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白蒺藜的作用各12克,秦艽、郁李仁、天麻各9克,半夏、陈皮、泽泻各6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茯苓又名茯灵,伏苓,云苓,茯苓分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茯神,云苓皮,茯苓的功效是渗湿利尿,功效与作用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茯苓用药禁忌是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沝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药材基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1、《药征》記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鱉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我们会积极响应并第一时间删除相应内容


}

茯苓又名茯灵,伏苓,云苓,茯苓分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茯神,云苓皮,茯苓的功效是渗湿利尿,功效与作用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茯苓用药禁忌是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沝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药材基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1、《药征》記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鱉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我们会积极响应并第一时间删除相应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蒺藜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