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

化毒为药: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作用的发现
已有 22171 次阅读
|系统分类:
(本文英文和中文分别发表于年《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饶毅,黎润红,张大庆摘要:在三氧化二砷(,)被视为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病人最为有效的单体()的情况下,令人惊讶的是:最重要的发现者鲜为人知、其原始论文迄今未被一篇英文研究论文所引用。该发现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大多数中国科学家和医生处于国家领导错误造成的困难时期。始于乡村中医针对性含糊的复方,张亭栋与同事于年代提出复方中单一的化学分子起作用、其最敏感对象为(张亭栋等,;张亭栋和荣福祥,)。张亭栋和同事二十多年的工作扫除了“能否”和“如何”有效使用的困惑。此后中国和西方的其他研究者跟随张亭栋等的先驱工作。张亭栋小组回顾性分析自己的资料证明确实为最敏感的对象(张亭栋和李元善,;孙鸿德等,)。张亭栋所在医院另一研究组将原本微量的氯化亚汞从配方中完全去除证明单独可以治疗(张鹏等,)。年西方研究者发表重复和证明中国发现的论文导致疗法被广泛接受()。不过,相关英文论文的西方或中国作者皆未引用张亭栋等年代的文章。本文集中介绍张亭栋等早期文献,但也提示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中国报道对其他肿瘤的作用,认为中国刊物发表的一些发现可能对病人有相当价值、其他国家的医生可能得益于有最大病人群落的中国医生之临床经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曾为急性白血病中发病最凶险和后果最致命之一,而现在是最能被治疗的白血病之一。虽然对的治疗还有可改进的余地,过去几十年来其治疗有很显著的改善,因为四类药物的应用:阿糖胞苷(,;蒽环类抗生素();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型维甲酸(,)。四类药物中,阿糖胞苷、蒽环类抗生素(如柔红霉素,)和维甲酸的发现广为人知,而疗法的发现史鲜为人知:多数研究者引用年代的论文,晚于原创论文近二十年;有些作者不清楚的最初发现者。这些错误令人遗憾,特别是考虑到欧洲白血病国际专家委员会已认为是“疗法中最具生物学活性的单体”()、也被认为是“病人最有活性的单体”(,而与合并用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病人中,替代传统疗法”()。过去十余年来见证了的普遍接受()、愈来愈多的证明在初发和复发病人中的作用()。不知道和混淆早期工作的部分原因是早期文献发表于中国人也少读的中文期刊,但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因素。本文总结早期文献,从发现治疗白血病到普遍接受治疗。我们也提供早期中文文献的英文翻译,以便西方作者引用。本文作者并非白血病的研究者,而是以科学史研究者的身份写此文。我们希望白血病的研究者和医生更为仔细地阅读原始文献。发现的文化环境和非典型历史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中国处于称为伟大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动荡期。虽然它源于当时中国最高领导毛泽东的政治意图,文革直接和间接影响了多于一代的中国人。有观点认为今天中国发生的部分乃文革的后果或对文革的反应,多数人认为文革是负面的,如果不是灾害性的。文革很多极左政策,多数是有害的,但有些有混合、甚至正面的作用,这些正面作用有些源于政策制定者的意图、有些并非原意。与毛直接有关的一个政策是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从城市医院派遣流动医疗队到乡村服务,医疗队走访多个村庄、医疗队成员轮换;另一政策是强调中国传统医药。这两项政策的交汇导致当时很多“发现”中医药有很强疗效的声称,其中多数在几年内被遗弃。但是,少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的发现是这种例子。砷曾长期为中外使用。多种传统中药配方含砷,但通常含多种化学分子、针对的疾病不非常清晰。西方使用砷也不确定()。例如,年英国的发明含砷化钾()的溶液,用于疟疾、间歇热、周期性头痛等()。年发现白血病后,氏液于年曾被用于治疗白血病,并于年再度用于白血病(),其后砷和放射作为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主要疗法,直至年被马利兰()化疗所替代(),不再是西方治疗白血病的常规药物。年,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关继仁试用液治疗白血病,结论是砷剂无效()。和年代,北京的周霭祥和上海的顾德謦使用含硫化砷的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年,一个标明内部资料的刊物辽宁抗癌战讯发表朝阳人民医院儿科的文章,报道用砷剂和化疗合并治疗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一治疗未分开砷剂和其他化疗,不清楚砷剂是否有超出其他化疗已有的效果,也不知道有多大效果:未报道例病人的成功率、仅分析了一例的血象。年中医研究院血液组总结了全国当时已经试过的、基于中医药的白血病治疗途径和药物,它列了硫化砷()和蟾酥(以及其他,包括完全西方发明的药物)()。它将关继仁()和朝阳人民医院()作为支持疗效的两篇文献。需要指出,顾德謦和周霭祥并未将他们的复方化解为单方,即使到今天(如,,;)。因为含的中药制备过程并无使氧化为的高温,在这些砷剂中与的关系不明。年的综述没有结论建议用哪种中药治疗白血病,该文所讨论治疗白血病的蟾酥和多种其他中药其后并未成为任何亚型白血病的标准疗法。总之,至年,并无定论用什么中药治疗白血病、已试过的中药的有效性也未确切公认。年代初,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的韩太云参加巡回医疗队,得知乡村中医用含砷、汞和蟾毒等的复方治疗淋巴结核和多种。年月,韩太云将这三者做成注射液,他按年月命名为溶液、亦称癌灵。肌肉注射对有些癌症病人有效,一时风靡当地,但又因其毒性很快消停。针对的疾病并不清晰,其有效成分也未确定。张亭栋与韩太云同在一个医院。张亭栋出生于年,于年代早期学习西医后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年代曾进修中医,长期工作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他曾被黑龙江省卫生局派去检查乡村中医所言是否属实,以后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治疗的原始发现至年后,张亭栋与同事将研究集中于白血病。他们也思考了“”的成分,提出砷是唯一的治疗性化学分子,而汞与蟾酥汞无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汞导致肾毒性、蟾酥导致高血压等副作用。从此,他们用的“癌灵号”主要含、仅微量汞(与氯化亚汞的重量比为:),而全无蟾酥。年,张亭栋与韩太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当地的中文刊物。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报道“癌灵”治疗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他们明确陈述所用溶液含和微量氯化亚汞,所有位病人都在治疗后有改善,他们提到还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但该文中未发表其结果。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和血液科为集体作者在该校的校报发表文章(),总结年月至年月治疗的例白血病人。在观察不同类型白血病后,他们报道癌灵号可以治疗多种白血病,有些可以达到完全缓解(,)。年,他们以集体作者还发表了例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皆。年,荣福祥和张亭栋报道两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已年、一例年()。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发表当年的第二篇文章,总结他们治疗例急性白血病()。其中,例从年至年仅用癌灵号,例从年至年用癌灵号加西医化疗及其他中药,例从年至年用癌灵号加中药和化疗。对每个病人,他们显示了白血病的亚型和临床观察。所有例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总缓解率为,而例为。他们用的剂量副作用较小。他们以相当于成人剂量十倍的剂量注射到家兔,病理解剖后没有见心、肝、脾、肾的毒性。年文章报道了他们先驱的发现,年的第二篇文章代表他们对疗效的理解()。张等早期工作有三个重要问题:)他们是否证明治疗作用来源于癌灵一号,而不是其他中药或化疗西药?他们是否意识到癌灵号的作用来源于而不是溶液中的汞?)他们是否知道对的作用?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可在一文看到:)三例患者(一例成人、两例儿童)只用了癌灵号,未用其他任何西药和中药,疗效显著。论文发表时,儿童存活年多、成人逾给月。当使用其他中药时,他们指出不是治疗白血病,而是支持患者健康状态以便接受治疗;)他们文章第页提出癌灵号的有效成分是;)他们在文章的第和页反复指出最敏感的白血病是法国美国英国分型的型(另一名称为)。我们可以看到,至年,张亭栋和同事的理解与现在相同:可以治疗白血病,特别是型(亦称)的白血病。张亭栋研究组至年代的进一步工作年,以集体作者(但标明张亭栋为指导,含位其他作者)的文章报道,癌灵号使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人中的、总缓解率()。年,张亭栋和李元善在全国会议上报道癌灵号治疗后的例、以及治疗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张在和年总结其工作(。年,张亭栋和李元善总结他们自年以来治疗的例患者(,)。在的例中,他们指出例为型、例为型。他们再次认为以型效果尤为显著。张亭栋另发文章有关癌灵号对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作用(,)。年,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荣福祥、王钦华、李金梅、冯秀芹继续年张亭栋和李元善的工作。他们报道癌灵号从年至年已用于治疗例,其中例、例缓解超过年,通过分析更多病例验证了治疗的高效。年,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以短篇“经验交流”综述了与他们年文章完全相同的实质内容。奇怪的是,多数英文文章都引用年这篇文章作为发现治疗,虽然这两篇文章皆中文。因为张亭栋从至年的文章所报道的治疗都含微量氯化亚汞,虽然远低于(重量比),严格地说,他们未证明氯化亚汞毫无益处,虽然他们在年的文章中就说过癌灵号的有效成分是。和年,张亭栋同一医院的张鹏、王树叶、胡龙虎、施福东、邱凤琴、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宋颖昭、刘艳平、周晋、金镇敬等发表两篇论文,证明没有汞的情况下,仅有也完全有疗效()。文章为摘要,没有明确所用的“”注射液不含汞,不过后来张鹏说明他们只用了(,)。年文章明确只有、无氯化亚汞。他们从年至年治疗了位患者,其中例一次或多次治疗。他们治疗初发病人的可达,在复发再治病人的可达()。在发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迹象证明传统中医理论对疾病的分型对发现的靶疾病有用。在此,我们将传统中国医药分成中医理论()和中药。对发现治疗白血病重要吗?张亭栋等讨论了依据对白血病分五类,但对这些类型作用无差别()。而西医对白血病的分型有助于发现的靶疾病。当他们完全放弃对白血病的分型时,对靶疾病的作用更为显著。有趣的是,他们年第一篇文章并未用,而后来的文章提到。缺乏支持用处的证据并不能证明无用,但迄今不明确是否对于传统中药的研究是否重要。中国对治疗的贡献阿糖胞苷和蒽类抗生素(包括柔红霉素)等因为西方的研究成为的一线药物()。此后,中国因为和的发现而有显著改善的治疗。本文将中国的发现放在当时的历史框架中。年,中国的张亭栋和同事报道对白血病的治疗()。年张亭栋和荣福祥提出对特别敏感(,)。年,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等成功地从病人来源的细胞建立了细胞系()(,。年,等用此细胞系筛选药物,找可诱导细胞分化成熟为正常细胞的化合物。年,发现全反型维甲酸()和顺型维甲酸可以诱导分化为成熟的细胞,相关的化合物如维生素作用低一千倍。他们提出“这一化合物可以提供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新治疗工具”。年,、和从白血病患者血中获得白细胞,检测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现能够诱导分化的细胞皆来自两位患者。年,和发现维甲酸也能诱导淋巴瘤细胞分化。年,日本的等报道多种化合物可以诱导不同白血病人的细胞分化,发现可以诱导患者白细胞的分化。美国的总结了体外结果,包括用维甲酸和其他化合物诱导细胞分化,认为和顺维甲酸对白细胞有同等的分化诱导作用。美国和欧洲的四个研究组分别报道了顺维甲酸成功地治疗个例:美国明尼苏达的等;瑞典的;荷兰的等;以及美国西佛吉尼亚的。年,上海第二医学院的王振义在当地能获得,但不能获得顺维甲酸,他用成功地治疗了一例岁女孩。年,他的研究组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英文论文,报道单用、或合并其他化疗治例患者()。年,王振义研究组在国际的《血液》杂志发表他们用治疗例()。该文引用了年、、的文章,年、、的文章,以及年报道和顺维甲酸诱导白细胞分化的文章,也引用了年、年、年及等报道顺维甲酸治疗的多篇文章。在和年的两篇都是英文论文,但年的文章在美国发表、年的文章在中国发表,前者获国际关注。与法国医生的直接交流也有助于国际关注。王振义研究组的发现很快被重复。年,法国的等将和顺维甲酸分别给两例患者,比较两个药物的疗效,感觉更有效。年,同一法国研究组在体外研究了来自于例患者的白细胞,认为的作用是顺维甲酸的十倍()。的作用也被中国其他医生验证(如,)。年,美国的等验证了中国王振义组和法国组的疗效,成功地治疗了例中的例。自此,治疗广为人知。年,等报道用例比较和此前标准化疗的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发现如果在诱导和维持期都用时疗效高于化疗。1992年,段秀绵、辛晓敏、王凤芹、冯秀芹、徐敬肃、宋晓时、张月桂报道体外对白细胞的作用。年,大连的黄世林、郭爱霞、向阳、王晓波、林慧娴、富丽报道复方青黛片在位患者中获的,他们用药成分中含硫化砷。年和年月,哈尔滨的张鹏、王树叶、胡龙虎、施福东、邱凤芹、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宋颖昭、刘艳平、周晋、金镇敬报道从年至年在位中单用获得的。与之间无交叉耐受()。年月,上海第二医学院血液研究所的陈国强等位作者(包括中间作者张亭栋、最后作者陈赛娟、王振义、陈竺)报道用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在分子水平研究的治疗机理()。年徐敬肃、段秀绵、徐莹、辛晓敏、宋晓红、张亭栋报道一例三度发病的患者,每次用癌灵号治疗后存活了二十多年()。年,上海血液所的陈国强等报道体外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良效关系。年,上海上海血液所的的沈等报道例患者的治疗,其中例单用,达。年,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和康奈尔医学院的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他们用治疗例复发的患者,例(,)。等的年论文很有利于国际接受作为的治疗方式,这是中国医生此前二十多年在国内发表的很多文章未能做到的。缺乏认可现在,国际和国内都很接受和使用,救活了中外患者。但是,发现者基本在学术和医疗社群默默无闻,尽管年曾有《纽约时报》的报道()。更为鲜明对照的是,虽然治疗导致王振义获得多个国内外荣誉,张亭栋或他的哈尔滨同事没有因为治疗而获一个全国性或国际性奖励。而我们知道,的发现早十余年,且为欧洲白血病专家委员会认为是“最具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缺乏认可并非因为争议。张亭栋研究组的孙鸿德曾提出专利争议,但提出时间较晚,而且法院判案支持张亭栋。张鹏坚持他第一证明无需汞可以单独治疗。确实,年张亭栋和荣福祥曾提出单独有作用,但他们没有显示单独用的资料。孙鸿德和张鹏有重要贡献,但很清楚张亭栋的作用毫无疑问最为关键,他从年代初到年代初坚持不懈的工作,改观了人们对砷之用处和效果的想法:以前砷无确切的用法、疗效不定,他的工作后砷的使用实际可行、且疗效显著。年,陈国强、陈赛娟、王振义、陈竺在中文杂志表示:自年代初,哈尔滨医科大学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三氧化二砷可以有效地治疗,近两年来,我们与哈医大合作,用三氧化二砷溶液治疗对全反维甲酸和化疗耐药的患者()。这类陈述肯定了哈尔滨工作的优先,不过这篇综述文章中没有出现张亭栋的名字、也未引用其年代的文献。几乎没有英文论文意识到张亭栋在至年已发表过论文。英文论文,即使是中国学者的英文论文,也仅引年孙鸿德等(,、有时引用年张鹏等的论文(,),视它们为治疗白血病的最早论文。例如,年等文章重复张亭栋年代论文、并对国际接受起了很大作用,但它称“中国最近报道”治疗导致,引用的是年孙鸿德(,、年张鹏等(,、年上海血液所的沈等(,。从年等论文不可能知道张亭栋在年代就有原创的发现,因为文章的基调和引用让读者认为中国的发现是在年代。美国的《科学》杂志在年一篇新闻报道曾提到张亭栋(),但却称张亭栋于年发表论文。张亭栋本人很少发表英文论文。年,他与陈国强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王振义和陈赛娟作为中间作者、陈竺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杂志《癌基因》发表综述()。在引言部分,他们说“最近”研究治疗,引用的是年上海血液所等陈国强等(,。第二页,他们说的研究始于年,但未引用任何文献;也说他们治疗了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食管癌以及特别是等多种癌症、上千患者,但还是没引文献。如此,张亭栋看起来作为第一作者的英文论文也没引用他自己早年的文献,有效地埋葬了年代的先驱工作。年,朱军、陈竺、和在《自然综述癌症》发表综述文章。在描绘治疗里程碑的图中有张亭栋在年的工作,但文字部分引用还是年孙鸿德等(,,在参考文献中称年孙鸿德等的文章为“第一篇三氧化二砷治疗的报道”。年孙鸿德等和年张鹏等皆为中文论文,却都未引用年代的文献。所以,如果有国际学者希望通过有人帮助他们翻译和的文章,他们也不可能由此知道年代的原始文章。年,王振义和陈竺在《血液》发表治疗进展的综述,其对引用的第一篇是年朱军等(,,后面还引了年孙鸿德等、年张鹏等,以及上海血液所三篇文章(年陈国强等、年沈等、年牛等。年,陈赛娟和陈竺等五位作者发表治疗的综述(,),称“年代早期,中国东北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个小组检测了含和微量氯化亚汞的癌灵号在静脉注射后对多种癌症的作用”,但未说明研究者、也未引用年代的文献。它年孙鸿德等作为“癌灵号在位患者中位,并有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十年存活率”,然后说“单独用治疗复发的是上海血液研究所自年至年报道的”,引用上海的文章是年沈等和年牛等忽略哈尔滨张鹏等和年的两篇文章,其中年张鹏等说明了只用、无氯化亚汞。按照张鹏于年的博客文章,张鹏等的结果于年在全国会议上宣读,陈竺等出席会议者应该知道()。但按年陈赛娟和陈竺等在国际刊物的综述,首先报道单独用治疗不是年的张鹏等、而是上海血液所在和的文章。年香港一篇文章,跟踪治疗十年的疗效,但它只引用美国作者年的文章(,),连内地作者年代的文章也不引。这样,本来应该可以读中文的作者无一在发表英文论文时引用了年代的文章。在当今英文作者连法文和德文也不读的情况下,毫不奇怪他们不知道中文的原始文献。张亭栋的贡献、他发现的准确时间因此而不为国际学术和医疗界所知。注意中文发表的工作之意义过去,一般倾向于忽视中国的临床研究,语言只是部分理由。有大量病人的中国,其医生常常有多于西方医生的临床经验。有些中国医生,即使是少部分中国医生,可能对治疗有洞见,但只发表在中国刊物。以为例,包括张亭栋在内的中国医生报道了治疗多种癌症,从肝癌、胃癌、结肠癌到淋巴瘤()。这些似乎值得验证。间接推断中药成分的严格科学研究还可能有更多发现。例如,一些医院自己试用的药物、和一些中药企业在缺严格测试就猛力推进市场的药物。而可能在严格检验和研究后,会更为有效和有针对性,而更获得国际接受,最终帮助更多病人,挽救更多生命。致谢作者之一()感谢中医研究院李连达告知两篇文章(),以及周霭祥和顾德馨的工作。参考文献.朝阳人民医院儿科砷剂合并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体会辽宁抗癌战讯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辽宁省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办公室陈国强陈赛娟王振义陈竺氧化砷注射液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机制研究及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 Rearrangements of the 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 and promyel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 genes resulting from t(11;17)(q23;q21)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91:. Fusion between a novel Kruppel-like zinc finger gene and the retinoic acid receptor-alpha locus due to a variant t(11;17) tran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EMBO Journal 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指导张亭栋执笔李元善胡晓晨参加人李明祥张鹏飞荣福祥孙洪德李会荣吴云霞检验科血研究室)()癌灵一号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例临床小结黑龙江中医药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哈医大一院检验科癌灵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对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哈医大学报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atients. Pract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30 (段秀绵辛晓敏王凤芹冯秀芹徐敬肃宋晓时张月桂癌灵Ⅰ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抗癌活性的作用实用肿瘤学杂志).顾德馨中药治疗白血病疗效的初步观察哈尔滨中医关继仁()白血病例临床分析黑龙江医学年期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血液组白血病的中医治疗广东医学胡晓梅、刘峰、麻柔、邓成珊()周霭祥运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经验中医杂志黄萌茸王振义黄世林郭爱霞向阳,王晓波,林慧娴、富丽()复方青黛片为主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李元善张亭栋王兴榕刘旭癌灵号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杀伤动力学研究肿瘤防治研究荣福祥张亭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长期存活例报告新医药学杂志 MA,
D, Tallman MS,
EH, Naoe T, Lengfelder E,
H, AK, and
F (2009). Manage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ert panel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LeukemiaNet. Blood 113:.Sun HD Ma L Hu XC Zhang TD, Rong FX, Wang QH, Li JM and Feng XQ (1991). A report on 16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ases of long term survival treated by Ailin No.1 in combin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dialectic theories.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荣福祥王钦华李金梅冯秀芹癌灵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长期存活例报告中医药信息Sun HD Ma L Hu XC Zhang TD (1992). Ai-Lin I treated 32 cases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hin J Integrat Chin & West Med 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癌灵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徐敬肃、段秀绵、徐莹、辛晓敏、宋晓红、张亭栋癌灵号治疗急性早又粒白血病年一例中华血液杂志张鹏王树叶胡龙虎邱凤琴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刘艳平宋颖昭金镇敬()治疗早幼粒白血病例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张鹏王树叶胡龙虎施福东邱凤芹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宋颖昭刘艳平周晋金镇敬()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华血液学杂志张鹏发现三氧化二砷的历史张亭栋()谈谈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中西医结合杂志张亭栋()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中医杂志张亭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证治中西医结合杂志张亭栋李元善癌灵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发现和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癌灵注射液治疗例白血病初步临床观察黑龙江医药张亭栋和荣福祥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黑龙江医药周霭祥()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发表于年《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early work of Zhang and colleagues: 1) had they shown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ame from Ailin I, but not from other Western chemicals or Chinese medicines? 2) had they realized that the effect of Ailin I came from ATO but not from mercury in the solution? 3):))) because of research in the West (Ellison et al., 1968; Boiron et al., 1969; Bernard et al., 1973). Chinese contributions in the discoveries of ATO and ATRA came after those, but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PL treatment. Here we place the Chinese discoveries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Fontana, Roger and Durham (1986) from West Virginia, USA.,to treat 15 APL patients, among which 10 cases with only ATO. CR was achieved in 90%. 李连达(周霭祥)(顾德馨)朝阳人民医院儿科砷剂合并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体会辽宁抗癌战讯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辽宁省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办公室陈国强陈赛娟王振义陈竺氧化砷注射液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机制研究及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 Rearrangements of the 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 and promyel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 genes resulting from t(11;17)(q23;q21)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91:. Fusion between a novel Kruppel-like zinc finger gene and the retinoic acid receptor-alpha locus due to a variant t(11;17) tran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EMBO Journal 12:.a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指导张亭栋执笔李元善胡晓晨参加人李明祥张鹏飞荣福祥孙洪德李会荣吴云霞检验科血研究室)()癌灵一号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例临床小结黑龙江中医药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哈医大一院检验科癌灵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对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哈医大学报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atients. Pract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30 (段秀绵辛晓敏王凤芹冯秀芹徐敬肃宋晓时张月桂癌灵Ⅰ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抗癌活性的作用实用肿瘤学杂志).:-2746.顾德馨中药“”治疗白血病疗效的初步观察哈尔滨中医关继仁()白血病例临床分析黑龙江医学年期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血液组白血病的中医治疗广东医学胡晓梅、刘峰、麻柔、邓成珊()周霭祥运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经验中医杂志黄萌茸王振义黄世林郭爱霞向阳,王晓波,林慧娴、富丽()复方青黛片为主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李元善张亭栋王兴榕刘旭癌灵号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杀伤动力学研究肿瘤防治研究荣福祥张亭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长期存活例报告新医药学杂志 MA,
D, Tallman MS,
EH, Naoe T, Lengfelder E,
H, AK, and
FSun HD Ma L Hu XC Zhang TD, Rong FX, Wang QH, Li JM and Feng XQ (1991). A report on 16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ases of long term survival treated by Ailin No.1 in combin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dialectic theories.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荣福祥王钦华李金梅冯秀芹癌灵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长期存活例报告中医药信息Sun HD Ma L Hu XC Zhang TD (1992). Ai-Lin I treated 32 cases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hin J Integrat Chin & West Med 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癌灵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徐敬肃、段秀绵、徐莹、辛晓敏、宋晓红、张亭栋癌灵号治疗急性早又粒白血病年一例中华血液杂志张鹏王树叶胡龙虎邱凤琴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刘艳平宋颖昭金镇敬()治疗早幼粒白血病例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张鹏王树叶胡龙虎施福东邱凤芹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宋颖昭刘艳平周晋金镇敬()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华血液学杂志张鹏发现三氧化二砷的历史张亭栋()谈谈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中西医结合杂志张亭栋()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中医杂志张亭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证治中西医结合杂志张亭栋李元善癌灵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发现和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癌灵注射液治疗例白血病初步临床观察黑龙江医药张亭栋和荣福祥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黑龙江医药周霭祥()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相关专题: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饶毅博客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46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