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时处理生产中所出现的急性肾炎死亡?如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
如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
范文一:阳罗洲镇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则、预防模式、规律分析、预防措施、“四不放过原则”,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制度。一、事故预防的原则事故预防应当明确事故可以预防,能把事故消除在发生之前的基本原则:(1)“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2)“防患于未然”原贝;(3)“对于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原则;(4)“全面治理”原则。二、事故预防模式事故预防的模式分为事后型模式和预期型模式两种。(1)事后型形式。这是一种被动的对策,即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一调查原因一分析主要原因一提出整改对策一实施对策一进行评价一新的对策。(2)预期型模式。这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一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找出主要问题一制定实施方案一落实方案一评价一新的目标。三、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己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4)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四、一般的事故预防措施从宏观的角度,对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原理称为“三 E对策”,即事故的预防具有三大预防技术和方法。(1)工程技术对策:即采用安全可靠性高的生产工艺,采用安全技术、安全设施、安全检测等安全工程技术方法,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2)安全教育对策:即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3)安全管理对策:即采用各种管理对策,协调人、机、环境的关系,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五、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即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事故责任者未追究,四不放过。阳罗洲镇人民政府2014年3月原文地址:阳罗洲镇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则、预防模式、规律分析、预防措施、“四不放过原则”,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制度。一、事故预防的原则事故预防应当明确事故可以预防,能把事故消除在发生之前的基本原则:(1)“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2)“防患于未然”原贝;(3)“对于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原则;(4)“全面治理”原则。二、事故预防模式事故预防的模式分为事后型模式和预期型模式两种。(1)事后型形式。这是一种被动的对策,即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一调查原因一分析主要原因一提出整改对策一实施对策一进行评价一新的对策。(2)预期型模式。这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一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找出主要问题一制定实施方案一落实方案一评价一新的目标。三、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己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4)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四、一般的事故预防措施从宏观的角度,对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原理称为“三 E对策”,即事故的预防具有三大预防技术和方法。(1)工程技术对策:即采用安全可靠性高的生产工艺,采用安全技术、安全设施、安全检测等安全工程技术方法,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2)安全教育对策:即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3)安全管理对策:即采用各种管理对策,协调人、机、环境的关系,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五、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即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事故责任者未追究,四不放过。阳罗洲镇人民政府2014年3月
范文二:合理化建议纵观我国每年煤矿事故的发生,大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一是员工的违规违纪造成的,二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我们不缺少懂技术的专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如何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生产,已然成为当前各级主管部门亟待解决和处理的首要任务。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就安全工作提几点建议:一是干部抓安全要做到“四个有心”(即:抓安全要有决心、抓质量要有恒心、抓三违要有狠心、抓帮教要有耐心)。而且干部在抓安全工作时要有铁的手腕、铁的心肠、铁的面孔。要始终牢记你对安全讲人情,安全对你不留情,应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雷厉风行的作风、常备不懈的心态抓好煤矿安全工作。二是工人保安全要做到“四个不能”(即:违章的话不能听、冒险的活不能干、带血的钱不能拿、违纪的事不能办)。通过“四个不能”的开展来强化职工自主保安意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安危,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四个不能”的核心就是“遵章守纪”,根本原则是不能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基本要求是“三不”:即自己不伤害自己,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让别人伤害自己。三是克服“四惯”、做好“四防”。 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听惯了、看惯了、做惯了、习惯了”, 最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坚持做好“四防”:防思想麻痹,防侥幸心理,防工作懈怠,防带“病”上岗,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认真落实,安全工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思想认识要到位,安全措施要到位,防范意识要到位。
四是抓好“四个一”落实。即:利用每日班前一题(班组织),每周一课(区队组织),每月一培(矿组织),每年一考(矿组织),严格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培训,并在年底对“一通三防”内容进行考核,对考试不合格者坚决不能入井。同时要全面推行“走动式”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所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和安监员、瓦检员,到各作业地点检查时,必须对现场员工进行应知应会安全知识提问,员工回答不上的当场辅导培训,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建立走动式培训的写实、监督和考核制度,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实现干部、员工共同提高安全素质的“双赢”效果。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培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人人事事讲安全”的社会氛围。五是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奖。重奖举报人,重罚当事人,奖的让人动心,罚的让人痛心,通过一奖一罚,把安全事故的防范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各级各类人员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举报可设电话举报、网络举报、匿名信举报等多种方式,要充分保护举报人的安全,确保不受打击报复。受理部门可由纪委负责,检查落实由安监、通风、保卫等部门负责,经调查属实的要及时兑现承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民主,并张榜公布,以此来带动安全工作,形成人人都关心安全、人人都重视安全、人人都抓安全,人人都保安全,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六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必须从系统思考的路径出发,认真分析每一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切实做到“安全措施到位、现场管理到位、干部带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必须对“五个到位”长期抓、系统抓、反复抓,努力实现长治久安。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坚决杜绝“三违”。要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四个就是”(即: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对违章作业不制止就是见死不救、对违章指挥不惩处就是纵容杀人)的危险性,以此来规范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七是完善PDCA(计划、执行、检查、落实)考核制度。要真正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落实,需要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统筹兼顾,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落实。执行、执行、再执行;落实、落实、再落实。安全工作易在认识,难在落实,贵在坚持,重在执行。要做到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计划+执行+检查=落实,否则一切都为零。要把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安全工作,做到“标”“本”兼治。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做好安全工作的艰巨性、“三违” 在安全工作中的危害性,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思想,真正做到“居安思安、居安想安、居安干安、居安紧安”。
范文三:生产的安全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家庭幸福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密切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政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平均起来每天要发生1387起,死亡278人,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绝对数仍然非常高。去年,我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557起,死亡4202人,这两项指数还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数。因此,如何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天,围绕预防和远离安全生产事故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共求安全。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是很短暂甚至是瞬间的事情,但其所造成的危害是深刻而长久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其危害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1、对个人而言:健康和生命是追求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础,一旦发生事故而导致肢体残损,疾病缠身甚至失去生命,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对个人来说其影响是最直接、最严重的。2、对家庭而言:个人是家庭的一员,任何人对他的家庭来讲都是唯一的。生产者遭遇安全事故,不但可能使家庭丧失经济支柱,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家庭成员的感情带来严重的伤害。一个背负沉重债务包袱和残缺的家庭是没有幸福可言的。3、对企业而言:发生事故则预示着面临巨大的损失,影响生产,损害声誉,严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关闭,相关负责人甚至还要面临法律的惩罚。举个例子:日,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2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83.44万元。事后,该矿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矿长郝英杰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没收了该矿非法生产销售煤炭所得1314.5万元,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2629万元,两项共计3943.5万元,并依法吊销了该矿相关证照、实施关闭。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发生事故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特别对于那些重特大事故,很多企业本身根本无法承受。4、对社会而言:事故的发生容易导致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激发矛盾和冲突。一个事故频发的社会,必定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强调发展固然没错,但很多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落后,甚至有些企业无视法律法规,为了追求利润,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导致事故的频频发生。二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部分监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对于一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不及时,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难度大,处罚过轻。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弱化,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使监督检查不到位。例如:2007年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2007年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8.13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这两起事故有个共同的特点,其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严重失职。应当说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三是不少员工缺乏安全培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很多生产企业的一线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再加上企业没有组织他们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缺乏相应的应急技巧,难以自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四是我国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但是目前国内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安全生产立法显得滞后,国家现行的相关安全法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制约作用十分有限,对那些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业主缺乏震慑力。因而我国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企业的自律行为,其安全管理效果因企业素质特别是经营者的素质不同有着巨大差别,这是当前各类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三、如何预防和远离生产安全事故(一)突出重点抓教育总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说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成分,真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不多。而所谓的“人”主要是指领导干部、生产管理者和职工。因此,我们要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重点来抓。首先,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连,而且与自己的利益也紧密相连,因为一旦出了安全生产事故,领导将被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将受到严厉处分,自己的前途也随之毁于一旦,人生价值的体现也将受到影响。其次,作为生产者要做到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克服侥幸心理,自觉加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排除安全生产的隐患,防患于未然。三是要让从业人员和群众真正了解所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危险因素,树立起“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关键时还要有对不安全的生产环境说“不”的气概。(二)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树立安全监督意识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搞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一方面要督促企业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安全隐患坚决做到原因清、责任明、整改到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监控职工安全生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设备的更新,要监督企业对日常的作业程序、操作规程进行深入检查和修订,并要求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防止任由员工按“老经验”“老方法”盲目操作,从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同时,还要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根本靠法制。要加强安全执法工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彻底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酿成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这些法律、规章、制度都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接受国家法令的约束和监督。作为企业,应当强化遵章守法意识,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作为政府的安全监管部门更应当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加强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应当说,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党政及职能部门、企业、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的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整体联动才能抓好。今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隐患治理年”,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对此,我们要从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全面排查,深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隐患,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让“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编辑 游振云)
范文四:一、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1、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为6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性;②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伤、火灾、高坠、坍塌、冒顶和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置和装置。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①(《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②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4、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优先顺序,设计时应遵循)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5、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①实行机械化、自动化②设置安全装置③增强机械强度④保证电气安全可靠⑤按规定保养和检修机械设备⑥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⑦配备个人防护用品。6、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类别、内容及编制方法:①根据预案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企业预案(包括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和政府预案。②主要内容(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及预防措施、应急响应、后其处置、保障体系、附则、附录)③编制方法(组建编制队伍、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的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7、预案培训的内容及演练的类型:①内容(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者应急培训)②类型(按演习规模分为:桌面、功能和全面演习三种;按基本内容分为:基础、专业、战术和自选科目训练四种)。二、安全生产事故调查1、伤亡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①原则:逐级上报、分级调查处理②程序: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搜集、证人材料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2、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力:①人员: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肖关人员以及工会组织人员组成;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会同公安、监察行业主管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人员应当符合: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某一方面的专长、与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②职责: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及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写出事故调查报告。③权力: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3、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①背景信息(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职工伤亡情况登记表、操作人员及证人、事故应急救援情况。②事故描述(事故发生的顺序,破坏的程度,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事故的类型,事故的性质,承载物或能量。③事故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④事故教训及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建议。⑤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⑥事故调查缓慢的成员名单。⑦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4、事故调查取证的主要几个方面:①事故现场处理②事故有关物证收集③事故事实材料收集④事故人证材料收集⑤事故现场摄影、拍照、绘制事故现场图。四、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1、事故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事故类型分析、事故原因分析、责任分析、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经济损失分析。2、事故责任划分:①事故责任分类(直接、主要、领导)②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公正、公开;分级分类调查处理)。3、事故教训:总结事故教训要与确定的事故原因和性质为依据:是否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前述两项是否执行到位;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是否落实有关“三同时”的要求;是否的合理、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等。4、整改措施:主要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三个方面。三、安全生产事故分析1、事故的原因分析:①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②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或没有培训;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无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其他)。2、事故的致因理论:①事故频发倾向论②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博德、亚当斯、北川彻三、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③能量意外释放论。3、事故统计分析:①伤亡事故的统计范围和内容:范围(国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伤亡程度、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②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A、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包括: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医疗、护理费,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相关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活动资产损失价值。B、间接损失的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工作损失,资源损失,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③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计算公式:经济损失E=直接经济损失(Ed)+间接经济损失(Ei);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Vw万元):Vw?一起事故损失的工作日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DLD?企业上年税利M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固定资产损失价值计算(报废的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损坏的以修复费用计算);流动资产损失价值计算(原材料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成品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事故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的方法计算;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计算,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价值。④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经济损失评价指标:千人经济的损失率Rs?全年内经济损失企业职工平均人数ES?100 百万元产值经济的损失率Rv?全年内经济损失企业总产值VE?100经济损失程序分级:一般损失(小于1万元)、较大损失(1—10万元)、重大损失(10—100万元)、特大损失(大于100万元)。4、伤亡事故的分类:伤亡事故即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对其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用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逐项指标来进行衡量。①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损失工作日105日),死亡。②《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的分类: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公路或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事故;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以上)的事故;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一次死亡50人及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范文五:维普资讯 V iewH ig h lig h t s发生,已 成 为 当前安全 生 产领域 的。一项重以看 出,,企 业 发生 事故 的代价是 十 分 巨 大,大 任务今天,围 绕预 防和 远 离安 全 生 产的 特 别对 于 那 些 重 特 大 事故本 身根本 无 法 承 受j、很多企 业事故 这 个 话 题全。,与 大 家共 同探 讨、共 求安。预防 和 远 离 生 产 安 全 事 故一一对 社 会 而 言 : 事故 的 发 生 容 易导,致 不 稳 定 因 素 的增加激发 矛 盾 和 ; 突 中必 定 不是一。、周 县安 监 发 一 张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的危 害 口 文 \ 魏 雄 一 宁个 事故频局 的社会 的社会。,个 稳定生 产安 全 事故 的发 生 虽 然 是 很 短 暂 甚至 是 瞬间的事情, ,但其所 造成 的危 害是 深。刻而 长 久的 甚 至 是 难 以 弥补 的概 括 起 来大 致 有 以下 41、其危 害二、导 致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发 生 的原 因个方 面:导 致 生 产安 全 事故 的 发生 的 原 因 是 多对 个 人 而 言 : 健 康 和 生 命是 追 求方面 的一,概括 起 来主 要 有 以 下 四 个 方面 : 改革开理想,成就事 业 的基础,一,旦 发 生 事故 而。是 企 业 安 全 生 产 意识 耷 崮,导 致肢体残 损疾病缠 身甚 至 失去 生 命,放 以来我 国虽 然在经 济发 展 方 面 取 得 了,其损失是 无 法挽 回 的是 最 直接2、对 个人 来说其影响巨 大 的成 果但相对 发达 国 家而 言。,仍然、最严重 的。有很 大 的差距个人 是 家庭的一一目前,发 展 经 济仍 然 是 我。对家庭而 言:国 社 会发 展 的重要 战略 目标强 调 发展 固员,1刊 可人 对 他 的家 庭 来讲 都 是 唯,的。然没 错,但很 多企 业 重 生 产,、轻安全,安生 产 者 遭 遇 安 全 事故不 但 可 能 使家庭丧,全 生 产 措施 不 落 实 位,安 全 生 产 责任 不 到,失经 济 支柱,带来沉 重 的负担一也 给家庭安全 投 入 严重 不足,安全 生 产 设施 设,成 员 的感情 带 来严重 的伤 害。个 背 负沉备 落后甚至 有些 企 业 无 视 法 律 法规,为重 债务 包 袱 和 残缺 的家庭是 没 有幸福 可 言了追 求利润不 顾 职 工 生 命 安全。,违 法违的。规生 产3、,导 致事 故 的频 频发 生对 企 业 而 言 : 发 生 事故 则 预 示 着,二是 政 府 相 关职 能 群 门监 管 力量 葛面 临 巨 大 的损 失影 响生 产,,损 害 声誉,弱,监 管不 到位部 分监 管部 门 的领 导 对。严重 则 导 致 企 业 破产 关 闭至 还 要 面 临 法 律 的惩 罚。相 关 负责人 甚200 7安全 工 作重视 不 够安全 生 产 意识 不 强。,举 个例 子 :没 有真 正 抓 好安全 生 产 工 作的落实一对于年5 月 5 日,山 西 省 临汾 市蒲 县 克城 镇 蒲 邓,些 安全 事故 的调查 处 理 不及 时,特 别是,煤 矿发 生 重大 瓦 斯 爆 炸事故生 产 的安 全 发 展 与 人 民 群 众 的生 命财亡 元,造成 2 8 人 死.重 特 大 安全 事故 的行政责任 追 究难度 大 处 罚 过轻。23人 受伤,,直 接 经 济 损失 1 1 8 3、44万、在政府机构改革 过程 中,,安全产 关、家庭幸福 以及 社会 的繁荣稳 定 密切相是 构 建 社会 主 义 和谐 社会 的重 要 组 成,。事后该矿董 事长 审被 判 处,法定代表 人矿生产 监 管职能 弱 化在安 全 生 产 的投入 上,长 郝英 杰一部分也 是 党 和政府 实现好、维护好、发有 期 徒 ~ lj 2 0 年并处,展 好 最 广大 人 民 根本 利 益 的 必 然要 求2007。罚 金6 8 0 万 元同年全 国 共 发 生 各 类事故 5 0 6 3 7 6。时,相 关部 门依 法 没起,死亡 10 14 8 0 人,平 均 起 来每 天 要 发,收 了该 矿 非 法生 产 销售 煤 炭所 得 1 3元2,生 13 8 7 起死亡 2 7 8 人从 这 组 数字 可 以。14 5 万看 出 当前我 国 的安全 生 产 形 势依 然 严 峻并 处 以 违 法所 得6 2 9 万元,虽 然 自2 0 0 3 年 以 来 我 国 的事故 死 亡 人 数 逐倍罚款2年下 降,但是 绝对数仍然非 常高。去年,,两 项共计3 9 4 3 5 万元,我 省 发 生 各 类 生 产安全 事故 2 5 5 5 7 起亡4 2 0 2 人,死并依 法 吊 销 了 该、这 两 项 指 数还 远 远 高于全 国 的,矿相 关证 照闭。实施 关现平 均数。因此如 何预 防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的从 上 面 的例 子 可学现 用 ( 图 : 朱 天 明 )安 2 2 《 全 与 健 康 》2 0 0 8.7 上.阅读详情:维普资讯 V iewH i g hli g h t s总 结生产安全 事故 发生程序、操作规 程 进行深 入 检查和修 订,,并的原 因,可 以说人 为 因,要 求对 员 工 进行安全 教 育培 训以 防止 任”素 占了 很大 成分真正由员 工 按 作,“老经验”“老方法。盲 目操,是 不 可 抗 拒 的 自然 灾 害从 而 引发 生 产安全 事故,同时还要所 引 起 的生 产 安 全 事故不多。强 化事故 责任 追 究制度对 已 经发生 的安,而 所谓 的“人、”全 事故,要查 清事故原 因。严 肃追 究有关主 要 是 指领导 干 部生因人 员 的责任产 管理 者和职 工此,。( 三 ) 严 格执 行 国 家有 关 安 全 生 产 的我 们要 把 安全 生 产法 律 法规教 育 作 为预 防和 减 少 事做好安全 生产 工 作 加 强 安全 执 法 工 作 平,,根本靠法制。要故 的重 点 来抓也 存 在 着 严 重 不 足 的情 况不 到位。,。,提 高 执 法能 力 和水、使 监 督 检查首先。作 为领 导 干 部 要 牢 固 树 立 正,彻底改变有法 不 依,执 法不 严、违法2 例 如 : 0 0 7 年 辽 宁省铁 岭 市清 河“确 的政绩 观和 科 学发展观生 产 是 人 命 关 天 的大 事。深 刻认 识 安全不 究 的状 况维 护法 律 法规 的权威 l生和严 =、特殊钢 有 限 公 司重大事故 大桥“,4 18.”钢 水包倾 覆特 别安全 生 产 关系到肃性,对 违 反 安全 生产 法 律法 规. ,酿成 重。、2 0 0 7 年湖南 省 凤凰 县 堤溪沱 江,社会稳定 的大局安全 密切 相连 相连, ,,与人 民群众 的生 命财产特 大 事故 的 要 依法严 惩前,以做效尤目8 1 3 特别 重大 坍塌 事故,这 两 起事一而 且 与 自己 的利 益也 紧 密,我 国 已 初步 形 成 以 《 全 生 产法 》为 安。故 有个共 同 的特 点其 生 的主 要原 因之,因为一旦 出 了 安 全 生 产 事故,领导核 心 的安全 生 产法律体 系这 些 法律、规就 是 相关监 管部 门监 管 不 力严 重 失职。。将 被追 究责任情节严重 的,将 受到 严 厉一章、制度都 要 求企 业 的生 产 经 营活动 必 须。应 当说 这 样的例 子 是 非常多的处分,。自己 的前途 也 随 之 毁 于。旦。人生接 受 国 家 法令 的约束 和监 督应 当强 化遵章 守法 意识,作 为企 业,三 是 不 少 员工 妊 乏 安全 培 训目我 保一价值 的体 现 也 将受 到影 响其次。把安全 生 产纳入护意 识 和能 力差工、.很 多生 产企 业 的,线员作 为 生产 者要 做 到 能认 真 吸 取企 业 发展 的轨 道 ; 作 为政府 的安 全 监 管部 门更应 当严 格执 法,文化 素 质 普 遍 较低,安全 生 产 意识 薄事故 教 训入,,克服 侥 幸 心 理,自觉 加 大 投,依 法办 事。,加 强 安全弱自我保 护能 力差,再 加 上 企 业 没 有组,加 强 安全 生 产 的基础设施 建设,不断监 察 的权威性 和 有效性 应 当说,织 他们进行相应 的安全 生 产 知识 培训 发 生 紧急情 况 时,在,排 除安 全 生 产 的隐患防患 于 未然。安全 生 产涉及 方方面面、,需缺乏 相应 的应 急技 巧三 是 要让从 业 人 员 和 群众真 正 了 解所要 党政 及 职 能 部 门企业、从 业 人 员 和广、难 以 自救,在一定程 度 上 加大 了事故 发 生。在 工 作 环 境 和 生 活 环 境 的危 险 因 素起“一,树立。大 群 众 的通 力合作、协 同 作战整体联动的概 率 和严 重程 度人 安全,全 家幸福”的安 全 意识。才能 抓 好“。今 年 是 国 务 院安 委会 确 定 的” 。四 是 我 国现 行有 关 安 全 生 产 的 法 律 法不 断提高 自身的安全 知 识 和 防范 能力关”隐患治理 年“今年,“安全 生 产 月” ,”的规还 不 健 全一社会 主 义 市场经 济在 某种意,键 时还 要 有对不 安全 的生 产 环 境 说 的气概(。“不主 题是治理 隐患防范事故根据 党,义 上 讲 就 是 法 制经 济但是 目前 国 内与安,的十七 大 和 中央经 济 工 作会议 精神) 相 关 职 能 部 门要 强 化 监 管,现阶全生 产相 关 的法 律法规 还 不 健 全安全 生二树段安全 生 产 工 作 的主 要 任务遏 制 重 特 大 事故,,就是 要 有效。产 立 法 显 得 滞后。国 家 现 行 的相 关 安 全 法立 安全 监 督 意 识进一步 降低 事故 总量,规对企 业 的安全 生 产行 为制 约作 用十分 有限,要加大 安 全 生 产 监 管力度,进一步理隐患是 滋生 事故 的土 壤对此,我 们要从、对那 些 发 生 重 大 安全 事故的业 主 缺 乏。顺综合监 管与行业 监 管、政府监 管 与企业。企 业 管理 和政府 监 管 两 个主 体责任硬件震慑 力因而 我 国 目前企 业 的安全 管理 很一管理 等方面 的关系 搞好 重点监 察、,明 确各 自的职 责要和软件 两 个方 面,全 面 排查,,深 入 治理 可“大程 度上 只 能是种企 业 的 自律行 为,其专项监 察和定期监 察,,真能 引发 事故 的各种隐患努力构 建、政府安全 管理 效 果 因 企 业 素 质 特 别 是 经 营者的正 做 到重心 下 移关 口 前移一。方面 要 督,统 责一领导、部 门依 法 监 管、企业全面 负”素质不 同有着 巨 大差 别 故 不 断发 生 的主 要 原 因,这是 当前各 类事促企 业 做好 日 常 的安全 检查 工 作 隐患 坚 决 做 到 原 因 清 位,、对 安全、群众 参 与监 督全 社会 广 泛 支 持 让“的。责任 明,、整改 到安全 生 产 工 作 格局,安全”这 个 永恒。严 格执 行安全生 产制度一监 控职 工 安,的主 题 深 深 烙 印在我们 每个 人 的脑海( 编 辑 /游 振 云 )-三、如 何 预 防和 远 离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一全 生产 ; 另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生) 突 出 重 点 抓 教育产设 备的更 新要监 督企 业 对 日 常 的作业安 《 全 与 健 康 》2 0 0 8.7 上.23
范文六:安全生产管理之事故预防篇一、傷亡事故的特徵因果性:有原因才會有結果;隨機性:事故的發生大多是帶有偶然性的,而在大多偶然性是存在必然之中,但這種隨機性有一定的規律,找到事故的規律對預防事故發生有著重大的意義。潛伏性:表面上事故看是突發的,但事故大多是隱患造成的,瞭解潛伏性可以及早地在事故發生之前消除隱患。可預防性: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安全生產管理對預防為主有積極意義二、事故發生的原因從第一角度來分析 :天災—占20--25%人禍—占75--80%從第二角度來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 ,發生事故不是偶然,當這三項不安全的因素同時存在時,事故也就會或及有可能發生,反之,當控制住或缺少其中一個不安全因素,事故也就不會發生或被控制住!三、安全管理只有原則沒有定式原則一:任何人有人管任何物有人管任何事有人管在空間中不出現真空地帶,不出現死角在時間上不間斷連續地管原則二:實用性、完整性、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必要性、簡明性、可變性、穩定性、創造性。 我們可以用這十把尺來衡量和檢驗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四、現代化企業對安全管理人員的要求一顆善良的心,一張婆婆的嘴;良好的溝通能力,磨合能力;良好的個人修養和心理質素;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永遠是微笑的,他能夠用最溫和的態度去解決最尖銳的矛盾 !五、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容非常多,在這,我就不一一羅列了,只總結一句沒有發生事故不等於沒有隱患,沒有隱患才能杜絕事故的發生,請把隱患從源頭和苗頭堵住 !第 1 页 共 1 页安全生产管理之事故预防篇一、傷亡事故的特徵因果性:有原因才會有結果;隨機性:事故的發生大多是帶有偶然性的,而在大多偶然性是存在必然之中,但這種隨機性有一定的規律,找到事故的規律對預防事故發生有著重大的意義。潛伏性:表面上事故看是突發的,但事故大多是隱患造成的,瞭解潛伏性可以及早地在事故發生之前消除隱患。可預防性: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安全生產管理對預防為主有積極意義二、事故發生的原因從第一角度來分析 :天災—占20--25%人禍—占75--80%從第二角度來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 ,發生事故不是偶然,當這三項不安全的因素同時存在時,事故也就會或及有可能發生,反之,當控制住或缺少其中一個不安全因素,事故也就不會發生或被控制住!三、安全管理只有原則沒有定式原則一:任何人有人管任何物有人管任何事有人管在空間中不出現真空地帶,不出現死角在時間上不間斷連續地管原則二:實用性、完整性、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必要性、簡明性、可變性、穩定性、創造性。 我們可以用這十把尺來衡量和檢驗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四、現代化企業對安全管理人員的要求一顆善良的心,一張婆婆的嘴;良好的溝通能力,磨合能力;良好的個人修養和心理質素;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永遠是微笑的,他能夠用最溫和的態度去解決最尖銳的矛盾 !五、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容非常多,在這,我就不一一羅列了,只總結一句沒有發生事故不等於沒有隱患,沒有隱患才能杜絕事故的發生,請把隱患從源頭和苗頭堵住 !第 1 页 共 1 页
范文七:生产安全事故现状及预防对策近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总量不断的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的也随之相应增加,各地各部门争取招商、投资的积极性高涨,虽然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已呈现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每年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再加上现在职业病等伤害,每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有百万之数,而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这是一些行业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一些地区生产安全状况不稳定、一些时段还会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现状来看,可以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不到位,要搞好安全生产、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人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不难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原因。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我国的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依赖于政府,企业往往表现出因政府、上级部门“要我安全”,而直接成为“甩手掌柜”。市场经济中,政企分开,企业逐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模式,把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企业在大会小会上讨论最多往往得经营、效益和利润,在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其它方面很少关注,把安全监管束之高阁,臵之一旁,没有充分考虑到安全管理中的隐性效益,更没有考虑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将会给企业带来何种程度的负面影响。(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完善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有的企业与下面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具体指标、责任。可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真空”段。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忽视完善规章措施,尤其在现场监管、隐患排查治理、用工管理、持证上岗方面的规章、措施相当薄弱,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安全工作要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三)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这主要是指个别的规模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家庭作坊”,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三级教育、现场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缺陷,个别企业甚至连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组无安全交底、基础管理台帐都没有,怎么能搞好安全生产?怎么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四)安全监管体系形同虚设,人力资源配臵不合理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企业在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机构精简、人员压缩,出现兼并甚至撤销安全管理机构、裁撤或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力量。而且,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有的是为了照顾人情、关系安排做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管理问题辈出。(五)职工的安全素质、自我防护意识差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搞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搞高全员的素质。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教育,而不能形而上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有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都不了解、掌握,“将熊熊一窝”,这样的情况如何能进行现场安全监管,杜绝事故隐患?(六)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企业领导应正确理解安全资金的投入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及时淘汰老化、过时的设备设施,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二、事故预防的对策(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制度落实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在全体职工中坚持安全生产分级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把安全责任化整为零,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形成人人肩负安全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抓安全、促生产的局面。(二)狠抓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控制,注重细节的监管狠抓现场管理,对于一些习惯性不安全的行为,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抓细节,从一个步骤、一个细节抓超,注重过程的精细化、严格化监管,绝不讲人情、姑息迁就。(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度消除增加安全投入就增加了企业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种比较片面的看法。加大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淘汰一些落后的工艺、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确保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产出,尤其在事故隐患整改、职工劳动用品防护等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加大投入,确保本质安全度,才能真正起到预防事故,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四)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升职工安全素质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方面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企业要严把“入口关”,企业要按工艺、岗位的要求,尤其是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重点部位、特殊岗位,必须招聘相应学历的人才。二是改变传统的培训教育,对于新进厂的职工,先经安监系统进行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再经过企业针对本单位重点部位、特殊岗位的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三是专(兼)安全员就由县(市、区)安全生产协会统一培训教育、考试后备档,根据企业的需要调剂,加强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改变安全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打破企业精简、撤消机构而裁撤或取消安全员的现象。(五)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现形势下,具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这一杠杆来调剂和强化安全监管,加大对事故企业以及业主的经济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才能使企业主、主要负责人形成抓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动态的,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并伴随着一些前期征兆,这些前期征兆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能够通过人的安全管理消除和避免。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到位是安全生产工作首要隐患,科学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制度、层层追究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可以有效实现降低事故率、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要积极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氛围,着力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素养,尤其是提高经营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规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过程管理。在企业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各岗位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管理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思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范文八:安全生产,预防为主,从小事做起生命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人与自然界抗争中,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顽强的,但是,有时人的生命面对突发的事故又显的非常脆弱。抓好单位的安全工作,预防事故的发生,不是仅仅靠单位建立多少个规章制度,开展目视化管理和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安全活动,也不是有几位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天天讲安全、抓安全,就可以保证安全。关键是需要我们每一名员工身体力行自我约束,更重要的是要把“我要安全,我懂安全”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不安全,不工作”。公司在安全管理上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开展HSE体系推进等安全活动,到目前开展的HSE体系推进提升活动,都是在体现公司领导层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就是把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深深的植入到每一个员工思想意识中。安全是一个企业发展最基本而又最为核心的因素,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离不开安全!那么,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安全工作呢?在我理解,安全就是要从日常工作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大港基地管理处自2003年底成立以来,在公司和矿区事业部的领导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安全管理上,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已经基本成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绝不能凭老经验办事,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是要时时刻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松懈思想,把好安全的第一道关,认真谨慎地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操作,时刻保持着“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的警觉,确保自身安全,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安全对于生命是重要的,对于我们为公司主业服务的矿区后勤服务行业来说,每天从事维修、绿化、保洁、餐饮等服务性工作,尽管安全风险性小,但对于每一个从事服务性工作的人员来讲,如果不能时时刻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松懈思想,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通过对近年来收集的事故案例分析,其直接原因,哪一起事故不是因为人员的违章作业酿成的恶果呢?矿区服务行业也曾发生过一起高空作业亡人事故,单位的正常工作和声誉受到了影响,按照事故责任追究,单位领导受到了处理,但是因为这起违章事故,却使一个完整美好幸福的家庭和他的亲人及朋友,永远留下了抹不去的感情伤害,再一次向我们验证了“违章与死亡共舞”的警句。生命是宝贵的,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5.12”汶川和“4.14”玉树大地震,在沉重的灾难面前,在钢筋水泥的废墟中,遇险的群众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对生命的渴求,感人至深……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刻,有的母亲背负沉重的钢筋水泥,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把生的希望献给孩子,却把死亡留给自己;有的教师,用自己的臂膀顶着倒塌的房屋,机警地将学生掩护在课桌下面,谱写了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凯歌……有的被困群众,在黑暗的废墟中,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同死神搏斗……所以说,四川、玉树大地震,残酷地夺走了无数个生命,给多少个家庭带来了悲惨分离,这是天灾,任何人也无法抵挡的。我们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不管我们干什么工作,从自身做起,始终把安全为天放在首位,克服麻疲和侥幸心理,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任何工作都要以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和掌握正确的工作流程,就可以做到“任何事故都可以防范”,避免事故和灾难不在自己身上重演。要保证安全生产和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现阶段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光靠高压式的管理和处罚,不能说是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唯一选择,要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方针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教育和培训,要通过高压式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相结合,在健全完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员工综合安全素质和执行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在消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死角的同时,关键还要消灭人的不安全行为。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安全工作没有小事。只要明白了大与小的厉害关系,就会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有了事故及时排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把小的事件事故当成大事故来抓,把小隐患当成大隐患进行重视,把轻“三违”当成重“三违”来抓,抓小防大,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生产。所以说,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真正做到讲安全、重安全、要安全,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的员工才能实现“高高兴兴来上班,平平安安把家还”。
范文九:论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近年来,“安全发展”的旗帜高高飘扬。在这一科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安全生产理论体系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在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2010年,坚持安全发展,意义重大。“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多年来宝贵经验的总结。只有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才能实现源头治本,防范于未然,牢牢掌握主动权。在安全发展理念指导下,进一步突出工作重心,就能取得更大效果;突出预防为主,把各种预防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就能推进安全发展。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国家而论有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安全;以行业分有建筑施工安全、矿山(煤矿)安全、危化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以类别讲有消防安全、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但不管何种行业类别的安全,都是以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和财产损失并将人身安全作为第一的原则。因为,人是生产力,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得到具体的实现。鉴如此,只有在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能有保障。 安全发展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个国家,安全发展应是一种战略理念,只有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方可富庶强盛。作为一个企业,安全发展的理念更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假若一个企业只注重效益而忽视安全,认为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经济效益的增长就视企业为发展,这应是一种片面而又短期的效果,因生产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工序上出现不安全的因素,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其发展必将受到影响,或停滞、或后退。作为矿山企业,更应将安全发展的理念践行于生产系统中的各个细节,因细节决定成败。换言之,即细节决定企业的发展,如产生“蝴蝶效应”甚至于破产关闭。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一个小的细节能决定企业的成败?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古代的一场重要战役中,一位将军的战马的后铁蹄在战役打响之前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那位将军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自已身经百战、勇猛无敌,根本就没将这点小问题当回事,当战役开始双方经过几番搏杀后,由于战马后铁蹄的缘故,移动没以前那样灵活,最后那位将军被对方所杀,从而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因这场战役极其重要,那位将军又非常勇猛,战役的失败、勇猛将军的不再,最终造成一个国家的灭亡。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多少能给我们一点启迪,那就是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不能有半点的麻痹大意,那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安全与生产是矛盾的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安全发展、长治久安的局面。安全服务于生产,生产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序进行,离开生产也就谈不上安全。安全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生产创造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而生产必须由人实施。因此,保障人的安全是发展的首要条件。假如企业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其家庭遭受痛苦、企业遭受损失,有的家庭或受伤的员工还进行上访,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企业如何安全发展?只有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在现时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曾多次指出:“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要坚持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并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三个“不能”,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体现了对人生命的关爱。但是,在抓安全生产的同时,预防工作尤其重要:一、预防工作重在坚持预防事故是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如果仅仅出了问题抓一阵,检查时抓一阵,消极保、被动防,事故就可能防不胜防,堵不胜堵。1、搞好宣传教育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条件,更有待于全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宣传教育,筑起思想上的安全防线,在防范事故中有时就会起决定性的作用。要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和贯彻《安全生产法》,充分利用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典型事故案例,倡导安全文化,引导人们逐步形成科学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针。2、落实责任制明确各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从业人员的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每个管理岗位、每个从业人员,从上到下认真落实下去,一直落实到个人,各级管理部门要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层层下达,各级主要负责人分别与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形成环环相扣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3、积极探索规律一是预防工作受生产经营单位整体素质的制约;二是偶然性任受必然性支配;三是预防工作受安全投入的影响;四是事故的发生常常有波浪式特点等,针对这些规律,一方面,要注重预防工作的整体性。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高整体水平,把预防工作建立在广大从业人员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的遵章守纪、熟练的业务技能和严谨、科学了的态度上。另一方面,要加强预防工作的预见性。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将出现于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突出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超前预测,及时报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再一方面,要抓好预防工作的连续性。不被表面和相对安全的形势所迷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忧患意识,从安全中抓住漏洞排除隐患。注意把外单位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同时要严格坚持法律法规制度,把工作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岗位,既要全面过细地落实好已有的法律法规制度,又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种规章,真正做到用法律法规制度保证预防工作的经常化。二、预防工作必须注意突出重点1、强化抓重点的意识做到无论何时抓重点的思想不变,抓重点的决心不变;工作繁忙,头绪多,抓重点的精力不变;问题少、形势好时,抓重点的劲头不变。2、重点工作要全力抓预防工作的重点往往也是工作的难点,所以,一定要盯住重点,舍得下功夫,下长功夫,下细功夫。以重特大事故普遍关注和领域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是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的有效措施,要一抓到底。3、薄弱环节要反复抓突出重点抓预防,还必须把眼光盯在本单位薄弱环节上,经常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查找薄弱环节,对发生的问题及隐患认真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即使没有发生问题,也要积极借鉴外单位的经验教育,举一反三查苗头、堵漏洞、反复抓,力求突破弱项,使弱项变强项。三、预防工作必须善于发动和依靠群众一些事故的苗头和隐患,不管多么细微、隐蔽,往往是群众首先发现的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没有群众观点的实践将会落空。1、营造“人人参与”的局面经常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预防事故的教育,把预防工作的任务、要求,方法及法律法规教给群众,把安全生产的意图变成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从业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群众预防事故的行为和能力,形成“人人关心预防工作,人人都做预防工作”的良好氛围。2、建立信息网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广泛而灵敏的安全信息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及时获取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整改。3、严明奖惩制度分析一些单位预防工作不落实的主要原因,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建立事故预防工作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预防工作尽职尽责,成绩突出者要奖励,对工作失职,造成事故者要处理,以此激励干群,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既有压力有动力,从而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四、预防工作必须努力转变作风1、端正指导思想预防工作是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着眼于加强基础建设。在衡量一个单位预防工作好或差时,不能只看开了多少会,查了多少遍,而要看实际工作效果,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和基础建设。做到生产服从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在安全的环境中促进发展,进而达到生产必须安全的要求。2、加大安全投入安全生产预防工作特别要求各个单位安全投入必须到位,舍得花钱买平安,加大安全投入,该配备的安全设施要配备,决不能以节省投资,削减安全投入。3、知实情,办实事各部门领导要树立保一方平安的意识,坚决克服不办实事的不良作风,切实做到勤检查、常督促、多指导。在严格制度、落实责任的基础上,还要经常算算发生事故后的政治账和经济帐,不吃后悔药,少搞“亡羊补牢”的事。灾难事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说来就来,往往跟着是财产甚至生命的损失,后面则是千家万户的肝肠寸断,为什么生产安全事故总是人们心中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只有把预防工作做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民财产的损失,达到真正的安全发展。姓名:王朝琴单位: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营运有限公司地址:贵阳市小河区上河城7栋2单元101号 邮编:550009
范文十: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摘要:分析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其产生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管理层最大效力;从生产设计的源头做好“六个先”和“三同时”的工作,切实抓好预防工作。上述三个方面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三重防护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六个先”和“三同时”贯穿始终,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就能够减少甚至彻底切断危险因素的产生,保证安全生产。关键字: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心理意识、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法、ESD、三同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便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日程上,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基本方针,是《安全生产法》的灵魂。可见,安全生产,重在预防。1、分析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美国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交通事故中单纯人的因素占57%,人与环境因素的合成占3%,这一数据表明,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明确认定: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纵观我们化工企业,有哪起事故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呢?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又是人的心理反应。因此,事故与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都会在行动中体现。如果每个人都以正常的心理,在主观意识和思想上重视安全,熟悉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明确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危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六大禁令,坚持日常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是杜绝事故的发生。1.2、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分析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1)、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原因。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的,大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例如,日某厂的事故,按操作规程要求:需要停机处理丝束一名员工抱有侥幸心理,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结果因违章造成终身致残。在现场作业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不使用专用工具,就近随意取物代替,该办理工作票的,觉得只是简单的停表检查,就不用办理了,等等。抱着这种心理意识工作的,危险性很大。(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这种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明知安全工作的重要,但时间久了,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3)、惰性心理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为了贪图安逸,而忽视了安全。对现场操作中的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巡检中,听、摸、闻、比、看不认真,纯粹是“走过场,挂牌子”,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4)、逞能心理和从众心理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客观规律,不讲科学态度,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还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者看见别人那样做,明知不对,自己偏要照着做。例如,在防爆区打手机,安全帽不系带就随意穿行于装置区等等,这种心理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5)、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主要危险,我就不信,逆风而行。例如,看见检查人员来了,马上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人员一走,马上原形毕露。(6)、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这种人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这两者都会严重影响工作中的注意力和规章制度的执行。1.3、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素:(1)、受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高、技术装备精、劳动组织和环境舒适、员工待遇好就会使员工对本岗位产生兴趣和热情,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信心,工作起来就舒心从而增加安全责任感,这对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2)、受企业效益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管理好,员工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就能促使员工自觉珍惜本岗位的工作,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可信度和使命感。(3)、受习惯因素的影响工作中的传统习惯,集体内工作气氛对员工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小的集体内往往容易形成一些不成文的固有习惯,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从众心理,这是人们适应群体生活的一种本能反应。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不安全行为极易被效仿。(4)、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劳动工具不断改进,使得生产不断向自动化的方向前进,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给那些怀有惰性心理的员工创造了机会,有些员工在工作中因嫌麻烦、怕费事,就会省去一些必要的操作和不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从而引发事故。1.4、控制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及时对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能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三违”
事故的发生。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1)、从安全意识和个人修养上加强员工的心理诱导。坚持不懈的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化学危险品知识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的教育;以及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教育、反事故预案的教育等。(2)、从职业道德事业心和前途上进行心理诱导。对员工而言要做到四懂三会,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做到安全操作。用美好的愿望鼓舞员工,用良好的道德培养员工,用先进的机制激发员工,用前途的美景鼓励员工,用安全生产奖励嘉奖员工,使员工自觉的遵守纪律,积极敬业。(3)、在行为的准则上加以诱导、在健全的制度下进行约束。要求管理者最终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和HSE承诺书,并经常组织反事故演练和应急预演等。(4)、在工作行为上加以控制。加强检查考核,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日查、月查、季度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同时注意员工情绪在工作上的反应,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违规的不良习惯。2、刚柔并济抓挥管理,发挥管理层最高效力安全管理是一项事关企业全局的大事。公司安全要则对车间和机关两个管理层共提出了15项规定,以克服安全控制力不强,安全管理预见性不强的问题。但安全管理不能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必须双管齐下,即一方面要靠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严厉考核和奖罚,就是所谓的刚性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情感关怀进行各种思想和心理教育及训练,就是所谓的柔性管理。安全管理是由上至下的一种纵向深入和由外到内的一种递增强化。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生产经验活动的前沿阵地——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因为班组成员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也最高,因此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就可能从源头上预防甚至切断事故的发生。2.1班组安全刚性管理的“四个硬”(1)安全意识要“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教育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2)执行制度要“硬”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抓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不讲私情。对违章违纪的员工要严格管理,严厉处罚。(3)考核制度要“硬”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对发现预防事故的员工要加以重奖,调度员工预防事故的主动性。(4)工作方法要“硬”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各种舆论一起上,上下齐动员,形式多样,花样翻新,如: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演习以及对比教育和启发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2.2、“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1)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关键,人最重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无时无刻不贯穿着现代安全管理的始终。现代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保证吃饱穿暖物质要求,同时还要求企业对自己要有尊重、理解、信任,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主人。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要及时的进行情感投资,让员工从心里感受到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2)、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正确的安全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从正面激活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做好安全。如举行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运动会、安全演讲等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参与热情。对发现安全重大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员工要进行重奖,以调动员工认真巡检,主动安全的积极性。(3)、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在企业中,要强化安全意识,克服“安全疲劳”,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行动。企业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将给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良好安全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行。即不能对之小看,方法简单,行动草率,这样,员工的安全意识很难提高;也不能求全责备,过分加压,这样也会如弹簧受压过重而失去弹性,进而使员工失去抓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意识,然后再不断的巩固和提高,从根本上安全意识的各种“隐患”。3、从生产设计的源头入手,做好“六个先”的预防工作3.1、安全意识在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全生产已不再是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个别问题,而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安全生产法》把宣传、普及安全意识作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任务,只有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普遍的和高度的重视,极大的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使安全生产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3.2、安全投入在先生产经营单位要具备法定的恶安全生产条件,必须有相应的资金保障,安全投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救命钱”、是必备的安全保障条件之一。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重效益轻投入,其安全生产投入较少甚至欠账,因而导致技术装备陈旧落后,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维护,这就必然使许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抗灾能力下降,引发事故。要预防事故,就必须有足够的、有效的安全投入。不依法保障安全投入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3、安全责任在先针对当前存在的安全责任不明确、全责分离的问题,《安全生产法》在明确赋予政府、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各自的职权、权利的同时设定其安全职责,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必要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为了增强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感,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在《安全生产法》的第五、第八、第九、第十七条分别对相应部门和负责人的安全责任、管理职责及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详见《安全生产法》。3.4、建章立制在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产经营单位及安全的工艺、设施设备、材料和环节错综复杂,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安全。预防为主需要通过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并落实各种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来实现。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废弛,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势必埋下不安全的因素和事故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章立制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3.5、隐患预防在先预防为主,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无数案例证明,绝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属于责任事故。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事故发生前都有不安全隐患,如果事故防范措施周密,从业人员尽职尽责,管理到位,都能够是隐患得到及时消除,避免和减少事故。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够减轻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所以,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3.6、监督执法在先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关口必须前移,放在事前、事中监管上。尤其是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的监管力度一定要加大,依照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把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或者不安全因素多、事故隐患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排除在“安全准入门槛”之外。从源头切除事故隐患的诞生,保证安全生产。4、我厂的安全生产现状4.1、存在的问题(1)、设备缺陷我厂始建于1975年,投产于1976年,已有32年的厂龄了。很多设备和仪表都以老化,虽然我厂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改造和扩建,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一点不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还会逐渐的磨损、折旧等等。(2)、员工年龄结构及技术水平缺陷目前,我厂员工年龄结构正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老工人年龄偏大,面临退休人员居多,而新员工大多是“兜底”和非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相对来说他们没有专业知识,生产和维护起来有很大的弊端。4.2、解决办法(1)、通过技术改造增强设备及仪表的可靠性在今年的大检修中,我厂就将对合成正在使用的ESD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生产装置的安全性。对原来没有ESD系统的尿素装置,用合成装置替换下来的ESD系统进行补充,这样我厂的两套主体装置就将全部采用ESD紧急停车系统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发生恶性事故的可能,保证安全生产。(2)、大力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对新员工要采取导师带徒、专业培训、自学成才、技能比武、岗位竞赛等方式,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5、总结我们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生产的缺陷问题,但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从以上的生产设计、安全管理和员工意识这三个方面入手,将防范意识、规章制度、“三同时”贯穿始终,落到实处,持之以恒的话,我们就不会用亡羊再去补牢这样沉痛的代价来吸取教训。如果我们每一名员工都能做好自己的防范意识这一关,当我们所有的员工将手连到一起时,就为我们的企业围起了第一层的安全防护网;如果我们的管理层,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把安全管理这一关的话,就将为我们的企业围起第二层的安全防护网;如果我们化工行业的设计者,能够在设计时就将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使生产装置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就将为我们的企业围起第三层的安全防护网,这样我们的企业就会在一个三重保护防护网里安全的工作,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安全的根基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企业,让这三重防护网在坚实的根基上不断的加密、加牢、加固,为我们的企业构建起一座坚实的安全堡垒。参考文献:[1]徐宝成、焦桐祥.《班组长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大庆石化公司,2007年5月.[2]石少华、邬燕云.《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2008.}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