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新生儿溶血性

孕期如何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溶血病_凤凰亲子
孕期如何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溶血要从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预防,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孩子出生后的健康。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孕妈咪那种与胎宝贝不合的血液成分,通过胎盘大量进入胎宝贝体内时,才会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溶血要从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预防,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孩子出生后的健康。很多年轻的准爸爸妈妈对新生儿溶血也许还不够了解,今天不如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什么是新生儿溶血,以及预防的方法吧。 什么新生儿溶血 正常情况下,孕妈咪和胎宝贝之间有一道天然的屏障,即胎盘。这道屏障可以保护孕妈咪和胎宝贝之间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成分不会直接接触。但是,仍会有少量的胎宝贝的血液成分通过胎盘渗入到孕妈咪的血液中;同时孕妈咪的血液成分也会少量进入胎宝贝体内,而这两种成分不合就会导致胎宝贝溶血反应。 通常溶血反应的程度在多数母婴血型不合的情况下是比较轻微的,而且宝贝出生之后,体内来自孕妈咪不合的血液成分会在一段时间内被慢慢地代谢消耗掉,宝贝很快会恢复正常。所以,o型血的孕妈咪可以照常怀孕生宝贝。 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孕妈咪那种与胎宝贝不合的血液成分,通过胎盘大量进入胎宝贝体内时,才会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 abo溶血症更多在孕妈咪孕育第二胎时发生,但也有40%~50%的abo溶血症发生在第一胎,所以o型血的孕妈咪要特别珍惜自己的头胎。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新生儿溶血呢? 新生儿溶血的孕期预防方法 提前分娩:Rh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流产史,可取母亲的血做免疫学检查,如查出抗体阳性时应对孕妇逐月追踪检查抗体效价的变化,本次妊娠中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1∶32或1∶64以上,测定羊水胆红素值增高,且羊水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以减轻胎儿受累。 反复血浆置换:对重症Rh溶血病孕妇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不断增高者,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以换出抗体。减轻胎儿溶血。 宫内输血: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可行宫内输血,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监护下注入脐血管。 药物:自妊娠4个月起,可口服中药益母草、当归、白芍、广木香,每天一剂,直至分娩。对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可给中药如茵陈等预防。孕妇在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90mg/d,以诱导胎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产生。 终止妊娠:应给孕妇做综合性治疗,以减少抗体产主,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小编所推荐的预防新生儿溶血仅供参考,要听医嘱哦。
[责任编辑:董俊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播放数:620072
播放数:764792
播放数:30554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每日在线答疑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
  我的血型为O型,我先生的血型为AB型。听有关专家说ABO溶血儿的死亡率比较高。我非常担心,请问,我们应当做好哪些预防措施?谢谢!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AB0型血型不合可发生溶血,99%发生在0型血的孕妇,当丈夫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胎儿的血型为A型、B型时容易发生。  溶血可致胎儿、心脏扩大、肝脾肿大、胎儿及胎盘,血液中红细胞增多,严重时胎儿缺氧,造成胎死宫内。新生儿还会出现,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使脑神经核黄染,影响智力发育和神经功能。因此产前检查血型可以及早了解胎儿情况,尽早准备好新生儿溶血症的各项监测措施。  此外,还应对0型血的孕妇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检查时间为:第一次在16星期,第二次在妊娠28一30星期,此后每2~4星期复查1次。半数以上该血型孕妇在28周后产生抗体。当抗体效价&1:128时,警惕溶血发生的可能。另外B超检查也可帮助发现胎儿溶血,当发现胎儿有皮肤水肿、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胎盘增大,应考虑是否存在母胎血型不合的可能。  当然0型血的妈妈也不要太紧张,因为并不是每个0型血妈妈的宝宝都会溶血的,而且AB0型溶血一般病情较轻,产后仔细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早诊断和处理,预后都是相当好的
最佳回答者: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俗话都说孩子是妈妈身上掉的一块肉,古时候也流行过“滴血认亲”来鉴别亲子关系。可是有一些新生的宝宝却与母亲之间血型不和,导致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而目前,很多家长对此病症不了解,甚至会手足无措。新生儿溶血症到底是什么,病发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又是什么?小编就来为大家举例详述。
  她生下的孩子是个“黄宝宝”
  专家提醒:O型血孕妇最好先做血液检测
  【病例】小萍是个O型血的妈妈,刚生完宝宝,开心之余,她发现宝宝皮肤发黄。抽血化验后,医生告诉她,宝宝是A型血,所患的是ABO新生儿溶血病,需要进行治疗。
  【释疑】专家介绍,ABO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所引起的胎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小萍是O型,而宝宝与丈夫均为A型,在十月怀胎过程中,小萍体内存在的IgG型抗A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宝宝的血液中,导致宝宝红细胞发生溶血,出生后表现为黄疸症状。
  【预防】像小萍这种O型血妈妈,丈夫是非O型,宝宝有可能继承父亲的非O型血型,因此抽取孕妇血液,监测孕妇体内的血型抗体,必要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其影响到胎儿健康。
  她两个孩子均不幸夭折
  专家提醒:Rh阴性血型孕妇二次怀孕尤须小心
  【病例】李芳(化名)是个悲伤的母亲:她曾足月分娩两胎,但第1胎出生窒息,抢救两天死亡;第2胎经抢救存活,7个月时诊断为“脑性瘫痪”,后因感染死亡。
  【释疑】经检查发现,李芳为Rh阴性血型且存在Rh抗体。一般人血型大多是Rh阳性,如果孕妇血型是Rh阴性,而丈夫是Rh阳性,那么胎儿为Rh阳性的几率非常大,孕妇与胎儿可能发生Rh血型不合的几率也很高。一旦孕妇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产生针对Rh阳性血液的抗体,就有可能威胁胎儿的健康,如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大脑损伤,极端情况下还可发生流产或胎死宫内。
  【预防】专家提示,无妊娠史或输血史的孕妇,一般不会发生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但是胎儿的血液可能会进入到孕妇的血液中,使孕妇产生针对Rh阳性血液的抗体。当孕妇下次怀孕时,如果胎儿血型为Rh阳性,孕妇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就可能进入到胎儿的体内,直接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因此,建议Rh阴性孕妇产前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抗Rh阳性血液的抗体,并且在怀孕28周时、生产第1个Rh阳性婴儿后的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孕妇产生抗体。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亲和宝宝的血型相排斥,而造成两者出现抗原抗体症状,使胎儿的红细胞被破坏,极易出现免疫性疾病。从临床上来看,新生儿溶血症因抗原性和个体免疫性等原因,其症状轻重不一。目前,Rh溶血病要比ABO溶血病临床表现严重,以ABO血型不合为主体,MN、Kell血型出现的比较少。
  新生儿溶血症怎么引起的
  母亲和胎儿间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病因。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双方决定的。如果胎儿从父亲遗传来的血型抗原是母亲所没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后使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导致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发生溶血。
  临床表现
  1、胎儿水肿患儿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及贫血性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大多死亡,严重者为死胎。
  2、黄疸Rh溶血者大多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ABO溶血病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发展迅速。
  3、贫血Rh溶血者,一般贫血出现早且重;ABO溶血者贫血少,一般到新生儿后期才出现。重症贫血易发生贫血性心力衰竭。
  4、胆红素脑病,是指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又称核黄疸。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当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易引起核黄疸,需积极处理。
  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西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药物主要有血浆或白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酶诱导剂,葡萄糖和碱性容易等。中药治疗主要有退黄的作用,以三黄汤,消黄利胆冲剂以及茵陈篙汤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使用。
  2.光疗
  光疗主要采用蓝色荧光灯照射的方式,让宝宝光着身子躺在蓝光箱中,遮住宝宝的双眼和生殖器,医护人员会调整好箱子周围的温度,并每小时给宝宝测肛温一次。照光的时间根据宝宝的病情和血清胆红素的浓度而定。但结合胆红素增高和肝功能不健全的宝宝不适用光疗。
  3.换血
  换血的主要目的是把孕妇体内产生反映的红细胞和抗体输出,防止出现溶血症状。换血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项目,容易导致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等状况,需谨慎操作。
  古时候的滴血认亲固然不靠谱,然而新生儿溶血症已经是危害宝宝健康的一大杀手,准妈妈们在孕期就可以查出胎儿是否存在溶血症,并且听从医生安排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做好万全的准备,迎接宝贝们的到来。
  责任审稿:健康科普中心
  转载请联系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KK健康」微信订阅号
  KK网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 宣传司妇幼司指导下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共享平台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每天带给你新鲜出炉的健康资讯,活泼生动的医学漫画、实用易学...
1044文章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溶血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