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50多岁,矿工,已得了尘肺病症状,暂无不适症状。想问下,在福建哪洗肺合适?费用多少?会有后遗症吗?

江西修水县开采金矿137人死于尘肺病呼吸机支持病人呼吸
悲情寡妇乡 司机朱猛志本身也是一名尘肺病患者每天靠呼吸机支持呼吸,他曾自嘲地说虽说现在能开车,说不定过几天就躺在床上吸氧靠呼吸机呼吸,其实和他一样患上尘肺病的在江西省修水县上衫乡有641人,此间随处可见的坟头已埋填了137人。8年前,江西省职业病
  &&&& & 司机朱猛志本身也是一名尘肺病患者每天靠呼吸机支持呼吸,他曾自嘲地说&虽说现在能开车,说不定过几天就躺在床上吸氧靠家用呼吸机呼吸&,其实和他一样患上尘肺病的在江西省修水县上衫乡有641人,此间随处可见的坟头已埋填了137人。8年前,江西省职业病医院的某位专家在此实地调查后曾断言:&8到10年后,这里将是一个&寡妇乡&!&在当前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的前提下,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工患者的职业病诊断难和维权难,个别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有意设置门槛将社会问题复杂化,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这种将社会问题集中堆积的做法不仅将患者推向生活的绝境,同时也涉嫌纵容违法行为的延续。而今,一语成谶。肇启祸端的金矿,时间回溯至1986年。从上衫乡任何角度都能看到的那峰峦起伏的山脉隶属幕府山系,当地人一直称其为土龙山,然而,当附近武警黄金部队在山里发现了金矿后,土龙山摇身一变,被当地奉为&金山&。于是,上衫乡人民政府办起了一座金矿,与此同时,修水县人民政府也办起了一座金矿,两座金矿正好割据一座山头的两面。上衫乡数以千计的农民成为县乡金矿的矿工,通往金矿的山间小道&车如流水人如龙&。所有矿工的招聘全由乡政府组织,几乎不用做什么动员,尤其是金山脚下的红星村、王桥村、同升村和下衫村,村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成为乡金矿的工人。一位当时的矿工说,&比起种田,金矿风钻工一天能赚到30元钱,钱的诱惑比什么都大。&然而,由土龙山摇身一变的&金山&,犹如一个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伴随着诱惑而来的则是无穷的后患。从1986年10月到1999年的1月,上衫乡金矿疯狂开采了13年。直到上衫乡笼罩在一片挥之不去的尘肺病的愁云惨雾中,才不得不被迫关闭。黄金,这个极富诱惑的天地之产物,并没有给修水县上衫乡的农民带来富裕,给他们带来的只是对财富的梦想和无尽的痛苦。现在的上衫乡到处可见尚未完工的新房,来不及修缮的破旧土房,到处都有可怕的尘肺病人,衰草披离的荒坡山头随处可见那些&跪着死的人&的坟茔。&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永远都是一身的泥巴和灰尘,天擦黑时在家里洗个澡,骑上自行车匆匆去金矿了。&24岁的朱会,江西某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说起对父亲的印象,却只有这么一句话,他的父亲朱耀明今年47岁,于1997年第二批被查出患&二期+&尘肺病,如今已气息奄奄,命悬一线每天靠着来维持基本呼吸。&拿到一份由修水县上衫乡党委书记卢以忠提供的《关于修水县上衫乡尘肺病有关情况的汇报》,称&自1994年检查发现有尘肺病以来,到目前为止,经江西省职业病鉴定所分五个批次鉴定,全乡共计有489人诊断为尘肺病(已死亡137人),有152人疑似尘肺病&。江西省2010年职业病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累计尘肺病人达16078人,占全省人口比例的万分之四;而上衫乡的尘肺病患者却占到全乡人口比例的万分之三百二十,高出江西全省平均水平的80倍。一组如此无情的数据,以至于广东某位尘肺病专家在上衫乡考察后叹息:&这是一片被诅咒的土地!&在这片&被诅咒的土地上&,有一批活生生的人,有的已经死去,有的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在等待不远的死亡;他们一个继一个地重蹈着悲剧的宿命,尽是悲欢离合.3月1日,大巴车出湖南平江县即到江西修水县,朱猛志、朱名水代表着上衫乡461名尘肺病人早早的就在公路边候着。刚一坐上面包车,司机朱猛志就猛踩油门,车飞速疾驶。&赶个时间见一个病人,怕去晚了就见不着了。&旁边的朱名水向一脸错愕的康泽欣公司呼吸机解释。于是,在上衫乡红星村一个破败潮湿的土屋里,记者见到了朱名山,他躺在床上,带着呼吸机吸着氧气,见记者进来,挣扎着要起来,却最终还是没能成功。从1989年到1994年,&2天轮一个班,总共24小时,每班30块钱&,朱名山在乡政府开办的金矿整整工作了6年,1999年他被查出&二期+&尘肺病。在短暂而艰难的交谈中。记者注意到,他不断在重复一个事情:&这个吸氧机和呼吸机每天要8块钱的电费,用不起呵!&与朱名山家相距仅有几百米远的地方,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风格的农村平房,大门紧闭。司机朱猛志告诉康泽欣,&这一家的男主人朱述华,2009年农历十一月割腕自杀了&。&自杀&二字重重地袭击了康泽欣经销的。陪同记者的樊后宝是朱述华生前的好友,他称,在朱述华的病还没有很严重的时候,有一次几个人打牌,朱述华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到时候我呼吸困难,就找个刀片割腕自杀&,没想到成了真的。朱述华的哥哥朱建国向记者回忆了当天的情形,由于天气不好,他的病情加重,我打算送他到南昌再看看,但他拒绝了,还说&天好起来,就好一些的&。当朱建国在中午看过弟弟朱述华回自家后,还打算第二天给他送去自己经常吃的药(朱建国本人也是尘肺病人)时,却接到弟媳妇的电话,&他割腕了,全是血&。朱建国当时手机就掉地上了,反应过来后与众人一起七手八脚地将弟弟送到修水县第二人民医院,51岁的朱述华&刚到医院,就断气了&,身后留下寡妻、女儿、儿子及5万元的外债。&从来没有听他透露过要自杀。&21岁的朱云生在提及父亲的&自杀&举动还是哀泣不止,他在父亲去世后半年从一所职业院校毕业,今年正月十六他跟着姐姐去深圳打工去了,学数控机床的他在深圳半个月,迄今没有单位肯要他。&他们都要有经验的!&朱云生低声说,&我一定要找到工作,家里欠那么多债只有我来偿还,母亲50多岁了还在渣津(当地一个镇)给人家当保姆,带孩子,我不忍心。&说到这里,他沉默了。21岁的他,刚从校门走出来,能否撑起一个破碎的家庭,是个未知数。&听说今天记者你要来,我早上就吃了三颗&盐草丸&(当地病人对一种治疗尘肺病的消炎药的俗称),平时都是早上吃一颗,晚上吃两颗,就是为了能和你说说我的心里话!&这是记者见到朱耀明,他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尽管吃了3倍于平时的药,但他说起话来还像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在和记者半个多小时的&长时间&交谈中,他特意关照家里人关上门,要和记者单独谈。47岁的朱耀明是下衫村102个尘肺病人中的一员,他自嘲&下衫村已经死了16个,我就是那第17个&,自1997年第二批被查出&二期+&尘肺病以来,他已经10多年没有做过事,然而在金矿工作之前,他是&上衫乡有名的木匠&,做得一手好木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不能说十分富裕,但家境尚为中上等,如今的他供养了3个大学生,加之治病花销,已经欠下外债近10万,成了下衫村&有名的欠债大户&。&这些外债以后要孩子们来偿还了,好在孩子们都读书读出了名堂。&朱耀明反复向记者说起自己唯一的&欣慰&。从三个儿女都出去读大学后,朱耀明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春节一家人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团聚。&对我来说,过一个春节就少一个了。&&我爸爸一直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能把自己的病治好,第二个就是我们都能读大学,现在看来,他的第一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了,第二个愿望我们姐弟三人帮他完成了!&在南昌某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朱会是朱耀明的长子,他的姐姐已经几年前从萍乡一所院校毕业,在宁波打工,弟弟则在南昌某高校读大三,一家三个大学生,这在偏僻穷困的上衫乡并不多见,然而就是因为供养三个大学生让这个贫困之家雪上加霜,背上近10万的外债。&他那么忙活,到头来家也没富起来,人也废掉了,从记事起到上大学前,我从没有穿过新衣服。&说完这句话后,朱会低下了头,声音低沉了许多,记者采访时也注意到当地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常年流淌的水是血红色,在朱会的印象里&能记事起,就是红色的&。然而致命的事却是当地小镇迄今未通自来水。3月1日黄昏,面包车载着记者在乡间曲折穿梭。司机朱猛志接到一个电话后,脸色凝重了许多。良久才对记者道:&县城人民医院有个病人刚抢救过来了,他恐怕没有时日了,要不要见见?&随后,面包车一路疾驶,40分钟后,坐落在一个半山坡上的修水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里,记者见到了45岁的红星村人朱国财。背靠在病床后斑驳的墙壁上,黑黄色的脸上泛着失去血色的银白,鼻孔里插着氧气管。朱国财见到记者只是眨巴眨巴眼睛示意,他的身体还很虚弱,不宜多说话。朱国财的老婆在一旁轻轻地翻起被褥一角,让记者看其水肿的腿,然后示意记者出去一边说话。刚一到门外,她抹了一把泪说:&这是他第三次被抢救过来了,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医生说他活不过这个春天。&朱国财这一次住院是在正月十六,过完春节,他年仅19岁的儿子去外地打工刚走,他的身体就急转直下。而此前为其治病,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没有读完初中就早早辍学出外打工,&三个孩子在外打工,挣的钱都不够他爸爸看病开销。&朱国财的妻子一脸无奈,向记者算起了去年的账,2010年朱国财住院三次,第一次18天花销7000多元;第二次12天花销3000多元;第三次7天花销2000多元。如此开销,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仅靠三个19&21岁的儿女打工来维持,困难可想而知。&孩子们太苦了,都快被他爸榨干了,他早走自己解脱,家里也解脱,现在的钱投进去就像打了水漂一样。&朱国财妻子近乎麻木地说。3月3日清晨,记者接到朱猛志电话,&朱国财昨晚12点多走了。&算来,距离我们的采访只有24小时,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不能呼吸中戛然而止。若使用洗肺,即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是目前用于治疗一期、二期尘肺病的主要手段,能清除部分肺内粉尘,改善肺功能,延缓病变升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大量尘肺尘肺病人恢复自理能力。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上衫乡600余人尘肺病患者无论是一二三哪一期,洗肺者寥寥无几, 对此,一直直陪同记者采访的樊后宝说出了三个原因:首先,上衫乡偏远闭塞,大多数病人不知洗肺有效,错过了洗肺的最佳时间;其次,最初江西省几乎没有专业的洗肺设备;此外,昂贵的洗肺费用让尘肺病患者家庭无力承担.&当年开矿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有效监管,按规章制度办事,上衫乡这种悲剧肯定不会出现。&江西省胸科医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坦言,&就是把简单的风干钻改为湿钻,就可大大降低尘肺病的患病概率。&在离开修水县上衫乡的时候,面包车里司机朱猛志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事情,下衫村7组29岁的朱淼生在2000年死于尘肺病,3年后,当地因电网改造需迁其坟茔,家人发现他的尸骨遗存下来的肺已经收缩为鸡蛋大小,有人用铁锤敲击竟不碎。尘肺病人被称为&跪着死的人&。他们因肺部纤维化而变硬收缩,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亡,临死蜷缩在一起,犹如跪着,而其肺也收缩为鸡蛋大小的硬核。&&江西修水县上衫乡,这个愈来愈名副其实的&寡妇乡&,不就是641名尘肺病人收缩的一个苦涩的硬核?&
&&&&&&& 北京康泽欣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专注健康产品及睡眠呼吸机领域的公司之一,公司注册于2002年,多年来公司一直领先经销内在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的最新国际品牌家用睡眠呼吸机,如澳大利亚瑞思迈ResMed公司新生产的、治疗打鼾的AutoSet&II自动调压睡眠呼吸机、2010年最新款的S9&AutoSet自动呼吸机,代替老款VPAPIII系列的ResMed&VPAP&Auto&25、S9&VPAP&Auto、S9&VPAP&ST、VPAPIII&ST-A双水平自动呼吸机、再如美国Respironics伟康公司生产的治疗打呼噜的M&Series&系列的REMstar&Auto&M&Series呼吸机、飞利浦伟康公司新近推出的PR&REMstar&Auto&550P、最新的560P自动系列的家用自动呼吸机,治疗慢阻肺、肺心病的BiPAP&Auto&M&Series系列的家庭呼吸机及最新的PR&BiPAP&Auto&750P、760P飞利浦伟康双水平呼吸机;新款的治疗呼吸衰竭的BiPAP&ST家用呼吸机、BiPAP&AVAPS家用高端无创呼吸机等等;&&&&&&&&&&咨询电话:&010-&&&010-&&&&&
------分隔线----------------------------触目惊心……洗肺时矿工流黑水,陶瓷工流白水
_尘肺病_天涯部落
触目惊心……洗肺时矿工流黑水,陶瓷工流白水
&时间: 11:54:00
&点击:1177
尘肺病患者灌洗术后污浊的回收液
一位矿工的胸透片。
冬季的北戴河显得安静。
  几乎所有的店铺,在傍晚来临前就已早早打烊,晚上七点步行在夏季最热闹的海滩公路上,只有微弱昏黄的路灯陪伴孤寂的大海。
  2005年岁末,当更多的人开始期盼2006年到来时,马国宜却在翻看、整理这一年的病历档案。
  马国宜今年38岁,清秀的脸上有一双善解人意的眼睛。身为临床医学硕士的她,就职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从1991年起运用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技术,致力于尘肺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她说,每本病历中都有一段心酸史。
  (一)   “我父亲是安徽淮北矿务局的一名老掘进工,患尘肺病6年了,这些年一直靠消炎药维持,今年病情极度恶化。父亲现在呼吸越来越困难,几乎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做儿子的心痛之余只想为父亲减轻一点痛苦,我不相信尘肺病是癌症,我非常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像这样的来信,我与同事经常能收到。作为全国仅有的一家专治尘肺病的医院,致函致电的人非常多。我们不仅要负责病人手术,还要回复这些信件、电话。对方在得到明确答复后,就来这里治疗。
  通常,一台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手术要5小时左右,我每天上午都有手术。以2005年一年为范本,我共参与手术195台,全年累计手术时间975小时。
  通常,上午8时,病人被推进手术室。8时35分,病人在静脉注射麻醉下进入全麻状态。我会将一根形同“Y”形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病人的口腔中插进去,进行左右两肺的“气、水”分隔:右侧肺由麻醉呼吸机进行纯氧通气、供氧,维持人体的气体交换;左侧肺则连接灌洗管道进行灌洗。每灌洗一回(一进、一出)大约需要3至6分钟,至于需要灌洗多少回,还要根据具体病情因人而异。原则是以最后灌出来的引流液基本澄清为止。
  给煤矿工人做洗肺手术,从引流管排出来的“洗肺水”就会变得像变质的煤尘一样浑浊。拿在手中细看,在瓶中的上方,零零散散地悬浮着一些冲洗出来的絮状尘物,而在瓶子的底部,密密的一层与他们职业有关的黑色煤灰碎末。
  “洗肺水”的颜色及尘物主要与患者所处的职业环境有关。来自制作陶瓷的产业工人,引流出的“洗肺水”会呈现如同牛奶一样的乳白色。
  除了手术,马国宜和她的同事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疲惫程度可想而知。但最令她担忧的,即便如此,她还是认为自己时间太少,力量太小。就是这样工作,也远远赶不上尘肺病人增加的脚步。
  (二)   2005年3月,我接待了一位背着氧气桶来的病人。他来自辽宁省大石桥市,42岁的年龄看上去像是60多岁。他18岁下井采矿,炮一响,黑乎乎全是灰,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的呼吸已经明显衰竭,为了治病,他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来这里就是要洗肺。但他这种情况,根本上不了手术台。他一听不能手术,一下跪倒在我面前,沉默又沉默,他这种情况,早已没有力气哭出来了,那是一种绝望。我实在看不下去……最后,我给他拿了一些药,把他好言劝回去了。尘肺病一旦到了晚期,根本没有救治的可能,因为肺部已全部纤维化,患者到最后只能活活憋死,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太残忍了。
  记得1991年刚分到院里时,一次参加尸检,矿工那黑色的肺部令我震惊。那是一颗被摧残的肺,坚硬如石,全部纤维化。如果说我最早被分配疗养院还有那么一丝抱怨,那么现在,全没了。因为当你亲历一个个生命被折磨着渐渐消逝,有职业良知的医生就不会离开这个领域了。我当时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用此生致力于尘肺部的救助工作。
  截至日,来这里治疗的尘肺病患者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32岁,以湖南、贵州、辽宁等地的矿工居多。基本上都是农村里出来的,没有和矿上签过劳动合同。他们说,能借到钱的就来看病,借不来钱的只能等死。
  去年6月,一名来自淮北矿务局的51岁矿工确诊为一期尘肺。他的尘肺虽不算特别严重,但他的合病症较多,哮喘、炎症、结核。他说,我死也要死在手术台上,我想活得有尊严!这台手术我印象最深,因为手术时间最长,从早晨8时30分手术开始,到晚上5时40分才结束。洗一侧肺就花了5个小时。庆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病人术后兴奋极了,因为他明显感觉呼吸顺畅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能吸到底了,他拉着我的手,好久都不松开。
  我经常听病人们说,40岁以前用健康换钱,40岁以后用钱换生命。农民工在面临生存和健康的选择时,大多数人为了生存而无力保护自己的健康权利。绝大多数有害作业农民工都没有依法获得应有的健康检查权。有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农民工干的多是最苦、最累、最脏、最险、最重的活,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
  尘肺病很残忍,残忍到能把人活活憋死;医学技术很有限,并不能挽回每一条生命。但让马国宜最感残忍的,是许多农民工矿工健康权的被漠视。她可以尽力去挽救他们的生命,但她并不能去阻止更多的矿工患上这种病。这种无奈,常常让她感到压抑。
  (三)   我最开心的,是帮助许多患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肺部压的两座大山”到“两座大山被搬走了”,我的努力使一个个残缺不全的肺,有了重生的力量。
  一位姓李的矿工,退休前在井下一线做了20年采煤司机,负责操作采煤工作面的掘进机。他说掘头一动,到处都是煤灰,啥也看不见,只能靠平时的熟练功夫,才能摸到按钮进行操作。一线工作最辛苦,不少人只干几年就上井了,只有老李坚持着。他说,不下井日子不好过啊,家里有3个孩子要养活。
  1990年,老李被检查出一级尘肺病,已经属于工伤了。1993年再查就已经二级了,当时他们那批有23个二级,医院又组织他们复查了一次,最后每人发一个证明的小本。
  老李是我遇到的惟一一个在洗肺过程中休克的人。洗完后老李问我:我洗出了多少?我回答:顶多10%,你这病累积时间太长,你的体质又太差,最好分期洗。
  不过,就这10%的清出量,已经让老李轻松了很多。从前脸总是黑紫的,从家里走到矿区办公楼才一里路,就要停五六次,现在不用停了。从前不能吃饭,最多只能喝点稀饭,现在还能加上一个馒头。
  2005年最后一个周末,马国宜终于腾出了空儿,带着儿子去了趟公园。“妈妈太忙,平时根本没时间陪我玩”,稚嫩的小脸,却让马国宜不敢正视。
  每月1300元的工资,51平方米的住房,以及孩子今后的教育经费问题,都让她显得尴尬。我问她,你对自己的事业怎么看?她说,在中国,尘肺病的工作短期是做不完的,但这项工作总要有人来做。如果每个医生只用金钱来衡量一项事业的标准,就太偏颇了,我们总要有点理想。
  很多事需要政府解决,但又不能完全推给政府,我希望2006年能有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无论是对尘肺病人的救助还是宣传。我们院2003年10月成立的“中国煤矿尘肺病救治基金会”,目前已募集了4249.5万元,现在每年可以救助500位尘肺病患者。我相信点滴的努力汇集起来,就是无穷的力量。坚持,是一种难得的品性
   ——马国宜印象
  于淼  ??
  据权威数字显示,在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80%。我国每年因尘肺病引起的死亡病例是其它工亡人数的3倍。国家卫生部报告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有14万多人死于职业尘肺病,目前全国已累计报告尘肺病60万例。
  对于矿工来说,除了时刻避免瓦斯、塌方等危险外,严重的职业病还可能纠缠他们并不富裕的余生。“有钱的治病,没钱的等死”、“把家里的房子、地、牛全卖了,就为了看病”、“孩子他爹当年是活活憋死的”……解读尘肺病给他们以及家人带来的巨大创伤时,我们除了心酸,更多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然而,在与尘肺病医生马国宜的长谈中,我感受到了冲撞背后,还有光亮与温暖。
  “虽然我的很多朋友劝我另谋高就,但我怎么能放得下?”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她的朋友,因为“只能选择离开”的职业病医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职业病医生与职业病患者的数量逐年成反比的可悲现象。
  但是,马国宜的话又给了我们希望:“我相信点滴的努力汇集起来,就是无穷的力量。”、“如果职业病医生只用金钱来衡量一项事业的标准,那就太偏颇了,我们总要有点理想。”
  马国宜参加工作14年来,至今最高工资为1300元,可她却能年复一年,坚持奋战在救助尘肺病患者的第一线。
  “当我打开一本本病历,一张张活生生的矿工面孔就会浮现在我面前。为了他们,我也要坚持。”
  而坚持,是一种难得的品性。
  一个独立品性的生命就这样成长起来,她很饱满,同时,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于淼
&时间: 17:35:00
哎~社会就是如此
&时间: 19:58:00
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公仆们,你们多看一眼他们吧!
&时间: 19:59:00
每次看到这些,我想哭!
&时间: 08:18:00
中国快完了。
&时间: 09:09:00
中国真的快完了
一直歌颂的共产主义
终于在社会主义中慢慢被遗忘
万恶的社会啊
&时间: 18:09:00
我爸爸也患了尘肺几年了,昨天病情开始恶化,但他几乎放弃医治。作为儿子的我很为他担心。我想问一下楼主的详细地址。还有就是大楷要用多少费用。这两年为了给爸爸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钱。这样我好准备谢谢了
&时间: 21:01:00
瞬间草绿 说:
/laiba/images/46856/A/1/m.jpg
尘肺病患者灌洗术后污浊的回收液
/laiba/images/46857/A/1/m.jpg
一位矿工的胸透片。
冬季的北戴河显得安静。
  几乎所有的店铺,在傍晚来临前就已早早打烊,晚上七点步行在夏季最热闹的海滩公路上,只有微弱昏黄的路灯陪伴孤寂的大海。
  2005年岁末,当更多的人开始期盼2006年到来时,马国宜却在翻看、整理这一年的病历档案。
  马国宜今年38岁,清秀的脸上有一双善解人意的眼睛。身为临床医学硕士的她,就职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从1991年起运用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技术,致力于尘肺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她说,每本病历中都有一段心酸史。
  (一)
  “我父亲是安徽淮北矿务局的一名老掘进工,患尘肺病6年了,这些年一直靠消炎药维持,今年病情极度恶化。父亲现在呼吸越来越困难,几乎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做儿子的心痛之余只想为父亲减轻一点痛苦,我不相信尘肺病是癌症,我非常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像这样的来信,我与同事经常能收到。作为全国仅有的一家专治尘肺病的医院,致函致电的人非常多。我们不仅要负责病人手术,还要回复这些信件、电话。对方在得到明确答复后,就来这里治疗。
  通常,一台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手术要5小时左右,我每天上午都有手术。以2005年一年为范本,我共参与手术195台,全年累计手术时间975小时。
  通常,上午8时,病人被推进手术室。8时35分,病人在静脉注射麻醉下进入全麻状态。我会将一根形同“Y”形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病人的口腔中插进去,进行左右两肺的“气、水”分隔:右侧肺由麻醉呼吸机进行纯氧通气、供氧,维持人体的气体交换;左侧肺则连接灌洗管道进行灌洗。每灌洗一回(一进、一出)大约需要3至6分钟,至于需要灌洗多少回,还要根据具体病情因人而异。原则是以最后灌出来的引流液基本澄清为止。
  给煤矿工人做洗肺手术,从引流管排出来的“洗肺水”就会变得像变质的煤尘一样浑浊。拿在手中细看,在瓶中的上方,零零散散地悬浮着一些冲洗出来的絮状尘物,而在瓶子的底部,密密的一层与他们职业有关的黑色煤灰碎末。
  “洗肺水”的颜色及尘物主要与患者所处的职业环境有关。来自制作陶瓷的产业工人,引流出的“洗肺水”会呈现如同牛奶一样的乳白色。
  除了手术,马国宜和她的同事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疲惫程度可想而知。但最令她担忧的,即便如此,她还是认为自己时间太少,力量太小。就是这样工作,也远远赶不上尘肺病人增加的脚步。
  (二)
  2005年3月,我接待了一位背着氧气桶来的病人。他来自辽宁省大石桥市,42岁的年龄看上去像是60多岁。他18岁下井采矿,炮一响,黑乎乎全是灰,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的呼吸已经明显衰竭,为了治病,他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来这里就是要洗肺。但他这种情况,根本上不了手术台。他一听不能手术,一下跪倒在我面前,沉默又沉默,他这种情况,早已没有力气哭出来了,那是一种绝望。我实在看不下去……最后,我给他拿了一些药,把他好言劝回去了。尘肺病一旦到了晚期,根本没有救治的可能,因为肺部已全部纤维化,患者到最后只能活活憋死,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太残忍了。
  记得1991年刚分到院里时,一次参加尸检,矿工那黑色的肺部令我震惊。那是一颗被摧残的肺,坚硬如石,全部纤维化。如果说我最早被分配疗养院还有那么一丝抱怨,那么现在,全没了。因为当你亲历一个个生命被折磨着渐渐消逝,有职业良知的医生就不会离开这个领域了。我当时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用此生致力于尘肺部的救助工作。
  截至日,来这里治疗的尘肺病患者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32岁,以湖南、贵州、辽宁等地的矿工居多。基本上都是农村里出来的,没有和矿上签过劳动合同。他们说,能借到钱的就来看病,借不来钱的只能等死。
  去年6月,一名来自淮北矿务局的51岁矿工确诊为一期尘肺。他的尘肺虽不算特别严重,但他的合病症较多,哮喘、炎症、结核。他说,我死也要死在手术台上,我想活得有尊严!这台手术我印象最深,因为手术时间最长,从早晨8时30分手术开始,到晚上5时40分才结束。洗一侧肺就花了5个小时。庆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病人术后兴奋极了,因为他明显感觉呼吸顺畅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能吸到底了,他拉着我的手,好久都不松开。
  我经常听病人们说,40岁以前用健康换钱,40岁以后用钱换生命。农民工在面临生存和健康的选择时,大多数人为了生存而无力保护自己的健康权利。绝大多数有害作业农民工都没有依法获得应有的健康检查权。有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农民工干的多是最苦、最累、最脏、最险、最重的活,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
  尘肺病很残忍,残忍到能把人活活憋死;医学技术很有限,并不能挽回每一条生命。但让马国宜最感残忍的,是许多农民工矿工健康权的被漠视。她可以尽力去挽救他们的生命,但她并不能去阻止更多的矿工患上这种病。这种无奈,常常让她感到压抑。
  (三)
  我最开心的,是帮助许多患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肺部压的两座大山”到“两座大山被搬走了”,我的努力使一个个残缺不全的肺,有了重生的力量。
  一位姓李的矿工,退休前在井下一线做了20年采煤司机,负责操作采煤工作面的掘进机。他说掘头一动,到处都是煤灰,啥也看不见,只能靠平时的熟练功夫,才能摸到按钮进行操作。一线工作最辛苦,不少人只干几年就上井了,只有老李坚持着。他说,不下井日子不好过啊,家里有3个孩子要养活。
  1990年,老李被检查出一级尘肺病,已经属于工伤了。1993年再查就已经二级了,当时他们那批有23个二级,医院又组织他们复查了一次,最后每人发一个证明的小本。
  老李是我遇到的惟一一个在洗肺过程中休克的人。洗完后老李问我:我洗出了多少?我回答:顶多10%,你这病累积时间太长,你的体质又太差,最好分期洗。
  不过,就这10%的清出量,已经让老李轻松了很多。从前脸总是黑紫的,从家里走到矿区办公楼才一里路,就要停五六次,现在不用停了。从前不能吃饭,最多只能喝点稀饭,现在还能加上一个馒头。
  2005年最后一个周末,马国宜终于腾出了空儿,带着儿子去了趟公园。“妈妈太忙,平时根本没时间陪我玩”,稚嫩的小脸,却让马国宜不敢正视。
  每月1300元的工资,51平方米的住房,以及孩子今后的教育经费问题,都让她显得尴尬。我问她,你对自己的事业怎么看?她说,在中国,尘肺病的工作短期是做不完的,但这项工作总要有人来做。如果每个医生只用金钱来衡量一项事业的标准,就太偏颇了,我们总要有点理想。
  很多事需要政府解决,但又不能完全推给政府,我希望2006年能有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无论是对尘肺病人的救助还是宣传。我们院2003年10月成立的“中国煤矿尘肺病救治基金会”,目前已募集了4249.5万元,现在每年可以救助500位尘肺病患者。我相信点滴的努力汇集起来,就是无穷的力量。坚持,是一种难得的品性
   ——马国宜印象
  于淼  ??
  据权威数字显示,在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80%。我国每年因尘肺病引起的死亡病例是其它工亡人数的3倍。国家卫生部报告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有14万多人死于职业尘肺病,目前全国已累计报告尘肺病60万例。
  对于矿工来说,除了时刻避免瓦斯、塌方等危险外,严重的职业病还可能纠缠他们并不富裕的余生。“有钱的治病,没钱的等死”、“把家里的房子、地、牛全卖了,就为了看病”、“孩子他爹当年是活活憋死的”……解读尘肺病给他们以及家人带来的巨大创伤时,我们除了心酸,更多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然而,在与尘肺病医生马国宜的长谈中,我感受到了冲撞背后,还有光亮与温暖。
  “虽然我的很多朋友劝我另谋高就,但我怎么能放得下?”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她的朋友,因为“只能选择离开”的职业病医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职业病医生与职业病患者的数量逐年成反比的可悲现象。
  但是,马国宜的话又给了我们希望:“我相信点滴的努力汇集起来,就是无穷的力量。”、“如果职业病医生只用金钱来衡量一项事业的标准,那就太偏颇了,我们总要有点理想。”
  马国宜参加工作14年来,至今最高工资为1300元,可她却能年复一年,坚持奋战在救助尘肺病患者的第一线。
  “当我打开一本本病历,一张张活生生的矿工面孔就会浮现在我面前。为了他们,我也要坚持。”
  而坚持,是一种难得的品性。
  一个独立品性的生命就这样成长起来,她很饱满,同时,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于淼
&时间: 20:47:00
我是含着泪看完了,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真的是人民的国家,国家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希望铁路是“人民铁路”“人民铁路为人民”,而不是中国铁路,医院是人民医院,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时间: 11:48:00
尘肺病防治请找肺长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