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家医院进行实验性肿瘤病人饮食调养治疗。接受已经确认没法治的病人

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癌症患者是开刀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本文导读:出于求生的本能,每一个肿瘤患者总会纠结于是开刀?还是保守治疗?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为此奔波,求教于各式人等。
前列腺介绍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之一。虽然它不是一种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但严重影响患者…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mammary 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上海每年新发近5万例;平均每天82人死于癌症。治肿瘤,哪种方式好?肿瘤,有哪些新疗法、新进展?出于求生的本能,每一个肿瘤患者总会纠结于是开刀?还是保守治疗?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为此奔波,求教于各式人等。曾经,人类为了和癌症进行斗争,创造出了三种颇有威力的&武器&各式各样的手术刀、杀伤性极强的化疗药和不同能量的放射线。当它们与疯长的肿瘤狭路相逢,只有一个目的:将癌细胞斩草除根,不灭干净绝不罢休。
  作为著名肝癌研究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曾经也怀有同样的信念。他比谁都清楚,面对肿瘤 ,一旦放走漏网之鱼,必将后患无穷。然而,就在他花了半辈子与癌症&斗法&,带领学生潜心研究,发明了不少降伏癌细胞的&必杀技&后,汤钊猷也面临了病人&越治越多&的尴尬。最近几年,在这位&癌王斗士&心头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过去百年的抗癌战略有没有&犯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
  抗癌就像拍皮球,拍得越重,弹得越高
  曾经,汤钊猷在门诊看病时,病人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汤医生,这刀开下去,会不会赶着癌细胞往全身跑? &那时的他总认为这是缺乏根据的天真想法,可谁能想到正是这种想法居然也包含着几分道理。
  汤钊猷说,第一次印证&玩笑&的,是几个接受姑息切除的晚期患者。拗不过一双双痛苦的,汤钊猷偶尔也会为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期的晚期病人做些姑息性的手术切术,为的是希望以此减轻他们一些痛苦。但很快,汤钊猷就发现,这些勉强开刀的病人术后恢复并不好。而随后的动物模型研究更是发出一个令人警觉的信号:姑息切除可能促发残癌转移!
  之后,汤钊猷还发现,与某些手术&适得其反&的作用相比,放疗对于癌细胞的影响更为复杂。一群不幸患上肝癌的实验鼠在被送进放疗室的几天后,体内的癌细胞果真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可怎料等到30天后再观察,本已低头的癌细胞转而发起大举反攻,甚至癌细胞的肺转移倾向比那些 &休息&的肝癌小鼠更高。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真难以置信。 &汤钊猷的心一再被矛盾所触动。
  就在汤钊猷反思手术、放化疗与癌细胞转移之间的关系时,《自然》、《科学》、《癌症研究》等国际权威刊物上,也频频出现关于抗癌&反作用&的报道。 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患的小鼠在接受化疗或者放疗后,一种信号蛋白立刻吹响 &集结号&指挥癌细胞向肺部迁徙。沿着&反作用&线索顺藤摸瓜,研究者还发现,在癌症分子靶向治疗领域十分热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种药物在短期内可以抑制肿瘤周围血管生长,然而长期就会反而促进癌细胞扩散。使用这种治疗方式,对晚期肝癌往往只能让患者生命延长几个月。
  坐在电脑前,汤钊猷逐篇阅读,仔细研究,反反复复进行思考,逐渐理出了一丝头绪。他说,抗癌就像拍皮球,拍得越重,反弹越高。人类与癌症较量,既要&斗勇&更要 &斗智&,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对付癌症,&有时不治疗&是最好的方法
  汤钊猷在中发现,癌症手术后,多数病人都会期待后续治疗,他称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都要治疗,这得看病人的具体情况,&有时不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显然,这个主张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不仅癌症临床医生不会同意,病人家属更不会同意。但汤钊猷指出,可别忘了这个说法有个前提&有时&。
  在查房或会诊中,汤钊猷常常会提出减药甚至不用药,而不是加药。因为所有药物既有治疗的一面,也有产生副作用的一面。他指出,就好比有人生病在家休息,如果每日有少数亲友来看望,病人会感到欣慰;但如果每日有几十位亲友来看望,这绝非好事,反而是在帮倒忙。尤其是在当前过度、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的情况下,会让病人透不过气来。
  而临床实践也发现,针对晚期癌症,除了对症治疗外,过分积极的抗癌治疗反而会增加病人痛苦。美国曾有研究表明,在65岁低危癌患者中,同立即启动治疗的病人相比,那些接受积极监测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汤钊猷强调: &必须说明的是, &不治疗&并不是指消极对待,还是要鼓励病人尽量进食、适量活动,尽可能通过提高机体状况与癌抗争。 &
  此外,通常癌症患者的家属都会认为病人要多进补一些滋补品,可以起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及抗癌能力、防止癌症转移和复发的目的。但这往往造成的结果便是,病人吃了很多平常不吃的东西。如果进补不当,常常适得其反,会导致癌细胞的快速生长,可谓得不偿失。汤钊猷指出,因此,癌症病人越是晚期,越要和平常一样清茶淡饭,甚至还要更清淡些。他说道:&我查房时,常常询问病人家属给病人带来什么菜,问下来大多是荤菜,很少有素菜。我一般都会提醒他们,下次带点绿色蔬菜来。 &他表示,多吃素菜或者荤素搭配的目的是,避免进食过多荤菜,防止体内积聚热量过多而促进癌肿生长代谢。
  &驯化&肿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汤钊猷回忆,过去每每开刀,总要在手术室苦等病理医生的冰冻切片报告,只要是恶性的就要马上开掉,良性的则暗自庆幸。 &现在看来,这种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抗癌思路大抵都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提出,对付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光动刀还不够,需要出奇制胜的第二、甚至第三招。
  这么多年的肝癌转移研究给了汤钊猷不少启示:&癌症既是局部病变,更是全身性疾病,是生活环境、癌细胞、体内微环境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行之有效的抗癌方式应该是,一边消灭肿瘤,一边从免疫、内分泌、、代谢等角度综合干预,调变肿瘤,最终令残癌细胞改邪归正。
  汤钊猷指出,患者如果基本康复了,就不应整日躺在床上休息,不妨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增强体力。在汤钊猷的病人中,肝癌切除后长期坚持游泳的病人也不少,从患肝癌起到随访时,四、五年乃至九、十年的都有,据说身体恢复得都不错。汤钊猷说:&据我临床观察,干扰素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我猜想癌症病人游泳时,体内有可能会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预防癌症复发或转移。况且活动量大了,胃口好了,抵抗力自然恢复,这也有利于激活体内自身存在的抗癌能力。 &据了解,汤钊猷虽已年过八十,但仍坚持隔天游泳,每次30分钟,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
  而对于年龄较大,没有游泳基础的病人,汤钊猷常常劝他们每日去买菜。 &因为买菜比散步的效果好。这样病人到附近菜场,挑挑拣拣,一去一来不到1小时,既达到散步目的,又有康复效果。&据介绍,通过随访这类病人,多数病人康复情况也都不错。
  此外,汤钊猷还发现,在&驯化&肿瘤方面,中医中药显然 &占有一席之地&。他所在的课题组发现,将治疗乙肝的中药 &苦参素&与干扰素配合使用,可明显延长肿瘤小鼠的生存期。而当一群不幸患上高转移肝癌的小鼠服用一种5味中药制剂&松友饮&后,癌细胞增殖的速度明显放缓,向肺部转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责任编辑:张小凤)
肿瘤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导引分布图
&浏览量:516
&浏览量:516
&浏览量:240
&浏览量:249
《癌症康复》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癌症康复总论,主要介绍了癌症病人的心理调整、饮食营养、心身锻炼、生活指导等基本的康复知识、技能和方法。
《癌症康复》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癌症康复总论,主要介绍了癌症病人的心理调整、饮食营养、心身锻炼、生活指导等基本的康复知识、技能和方法。
当前位置:
了解临床试验的知识
转载:新药临床试验是不是拿病人做实验
新药的临床试验是严谨的,临床试验均是在人体医学研究伦理准则《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指导下,按照我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下进行的。根据该《规范》,研究中必须保证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同时,这些临床试验是在我国卫生政府机构密切监督下进行的。我国对新药的临床试用有严格的审查和资格要求。新药要经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批准,在指定的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进行。在临床应用前还要经过所在医院的审核批准。对参加新药临床研究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条件及生产药品的厂家都有严格的职责要求,并有监督、核查人员。
另外,一个新药在临床应用前先经过一系列临床前研究,包括新药对体外人肿瘤细胞株,体内对鼠肿瘤模型及人肿瘤异种移植物抗肿瘤活性研究及动物的毒理研究。据国外统计资料,一个新药的开发过程,时间长达十年!由此可见新药研究的严谨性。经以上筛选,若其抗肿瘤活性强,毒性不大,经过上述部门审批后方可进入小规模的临床I期试验。临床I期试验的目的是观察药物的初步疗效和毒性。如能通过经过临床I期试验,经上述部门批准,可逐步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II、III期试验,最终可能进入临床常规。
抗肿瘤新药的试用常选择那些常规药物治疗失败或有效后病变又进展的病人,或一些目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病种。对这些病人或病种,目前尚无更好的治疗方法,若应用新药可会能给病人带来好处。
因此,应用新药是在不损害病人利益而又可能给病人带来好处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在应用新药前,医生要向病人说明所用新药的可能疗效及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获得病人的书面同意。肿瘤病人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都参加新药的试用,这无论对肿瘤的治疗还是对抗肿瘤新药的开发、研究都是有益的。这说明使用新药不是“拿病人做实验”。
美国的临床指引制定组织国家癌症治疗网络(NCCN)在其指南中明确指出:病人接受最佳治疗就是加入临床试验中。
注: NCCN是21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其制订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作者: lungca)恶性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生物治疗
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GMP实验室
  □记者&常辉&实习生&张广有&&&    很多人对治疗肿瘤的三大武器:手术、化疗和放疗不陌生,但提起生物治疗,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明白。记者采访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高全立时,他解释说,开始时肿瘤的生物治疗也叫免疫治疗,是指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清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只杀肿瘤细胞,不伤害正常组织,副作用非常小。生物治疗还能缓解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对其他治疗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早在20年前生物治疗就已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成为恶性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模式,更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  生物治疗与放疗、化疗并不矛盾&联用可逆转耐药、增加疗效  高全立主任谈到了一个现象:很多医生认为化疗和生物治疗是矛盾的,不能联用。他们认为化疗降低免疫力,生物治疗提高免疫力,两者联合的话作用就抵消了。高全立主任解释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现在很多研究发现,放疗、化疗后,肿瘤细胞的膜结构发生了改变,这样使免疫细胞更容易杀死它们。对放疗、化疗耐药的肿瘤病人经过免疫细胞作用后,往往又对放疗、化疗敏感了,生物治疗可以逆转耐药。如果能做到生物治疗和放疗、化疗的联合应用,既能发挥增加疗效、逆转耐药、减轻毒副作用的效果,还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  高全立主任说,目前开展的生物治疗主要有CIK&细胞治疗、TIL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目前,该中心已应用生物治疗治好各类恶性肿瘤1000多人次,大部分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肾癌、肝癌、黑色素瘤、大肠癌、肺癌、胃癌效果较显著。一些晚期肿瘤患者经其他治疗收效甚微,而经过生物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CIK&细胞治疗优势在于清除残留的肿瘤病灶&  CIK细胞疗法主要是从50毫升肿瘤患者静脉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在GMP实验室中几千倍地扩增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杀伤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一般治疗一个多月以后,患者即可看到明显效果。日本的文献报道58例脑胶质瘤病人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平均的生存时间仅为19个月,而加用CIK细胞治疗的27例患者平均生存期达到了43个月,有2例病人已存活10年以上。  高全立主任提起了一个晚期肾癌病人,做完手术后肿瘤又发生了肺转移和脑转移,吃饭得靠家人喂,行走非常困难,已无其他方法可治。我们单纯使用CIK细胞治疗了一个月后,广泛转移的病灶消失了一半,现在病人生活可以自理,能自己骑车回家了,跟正常人一样。  高全立说,CIK细胞治疗在清除残留的微小肿瘤病灶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对于预防手术后复发的肿瘤患者效果最为明显。对那些常规治疗方法无法控制的肿瘤患者,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也能从治疗中获益。  TIL细胞治疗&对晚期黑色素瘤有效率70%以上  高全立说,肿瘤组织中,都有一种叫TIL的淋巴细胞在控制肿瘤生长速度,但是量很少,力量弱,不能完全控制肿瘤。我们通过细针穿刺肿瘤组织,把其中的TIL细胞分离出来,在实验室中扩增到几十万倍,并使它们的功能增强,再回输到人体。TIL细胞有强大的、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和肝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报道,TIL细胞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率在70%以上,常规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5年存活率小于5%,TIL治疗后5年存活率提高到39%,是该肿瘤在各种治疗中效果最好的。  有位黑色素瘤患者,一年半前发现足底长了黑色素瘤,手术切除一年后又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切了两次都复发了。国内多家大医院都说没法治了。高全立主任和骨科合作,先手术将腹股沟浅表淋巴结切了,然后再给病人提取TIL细胞进行治疗,经过两个多月治疗,盆腔的转移病灶缩小到1厘米,肿瘤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由于TIL细胞分离和扩增技术十分复杂,国内尚无医院开展该项治疗。高全立主任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国立肿瘤医院细胞治疗科研修时,掌握了TIL制备培养的核心技术,回国后与本院骨科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此项技术,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目前已治疗9例患者,其中有4例已看到了明确的疗效。  树突状细胞瘤苗&让免疫系统学会识别肿瘤细胞  高全立主任打了个比喻,树突状细胞就像人体的哨兵,只有树突状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后,再给免疫系统传递消息,免疫系统才派淋巴细胞来杀死肿瘤细胞。可是肿瘤病人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难以正常识别肿瘤细胞,肿瘤就会一直疯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提取的肿瘤细胞抗原和树突状细胞结合起来,人为教会树突状细胞识别肿瘤,然后用人体免疫系统将肿瘤细胞杀死。现已证明树突状细胞瘤苗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结肠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单独应用对晚期前列腺癌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科室简介  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是河南首家成立的临床肿瘤生物治疗专科。生物治疗科由门诊、住院病房和GMP生物治疗实验室三部分组成,拥有一支高端人才队伍,科室承担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重大科研基金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科室逐步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的生物治疗新技术,主要有CIK细胞、TIL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瘤苗项目。  专家简介  高全立&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学习并获得肿瘤免疫学硕士学位。年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国立肿瘤医院细胞治疗科及免疫科从事博士后研究。高全立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免疫学理论,擅长对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及综合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肝癌、胃癌及肺癌的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有较深入的研究。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浙江省肿瘤医院推出“综合组讨论号”治疗病人
健康报网讯(特约记者俞欣 通讯员王定珠)王小姐的外婆今年春节前被检查出患有结肠癌晚期伴肝转移,考虑到老人上了年纪,经不起到处折腾,正准备放弃时,浙江省肿瘤医院新推出的“综合组讨论号”这一治疗方式吸引了她,半信半疑的她挂了这个号子后,医生为她外婆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老人家的病情就此好转。
据该院大肠泌尿肿瘤外科李德川主任介绍,得了癌症的患者本身内心就有很多顾虑,加上癌症治疗的复杂性,往往一个学科没有办法解决。经研究表明,在确诊大肠癌之初就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组讨论号”就是由来自医院外科、化疗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30多名专家组成了最强大的多学科讨论组,专门针对情况复杂的大肠癌进行讨论,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挂了“综合组讨论号”的患者,先由讨论会指定的医生了解其相关情况,然后医生在讨论会上汇报病史进行讨论,医生将结果告知患者,解释下一步诊疗方案,并具体安排就诊、住院等事宜。讨论会派出专门的医生追踪该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治疗情况,并在下一次讨论会上汇报,对其诊疗及时给出专业意见。
  讨论组医生对王小姐外婆的情况进行讨论后,专家认为老人虽然是癌症晚期,但可以进行肿瘤切除。而且目前国际上的科学研究证实,如果手术中能将结肠肿瘤及肝脏肿瘤一次或者分两次切除,患者的生存期和那些没有肝脏转移的肿瘤病人的生存期是相差无几的。王小姐的外婆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术后化疗,身体恢复的非常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溶骨病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