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与人体内脏五行的五行属性归类举例

认识人体五脏从阴阳五行学说开始
认识人体五脏
从阴阳五行学说开始
&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主任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心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脏腑进行着协调的活动。故《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各脏腑在心的领导下互相联系,分工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的“心”
  心藏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心的生理病理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主血脉,主汗,开窍于舌等。
现将其主要生理病理简述如下:
  (一)心主血脉《内经》说,“心主血脉”,“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血行脉中,心与脉密切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心气的盛衰,可以从血脉的改变反映出来,故《内经》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脉细弱或节律不整。若心血瘀阻则脉涩不畅或结代等。
  (二)心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脏腑有关,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故有心“藏神”,“主神明”的说法。《灵枢·本神篇》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就是担任,接受的意思,指出了接受外来事物而产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由心来完成的。
  心的功能正常时,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若心的功能异常时,常可出现心神改变,如心悸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痴呆和狂妄躁动,哭笑无常,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状。
  (三)心主汗 汗是人体津液之一,汗与血同源,因心主血脉,心生血,故汗与心有密切关系。故有“汗乃心之液”的说法。
  当心阳虚脱时,汗液随心阳而脱,故大汗淋漓;心气虚时,表卫不固,自汗出;心阴虚时,阳无所附,心液失其敛藏而发盗汗。
  (四)心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与“舌乃心之苗”的意思相同。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因心的气血上通于舌,所以心的气血强与否,往往可以从舌的变化上反映出来。例如,心血不足时舌质淡白;心火上焱时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时则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时,则舌强语謇等。
  华,是光彩之义,其华在面,即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
&&人类心脏可能有记忆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记忆的器官。那么,心脏有记忆吗?齐鲁晚报报道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
中医学的“肝”
  肝藏魂,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中医学的“脾”
  脾藏意,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与胃,相为表里。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自然界长夏气相通应。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和胃相为表里。两者均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如水肿、泄泻等。
  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概括了脾的生理功能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所以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发为久泄脱肛等病症。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并伴有一些脾气虚的症状。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及食欲的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脾气健运,则口味和食欲正常。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食欲的减退或口味的异常,如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实际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现。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人体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才能使肌肉丰满发达,四肢活动有力。因此脾的运化功能健全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肌肉的壮实与瘦削以及四肢功能活动正常与否。若脾虚不健,肌肉失其营养则逐渐消瘦或痿软松弛,四肢则痿废不用。
&&&中医学的“肺”
  肺藏魄,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左侧肺分上下两叶,右侧肺分上中下三叶。
  肺的主要生理机能是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
宣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排出浊气,完成气体交换。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2.主宣发和肃降  肺主宣发和肃降,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素问·经脉别论》称作”通调水道“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中医学的“肾”
  肾藏志,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在志为恐(惊),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死之精,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即《素问。本神》所说的“生之来,谓之精”,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例如,人在七、八岁时,由于肾气的逐渐充盛,所以有“齿更发长”的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化;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叫做“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也逐渐成熟而有生殖能力;待到老年,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逐渐减退而消失。
  2、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肾有司开阖的作用。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潴留。如果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如阖多开少,可见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则尿多、尿频。
  3、肾主纳气。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故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肾虚不能纳气,可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症,称为“肾不纳气”。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二阴是前阴与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道和生殖器。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为膀胱的功能,但须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凡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粪便的排泄虽由大肠所主,但中医认为亦与肾有关。如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衰,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可致大便泄泻;肾气不固,可致久泄、滑脱。
  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所以临床所见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因肾精不足所致。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
  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阴阳的属性归类
1、属性划分
  对象——人与自然的事物或现象。
  标准——水火的特性,“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如《类经·阴阳类》中所说:“阴阳者,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也。”
  2、属性归类
  阳——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无形、兴奋……
  阴——静止、内守、下降、寒凉、晦暗、有形、抑制……
  阴阳的属性引入医学领域一般是指:
  阳——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属性。
  阴——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属性。
  3、阴阳的特性
  相关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等)。如昼夜。
  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规定性:事物阴阳属性有严格的划分,不能随意指定,其属阴或属阳一经确定,则不能颠倒反称。如上述的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双方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
五行的属性及归类
&一、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二、五行属性归类表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见下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自
&&&&&&&&&&&&&&人
根据上述归类表,主要说明如下三方面问题: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三、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医五行五行,中医,中医五行,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图,中医五行表,中医与五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药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3.0013页免费51页免费4页¥2.002页¥1.006页免费24页7下载券50页2下载券3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免费21页1下载券3页免费40页1下载券12页7下载券
药宗|药​宗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采用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宇宙间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与五行的特性进行类比,从而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   五行学说对事物属性的归类推演法则是: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具有生发、柔和、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木;具有温热、炎上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长养等性质和作用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统属于土;具有收敛、肃降、清洁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等性质和作用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人体内外互相关联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如日出东方,人体的肝喜条达与木的升发、条达特性相似,故将东方,肝归属于木,这就是取类比象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的方法是推演络绎法。如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膜,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因此可推演络绎出胆、筋、爪、目归属于木。--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该换一换你的桌面了 宅男女神周韦彤
德国超模布洛姆秀香肩美背翘臀 性感热辣
猫眼超模蕾丝内衣
组图:中华小姐众佳丽泳装秀 上围丰满美腿林立
沈阳温泉丽人大赛开赛 美女模特争芳斗艳
百度"新度娘"走红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行年命归类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