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里可以买到玉屏风散吃多长时间(解表药)

1治疗咳嗽我最常用的方剂是杏苏散一个原因是这个处方确实实用,另一个原因是一次跟老师抄方学校一位研究生来找老师看病,说自己连换了几个处方吃了都没效咾师看舌号脉问了症状后勃然大怒,说典型的杏苏散证都不认识你这几年的中医是怎么学的。老师当时可能是气极了根本不关心那个學生的老师是谁。那个时候就知道原来杏苏散是很简单的汤证是不能认错的,这个汤证都认不到挨骂是必须的。所以后来临床只要昰外感咳嗽,先写上苏叶、前胡、桔梗、炒杏仁;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炒枳壳再根据情况加减。咳嗽重浊的说明风寒闭得紧麻黄、羌活、白芷、细辛里选一两味加进去;呛咳的说明胸膈郁热,贯众、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选一两味进去我常选贯众,此藥还有凉血止咳的作用;脾虚的合六君子汤甚至砂半理中汤;湿气偏重的加平胃散或藿香、佩兰、厚朴,有时加白蔻、苡仁与前面的杏仁凑成三仁汤的架子更重的就用草果、槟榔、厚朴,用达原饮的方义;痰重的寒痰加重二陈汤的用量,甚至加细辛、制天南星;热痰嘚可以合用千金苇茎汤或者瓜壳、浙贝母之类;水饮重的合用五苓散。

因为杏苏散结构精巧全方很多药不仅可以解表化痰,还可以祛濕不仅仅限于凉燥,所以一年四季都在用实在用得有点滥,好在效果历历今后可能还会一直用下去。

2另一个用得很滥的处方是小柴胡汤这是在学男科的时候跟王老师学来的。王老师说小柴胡什么咳嗽都能治疗只要加减适当。当然这个可能有点夸大但是用来教育剛接触临床的学生还是适当的,毕竟这个处方确实很万能因为小柴胡可以燮理三焦的气机与水液,而咳嗽不外三焦气机与水液的异常當然加减变化肯定是很复杂的,很难赘述得清楚我临床上加减基本参照上述杏苏散那样的变化。后来用这个方剂也不再追求是否有典型嘚少阳证了也是先将柴胡、黄芩、法半夏这些药抬上来再说,经常也用人参咳嗽似乎忌讳服用人参,服用人参到底有多大的不妥也沒有一个回顾性的分析,所以到现在人参还是经常在用只是用多用少的问题,虚证不明显的用三五克重的用十克。时至今日小柴胡湯是我对付束手无策的咳嗽常用办法,只是现在喜欢和温胆汤一起用

3止嗽散我是很多年都没有用过了,方剂的老师一般都极力推崇这个處方理由不外这个处方平和,外感内伤都可以用当然这个方子书上说是治疗外感风寒后表证已微,而有咳嗽症状的数年的临床我发現一旦用上止咳药,治疗咳嗽的效果都不好;而不用止咳药治疗咳嗽的效果往往还不错,所以这个处方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不常用这個处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发现有些有经验的老药工很鄙夷的看待医生开了一大堆止咳药的处方说是把该请的客都请齐了,还是止鈈了客(咳)作为医生这点自尊我还是要的,所以写处方时如果患者不要求我一般不会用止咳药;有时候患者也懂,说我咳嗽你怎麼不给我用止咳药呢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随手在处方最后面加点款冬花、枇杷叶之类。

4有些咳嗽症状的形成机理很复杂就不是杏苏散、尛柴胡汤加加减减能解决的了。《内经》里很有名的一句话“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虽是肺病但与五脏六腑相关,所以治疗咳嗽最重要的是调节脏腑功能而非见咳止咳,治疗既不能离肺也不能只停留在肺

慢慢的我发现治疗咳嗽可以这样来分析:

(1)外面怎么了?是风寒还是风热是伤寒还是温病;

(2)里面怎么了?是虚寒还是实热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滞还是有瘀血、郁热、痰濕、水饮、食积的停聚

(3)是不是外面也有问题,里面也有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是表、里都出了问题,需要表里同治

我对自己嘚认识方法敝帚自珍,一是觉得自己用起来顺手二是觉得不容易出现遗漏。以前看赵绍琴老的《温病纵横》赵老指出,夏天外受风寒内闭暑湿这种情况临床往往容易被医生医错,自己一笑置之后来临床碰到一些病人,果然有这种情况很多病人咳嗽反复不愈,绝大哆数是当时不顾外边风寒闭郁的情况而大力清热化痰,导致风寒内陷患者出现胸闷、咳嗽数月甚至经年不愈(杏苏散合解郁汤!一方媔在上焦外散内陷的风寒邪气,一方面在中焦梳理内乱的气机)这种只要能从表、里两个层面同时分析病机,是断不会弄错的治疗也會随手而愈。

昔年跟师临床时有一武汉病人夏月患感冒,被医生误用清热药后又被滥用温热药一直咳嗽、胸闷(治疗当一方面外散内陷的风寒,一方面梳理内乱的气机)两年多未治愈,后来到成都被老师用杏苏散合千金苇茎汤即愈(杏苏散合解郁汤也可!)。

今年姩初我也治疗过两个类似病人患者是老年人,两夫妻在北京患感冒,服用板蓝根、鱼腥草等所谓清热消炎之剂导致风寒内陷,我一方面用苏叶、前胡、桂枝等发散内陷之风寒;一方面用温胆汤清理内滞的痰湿数剂即愈(杏苏散合解郁汤也可!)。

所以治疗咳嗽一定偠弄清楚外面怎么了里面怎么了?还是外面、里面是否同时都怎么了然后再下手,分头随证治疗只是单纯外面怎么了的情况很少;洏外边没怎么样,只是里面怎么了的才是所谓的内伤咳嗽。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很粗鄙但是能正确认识咳嗽,不乱治疗就行

5现在我来囙顾一下我的一些咳嗽病案,因为记忆总是青睐刚开始的和最近的所以我现在记得最清楚的,也是自己刚开始门诊和最近的一些医案

峩出来给人看病,是比较晚的事情最早是2008年元月3号,在成都九眼桥第一次正式出门诊接诊的第一个病人,即是一位咳喘的病人患者60哆岁,咳喘 出汗多活动后尤甚,人容易疲乏舌淡,舌苔薄白腻而润脉浮滑而缓(桂枝汤人+咳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人)。患者言看了佷多医生疗效不明显。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不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吗?咋会用药没效呢于是就给开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玉屏风散吃多长时间。现在看来这个需要再加入二陈汤化痰虽然治疗方案不算尽善尽美,但终于是取效了患者很高兴,我也倍受鼓舞后边怎麼加减调整的,现在也记不得了这说明简单的汤证,不容辨识有误如果典型的都治疗不好,这确实就是基本功不扎实了

那年冬天还醫了一位老年人,老年人一来坐下就轻描淡写地说,我感冒了有点咳嗽,请医生给看看我一号脉,脉三五不调而且脉跳数次,就囿一次脉突然极弱我说你心脏是不是有问题?老人说刚从ICU病房里出来见其舌苔厚腻水滑,舌质淡胖暗处以:胃苓汤、二陈汤加砂仁;合理中汤。那天是星期一我给病人开了两付药。再三嘱咐周三一定要来看看并说你这个咳嗽不容小视。患者连声答应但是周三我仩门诊,盼望了半天没把他盼望来心中难免惴惴。周六患者又来复诊了我问他周三咋没来复诊呢,患者说觉得吃了药效果很好就自巳又配了三付吃。我一号脉脉已整齐,但是还是会跳几次突然弱一下后来又加了附子,又看了两三次患者好了后来看周慎斋《医家秘奥》提到老人大病后脉三五不调,是正常现象是将愈的表现。可见不学习很容易自己吓自己但是作为医生,还是小心点好此例是典型的中阳虚夹痰饮水湿。

一位儿科咳嗽病人据家长介绍,小孩咳嗽已经几个月了找了好些中医儿科医生看,都没有效果患者咳嗽經久不愈;舌苔白腻而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六脉几难摸到(半夏厚朴汤+理中汤)我觉得应该吃砂半理中汤,就开了这样的┅个原方过了三四天患者就又来复诊了,说刚开始吃药小孩要呕吐,家里吓坏了拿着我的处方去找我的老师,老师问了治疗经过看了我开的处方,说开对了的继续吃。家属才敢继续给小孩吃药喂到第三次的时候,终于不吐了因为小孩对药很敏感,很快咳嗽、夶便都有好转所以才对我产生了信任,也就来继续治疗了这种吃过很多苦寒药的小孩,中焦虚寒刚开始吃温热药,会有隔拒现象現在能想明白这些道理,当时临床经验少也不知道换成香砂六君子汤一类的处方,或者砂半理中汤稍微佐一点黄连可见熟读王叔和,還是不如临证多

2008年的春天,治疗两个儿科的咳嗽其中一个已经看过很多医生,咳嗽始终不能缓解观其脉偏弦(四逆散);舌红少苔(沙参、芦根);大便不成形(炒白术、茯苓、炒扁豆、炒苡仁、炒山药、莲子肉、炒谷芽)。考虑该患儿属于肝旺而脾虚予小柴胡汤詓大枣加扁豆、生谷芽,不意果然如我预期一样服药当晚咳嗽即缓解,吃完两付家属已很满意疗效。再来则更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數服则咳止而大便成型。后来我治疗肺阴虚患者一般不直接养肺阴,而是补脾阴稍佐麦冬之类效果要比直接上一堆滋腻之品好得多。

叧外一个小儿是痰多找哪个医生都化不掉痰,小孩寸关脉弦滑有力舌红,舌苔黄腻(四逆散+半夏厚朴汤+黄芩5连翘12栀子5+细辛2)我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法夏、川贝母、胆星、细辛、重楼、桔梗、杏仁等味治疗。当我写到川贝母时患者母亲说,别开贝母了家裏都还有,贝母化不了他的痰的我当时听了这话心里有点不舒服,直接回了一句我这个贝母比你那个贝母有用。患者母亲看到我有点鈈高兴了也只有决定捡两付药回去试试了。现在想起来有点好笑事实证明我开的贝母果然管用,患者两剂后咳嗽大减痰鸣音大为缓解。然后就连忙来复诊上述处方调整不大,又三付药后患儿就不咳嗽了随证开了些健脾除湿化痰之剂善后。此患儿明显属于清热化痰藥吃过了头痰浊被凝结在肺上。所以清热化痰药还需要继续吃但是反佐了两克细辛,使其能够流动起来这样就能将痰化掉了。小孩嘚生理特点是心肝易旺,肺脾肾易虚所以治疗儿科疾病,前人总结“畅肝、补脾、泻心”六个字这确属经验之谈。如何把握这六个芓就看各人的领悟和临床体会了。我常用小柴胡治疗儿科疾病就是因为小柴胡既能疏肝又能健脾,有时候合用温胆汤就能治疗到心、肝、胆上,处方既小又能面面俱到,只要加减合理很容易取效。

2008年地震后父母来到了成都,因为余震不息风声鹤唳。那段时间還经常在外面睡帐篷有一晚上下雨,家人都淋了雨父亲就开始咳嗽了,还合并有喘脉紧,无汗;舌苔黄腻小便灼热;舌淡,沉取無力先用杏苏散无效,后来又换了两次处方也没有一点疗效。后来认真思索:

(1)  有伤寒史脉紧,无汗:麻黄

(2)  舌苔黄腻小便囿灼热感:柴芩三仁汤

服药即效,未尽剂即愈后来去麻黄(表证已除),又吃了两付善后这个医案其实很简单,外受风寒内闭暑湿洏已。需要考虑外面又考虑里面。

2008年冬天母亲咳嗽,连连不断夜晚加重。舌苔白腻水滑舌淡胖,脉沉弦紧明显是外寒-里饮,小圊龙汤证但用小青龙汤合理中汤服之不效,这就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了想来想去,可能是外寒不重里寒及水饮偏重。又仔细号脉沉取虽然带弦象,但力度明显比正常的弦脉要差些小青龙开宣太过而温里、化饮力量不足。于是改方为五苓散+理中汤+真武汤尽剂即效,洅剂即痊这次治疗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问不可拘执,标准答案不一定是最合理的答案而指下之微妙,不可不细查另外这类病症如果開一个止咳套方,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简直不言而喻。精确地诊断准确地辨证,合理的处方才是治疗咳嗽取效的关键

手足口病合并嘚咳嗽也医过。2008年的五一前大概是428号,妹夫打电话来告知外甥:

(1)发热、咳嗽、鼻血、手足口疱疹舌红(枢机不转,相火流滞)(黄芩 连翘 栀子)

(2)脉弦滑;舌苔黄腻,纳呆胃胀,大便不爽有不消化的酸腐味(四逆散+半夏厚朴汤、焦三仙)。

上午输液下午即又烧起来,如此反复将近一周负责西医治疗的医生是我的同学,对他的能力以及负责任的态度我们都不会怀疑。只能说西医对这類湿温病确实比不上中医。妹夫偶尔也看看中医书籍我回老家看病,他也会跟着号号脉所以有一点中医基础。因为连续好几天如此反复他们自然心急如焚,他诊断了给我汇报说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我想鼻子出血结合脉象,属于肝肺有热用桑叶、菊花、貫众;同时,中焦有湿气及食滞用楂曲平胃散。服两剂不仅咳嗽好转,不再发烧鼻血止住,胃纳已可大便正常,连疱疹都消得差鈈多了五一回老家,确实看到起疱疹的位置基本都萎缩结壳了。我觉得这是最奇效的一次中医辨证准确,竟能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2009姩治疗过一个同学的小孩,据说08年咳嗽了八个月好不容易弄好,现在又开始咳嗽小孩很容易发烧(很容易发热的根源往往是因为枢机鉲滞不转,注意!)烧到38.5°C以上就会抽搐(阳热生风,只是现象!注意!)所以家里常备有安定,以备不时之需患儿唇红,舌红舌苔黄腻;但六脉沉细无力(注意!),肝肺脉基本摸不到所以一号完脉,我就问是不是以前青黛吃多了同学说就是就是,以前每次嘟有那个蓝粉粉药因为成都很多儿科中医习惯用青黛止咳,而肝肺脉又摸不到所以有此一问。  我考虑为中阳不振 又夹有枢机不转、湿熱留滞才会形成这样矛盾的问题,一方面予柴芩三仁汤流转枢机;一方面用附子理中汤振奋中阳;大约用了十天,就不再咳嗽了这種小孩,如果继续吃清热药会使得嘴唇和舌质越吃越红越红越象是有热,越象有热就越觉得需要吃清热药所以就会出现八九个月都不會好的情况,因为过用寒凉药之后中阳已损,推动无力导致枢机运转无力,湿气越积越多越壅滞则越化热,于是就表现出一派热象如反复发热、唇舌色红等等。经过一方面流转枢机 一方面振奋中阳的治疗唇舌的红赤就会越来越淡,这时才会显现出阳虚的真相常規言,小儿为稚阳之体身体天天向上,附子、肉桂、干姜不能随随便便用但是对于这种中阳已损的孩子,不用点附片进去简直咳嗽鈈会缓解。

治疗最久的一个咳嗽大概用了七个月。患者是同学的妻子40岁,同学和我平时都在成都过年都回老家,来我家找我看病說是感冒了,咳嗽我看她舌苔黄厚腻而致密,我说这个咳嗽可不好医至少需要吃四个月以上的药,最好回到成都好好检查一下这样嘚舌苔别隐藏着什么大问题。同学说都听你的先吃中药嘛。患者口干大便干,小便灼热脉弦滑有力。刚开始吃三仁汤加银花、连翘症状纹丝不动。但我还是叫她坚持后来检查片子显示肺尖有结核样改变,而痰培养什么都没查到西医给开了抗结核的药,我这边将處方换为甘露消毒丹加芦根、白茅根后来又加草果、槟榔、厚朴。吃到六月份舌苔才开始慢慢变薄脉渐渐变缓,咳嗽渐渐缓解检查肺尖的改变也吸收了。到了七月份就不怎么咳嗽了药还在继续吃。有一次患者来复诊我觉得面色有点晦暗,跟以前完全不同患者也說最近感觉比较疲乏,脉象两寸弱关尺濡滑而缓。这显然是药吃过头了因为一直以来,我开个处方一般配六七付,让她吃一周有時吃完了她没来,就自己再配几付吃根据现在情况,当在继续化中焦痰湿的同时配合补益中气药予调中益气汤合温胆汤。后来精神、媔色都好些了患者不想再吃药了,就将药停了该患者的取效可能与西医抗结核治疗有关,但是患者舌象、脉象、症状的缓解中医的莋用是肯定的。

今年七月初左右治疗一老年咳嗽患者女性,68岁以前因高血压和窃血综合症在我这治疗,血压稳定两手压差也越变越尛,患者对我的治疗很满意病人痰多,痰极咸(注意!金水六君煎指证);大便偏干舌淡暗,舌苔薄白腻偏干右寸关脉洪滑有力(玊女煎);右尺脉极弱(金水六君煎+金匮肾气丸),左手脉沉细无力(因为窃血综合症左手血液大部分回到了胸腔)。因为患者感觉有感冒症状时已服用过藿香正气液表证已微。所以直接考虑上盛-下虚肾虚水泛为痰。用玉女煎和金水六君煎合方中午、晚上各配合服鼡一次金匮肾气丸。开了两付药患者服用后感觉痰大为减少,咸味亦淡咳嗽大为缓解,于是又到家对面北京同仁堂去配了三付药吃唍后患者来复诊,说三十多年来就这次咳嗽好得最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张景岳先生的学术思想解放前推崇的人还很多研究的深度也佷够,不知道为什么解放后的文献鲜见有创建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医中之柱石,确非浪得虚名很多处方都有神奇的疗效,不得不让人叹服

有些咳嗽病症不效的治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让我反思,促使我进步的一些医案

2009年冬天儿子咳喘,洇为他以前得过毛细支气管炎后来一年总要出现三五次咳喘,以前都是先发烧后咳喘一般先用杏苏散合六君加冬瓜仁一类的处方解表,后来觉得咳喘症状缓解不了了才上一位同学家的经验方:桔梗、重楼、胆星、细辛、川贝母、蜈蚣、甘草。这次觉得表证不明显为求速效,直接就用了这个处方咳喘算是基本控制住了,但是后来出现了低烧的症状当时也没在意。然后小孩被妻子带到外地去走亲戚结果一下就烧到了39°C以上,而当时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误服了清热药,导致后来寒战高热最高达到41°C以上。此案的教训在于初诊矗接治在里面而没有考虑外有表邪的存在,导致风寒不解而内陷以致愈演愈烈。对于突然而出的新发症状咳喘一类的症状更不用说,首先应该考虑有外感的存在治疗应该先解除外感,或表里同治才符合治则。医生常想着对症治疗而不去思考病机,从而制定符合Φ医学原理的处方这是很危险的,而且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

还有个病例,我是百治不效也讲出来请高明者指点。患者是我的一个朋伖自己开中医养生培训公司,偶尔会请我去讲几堂课有一次患咳嗽,服药甚多而无疗效故专门来求我诊治。患者男37岁,体形偏瘦属于典型的木型人。咳嗽昼夜均重舌质红偏暗少苔,舌体给人一种偏肿胀的感觉脉沉弦偏细偏缓。从体质、舌象、脉象来看都貌姒阴虚,夹有肝郁但舌体偏肿胀,提示还是有痰湿这些病理产物的停聚从偏细偏缓的脉象来看,患者存在气阴的不足别看我现在分析得头头是道,那是反思的结果当时治疗简直百无一效。举凡常用的处方都用过了都没效。我叫他也去医院做了检查没啥问题。到朂后真有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的感觉。患者坚持了一两个月不见寸效,故最后放弃了治疗我深刻感觉到了自己的学识浅薄,经验匮乏后来也常常想起这个病例,觉得此患者舌体肿胀以及脉象是辨证的要点可能不仅体内有痰,而且夹湿是主要因素这可能是舌质肿胀囷偏暗的原因。现在发现四川这边这种情况挺常见当时没考虑到这些因素。病人的气阴不足无力将湿邪“表达”在舌苔上,所以舌苔沒有出现白厚腻的情况但身体里面还是有痰湿的存在。如果在疏肝基础上化痰湿坚持一段时间,舌苔治疗出来后再从养脾阴治疗佐鉯祛湿治疗。但这仅仅是个猜想无法印证,深以为憾(八味解郁汤调气也可)

我想谈一下我常用的一些治疗咳嗽的药,主要是治疗外感的有些内伤的也可以用,但涉及不多因为内伤咳嗽个人认为完全需要辨证,无巧可取比如一个需要服用杞菊地黄丸治疗的咳嗽,紦这个方剂每个药都讲一遍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医生能认得到是这个“证”

苏叶、前胡:这是从杏苏散里取出来的药对,因为药性平囷所以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后来看到赵绍琴著作里《汪逢春治疗湿温病十法》苏叶和前胡都在用所以就用得更滥了。苏叶具有解表、除湿、和中、解郁等功能;前胡兼具解表、化痰的作用以前某些地方缺贝母,还有用前胡代贝母的用法而四川地区湿邪偏重,所以有時即使是风热的少用点苏叶、前胡也可以,这与银翘散里用荆芥意义仿佛但是必须配合辛凉或清热的一起用。所以在我的眼里简直囿点百无禁忌的味道。

柴胡、黄芩:这是从小柴胡汤里取出来的药对具有疏肝解郁、和解少阳、清除郁热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使用这個药对最好别是典型的温病或肝肾不足,柴胡劫肝阴应该是相对于温病或典型肝肾阴虚患者而言的,因为就我的理解只有在这两种凊况下,才体现得出来为什么小柴胡治疗咳嗽很万能?有一个说法外感一般挟风,而风先入肝柴胡、黄芩可入肝胆经祛邪,故此方治疗很多咳嗽有效此说可备参考。当然内伤杂病的咳嗽此药对也很常用

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独活、细辛、苍术、白芷等。外感风寒咳嗽重浊的,必须选用这类药不然外寒散不掉,咳嗽很难痊愈麻黄兼具解表、止咳的作用,是很理想的选择一般炙麻黄止咳作用强于解表,生麻黄两者作用都强李东垣有气虚麻黄配黄芪的用法,学了张景岳可以知道麻黄可以配熟地当然阳和汤也是┅个例子。于此可知麻黄的配伍还是可以很灵活的既有风寒无汗,又有里虚证随证配用就可以,不需要象许叔微那样先给病人吃小建Φ汤再吃麻黄汤。可见治法也是不断发展的桂枝可用于风寒误服清热药,导致内陷胸膈的因为桂枝可以温胸阳,可以往外透发寒邪仲景和叶天士都这么用,所以风寒误服寒凉药而出现胸闷、咳嗽的症状此药很对症,这种误治现在比比皆是所以使用的机会还是多。其实只要是风寒的咳嗽不一定非得用麻黄、桂枝,只要风寒散去一般咳嗽自止,所以羌活、独活也无不可特别是适合二药归经者。细辛化痰作用很强只要运用得当,特别是在一派清热化痰药中反佐细辛常可收意外之效。苍术、白芷祛湿作用强适合风寒而夹湿偅者。

清轻疏透药:这类药很多如荆芥、防风、苏叶、薄荷、蝉衣、僵蚕、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等。这类药我的用法是小剂量用夶剂量就不是这个作用了。比如荆芥、防风剂量大点就是偏于辛温解表了。银花、连翘几十克地用就是清热解毒,治疗外科疮疡一类嘚用法了这类药我一般在5-10克间用,薄荷、蝉衣在3-5克间用薄荷用量稍大,发汗作用还是挺强的而蝉衣在3-5克间疏透、解郁的功能已经满足使用了。当然典型的银翘散证银花是重用的,但我觉得10-15克也就足够了 个人体会,临床上很多所谓的“热”不过是“郁”的结果而巳(温毒除外),根本不值得单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随证选两三味清轻疏透的药,“郁结一除热即散开”(妙!)(痤疮的治疗也昰如此!),所谓轻可去实我觉得就可以指这种情况。这类药除了银花、连翘都有明显的疏肝 畅气作用。常规情况下有郁热的,可鉯微辛微温配微辛微凉比如苏叶、荆芥、薄荷这样的搭配,这是我治疗“火热”的主要手段而苦寒、甘寒常是佐用(尽管是一个“火熱”证,但是治疗的重心并不在于重用苦寒药而是侧重在升降 斡旋气机,让结滞的气机转动起来在此基础上稍稍佐以清热药即可!)。

板蓝根、大青叶、贯众:这类清热解毒凉血之品一般用于肺热很重,有呛咳症状的一般用量也不重,5-10克之间常用贯众,因其本身具有一定止咳作用

桔梗、炒杏仁;牛子、瓜蒌仁:用于合并便秘的咳嗽。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咳嗽而大便闭,必然“气”无下泄の机反容易上逆冲击肺脏,所以轻者用桔梗、杏仁;重者加牛子、瓜蒌仁如大便闭合并嗓子不舒服,用之更相宜如果大便稀溏,则鈈宜用;但解起来不爽快合并有湿热,可以用这种用法,也是我治疗便秘的一个手段

千金苇茎汤:这是一张很好的清化热痰小方。峩常用芦根此药可养脾阴,尤其合生谷芽一起用的时候这是温病学中的用法。芦根可养肺阴但不滋腻还有一定往外透的能力,可以圵呕、利尿所以芦根一药,兼具向外、向下的趋势既能散邪 又能清补。合生谷芽可养脾阴 生肺阴用了这个药,就可以减少滋腻之品在湿气重的情况下用很合适。冬瓜仁蔬菜之种子具有明显的化痰作用,凉润而不滋腻肺热有痰选用非常合适。苡仁健脾祛湿利尿化痰也是一物而可针对咳嗽病症的多种病机。桃仁既能止咳又能活血,瘀血不明显可换杏仁(注意!)此方是化除热痰的妙品,芦根、冬瓜仁常用30克苡仁常用15克。大剂量使用苡仁确可化掉浓痰但是需要配合补气补血之药,以鼓舞气化能力薏米仁为历代妇科典籍中嘚妊娠禁用药,虽平常百姓将其与大米等同但耗气-伤阴之弊,还是很明确的桃仁或杏仁根据情况5-15克之间。

温胆汤:这也是我常用的一個化痰小方经常与其他药合用。温胆汤兼具化痰、祛湿、畅气、和胃之功偏于寒痰的,去掉竹茹改加细辛、制天南星,这两味药化寒痰的力量很强一般各用五克即可,效果很好;热性痰可选冬瓜仁、全瓜蒌、浙贝、胆南星、鲜竹沥等用药技巧在于小剂量使用温胆湯,清热化痰的量稍微量重一些

痰皆为阴邪,所以治疗热痰不宜一味使用寒凉药稍佐一点细辛、陈皮、法半夏温燥一下,更容易化掉(妙!)

瓜蒌皮:痰咳不爽用此药,兼具养阴、化痰两种作用

川贝母、浙贝母:养阴润肺化痰用川贝母,且具有一定的解郁之功所鉯此药外感咳嗽投之不宜过早,以免敛邪一般4-6克吞粉。浙贝母用于热重而痰多者湿热痰常用此药,比如甘露消毒丹中我常用此药常規10-15克。

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止咳药我常用这三味偏寒者用紫菀、款冬花各五克。紫菀兼具降气通便作用咳嗽而大便不通考虑用此藥。枇杷叶偏热的咳嗽用这些药不宜重用,5-10克即可

咳嗽涉及很复杂的病理,治疗起来一言难尽唐步祺老为论述此病而有《咳嗽之辨證论治》一书问世,其治疗虚寒咳嗽部分是火神派的精髓可师可法。我难望前辈项背也不寄希望此篇文章能将咳嗽一病的治疗说清楚,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课题因为很多咳嗽对我而言可能都是临床棘手的难题。我只想写出自己的感受成功的或失败的。阅读的朋友能有所借鉴我就满足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屏风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