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药“复方氨敏虎杖胶囊”有什功效

请问中药“虎杖”有什功效
不区分大小写
药理作用:1. 抗病原维生物作用   a. 抗菌作用:虎杖煎剂(200%)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但亦有个别报告认为对绿脓杆菌无效.大黄素(1%)、大黄素葡萄糖甙(1%)和白藜芦醇甙(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白藜芦醇对导致顽癣、汗疱癣的深红色发癣菌、趾间发癣菌有很强的抗菌能力.  b. 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 虎杖水煎液(10%)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11 型病毒(ECHO 11)均有抑制作用.虎杖煎液(3%)对479号腺病毒3 型、72号脊髓灰质炎Ⅱ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 A9 型及 B5 型、乙型脑炎(京卫研Ⅰ株)、140号单纯疱疹等7种代表性病毒株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c.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虎杖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2. 镇咳、平喘作用 用恒压氨雾法实验证明:虎杖粗品(1%)及白藜芦醇甙(0.5%)均有镇咳效力.镇咳率分别为147.6%和132.2%, 而磷酸可待因(0.2%)组的镇咳率为181.7%.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亦证明白藜芦醇甙及大黄素有镇咳作用.虎杖煎剂(7.5%)在离体豚鼠气管实验中, 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 加药后5分钟, 对抗强度为75%, 故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其平喘的作用强度远不如氨茶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 虎杖煎剂则无对抗作用.  3. 对胃肠道的作用 实验表明:虎杖对胃肠道功能有调节作用.大黄素1.9×10-6g/ml浓度时, 能使豚鼠离体回肠肠管肌肉张力短时增高, 振幅增大;在1.25×10-5g/ml浓度时, 则使肠肌明显松弛.大黄素10mg/kg 静脉注射, 能使猫在体小肠张力立即下降, 抑制作用持续约3分钟, 随后肠管张力明显增高, 收缩幅度增大, 持续20~30分钟, 然后逐渐恢复正常.  4. 保肝、利胆作用 虎杖能抑制乙型肝炎抗原阳性, 其与所含蒽醌类物质有关.虎杖能明显增加肝胆汁分泌和松弛奥狄括约肌.20%虎杖液对乙型肝炎抗原(HBsAg)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藜芦醇甙对脂质过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可抑制类脂过氧化物在肝脏的堆积, 从而减轻肝损伤, 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藜芦醇甙(300mg/kg)可使豚鼠心脏收缩幅度明显增大, 累加给药, 则呈先兴奋后抑制现象.10%虎杖水煎液能显著增强蟾蜍离体心脏的收缩作用.白藜芦醇甙(1.12~1.9mg/kg)静脉注射, 可使犬冠脉血流量增加, 冠脉阻力指数明显减低, 作用时间远较氨茶碱缓慢而持久.白藜芦醇甙50~60mg/kg给麻醉猫静脉注射, 能引起血压下降, 对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无影响, 但对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和电刺激坐骨神经向中端的加压反射有抑制作用.白藜芦醇甙在引起血压下降时, 对在位猫心的心率与收缩幅度无明显影响.白藜芦醇甙尚能使烫伤的兔耳收缩型血管转复为扩张型, 流动毛细血管数增加, 减少血栓形成;亦能使大鼠支气管微血管及肠系膜微血管扩张.  6. 降血脂作用 白藜芦醇甙给正常大鼠灌胃200mg/kg, 连续7天, 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 而虎杖煎剂则无明显作用, 可能因其煎剂中白藜芦醇甙含量较少所致.临床试用虎杖片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白藜芦醇甙对高脂血症亦有一定疗效.  7. 抗肿瘤作用 虎杖煎剂给小鼠口服, 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抑瘤率为35.3%, 重复实验抑瘤率为37.2%.并能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大黄素对小鼠肉瘤180、小鼠肝瘤、小鼠乳腺癌、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淋巴肉瘤、小鼠黑色肉瘤及大鼠瓦克癌等7个瘤株均有疗效, 抑制率都在30%以上.大黄素通过抑制DNA和RNA 的合成而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8. 其他作用 虎杖对动物实验性糖尿病能降低其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家兔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 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  虎杖蒽醌片临床试用於升高白细胞, 有效率达70%, 白细胞平均升高1 000/mm3以上, 血小板升高率为90%, 有对抗辐射引起的白细胞降低作用.大剂量白藜芦醇甙(700mg/kg)连用6周后, 可使大鼠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  白藜芦醇甙与戊巴比妥钠及氨基甲酸乙酯有协同作用, 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虎杖提取物还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虎杖煎剂外用, 对外伤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烫伤创面有收敛、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亦有止血作用.  此外, 根中所含黄酮醇甙有利尿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高脂血症 虎杖片, 每片0.5g, 每次3片, 日服3次, 一日量相当於生药15g.治疗26例, 用药后甘油三酯平均下降绝对值218.5mg%, 显效占33.3%, 有效占50%, 无效占16.7%;胆固醇平均下降绝对值106.5mg, 显效66.7%.【中华医学杂志 1975;(5):339】  2. 治疗肺炎   a. 虎杖干品500g(鲜者1 000g), 洗净切片, 加水5 000ml, 煎至1 000ml, 每次50~100ml, 日服2~3次, 症状好转后可酌情减量.治疗19例, 治愈12例, 好转4例, 无效3例.疗程平均9天.【新医药资料 1970;(4):7】  b. 虎杖60g, 鱼腥草30g, 大青叶30g, 瓜蒌仁15g, 水煎服, 每日1剂, 分2次服, 热退后可减量.治疗大叶性肺炎15例, 全部治愈.一般1~3天体温降至正常, 6~9天肺部阴影消失.【新中医 1977;(5):23】  3.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a. 虎杖研粉, 每次4g, 日服2~3次.治疗187例, 有效率达100%.【陕西中医 1980;(6):24】  b. 虎杖根4份, 明矾1份, 干燥研细, 过120 目筛, 分装胶囊, 每粒含生药0.35g, 6 粒/次, 4~6次/日, 口服;出血量大者用药粉12g 加冷开水调成糊状口服;大便隐血试验3次转阴后, 按辨证施治原则服用中药.治疗36例, 10日内症状消失, 大便隐血试验3次阴性者35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1):6】  4. 治疗肝炎 虎杖浸膏片, 每次6片, 日服3 次;生山楂30g, 代茶饮;辅以维生素类.治HBsAg 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32例, 用药3个月, HBsAg 转阴者17例, 除3例无效外, 其余症状、体征、GPT、TTT、ZnTT、IgM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山东中医杂志 1982;(2):84】  6. 治疗胆道感染   a. 虎杖60g, 茵陈30g, 生大黄15g, 制成片剂, 每片含0.3g, 每次5~12片, 日服3~4次, 或分2次水煎服.治疗113例, 有效率为88.49%.【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8):25】  b. 虎杖、红藤各30g, 大黄(后下)10~15g, 郁金、枳壳各10g, 甘草3 g, 随证加减, 水煎服, 日1剂.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9例, 治愈4例, 显效2例, 好转2例, 无效1例.【北京中医 1992;(3):24】  6. 治疗关节炎 虎杖根切片, 按0.25kg 生药用0.5kg 白酒的比例泡制, 封缸, 半月后启封.成人每次15ml, 日服2次, 儿童减量.治疗88例, 其中风湿性关节炎60例, 显效18例, 好转37例, 无效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 显效4例, 好转5例;腰椎肥大9例, 显效2例, 好转6例, 无效1 例;骨关节炎10例, 显效3例, 好转7例.【新医药学杂志 1974;(7):33】  7. 治疗烧伤 虎杖70g、黄柏12g、地榆10g、白芨6g、冰片2g.上药共研为末, 混合装入瓶中, 加入95%酒精350ml, 浸泡8小时过滤.用时将药液装入喷雾器内, 均匀地向创面喷洒, 每日2次, 喷洒面部时, 要嘱患者闭口闭目屏住呼吸, 防止药液误入.治疗80例, 平均治愈时间为10.7天, 其中下肢11.3 天, 上肢12天, 头部9天, 躯干10.4 天.【福建医学杂志 1981;(3):55】  b. 虎杖、大黄各1800g, 细辛360g, 冰片180g.先将虎杖、大黄加水8000ml, 煮沸10分钟后放入细辛, 待煎至5000ml时, 用5~7层纱布将药液滤出, 加入冰片, 融化搅匀, 装瓶经高压消毒后冷藏备用.常规消毒疮面后, 用一层消毒的麻油纱布覆盖疮面, 将上药喷於油纱布上, 至其湿透为度, 然后再用4~5层消毒纱布包扎.2日换药1次, 疮面感染严重或渗液较多者每日换药1次.治疗80例, 皆愈.【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7:437】  8. 治疗带状疱疹 虎杖15g, 板蓝根20g, 丹皮、赤芍各13g, 蝉蜕10g, 甘草5g.水煎, 分2次服, 日1剂.治疗13例, 皆愈.其中3天而愈者8例, 5天而愈者4例, 因继发感染9天而愈者1例.【新中医 1982;(1):14】  9. 治疗创伤 虎杖根1kg, 水2000ml, 文火煎煮并浓缩至1 000ml, 过滤, 密封灭菌.用时将本药湿敷患处, 每天1次.治疗各种创伤50例, 用药 1~5次创面愈合者49例, 用药11次创面愈合者1 例.【吉林医学 1980;1(3):54】  10. 治疗阴道炎   a. 虎杖根60g, 加水500ml, 煎成300ml, 待温冲洗阴道, 然后用鹅不食草粉胶囊(每粒含生药 0.3g)塞入阴道, 每天1次, 7天为1疗程.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76例, 治愈55例, 好转8例, 无效2例.【新医学 1971;6(7):46】  b. 虎杖根100g, 加水1500ml, 煎取1 000ml, 过滤, 待温坐浴10~15分钟, 每日1次, 7日为1疗程.治疗霉菌性阴道炎30例, 全部临床治愈.【四川中医 1986;4(11):26】  11. 治疗阴痒 虎杖10g, 苦参50g, 木槿皮 50g, 加水4500ml, 煎取4000ml, 过滤待温.取 200ml, 坐浴10~15分钟, 每天2次, 7日为1疗程.治疗阴痒100例, 全部临床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76例, 2个疗程治愈者13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1;26(8):352】  12. 治疗宫颈糜烂   a. 虎杖、枯矾、猪胆汁(鲜者)等量, 先将枯矾磨成粉, 与猪胆汁混合, 再将虎杖浸膏放入, 混合后烘干磨粉, 过100目筛即成.用时先清洁宫颈分泌物, 以带尾棉球蘸少许0.1%的新洁尔灭液后, 再蘸药粉, 上於宫颈, 24小时后由患者自行取出, 3天上药1次, 月经期暂停, 治疗期间严禁11.一般上药3~4次.治疗781例, 痊愈434例, 显效331例, 无效16例.【新中医 1983;(3):35】  b. 虎杖、草血竭各50g, 入500ml 菜子油煎炸至枯, 滤油去渣, 趁热纳入熊油500g, 温沸10分钟, 同时不断搅拌, 冷后备用.用本品涂抹损伤面, 每日或隔日1次, 创面有颗粒状增生者, 可先用50%重铬酸钾在局部点灼一次, 然后再涂本药.治疗162例, 痊愈122例, 好转40例.【云南中医杂志 1981;2(2):28】  13. 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苦参、虎杖等份, 共研极细末, 每用0.2g , 分成4等份.每五天清晨饭前将鼻腔清除干净, 然后取1份, 分别吹入两鼻孔中, 使药粉达到鼻道, 30分钟1次, 连用4次, 1个月为1疗程.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106例, 显效96例, 有效10例.【北京中医 1990;(5):25】  14. 治疗耳鼻部疖肿 虎杖500g、蒲公英150g、紫花地丁100g、冰片50g, 共研细末备用, 也可用凡士林调药粉成软膏.用时涂软膏於患处, 每天换药1次.对於脓痂较多者, 当先除去脓痂, 再将药粉撒疮面上, 外用敷料覆盖、固定.治疗22例, 皆愈.【湖北中医杂志 1984;(5):26】  15. 治疗齿病 虎杖25g、生甘草5g、75%酒精500ml, 共合一起装瓶内, 密封, 放在干燥处, 半月后滤去药渣, 装瓶备用.使用前先用温水漱口, 而后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 搽在患齿牙床上, 每日 3 次.治疗213例, 治愈211例, 无效2例.最多6次可愈.【辽宁中医杂志 1990;14(1):32】【选方】①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 (《补缺肘后方》) ②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 烧酒三斤泡服。&& (《滇南本草》) ③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 (《姚僧坦集验方》) ⑤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 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 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 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 (《千金方》) ⑥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 上药,捣细罗为散。&& 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圣惠方》) ⑦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 (《纲目》) ⑧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 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 (《千金方》虎杖煎) ⑨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 (《本草图经》) ⑩治红白痢:酸汤秆三钱,何首乌三钱,红茶花三钱,天青地白二钱。&& 煎水兑红糖吃。(*^__^*) 嘻嘻……谢谢采纳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尿,消肿,除风湿!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 虎杖性味苦、平,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等症。
&&&&&&&&&&&&&&&&&&&&&&&&&&&&&&&&&&&&&&&&&&&&&&&&&&&&&&&&&&&&&& 《中国药典》:虎杖 【拼音名】 Hǔ Zhànɡ【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性味】微苦,微寒。【归经】归肝、胆、肺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注意】孕妇慎用。【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可单位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虎杖 【出处】《别录》【拼音名】 Hǔ Zhànɡ【别名】蒤(《尔雅》),大虫杖(《药性论》),苦杖(《本草拾遗》),酸杖、斑杖(《日华子本草》),酸桶笋(《救荒本草》),斑庄根(《滇南本草》),鸟不踏(《医林纂要》),酸杆、斑根(《植物名实图考,),酸榴根、土地檎((分类草药性,),酸通、雄黄连(《天宝本萆)),蛇总管(《岭南采药录》),大活血、血藤、紫金龙(《南京民间草药》),酸汤秆、黄地榆、号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龙紫、野黄连(《中医药实验研究》),活血丹(《江苏植药志》),红贯脚(《陆川本草》),阴阳莲(《南宁市药物志》),活血龙、猴竹【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虎杖煎液(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琼脂平板挖孔法)。高浓度(根)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杀灭作用。②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虎杖水煎液(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病毒、孤儿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同法测定,2%煎液对腺病毒3型,脊髓灰白质炎Ⅱ型,肠道病毒柯萨奇A、B组,爱可组,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单纯疱疹一株等七种有代表性的病毒株,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滴度分别为1:0,1:400,1:240,>1:200③其他作用兔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休克。【炮制】《雷公炮炙论》:"采得(虎杖根)后,细锉,却用上虎仗叶裹一夜,出,晒干用。"【性味】苦,平。①《别录》:"微温。"②《药性论》:"味甘,平,无毒。"③《本草衍义》:"微苦。"④《滇南本草》:"苦微涩,微寒。"⑤《医林纂要》:"甘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⑤《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⑥《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⑦《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⑧《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⑩《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注意】《药性论》:"有孕人勿服。"【附方】 ①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②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③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④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姚僧坦集验方》)⑤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⑥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⑦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⑧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千金方》虎杖煎)⑨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本草图经》)⑩治红白痢:酸汤秆三钱,何首乌三钱,红茶花三钱,天青地白二钱。煎水兑红糖吃。(《贵阳民间药草》)⑾治诸恶疮:虎杖根,烧灰贴。(《本草图经》)⑿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贵阳民间药草》)【各家论述】《本草述》:"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共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方书用以疗痉病者,同于诸清热之味,以其功用为切耳,然于他证用之亦鲜,何哉?……方书用以治淋,即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矣。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 《中华本草》:虎杖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虎杖,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蒻头者,与此同名异物。【拼音名】 Hǔ Zhànɡ【别名】(艹涂)、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笋、斑庄根、酸杆、斑根、黄药子、土地榆、酸通、雌黄连、蛇总管大活血、紫金龙、酸汤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红贯脚、阴阳莲、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大叶蛇总管、九龙根、山茄子、斑草、搬倒甑、九股牛、大接骨、老君丹【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有的可长达30cm,直径0.5-2.5cm,节部略膨大。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须根和点状须根痕,分枝顶端及节上有芽痕及鞘状鳞片。节间长2-3cm。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棕黄色,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较薄,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状,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状,纵剖面具横隔,气微,味微苦、涩。【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蒽醌注射液对麻醉兔有明显降压作用。连续给药几次后,药量蓄积,小剂量即可引起血压骤降甚至死亡。蒽醌注射液对麻醉兔有明显减慢心率作用,未发现心电图有其它改变。白藜芦醇葡萄糖甙(PD)注射液可使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休克时减低的心输出量和每搏指数提高一倍左右,使总外周阻力下降到接近正常,使烧伤后下降的心输出量恢复至伤前的91%,心室功达100.1%,全身外周阻力恢复到接近正常,动物存活率明显提高。PD对正常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但不加快心率,能对抗普萘洛尔的负性肌力作用,还能对抗苯巴比妥钠所致心力衰竭。PD0.05.0.15.0.45mmol/L能明显加快细胞搏动率,并可被尼索地平、普萘洛尔和酚妥拉明阻断。PD0.05和0.15mmol/L能使缺糖、缺氧损伤后6小时和9小时及PD0.15mmol/L能使氯丙嗪损伤后9小时心肌细胞LDH释放量显着降低。提示PD对缺糖、缺氧及氯丙嗪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虎杖能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但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降低。体内实验表明,PD5mg/kg明显抑制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对C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给药后60分钟时抑制作用更为显着。体外实验表明,PD0.6.2.6.10.4μg/ml明显地抑制ADP、AA和C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显着。PD10.4μg/ml和育亨宾0.22μg/ml对终浓度为0.09-1.50μg/mlC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显着抑制作用。PD有改善微循环和兴奋肌心细胞的作用,在体内外都有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PD能明显地抑制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前者的抑制率为15.2-29.7%,后者的抑制率为21.9-45.9%。PD6.7-107.2umol/L明显抑制AA和ADP诱导的兔血小极聚集和TXB2的产生,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48-90%和43-69%;TXB2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50-87%和43-68%;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和TXB2产生的抑制率间呈显着正相关。PD有扩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采用兔离体血管容积法观察到PD1.71mmol/L可非竞争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肺动脉的作用。4.09mmol/L及5.12mmol/L可舒张兔离体肺动脉,5.12mmol/L可舒张兔离体颈动脉。PD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可被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减弱。PD可以使烧伤后收缩型血管转变为扩张型,减少血栓形成。PD对大鼠不可逆性失血性休克时血压的影响: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PD和回输放出的血液后,可使动脉血压稳定上升,使休克时缩窄的细动脉口径恢复,毛细血管开放,动物存活率明显提高。PD的作用效果与剂量增加有一定的趋势。2.保肝作用:PD、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口饲过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肝损害有治疗作用,主要结果为:。2.1.部分制止大鼠肝中过氧化类脂化合物的堆集(TC、TG、PC、LPO的蓄积)。2.2.降低小鼠血清中的GOT和GPT的水平,降低LPO和减少血清FFA、血清中的TC、TG、HDL-ch水平不变;(3)阻止过氧化物在鼠肝内微粒体ADP和N-ADPH所诱导。对饮用玉米油-胆固醇-胆酸酸性混合物的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PD、白藜芦醇影响类脂新陈代谢为:。2.3.服用白藜芦醇对TC、TG在肝中积聚有一定抑制作用;PD对血清TG和LDL-ch的提高有一定抑制作用;减少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2.4.白藜芦醇和PD减少了在小白鼠肝中的14C-软脂酸的脂肪生成。虎杖、小田基黄煎剂能明显降低血清肝红素量和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作用,但无利胆作用。3.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黄素、7-乙酰基-2-甲氧基-6-甲基-8-羟基-1,4-萘醌具有抗菌活性。白藜芦醇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其对导致顽癣、汗疱状白癣的深红色发癣菌、趾间发癣菌具有强力抗菌性能,并对枯草杆菌、藤黄八迭菌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大黄素、PD、大黄素-8-葡萄糖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虎杖中含有的一种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10%虎杖煎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Ⅱ型病毒(ECHO11)均有抑制作用。3%煎液对479号腺病毒3型、72号脊髓灰质炎Ⅱ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A9型及B5型、乙型脑炎(京卫研I株)、140号单纯疱疹等7种代表性病毒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虎杖单体Ⅰ和Ⅱ可使乙型肝炎抗原滴度降低8倍。4.镇咳平喘作用:用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实验表明大黄素、PD、复方阴阳莲(虎杖、十大功劳、枇杷叶煎剂均有镇咳作用。用小白鼠恒压氨雾法也显示PD有镇咳作用。虎杖7.5%煎液能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加药5分钟后,对抗强度为75%,故有一定平喘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如氨茶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无对抗作用。5.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PGI2)及形态学的影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液中6-keto-PGF1a浓度的方法研究了PD对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D有呈剂量依赖增加PGI2释放的作用,PD0.46.0.15mmol/L作用10分钟时,6-keto-PGF1a增加显着,且前者的作用至30分钟时仍非常界着,但低于0.15mmol/L剂量时则无增加作用。未见PD对细胞形态学产生影响。6.抗肿瘤作用:蒽醌类化合物能抑制人早幼粒白细胞(HL-60)细胞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DNA和RNA的合成以大黄素的细胞毒作用最强,在100umol/L(约40μg/ml)浓度下对DNA的前体物[3H-Me]dThd掺入抑制作用顺序是: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D-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D-葡萄糖甙>大黄酸>虎杖甙。对RNA前体物[5.3H]cyd掺入抑制作用要小些,其顺序是: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8-O-D-葡萄糖甙,虎杖甙。大黄素比其葡萄糖甙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而其他成分没有这种构效关系。口服虎杖煎剂10天,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瘤率为35.3%,并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大黄素对小鼠肉瘤、小鼠肝瘤、小鼠乳腺癌、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淋巴肉瘤、小鼠黑色素瘤及大白鼠瓦克癌等7个瘤株的抑制率均在30%以上。7.降血糖作用:家免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虎杖可降低实验性动物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8.降血脂作用:白黎芦醇甙给正常大鼠灌胃200mg/kg,连续7天,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而虎杖煎剂无明显作用,可能因煎剂中白黎芦醇含量较少所致。9.止血作用:虎杖煎剂作用,对外伤出血有明显止血作用,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止血作用。10.其它作用:虎杖提取物有解热镇痛作用。白黎芦醇甙与戊巴比妥钠及氨基甲酸乙酯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虎杖煎剂对烫伤创面有收敛、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此外,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可引起小肠肌张力增高,收缩振幅增大,增大剂量则可抑制小肠活动。【炮制】采得(虎杖根)后,细锉,却用上虎杖叶?一夜,出,晒干用。【性味】苦;酸;性微寒【归经】肝;胆经【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注意】《药性论》:有孕人勿服。【附方】虎杖煎《千金方》;治月水不利方《圣惠方》;【各家论述】 1.《本草述》: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其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方书用以疗痉病者,同于诸清热之味,以其功用为切耳,然于他证用之亦鲜,何哉?方书用以治淋,即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矣。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2.《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3.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4.《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5.《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6.《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7.《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8.《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9.《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10.《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11.《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12.《药性论》:虎杖,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吸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13.《本事方》:苦杖根俗呼为杜牛膝,多取净洗,碎之,以一合,用水五盏,煎一盏,去滓。用麝香、乳香少许,研调下,治妇人诸般淋。鄞县武尉耿梦得,其内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砂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啜之,一夕而愈,目所见也。【摘录】《中华本草》
送一朵小红花感谢T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方氨敏虎杖胶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