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堵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病

全国客服电话:023-
当前位置:-->-->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1.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主要包括和。2006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简称GOLD)指出,COPD是可防可治的疾病。&&&&2.病理生理改变&& 气体陷闭(air trapping)和过度充气(hyperinflation)是COPD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异常。导致气流受限的病理生理异常有两类:&&& &&&&①不可逆性的改变,如气道的纤维化和狭窄,保持小气道开放的肺泡支撑作用消失和由于肺泡的破坏,弹性回缩力消失等;&&& &&&&②可逆性的改变,包括支内细胞,黏液和血浆渗出物的聚积,外周和中央气道平滑肌收缩与运动期间的动态过度充气等。&&& 如图2-1所示,气体陷闭可导致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减低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症状&&& (1):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但夜间不显著。少数病例不伴咳痰。部分病例虽有明显的但无症状。&&& (2)咳痰:以少量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痰为主,部分病例清晨痰较多。急性发作期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也是使患者不安、导致其就诊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气短或,以后逐渐发展为静息性气短或,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 (4)喘息和胸闷:仅见于部分症状较重的COPD患者,多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5)全身性症状:部分病情较重的COPD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和功能障碍、精神和(或)等全身症状。&&& 2.病史特征&&& (1)吸烟史:COPD患者多数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与好发季节:COPD多见于中老年人,秋冬寒冷季节好发,常有反复呼吸道及急性加重史。&&& (5)史:COPD后期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并发和右心衰竭。&&& (6)在不同病期COPD患者的I临床表现不尽相同:COPD急性加重期时,患者在短期内、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等明显加重的表现;COPD稳定期时,、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且轻微。&&& &&&&(二)查体要点&&& (1)COPD患者早期体征多不明显。&&& (2)体征是COPD的典型体征。&&& &&&&①和:前后径增大,呈桶状,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腹部膨凸;呼吸变浅、频率加快;辅助呼吸肌(如角斜肌、胸锁乳突肌)参加呼吸运动;重症患者可见胸腹矛盾运动;患者不时采用缩唇呼吸以增加呼出气量;加重时患者常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伴右心衰竭者可见下肢、肝脏肿大。&&& &&&&②: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呈过度清音。&&& &&&&③:两肺呼吸音降低、呼气相延长,部分患者平静呼吸时在背部或肺底部可闻及干性哕音或粗大湿哕音,后减少或消失;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和个体因素(抗 。胰蛋白酶缺乏和气道高反应性等)均与COPD的发病有关。&&& (1)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烟与COPD的发病关系十分密切。香烟燃烧时可产生许多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纤毛功能受损,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加,黏膜充血和支。&&& (2)寒冷和空气污染: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及寒冷,均可使纤毛功能受损,黏液腺分泌增加。&&& (3):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常见病原体包括:&&& &&&&①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②支原体;&&& &&&&③细菌,如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葡萄球菌等。气道可造成小气道闭塞(气道、气道重建)和肺实质破坏(肺泡牵拉作用消失、弹性回缩力下降),最终导致气流受限。&&& (4)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失衡: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氧化剂(黄嘌呤氧化酶、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羟基)和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和维生素E)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吸烟和气道使氧化剂产生过多,而抗氧化剂产生不足时,可造成气道上皮和肺组织的损伤。&&& COPD是以为核心的、多因素构成的疾病,主要因素包括:&&&&(1)气流受限:形成机制包括平滑肌收缩、胆碱能张力升高、支高反应性、弹性回缩丧失。&&& (2)结构改变:包括肺泡破坏、上皮增生、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化生、气道纤维化。&&& (3)黏液纤毛功能障碍:包括黏液分泌过多、黏液的黏稠度增加、黏液纤毛运输减少、黏膜受损。&&& (4)全身效应:包括全身、营养状况差、BMI降低、骨骼肌损害(无力、萎缩)、对其他器官的损害(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是COPD的发病机制,表现为导致小气道病变(气道和气道重塑),导致肺实质破坏(肺泡附着丧失和弹性回缩减弱)。这两者均可导致气流受限。&&& COPD存在的表现:&&& 1)细胞(如、巨噬细胞、CD8 T)数量/活性增加;&&& 2)IL-8、TNF-&、LTB4升高;&&& 3)病情严重者B细胞数目增加;&&& 4)肥大细胞数目增加;&&& 5)急性加重时,嗜酸粒细胞、RANTES基因表达增加;&&& 6)引起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7)即使在COPD早期,也存在;&&& 8)遍布肺脏的大小气道、实质和血管;&&& 9)的严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相关,CD8 T增加与肺功能恶化相关;&&& 10)痰增加与FEV1快速下降相关;&&& 11)气道与肺过度充气相关。
流行病学特点&&&&&& COPD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GOLD指出,COPD居目前全球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COPD在世界疾病负担的排名中居第12位。而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20年COPD将跃居世界疾病负担的第5位。全球范围COPD患病率为4%~10%,亚太地区为6.3%,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为8.2%。&&& 近年来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COPD的患病率远高于原先的估计。例如Fukuchi等(2004年)报告,40岁以上的日本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为8.5%,远远高于原先报告的0.3%!即原先仅9%的COPD被发现,COPD的漏诊率非常高。&&& 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50岁以上人群调查发现,COPD的患病率为9%,比10年前的3%增高了2倍。美国年期间各种疾病死亡率(经年龄调整后的百分率)变化趋势统计资料显示:与1965年相比的死亡率下降了59%,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下降了64%,其他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了35%,所有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7%,唯独COPD的死亡率剧增了163%!年,美国因COPD就医的人数从930万上到1600万。1995年因COPD住院的人数估计为50万,医疗费用估计达到147亿美元。
&&& 1.常规检查&&& (1)肺功能测定: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 /FVC):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可以检出轻度气流受限,因而把吸入支舒张剂后FEV/FVC&70%作为诊断COPD的基本条件。&&& 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检查方法简便、变异性较小,是对COPD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的主要依据。&&& 3)呼气峰流速(PEF)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也可作为气流受限的参考指标。&&& 4)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RV/TLC):COPD患者的肺总量(TLC)、残气量(RV)、功能残气量(FRC)均增高,提示肺过度充气。由于肺总量的增加程度不及残气量的增加程度,因此,RV/TLC&40%可作为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指标之一。&&& 5)弥散量(DLco)及DL 。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肺泡隔破坏及肺毛细血管床丧失可使弥散功能受损,DL co/VA比单纯DLco更敏感,该指标测定值的降低,有助于COPD的诊断。&&& 6)深吸气量(IC):是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可以反映肺内气体陷闭的程度。COPD患者的IC往往明显低于正常人。&&& (2)胸部X线检查:COPD早期胸片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呈肺纹理增粗与紊乱等非特征性改变。本病的主要x线征为肺气肿改变,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强、前后径增大、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膈面低平、心影悬垂狭长呈滴状、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并发肺动脉高压和时,除了有右心增大的X线征外,还可有肺动脉圆锥膨隆,肺门血管影扩大及右下肺动脉增宽等。胸部X线检查对COPD诊断的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等)的鉴别诊断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现。&&& (3)胸部CT检查:不应作为COPD的常规检查,但对部分病例的鉴别诊断有帮助。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央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计肺大疱切除或外科肺减容手术的效果有一定的价值。&&& (4)动脉血气分析:当COPD患者的FEV1&40%预计值或具有或右心衰竭时均应做动脉血气分析。COPD患者的血气分析异常首先表现为轻至中度低氧血症。随着病情的加重,低氧血症逐渐加重,并出现高碳酸血症。的血气分析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海平面吸空气时,动脉血(PaO2)&60mmHg(1mmHg=0.133kPa)伴或不伴动脉血(PaCO2)增高(&50mmHg)。血气分析对于判断酸碱失衡及类型有重要价值。&&& 2.其他检查&&& (1)外周血象:COPD急性加重期,如果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所占比例增高或核左移,提示合并细菌,需要应用抗药物。部分患者虽合并,临床病情很重,外周血象仍可正常。低氧血症(即PaO2&55mmHg)时,和红细胞可增高。血细胞比容&55%时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 (2)痰涂片和痰培养:并发时痰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的;合格的痰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其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抗生素的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简称AECO-PD)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克雷伯杆菌等。
&&& (1)COPD患者早期体征多不明显。&&& (2)体征是COPD的典型体征。&&& &&&&①和:前后径增大,呈桶状,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腹部膨凸;呼吸变浅、频率加快;辅助呼吸肌(如角斜肌、胸锁乳突肌)参加呼吸运动;重症患者可见胸腹矛盾运动;患者不时采用缩唇呼吸以增加呼出气量;加重时患者常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伴右心衰竭者可见下肢、肝脏肿大。&&& &&&&②: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呈过度清音。&&& &&&&③:两肺呼吸音降低、呼气相延长,部分患者平静呼吸时在背部或肺底部可闻及干性哕音或粗大湿哕音,后减少或消失;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诊断与鉴别诊断
&&& COPD应、、、等鉴别(表2-2和表2-3)。&&&& COPD与在临床上较易混淆,两者的区别见表2-3。在少部分患者中,两种疾病可同时存在。&&& 在最新版本的GOLD中,气流受限的可逆程度(如应用支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后FEV 增加值)不再推荐作为诊断、与的鉴别诊断、预测患者对支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的疗效指标。&
&治疗方案及原则
&&& &&&&(一)COPD稳定期的治疗&&& 1.治疗目的&&& (1)缓解症状,阻止病情发展。&&& (2)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 (3)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降低病死率。&&& 2.教育与&& 通过教育与可以提高患者和有关人员对COPD的认识与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加强预防措施。主要内容:&&& &&& &&&&①教育与督促患者戒烟,这是减少COPD发病以及阻止其进展的最有效、价格效益比最佳的单一干预措施;&&& &&&&②使患者了解COPD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基础知识;&&& &&&&③使患者掌握一般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④学会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锻炼等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 &&&&⑤了解何时应到医院就诊;&&& &&&&⑥社区医生定期随访。&&& 3.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 避免和防止粉尘、烟雾和有害气体吸入。减少个人对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总体暴露,是预防COPD发病和进展的重要目标。&&& 4.药物治疗&& 旨在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治疗力度。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的恶化,应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规律治疗。&&& (1)支舒张剂:支舒张剂可以松弛支平滑肌、扩张支、缓解气流受限,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FEV1都得到改善。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剂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应较小,因此首选吸入治疗。长效支舒张剂使用方便且疗效优于短效支舒张剂,但后者的价格较为便宜。支舒张剂治疗包括p: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或上述药物的联合治疗。与增加单一支扩张剂的剂量相比,联合应用支扩张剂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副反应的危险性。&&& 1)&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2受体(&2AR)。根据起效快慢与作用维持时间的长短,分为四类:&&& &&&&①缓慢起效作用、维持时间短(如片、片);&&& &&&&②迅速起效、作用维持时间短(如吸入剂、吸入剂);&&& &&&&③缓慢起效、作用维持时间长(如);&&& &&&&④迅速起效、作用维持时间长(如吸入剂)。和舒张支作用可维持8~12h,属于长效&2受体激动剂(简称LABA)。&&& (salbutamol):&&& &&&&①口服,每次2mg,每日3次;&&& &&&&②气雾剂吸入,每次1或2喷,必要时吸入;&&& &&&&③干粉吸入,每次1吸,每日3次,或必要时吸入;&&& &&&&④溶液雾化吸入,每次1~2ml,每日3或4次,经射流装置雾化吸入。&&& 本品与抗胆碱药爱全乐组成的复方制剂:&&& &&&&①可必特(conbivent)气雾剂,每次1或2喷,每日3次;&&& &&&&②可必特雾化溶液,每次2ml,每日3次吸入。&&& (trbutaline):&&& &&&&①口服,每次2.5mg,每日3次;&&& &&&&②气雾剂吸入,每次1或2喷,必要时吸入;&&& &&&&③干粉吸入,每次1吸,每日3次,或必要时吸入;&&& &&&&④溶液雾化吸入,每次1~2ml,每日3或4次,经射流装置雾化吸入。本品的前体药(bambuterol)睡前5~10mg口服。&&& (procaterol):每次25 g,每日1或2次口服。&&& (formoterol):&&& &&&&①口服,每次40p~g,每日2次;&&& &&&&②干粉剂吸入,每次1吸,每日2次,或必要时吸。本品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组成的复方制剂信必可都保:每次1或2吸,每日2次,必要时加吸。干粉吸入剂1~3min即可起效,既可长期维持治疗,也可按需环节症状。&&& (salmeterol):目前国内主要使用其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组成的复方制剂舒利迭(成人用50/250~g或50/500~g),每次1吸,每日2次。与吸入激素组成复方干粉吸入剂(舒利迭准纳器),长期维持治疗。&&&&应用注意事项:&&& &&&&①长期单独应用可使细胞膜上的&2受体下调,舒张支作用降低;&&& &&&&②属于对症治疗药物,对气道无抑制作用;&&& &&&&③联合吸入LABA和糖皮质激素有互补、协同作用;&&& &&&&④即使高选择性&2激动剂对也有一定作用,而老年COPD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故应谨慎使用;&&& &&&&⑤联合应用多种解痉平喘药物时,特别是与复方平喘药物(包括舒利迭和信必可等干粉制剂)同时应用时,应避免本类药物的过量。新近完成的一项名为TORCH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每次吸入含50&g和500~g的舒利迭干粉剂,每日2次,3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COPD患者的病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17%,COPD急性发作也有显著减少。该研究结果提示,联合应用长效&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激素(ICS)治疗COPD更有效。&&& 2)抗胆碱药:英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Peter J Barnes指出,正常气道有一定的胆碱能张力,使得气道处于轻微的收缩状态,且对抗胆碱能药物有轻微反应。在COPD患者胆碱能张力可能是气道狭窄的唯一可逆因素。在COPD由于存在气道狭窄,同样程度的胆碱能张力因几何原因会对气道阻力会产生更大的效应。相对而言,抗胆碱药物就会产生更大的支舒张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药是(ipratropium)吸入气雾剂和溶液,可阻断气道平滑肌表面的M胆碱受体,舒张支。其舒张支的起效速度(吸入后30~90min起效)不如&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快,但其维持时间较长(6~8h),而且长期用药后不出现&耐药现象&。(ipratropium)吸入气雾剂的用法:每次2~4喷(每喷20 g),每日3或4次。该药除了口干外,不良反应较少,长期吸入可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 最近有人对关于COPD患者长期治疗肺功能的改善的7项临床研究作了荟萃分析。志愿受试病人的人组标准:&&& &&&&①确诊为COPD;&&& &&&&②年龄&40岁;&&& &&&&③吸烟史&10(包&年);&&& &&&&④ 5项研究中FEV1&65%预计值,另2项中FEV1&75%预计值;&&& &&&&⑤FEV1&70%FVC。&&&& 排除标准包括:&&& &&&&①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症或嗜酸性细胞升高者;&&& &&&&②强的松10mg/d和使用的患者。&&& 研究人选前和结束时均对受试患者进行:&&& &&&&①记录病史,实验室检查、、12导联心电图检查;&&& &&&&②生活质量评估;&&& &&&&③肺功能检测。&&& 允许使用稳定剂量的、吸入激素和口服激素(不大于10mg/d)。前至少12h停止使用研究药物,24h前停止使用。研究中不允许使用其他吸入支扩张剂治疗。对成功完成3个月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2受体激动剂治疗组中701人(77%),治疗组中744人(80%),共1445名患者完成90d试验。两组受试患者的基线特征、研究中断理由均相仿。两组受试COPD患者治疗后90d时基础肺功能的改变见表2-4。经90d治疗后,肺功能基础值已经改变,因此将经支扩张的肺功能值和原基础值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5。上述结果在7个研究均一致,&受体激动剂长期治疗会带来即刻舒张反应的下降,而长期治疗在给药后仍能进一步改善。研究结论:&&& &&&&①这项历时90d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给予治疗COPD患者优于&受体激动剂;&&& &&&&②治疗后90d时基础肺功能(FEV1和FVC)有显著改善;&&& &&&&③治疗期末支舒张剂使用后的即刻舒张反应与刚开始治疗时相似。虽然COPD为一进行性进展的疾病,大部分患者的肺功能随时问逐渐下降,但本研究发现治疗能使COPD患者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多项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爱全乐眙疗组急性发作病人数、急性发作总天数、急性发作导致的总住院人数和天数及。追加药物的使用的使用量均显著减少。另一项在20名稳定期COPD患者中进行的80次试验(每人4次) 果显示,爱全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相比,爱全乐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耐受力,而且COPD患者FEV1的改善与提高运动耐受力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0.45,P& 0.005)。&&& 可必特气气雾剂是与B 受体激动剂组成的复方制剂,由于抗胆碱药与&2受体激动剂具有互补作用,其舒张支作用迅速、显著大于单一成分,而且长期应用不出现&2受体激动剂样的耐药现象。&&& (tiotropium)是新tiotropium)是新近上市的选择性M 和M 受体拮抗剂。其舒张支作用比更强,作用时间更长(作用可维持24h),每日仅需一次吸入18g,不良反应也更少。几项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该药长期吸入可增加COPD患者的深吸气量(IC),减低呼气末肺容积(EELV),因而可以改善、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3)类药物::除了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气道平滑肌细胞的cAMP浓度外,还能拮抗受体,解除气道平滑肌;刺激分泌,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到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类药物尚有改善心搏出量、兴奋中枢和利尿作用。口服给药包括普通和控(缓)释,前者价格便宜,后者昼夜血药浓度平稳,平喘作用可靠而不良反应较少,每天只需给药1或2次。静脉滴注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由于COPD患者年龄较大,部分患者伴有肝、肾功能和(或),每日剂量不宜超过0.5mg╱L。类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下降)及多尿,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甚至死亡,主要系血药浓度过高所致。有条件时应测定的血药浓度,其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为6~15mg╱L。、妊娠、小儿与老人,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功能亢进者慎用。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口服药等可以影响的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因此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应减少的剂量。喘定和的不良反应比少而轻微。&&& 2)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和T,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渗出、上皮细胞的增生和损伤以及基底膜的增厚而减轻气道反应。&&&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口服制剂(如、、、、等)和静脉用制剂(如、、注射剂等)(表2~6),主要用于COPD的急性加重期或合并时。&&& (prednisone):每日30~40mg,分2或3次口服,疗程7~14日。(prednisolone):用法同。(hydrocortisone):用量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次200~600mg,每日1或2次静脉滴注。&&& (dexamethasone):&&& &&&&①口服,0.75mg相当于5mg。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对患者皮质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糖代谢的影响也较大,故不推荐长期服用。&&&&&& &&&&②静脉滴注,每次5~10mg。&&& (mthylpredniso-line):&&& &&&&①口服,每片4mg,相当于1片(5mg)。&&& &&&&②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每次40~80mg,每日2或3次。不主张给COPD患者长期全身应用激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较为常用的如二丙酸培氯米松、和等。&&& 只有对糖皮质激素有明确的肺功能反应的有症状的COPD患者,或FEV1&50%预计值并且有反复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应长期规律地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ICS不能阻止COPD患者FEV1的减低趋势,但可以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联合吸入ICS与LABA,比单纯增加其中的单一成分的剂量,更有效、安全。&&& (3)其他药物。&&& 1)祛痰药:COPD患者气道内可产生大量黏稠的分泌物,影响气道通畅,易于继发细菌。应用祛痰药似乎应该有利于气道引流通畅、改善通气,但临床上仅部分COPD患者有效。可能与COPD患者气道上皮分泌过度未得到根本抑制有关。临床常用的祛痰药包括乙酰半(acetylcysteine)、(ambroxo1)和标准桃金娘油(myrtol stan-dardlized)等。&&& 2)抗氧化剂:鉴于COPD时气道使氧化负荷加重,加剧了呼吸道的病理生理改变,即所谓的&氧化应激&理论,应用抗氧化剂可望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频率。1998年由Nowark等主持了欧洲乙酰半预防慢性支炎反复发作的研究(简称BREATHE),结论为每日口服600mg乙酰半可显著减少轻至中度COPD的急性发作次数;对于发作次数超过一次以上的病人,该药可显著改善其FEV1/FVC值及使用支扩张剂后的FEV1测定值;长期使用乙酰半可预防COPD的急性发作。但后来的同类临床研究尚无肯定的结论。&&& 3)免疫调节剂:许多临床医师都曾给COPD患者应用不同种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素、、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主要是上呼吸道减少,因而AECOPD次数也明显减少。但因尚缺乏的研究证据,故不推荐常规应用于COPD的治疗。&& 4)疫苗:流感疫苗可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频度与严重程度,减少死亡率。每年给予1次( 秋季)或2次(秋季和冬季)注射。它含有灭活的或活的、无活性病毒,应每年根据预测的病毒种类。球菌疫苗含有23种球菌荚膜多糖,已在COPD患者中应用,但尚缺少更有力的证据。&&& 5)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对的防治有数千年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许多中药具有祛痰、舒张支和免疫调节作用,值得进一步通过现代方法加以研究、发掘。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5.氧疗长期家庭氧疗(LHOT)是指COPD稳定期患者在家经鼻导管吸入低流量(1~2L/min),每日吸氧时间在l5小时以上。LHOT的目的是使CO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Pa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0%以上,以维持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LHOT对伴有慢性的COP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液学特征、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都有益处,可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率。&&& 长期家庭氧疗(LHOT)的适应证是极重度(&&&&Ⅳ级)COPD患者。具体指征为:&&& &&&&①PaO2&50mmHg或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 &&&&②PaO255~60mmHg或SaO2&89%,并有、、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 6.康复治疗康复治疗(rehabilitation)可以使进行性气流受限、严重的而很少活动的COPD患者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肺的康复治疗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内容。&&& (1)呼吸生理治疗:&&& &&&&①鼓励和协助患者、用力呼气,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②指导患者做缩唇呼气,增加气道内压力,以抵抗气道外的动力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可防止气道于呼气时过早闭合。&&& (2)训练&&& 1)全身性运动:如步行、登楼梯、踏车等。&&& 2)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呼吸操。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锻炼膈肌,减少肺内气体陷闭等。做呼吸操时,卧位、坐位或立位均可。卧位时两膝下可垫软枕,全腹肌松弛。呼吸操步骤:&&& &&&&①左右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 &&&&②呼气时腹部下沉,用手稍加压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压,促使膈肌上抬;&&& &&&&③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 &&&&④静息呼吸,经鼻吸气,缩唇呼气,吸气和呼气应该缓慢、均匀,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每天3次,每次10~15min。&&& (3)营养支持:要求达到理想的体重,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和过多热卡,以免产生过多的。&&& 7.外科治疗&&& (1):对于有指征的COPD患者,后,可使减轻、肺功能改善。术前行CT和、动脉,决定是否需要手术、能否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2)肺减容术:属于实验性姑息性外科手术。通过切除部分肺组织,减少肺过度充气、减轻对膈肌的压迫,改善呼吸肌做功,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不能延长COPD患者的寿命。主要适应证为上叶有明显的非均质、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仍低的COPD患者。费用与风险均较高,不建议广泛开展。&&& (3)术:对于心功能尚可、无明显肺部和全身的晚期COPD患者,术可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由于技术要求高、花费大,难以广泛应用。总之,稳定期COPD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表2-7和表2-8)。&&& &&&&(二)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 引起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支,主要是病毒和细菌。寒冷和环境因素也是诱因。由于、充血性、、、、肺血栓栓塞症等疾病的临床表现酷似AECOPD,易于混淆,需要仔细加以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2.AECOPD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价&&& (1)AECOPD的定义。&&& 1)具有下列一项以上主要症状:、痰量增加和咳脓性痰;并伴有以下至少一项次要症状:在过去5天内有上呼吸道、胸闷、流涕、无原因的、喘息加重或呼吸次数和心率比平时增加20%以上。&&& 2)COPD患者在稳定状态下出现持续的症状恶化,超出平时的正常变异,并需要调整原治疗方案。&&& 3)2006年GOLD把COPD定义为:COPD患者的气急、和痰液的突然变化比平时严重,需要比日常更为积极的治疗。细菌和病毒或环境污染是AECOPD的常见诱因,此时,气道的反应更为明显。&&& (2)症状与体征:主要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悃、加剧、痰量增加、和(或)黏度改变、等。当患者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和(或)x线异常时可能为COPD加重的征兆。气促和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常提示合并细菌。应特别注意了解本次病情加重或新症状出现的时间,日常活动受限程度,既往住院情况及这次发病后的治疗情况等。&&& 对于严重的COPD患者,神志变化是病情恶化和危重的重要指标。一旦出现,需及时送医院救治。是否出现呼吸运动三凹征,是否有胸腹矛盾呼吸、、外周、右心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征象,也有助于AECOPD严重程度的判断。&&& (3)肺功能:部分AECOPD患者难以满意完成。FEV1&1L,提示病情严重。&&& (4)动脉:静息状态下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和(或)SaO2&90%,提示。如PaO2&50mmHg、PaCO2&70mmHg、pH&7.30,提示病情危重,需进行严密监护或人住ICU行无创或有创。&&& (5)X线影像、心电图(ECG)检查:x线影像有助于AECOPD与其他疾病的鉴别。ECG对、心肌缺血及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有意义。螺旋CT、和血浆检测在诊断COPD并发时有重要作用,由于和气道阻塞的存在,核素通气灌注扫描易于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6)其他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血和红细胞压积有助于了解有无红细胞增多或。部分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左移提示存在呼吸道,但外周血象正常也不能排除。&&& 2)痰培养和细菌药敏试验:有助于抗药物的选择与方案调整。AECOPD与的关系:2/3的AECOPD患者呼吸道有细菌定植,痰细菌培养阳性率40%~60%。最常见的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占30%~50%,其他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等,共占10%~15%。非典型病原体,包括衣原体和支原体,约占5%~15%。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约占30%。AECOPD的细菌负荷与临床特点(表2-9)。&&&&& 3)血液生化检查:可及时发现有无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和低氯血症等)、危象或营养不良等。&&& 3.门诊治疗对于AECOPD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在门诊治疗。但需密切注意其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收住院治疗。&&& (1)适当增加支舒张剂的剂量、频度和种类。多种支舒张剂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部分病例有效。例如,2500&g、500&g,或1000&g加250~500&g雾化吸入,每日2~4次。&&& (2)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AECOPD患者病情的缓解和肺功能的改善。对于FEV1&50%预计值的患者可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每Et 30~40mg,连用7~10d。也可用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溶液(如令舒)雾化吸入治疗。&&& (3)抗生素治疗:对于痰量明显增加并呈脓性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结合当地致病菌耐药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考虑,可参考图2-3。&&& 4.住院治疗&&& (1)AECOPD住院指征:&&& &&&&①症状显著加重,如突然出现的静息状态下;&&& &&&&②出现新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外周等;&&& &&&&③新近发生的;&&& &&&&④有严重的伴随疾病;&&& &&&&⑤初始治疗方案失败;&&& &&&&⑥高龄AECOPD患者;&&& &&&&⑦诊断不明确;&&& &&&&⑧院外治疗条件欠佳或治疗不力。&&& (2)AECOPD收住ICU指征:&&& &&&&①严重且对初始治疗反应不佳;&&& &&&&②、嗜睡、;&&& &&&&③经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后,低氧血症(PaO2&50mmHg)仍持续或呈进行性恶化、高碳酸血症(PaCO2&70mmHg)无缓解甚至恶化、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7.30)无缓解甚至恶化。&&& (3)主要治疗方案。&&& 1)根据症状、动脉、x线影像等资料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控制性氧疗:吸入氧浓度不宜过,需注意潜在的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给氧方法:经鼻导管或Venturi面罩给氧(能更为精确地调节吸入氧浓度)。氧疗30min后应复查动脉血气,以确认氧合满意(PaO2&60mmHg或SaO2&90%)且未引起CO2潴留。&&& 3) 生素:由于AECOPD多数由细菌所诱发,因此积极控制极为重要。表2-10为不同级别COPD加重时主要病原微生物及推荐用抗生素。&&&& 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时,除了上述常见细菌外,也可出现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耐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包括:近期住院、频繁应用抗生素、既往有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或寄植史等。&&& 抗菌治疗应尽可能将细菌负荷降低至最低水平,以延长COPD加重的间隔时间。&&&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易继发深部真菌,应密切观察并采取防治措施。&&& 4)支舒张剂:短效B:受体激动剂(SABA)气雾剂用于缓解AECOPD的症状。如果无效,可加用抗胆碱药(、等)、静脉滴注类药物。&&& 5)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如口服30~40mg/d,连续用药7~10d后逐渐减量停药。必要时静脉给予40mg,每日1次,3~5d后改为口服。延长给药时间非但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非致命性AECOPD的急诊或住院治疗方案(表2-11)。&&&&& 6):&&& &&&&①无创性(NIPPV),其适应证见表2-12。无创性(NIPPV)可降低AECOPD患者的PaCO2,减轻,减少插管和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②有创性,对于经过积极的药物和NIPPV治疗后,患者的仍在进行性恶化,出现危及生命的酸碱失衡和(或)神志改变时,应及时给予有创性,其应用指征见表2-13。病情好转后,可以改用NIPPV进行序贯治疗。&&& 7)其他治疗措施: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体内水与电解质平衡;注意补充营养;对卧床、红细胞增多症或脱水患者给予或;积极排痰;并发症(如、、等)的预防和治疗。
COPD的并发症和伴发症&&& COPD(特别是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恶病质、骨骼肌消瘦、增加发生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l生、、骨质疏松。近年来认识到,COPD不仅仅是支和肺脏疾病,而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导致COPD患者死亡的原因中,上述并发症是重要原因。&&& COPD患者易于伴发、炎和等。
&病程和预后
&&& (1)COPD的急性加重对患者的影响:COPD的急性加重使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临床症状(如)增加,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社交活动被迫取消,今后更频繁的发作,住院次数增加和死亡危险的增加。&&&&&&& (2)COPD患者预后的评价:近年来主张根据BODE指数来评估COPD患者的预后(表2-14)。&&& 功能性分级(MMRC)可用量表来评价:0级,除非剧烈活动,一般无;1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2级,由于比同龄人走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路上行走需要停下来呼吸;3级,在平路上步行100m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4级,明显而不能离开房间或者穿脱衣服时气短。&&& 如表2-14所示,COPD患者的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中,FEV1作为反映气流阻塞(obstruction)的指标,(dyspnea)分级作为症状的指标,体重指数作为反映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6min行走距离作为运动耐力的指标,因此,该系统能更好地反映COPD患者的预后(图2-4)。&&& (3)无论用支舒张剂还是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支舒张试验,都不能预测本病的进展。用药后FEV1 改善较少,也不能预测COPD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4)COPD虽然无法根治,但这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 (5)生活质量评估:可以用于预测COPD患者死亡风险,而与年龄、FEV1 及体重指数无关。
&最新进展和展望
&&& 近年来,COP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GOLD反映出了有关的研究结果。&&& (1)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均显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存在着COPD诊断不足(underdiagnosed)和治疗不足(undertreatment)的问题。针对诊断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开展更为积极的;针对治疗不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注重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更需要注重稳定期的长期控制。&&& (2)尽管公认在肺功能指标中,FEV1是COPD严重程度分级的主要依据。但是新近有学者提出,FEV1与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不够密切,而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能较好地反映出肺内气体陷闭的情况。无论是在静息状态还是在运动时,IC都是预测劳力性和运动耐力程度的有用指标,IC与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优于图FEV1(图2-5)。&&& (3)自2002年以来,人们对于COPD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认为COPD治疗无望到认为COPD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合理使用现有的治疗方法,我们已经可以达到一天内使肺功能得到改善,一周内减轻,两个月内改善生活质量,一年后减少COPD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三年后降低病死率的目标。这一进步与由ICS及LABA组成的复方干粉吸入制剂和新型长效抗胆碱药物的问世有关。&&& (4)目前正在研究中COPD的新疗法包括:&&& &&&&①趋化因子抑制剂;&&& &&&&②神经肽受体拮抗剂;&&& &&&&③游离氧基清除剂;&&& &&&&④促进纤毛黏液痰清除剂;&&& &&&&⑤雾化glycopyrrolate。
&&& (1)CDPD的诊断根据应根据上述、咳痰、气短和(或)等临床症状及危险因素接触史(吸烟和职业性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2)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指标(应用支舒张剂后FEV1/FVC&70%)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以不出现、咳痰、气短和(或)等临床症状。诊断流程(图2-2)&&& 1.是否COPD&&& (1)全面采集病史,并进行评估。&&& 1)症状:包括、咳痰和气短等。&&& 2)既往史和系统疾病回顾:应注意出生时低体重史;童年时期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呼吸道和肺史等;COPD和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COPD急性加重和住院病史;与吸烟有关的其他疾病如心脏、外周血管和疾病史;有无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和其他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应特别注意吸烟指数及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等。&&& (2)肺功能测定: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无论是否有、咳痰和气短等临床症状的l、体均应进行;有、咳痰和气短等I临床症状,无论是否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的个体也应进行。&&& (3)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见图2-2。&&& 2.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1)依据肺功能分级:见表2-1,表中系指吸人支舒张剂后的测定值。&&&& 轻度COPD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咳痰症状,其本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肺功能的异常而不去就诊。&&& 中度COPD往往因临床、咳痰和运动后气短而到医院就诊。&&& 重度COPD气短症状加重,反复发生COPD加重,看急诊或住院,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极重度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如果出现急性加重有生命危险。&&& (2)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判断。&&& 1)临床症状。&&& 2)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 3)肺功能(FEV1、VC等)。&&& 4)运动耐力(6min行走距离)。&&& 5)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 2。当BMI&21kg/m2时,COPD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6)生活质量评估:常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和治疗结果研究(SF-36)来评估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用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外,还可用于药物和非药物(如肺康复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和急性发作的影响等。&&& 3.COPD分期&&& (1)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等明显加重的表现,并需改变基础COPD常规用药者。&&& (2)稳定期:较长时间内患者的、咳痰、气短等症状轻微且稳定。&&&
今日临床丛书——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
&&& 蔡柏蔷.200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分级.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0(1):76~78&&& 张倩,殷凯生.2004.抗胆碱药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世界临床药物,25(3):149~15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0(1):8~1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增强信心,正确认识,合理治疗&&开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新局面.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0(1):3~5&&& Beeh KM,Wehe T,Buhl R,et al.2002.Anticholiner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spiration,69(4):372~379&&& Bmsasco V.H dder R,Miravitlles M,et al 2003.Health outcomes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six& months with once daily tiotropium& compared wil ttwice daily salmeterolin patients& with COPD.Thorax,58:399~404&&& Casaburi R.Mahler DA,Jones PW ,et al .2002.A long-term evaluation of once-daily inhaled tiotropium in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 ase.EurRespir J。19(2):217~224&&& Liesker JJ,wijkstra PJ,Ten& Hacken& NH,et& al.2002.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ects ofbronchodilators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l1 COPD.Chest,121(2):597~608&&& Panning CA,DeBisschop M .2003.Tiotropium:all inhaled.long acting anticholinergic drug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harmacotherapy,23(2):183~189&&& Struckmann N, Schwering S,Wingand S,et al .2003.Roleof muscarinic receptor subtypesinthe constriction ofperipheral airway:studies on receptor-deficient mice.Mol Phannacol,64: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重庆远秋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军医大学
医学论坛网
中华急诊网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中华医学会
渝ICP证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版证(渝)字 008号 备案号:023 &&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阻塞性肺病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