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荨麻疹皮试呈阳性一定就是药物过敏荨麻疹吗

儿童皮肤过敏怎么办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儿童皮肤过敏怎么办
儿童怎么办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来自:网页;
最好涂点防过敏的润肤霜,有个德国施巴牌子的还不错哦。
最佳回答者:
"建议确定过敏源"&的妈妈回答:
"建议确定过敏源"&的推荐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过敏源检测?
在临床上很多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接触了过敏原有关。而临床上多数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通常只是做缓解症状的治疗,而没有找到引发过敏的真正原因,因而也就做不到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迁延不愈。因而建议经常过敏的患者,一定要做一下过敏原筛查检测,查清楚到底是接触性的、食入性的还是吸入性的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把过敏当成小毛病而忽略了检查和治疗,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吸入性过敏原过筛试验(Phadiatop)检测:是特应性过敏反应检测的第一步。phadiatop过筛试剂中包含空气中如尘土、花粉、真菌、螨、皮屑等常见变应原,如果患者对此...
以上知识内容来自宝宝树育儿网
是不是荨麻疹啊 荨麻疹 (urticaria) 是一种皮肤过敏的最常见表现型式,疹子是从皮肤表面稍微鼓起的红色斑块,大多会痒,可以长在全身的任何部位。外表看起来很像是蚊虫叮咬以后出现的疹子,但是荨麻疹会不停地改变形状,几乎每分钟都有变化。 引起荨麻疹这种过敏性疾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各种食物、药物、感染、接触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等。治疗与预防只要是找出并避免过敏原,但是有一些荨麻疹无法厘清过敏原为何;如果是感染等疾病所引起的荨麻疹,当疾病康复的时候,荨麻疹就会消失。荨麻疹发作的急性期大多只需要使用对抗过敏反应的抗组织胺 (antihistamine) 治疗,大部分的荨麻疹会在四十八小时以内缓解。少数的荨麻疹会反覆发作,当其疹子持续发作超过六星期的时候,就称为慢性荨麻疹,这种情形常常需要类固醇治疗。 丘疹状荨麻疹是,成年人也可见到,在春秋季节反复出现,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部分患者即为虫咬症。尤其以节肢动物类叮咬而引起的外因性过敏反应,是一种迟发性反应需10天左右,再受叮咬则促使皮疹发生,反复叮咬后产生脱敏作用。 皮疹为纺锤形的红色似花生粒大小的风团样损害,可散发可群集,可有伪足、水疱,搔后皮疹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1~2周消退,留下暂时色素沉着。常复发,瘙痒极剧,但无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   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的。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剂;(2)药物;(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 1.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 2.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3.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 4.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 5.临床的特殊类型: (1)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2)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3)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4)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 (5)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6)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 (7)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 (8)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9)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内服抗组胺药物,有全身症状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对症治疗; 3.对检查变应原试验阳性的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4.有感染者可采用抗菌素治疗; 5.慢性病例可试用封闭疗法、自血疗法、针刺疗法、氧气疗法、组织疗法; 6.外用安抚止痒剂。 一般急性荨麻疹不需做检查; 慢性荨麻疹作变态反应原检测 荨麻疹病因复杂,致敏源广泛。明确病因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对无法避免的致敏源可给予脱敏治疗或预防性服药。根据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急性荨麻疹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慢性患者可使用多联疗法或长期用药逐渐减量,尽量使用最小维持量。 以下是一些小诀窍~可以试试看~ 吃过荨麻疹的苦的人,一定能体会那种皮肤越抓越痒,而且只要抓过的地方就会浮出一道道的浮肿,当然,你可以涂抹止痒药膏来获得暂时的缓解,但却会反覆的发作。 一般都是从四肢开始慢慢蔓延到身体,通常不会超过24小时,就算你不做任何处理它也会自然消失,很多人常常是睡一觉起来后发现前一天皮肤肿块完全不著痕迹,但它也会断断续续的发作,经常让人摸不著头绪。 「荨麻疹」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皮肤过敏,属於一种过敏性疾病,不会传染,他的原因很复杂,有可能是接触性的化学物质、空气中的尘蹒、蚊虫叮咬、食物、药物气温、情绪、压力、疲劳、甚至是荷尔蒙都有关联,每个人的情况会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属於过敏体质,不一定每个人都对海鲜或是蛋、奶过敏,也不一定都会有抗生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验,是可以帮您找出过敏原,但过程相当繁复,并且大多数的人即使做减敏试验后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从生活的经验中一点一滴的去慢慢观察,找出发病的时机与频率,与生活中的某个细节相近,并且避免去接触它,从经验法则中去去除过敏原。 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是最简便的治疗法 当荨麻疹一出现时立即就皮肤科,医生通常都会给予含有类固醇类的药膏来局部止痒,并且配合抗组织胺类的口服药物,予以控制过敏反应。 用药的技巧: 在服药时你必须特别注意,要完全依照医生的处方与剂量,不可以因为今天不痒就不吃,明天痒了又拿起来继续吃,这样不但无法根治还会拖成慢性的荨麻疹。持续连续服药一段时间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慢慢调降剂量(可能从天天吃变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药,在急性期用药最少需进行1个月。在服药期间千万不可自行停药或是调降药剂,以免前功尽弃。如果中间自行停药,使得过敏反应再发,这样的服药方式又得要重新开始了。 p.s.某些抗组织胺的药物会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於白天工作时间,可与医师沟通换成较不易引起嗜睡反应的。 如果在急性期没有立刻根治,会变成慢性荨麻疹,也就是在一个月内断断续续的发作,并且持续超过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续好几年以上,慢性并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药方式,需要服用较久的时间。 当皮肤出现荨麻疹的症状时哪些方法可以让你获得暂时的缓解 冷敷:针对痒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对抗皮肤痒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也可以减低痒觉,但这也只是针对止痒而已。 止痒的药膏:含有抗生素与类固醇成分的止痒软膏。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对於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不要热敷: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的痒觉暂时不那么敏感,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扩张,释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浸泡在过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里保暖过渡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荨麻疹体质的人都应该学习如何与它共处,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日常的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 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以上这些都有助於体内自然产生对抗过敏原的机制。 平时可以做的应急措施 1.冷敷 2.涂抹碱性物质如氧化镁乳液, 可有些许效果 3.用药用植物 4.最好事先预防,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荨麻疹的药品、食物、植物或昆虫咬伤的可能>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50
编辑时间: 22:35:45
内容长度:11062字
图片数:12个
目录数:8个
修改原因:删除置顶的文字和图片、消除不合理内链、相关词条移出正文、添加参考资料、删除重复文字、调整标题前后、美化页面等。
评审意见:感谢您的编辑,期待你的再次参与!
药物过敏&-&疾病因学
药物过敏而死去的女孩
引起药物过敏的直接原因当然是药物。
据本科60年代统计资料分析,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以下4类:即(占21.6%)、(占14.3%)、(占12.3%)及镇静安眠药(占11%),总计占致病药物的近60%。
据年住院的104例重型药疹分析,致病药物的前4类主要是:抗生素、抗痛风药(各26例,分别占25%),解热镇痛药(20例,占19.2%)及磺胺药(12例外中11.5%),与以往资料相比,致病药物主次序列及种类均有不小变化,如磺胺药致病比数则明显减少,且仅为复方SMZ一种;抗痛风药跃居首位,均为别嘌呤醇;抗生素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
近几年,报导较多尚有痢特灵、噻嗪类药物、非类固醇抗炎剂、异菸进、对氨基水杨酸、氯丙嗪、卡巴西平、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血清生物制品以及中草药特别是一些中成药制剂疾病诊断。
药物过敏&-&疾病诊断
鉴于药物过敏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于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实验室检查方面,发皮肤划痕、皮内试验常以检测患者对或有无敏感性,对防止过敏性休克反应有一定价值,但对预防的发生意义不大。体外试验以转化试验及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rnttest,RAST)等已用于致敏原的检测,但仅对部分药物可靠,在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药物过敏&-&发病机理
药物过敏发生的机理颇为复杂,有变态反应性,亦有非变态反应性或其他特殊机制。
(一)变态反应大多数药疹发生与此有关。其主要依据是:
① 几乎均发生药理学所允许的用量下;
② 有一定的潜伏期;
③ 患者仅对某种或某类药物过敏,具有高度特异性;
④ 对某种药物已经致敏者,若再次用同样药物,即使微量,常导致复发;
⑤ 应用与致敏药物结构相近的药物可出现交叉过敏;
⑥ 用致敏药物作皮试,可获阳性结果;
⑦ 少数药物所致的以Ⅰ型反应为主的药疹可作短时间脱敏;
⑧ 抗过敏药物,特别是皮质治疗常见显效。
化学性药物多属半抗原,在进入体内后必须先与组织中某些组分作共价结合成为全抗原(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才开始发挥作用。药物抗原性的强弱与其其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一般认为高分子量的或具苯核或嘧啶核的药物,其抗原性较强,如青霉素G及其衍生物、多聚体、、、等所引起的药疹就比较多见;而抗原性弱或不具抗原性的药物,如、碳氢钠等则很少引起或不引起药疹。
变应性药物过敏的类型不一,它可以Ⅰ至Ⅳ型任何一型表现出来,有时在同一患者可以兼有两种以类型反应。
(二)非变态反应及其他
1、毒性作用多由于用量过大所致,如大剂量巴比妥类安眠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抑制;氮芥、白血宁等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肝损害;吸收引起的中毒反应等。
2、药理作用如抗组胺药物引起的嗜睡;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欣快感;菸酸引起的面部潮红等。
3、光感作用服用、磺胺药后,再受日光照射,可引起主要发生暴露部位的皮炎。按其发生机理又可有光变应性和光毒性反应两种。
4、酶系统的扰乱如大仑丁可通过干扰的吸收和代谢,引起溃疡;13-顺维生素A酸可改变脂质代谢引起黄瘤;异菸肼可影响维生素B6代谢而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5、沉积作用药物或其产物沉积于特殊组织中引起的反应,如、、、铅等重金属盐沉积于齿龈,砷剂沉积于皮肤(色素沉着、角化),及阿的平引起的皮肤发黄等。
6、特殊的局部刺激作用如阿司匹林可直接腐蚀胃粘膜,引起胃出血、;阻塞、和输管,引起尿痛、、尿少甚至尿闭等。
7、菌群失调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多年共同进化过程中能相互适宜,一些菌群能抑制另一些菌群过度繁殖,某些菌群尚能合成族和,供机体健康需要。总之,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机体间均达到矛盾的统一。但如果长期或大量应用抗生素、皮质固醇或免疫抑制剂,可扰乱这些平衡。如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常可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8、致畸、致癌作用某些药物长期应用后可能有致畸、致癌作用,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tretinon)等。
(三)影响因素除上述作为直接致病因素的药物本身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外,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在药物过敏的发生、发展中也往往直到一定作用。
1、用药情况
⑴ 滥用:多数是由于医师用药原则掌握不严,随意投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一知半解地应用自备药物或自购药物服用而引起药物过敏。
⑵ 错用:医生开错处方,或发错药,抑或患者错服药物,当然这些都属偶然事件。
⑶ 服药自杀:这是极少见现象。
⑷ 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过大,可引起严重甚至死亡。但有时正常剂量也可出现药物过敏,这与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速度不同有关,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密切注意。
⑸ 用药疗程;急性病症,用药时间一般不长,即使所用药物毒性较强,其危害性也可能较少。但慢性病症,特别象癌肿患者,所用抗癌药物疗程较长,往往发生药物的积蓄作用,产生毒性产生。当然,也有些药物如、等,在长期重复应用搬弄是非,可引起药瘾作用。
⑹ 用药种类过多:对于有过敏体制的有,一般用药种类越多,发生反应的机会亦越多。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之间的交叉反应,或协同作用所致。
⑺ 用药途径:一般认为药物通过注射比口服较易引起反应。外用抗原性强的,如磺胺、软膏等吸收后药物过敏的姓率亦远高于口服者。外用溶液湿敷因药物吸收过量引起婴儿死亡的事例早有报告。或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可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引起反应。
⑻ 交叉过敏:很多在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的药物,例如含有共同“”核心的磺胺药、普照鲁卡因、对氨水杨酸等均可引起相同的反应,称之为交叉过敏。这种反应在第一次用药10小时左右即可发生,而不需要经过4~5日以上的潜伏期。
⑼ 重用致敏药物:如患者对某一种药物已发生过敏而以后再重复应用可发生更为严重的反应。致敏药物的重用通常是由于:
① 医生的疏忽,未了解患者过去的药物过敏史;
② 患者未主动告诉医生他的药物过敏史;
③ 用了可发生交叉过敏的药物;
④ 个别处于高敏状态的药疹患者,容易对本来不敏感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
⑽ 注射器不洁:不洁的、、、药瓶、皮管等均可能由于将某些致热原带入体内引起不良反应。
2、机体情况
⑴ 性别:药物过敏男女均可姓,但男略多于女(3∶2)。由于性别上的差异,、可引起男性发育,而雄性激素会引起女性患者的男性化。
⑵ 年龄:儿童除对麻醉剂较成人敏感外,对一般药物有较大的耐受性。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亦较少见。
⑶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即不是通过免疫机理发生的一种对药物的异常反应。发生原因不明。
⑷ 遗传因素:如具有遗传过敏(atopy)体质的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有发生严重反应的潜在危险性。
⑸ 过敏或变应性体质:大多数药物过敏是发生在具有一定的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其变应性发病机理已在前面论及。
药物过敏&-&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由于药物过敏可累及到各个系统和,范围广,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本节只讨论部分典型的药疹和少数特殊类型的药物过敏。
(一)变应性药疹这是药疹中种类最多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结节红斑要、玫瑰糠疹样、紫癜形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等。它们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点:
① 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
② 多数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③ 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
④ 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有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等;
⑤ 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
⑥ 除在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预后严重外,余均较好。以下分别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亚型。
1、固定性红斑(固定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占药疹的22%~44%,本科909例药疹中有318例为本形,占34.98%。常见的致病药物为磺胺类(以长效磺胺占首位)、解热镇痛药、四环素类及镇静水肿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数个水疱或大疱。红斑数一至数片不等,分布不对称。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好发于口唇及外等交界处,常因摩擦引起糜烂。如复发,通常仍在原处发作,与前一次留下的色素斑完全或部分重叠,且常较前一次扩大、增多。皮损局部可伴瘙痒,皮损广泛者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红斑消退后常留下明日煌紫褐色色素斑,多年不退尽,具有诊断价值。少数不带紫色的水肿性红斑,则消退快,且可不留痕迹。个别病例可伴发多形红斑样、荨麻疹样或麻疹样红斑。
2、猩红热样红斑皮疹发生突然,常伴以寒战、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开始为大、小片红斑,从面颈、躯干、上肢向发展,24小时即可遍布全身,分布对称,呈水肿性、鲜红色,压之可退色。以后皮疹增多扩大,相互融合,可累及整个皮肤,酷似。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而无猩红热的其他表现。皮疹发展至高潮后,红肿渐消,继以大片脱屑,体温之后鳞屑即逐渐变薄变细变少,似状,皮肤恢复正常,全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一般无内脏损害。若皮疹象麻疹,则称玫瑰糠疹形药疹;余类推。
3、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syndrome)此系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除皮肤损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现严重的粘膜损害,有明显糜、渗出。常伴寒战、高热。亦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及肾脏损害。眼损害可导致失明。罹患该型药疹者儿童多见。但必须指出,本症候群有时并非药物所引起。
4、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这是1958年在国内首次见到的一种药疹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但相当严重。起病急,皮疹于2~3日内遍及全身。初为鲜红或紫红色斑。有时起病时呈多形样,以后增多扩大,融合成棕红色大片。严重者粘膜同时累及,可谓体无完肤。大片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形成很多平行的3~10cm长的皱褶,可以从一处推动到另一处。表皮极细薄,稍擦即破,显示明显的棘层松解现象。全身常伴40℃左右的高热。重者可同时或先后累及胃、、肝、、心、等脏器。曾见一例因本病死亡患者,其壁上密布脱落的粘膜。病程有一定自限性,皮疹常于2~4周后开始消退。如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某些重要脏器的严重受累,或因处理不当可于2周左右死亡。
血液白细胞总数多在10×109/L(10000/mm3)以上,中性粒细胞约80%,嗜酸闰细胞绝对计数为0或很低。重症死亡病例病理解剖发现:
① 表皮显著萎缩,棘层细胞只有1~2层甚至全消失,细胞间和细胞内水肿,真皮充血水肿,有围管小圆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破碎变怀。口腔粘膜病变与皮肤相似。
② 淋巴结肿大,髓质增生,内皮粘膜增生肿大,皮质滤泡萎缩。
③ 肝切面黄红相间,可见瘀血,和肝细胞变怀。镜检示脚步上叶中央严重瘀血,残留脂变、离解;肝实质与汇管而分界不清,有的肝细胞边界模糊不清,有的坏死溶解而被吸收。
④ 肾切面肿胀,包膜外翻。镜检示充血,曲管浊肿,皮质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形成的灶性浸润。
⑤ 脑灰质神经细胞呈各种变性,枕叶神经细胞呈水样变性、肿胀,间有卫星细胞现象。基底核及小胶质细胞灶样增生。
⑥ 有间质性水肿和弥漫性轻度不圆细胞浸润。
大疱性表皮坏松解形药疹与Lyell(1956年)报告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有不少相似这处,后者皮损似烫伤样,不一定有大疱,局部疼痛明显,无明显内脏损害,且常复发。但也有人认为二者可能是同一疾病。
(二)其他类型药疹及药物过敏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类型较多,兹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全身剥脱性皮炎型是药疹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其严重性仅次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在未用年代,其病死率很高。由于引起此型药疹的用药剂量较大或疗程较长,故可能在变应性反应基础上合并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本型药疹不常见,据不完全统计,年的909例药疹中占2.53%,年418例住院药疹中本型占7.9%。年收治的104例重症药疹中本型药疹有23例,占22%。由于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本症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常在20~20日以上;病程长,一般至少在一个月以上。整个病程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① 前驱期,表现为短暂性皮疹,如局限于胸、腹或股部的对称性红斑,自觉,或伴发热,此为警告症状,若此时即停药可能避免发病。
② 发疹期,可缓慢地逐渐从面部向下发展,或开始为急性发作,以后路以疹或快或慢地波及全身。在皮疹发作处于高潮时,全身皮肤鲜红肿胀,面部水肿显著,常有溢液结痂,伴畏寒与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肾、心等内脏损害。周围血象总数多增高,一般在15×109~20×109/L(1/mm3)之间。
③ 剥脱期,这是本症的特征性表现。皮疹红肿开始消退,继而呈鱼鳞状至大片形脱屑,鳞屑晨可布满床单、手如戴破,足如穿破,并且反复脱落,持续可达一至数月之久。、指(趾)甲亦常同时脱落。
④ 恢复期,鱼鳞状脱屑变或糠秕状,继而逐渐消失,皮肤恢复正常。自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病程可以显著缩短,预后亦大大改观。
2、短程锑剂皮炎型,这是50年代,中国采用酒古酸锑钾静脉注射短,程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时,所见的一种轻型毒性皮炎。其特点为:
① 患病率高,一般在30%~40%以上,有的可高达60%~70%;
② 潜伏期短,均在开始治疗后2~3日内发病;
③ 均在锑剂用量达到0.3g后发疹;
④ 夏季多见;
⑤ 皮疹对称分布于面、颈、手背和手指伸面,偶见于胸腹部,酷似,密集而不融合,反应轻微,自觉微痒或烧灼感,个别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⑥ 病程具自限性,即使不停药,皮疹亦大多于3~5日内自行消失,伴以糠秕样脱屑;
⑦ 再治偶有复发。未见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皮疹与正常皮肤含锑量无甚差异(均约2.5μg/dl)。组织病理似,无特异性。
3、乳头状增生型多由于长期服用左碘、溴剂等引起。潜伏期常大一月左右。曾见2例,在全身红斑形药疹的基础上出现散在分布,不甚规则,显著高出皮面,约3~4cm,直径的蕈样乳头状增殖性肉芽肿,触之相当坚实,主要发生于躯干部。对症治疗后逐渐消退,全程约3周。
4、红斑狼疮样反应自60年代初期发现肼屈嗪可以引起红斑狼疮样反应后,迄今已知道有50多种药物诸如青霉素、普鲁卡因胺、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利血平、及口服物等,可引起这类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痛、肌痛、多浆膜炎、症状、发热、和肿大、肢端发绀和皮疹等。本症与真正的红斑狼疮不同之处在于发热、管型尿、血尿和氮质嗪引起的,在症状消失后,实验室阳性可持续存在数月以至数年。
5、真菌病型反应由于大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常引起体内环境平衡扰乱和菌群失调,出现真菌病例反应,表现为白念珠菌、曲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前两者可有胃肠道、肺或其他内脏感染,可同时累及多个脏器。生前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尸解中发现严重的全身性真菌感染并非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皮肤癣菌病者,由于上述药物的应用,癣病皮损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且不易治疗,即使治愈亦易复发,造成癣病防治上的困难。
6、皮质类固醇型反应若激素应用的剂量较大,时间较久,常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甚至招致死亡。它引起的副作用主要有:
① 继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最多见;
② 胃肠道:“类固醇溃疡”,甚至并发出血、穿孔;
③ :欣快、易激动、头晕、头痛、失眠等;
④ :、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心律不剂等;
⑤ 内分泌系统:柯兴样症候群、骨质疏松、糖尿症、皮质功能减退及儿童生长发育抑制等;
⑥ 皮肤:痤疮、多毛、毛细血管扩张、瘀斑、皮肤萎缩等;
⑦ 眼:视力模糊、眼压增高、及青光眼等。
近年来,随着新药大量涌现,80年代有人提出了“新药疹”的概念,使人们对药物过敏有了进一步认识。几乎所有新药均可引起各种不同的药物过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种类繁多,各种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均可引起斑疹或斑丘类皮疹。细胞毒药物可引起脱发、、毒性青皮坏死、光敏性皮炎及口腔炎等。抗风湿新药的种类也较多,可引起光敏性皮炎、荨麻疹、、斑丘疹及。利福平、D-青毒胺及硫甲丙脯酸(captopril)可引起斑丘疹、荨麻疹及红斑性天疱疮(落叶型)。β-阻滞剂如何普洛称(心得舒,alprenolol)、氧烯洛尔(心得平,oxprenolol)、普萘洛尔(心得安,proproanolol)等长期应用后可出现银屑病样皮疹,部分患者伴掌跖角化过度,还可引起湿疹、苔藓样疹和其他类型性多毛症,还可逆转男性型脱发、也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药物过敏&-&治疗措施
药物过敏(一)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过敏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 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
② C1g静注,日1次;
③ 10%葡萄糖酸钙或10%10ml静注,日1~2日;
④ 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
① 卧床休息;
② 涂上述药物;
③ 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 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 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 输新鲜血液输: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 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 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 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 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及等药物。
药物过敏&-&六大误区
1、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
很多患者在注射青霉素时,不愿作过敏试验,他们认为这药以前用过,不会过敏。殊不知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剌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作过敏试验。
2、纯天然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药物才会引起过敏,纯天然中药不会过敏。诚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等。实践证明,中草药同样也会引起过敏。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丹参、、红花、、、防风和六神丸、、跌打丸、、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
3、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很短时间发生
多数变态反应是在用药一两天时发生的,但也有潜伏期很长者,甚至可达20天以上。所以,当出现药物疹时,在20天内所用过的药物,都应视为可疑对象。
4、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与用量之间并没有平行的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即会引起强烈反应。曾亲见西安纺织医院一位儿科女医生,就是闻到青霉素的气味而引发过敏性,并最终导致死亡。
5、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凡致敏药物不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都会引发过敏,滴鼻、、外敷、吸入、滴耳、等同样可引起过敏发生。总之,凡是曾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严禁以任何形式再使用。
6、出现过敏停止用药就行了
发生过敏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总之,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形色色,不但会发生药疹,出现白细胞减少、、毛发脱落、紫癜等症状,还会损害肝脏、肾脏、,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常会直接危及,应严加防范。
所以,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应记入病历),避免使用曾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以及结构近似的药物;对需要作过敏试验者,绝不可因过去不过敏等种种原因而忽略不作;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以避免与减少药物过敏的发生。
药物过敏&-&疾病预防
药物过敏由于药物过敏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视预防有重要的意义,如医生不随便给药,病人不滥用药,药物过敏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1、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过敏。
2、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习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应的发生。
4、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特别是应用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更应严密观察,经常检查血象等。
5、某些有功能障碍时,常对某些药物不能耐受,如患肾病者需慎用药物。
6、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一些警告症状或不耐受现象,如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一旦出现应考虑立即停药。
7、凡已发生过敏性药物过敏者,都应发给药物禁忌卡,注明致敏药物名称及反应类型,以供复诊时参考。
8、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政管理。药品在出厂投放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把好的药品质量关。
药物过敏&-&小儿过敏
小儿药物过敏的症状有几种:
1、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约疹。
2、红斑性发疹: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3、荨麻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常见药物力青霉素、痢长、及狂犬疫苗等。
小儿常见的药诊有以下几种:
1、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等易引起此类约疹。
2、红斑性发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3、荨麻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常见药物力青霉素、痢长、破伤风抗毒素及等。
4、大疱表皮松解型:为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也是小儿最严重的皮肤病之一。一般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皮疹往往初发于患儿的面部、颈部及胸部,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红色至暗红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内皮疹发展全身,部分红斑中央出现小水,本病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嗜睡及心肝、肾等伤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小儿,若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肺炎、或而死亡。此型药疹较常见的致敏药物为安痛定、鲁米娜等。
药物过敏免疫脱敏治疗
在目前医院的检测中,仅仅查50-100种是远远不够全面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广普脱敏因子系列彻底改变自身的过敏体质。
WHO在其关于免疫脱敏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免疫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彻底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也提出,“使用高品质的标准化脱敏制剂,同时应该使用最佳的过敏症治疗方案,包括清除过敏原、患者免疫修复、过敏并发炎症适当的对症药物治疗、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简称“六合一的六联疗法”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物过敏荨麻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