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后什么是脂肪液化化如何处理

医学知识_手术库
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 手术名称 】
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 别名 】
子宫次根治术
【 英文名 】
subradical hysterectomy
【 分类 】
ICD编码 】
&&& 手术范围较扩大的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要广,要求切缘距病灶大于2cm,为此必须游离输尿管,打开输尿管隧道,向侧方分离,才能较多切除宫旁组织、韧带及阴道壁(图11.1.4.2.1.1-1~11.1.4.2.1.1-10)。
&&& 适用于宫颈癌Ⅰa期。
& &&1.Ⅰa期中有脉管浸润及融合性浸润者,按Ⅰb期处理比较安全。 &&& 2.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为禁忌。
术前准备 】
&&& 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大型而复杂的手术。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手术操作对手术效果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术前必须作好下列各项准备工作。 &&& 1.思想准备& 手术者必须充分考虑手术步骤、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还须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填写大手术申报单。并向病人及其家属分别介绍病情及手术情况,一方面调动病人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向家属交待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取得理解及配合。 &&& 2.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 了解现在病史及过去病史,重要脏器有无疾病,有无出血倾向及炎症史。 &&& 常规检查患者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B超,必要时做膀胱镜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如疑有转移,可进一步行CT检查。 &&& 3.手术前后合并症的处理& 贫血应得到纠正,有出血倾向应得到有效的治疗,有感染病灶应得以控制;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给予积极纠正;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得到适当控制,但不宜降得太低;对过分及老年体弱者,手术应特别细致,止血要确实,要预防感染。 & &&4.手术前的准备& ①饮食:术前3d开始少渣饮食,由半流质到流质,术前1d晚上应禁食;②灌肠:手术前夜作清洁灌肠;③阴道准备:术前3d用溶液冲洗阴道,或用新擦洗阴道,每日1次;④睡眠:术前夜服;⑤皮肤准备:术前1d进行,病人先淋浴。腹部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外阴及大腿上1/3的范围内,肥皂水刷洗、剃毛,特别注意清洗脐孔内的污垢;⑥备血;⑦术前应用或、。
麻醉和体位 】
&&& 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平卧位。
&&& 1.切口& 下腹左旁正中直切口。 &&& 2.探查& 自上而下探查腹腔和盆腔情况,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子宫大小、活动度、周围粘连等。对,开腹后先取或腹腔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然后再探查。 &&& 3.排垫肠管& 悬吊腹膜与皮肤切口,自动拉钩拉开腹壁切口。分离子宫、附件与大网膜、肠管的粘连后排垫肠管,暴露盆腔手术野,分离子宫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粘连。 &&& 4.切断圆韧带& 钳夹子宫两侧,提拉子宫(图11.1.4.2.1.1-11)。按照不同病变的手术范围要求钳夹、切断和缝扎圆韧带(图11.1.4.2.1.1-12)。远端结扎线保留作牵引用。沿阔韧带前叶垂直向下剪开,达膀胱侧窝与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水平,然后向内打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至对侧,并将膀胱腹膜悬吊于切口处(图11.1.4.2.1.1-13~11.1.4.2.1.1-15)。
&&& 5.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 从圆韧带切断处逆行打开骨盆漏斗韧带表面腹膜至骨盆入口处,也可自骨盆入口处开始顺行打开骨盆漏斗韧带,然后游离卵巢动静脉,高位双重结扎或缝扎(图11.1.4.2.1.1-16,11.1.4.2.1.1-17),切断后将其游离至卵巢固有韧带子宫端。横行剪开韧带表面腹膜,距输尿管外1cm沿输尿管走向,向内下方剪开盆腹膜至骶韧带内侧距子宫颈1~2cm处(图11.1.4.2.1.1-18,11.1.4.2.1.1-19)。游离输尿管,至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处,留置细尿管或橡皮片作标记(图11.1.4.2.1.1-20~11.1.4.2.1.1-22)。
&&& 宫颈癌要求保留卵巢者则直接在阔韧带无血管区靠外侧打洞,钳夹、切断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峡部,残端双重缝扎或结扎。然后打开阔韧带后叶至骶韧带外侧距子宫颈1~2cm处(图11.1.4.2.1.1-18,11.1.4.2.1.1-19)。游离输尿管至与子宫动脉交叉处(图11.1.4.2.1.1-20~11.1.4.2.1.1-22)。 &&& 6.处理子宫骶骨韧带& 将子宫提向耻骨联合,并把直肠向上、向后推压,暴露并打开子宫直肠窝腹膜,使之与盆侧壁腹膜切口相连接(图11.1.4.2.1.1-23,11.1.4.2.1.1-24)。分离直肠阴道膈至相当于宫颈外口下1.5~3.5cm水平(图11.1.4.2.1.1-25)。在输尿管进入隧道前,将其游离3~4cm,并拉向外侧。钝性分离直肠旁间隙,暴露子宫骶骨韧带(图11.1.4.2.1.1-26,11.1.4.2.1.1-27),视病变类型切除适当长度的子宫骶骨韧带浅层1~2cm(图11.1.4.2.1.1-28~11.1.4.2.1.1-30)。
&&& 7.打开输尿管隧道& 下推膀胱,锐性分离膀胱阴道膈至相当于宫颈外口下1.5~3.5cm水平(图11.1.4.2.1.1-31,11.1.4.2.1.1-32),将膀胱拉向耻骨联合。将子宫拉向头侧,用压肠板将膀胱轻轻压向耻骨联合,暴露输尿管隧道入口和宫颈膀胱韧带,用血管钳从隧道口向内、前方穿出。分次或一次钳夹、切断、结扎膀胱宫颈韧带前叶及子宫动静脉(图11.1.4.2.1.1-33~11.1.4.2.1.1-37),直达输尿管进入膀胱处。锐性分离膀胱宫颈韧带后叶,使输尿管隧道段部分或完全游离(图11.1.4.2.1.1-38,11.1.4.2.1.1-39)。
&&& 8.切除主韧带& 将输尿管向盆侧壁或向内侧拨开,分次钳夹、切断、缝扎主韧带(图11.1.4.2.1.1-40~11.1.4.2.1.1-44),切除主韧带长度视病变类型而定,通常1~2cm。然后切断阴道直肠韧带至阴道穹窿下方水平(图11.1.4.2.1.1-45,11.1.4.2.1.1-46)。
&&& 9.切除阴道旁组织及阴道& 沿阴道壁两侧切除阴道旁组织1~2cm(图11.1.4.2.1.1-47)。游离阴道直至宫颈外口下1.5~3.5cm,闭合式切断阴道1~3cm。组织钳钳夹、提起阴道残端。(图11.1.4.2.1.1-48~11.1.4.2.1.1-50)。
&&& 10.缝合阴道残端& 用可吸收线连续锁扣缝合阴道残端边缘1周,间断“8”字缝合关闭残端,中央留孔置“T”型引流管1根,自阴道口引出(图11.1.4.2.1.1-51~11.1.4.2.1.1-54)。
&&& 11.关腹& 冲洗盆腹腔,关闭后腹膜(图11.1.4.2.1.1-55),分层缝合腹壁各层。术毕消毒后取出阴道内纱布及理顺引流管。
术中注意要点 】
&&& 1.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 &&& 2.游离、切断子宫动脉,在输尿管外侧结扎。 &&& 3.游离部分输尿管,打开输尿管隧道。 &&& 4.较多地下推膀胱及直肠。 &&& 5.较多地切除子宫骶骨韧带、主韧带。 &&& 6.切除阴道壁2~3cm。
术后处理 】
&&& 1.术后按麻醉要求去枕平卧6~8h,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伤口处压沙袋预防伤口渗血。 &&& 2.术后禁食6~8h,麻醉药物作用过后可考虑逐渐恢复进食。 &&& 3.术后切口疼痛可使用术后镇痛或度非合剂止痛。术后2~3d开始切口换药,注意有否脂肪液化、感染等,并酌情处理。 &&& 4.预防和抗感染治疗5~7d。 &&& 5.术后酌情补钾,预防,必要时应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恢复。 &&& 6.安放引流管者,应注意观察引流量、引流物颜色、性状和黏稠度,一般24~48h后即可拔除。 &&& 7.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本手术只切除子宫骶骨韧带浅层,来自骶丛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损伤不多,术后膀胱排尿功能虽然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应延长至3~5d,拔除后多能自解小便。必要时应定期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
&&& 1.& 通常易在三个部位损伤输尿管:①高位结扎骨盆漏斗韧带时,易将输尿管误为卵巢血管,一并结扎切断;②处理宫骶韧带时,有可能损伤行走于其外侧的输尿管;③分离输尿管隧道段,是最常见的部位。可分为完全横断、破孔和瘘管形成。 &&& 输尿管横断或破孔超过管腔1/3者,应行输尿管对端吻合术。吻合前应剪除输尿管断端受损的组织,并将断端剪成斜面,以扩大吻合口面积,防止吻合口狭窄,同时应在断端上下方游离足够的长度(约2~4cm),以减少吻合口的张力。在输尿管腔内放置导管支架,上达肾盂,下端进入膀胱,用3-0或4-0肠线,间断缝合约6针。必要时再用3-0肠线,加固缝合输尿管鞘膜6~8针,缝合时对合方向必须准确,切忌管腔扭转。术毕于吻合口周围放置硅胶管或香烟引流,自阴道或腹壁引出。引流条可于术后1周左右或引流液少时拔除,输尿管导管支架可于术后2周拔除。 &&& 对于输尿管破口小于管径1/3者,可行缝合修补术。用3-0肠线纵行缝合输尿管肌层和筋膜数针即可,为防止术后输尿管狭窄或瘘,也应放置输尿管导管及引流条。 &&& 近膀胱段时,可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瓣植入术。 &&& 输尿管瘘多在术后3~14d出现,可先行抗炎、加强营养等处理。小的瘘孔经上述处理后有望自愈。如仍不能愈合,在肿瘤已完全控制的前提下,3个月以后可行输尿管吻合术。 &&& 2.膀胱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术后不能自己排尿,或能自己排尿但残余尿>100ml者。次广泛全宫切除术者相对少见。主要原因有:①;②手术损伤盆腔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纤维;③子宫切除后,使膀胱位置过度后倒,导致排尿不畅。 &&& 预防尿潴留的措施: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积极治疗;②宫骶韧带、主韧带及阴道切除的多少与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本着“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持器官功能”的原则,对早期癌可适当缩小手术切除范围,以达到根治目的而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③术中将膀胱固定于前腹壁,纠正膀胱后倒。 &&& 膀胱尿潴留的治疗:首先是预防和治疗,全身用抗生素,并用1∶5000液冲洗膀胱;其次是应用各种措施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如导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或采用穴位针刺、理疗、激光等治疗。
【 操作 】&&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脂肪液化的处理-55BBS 我爱购物网
&&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脂肪液化的处理
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脂肪液化的处理
你好~你所说的这种情况是属于外科常见的并发症。首先不知你是术后几天拆的线,一般腹部手术是5-7天拆线,当然如果伤口感染需要提前拆线并重新清创;如果拆线时间没有提前,出现你所说的症状,则需考虑有没有脂肪液化,就是伤口处你挤压后有流出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即是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切口处脂肪坏死液化所致,这种情况需要每日挤压切口脂肪液化处,尽量挤尽液化的脂肪,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即可慢慢愈合。 如果不是脂肪液化,就是伤口愈合不佳了,你注意观察下未愈合处切口里面,有没有脓苔,发红、肿胀、渗液、渗血等,如果有就是伤口感染了,这种情况需要输抗生素,感染处抗生素外喷,每日换药,待感染好转后再次缝合切口即可。 如果伤口没有感染,仅仅是未愈合,可能是你在伤口未痊愈时动作过大导致撕裂切口所致,这种情况需保持切口清洁,观察3-5天若不能自行愈合则需再次缝合。
总的来说这是外科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建议你不要过分担心,如果这个外科医生连这个并发症都处理不好,恐怕他也没资格给你做这个手术。祝你早日康复
10条其他回答
给大家分享一款效果非常好的药妆去痘产品,『网址
』美肤康中药内调可祛痘断根不复发,这个药我们医院的皮肤科医生都说很不错,医学处方能根治青春痘 ,纯中药祛痘安全系数高,疗效好,希望能够助你战痘成功
给大家分享一款效果非常好的药妆去痘产品,『网址
』美肤康中药内调可祛痘断根不复发,这个药我们医院的皮肤科医生都说很不错,医学处方能根治青春痘 ,纯中药祛痘安全系数高,疗效好,希望能够助你战痘成功
介绍你一篇文章加糖胰岛素促进腹部裂开切口愈合的体会 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325200)杜文君   在产科临床实践中,我们有时发现剖腹产术后腹部切口因脂肪液化部分或全部自然裂开或渗液的现象,因延长了愈合时间,给产妇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虽然处理方法很多,如传统的局部清创药,红外线照射、炎敌油局部敷等方法,但疗程长。我院自1997年5月至1998年10月,对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致切口裂开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例,局部注射加糖胰岛素;对照组11例,常规处理,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均为剖腹产术后7-9天因脂肪液化致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的病例,术前、术后均无感染征象,均采用腹部纵切口或横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的术式,年龄20-35岁,其年龄、产次、营养状态及缝合技术两组均无差异,术后两组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实验组切口全层裂开6例,部分裂开8例,腹部纵切口8例,横切口6例;对照组切口全层裂开4例,部分裂开7例,腹部纵切口6例,横切口5例。 1.2观察指标   术后7-9至切口部分或全部自然裂开,深达腹直肠前鞘,或表皮未全裂开,但皮下脂肪液化成空腔,仔细观察切口内并无血液或脓液,仅存黄色液体外溢,患者之疼痛肿胀感觉,观察局部无红肿等炎症反应,纯系脂肪液化所致[1],治疗后创口全部愈合。 1.3方法   (1)实验组:在严格消毒下先将空腔内液体尽量挤压干净,然后用珠海恒通生物工程制药公司生产的胰岛素40U()加50%葡萄糖20mL,取15mL冲洗残腔,余5mL向切口皮下组织两侧浸润或点注,再将冲洗液挤净,以消毒蝶形胶布尽可能拉拢切口,固定,以便关闭死腔,部分裂开病例胶布保留3天,全层裂开病例保留5天,掀去胶布切口全部愈合。   (2)对照组:常规将创口充分暴露,清创定时换药,局部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以预防感染,当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时用蝶形胶布固定,保留天数与实验组一致,10例切口全部愈合,一例发现局部红肿明显,予拆除缝线重又开放换药,半月后切口愈合。 2 结果 组 别 例 数 平均疗程(天) 愈合情况 例数 % 实验组 14 4 14 100 对照组 11 12 11 100 P值   <0.01    
  实验组应用胰岛素最多80U,最少40U,其中一例发生低血糖反应,但程度轻微,仅表现为头晕、乏力、出冷汗,服用糖水后即缓解。 3 讨论   (1)对照研究资料提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因脂肪液化致术后切口裂开的病例,治愈率无差异,但平均疗程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仅节省了病人的费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且加快了医院床位周转率,既实用又简单。   (2)胰岛素加糖促进切口愈合的原理是胰岛素与周围组织细胞膜受体结合,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使其转化成糖原或脂肪,也增加氨基酸及钾进入细胞,调节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能量产生,并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增强局部抗炎能力,促进局部组织或切口愈合,减少皮下疤痕形成[2,3,4]。50%葡萄糖是高渗性,可抑制细菌生长,防止肉芽水肿,刺激肉芽生长,同时胰岛素还可分解葡萄糖,二者合用加速创面愈合。   (3)实验组有一例发生轻度低血糖反应,虽无须特殊处理即缓解,但也应引起重视,对低血糖、急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胰腺炎及肾炎等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参 考 文 献 1崔海成,元阿玉,李婷英.脂肪液化致切口裂开的防治.中国妇产科杂志,4 2张勇,杨玉泉,徐小英.胰腺素局部注射促进会阴感染切口愈合的体会.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8 3倪根珊编.药物分类与药物学概要.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王爱勤,丁萍.白糖加胰岛素治疗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46例.滨江医学院学报,
你好,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以2%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填塞康复新液纱布条引流,再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1次。直至切口肉芽组织长满后行Ⅱ期缝合,在治疗期间口服或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提取物,内含多元醇、黏糖氨酸、黏氨酸和多种氨基酸,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血管新生,具有修复溃疡创面、使创面迅速愈合的功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微循环。同时能有效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抑菌消炎,通过抑制蛋白质及RNA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应轻、渗出力强的特点
常见伤口的处理方式: 1. 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失。 2.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张茂3.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 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 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 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的患者换药遵循的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8. 切口的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9. 久溃不愈的伤口,要采用中药换药。中医换药有其独到之处,但通常没有什么无菌观念。例如: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10.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 11. 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膏(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12.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3)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4)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覆料包扎即可。(5)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6)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予清创,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要充分引流,不宜填塞过紧,否则影响血供且不利引流。(7)切口的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这样的切口要换很长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布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8)肉芽水肿的伤口的换药:反复多次的伤口换药或不正规的换药操作很容易致使伤口肉芽水肿。由于不健康的肉芽高出于皮肤造成伤口愈合困难。如出现上述创面变化,应采用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无菌剪刀剪掉高出于皮肤的不健康肉芽[2]。局部出血多,压迫止血后,以硫酸镁粉剂均匀撒在出血的肉芽组织上,之后盖上油纱布,纱布包扎(此时应用的药物采用粉剂能达到既能止血又能消炎的功效)。以后间隔3~4天用33%硫酸镁水溶液纱布(此时用水溶液便于组织吸收)块给予湿敷伤口。对肉芽水肿创面应用33%硫酸镁换药。道理有二:其一,利用硫酸镁可使水肿肉芽脱水;其二,镁离子有促进皮肤细胞再生长的作用,在脱水的过程中又保障供应了大量的镁离子。因此只要对水肿肉芽的治疗合理,就可加快该创面的愈合。亦可用糜蛋白酶湿敷,促进局部组织愈合。(9)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可用1%磺胺嘧啶银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在没有拆线之前 要每天换药时手挤切口 把里面的液化物挤出 若是像楼主说的那样 术后17天 就直接拆开 先是盐水冲洗 放置引流条 两三次后 清理坏死面 喷洒胰岛素 然后自制蝶形胶布封刀口 最后常规纱布覆盖 绝大部分应该可以愈合好缝合脂肪层时采用竖八字缝合的脂肪液化几率会比常规缝合 小很多 查看原帖>>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肪液化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1)多发生在术后3~7天,大部分病人诉切口有较多渗液,无其他自觉症状。(2)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4)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及皮下组织坏死征象。(5)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推测与体形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缝合不当形成死腔,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渗液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脂肪液化与脂肪缝合过密
缝合脂肪时留有死腔
脂肪锐性损伤
以及酒精接触脂肪有关系如何避免术后脂肪液化?1,加强手术前后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2,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3,手术操作轻柔精细.4,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6,肥胖皮下脂肪厚者不用美容线缝合,术后可适量用些白蛋白.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是脂肪坏死,防止脂肪液化注意 手术中尽量锐性切开脂肪.少使用电刀的电凝功能.
2 操作尽量轻柔,避免脂肪挫伤. 3 肥胖病人使用橡皮引流条置于脂肪层,2天后拔除能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4 脂肪层不要缝合太密,避免血循环差脂肪坏死脂肪液化在手术中不能完全避免,一旦发生应该尽早引流,保持引流通畅一般1周左右可以痊愈.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处理首先明确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处理方法:每日检查切口, 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 观察有无渗液, 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 应注意有无红肿、压痛、硬结,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后, 每日挤压切口1~2 次, 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 然后于切口表面敷盖聚维酮碘( PVP -I) 纱布, 并予切口频谱仪照射30 分钟,一日二次。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 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于术后8~9 天先拆除未渗液处切口缝线, 渗液处缝线于渗液完全停止2~3 天后拆除。预防方法:(1)作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 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 (2) 脂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电凝;(3)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4) 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5)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病人。 切口液化的预防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1) 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如同本文做法,在皮下组织层仅使用普通手术刀及结扎止血。(2)关腹时,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3)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4)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 α 糜蛋白酶的应用α 糜蛋白酶是从牛胰脏提取的生化制剂,为蛋白分解酶,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创面净化,从而有利肉芽组织成,因此现用于创伤或手术后创口愈合、抗炎及防止局部水肿、积血等 .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裂口两遍,再用无菌纱布行裂口清创,吸净渗液,若表皮未裂开,可不打开,而是将创口内渗液挤出,然后将α 糜蛋白酶粉2mg均匀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3、5天后换药。此方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高渗糖在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应用糜蛋白酶治疗脂肪液化是个好点子,但我们用高渗糖治疗脂肪液化数十例效果也不错,首先明确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拆除液化处缝线,给予清创换药数次,待渗出减少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干纱布拭干,将适量50%高渗糖倒入伤口碟形胶布拉合对拢。其原理是利用高糖使伤口周围细胞处于高渗状态,减少创面渗出,并有粘合作用,配碟形胶布拉拢消灭残腔更利组织愈合
1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原则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2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  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4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作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1)慎用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图快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2)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3)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4)对于肥胖病人,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脂肪液化如何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