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李庆经络激通疗法疗法?

  黄帝内经中的放血疗法
  刘凤飞整理
  在网上中西医论战中,经常有中医粉丝用放血疗法指责西医,从而为中医的荒谬辩护,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中医也有放血疗法,并且明确记载在黄帝内经里。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所以,毫无疑问,经络是血管等实体组织。本人在2013年 4月份专门对黄帝内经中的放血疗法作了统计整理,发现黄帝内经中有45篇论文涉及到放血疗法,占黄帝内经总篇数的四分之一,详见下文。最强大的放血疗法见《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 ……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列出了专门用于放血的三棱针,即锋针,在九针中排名第四,“锋针者,刃三隅,以发锢疾”。时至今日,在中医众多的流派当中依然有一个小小的放血派,并且有正式出版的中医放血疗法的论文和专著,只不过该派人单势孤、人微言轻,所以普通民众对其知之甚少。有兴趣者可参阅:1.《中国刺血疗法大全》,作者:王峥、马雯,525页,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2.《中医络脉放血》,作者:喻喜春,207页,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由此可见,针灸的正宗是放血疗法,经络的本意是血管。
  经络攻关计划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楼主发言:41次 发图:0张
  可是針灸是不流血的啊……  
  @撸狂人 1楼
19:52:54  可是針灸是不流血的啊……  -----------------------------  不流血的针灸不符合黄帝内经。
  那穴位又怎么解释?
  @mvarxer 4楼
20:58:05  那穴位又怎么解释?  -----------------------------  黄帝内经的针灸就是放血,这一点你认同吗?  如果认同,你认为在血管上哪一点放血有区别吗?
  我5月3日在有信网络公司的客户端上用支付宝付款998元买了一款红米手机。发现太贵,便立即申请退货。新消法规定七日内无理由退货, 何况还没有发货. 他们也答应了。  可就是不给我退款。事后我多次联系他们的客服,光话费都花了上百元了,可是他们一开始几次答复说一两个工作日内退款, 再后来几次说七个工作日内退款, 最后联系就没有回应了, 顶多答复请耐心等待, 并对由此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几十天都过去了, 却再也没有下文了.  现在联系,直接就没有回音了。    后来只得不断打110 和深圳,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 在6月9日有信公司终于把钱能退了. 在此感谢为此辛苦付出的人们, 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马克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1.1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1.2 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  1.3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鑱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锢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中医是古人凭想象编造出来的东东,用一些类似符咒的空洞概念包装,使其神秘化,以欺骗患者  不揭穿中医骗局,这个民族就算没开化
  @mvarxer
20:58:05  那穴位又怎么解释?  -----------------------------  @刘凤飞 4楼
21:40:33  黄帝内经的针灸就是放血,这一点你认同吗?  如果认同,你认为在血管上哪一点放血有区别吗?  -----------------------------  楼主说得没错。经络的本意就是血管。穴位什么的只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而已。
  @mvarxer
20:58:05  那穴位又怎么解释?  -----------------------------  @刘凤飞
21:40:33  黄帝内经的针灸就是放血,这一点你认同吗?  如果认同,你认为在血管上哪一点放血有区别吗?  -----------------------------  @枫林隐士 10楼
17:01:37  楼主说得没错。经络的本意就是血管。穴位什么的只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而已。  -----------------------------  穴位也是黄帝内经里的内容啊。  那么就是说黄帝内经是一本自相矛盾的书?
  @mvarxer
20:58:05  那穴位又怎么解释?  -----------------------------  @刘凤飞
21:40:33  黄帝内经的针灸就是放血,这一点你认同吗?  如果认同,你认为在血管上哪一点放血有区别吗?  -----------------------------  @枫林隐士
17:01:37  楼主说得没错。经络的本意就是血管。穴位什么的只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而已。  -----------------------------  @mvarxer 11楼
17:28:22  穴位也是黄帝内经里的内容啊。  那么就是说黄帝内经是一本自相矛盾的书?  -----------------------------  黄帝内经自相矛盾的说法不止这个,有很多。
  放屁  
  2. 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  2.1 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2.2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2.3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  2.4 取三阳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  2.5 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  2.6 夺阳者狂,正言也。
  3.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3.1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4.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第五   4.1 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   4.2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  4.3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4.4 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4.5 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慑辟,皮肤薄著,毛腠夭膲,予之死期。  4.6 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第六   5.1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气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伯高答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藏,乃病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外内之相应也。黄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5.2
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何?伯高答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
  6.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七  6.1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鑱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6.2 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6.3 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  6.4 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  6.5 病在五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 6.6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6.7 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  6.8 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6.9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6.10 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6.11 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6.12 凡刺有五,以应五藏。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嗯,真不知道说啥好了。  内经这类的古籍,以前是人工手抄的。有错误脱漏等等就很正常,这一点有异议不?  其次,目前世传内经,为唐朝王冰所编辑过的。当时王同学用两色笔墨整理,书手抄的时候偷了懒,所以到了现在我们就不知道哪些是王同学添加的,哪些是本来就有的了。  第三,史记读过吧?张守节知道吧?张守节注扁鹊仓公一节所引用的内经文字,多数不见于目前世传的内经,这点也知道不?  第四,世卫组织推荐多少种疾病应针灸治疗的?世卫组织比多数人狠了点吧?嗯,我是说权威高了很多
  7.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   7.1 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  7.2 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7.3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
  8.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   8.1 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  8.2 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乃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9.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   9.1 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
  书没读多少,胡扯的倒是挺离谱。有什么证据说经脉就是血管了
  10.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第十九   10.1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疒水)肤胀,为五十七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  10.2 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10.2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11.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第二十   11.1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11.2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大家好!  本人在广州做各种奢侈品包包手表批发和零售,有需要的朋友请加我微信:  q7l蘸aqgwe负3S  
  12.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   12.1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12.2 暴瘖气鞕,取扶突与舌本出血。
  13.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第二十二   13.1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13.2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  13.3 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13.4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13.5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   13.6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  13.7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14.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  14.1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14.2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悗,干唇口嗌,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14.3 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14.4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14.5 热病数惊,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14.6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14.7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  14.8 热病挟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14.9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五指间各一,凡八,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14.10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14.11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  14.12 癃,取之阴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14.13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15.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第二十四   15.1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16. 黄帝内经-灵枢-杂病第二十六   16.1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中血络。  16.2 衄而不止,(血丕)血流,取足太阳。(血丕)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中出血。  16.3 中热而喘,取足少阴中血络。  16.4 颔痛,刺手阳明与之盛脉出血。  16.5 颊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  16.6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16.7 腹痛,刺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
  经络本意不是血管,而是气。血行脉中,气行脉外。不要把皇帝内经中关于经络针灸出现的气字视而不见。人体死则无生气,病则生气偏。万事万物皆有气。如果说血液是地球的水流,那么经络就是地球的气流。
  17. 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第三十四  17.1 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
  18.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18.1再问岐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18.2 黄帝问于岐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岐伯对曰:此言陷于肉盲,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盲,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看看  
  19.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19.1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岐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工力,而水可竭也,循掘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19.2 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岐伯曰:血清气浊,疾泻之,则气竭焉。  19.3 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岐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
  20. 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   20.1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20.2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畜积,久留而不泻者,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闷。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   20.3 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21. 黄帝内经-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21.1 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藏,外刺六府,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21.2 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问。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具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  21.3 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病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络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   21.4 通其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曰: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谓经治者,饮药,亦曰灸刺。脉急则引,脉大以弱,则欲安静,用力无劳也。
  黄帝内经中的放血疗法   22.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第五十七  22.1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耶。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黄帝内经中的放血疗法   23. 黄帝内经-灵枢-玉版第六十   23.1 黄帝曰:其已有脓血而后遭乎?不道之以小针治乎?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23.2黄帝曰:夫子之言针甚骏,以配天地,上数天文,下度地纪,内别五藏,外次六府,经脉二十八会,尽有周纪,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  23.3 经隧者,五藏六府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  23.4 黄帝曰:上下有数乎?岐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顷其寿者也。  23.5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着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黄帝内经中的放血疗法   24. 黄帝内经-灵枢-五禁第六十一   24.1 黄帝曰:何谓五夺。岐伯曰: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25.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25.1 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  25.2 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26. 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26.1 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27.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第七十二   27.1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27.2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府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27.3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27.4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27.5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马克  
  胡说八道。经络与脉络在整体上是相互联系的,而二者功能各别。脉络(血管)是能量物质的输送器官,经络是功能的发挥器官。混为一谈者不是傻子即是脑残。
  28. 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第七十三   28.1 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失足圣人
13:18:00  中医是古人凭想象编造出来的东东,用一些类似符咒的空洞概念包装,使其神秘化,以欺骗患者   不揭穿中医骗局,这个民族就算没开化  —————————————————  只要是中国人的东西都是编造臆想的,在你们眼里中国人从古至今没有一点优点,你们美爹浑身上下没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  
  有的人治病
而且不接触皮肤  
  @弓啸弦歌
22:25:00  只要是中国人的东西都是编造臆想的,在你们眼里中国人从古至今没有一点优点,你们美爹浑身上下没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  —————————————————  这个人不是中国人  
  29.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29.1 黄帝曰:其上气,穷胸痛者,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廉泉。黄帝曰:取之有数乎?岐伯曰: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黄帝曰:善哉。   29.2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  29.3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无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  29.4 黄帝曰:官针奈何?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鑱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29.5 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  29.6 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30.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   30.1 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30.2 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曰: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   30.3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
  这个应该很早就知道了,记得小的时候就见到一,放血治疗肥脚,现在叫脚气,二,放血耳尖治疗头疼发烧,前段时间看到电视剧《潜伏》里面也有个镜头,男的头疼,女的就拿镰刀在男的头上放血,说在村子里都这样,但是镜头屏蔽了,后面男的说有用。现在会放血的人少,如果LZ你会,我过去找你放血,我经常头疼,而且能清楚的感觉到风池有瘀血,刮痧也可以治疗一下,但是过几天又会出现,我觉得放血效果应该最好!  
  反中医的帖孑太多了,因为发帖的大多沒什么水平,所以很快就被揭穿而弃帖了。我就见过一个《信中医的醒醒吧————》反中医帖,那楼主除了承认是爬梯做户外广告的民工外,还承认了收受反中医组织的薪水,最后,被网友揭露楼主是个离家出走十多年的忤逆仔。由清未那些文人发起反中医至今,我起码知道鲁迅,郭沬若,何祚庥,包括《信中医————》的楼主的人品都是有问题的,——————至于现在这个帖了所引用的古代医学理论,对于它是否被篡改或干脆臆造,对于绝大多数网民而言,是沒有时间找原著一一对比的,为了某个目的而编造谎言,这是骗子一贯的伎俩。我敢于这样说,是因为《信中医的醒醒吧———》的发帖者招认了他收钱发帖的事实。  
  气属阳,血属阴,可不是一个东西
  楼主屁都不懂!你看看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再来发言,看不懂文言文看看人家正规出版译成的白话文。放血任何人只要不是智障一个小时都可以学会;针灸可以说13亿人穷其一生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学的会!  
  医学源流论 - 针灸失传论  清 徐大椿  《灵》、《素》两经,其详论脏腑经穴疾病等说,为针法言者,十之七八,为方药言者,十之二三,上古之重针法如此。然针道难而方药易,病者亦乐于服药,而苦于针。所以后世方药盛行,而针法不讲。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两经所言,十二经之出入起止,浅深左右,交错不齐,其穴随经上下,亦参差无定。今人只执同身寸,依左右一直竖量,并不依经曲折,则经非经而穴非穴,此一失也。两经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其余则指经而不指穴。如《灵·终始篇》云: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补足厥阴;《厥病篇》云:厥头痛,或取足阳明、太阴,或取手少阳、足少阴。耳聋取手阳明,嗌干取足少阴。皆不言其穴,其中又有泻子补母等义。今则每病指定几穴,此二失也。两经论治,井、荥、输、经、合最重。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凡只言某经,而不言某穴者,大都皆指井荥五者为言。今则皆不讲矣,此三失也。补泻之法《内经》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为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为补。又必迎其经气,疾内而徐出,不按其痏为泻。随其经气,徐内而疾出,即按其痏为补。其法多端。今则转针之时,以大指推出为泻,搓入为补,此四失也。纳针之后,必候其气。刺实者,阴气隆至乃去针。刺虚者,阳气隆至乃出针。气不至,无问其数,气至即去之,勿复针。《难经》云:先以左手压按所针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来如动脉之状,顺而刺之。得气因而推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今则时时转动,俟针下宽转,而后出针,不问气之至与不至,此五失也。凡针之深浅,随时不同。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肌肉,冬气在筋骨,故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反此有害。今则不论四时,分寸各有定数,此六失也。古之用针,凡疟疾、伤寒、寒热咳嗽,一切脏腑七窍等症,无所不治。今则止治经脉形体痿痹屈伸等病而已,此七失也。古人刺法,取血甚多,《灵枢·血络论》言之最详。而头痛腰痛,尤必大泻其血,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变色,见赤血而止,否则病不除而反有害。今人则偶尔见血,病者医者已惶恐失据,病何由除?此八失也。《内经》刺法,有九变十二节。九变者,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写刺、毛刺、巨刺、焠剌。十二节者,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刺、赞刺。以上二十一法,视病所宜,不可更易,一法不备,则一病不愈。今则只直刺一法,此九失也。古之针制有九:鑱针、员针、鍉针、錊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其大端之失已如此,而其尤要者,更在神志专一,手法精严。经云: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又云: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又云:伏如横弩,起如发机。其专精敏妙如此。今之医者,随手下针,漫不经意,即使针法如古,志不凝而机不达,犹恐无效,况乎全与古法相背乎?其外更有先后之序,迎随之异,贵贱之殊,劳逸之分,肥瘦之度,多少之数,更仆难穷。果能潜心体察,以合圣度,必有神功。其如人之畏难就易,尽违古法,所以世之视针甚轻,而其术亦不甚行也。若灸之一法,则较之针所治之病,不过十之一二,知针之理,则灸又易易耳。  
  刺血一般情况就两种:  一、看皮肤上有红赤色的血丝,这是久病入络,尽去其血。  二、患部红肿可以放血,非红肿即没有淤血是气肿,不可放血,放血即伤血。  
  @刘凤飞 不知道你是学什么的,建议重新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当然《黄帝内经》需要焚烧了,根据你的理论,中医四大经典都得烧火煮饭!纯粹是为了宣传这一在西方淘汰的疗法,哗众取宠,那也完全可以,都是混口饭吃,但是不要拉虎皮做大旗,没多大意思!
  唉!楼主啊!智力有限就别看经书了,经书是给有智慧的人看的,不是给普通人看的,否则怎么有解经之说?就是解给一般看不懂的人看的。黄帝内经确实有些泻血、出血之治,比例还是比较少的嘛,那是病入血脉所以泻其恶血,其它泻之(没写血的地方)都是泻气嘛!怎么你要故意引导人们以为泻血呢?我想你一定有商业目的吧?  
  @针下有神
09:41:49  医学源流论 - 针灸失传论  清 徐大椿  《灵》、《素》两经,其详论脏腑经穴疾病等说,为针法言者,十之七八,为方药言者,十之二三,上古之重针法如此。然针道难而方药易,病者亦乐于服药,而苦于针。所以后世方药盛行,而针法不讲。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两经所言,十二经之出入起止,浅深左右,交错不齐,其穴随经上下,亦参差无定。今人只执同身寸,依左右一直竖量,并不依经曲折,则经非经......  -----------------------------  中国字你认全了吗?好好看看徐大椿的原话:  古人刺法,取血甚多,《灵枢·血络论》言之最详。而头痛腰痛,尤必大泻其血,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变色,见赤血而止,否则病不除而反有害。今人则偶尔见血,病者医者已惶恐失据,病何由除?此八失也。
  点击:2000 回复:70
  31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第八十   31.1 黄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岐伯曰:先其藏府,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大家散了吧!  古时,两人相争,一人说三八是二十五,一人争三八明明是二十四。相争不下,最后去县衙请县官决断。县官说:说三八是二十五的那位可以走了,说三八是二十四的,给我打他二十大板!  挨打的不服,说:凭谁说三八都是二十四,为什么打我?冤枉!  县官说:他都三八二十五了!你还跟他争!你说不打你打谁?  大家散了吧!如果不想被打二十大板的话!散了吧!  
  32.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32.1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本人今年十八,非中医学者,但喜好中国传统文化,在网上多论坛看到刘老先生之言论,不敢苟同,在此想请教一二,如有冒犯处,请多海涵!  皇帝内经乃一本数学不过四年级的书,因为这本是一部东方哲学,术数不与我们平日想通,就像鲁老先生通假字一样。中医经络穴位本就在西方证实会产生不知名能量,也就是说科学无法解释中医,因此被打上封建称号,但是对于多种慢性病民间更偏向中医,比如鼻炎?痛经?请让西医帮忙解决看看可有方法。  中医作为传统文化流传千年历史,存在必有其道理,后人若敢批判,岂不是要凌驾与所有中国人之上,老祖宗之上?!  我只道西医商业性强,中医成本低廉,不乏一些别有目的之人打击中医而高捧西医,不是我帮亲不帮理,皇帝内经与易经,道德经等众多古籍相同,恳请楼主翻翻其他古籍做一个评判,推翻整个中国古传统文化,然后让世人觉得您高深即可。  本人意在请教,绝无冒犯之心,也没有指责楼主对错是非的资格,更不该争论,不敢犯嗔,但不希望误人子弟之风盛行  
09:42:00  本人今年十八,非中医学者,但喜好中国传统文化,在网上多论坛看到刘老先生之言论,不敢苟同,在此想请教一二,如有冒犯处,请多海涵!  皇帝内经乃一本数学不过四年级的书,因为这本是一部东方哲学,术数不与我们平日想通,就像鲁老先生通假字一样。中医经络穴位本就在西方证实会产生不知名能量,也就是说科学无法解释中医,因此被打上封建称号,但是对于多种慢性病民间更偏向中医,比如鼻炎?痛经?请让西医帮忙解决看看可有方  —————————————————  经络可不是血管,中医本就有经络通,血液通,肠道通之说,血管和经络可不是一物  
  33. 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33.1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34.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34.1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写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34.2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
  35.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35.1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35.2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  35.3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35.4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35.5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