  “一个星期伙食费就将近250元,一个月就1000元,这个数目相当于一家三口一个月的伙食费了。”该网友称,除了价格贵,学校饭堂的分量也越来越少,“吃一份5元的不够饱,孩子要吃两份,等于10元一份早餐了。请问这合理吗?”  该网友称,现在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哪有精力上课。“以上说的是公立学校,免学费,但每个星期总有杂七杂八的费用要收取。”该网友称,当然目前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学生吃饱吃好的问题,请有关部门能调查核实一下。  学校:  家长说法有点夸张  事实真的如该网友所说的那样吗?  昨日,记者走访了寮步镇香市中学,据该中学的部分学生反映,该校食堂的伙食不算很差,但价格确实也不便宜,吃到的肉都很少。“吃一餐大概六七元,一般两个菜。”初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  对此,寮步镇香市中学校长袁洪发表示,学校食堂的价格并不是像上述网友所说的那样高得离谱。他介绍说,学生早餐一般是4元,午餐和晚餐大概六七元,夜宵可吃可不吃,价格为3元,一天的伙食费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只有20多元,怎么可能会要50元,“家长的说法应该有点夸张”。  “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最近确实增加了15元的套餐,有猪扒、鸡蛋等菜式,但并不是强制的,学生可以不选择。”袁校长说,除此之外,早餐的白粥和午餐、晚餐的米饭,学生都是任意打的。不过他也补充道:“但也不能保证一定没有学生吃不饱。”  袁校长称,该校一共有2000多名学生,采取全封闭式管理,学生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为了方便管理,保证食堂的饮食安全,我们的食堂还是自营的。”袁校长表示,学校自营食堂并不是为了盈利,如果学生和家长有什么意见,欢迎监督。  部门说法:若质价不符也会干预  昨日,市教育局计财科的工作人员说,东莞大多数学校的食堂是学校自己经营的,外包的比较少。至于学校食堂的定价问题,市教育局对此并无具体规定。“这很难定,因为不同学校吃饭的质量不一样。家长若有疑问,可实地去学校食堂看一看,哪里有问题,直接跟学校沟通。”  作为价格管理部门,市发改局的相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表示,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是由学校自己定的,“这不实行政府定价,我们也没有规定上限是多少”。发改局对学校食堂的物价政策原则是“家长自愿,按实计收,结余退款”。“如果家长对价钱有疑问,可以向我们或向教育局反映,如果了解发现的确存在价格和质量不符,我们也会干预。”
& & 近日,兰州一位年仅9岁的女童丁立群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珠心算队的录取通知书,随即被网友封为“神童”。其8秒搞定7个万位数加减运算的最强大脑,更是令网友拜服。  “媒体及网友的评价有点太高了,这让我们招架不住,我要尽快地让孩子回到原来的生活中,毕竟她还是一个普通的9岁娃娃。”丁立群的父亲陆唯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陆唯明称,社会对丁立群的关注太广了,一些评价用词有些夸张,为了减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从不在孩子面前提及网上关于她的报道。  陆唯明透露,近几天接到很多媒体要求采访的电话,且当他出现在公共场所时,很多人都会对他说,你的姑娘出名了!这些均给他带来困扰。  对于众人称丁立群是“神童”的看法。陆唯明表示,孩子与普通小孩一样,也正常地上着小学,只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珠心算,四年多来,由于孩子、家长和老师三方面的互相配合,持之以恒的训练才取得现在的成果。  丁立群的珠心算专业辅导老师李振全说,用“神童”来评价丁立群,他个人不是很认可。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天赋极高、与生俱来的“神童”,但是丁立群不能被称为“神童”,她只是一个优秀的珠心算选手。  李振全表示,丁立群4岁刚来的时候与其他孩子有一样的特点,比如好动、坐不住等。  “随着她学习的进展,年龄的增长,比赛经验的增多,她开始有了自信与自豪感,之后就愈发地爱上珠心算。”李振全认为,丁立群是天赋+勤奋+自信+刻苦训练,才使得丁立群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这样来概括她可能比“神童”更恰当。  对此,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莫兴邦分析称,外界的过分关注会对孩子及其家人带来不小的压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无形的弊端,孩子需要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莫兴邦还建议,社会各界需要理性地看待此事,不要过分地渲染,给孩子造成心理的压力,同时尊重孩子和家长的意见,让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等五个方面来共同培养一个“全人”。(完)
  丽水遂昌有这样一个爸爸,嗜酒如命,逢酒必醉。因为每次酒后都要闹事,三年前,妻子和他离了婚,女儿小羽归妻子抚养。  婚虽然是离了,可女儿一直是他的牵挂,因为失去了监护权,他很少有机会跟女儿见面。这三年来,每当想起女儿,他总是借酒消愁。  1月11日傍晚,他又喝醉了,借着酒劲来到前妻那里,想把女儿抢回去,还惊动了警察。就在他大吵大闹的时候,女儿小羽满脸泪水出现在他面前,当着所有人的面朗读了自己的一篇获奖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劝他戒酒。  女儿的举动终于触动了这个荒唐的爸爸,他哭着向女儿保证,“我会做个好爸爸,我会戒酒,好好爱你。”  嗜酒如命,妻子无奈离婚  为见女儿一面,他发起了酒疯  今年35岁的遂昌人华某就是这个女儿眼中老是喝酒误事的爸爸。  说起来,他曾经也是事业有成,开了家小商行,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10年前,他和妻子结婚,一年后就生下了女儿小羽,夫妻俩还买了车,三口之家的小日子过得蛮滋润的。  可是,华某有个毛病,特别爱喝酒,而且逢酒必醉。渐渐的,他开始嗜酒如命,愈演愈烈,喝到连商行的生意都无暇顾及了。  他经常在外喝酒到深夜才回家,回家之后就发酒疯寻事吵架。妻子苦劝之后实在无法忍受,三年前和他离了婚,独自抚养小羽。  虽然和妻子离了婚,但华某一直惦记着女儿,每当想起小羽,他就忍不住又开始借酒消愁。  眼看着今年年关将近,孤身一人的华某思念女儿夜不成寐,整夜整夜地借酒精麻醉自己。  1月11日傍晚,又一次喝醉酒的他来到前妻那里,想要见女儿一面。  前妻看到他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说什么都不肯让他进门,两人几句话一说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还动起了手。  借着酒劲,华某闯进房间,一把拽住小羽的手,硬生生的就要拉着女儿往门外拖。  前妻急了,打了110报警。  民警及时赶到现场,拦住了华某,开始对他好言相劝。因为他喝酒没有节制,经常喝到烂醉如泥,又没有固定工作,很难照顾好小羽的生活和学习,民警没打算让他带走女儿。  女儿朗读作文规劝爸爸  他羞愧难当立誓戒酒  听说民警不让自己带女儿回去,华某一下哭得稀里哗啦,一边哭一边还大声嚷嚷,民警一时还真拿他没办法了。  就在这时,9岁的小羽满脸泪水地出现在爸爸面前,把一本打开着的《作文新天地》杂志递给了民警。  这是一本中小学作文期刊,打开的那一页上有一篇标题为“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小学生作文,作文的作者就是小羽。  小女孩含着泪,当着所有人,抽泣着朗读了这篇劝爸爸戒酒的作文:  小羽稚气的话语,恳切的情感,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触动。从女儿开始朗读起,华某就默默低着头站在一边一言不发,间或蹲下身子捂着脸痛苦地摇头,等小羽读完作文,他抬起头时已经是满脸泪水,他没有再和民警纠缠,起身离开时哭着跟女儿保证:“小羽我一定要戒酒,振作起来当个好爸爸。”  获奖作文出自女儿的真心话  父亲自认亏欠女儿太多  小羽今年刚满9周岁,在遂昌县城的一所小学读四年级。  小羽曾经向语文老师雷老师说起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自己心里有话没地方说。雷老师把小羽的话记在心里,一直想找个机会帮帮她。  去年十二月初,华东地区举办了一个小学征文比赛,优秀作品能刊登在《作文新天地》的杂志上。小羽平时的作文成绩不错,雷老师就鼓励她把一直以来想对爸爸说的话都写出来,“相信你一定能获奖。”  小羽没有犹豫,一篇几百字的《爸爸,我想对你说》流畅完成。“全是孩子的真心话,基本没有怎么改,相当真实。”雷老师说。  征文寄出去没多久,小羽就接到消息,自己的这篇作文被杂志社录用了。今年元旦,刊登着《爸爸,我想对你说》的杂志就寄到了小羽手里。雷老师在作文的评语中说,“身为孩子,要开诚布公地指出爸爸的缺点,是需要勇气的。小作者虽然深爱爸爸,却没有回避爸爸的缺点,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说得有理有据。相信,爸爸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所触动,为女儿做出改变的。”  昨晚,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华某,他说当听到女儿念作文的时候,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当时我就哭了,这么乖这么懂事的女儿,我怎么这么混蛋,我以前真的做错了。”  这三年来,华某一直惦记着前妻和女儿,时常想起她们。“我以前也知道是因为我喝酒离婚的,但我没想到女儿会这样懂事。我想我能戒酒,我亏欠女儿太多,我想给她一个完整的家,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一定好好争取。”
  “儿子的新年愿望竟然是:希望回到还没有妹妹的时候。”“儿子才4岁,竟然出手打了10个月大的妹妹!”……日前在南京一所幼儿园举行的一场关于“二孩”的大讨论上,不少“二孩”妈妈抛出了这样的困惑:自打有了老二,老大开始闹情绪,该怎么办?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双宝”时代,家长们开始为难:两个孩子,如何爱?  现象  幼儿园统计: 近1/3家庭有二孩  有了弟弟妹妹,老大们开始闹情绪了  南师大保利紫晶山幼儿园不久前做了个小调查,全园孩子来自178个家庭,其中有46个家庭有二孩。最突出的一个大班,20个孩子中,18个来自二孩家庭。“小朋友的妈妈已经怀孕或者准备怀孕的还没计算在内。”从事幼教十多年的康萍园长关注到了这个新变化,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了,幼儿园里有小烦恼的孩子也变多了。  “妈妈生二胎,小朋友的情绪出现波动,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特殊的情绪焦虑期,南师大保利紫晶山幼儿园邀请了家长、心理专家,来了场关于“生二孩”的大讨论。  在讨论中,不少家有二宝的妈妈纷纷讲述了自己遭遇的“两孩”烦恼,“老大”在有了弟妹后的情绪反应,让不少家长始料未及。  “昨天家里吃面条,早就会自己吃的老大吵着要我喂,我在喂弟弟根本顾不上他,4岁的老大不依不饶。”  “上中班的小乐上一个月当了哥哥,看妈妈一天到晚照顾老二,没办法像往常一样接送他,晚上也无法陪他睡觉。孩子很失落,结果把对妈妈的这份依恋,转移到了奶奶身上,缠着奶奶要奶奶陪上学。”  ……  记者调查  “老大”的烦恼:“爸爸妈妈更爱谁?”  不少晋升哥哥姐姐的孩子,对于弟弟妹妹可谓“感情复杂”。这些“小不点”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我和弟弟(妹妹),爸爸妈妈更爱谁?”  小男孩愿望:“回到没有妹妹的时候”  儿子上大班的卢女士两年前生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一家人很喜欢。但让卢妈妈烦恼的是,老大和老二碰到一块就是“鸡飞狗跳”,“女儿经常仗着家人宠爱,对哥哥大呼小叫。”  有一次,两人又吵上了,哥哥气急了,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干脆就趴到地上,大哭大叫。心疼女儿的卢女士不分青红皂白把儿子训斥一顿,儿子委屈地哭起来。  今年元旦,妈妈问:“儿子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结果孩子出人意料地说:“我希望回到小时候,回到没有妹妹的时候,那样我就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了。”听到儿子这一番话,卢妈妈又惊又痛,“我们忽略了儿子的感受!”  五年级女生作文:妈妈爱谁多一点?  “闹情绪”的老大可不是仅限于幼儿园孩子。前不久南京力学小学一次现场作文PK中,五年级女生小妍的一篇《我不想长大》获得高分。小妍字里行间表达了自己晋升姐姐以后的种种失落,“晚上我坐在书桌旁在写那总也写不完的作业,我的书房门虚掩着,妈妈和弟弟捉迷藏的嬉闹声总是传过来,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天哪!妈妈居然手脚并用地在地上爬着追着弟弟,弟弟兴奋得大喊大叫。”  小妍在文中感叹道:“唉,爸爸妈妈多久没陪我好好玩了,为什么被追着玩的不是我?长大了真是没意思。”而文章的末尾,小妍也质疑妈妈道:“你究竟是爱我多,还是爱弟弟多?”  爸妈的难题: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爱  因为有一段独宠的经历,所以对不少“老大”来说,突然而至的“小二子”更像一个争夺父母的“竞争对手”。而不少70后、80后家长坦言,生了“小二子”,不仅生活上压力变大,还遭遇了“情感分配”难题。  有家长愧疚:不小心就会偏向小的  “其实不是故意的,但经常不小心就会偏向小的。”骆女士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孩,老二是男孩。“人总会习惯性地让大孩子让着小孩子,而这会让大孩子感到很多委屈。”  骆女士告诉记者,比如吃饭的时候,老大已上小学,老二还没上幼儿园,所以肯定是要忙着喂小的,大孩子自己吃,吃多吃少有时候就顾不上了;出去玩的时候,大人也是抱小的多;而最要命的是两个孩子在一起会有争抢,大人总是习惯性地叫老大让老二。  “其实想想大女儿也还是孩子,如果不是因为生了小二子,这所有的爱本来都是她的,想到这里我就会觉得对老大有些愧疚。”  有家长叫苦:不想委屈哪个但力不从心  “现在总有人羡慕我们儿女双全,却不知道我们生两个的压力有多大。”采访中,80后何先生苦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和父母那一代兄弟姐妹多可不一样。“以前只要能养活就行了,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能否给孩子好的教育和陪伴。”何先生家大女儿现在上四年级,小儿子才一年级。“两个孩子要上学,你想想,从早上起来跟打仗一样,到晚上回来辅导作业,所有的任务都是双倍的。其实,在我们心里,两个孩子都一样爱,可是孩子们并不这么想。我们不想任何一个受委屈,但往往力不从心。  专家建议  1 老大老二隔4—6岁最合适  生了老大过多久才适合生老二呢?南师大保利紫晶山幼儿园的“二胎”讨论会上,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金利波老师认为两个宝贝间隔4—6岁最合适。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金老师认为,首先孩子0—3岁是情感依恋建立期,这段时间特别需要妈妈的陪伴,以和妈妈建立亲密关系,“如果这段时间妈妈有了第二个宝宝,肯定无法专心地照顾其中一个。”其次,两个孩子间隔4—6岁,相互竞争感不会过于强烈,“间隔过短,两个孩子常会互相比较,容易有从众心理。最常见的是抢玩具,甚至抢妈妈。老大说这是我的妈妈,老二说是我妈妈。”而年龄相隔过大,两个孩子之间会有疏远感,玩不到一块。“从孩子身心健康考虑,4—6岁的年龄差较合适。”  2 发挥老大的“榜样”力量  金利波认为,“闹情绪”的老大出现在各个年龄段。前不久,金老师碰到一位厌学的初三女生,“快中考了,不肯上学了,把妈妈急坏了。”聊了几次,女孩三缄其口,在金老师耐心地劝导下,女孩才说出心事,“去年11月份,妹妹出生了,妈妈不再关心我了。”为了重新获得妈妈的关注,这个女孩想到不去上学。  “其实有两个宝宝的家庭,两个孩子会相互模仿、相互影响。”比如大孩子生活习惯好、认真学习,会给小的树立榜样,“小二子的成绩一般不会差。”如果大孩子在家庭中总受委屈,小二子容易出现烦躁、哭闹的情绪,逐渐演化到两个孩子间相互不容。“两个孩子如何相处,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家长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不要给老大造成情绪的丧失感,另外要积极引导老大树立榜样的力量。  “实战”经验  1 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  王女士的小女儿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大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两个女儿也时常拌嘴甚至打架,小女儿爱告状,大女儿说我们偏心。”如果妈妈置身事外,“你们俩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时小女儿没了撑腰的,两人闹点小脾气很快就和好了。  2 提醒亲友别冷落老大  “小女儿出生后,串门的亲戚朋友一个劲夸宝宝长得漂亮。大女儿非常失落,见到妹妹从以前很开心慢慢变得排斥。”一位大班孩子的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如果有妈妈想二胎,一定记得和亲友打招呼,上门探望新生儿时,别冷落了大孩子。”  另外,这些话, 最好别对孩子说  “这是妹妹(姐姐/哥哥/弟弟)的玩具,你玩自己的。  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争夺玩具,同款玩具会买两件。其实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从而获得与人分享的喜悦。反之可能会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分享的重要,令孩子间关系疏远。  “你们两个,哪个乖就爱哪个。  “谁乖就爱谁”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妹妹(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她(他)玩玩。  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即使孩子陪弟弟妹妹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让大孩子感觉失落,这样无形中还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1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联欢会在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龙湾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爱心驿站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同台联欢,纪念他们收获颇丰的一年。  据悉,自2014年3月份以来,这些大学生们在龙湾小学开展的各类艺术授课、义务墙绘、文艺活动等志愿活动近200人次,参与的志愿者逐渐扩展到山艺的各个学院。志愿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授课精彩纷呈,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欢迎,他们还为小学生们募集了书画和美术用品。该校校长在联欢会上授予志愿者们“公益助学,情溢校园,青春梦圆,艺韵龙湾”的锦旗,称赞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精神,感谢他们将感恩、进取、乐观和责任带给了孩子们。  “参与支教活动,我们比孩子们收获的更多。在实践中我们得到了锻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实现了个人价值。”爱心驿站的负责人丛千慧表示,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帮教工作中来,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为乡村的艺术教育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小学门口出现一种‘校园诅咒贴’,其上有很多内容低级的诅咒话,填上名字就可拿来诅咒同学或老师。”郑州市民陈先生反映,小学门口有商贩在卖“诅咒贴”,字里行间充满报复和敌对心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象:小学旁摊点现低俗“诅咒贴”  日前,记者来到郑州市秦岭路小学,在校门口北侧的人行道上,看到有摊贩在出售“校园诅咒贴”,每套售价0.5元。内容低级庸俗:“我诅咒××像个精神病”、“我诅咒××天天大街裸奔”……每张贴纸还配印与咒语相应的卡通画,空白处可填写被诅咒人的名字。  记者买了两套“诅咒贴”,包装上未见厂名、厂址,印有功能介绍:可以缓解不开心情绪,刺激创造灵感,彻底毁三观,掉节操无下限。  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兴奋地说,这种贴纸想粘哪儿就粘哪儿。讨厌谁就填上谁的名字。  “知道‘诅咒’的意思吗?”记者问。“就是骂人呗!”一个男孩答。“啥呀!不是!是希望不好的事发生在你不喜欢的人身上!”另一个男孩嚷道。  家长:不应盯着“诅咒”上纲上线  “学校门口咋能卖这种东西呢?这种贴纸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白姓女家长表示,她不想让自家孩子接触此类满含负能量的玩具。  一些家长则表示,“诅咒贴”不过是孩子们玩的一种小游戏,算是恶作剧的一种,风行一时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太大惊小怪,孩子闹着玩的,算不上多恶劣!”一位男家长说。还有家长表示,这种小玩意家长根本禁不了,不让孩子买反而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我觉得不用盯着‘诅咒’这俩字儿上纲上线。”  该校一位刘姓老师表示,学校对商贩在校门口卖这些东西非常反感,有些小贩甚至还出售臭气弹等。“担心这些东西会扭曲孩子的心灵,使其产生暴力倾向,只能让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校方也曾与学校所在办事处和执法局协调过,但商贩像打游击一样,执法人员查完刚走,商贩后脚又回来了。“老师的管理不能具体到每个孩子身上,希望家长多花些时间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设上。”  专家:披“玩具”外衣的负能量游戏当禁  “这不适合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接触。”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彭熠表示,“诅咒卡”披着“玩”的外衣,常令家长忽略其对孩子产生的消极暗示以及对孩子人格成长的不良影响。小学是孩子与人交往的学习阶段,“诅咒贴”会给交往中遇到冲突与矛盾的孩子灌输恶意的敌对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接受诅咒、侮辱等负能量。  “‘诅咒贴’受孩子们欢迎,说明孩子有情绪需要缓解,有压力需要释放。但这种发泄的做法不可取。一旦孩子将这种处理情绪的方法固定下来,很可能由诅咒升级为暴力攻击。”彭熠说,老师与家长应给予正面引导。“可以通过心理剧让孩子懂得宽容和积极沟通才是化解矛盾、与别人友好相处的法宝。”  网友观点交锋  反对派“润”:孩子从小接触这些负面东西,长大后会认为解决不满的办法就是埋怨别人,诅咒他人。孩子为啥会买这样的卡?家长、老师应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为孩子找到更多疏通心结的办法,引导孩子找到积极向上的娱乐。  反对派“杜丽娜”:诅咒卡对孩子的成长及身心健康不利,应当阻止此类卡片出售。  温和派“可小可”:孩子是觉得好玩,游戏玩过就忘了。我们小时候也会说:“祝你下次考试得零分!抱鸭蛋!”一种玩笑而已。不用大惊小怪,只要循循善诱,让孩子学会分辨,找到更多有趣味的好游戏就好了。
  沈从文说,人生的价值不过是占有几十年的时间,而小编觉得,人生的价值还在于尝试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对自己如是,对孩子更如是。尝多了,就会发现,苦味有时也会回甜,辣到流泪也是一种享受。所以,在你和孩子一起生活的这有限的十几年里,你要带领他去品尝什么?如何让他学会享受这五味杂陈的世界?  德国教育专家和同伴用了33年,调查走访了15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整理出了这份7岁前孩子应该具备的社会认知经验清单。看看德国孩子7岁前,都尝到了哪些人生滋味吧。  1、体验过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语。  2、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承受输的结果。  3、体验过压抑的心情。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间的基本联系与影响,诸如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尿床等。  4、原谅过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5、知道表示情绪波动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气球‘砰’地一下炸了”,“像水满得从桶里溢了出来”。  6、有过情绪体验。例如,自己学习进步曾引起周围人愉悦满意的情景。  7、有过亲情体验。看过父亲刮胡子。  8、曾与父亲一起做过家务。例如,做饭、擦桌子、铺床、做手工;曾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生病时得到过父亲的悉心照顾。  9、有过身体体验。体会过人体在水中的浮力;会荡秋千,体会过身体与秋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  10、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即与1人或若干人把枕头扔来扔去地疯玩)。  11、冬季堆过一个雪人,在沙坑里挖过一个沙碉,在小溪中搭过一个水坝;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风灯。  12、有关于厨房的基本常识。例如,什么是味道浓厚;什么是食物发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体;掌握基本厨艺;搅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筛子过滤;懂得烹饪用语(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许”盐的用量。  13、有过旅游的体验。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体验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  14、曾在别人家里过夜,接触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15、认识家庭的亲戚朋友,能初步理清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干女儿……  16、有过施舍行为。曾把钱放进乞丐的帽子中,放进街头艺人的琴盒中,放进公众的捐款箱中。  17、有过一些心理体验。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项修改建议曾经被他人或集体采纳,自己在那一时刻像一个拯救者。  18、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曾画过一张自画像。  19、听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和寓言知道受难和安逸。  20、参观过博物馆,感受过那里的一种特殊气氛。那些来自久远年代的陈列品将永久地存在下去。曾参观过一个古堡,体验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老祖母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的完全不同,家中收藏的珍品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  21、有收藏的兴趣。  22、知道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并被分成五大洲。  24、能记诵报警电话号码、医院急救号码或是火警电话号码。  25、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理解如下两句话的意思:“这事只有你我知道。”“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26、曾实现过自己的一个诺言。  27、曾推选出一个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参加会议讨论。  28、掌握一种防止食物腐烂的保鲜方法,会修理简单的东西。购买一件物品时会首先考虑维修是否方便的问题。  29、能区分农贸市场和超级市场。  30、发育速度略微超前,比实际年龄稍成熟一些(比如以玩具说明书上规定的年龄为标准),能向成人解释自己的手工制作。  31、曾经提过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32、曾经爬过一棵树。  33、曾不小心掉进一条小溪。  34、在农田里撒过种子,收割过农作物。  35、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  36、会将电器(比如一个收录机)插头插入插座。  37、知道典型的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如果有人问到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  38、有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愿望,对“服装风格”有所感觉,比如会说:“这件毛衣不适合我。”  39、曾给别人写过信,并从来信中得到过慰藉;满怀热情等待过一封信的到来,或者收发过一封电子邮件。  40、曾好奇地想:如果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沙盘上会是什么样?要是写在雪地上、森林的地上和结霜的窗户玻璃上又会怎么样?  41、接过一张白纸,想到即将在上面画画就会紧张和兴奋。  42、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一本书。  43、曾在一幅描绘冬天景色的画上看到过用蓝色表示阴影。  44、曾经向别人讲述:今天我做了个梦……  45、调解过一场纠纷,并使双方停止争执。  46、使劲想象自己出生前的几个月或几个星期是什么模样。  47、有意识地削过水果皮,然后打开果核看个究竟。  48、曾经对树叶上的脉络和自己手上的血管进行观察,并加以比较。  49、能够分辨不同水果的香气,至少有3种最喜爱的香型。  50、能够找到自己唱歌的音调,曾经把自己的名字当作歌词唱出来;可以模仿鸟和动物的叫声;参加过一次多声部的合唱,并经历了各种声部的协调过程;在大自然中听过回声,从脚步声中感觉到过节奏,知道自己的耳朵有无法承受的音高限度。  51、能够控制自己的力量(比如在打鼓或是帮人按摩的时候)。  52、掌握诅咒和骂人的话,能把握这些话的使用场合和深浅程度。  53、钉过钉子,拧过螺丝,换过电池。  54、能将电话上听到的信息传达给他人。  55、看到别人把东西掉在地上,能主动帮助拾起来。  56、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  57、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  58、能识别跑步、走路和漫步之间的差别。有过长途跋涉的体会,有过含饥忍渴走长路的经验,体会过“目的地就在眼前”的感觉。  59、认识几种树叶,知道大自然中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植物不能吃。  60、认识大自然的多面性。大自然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艰难、脆弱、需要保护的一面,同时也是不可战胜和藏有危险的。  61、曾与别人为一条既定的规矩进行过争论,曾经改变过一条规矩,能理解常规和例外的相互关系。  62、对计量单位有一定的概念。比如,3公升相当于3个装满的牛奶瓶,并会用自己的身高丈量房间。  63、会举一反三。我会什么?电脑会什么?初步建立“智慧”这一概念,知道人的智慧和技术创造的人工智慧。  64、做过表象和存在的化学实验。知道空杯子并不是空的,因为里面还有空气。  65、曾根据操作规程做过一次实验,并多次反复练习。  66、曾给自己测过脉搏,也给小伙伴和小动物测过脉搏。  67、认识一位大师、一位专家或是一位能手,并与他们一道“工作”过。  68、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孩子(一个普通的孩子)而自豪。
  1月8日上午10时36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林森浩投毒案公开宣判:维持原判(死刑)。  听到这个消息,一直关注此案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沉默良久。在他看来,林森浩的悲剧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在当下很多校园里,或许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林森浩们”。  “他们认为孩子没有问题的想法,恰恰是造成孩子问题的根源”  林森浩投毒案让很多人想起多年前的杀人大学生马加爵。当时,孙云晓曾断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类似的悲剧还可能发生。  这个断言如今已成现实。近年来,高材生恶性杀人案已发生多起。这些案件存在惊人的相似:起因都是由生活琐事引起;犯案者大多是家人亲友心目中的高材生,但性格偏内向、敏感、偏执、情感匮乏、人际交往能力低,虽然智商很高,但对生命都很漠视;犯案者的家境通常也都不太好。  林森浩在父母眼中一直是听话的“好孩子”。“林森浩从小到大特别听话,从未给家里惹麻烦,学习成绩特别好,因此大人们对他都很放心。”林父说。林森浩成为犯罪嫌疑人后,家人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平时老实规矩的他会做出这种事情。  “这就是这个父亲最大的悲剧。他只看到孩子好,实际上完全不了解孩子的三观。他们认为孩子没有问题的想法,恰恰是造成孩子问题的根源。”孙云晓说。  在和外界的交流中,林森浩反复说对不起父母。但他也意识到,他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后,在看守所曾写给父母一封“家书”,尝试进行心灵沟通。他在信中推荐父母和姊妹们读一本叫做《心灵控制术》的书,嘱咐他们克服自身性格缺点,成为精神富有的人。这一举动却被父亲解读为“幼稚”。  “很多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回首往事时,都会发现,自己曾经被长时间地忽视。”孙云晓分析,这种忽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当你没有取得突出成绩时,别人可能对你完全视而不见;第二个阶段,你取得了冒尖的成绩,人们又只关注成绩,忽视了精神成长。前者是整体性的忽略,后者要更为隐蔽,但这种忽视更可怕,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在接受采访时,林森浩曾对自己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做了反思。他认为,“底线”是需要学习的。“除非在很小的时候,在家庭环境中有强烈的反反复复的刺激,要么长大之后自己学习,必须是经过反复不断的强化”。  不只是林森浩的家庭,事实上,国内不少家庭在教育中都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底线的要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近年来做了一系列调查,结果都稳定地指向:在中小学生的感受中,大部分父母都更看重学习成绩,而非道德问题。高达70%的中小学生表示,父母会把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  一名韩国教授曾表示,道德低下的人10岁后将难以生存。一个孩子10岁之前就要掌握道德智能,核心就是明辨是非。  很多“林森浩”急于否定过去的自己,成了精神世界的孤魂野鬼  林森浩认为当下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若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自己,他觉得最恰当的是“蚂蚁”。  他在一篇QQ空间日志中写道:“像《恰同学少年》里面那个在进大学时对着学校领导说他自己父亲是他雇用的挑夫一样,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  “我的潜意识中确实有着一种想借助裙带关系上位的成分,可是我的自尊心又时不时把我给拉回来继续奋斗,形成了我矛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林森浩反思道。  孙云晓感觉,很多从艰苦环境走出来的人,会用一种更极端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独立价值和尊严。他们通常急切地摆脱过去的一切,想使自己脱胎成一个新人,可往往又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最终陷入空虚,成了精神世界的孤魂野鬼。  林森浩在自述中曾坦言自己“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  孙云晓对一件事印象很深:林森浩宿舍的饮水机,之前都是平均摊水费。从2013年2月起,林森浩与黄洋在饮水机费用上产生分歧。林森浩提出,不再分担水费,自己另外买水喝。  孙云晓认为,这里面其实反映了一种价值观——“我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吃亏是弱者,是冤大头。我的个人价值和尊严不能有任何被冒犯”。  林森浩曾在电视节目里听到一句话: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制定规则的。这在他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恍惚地以为我找到了突破口:我要成为一个善于制定规则的人,在生活中要不吃半点亏,还要欺负欺负别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模糊的认知隐隐地引领着我犯下了这个罪大恶极的过错。”  投毒案发生后,林森浩多次剖析自己的内心,“我以前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反省自己不够强势,一直在纠正。我参加社团,就是为了克服内向的性格,锻炼自己。但纠正的路有点偏,开玩笑都要占上风”。  “当下我们的家庭教育特点就是望子成龙。在这种教育里,做个平凡人意味着无能,做个工人农民像是失败。”孙云晓说,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必定会成为普通人。做普通人等于失败的心态,会让很多青年感到失落和焦虑不安。诱发各种人际矛盾甚至伤害,处理不好就会像林森浩这样。  在日本做交流时,孙云晓曾发现,日本孩子希望长大后开花店、当美容师,太正常了。他们的中小学经常组织运动会,个人项目很少,集体项目很多,重视团队合作而非竞技。他们还会请街道大妈上主席台讲话。而在我们中国,能上主席台的一定是成功人士或者领导。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2年5月一项民调显示,93.3%的受访者感觉当下青年急于成功的心理较为普遍。产生这种心理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存在浮躁焦虑之风”(75.9%),其次是“来自父辈及同龄人的压力”(54.8%),48.4%的受访者直言是
“盲目跟从单一的价值观”。&
  江西铜鼓县人莫文峰去年11月查出罹患白血病,目前正在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治疗。为了筹集60万元的治疗费用,年仅10岁的儿子小熠利用课余时间捡拾废品卖钱。同时,小熠还承担起了在家照顾奶奶和弟弟的重任。  2014年11月,37岁的莫文峰在南昌市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11月18日,莫文峰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治疗。同莫文峰一起来北京的,有他的妻子和三姐。留在家里的只有70多岁的母亲、10岁的大儿子小熠、3岁的小儿子。  12月23日,莫文峰成功地接受了心脏手术。莫文峰五姐莫凤娥的骨髓也与莫文峰配型成功。目前,莫文峰已经进行完了第二个疗程的化疗,精神状态良好。三姐说,需要再进行两个月的化疗才能够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医生告诉莫文峰,想要治愈白血病至少需要60万元。  小熠得知父亲的病需要大笔治疗费用后,他主动包揽了家务、做饭、照顾弟弟和年迈奶奶的责任。而为了给爸爸筹钱治病,小熠还利用课余时间在街上捡拾废品。  小熠家附近的面包店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能够看到小熠肩扛着硬纸箱板、大矿泉水瓶等废品在附近转,“这孩子很懂事,也挺可怜的”。出于同情,陈先生许诺小熠以后可以免费在店里吃早餐,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帮助减少孩子捡拾废品的次数。莫凤娥说,小熠自父亲赴京治疗之后,一共收集了六七百斤的废品,但一共也没有筹到100元。  小熠的班主任罗老师表示,得知小熠在街上捡拾废品,自己很心疼,“希望小熠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正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小熠被当地媒体报道后,铜鼓县民政局等单位领导到其家中送上慰问金。目前,县关工委已联系爱心人士,将给小熠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  □对话  小熠想为爸爸筹医药费做点事  京华时报:你当时为什么想捡废品?  小熠:我想为爸爸筹医药费做点什么,只知道这个能赚钱。  京华时报:父母知道以后担心吗?  小熠:是很担心,也劝我不要去,但我还是坚持去,因为我仍然觉得应该为家里做点什么。  京华时报:你最多一次背多重的废品?  小熠:我记得是22斤。  京华时报:你有多重啊?能背22斤废品。  小熠:我有60多斤重。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足够担负起家里的责任。  京华时报:受到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资助后还会去捡废品吗?  小熠:天气好的时候还是会去,我不希望白白地得到别人的恩惠,我要通过自己的付出得到才安心。  莫文峰孩子只是想让家里人安心  京华时报:当孩子提出要去拾荒的时候,你同意了吗?  莫文峰:同意了。不过,我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京华时报:为什么同意了?真的指望他靠拾荒筹钱吗?  莫文峰:我当然不会指望拾荒筹钱。我觉得他拾荒主要是为了让家里人安心,让我知道他在家里有事干。如果不让他拾荒,他也许会觉得自己没有用而伤心。我远在北京,不希望他伤心。  京华时报:你对孩子的未来有规划吗?  莫文峰: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够上大学。如果最后因为我的原因,造成孩子失去深造的机会,我会觉得很愧疚。&
  长兴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学校不断增加,目前共有7所。据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方红峰介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不仅让残疾儿童有了更多与正常学生交往、互动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享受到同等受教育权利的待遇。  李正(化名)是长兴第五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今年十一岁,因为患有脑瘫,他与班上的孩子相比有些与众不同。  下午2点钟,班上正在上制作课,全班40多名孩子拿着制作工具各自忙碌着。只见李正用弯曲的大拇指和食指撕扯着一份报纸。  “李正,你打算做什么呢?”第五小学副校长涂春香走过去问他,“我要……机……”看到熟悉的涂老师前来,李正“哇哇哇”地说了一通,涂老师微笑着听着,旁人无法听懂他在说什么,但涂老师却完全听懂了。  “这孩子以前都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更不会写字,每天坐在凳子上,像个木头一样,班上同学不敢上前和他交流,更不敢和他交朋友。”涂春香说,在学校工作多年,说起李正以前到现在的变化,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时,融入一个新集体对李正而言似乎“难于上青天”。“尽管不会说话,但从他的眼神中能够看到对新朋友的渴望。”三年级(1)班班主任王金珠告诉记者,后来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开始和李正一起交流玩耍,他也渐渐地融入这个集体。  在所有人的帮助下,他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更让人惊奇的是,每年的期末考试李正的英语成绩总能拿到全班第一,其他科目成绩也名列前茅。  据悉,在长兴除了让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该县教育局还安排了资源教室等方法让残疾儿童尽早融入社会。  长兴县教育局组宣人事科副科长闻玉祥告诉记者,针对他们的不同状况,像自闭症、脑瘫、低视力等等,我们会对相关老师,按照浙江省出台的政策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在平时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变得更专业。  “对每个残障儿童我们都会建立档案,对他们的情况、表现、效果,老师们都会有记录。目前长兴县已经建立7个资源教室,在整个湖州市是算多的,我们争取15年再建3个。”长兴县教育局副局长钱海杰笑着说。  钱海杰还告诉记者,2015年,他们将鼓励和重视残疾儿童接受幼儿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特别是一些职业类高中,培养残疾儿童学习一些职业技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浙江省就开始了轻度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并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随班就读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方红峰透露,浙江省2014年残疾儿童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只有把残疾儿童教育提上去了,浙江省整体教育水平才会跟着上去。”&
  如今,“婚外情”、“婚前性行为”可能就在孩子们身边,身边的亲人可能就是这么“示范”的。影视剧整体上日趋开放,在大环境之下也难以“剪”得“干干净净”,网络不良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堵也堵不住”的各类“不雅图片”,成年人看着都“脸红”,却时时存在、无法完全清除,一些孩子们玩的游戏里面也偷偷地植入一些“成人内容”……孩子们早就被包围在了“成年人的世界”之中,哪里有接触不到“公主不为王子打胎”的信息净土?  让孩子们始终处在“真空”或“净化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已不现实。“公主打胎”进作文,其实正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既然无法“堵”就不如“疏”。小学生作文中涉及“打胎”和“公主与王子的爱情”,以及“婚外情”,说明性意识已经在孩子们心里萌芽,如果采取“惊恐态度”乃至采取“扼杀”的方式,强硬要求孩子“纠正”观念,孩子们骨子里的“认知”却并不会改观,最多是将“打胎”和“婚外情”的个人看法埋藏得更深;应科学巧妙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告诉孩子们“公主”这样做的“代价”,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为什么不好、为什么得不到社会认同等等。  小学三年级作文涉及“公主打胎”,说明一些有关性和异性的“困惑”已经潜在地来到了孩子们心中,“压制它”、在问题面前当“鸵鸟”都是不行的。老师和家长们应与孩子们真正坐在一起,好好交流,让孩子科学认识成年人的世界。□毕晓哲&
  8日,一篇孩子的作文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在老师晒的作文题中,这个三年级的孩子描绘了自己“眼”中的童话世界。王子和公主结婚了,却发现公主和另外一个男的好了。在王子的逼问下,公主承认是前男友,而且还怀上了他的孩子。最后,在名医的帮助下,王子用棍子打公主肚子,胎儿打掉了,王子和公主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篇作文,孩子写得认认真真,大人却看得不寒而栗。  出轨、打胎、拯救婚姻。沉重的话题,一个孩子是怎么知道的?也许像网友说的,肥皂剧看多了,可我更觉得这像是在写心中的故事,孩子希望用童话来安排正在婚姻纷争中的亲人战胜第三者,永远在一起。不管是什么,10岁不到的孩子浸淫着成人的观念,说着惊人的话语,都不正常。  当大量不健康的画面、镜头、信息和观念,不加过滤地灌入孩子们的大脑,身边人的不良示范又在颠覆着他们正面认知,小小年纪如何抵挡得了这么多“少儿不宜”。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他们小脑袋里不断报警时,可曾得到大人们多少帮助?帮他们过滤掉污浊的毒素,留下清新的滋养,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只重视课本,而忽略比课本更复杂更诱惑的世界,前者必定败给后者。没人扶持的小屁孩们就凭着自己的认识在耳濡目染中自学成“才”,这和小鱼儿在污水中长大有何区别!  前阵子有本儿童读物,出现了小猪被暗示“意思意思”给猩猩经理送礼的内容,引发讨论。不少人觉得,现实就是这样,为什么要让孩子生活在虚假的童话里,那样他们走向社会将处处挫败。童话和现实的确是两个世界,可不该强调这是有你没我的二选一。这就跟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一样,在理想里面对现实,在现实中充满理想。我们本该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孩子接受美好的教育,让他们用美的东西改造糟粕,而不是毁掉心中的童话接受眼里的现实。何刚&
  这45条,朴素又精彩,把大多数芸芸众生纠结的教育问题都说到了。2015年,也许这是最好的推荐。  1、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2、父母最需要意识到的就是,无论自己所受的教育还是自己的品行都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要一点一滴挤掉自己身上的毒素,才能“更配”为人父母。  3、在一个温和、充满善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不会出现大问题。孩子性格与品行出问题,责任基本出在父母身上。  4、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用一生的力量说出 “我相信你,孩子!”  5、任何教育的进步都是极其艰难和缓慢的,与其期待国家的教育变革,不如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与其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不如从家庭教育的改进做起。孩子的未来不是掌握在学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6、无论你到哪里谋生,无论你生活多艰辛,请一定带上你的孩子。孩子不在你身边,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险之中。  7、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  8、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有助于小孩获得较好营养,较高学业成绩、较不会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即使父母双方只有一人能赶上晚餐也会有上述效果。孩子的未来,往往在餐桌上和客厅里就已经决定了。  9、切勿在就餐时训斥孩子,餐桌是共享食物,交流思想与见闻的佳所。融融的亲情也有助于孩子学会感恩和餐桌礼仪。  10、切勿在孩子临睡时进行教育,时常怀着恐惧、带着泪水入眠的孩子,生命会变得十分晦暗。  11、快乐的孩子,都有伙伴,孤独的孩子,性情容易变得古怪。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2、你每天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慢慢的,你便会有一张什么样的脸,是孩子塑造了我们的面貌。  13、和孩子交谈,六岁之前适宜面对面,六岁之后要逐渐改为肩并肩。因为六岁之前的孩子在意你对他的关注,而青少年则不希望你“盯着他”,而是能够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交谈,这样他更容易打开心房。  14、父母发现自己误解了孩子或教育方式不当,应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  15、有教养的父母,不一定就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缺乏教养,孩子必倒霉。  16、要正确对待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或与老师争吵。  17、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或其他家长议论孩子的优缺点。  18、孩子在学校遭受不公正、不人道的待遇,父母应主动与学校沟通、替孩子申诉,但同时也须意识到,如果这样沟通、申诉毫无效果,你就需要设法为孩子换一所学校。  19、即使孩子的学业成绩欠佳,父母也应全力鼓励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同时应该有勇气放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因为最终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是他的学习成绩,而是继续学习的信念。  20、孩子成绩欠佳时,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变得沮丧、狂躁、失去信心,孩子即使输掉学业,他也不一定会输掉人生。如果父母丧失希望,孩子的人生一定也输掉了。  21、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抚养的麻烦在于,祖父母对孙子的喜爱往往超过了对自己儿子的喜爱,同时祖父母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孙子的父母更聪明更有经验,只有他们才能够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22、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旦为养育孩子出现分歧甚至争执,几乎没有调节与改善的可能,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脾气最坏的人手里”。  23、解决家庭中养育第三代人权力的争夺,最好的办法是分开居住,由父母独立养育自己的孩子。最糟糕的情形也莫过于,你可能暂时伤了自己父母的心,但你因此可以尽到更多对孩子的责任。  24、为贪图生活的轻松、舒适而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或保姆的家长,其实是在与未来做一场豪赌。  25、在中国有60%的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极度忧虑,但其中不到1%的父母是为孩子的睡眠不足忧虑。很多儿童的未来其实是输在睡眠严重不足上。一个孩子只要睡得好,看世界看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样。  26、如果孩子情绪狂躁,先检查一下他的睡眠。如果家庭中冲突不断,先检查一下全家人的睡眠。  27、只要出自真诚,对孩子的表扬与鼓励越多越好。当孩子往前走,他回头时最渴望看得到的是鼓励的眼睛。  28、艾瑞克·佛罗姆说:在性爱中,两个分开的人结合为一体。在母爱中,曾为一体的两个人被分开了。母亲不仅需要容忍,她还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同她分离。母亲以爱和具体的帮助,使孩子顺利与自己分离。  29、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  30、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后续学习时的“学业枯竭”,也就是早期学习投入过度,后续学习必然失去成长的空间。  31、任何身体或心理的疾病,如果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往往都是最难治愈和最严重的。  32、在严酷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孩子适当的对分数的钝感力,有助于他更好的成长。  33、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尺的学校生活中,成绩落后、思维迟缓的孩子很难不受到伤害,培养孩子适当的对批评与伤害的钝感力,对他的成长更有助益。  34、尊重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如果尝试失败了,继续鼓励孩子尝试别的,直到找到他喜欢的为止。  35、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必要的条件,一个孩子的天份越高对成长所需要的条件也越为苛刻,所以,“莫扎特如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种灾难。”  36、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必要的条件,一个孩子若有智力或健康方面的重大局限,他对成长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更为苛刻,为人父母就要倾其全力给予孩子关爱与帮助,孩子任何进步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  37、一个孩子若是性格内向、羞涩,就让他内向、羞涩好了,什么时候想改变是他自己的事情,你根本不应该勉强他。  38、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各是各”的意识,就是要分清楚每件事情原因和责任之所在,既不能“数罪并罚”,更不能让孩子承担他不能承担的责任。  39、当众责骂和惩罚孩子,几乎就是一种可怕的虐杀。  40、即使你认为非常有必要批评或惩罚孩子,也需要先克制一下,克制可以避免犯错,变得从容、理智,这都有助于你在教育孩子上做到“最不坏”。  41、越是“成功人士”越要警惕自己对孩子成长的忽视与盲目自信;越是“底层人士”越要避免自己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灰心失望。  42、天生胆小的孩子,你不能强迫他变得大胆,对儿童所有本质特性中不足之处,首先要尊重与理解,然后才是耐心和缓慢的改善。  43、对不应该畏惧的感到畏惧,不免有点可悲。对应该畏惧的毫不畏惧,则更为可怕。只有父母才能帮助孩子辨别这两者的区别。  44、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孩子,容易早熟,早熟就是生命过早失去弹性,过早定型,早熟带来早衰。早熟就是过早社会化,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儿童也因此过早失去天真与好奇,失去活力和想象力。让儿童像个儿童,一个社会就更有希望。  45、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其他方面就听从命运的安排吧。&
  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可以把他们带到新鲜的活动和环境中。编辑为家长们总结了简单小妙招,帮孩子锻炼创造力。  简单小妙招帮孩子锻炼创造力  1、把孩子请进厨房。让孩子参与每顿饭的制作,在做饭过程中,教他们认识不同调料、食材及搭配方式。让他们创造自己的菜式,尝试不同的味道。也可以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教他们认识各种食物。了解一日三餐从何而来,将会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极大热情。  2、关掉电视,打开音乐。孩子做手工或家庭作业时,家长可以为他们播放一些平时较少听到的音乐,尽量不要看电视或电脑。无论是古典音乐、独立民谣或是披头士,你会惊讶地发现,耳目一新的音乐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3、耐心回答,开放式提问。父母压力大,工作劳累,往往没有耐心回答孩子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但是,回答问题并鼓励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要。父母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反过来问孩子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梦想中的卧室什么样?”、“假如你会发明,你打算造什么东西?”他们的回答肯定让你大吃一惊(也许会让你哈哈大笑),同时,孩子们也会爱上这种创造性的头脑风暴。  4、安排新鲜有趣的旅行。常和孩子一起做事,如野餐、去游乐场、看电影等,父母得心应手,孩子也比较轻松。但若能带他们去接触新鲜的环境,则可大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去城市另一边的儿童美术馆、或参观几里外的地标性建筑。总之,尽可能多地变换花样,去各种没去过的地方,不断地问孩子想去什么地方玩,让他们参与旅行计划。  5、提高“玩商” 孩子更聪明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具,每个孩子都爱玩。你还记得自己孩提时代玩耍时的样子吗?那时,你会在得到一本新书,一个盼望已久的新玩具时欣喜若狂;你会对自己的发现兴奋异常,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习的渴望。  6、让宝宝玩各种玩具  玩拼装模型可以提高儿童考察和领会事物的能力。  玩纸牌游戏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  玩各种积木(积塑)可以使儿童得到对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的初步感觉;而且在不断自由组合新的形状时儿童的创造力和适应性也得到了发挥。  玩充气棒和拳击袋可以让儿童活动,也可以让孩子在发怒或有挫折时发泄一下感情。  玩拼图玩具可以锻炼儿童分类、选择、认识不同的形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看书可以让孩子增加知识,提高想象力和理解力。  玩蜡笔和彩色笔可以开发、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才能。  玩内容积极的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竞争精神。  玩娃娃和长毛绒玩具可以让孩子练习交谈,锻炼照顾别人的能力。  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步入“玩耍旅程”,以加深你和孩子的感情,促进孩子的发展,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吧!&
  “我女儿在天河区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上周五进行了数学测试,全班45人,我女儿99分,已经是倒数第三名了!”日前,广州妈妈网一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引发家长们的广泛讨论,浏览人数超过1万人次。据悉,目前广州小学已不允许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有老师会将成绩转化成等级,然后公布每个等级的人数,让学生和家长心中有数。老师们用心良苦,家长们的焦虑却丝毫没有减轻。  网友“小小幸福2013”在帖子里说,女儿数学测试的卷子发回来后,得知她考了99分,正以为她考得还可以时。老师在班级家长群里公布了考试结果。一个班共45人,全部在90分以上,100分的有30人,全班平均分99分,最低分96。“我女儿99分已经是倒数第三名了!”随后,她又解释这个倒数第三名实际应该是“倒数第三低分”,即班上还有很多学生考了99分。“女儿为此感到很失落,我和她爸爸都鼓励她,说她已经很棒了,99分说明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她还是觉得失落,想像别人一样拿100分,还说明天考语文,一定要考到100分。为了第二天的考试,女儿一直在读拼音,瞬间觉得孩子的压力好大啊!”  这位妈妈的经历在论坛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纷纷留言跟帖。经梳理发现,在这些留言中,家长们的观点分为“两派”,一个是“焦虑派”,担心一二年级不能保持在第一梯队,到了三四年级将会更加跟不上。更多的网友则主张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学校:如何公布成绩煞费苦心  义务教育法规定,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记者询问多所小学老师,虽然不公布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但会想办法告知学生在班级里的大概位置。  天河区华成小学的郭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是给学生成绩分等级,譬如85~100分为A等,75~84分为B等、60~74分C等、60分以下D等。“一方面避免‘分分计较’,另一方面如果有家长要了解孩子在班上的位置,老师会将各个等级的人数告知,家长就心中有数了。”郭校长说。  越秀区某重点小学的老师则会给家长群发短信,列出满分学生的姓名并提出表扬,公布平均分,获得95分以上的人数、90~94分的人数以及85分以下的人数。  专家:应强化孩子追求成功的喜悦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先烈东小学心理科组长肖冬梅看来,家长们不应该把焦点放在“该不该追求100分”上,而是应该分析,在追求100分的过程中,孩子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如果孩子只是稍微努力一下,或者注意一下改掉粗心的毛病,就获得了一百分,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大力表扬、鼓励,去强化孩子成功的体验。如果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熬夜,才换来这一分,那这是不值得的,家长就应该开导孩子,减轻孩子的焦虑。”  肖冬梅认为,公布平均分以及各个等级的人数,这都是有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公布100分孩子的姓名。&
  在幼儿园里不教唐诗一百首,不教一百以内加减法,也不教英文拼写……随着幼儿园“去小学化”开展以来,儿童的负担明显减轻。然而一些家长担心学生“白纸一张”进小学,既要适应严格的班级统一授课方式,又要突击学习新知识技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日前记者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些幼儿园调研时,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表示,“去小学化”工作最大的障碍出现在家长。  教育部于2011年底发布《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遏制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内容。然而,一些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心理,仍然开设小学课程。  记者在长春市双阳区智能潜能开发幼儿园看到,教师教授的主要课程是健康、科学、艺术、社会,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发孩子智力。然而很多家长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去小学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幼儿园执行园长刘岩表示,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都会选择去开设小学课程的幼儿园,把小学加减运算提前学。  据教育专家研究,7岁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多数孩子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很难进行运算。因此,儿童提前接触小学课程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其学习兴趣。但幼儿园取消学科学习,并不等于取消学科知识学习,而是用更适合幼儿的方式进行科学启蒙。例如大班教师在户外时,引导孩子观察花木的颜色,属于美术启蒙;认识形状和数量,属于数学启蒙;练习用形容词来描述春游的过程,属于作文启蒙。  教育专家表示,幼儿园“去小学化”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转变观念,让孩子确实减负,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小学阶段课程,以“防幼儿园不教,课后班自学”的现象发生,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课堂上的谢宇慧  核心提示
从12岁那年走进公众视野,如今已经19岁的周口市郸城县女孩谢宇慧面对苦难的生活,仿佛更多了一份从容与自信,脸上总是挂着纯真的笑容。生于1995年8月的谢宇慧,在她9岁那年,其父亲务工受伤致使高位截瘫,终身只能卧床。12岁那年,她的母亲罹患癌症花去4万余元医疗费后,不幸离世。从此,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谢宇慧幼小的肩膀上,这一扛,至今已整整6年。2013年,她被提名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人物名片  姓名:谢宇慧  报道日期:日  主要事迹:谢宇慧,周口市郸城县汲水乡仵庄村人,现为郸城一高3(24)班学生。2004年,其父亲在山东省德州市一工地摔落,造成高位截瘫,此后长期卧床至今。2007年,她母亲又因肺癌去世。2008年,当时还读初中的谢宇慧独自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担。2012年,谢宇慧考入郸城县一高,把父亲带在身边求学。2013年,她被提名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梦想:考大学学财经  12月24日上午,深冬的阳光透过寒意,洒在郸城县一高3年级24班的窗口处。坐在旁边的谢宇慧时不时甩一甩乌黑的秀发,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一刻也不愿离开书本,右手里紧握的笔,迅速完成一行字符后,不停地往下方移去。偶尔,她会搓一下手,短暂放松。  “这闺女挺上进的,按照目前的成绩,明年高考上二本不成问题。”班主任闻刘伟这样说着。  上午12时,随着放学铃声响起,一个个青春的身影像下围棋一样撒开在校园内。走在人群中的谢宇慧,目光和步伐总是透着一股坚强劲儿。同6年前相比,她多了一份对生活的从容与自信,秀气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  那微笑,至纯至美充满爱意和善良。  还有半年,谢宇慧就要站在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高考。面对这个或许能改变她一生命运的重要机遇,谢宇慧“看得很重很重,一有时间就趴在书本里。”  谢宇慧理想的大学是财经类院校,“我对数学感兴趣,应该学经济容易些吧。”她抿了很多次嘴唇憋出这句话。  担当:会一直把父亲带在身边  谢宇慧和父亲的“家”,在距学校1.5公里外的一处民居内,房租由当地政府承担。每天早上5点,谢宇慧就起床做饭,晚上放学,一般都10点多了。她总在中午临走前,把一块热馒头放在电饭锅里,电饭锅就在父亲的床头,下午6点多,父亲饿的时候一伸手就能吃到热馒头。谢宇慧有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哥哥,多少人劝她可以把父亲暂时交给哥哥,但是谢宇慧没有听从。  “这么多年我哥一直在外面上学也不容易,再说他又刚面临毕业找工作,压力不小。还有就是我照顾爸爸很多年有经验了,比哥哥细心。”谢宇慧总是很懂事地说。  “这闺女挺坚强,性格也可开朗。”52岁的父亲谢广军躺在床榻上,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天暖和的时候,女儿都会用温水给我擦擦身子,这都好几年了,我身上没得过一次褥疮。”老谢笑着夸赞女儿的好,眼睛忍不住扑闪几下,晶莹的泪珠在里面打转。  面对不久将面临的大学生活,谢宇慧表示她会选择在省内财经类院校就读,并继续把父亲带在身边,“我爸身体不能动,去太远的地方不方便。”  “你最想对90后说什么?”对于此问题,谢宇慧认真思考了两三分钟,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这样一行话:“90后的朋友们,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 昨日,中科院,吴乃虎教授和妻子黄美娟教授给同学们看他们的老照片。这可能是他们在中科院的“最后一课”。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被学生们称为“神仙眷侣”的吴乃虎、黄美娟教授夫妇,昨晚在中国科学院给学生们上了本学期最后一课。明年中科院研究生院将搬到怀柔,吴乃虎年龄较大,这堂课可能是他在中科院任教的最后一课。很多学生对这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表示不舍,送上礼物留念。  此前,吴乃虎、黄美娟夫妇上课的照片在网上走红,吴乃虎手持教鞭站在讲台上,黄美娟坐在讲桌旁,帮他操作电脑、播放课件。由于吴乃虎身体不太好,黄美娟已陪同他上课20年。  原有课程结束后主动加课  昨晚18时30分,中科院一间能容纳200余人的阶梯教室内仅有少许空座。12月17日,吴乃虎教授的《基因工程原理》课程结束,因想将毕生所学更多地传授给学生,在与学校协商后,吴乃虎于昨晚在这里为学生们上最后一课。  上课前,两位老教授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踱步,检查学生们的笔记,看到笔记潦草会加以提醒。因为课程已经结束,学生们也参加过期末考试,这堂课二老准备轻松一点,他们在投影上向学生展示了之前教过的优秀学生照片,鼓励学生向他们一样学习、发展,随后分享了两人年轻时游览各地的照片,在一张拍摄于2004年的照片上,二老头发还是黑色的。  吴乃虎不忘向学生们提出期许——要勤奋。“我的导师说我,不是他的学生中最聪明的,但是最勤奋的。”吴乃虎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不忘提到妻子。他坦言,在认真做学术这件事情上,妻子黄美娟比他还要“狠”,夫妻俩共同写书,花费8年时间,“她有时连饭都不做,很晚了,书房的灯还亮着。”  吴乃虎发言时,黄美娟始终看着丈夫,听到有意思的地方,嘴角上扬。  不舍讲台“拖堂”15分钟  昨晚19时许,吴乃虎话锋一转,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回了课本上。虽然是额外加的一堂课,学生们仍然兴趣十足。  当吴乃虎在黑板上写满板书后,黄美娟拿起一旁的黑板擦,将字擦得干干净净。学生们说,黄老师的黑板总是擦得很及时,偶尔还会对吴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提醒。  预定21时结束的课程,吴乃虎舍不得结束,又“拖堂”15分钟。最后,他收拾完包,对学生们送上最后的祝福,“你们任重道远,鹏程万里。”  据了解,由于明年中科院研究生院将搬到怀柔,考虑到年龄较大,吴乃虎夫妇明年可能不会在中科院继续讲课了。不过,黄美娟说,明年3月,他们还会在农科院继续授课。  ■
现场  下课后学生排队跟老夫妻合影  在昨日上课前,一位学生送给吴乃虎一首诗。诗中写道,“雪白的头发,慈祥的面容,是你们倾情奉献的见证,再见了,敬爱的黄老师、吴老师,课堂上的教诲、欢笑和点滴故事,将是我们共同珍藏的难忘记忆。”  当课上到一半时,在黄美娟的提议下,吴乃虎放下教鞭,让学生们课间休息十分钟。  这时,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拿着两个包装精美的苹果送给吴乃虎。  “你们留着吃吧。”黄老师本想谢绝,可没经住同学们的热情。苹果熟透,散着果香,拿着苹果的二老,特别开心,拉着两位学生合影留念。“红的给我,我喜欢。”吴乃虎笑眯眯地拿着手里的苹果,交换妻子手中红色包装纸的苹果。  下课了,同学们舍不得走,排起队来,要跟两位敬爱的老师合影。学生说,他们舍不得这两位认真、讲课生动风趣的老教授。&
  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懂得了琴棋,绘得了书画;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这不是什么选拔,而是时下的当妈标准。临近元旦,幼儿园和小学活动频现,为这些活动提供装备和手工作业让很多妈妈们头疼不已。对此,教育人士建议妈妈们不必这么高标准严要求,重在参与。&&&&&& 现象&&&&&& 小学生一个月带回5个手工活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元旦前夕,学校要举办一次联欢会,让孩子们自带糕点和饮料互相分享。李女士因为工作忙,没有太在意,就买了一盒草莓带去,到了现场后发现,大家带来的东西各具特色,水果蔬菜沙拉、寿司、各种形状的饼干、蛋糕、水果茶,且包装得很精美。联欢会现场,老师让每个孩子介绍自己带来的食物,每当听到是自己制作的食物时,老师就会给一番表扬,而类似李女士这样直接购买的则没有,女儿当时的表情很失落。  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时除了正常的书本作业外,几乎每个月都要完成1~2个手工和实践作业,孩子年纪小,最后只能靠父母完成。12月底,因为迎接圣诞和元旦,一共接到了5个动手或者实践作业安排,包括制作合肥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展板;圣诞节缝制袜子装礼物带去学校互相交换礼物;制作贺卡;写一首诗歌;元旦联欢会的食物准备。  吐槽  作业难度太大最终是“拼妈”  记者采访发现,为作业所“累”的妈妈们可不在少数,幼儿园表现得最为明显。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个家长群,约有8成家长表示,每个月都要接到1~2个手工活,基本由妈妈来完成。
“每天接到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家联本,看到没有布置课外作业时会松一口气。临近一些节日的时候尤其担心。”一位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其实幼儿园给孩子组织些活动或是布置手工作业是好事,所以每次“家庭作业”她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但大多数家长表示,有时幼儿园的作业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太大”。  “说是辅助孩子完成,其实就是家长做。”家住合肥长江西路的解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刚上小班,有次幼儿园要搞环保时装秀,要求利用家里的塑料袋、报纸等废弃的材料做成衣服,“在家什么事没干,一整天时间才完成作业。”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上一年级时第一次被轮到出黑板报,自己做了精心准备,最后在班级评比中得了“优秀”,没想到自此以后班级里出黑板报这个艰巨任务就落到了自己的肩上,“两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每周三下午都要去学校报到。”  老师  亲子互动活动家长重在参与  幼儿园和小学对妈妈们的考验早已被总结成段子,微信圈关于“拼妈”的标准被热转,其中就包括“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绘得了书画;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  对于家长的抱怨,学校和老师们则表示,妈妈们不必这么高标准严要求,重在参与。合肥市政务区一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幼儿园遇到节日会要求孩子做一些手工作业,有时会安排家长参与。其初衷是希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家长和孩子在制作过程中有更多互动,至于手工做得怎么样,并不是最主要的。不过采访中一些老师也承认,平时会根据作业完成的好坏来发小红花或者表扬孩子,做得好的会作为范本展示,提高小朋友们对作业的重视程度,这无形中给家长们施加了压力。  “不过不论做得好与不好,不影响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也会引导小朋友们正确对待表扬。”&
   国人重视美国的大学排名是可以理解的,美国正规大学将近三千所,万里之外,我们如何分辨优劣,大学排名榜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把唯一摸得着看得见的尺子。  不过,留学[微博]生赴美,要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如果计划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数字排序并不适合所有人的选择。  那么,参考一下美国人对于这些大学排名的看法,无疑能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做到知己知彼。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见闻来聊一聊美国人是如何选择大学和如何看待大学排名的。  多数美国家庭来认为州立大学“物美价廉”  在美国人眼里,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级名校都是耀眼的明星,可是需要仰视的星星往往可望而不可即,并不是大多数人现实的选择。  先说一件印象颇深的事。笔者曾与一位美国同事聊到关于孩子上大学的事,当得知很多华人孩子去外州的知名私立大学时,她非常惊讶地说:“为什么要去那么远那么贵的大学?我们的州立大学足够好啊!”  然后她对我说:“我的两个孩子当初在学校里成绩也很好,可是申请大学的时候,我们从没有想过让他们随便申请大学,我告诉他们,你们只能在州内的公立大学里选择。”  这下,轮到我惊讶了,因为这位同事曾经是高中校长,她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经理,按照家庭收入算,绝对付得起私立大学的学费。而我们这里最好的州立大学在全国的排名是50位以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美国同事的解释是,州立大学是政府支持,专业多,毕业后在本地就业有足够的优势。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州立大学学费低廉。大多数美国家庭,如果不是巨富,很少像华人家庭那样舍得在子女的大学学费上“出血”。  打个比方,两个水平相当的学生,年收入15万美元的华人家庭舍得让孩子上一年3.5万美元(去除助学金)的大学,同样收入的美国家庭基本上都会选择一年花费2万美元以内的州立大学。  因为按照美国的文化传统,孩子到了18岁都要独立生活,所以很多美国大学生的学费花销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贷款和打工来负担的。  同时,美国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很复杂,尽管有些家庭的收入不低,可是很多家长[微博]还承担着还房贷的压力,或者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上大学,或者父母自己的助学贷款还没有还清等等。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每年都有一些美国学生放弃常春藤名校的录取,转而去读给全额奖学金的州立大学。  除了家长的因素外,很多美国学生自己也乐于选择州立大学。原因包括:朋友多,离家近,环境熟悉,生活方便。  另外,美国各个州立大学都有在当地人气超旺,比赛时万人空巷的体育队,如棒球,橄榄球,篮球等等,这也是吸引从小就是球队粉丝的美国学生的一个原因。  美国人更多考虑大学的“地域性”  大部分美国人不关心所谓的大学排名,这是因为名校一般都集中在东北部和加州,而美国的人口分布很分散,很多美国人不会那么关注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  与中国相比,美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较为均衡,所以即使经济稍有落后的地方也不一定买富裕地方的账,美国年轻人对于纽约旧金山的向往远远没有中国年轻人对于北上广的向往那样强烈,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的打算就是在小城市生活,不想去大城市。  这一点与美国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对所在地文化传统的喜爱和自信是分不开的。美国人也认为大学教育很重要,可是他们很少有靠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很少有人非要背井离乡去“北漂南漂”。所以大多数人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本州或附近的大学,对那些遥远的名校漠不关心,甚至全然不知。  另外,除了几所顶级名校,很多好大学,甚至排名前三十以内的学校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比如,生活在加州,或是希望未来在加州工作发展的,会选择排名23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不会舍近求远去排名14的位于中西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等名校在美国东北部的影响,远大于排名更靠前的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  另外,相对于中国,美国的工业商业分布更分散。经济比较发达的州都有一些大牌企业,如佐治亚拥有可口可乐总部,密歇根有很好的汽车工业,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有波音总部。  这些大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性大学比外州的学校更有就业优势。比如波音公司的很多人都是排名48的华盛顿大学(州立)的毕业生。  正是因为这些“地域性”,使得很多美国人对大学的关注不是循着排行榜从上至下的顺序,而是平面分散的。  较综合排名,美国人更看重大学专业排名  总体来说,美国大学学科分布和学术水平比较均衡,不会像国内大学在档次上差别那么分明。美国很多综合排名50名以外的大学,很可能有几个专业在全美排在前列。  就是说,在美国尽管一些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声望,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学校是全面领先的,其他学校依旧有各自吸引人的亮点。这样的多元化使得美国的教育资源更加分散,也使得来自不同阶级或是有着不同理想抱负的学生都有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  比如,如果想学生物医学,综合排名12的约翰霍普金斯就比绝大多数前10名大学要好;在时下热门的电脑专业的排名中,综合排名25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与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并列第一。所以在明确专业方向之后,美国人更看重大学的专业排名。  美国人心中一些特殊排名标准  一些美国人对于学校的选择不是参考媒体排名,而是沿袭家族的传统。这一点国人可能不太理解。  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断层,我们的父辈或者没上过大学,或者他们曾经上过的大学早已经被合并或改名了。  而美国人各代之间没有明显的学历差异,所以他们很多人都愿意选择父辈或者兄长姐姐去的学校,甚至以家族几代人去同一所大学为荣。  还有,很多纽约都会区和加州主流社会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顶尖排名的十余所文理学院,在他们心里这些文理学院可与哈佛耶鲁做比。  所以每年在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和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这两所文理学院里,都有放弃顶级藤校的新生。而这些学校里来自中西部农业地区的学生非常少,甚至那里的高中老师都对学生申请这些大学感到不理解。  这说明美国人眼中大学排名的自由度极高,同样的学校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完全不同的地位。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的本质,是用统一的标准给学校的各项指标打分,最后按一定权重平均到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数值进行排序。  其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有可能影响一个学校声誉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每一个潜在学生而言,并不都是重要的。比如住宿情况、班级大小、校友会捐助情况。  在美国人眼中,教育更加个性化,学校的地点、环境和特色,学生个人的兴趣、专业志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他们心中对于大学的排名。  毋庸置疑,一些名校在全国范围内非常有声望,但是在美国人心中不存在一个自上而下严密的等级排序。所以你能在美国一个排名50以外的大学里找到这个州顶尖的学生,而中国每个省的顶尖学生几乎都去清华[微博]北大等名校了。  排行榜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人们只关注数字的先后顺序,而忽略了数字背后的内涵。  在国内,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排名,一分之差就会导致名次上下波动,让老师的态度大变,让家长或兴奋,或紧张,可以说这都是排名“惹得祸”。现在,很多人又把习惯了的“排名”思维用在了留学择校上了。  参考美国人心中多样而个性化的大学“排名”之后,希望留学生和家长们能变得淡定,拓宽思路,从由一条线的数字组成的排行榜中解脱出来,去了解一个个立体而丰富的大学,再参照自身的实际条件和理想追求,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学校。&
Copyright (C) 德照教育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工商联认证机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周岁宝宝身高体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