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国际好不好呢?这个平台可靠老板不可靠靠?

1/ 重卡技术都是舶来品,与国外的差距在30年以上
相对乘用车,重型卡车才是汽车行业的皇冠,乘用车上的技术相对于重型卡车来说还是有滞后性的,比如空气悬架、空气悬浮驾驶室、液力缓速器等技术都在国外高端重卡上普及了。

而且国外高端重卡普遍价格在百万以上,这也是乘用车没法比的高价格和高毛利,也让国外重卡公司发展出了很多新技术。

国内厂家由于技术积累的原因和低毛利的因素,只能做出适用于中国市场的低端车,在技术水平上基本就是被碾压的份儿,但是如果在价格上比较就是反碾压的了,但是同样的技术水平我们做不出来相应的产品。

毋庸讳言,中国重卡的技术都是舶来品,中国现代重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引进史、合资合作史,回顾我国重卡行业30多年的合资合作历程,先后经历了技术引进、合资、入股等三种以市场换技术或技术换市场的经营模式。

特别是在年的十二年期间是技术引进的高峰期,与此同时也是我国卡车行业第一个黄金十年,这期间罗马尼亚罗曼、德国奔驰、奥地利斯太尔、捷克太脱拉日产柴等车型与技术先后在中国落地生根,彻底地让老掉牙的前苏联嘎斯卡车进了历史博物馆,让国人首次看到了日系和欧系卡车的耳目一新,从此中国市场呈现出“八国联军”群雄称霸的竞争态势。

进入新千年以后的,我国重卡行业出现了多种模式共存的竞争局面。首先是技术引进模式,如中国重汽与沃尔沃、东风公司与日产柴、重庆红岩与上汽依维柯、陕汽与德国曼、华菱与日本三菱;其次是北汽福田与戴姆勒等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再次是德国曼入股中国重汽和江淮公司与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纳威司达公司(Navistar)以股权或现金加技术形式入股的模式。

尽管中国重卡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的项目两个手都数不过来,但是真正对中国重卡发展起到广泛影响和重大引领作用的,分别是三个时代的三个平台的产品:1970年代的斯太尔技术、1980年代的奔驰技术和1990年代的曼技术,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 奥地利斯太尔重卡制造技术

1983年,中国与奥地利斯太尔普赫公司达成协议,引进了斯太尔91系列整车技术,随同斯太尔进入中国的还有WD615发动机、采埃孚变速箱和斯太尔车桥。而斯太尔91系列卡车,是1978年开发成功的,迄今整整40年

发动机使用的是著名的斯太尔直列6缸直喷水冷WD615发动机,排量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板不可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