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微弱的心跳、呼吸能否实施心肺复苏模拟人术

所在位置:
如何实施心肺复苏术
更新时间: 11:13:23 | 文章来源:网络
  1.开放气道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5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衣服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颌,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 2.口对口人工呼吸
  抢救者一手掌按于前额,并以食指与中指捏紧病人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病人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病人的口吹一口气,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再进行下一次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次。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 3.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摸颈动脉的搏动。抢救者用2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10秒钟,以免耽误抢救时间。
  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心前处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胸外按压应掌握要点:
  ①患者头、胸处于同水平,最好躺在坚硬平面上。
  ②按压位置:胸骨中段1/3与下段1/3交界处。
  ③以左手掌根部紧贴按压区,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使全部手指脱离胸壁。
  ④抢救者双臂应伸直,双肩在病人胸部正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上抬时手掌根部离胸。按压要平稳,有规则,不能间断,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⑤按压次数:成人每分钟80~1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
  ⑥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4~5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
  ⑦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单人抢救时15∶2;双人抢救时5∶1。
  人工循环时间因病人年龄、身体状况而定,但对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病人,按压时间要稍长些。
  图片署名,这是个没有解决的战争,永远继续...
  往往,我们只是注重颜面功夫,却忘了,真正...
  很多人经常会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与另一方...
  1、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患者易发生的急...
大家爱看 |
周点击排行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编号经营性-]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是什么?
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是什么?
09-03-17 &匿名提问 发布
这个就是: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术英文缩写为CPR就是对此所采用的最初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术简写为CPCR),应争分夺秒地立即在现场进行,以争取有复苏成功的可能。1958年,美国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呼吸法,经实验证实此法简单易行,可产生较大的潮气量,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1960年,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CPR的里程牌。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按压法的结合,配以1956年ZOLL提出的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了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①室颤,占90以上;②心室静止,心电图为一直线,无心室收缩;③电-机械分离,即心脏虽有电活动,但无有效机械收缩,又称无脉搏心电活动,表现缓慢的室性自主心律,QRS波为30次/分以下。【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1.冠心病最常见,其中70死于院外。冠心病猝死的10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2.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电击、溺水、自隘、严重创伤等。3.严重的高血钾、低血钾。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5.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穿刺、插管等。6.麻醉意外。【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1.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心搏停止。2.外伤时心搏停止的发现。故查伤时要注意呼吸、心跳有否。3.心搏骤停的临床征象: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凭这两点可肯定心搏骤停的诊断,不应过分强调其他体征。此外还可能有瞳孔扩大、喘息、发绀、呼吸停止等。注意意识突然丧失,昏倒在各种场所,面色苍白转为紫钳,瞳孔散大,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部分病人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  如能在发病5分钟内及时给予心肺复苏,病人可能被挽救而不留后遗症。但如超过5分钟再开始复苏治疗,即便心脑复苏获得成功,也难免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  心肺复苏成功经验表明,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四个早”,即:急救人员早到达现场;CPR尽早开始;早给予心脏电击除颤;及早把病人送入ICU。这四个环节构成一条生命链,其中尤其是心脏电击除颤更受到重视。在有除颤器的条件下,应首先对心脏停搏患者实施心脏电击除颤。其理由有四:①心脏停搏的原因中室颤占90以上;②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手段是心脏电击除颤;③廷迟心脏除颤时间,其疗效是事倍功半;④心室颤动如不及时施行心脏复律,将迅速演变为心室静止。【脑复苏】脑组织平均重量占体重的2,耗氧量占全身的20~25。脑缺氧10秒→意识丧失 缺氧15秒→数分钟昏迷 缺氧3分钟→昏迷24H以上 完全缺氧8分钟→大脑皮层一般不能存活。在复苏的病人中,约50死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0~50生存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基于此,心肺复苏一开始,就应注意对脑的保护以便实施脑复苏。【现场心肺复苏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必须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以利脑功能顺利恢复打下良好基础。现场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阶段,如现场心肺复苏不及时、操作不正确,则将导致整个复苏抢救的失败。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操作步骤(A、B、C)如下:1.A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1)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轻摇患者肩部并呼唤,如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合谷穴约1’,如患者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或疼痛,应立即停止。如已有患者心搏停止的可靠证据,则可省略这一步骤。(2)呼救: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丧失意识,即呼救以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因一个人作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3)体位:将患者仰卧放置于地上或硬板床上,如为软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宽度超过床沿和够长的硬板,解开患者上衣。抢救者跪或站立于患者右肩颈侧。(4)畅通气道: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因其舌根下坠,引起气道阻塞,宜用仰头举颏法使之通畅。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抬起下颏。(5)判断呼吸: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判断呼吸是否存在,即用耳贴近患者口鼻,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观察1’左右,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2.B人工呼吸一般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若患者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可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2)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并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4)用力快而深地向口内吹气,直至患者胸部上抬。(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头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患者鼻孔以便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6)每次吹入气量约为800~1200ML,吹气量不要过大,吹气时要暂停按压胸部。(7)抢救开始首先全力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肺脏,以后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亦可应用S形的急救口咽吹气管或用口对口呼吸专用面罩以代替直接口对口人工呼吸。(8)在作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将其清除。3.C人工循环(1)判断脉搏:患者心搏停止后,脉搏亦即消失,由于颈部暴露故便于迅速触摸颈动脉。在开放气道并作2次人工呼吸后,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在靠近抢救者一侧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检查不要超过10秒钟,未触及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注意避免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误为患者的脉搏。触摸确定有无颈动脉搏动费时且不可靠,尤其对非医护人员而言,因此,对一个无反应、无呼吸的成年人,不能单靠触摸脉搏来决定是否需要作胸部按压,故在CPR的普及训练中,不必讲解如何触摸有无颈动脉搏动。而在高级生命支持的专业培训中,则仍应训练如何触摸颈动脉。(2)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区,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1岁以内婴儿多采用双手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按压频率&100次/分。(3)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机制:心脏按压是利用人体胸腔及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来起作用的,其机制有二:①“胸泵机制”:按压时胸内压增高,主动脉、左心室及大静脉及食管所受压力基本相同,主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血液向胸腔外动脉流去。在胸腔入口处的大静脉被压陷(由于静脉壁比动脉壁薄),且颈静脉瓣阻止血液返流。动脉对抗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且动脉管腔相对较小,等量血液在动脉中可产生较大抗力,因而动脉管腔在心脏按压时保持开放。于是在按压肘血液只能从动脉向前流,不能向静脉返流。放松时,胸内压可降至零,因而静脉壁不受压,管腔开放,血液可从静脉返回心脏。当动脉血返回心脏时,由于受主动脉瓣阻挡,血液无能返流入心脏,部分可从冠状动脉开口流入心脏营养血管(冠状动脉)。②“心泵机制”:通过外界施加的压力,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使心内血液被排出。加以心脏瓣膜的作用,使血液向动脉流去。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内。以上即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A、B、C 三个步骤。经BLS 未能使心肺复苏者,则继续进行二期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LS),即在继续进行BLS的同时,应用各种辅助设备进行除颤、气管内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纠治心律失常、机械呼吸等。继而进行后期复苏(PLS)——继续加强监护与生命支持,包括维持循环的稳定、纠正酸中毒、加强呼吸管理、保护肾功能、防治感染、积极救治缺氧性脑损害(脑复苏)。【除颤】早期除颤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类患者能否存活的要素包括:① 有医护人员及早到达现场;②及早心肺复苏;③及早除颤;④及早加强治疗。及早除颤的理论依据是,大部分(80~ 90)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最初失常心律为心室颤动,除颤则是对心室颤动最为有效的治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会迅速下降,每过1分钟约下降7~8。数分钟内室颤将转变为心停搏。现在,已将现场CPR的步骤由A、B、C扩展为A、B、C、D。所有参与基础生命支持人员,如他们有机会要接触和处理心搏骤停患者,则必须装备一自动体外除颤器,接受操作训练,并允许他们在必要时应用除颤器。1.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有诸多优点,仪器轻巧,术者只需接受很简单的训练便能操作。AED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一次性使用的除颤电极贴在患者胸廓的前-外侧。即前电极安放在胸骨右侧锁骨下区,侧电极安放在躯干的左前左乳头外侧腋中线处。因为,对心搏骤停患者电极安放在前外侧更为方便。且大部分AED设计用ⅱ导联解读心律,因此必须用前-侧位安放电极(2)AED.操作仪器面板有三个按钮: ①绿色,开关(ON/OFF);②黄色,分析(ANALYESIS);③红色,电击(SHOCK)。操作时尚有语音和文字提示。步骤为:连接电极,启动仪器,按压分析按钮,仪器迅即提示正在分析,并示知分析结果,如建议电击除颤,要求大家离开患者身体,按压电击键,即电击除颤,对持续室颤/室速患者,可作3次电击(200J、200~300J、360J),检查脉搏,如无脉搏,继续作CPR1分钟,再次除颤。2.除颤成功的因素许多患者方面和操作因素将影响除颤的结局。患者方面的因素包括除颤前室颤和CPR的时间、心肌的功能状态、酸碱平衡、缺氧和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除颤成功率有时可经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而提高。操作因素包括:时间、除颤电极位置、电能水平和经胸阻抗等。(1)时间影响除颤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从室颤开始到除颤的时间愈长,成功可能愈小。及早开始恰当的CPR可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可延长除颤得以成功的时限,但CPR并不能终止室颤。(2)电极位置影响除颤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电极的位置,两个电极的安置应使心脏(首要是心室)位于电流的径路中。(3)电能目前常规的除颤电能为成人首次200J,若首次除颤未能成功,则第二次除颤可用200~300J ,而第三次和以后的除颤,则宜用360J。假如在成功的除颤后再发生室颤,则可用前次使患者室颤转复的电能。成人体重并非是影响除颤电能需要量的重要因素,儿童除颤时所需电能则较成人为低。儿童心室颤动很少见,在儿童终末期心律失常中约少于10。如为室颤,则建议初次除颤为2J/KG,如不成功,则以后的电击能量宜倍增。  (4)经胸阻抗(TTI):TTI是除颤成功的第四个重要因素。成功的除颤需有足够的电流通过胸部使处于危急状态的心肌除极。TTI以欧姆测定,表示电流通过身体的阻力,阻力愈大,则电流愈小,电击的能量和TTI决定确切到达心脏的电流量。虽能选择正确的电击能量,除颤技术也必须正确,以克服经胸阻抗和释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到达患者。【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指征】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心肺复苏术操作是否正确,主要靠平时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下列五方面进行综合考虑:(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此时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跳动,则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按压有效时可测到血压在60/40MMHG左右。(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睫脊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活动。(5)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       2.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心肺复苏应坚持连续进行,抢救中不可武断地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在医院内如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时,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1)脑死亡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如下:①有明确病因,而且为不可逆性。②脑干反射消失。③对疼痛无运动反应(昏迷)。④呼吸停止,PACO2 ≥8.0KPA(60MMHG)。⑤证实试验阳性。⑥6H重复检查结果无变化。(2)无心跳及脉搏有以上脑死亡诊断标准的1~ 4点,加上无心跳,再加上已作心肺复苏30MIN以上,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可终止复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急救只是急救用 关键是解决根本问题 尽量不要让你姥姥情绪激动 一定要稳定他的情绪 你说的那些已经够了 心肺复苏你们也得应该会点 如果发作时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前 尽量不要搬动 要让病人平卧 吸上氧气 如果突然心跳停止 那心肺复苏就用的着了 不过一定要冷静处理 两人操作按压:吹气是--5:1 单人--是15:2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现场急救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1下载券6页免费96页免费18页免费4页免费 9页免费86页免费29页1下载券28页免费19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免费23页免费5页1下载券16页免费16页免费
现场急救试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库
网络实名:作文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肺复苏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